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学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学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征求意见稿)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重视校园景观建设。

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师生员工的“爱校爱党爱祖国,我为昌航作贡献”的热情,陶冶师生员工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要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

我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对校园文化设施、校园自然环境和校园布局、绿化美化等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对新的建筑和景点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思想政治教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基地等都要纳入学校总体设计规划。

据此,对我校前湖校区进行文化景观设计。

一、设计理念(一) 弘扬主旋律,追求高品位。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秉承“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昌航精神,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反映时代特征、突出航空国防特色、彰显昌航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

(二) 以人为本,润物无声。

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将院系学科文化建设和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将校园空间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创造出浓郁的文化环境,建设独具特色的空间感受和文化氛围。

通过景观体现深遂的文化内涵,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品味。

(三) 尊重自然、崇尚生态。

以植物、建筑等自然景观为主,建设少量雕塑等人造景观。

尽量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创造“绿色校园”。

(四)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建设,注重积累。

二、重点景观(一)三航路文化景观建设1.航空路建设好航空路两侧的景观,突显航空特色,这里是进入校园的第一个景点,也是学校与城市的结合点,在文化设计上要把亮点在这里亮出来。

航空文化是学校文化之源,在最显着的地方展现航空文化符合学校发展的历史脉络。

校园景观设计优秀方案

校园景观设计优秀方案

校园景观设计优秀方案一、设计理念1.生态优先:在设计中,我们将充分考虑生态因素,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注重植被搭配,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

2.功能分区:根据校园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满足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休闲的需求。

3.美学价值:注重景观的美学效果,采用现代设计手法,融入传统元素,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景观。

二、具体设计方案1.入口景观区(1)设置大型景观雕塑,展现学校特色和历史底蕴。

(2)建设喷泉广场,增加视觉效果和氛围感。

(3)设置休息区,配备座椅、凉亭等设施,方便师生休息。

2.学术区(1)打造中心花园,种植不同种类的树木和花卉,形成四季景观。

(2)设置学习长廊,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

(3)利用地形,建设阶梯式绿地,增加立体感。

3.生活区(1)建设休闲广场,配备健身器材、休息座椅等设施。

(2)设置户外烧烤区,提供师生聚餐、活动的场所。

(3)种植蔬菜、水果等植物,打造校园采摘园。

4.运动区(1)建设标准化运动场,满足师生运动需求。

(2)设置户外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丰富运动项目。

(3)利用地形,建设登山步道,提高师生身体素质。

5.生态保护区(1)保留原有植被,增加生态湿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设置观鸟台、观景台,提供观赏自然风光的场所。

(3)开展环保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

三、施工与维护1.严格遵循施工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2.选择专业绿化公司进行植被种植,保证成活率。

3.建立健全校园景观维护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养护。

四、预期效果1.提升校园整体环境,提高师生生活质量。

2.增强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形象。

3.丰富校园活动,促进师生身心健康。

4.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方式。

站在未来的校园景观中,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阳光、绿树、清新的空气,这里将成为师生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让我们一起努力,将这个优秀方案变为现实!注意事项一:植被选择与搭配解决办法:得考虑到不同区域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植被。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个美丽、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不仅能够增加师生们的归属感与自豪感,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就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校园环境建设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二、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原则在制定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时,有几个原则需要被遵循和考虑:1.融入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应围绕着学校的特色文化展开,包括学校历史、地域文化、校园精神等,以传达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

2.培养环保意识:设计方案应注重绿化与环境保护,合理规划校园的植被布局,增加景观绿化面积,同时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如太阳能灯光、雨水回收系统等。

3.功能与美观并重:景观设计需满足校园使用功能的需求,如舒适的休憩区、交通便利的道路等。

同时,设计应当追求美观,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色彩搭配,创造出美丽宜人的校园环境。

4.体现时代特色: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时代发展的特点,选择符合当代潮流的设计元素,让校园景观充满活力与时尚感。

