高校校园文化与乡土景观设计研究
浅谈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播 区 内实行 封 山育 林 , “ 造 ”就 是 根据 飞播 造林 出
苗 情 况 进行 补 植 补 种 , “ 管 ”就 是 建 立 管护 设 施 ,
健 全规 章制 度 ,制 定管 护措 施 ,落 实管护 机 构和 人
邻 近 图书 馆 道 路 一侧 原 有 一 排 侧 柏 和 十 几 株 大 雪 松 ,姿态 优 美 。紧邻 小 园北 侧 、西侧 、南 侧 的行 道
树分 别 为七 叶树 、梧 桐 、英 桐 ,树冠 都 比较 大 ,遮 阴效 果好 。参 照 《 公 园设计 规 范 》 ,对 现 状 加 以改 造 ,保 留现有 古 树 ,创造 具 有 时代 气 息 的游 园 。场
个 古 体农字 ,而且 是不 同笔体 的 , 以体 现美 感 。在
具有 生命 力 、给 人 以希 望 的绿 色 ,能够 在 一定 程度
上 让 人 们 感 受 到 轻 松 、愉 悦 , 获 取 自信 ,面 对 现 实 ,勇于 进取 。 除地类 影 响外 ,植被 盖 度对 飞播 造林 成 苗 的影 响最 为 显著 。要选 择 植被 盖 度适 中 ,立地 条件 适 宜 ,飞 播 成苗 率 高 ,长势 好 的播 区 。
・ n 国 、热爱 学 校 的思想 感 情 ;同 时又可 愉 悦
现 当代大 学 生 的健 康 积极 向上 的精 神 面貌 。 小游 园
运用 丰 富 的造景 元 素 — — 水 体 、置 石 、 铺 装 、灯
乡土文化传承视角下川南传统聚落景观设计研究

乡土文化传承视角下川南传统聚落景观设计研究川南传统聚落是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景观设计和建筑风格是川南地区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本研究旨在从乡土文化传承的视角出发,探讨川南传统聚落景观设计的特点、现状及其对乡土文化传承的意义。
一、川南传统聚落景观设计特点1.层次分明的建筑群落:川南传统聚落的建筑群落往往由多个建筑群组成,形成层次分明的布局。
主要建筑、次要建筑和附属建筑之间相互关联、形成有机整体,体现出传统聚落的整体性和宜居性。
2.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结合:川南传统聚落的景观设计注重将硬质景观(如建筑、道路、墙体等)与软质景观(如绿化、园林、水体等)相结合,使整个聚落更具动态与生命力。
3.自然材料的运用:川南传统聚落的建筑材料主要以木、石、砖等天然材料为主,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注重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4.祭祀活动的场所:川南传统聚落常常设有祭祀活动的场所,如祠堂、庙宇等,这些场所不仅是文化信仰的象征,也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二、川南传统聚落景观设计现状目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川南传统聚落景观逐渐面临破坏和消失的风险。
一方面,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和规划理念对传统聚落产生了冲击,大量传统建筑被拆除或改造。
另一方面,农村人口的外流和老龄化问题,也导致传统聚落的人口减少,发展和保护的需求产生了矛盾。
三、川南传统聚落景观设计对乡土文化传承的意义1.保护川南传统乡土文化:川南传统聚落景观设计是保护传统乡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景观元素和生活方式,传统聚落景观设计可以将乡土文化代代相传。
2.增强历史记忆和地方认同感:川南传统聚落景观设计可以增强居民和游客对乡土文化的历史记忆和地方认同感。
传统建筑、祭祀场所等景观元素的存在,能够勾起人们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传统的尊重。
3.促进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川南传统聚落景观设计的保护和开发,可以促进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
传统聚落的独特风貌和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进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繁荣。
利用乡土文化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究

利用乡土文化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究摘要:乡土文化是一个地域的人民通过生活的经验以及经历,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借助当地的乡土文化的资源优势,将本地的乡土文化中的精华,应用于校园特色的文化建设之中,这就需要教师明确当地的文化优势,并明确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原则,结合本校开展特色文化建设的现实情况,具体利用乡土文化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究方案。
关键词:乡土文化;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实践引言:鉴于乡土文化的覆盖面甚广,而且乡土文化大多来源于生活,因此乡土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且乡土文化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在对提升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的过程之中程,作为教师,需要把握本校学生的所在年级以及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情况,这样就能够将乡土文化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适时引入符合学生三观的乡土文化,能够极大提升乡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而且能够为今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以及建议,这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乡土文化走进校园的意义(一)有助于提升学习积极性乡土文化具备具体形象、贴近生活的显著特征,那么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举出乡土文化的案例,让学生们能够从具体的案例中感受到乡土文化是无处不在的,而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需要以一种较为吸引的教学模式,教师有效的利用乡土文化,具体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共同点的教学课件中,适当的加入实效性较强的乡土文化,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在下节课对本小组的资料收集情况进行说明以及汇报,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有助于创新学习的模式以培养“社会政治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任务与目标,具体以民俗村为例,民俗村作为社会实践课程的主要场所以及举办地,能够让学生们体验到当地的悠久的文化历史,并在体验之后能够让学生们深有体会,那么我们能够看出创新学习的模式,就是当前乡土文化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对学习形式的创新,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课程之中,以感触加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乡土文化走进校园的意义。
浅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等级下的景观设计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为例

浅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等级下的景观设计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为例□宋婷婷1谢悦2摘要:该文以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为例,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从人的需求层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以及实现自我的需求等出发,分析高校师生对校园景观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需求层次景观设计稻田景观城市景观设计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比例,住宅、校园、公园等都是人类的生存场所。
城市景观设计随着人类不同的需求变化不断完善。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内稻田景观中的土人景观,是运用“稻香融入读书声”的设计理念,根据沈阳建筑大学的地形特点、地理面貌而构造的。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阐述马斯洛需求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的需求的理论[1]o他将人的需求 层次分为不同的等级,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实现自我的需求,每个个体都有这五种基本的需要。
这一关于人的需求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与心理变化的规律。
其中,生理需求是人类生存的最低需求,也就是衣食住行。
当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逐渐想获得安全需求,想要得到一些简单的精神需求,如,希望可以避开痛苦、疾病等。
追求安全感是人的整个有机体对外界的感应。
在安全需求之上便是社交需求,也就是说人类会想要更多的爱、感情和归属感。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的最高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层层递进,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较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成为人追求的动力。
二、马斯洛需求理论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的原因现代景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为大众服务的设计,区别于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一个公共场所的景观包含的人群更为广泛C3]o一个场所的景观设计要考虑更多的受众群体,考虑他们的年龄、性别等属性。
因此,马斯洛需求理论在景观设计中运用的范围较为广泛。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应融入更多考虑人的因素,这样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又符合人的精神需求,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4]结合人的五种需求,可营造出一种令人舒适的园林意境。
实施乡土文化保护提升农村环境的有效性研究

实施乡土文化保护提升农村环境的有效性研究乡土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特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表现,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土文化面临渐渐被遗忘和忽视的风险,尤其在农村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使得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变得愈发重要。
实施乡土文化保护,不仅可以提升农村环境的美学价值,还能增强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对乡土文化的深入挖掘能够使农村环境焕发新的活力。
乡土文化的元素,如传统建筑、田园风光、民俗活动、地方特色等,均为塑造地方特色与吸引旅游资源的要素。
围绕乡土文化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建设和景观提升,可以让文化元素融入生活之中,形成独特的文化依托,从而强化环境与文化的共生关系。
通过对村庄布局、绿化植被以及民俗文化设施等进行系统性规划,不仅可以提升环境景观,还能丰富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实施乡土文化保护政策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策略值得注意。