三、1.入口设计入口是校园文化景观的门面,也是师生迎接校园生活的第一步。

设计方案可以考虑设置雕塑或雕刻作品,来展示学校历史与精神价值;同时,在绿化带中设置景观花坛或溪流水池,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2.主要道路景观设计校园的主要道路需要注重交通便捷与视觉美感的结合。

可以在两侧增加行道树,打造成绿荫隧道,行人道与车道的分离,增加了行人的安全感。

同时,在道路两侧设置户外艺术展示区,供师生们展览学生创意作品,以展示校园文化。

3.功能区设计校园的功能区包含学生宿舍、教学楼、体育场等。

在设计中可以加入一些特色元素,如区域内的庭院石景、水景、雕塑等,为学生提供交流、休闲和学习的场所。

4.休憩区设计学生休息区域是他们放松身心、交流学习的重要场所。

可以设计带有遮阳篷的户外休息座椅,供学生在其中休息。

此外,可以在休憩区增添一些绿化景观,如花坛、草地等,使整个区域充满生机。

中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中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中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我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对校园文化设施、校园自然环境和校园布局、绿化美化等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对新的建筑和景点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思想政治教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基地等都要纳入学校总体设计规划。

据此,对我校前湖校区进行文化景观设计。

一、设计理念( 一) 弘扬主旋律,追求高品位。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秉承“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昌航精神,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反映时代特征、突出航空国防特色、彰显昌航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

( 二) 以人为本,润物无声。

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将院系学科文化建设和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将校园空间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创造出浓郁的文化环境,建设独具特色的空间感受和文化氛围。

通过景观体现深遂的文化内涵,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品味。

( 三) 尊重自然、崇尚生态。

以植物、建筑等自然景观为主,建设少量雕塑等人造景观。

尽量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创造“绿色校园”。

( 四) 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建设,注重积累。

二、重点景观( 一) 三航路文化景观建设1.航空路建设好航空路两侧的景观,突显航空特色,这里是进入校园的第一个景点,也是学校与城市的结合点,在文化设计上要把亮点在这里亮出来。

航空文化是学校文化之源,在最显著的地方展现航空文化符合学校发展的历史脉络。

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已经在校门口的圆盘上安放一架歼八飞机;在教学一组团 C 栋的南面水杉前安放陆孝彭塑像;路两侧草坪已经安放了不同型号的飞机,航空文化得到初步展示。

双甲子墙。

下一步可以在道路两侧各建一浮雕墙:一面是中国航空事业甲子墙:将新中国诞生以来自主研发的不同历史阶段的飞机模型为内容做浮雕,以反映中国航空事业发展 60 年的光辉历程。

(建议由中航企业捐赠建设并署名, 2011 年形式建设。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书[优秀范文5篇]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书[优秀范文5篇]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书[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校园景观设计说明书一、项目概况。

由于此项目位于本校东校区食堂和六号寝室楼之间,为了满足学校师生及工作人员的交通,娱乐,休闲的需要,故将整块地分为供人们休息、交流、锻炼、夏日纳凉及进行一些小型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二、基地现状。

场地分为三块,东侧的长方形地块用作停车场,西侧的五边形地块设计为小游园,六号楼南边的宅旁绿地做了种植设计。

场地地势南高北低,有接近一米的高差。

基地内无保留建筑。

三、设计主导思想。

本次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自然;美化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得绿化和周围建筑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建筑周围的绿化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采取规则式布置。

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乔木远离建筑物,不遮挡建筑物采光,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

园内树种丰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利用高差设计了挡土墙景观,上边为自然式的草坡景观,下面是规则式的园林景观,别有一番风味。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

以“人”为本,突出绿化服务功能:校园的绿化本着为师生服务为主的原则,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为师生以及其他职工提供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启发智力、表达感情、休闲娱乐的人性化空间。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色,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来陶冶师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其设计特点有: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师生及工作人员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优雅自然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游园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做到四季有景3.绿地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自然、实用。

校园文化长廊设计方案(精选5篇)

校园文化长廊设计方案(精选5篇)

校园文化长廊设计方案校园文化长廊设计方案校园文化长廊文化本身既不是教育,也不是立法,它是一种氛围,一种遗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园文化长廊设计方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校园文化长廊设计方案1美丽校园建设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

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县教育局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活力五中、实力五中、魅力五中”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三、实施规划——文化长廊建设按照学校工作安排,我校将在教学楼二层建起文化长廊,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漫步在浓厚的书香校园,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以达到教书育人的宗旨。

具体做法:设置长1.4米,宽1米的板块约20个。

每个板块的内容拟定以下:1、学校简介2、校训3、学校班子成员及分工4、教师风采(获县以上奖励)5、安全知识6、语文天地7、数学天地8、英语天地9、艺术天地10、思想家、教育家的名言11、红色长廊(革命教育)12、文学欣赏(四大经典)13、四大发明14、励志青春15、行为习惯16、道德规范17、感恩教育18、文明礼仪校园文化长廊设计方案2一、设计理念:校园文化长廊是展示学校文化、传播校园精神的重要场所,设计方案应突出校园文化的特色,融入学校的建筑风格,以呈现出学校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二、设计元素:1.校史展示区: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示学校的发展历程、校园建设成果,让师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和发展。

校园文化对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的认识

校园文化对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的认识

校园文化对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的认识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学术传统以及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是根据校园文化特点,通过视觉形象的设计手段,提供给学生、教职工及来访者一个方便、快捷、准确的定位与导航系统。

下面将对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进行详细的认识。

首先,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标志,也是学校的内涵和灵魂。

通过景观导视设计,可以将学校的文化理念、精神价值和校园历史传承融入设计中,使设计与校园文化相契合,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效果。

其次,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能够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校园是学生学习与交流的场所,而导视设计则帮助学生和教职工快速准确地找到学校内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提供便利的交流与互动平台。

比如,设计明确的导览系统和信息展示牌,可以将学生的课程表、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等信息展示出来,方便学生及时了解并参与。

同时,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景观导视设计可以传递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特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引导。

比如,在校园的主要路口或标志性建筑上设置有寓意深远的校训、校徽等元素,能够形象地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让学生在校园导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学校所倡导的精神风貌。

最后,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

校园环境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通过对校园环境的规划与设计,可以创造出具有个性与特色的校园氛围。

景观导视设计能够将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景观元素和形象化的设计手法,营造出极富特色的校园氛围,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设计手段,能够准确地传递学校的精神理念和文化价值,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具有个性与特色的校园环境。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理念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理念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理念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美化校园环境的一个过程,更是融合多重文化元素,传递校园精神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理念。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定位是在校园中为建筑物等硬件设施配上相应的景观,使校园环境更加美观,同时也反映出大学校园的文化气息和传统底蕴,从而承载着校园文化塑造和人文教育的重任。

1、校园形象校园形象是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最基础元素,是整个景观建设的核心所在。

校园形象要体现大学校园的风范和人文性,体现大学校园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气息,要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2、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借助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有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增加校园的生命力和活力。

3、校园活动和文化校园活动和文化是影响校园形象的重要因素,是展示大学校园精神和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

文化活动要紧密围绕大学校园的特点,结合当下的社会文化背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4、校园人文熏陶校园人文熏陶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得大学不仅成为知识的学院,也成为人格的学院。

1、尊重校园文化和精神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尊重大学校园的文化和精神,对学校的历史、传统以及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让设计更贴近学校的内在需求。

2、符合景观规划的要求应该在景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注重细节和整体效果的统筹,做到景观设计与整个校园环境相融合,给人的感觉是自然而然。

3、营造开放自由的氛围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不仅要有美好的景观效果,更要让学生在其中能够自由开放地沟通、漫步、学习和交往,提升其身心健康、思想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环境氛围。

4、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应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摘要】在校园空间中,反映一定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价值趋向。

景观,是自然形成或人工创造的物体和空间所围合而成的场所。

本文以笔者参与萧山城南初中-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论述了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实用功能、精神文化、景观效果的统一;对校区历史及教学特色的解读,对学生教师的定位;小品设计、绿化设计、标示系统、文化节点,等的统一与呼应。