首先,要建立健全地方文化资料库,收集、整理和保存与地方文化相关的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图片、口述故事等。
这些资料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据,还可以作为今后旅游开发与文化活动的基础。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数字化乡土文化资料,让更多人能够方便地接触和了解地方文化,吸引年轻人参与。
其次,成立乡土文化保护协会或团队,鼓励当地居民共同参与文化保护与提升工作。
这个协会不仅可以组织相关的文体活动,还能开展文化宣传、社区教育和志愿服务,增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自豪感。
这种自下而上的组织能够拉近居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使得乡土文化真正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提升农村环境方面,有必要结合乡土文化进行生态建设。
例如,传统农业活动可以与现代环保理念结合,通过有机种植、循环经济等方式,不仅保持了乡土风貌,也实现了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田景观设计、生态步道建设等,都能在保留传统农业形态和景观的同时,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体验空间。
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整合及发展

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整合及发展[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背景]:浙江地方曲艺近年来冲出省界,扩大其影响的,首推“绍兴莲花落”。
“绍兴莲花落”是绍兴土生土长的一种曲艺形式,原基于民间多种莲花落调,经艺人撷取提炼,日具特色,逐形成与清末民初。
这种曲艺形式有浓郁的绍兴地方特色,演唱生动活泼,唱调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在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一到传统节日,莲花落艺人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式的变化,绍兴莲花落的前景也不太乐观,据专家分析,原因除了文艺样式空前发展,莲花落这一民间唱说艺术难敌对手外,本曲种演出形式单一,演唱曲目陈旧,适应不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演唱队伍老化,尖子演员青黄不接是两大方面。
面对这一现状,绍兴莲花落若再不改革创新,也存在着被淘汰的可能。
要使绍兴莲花落永葆青春,在艺术百花园中争得一席之地,改革创新绍兴莲花落就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而作为绍兴的小学生,加入这一改革的浪潮,为传承地方曲艺出点力,也应是义不容辞的。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如何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在感动中受到美德的熏陶,成了我们每一位育人者思考的问题。
咱们再由莲花落投向媒体。
只要你留心一下如今的电视节目,你就会很快发觉,适合小学生看的少儿节目太少了。
有些电视台虽在播“动画片”,但是稍作留神,你就会发现那动画片中不时出现暴力、色情的内容,对我们小学生的影响可想而知。
同时有些电视广告,为了效益,却忽略了积极内容的设计。
如何用富有积极意义的文艺节目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这也是我们德育工作者需深思的。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目标]:一、传承地方曲艺,弘扬家乡文化。
请绍兴文化馆的著名演员来校辅导,举办曲艺特色班,进行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把小演员培养成专演唱,会创作,能伴奏的多面手。
从而克服莲花落演唱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使绍兴莲花落得以传承。
高职校园绿化景观探讨研究——以鄂州职业大学校园为例

图3
3 . 4 道路部分区域植物 配置不理想 求真楼与行知楼的建筑基础绿化部分植物 配置都很美观 . 但是联 系它们 之间的道路 却出现条块状 的建筑 和整齐 的道路网分割着校 园 空间 , 主要车行道穿越教学 区或与教学楼平行布 置 : 交通组织功能单 纯: 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情味和有序的人行组织 特别是学生宿舍与教学楼之 间的 道路 靠西侧没有遮荫树 3 . 5 宿 舍 区植 物 种 类 少 生 活气 息 淡
这里 的植物种类较少 , 没有统一 的植物 主体 . 虽然植物配置上讲 求变化 , 但是前提是统一 , 没有统一 的变化显得 杂乱无章 。 宿舍 区单元 引导 。 如少做模纹花坛、 模纹树篱 , 尤其在路边 . 多种可遮荫 的乔木 . 常 楼之 间基本上没有主景树种 . 没有花灌木 . 植物类群较少 绿与落叶乔木搭配 , 四季相应变化 校道两侧行道树的选用 . 主要以荫 庇为主 , 可用黄金槐 、 合欢 、 广玉兰 , 香樟 , 杜英 、 栾树等阔叶树木 , 也可 4 建 议 以间植栀子花、 紫 叶小檗 、 龟甲冬青 、 黄素梅等球灌木。学校道路两旁 4 . 1 求 真 楼 人 口广 场 也可 以种植梧 桐树 . 或者垂柳树 . 种植梧 桐有 吾 有同 就是意 思有 自 求真楼前进门便是一个 广场是给人 的第一印象的场所 . 是学校非 己有大家 , 能体现 自己与同学共融 : 垂柳给人一种亲和力 . 枝条长而且 常重要 的空 间。 主人 口具有人流量大 、 可观赏性强等特点 . 主人 i z l 区在 柔 是 繁 荣 与 活力 的象 征 植物配置上应统一 、 简明、 大方 , 突 出校园的文化氛 围。可配 以色彩丰 4 . 5 惠 和苑 宿 舍 绿 化 富 的观叶植物 , 如南天竹 、 洒金珊瑚 、 红花继木、 黄素梅 、 火焰石楠等植 在学生宿舍区惠和苑应 相应 增加一些植物 . 因为学生多 . 平 时理 物; 门前广场草地 , 应注重选择 观赏价值高 、 有较好 遮荫效果的树种 . 论课程不多 , 生活 区相对更为重要 . 而惠和苑又是学生最大的宿舍区 . 如雪松 、 银杏 、 法桐 等. 也可选 择象征意义强 的树种 . 如学校人 I = 1 广场 所 以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植物都应该比其它 区域更多 在树种选择 并结合古代诗 的草坪 中多栽植碧桃 、 紫叶李等树种 , 借以暗示桃李满天下之意 也可 上应大量运用我 国传统名花以及深受大众喜爱 的花木 . 