【关键词】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一、实用功能、精神文化、景观效果的统一单纯的景观设计,就是规划并美化这个场所,使之更加和谐地配合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我们需要设计的不仅仅是一个予人便利的环境,而是要赋予这个环境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使得身在其中的人人有一种强烈的存在感。

我们要营造的校园就是这样一个能让师生感动、振奋并且为之自豪、骄傲的校园。

让构成校园环境的点点滴滴都拥有自己的意义,让身处校园的莘莘学子都能感受到时代的召唤。

让校园能够影响学生不断进取、勇攀高峰,让学生能够为校园的历史添砖加瓦、丰富色彩,书写新的篇章。

校园景观是可以解读的,但景观的解读必然受到学生已有观念体系的制约。

且先存的观念体系又是景观解读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

指出这一点很重要,它能有力地说明下面相关的两个观点:其一,学生面对相同的景观,所获得的信息、所体味的精神是有差别的。

学生对景观的解读不仅展示了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形成学生不同的精神世界。

其二,学生对景观的解读是创造的过程。

学生可能比景观的设计者更理解景观所蕴含的意义,因为学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读已形成的景观,所产生的意义总会打上新时代的烙印。

由此,不仅丰富了景观的内涵,同时也丰富了观者自身的精神世界。

学生在与景观的“交往”中获得个人的生长,获得精神的建构,因此,景观的解读过程也是人文精神建构的过程。

对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解读,其便利之处在于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

其复杂之处,则在于物质文化景观中有太多的抽象与象征,隐喻与悖论。

但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其内容的丰富多彩、意义的博大无边,作为隐性课程才有其巨大的教育功效。

景观解读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与对象-物质文化景观,跟任何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与对象是一样的,只是这里所涉及的对象是精神所物化的对象。

学生通过对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解读,直接使自己与各种景观建立起了整体的关系,从而获得其中的教育意义,形成自己的观念、思想,产生情感态度的体验。

校园世界是充满意义的生活世界,这个世界是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

种种物质文化景观记载着人类共同的经验。

因此,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所包含的潜在因素是丰富的,储存的信息量是巨大的。

校园的每一处物质文化景观都在诉说着自己所携带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的信息。

在对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解读中,解读者力图使自己活生生的现实性与从景观那里获得的刺激处于最紧密的和谐之中,以致两者以一种和谐的方式产生共鸣。

解读者的人文精神,就是在无数次“视界融合”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建构起来的。

这一进程是如此的通常而又普遍存在,以致于人们常常对它视而不见。

这也难怪,离自己最近的东西往往是最难以觉察的。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物质文化景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制约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发挥了隐性课程的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说:景观是校园的陶冶之源,解读是精神的建构之本。

所谓学校精神文化景观,在社会学、文化学意义上,简括地说,也就是赋予学校以生命、活力并反映了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特色、精神风貌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它活跃于校园内部并归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

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景观并不具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那种直观可视有形的特点。

然而,由于其精神已浸透和附着在校园内各种文化载体及其行为主体身上,从而使人又无时不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由它透射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校园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

事实上,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当置身于一座具有优良传统并享有巨大社会声誉的著名中小学,总会感到该校园有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的东西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它使我们感动、兴奋、激越、升腾。

对一所平庸的、毫无特色的、暮气沉沉的学校来说,其缺少的也恰恰正是这种能唤起、激发学校及其成员崇高情感和进取性的学校精神文化景观。

学校精神文化景观作为一种产生并存在于校园之内的主体精神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能。

对其内在特点和外部功能的认识,是我们建设校园文化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基本前提。

这里,我们根据学校精神文化景观传播精神文化影响的过程来研究其主要特点。

学校精神文化景观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其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并不是只做些表面文章就能达到的,其要旨在于影响整个校园内学生思想、价值观、意识等精神取向,并通过人格的塑造来养成他们具有持久效应的思维、情感及行为方式,这正是学校精神文化景观影响的深层目的。