采用乔 、 灌、 地被搭 配造景 , 还可成行成排种植观 叶观花灌木 : 另可 以 词典故等 , 通过植物配置 、 雕 塑小品等创造 园林意境。如“ 桃李满园” 、 配置时令花卉摆设 , 色彩图样常换常新 , 变化多姿。 鄂州职业大学 的广 “ 岁寒三友 ” 、 “ 雨打芭蕉 ” 、 “ 杏花村” 等 同时. 应尽量挖 掘具有 地域 场周 围一 圈是车道 . 可 在求 真楼中间 台阶用盆花摆 放模 纹花坛 . 可 由 特色的文化内容进行绿化布置 . 使整个宿舍绿地不仅体现绿化美化的 矮牵牛 、 万寿菊 、 一串红 等组成 . 根据不 同的季节摆 放不同的盆花 . 突 环境外观 . 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 内涵 在植物选择上以乡土树种造景 出不 同的主题。这样整个广场 的植物虽种类不多 . 但都是观花观色植 植物配置成 自然群落 . 形成多个优势物种的不 同类型群落交错分布的 物 。突出了广场的大方 、 简洁及 育人 主题 。 广场也可结合雕塑、 地 面铺 校 园 自然景观 , 营造春有花 , 如碧桃 . 李树 、 杏花树 、 白玉兰 、 迎春 、 梅花 装、 植物 造景 等 . 营造丰 富多彩 、 积极 向上 的校 园氛 围 , 以此丰富校 园 等; 夏有 阴, 如竹 、 紫薇 、 合欢 、 芭蕉 、 广玉兰等 : 秋有叶 , 如 月季 、 石榴 、 景观 . 表 达校 园 文化 珊瑚等 ; 冬有枝 , 如腊梅 、 松树等。 4 _ 2 求真楼与行知楼之间的中庭绿化 职业大学不能一味地模仿和 因袭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 . 在建设物 【 参考文献】 质层面的校园文化 时应处处 突出“ 职” 的特点 . 体现 出明显 的企业文化 [ I ] 郭云, 张学梅. 高校校 园植物配置初探 : 以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堤校区为例【 J 1 l 技 2 0 1 0 ( 0 5 ) 色彩 。鄂州职业大学实现校企文化融合 , 应做到“ 全程 、 全面 、 全员” 的 术与市场. 2 ] 彭有轩 , 李 璐, 等. 政校 行企 四方联动学 轮定顶 工学结合 f D 1 . 鄂州 职业 大学 , 多维立体的融合 注重校 园职业人文氛围的营造 . 如学 习顺德职业技 [ 201 0 -0 9-l 5. 术学 院以感恩文化为切人 . 以对学校有奉献的当地优 秀企业或企业家 [ 3 ] 王仲, 等. 校园规划 和学校建筑的认识[ J J l 山西学报, 2 0 0 6 , 3 2 ( 1 8 ) : 3 0 — 3 1 . 的名字来命名校园的大楼 和大路建筑 ,如 “ 美 的大道 ” 、 “ 碧桂 园湖 ” 、 “ 李兆基楼 ” 等, 并 引入 企业力 量支持校园绿化美化 . 沿校园主干道建 [ 责任编辑 : 杨扬] 设“ 企业林 ” , 寓“ 企业感谢学校 培养人才 , 以树林 回报学校 : 而师生受
刍议基于文脉传承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选择,否则不仅不能达到排水的效果,还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
3结束语根据上文的叙述可以得知,园艺植物的土肥水管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但同时也需要根据植物的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地调整和控制,这样才能实现各类植物对所需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在进行管理时,还要尽可能地采取对生态环境没有危害的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更好的促进园艺植物的生长。
参考文献[1]李琳.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及管理分析[J].现代园艺,2012(18).[2]栾义峰,王斌.园林植物的基本养护管理[J].吉林农业,2010(10).[3]张华颖.试论天津市和平区园林绿化移动管理系统[J].天津农林科技,2010(2).收稿日期:2019-6-19刍议基于文脉传承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林镁(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摘要:高校景观是大学校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设计景观环境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更多不同于社会景观的内涵与意义,而在高校景观设计中融入文脉的传承无疑是一种具有高校特色的设计理念。
本文将基于文脉传承的方向对高校景观设计展开分析。
关键词:文脉传承;校园;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14-0047-02本文以某市高校景观设计方案为例,对文脉传承在高校的景观设计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应用方法展开研究与讨论。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加直接的展示出现代高校景观的设计理论与设计特点,将高校的文化底蕴以及校园精神更加多样的展现出来。
1文脉在景观中的应用1.1文脉在景观的中应用的特点及内涵在景观设计中通常会选择符号、形象、材质等内容来表达文脉的意义。
同时在景观中的文脉也有着非常广泛的意义,很多文脉的表现手法都十分的抽象。
景观中的文脉最主要的两个特点就是追溯本源以及发展变化。
在追溯本源的过程中会将景观的环境、内涵等因素全面的考虑进去,加之变化形成具有文脉内涵的景观。
在景观中融入文脉传承是对景观环境与人文情感进行有效结会的重要方法,在设计景观的过程中加入文脉传承能够更具内涵,使人们对于景观能够产生心理需求,将景观的进行升华,更富有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ors&Windows
摘
)。
当前高校校园景观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地域文化的体
2
生态性营造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本概念乡土田园生活的基本表现是人与自然和谐互动
校园景观的乡土特色体现在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进行建影响了几代美术家的生活习惯和成长
目前
乡土田园景观建造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通过对各个地域乡土文化的理解后
本文主要针对高校校园文化与乡土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参考文献
建筑规划与设计
156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