学校精神文化景观是最富有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影响,其创设的那种潜伏、弥漫、浸染于整个校园并体现了学校风范正气的精神氛围,具有启迪、感化学生的作用。

置身其中,受教育者便会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感悟到学校精神文化景观对自己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熏陶。

学校精神文化景观作用在于通过外部的精神环境帮助受教育者建立起这样一种对个体具有持久作用的自我教育环境。

学校精神文化景观不会排斥对优秀社会文化的吸收,同时能有力地抵制社会异质文化的不良干扰,具有文化排异的作用。

学校精神文化景观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也只有通过继承的方式才能产生长久的影响。

学校精神文化景观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价值导向、群体凝聚、精神陶冶、规范约束、心理建构、社会辐射六大方面。

二、对校区历史及教学特色的解读,对学生教师的定位学校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意蕴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

教育与空间的紧密结合,逐步演化出校园这一独特景观。

校园景观是一种文化景观,具有潜在而巨大的教育功效。

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景观,其独特之处就在于校园是专门的育人场所,育人的意向性要求景观本身包容丰富的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

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

学生不仅通过景观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而且同时从景观中领会特定文化的空间设计,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与周围的景观进行交流、对话。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知觉和空间设计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着景观的解读,在解读中理解过去和现在的各种文化信息,获得新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意义的重构;同时,环境知觉中人类世代相传的信息筛选方式,空间设计之中蕴含的人类共同经验、价值观也在解读过程中得到确认、强化和丰富。

三、小品设计、绿化设计、标示系统、文化节点,等的统一与呼应。

以萧山城南初中-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如图)笔者参与设计的萧山城南初中-新校区,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地制宜,力求建成一个功能布局合理、交通组织有序、生态环境优美、独具地方特色的中学校园。

校园景观设计以环境品质提升为目标,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营造一个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的优美校园环境和高品位的具有历史气息的校园文化。

1.总体设计。

功能分区:本项目为初中校园,将考虑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在满足教学现代化的需要下,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

结合建筑的整体布局,将校园分为入口广场区、教学办公区、休闲生活区和运动健身区等几大功能区块。

空间环境:主要空间环境为各功能分区之中的建筑和道路所分割包围形成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区域。

入口广场区:校园入口水景和门卫构成的入口前广场;主教学楼前的波形绿化和风帆雕塑构成的“乘风破浪”主题广场;实验楼前的绿化和水景构成的“科普星”天地;报告厅前树池铺装构成的阳光平台。

教学办公区:教学楼和行政楼之间的空间由发散交错的铺装绿地水景构成“奇思妙想”主题活动空间。

休闲生活区:教学楼与食堂之间的区域由富有旋律的铺装和绿地构成“律动青春”主题活动空间。

教学楼北侧由条状的铺地、红色特色的坐凳以及树阵构成一个休憩、交流、阅读的空间;二期的预留用地上由铺装、雕塑和绿地构成一个休闲小广场;食堂外围的特色铺装和树阵广场构成一个疏散人流的休憩空间。

运动健身区:由标准跑道、篮球场以及器械活动场配合绿地构成的运动功能区域。

沿河休闲绿地:由健身步道和木栈道结合丰富多变的种植带形成滨河休闲绿地。

交通组织:校园的功能特点决定了整个校区大部分为步行,车行比例应相对较少,在外围设置机动车道,同时作为消防车道,机动车停车主要配合西南的半地下车库和入口两侧的停车位,尽可能减少车辆在校内的行驶,在整个教学区内部基本设置为人行,学生们在这里可以通过步行方便的到达教学楼、综合楼等,而不被机动车所干扰,最大限度的排除了安全隐患。

2.竖向设计.本案整体标高较为平缓,在竖向设计上结合建筑排水坡度,以平整的铺装为主,结合景观构筑物作适量的变化,局部节点绿化做适量的起伏地形便于营造有层次的绿化。

3.种植设计。

与环境景观相协调,反映园林景观的主题思想,做到适地适树。

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注意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利用植物本身的树形、色彩、季相特点,按照反差、对比和渐变等美学原理组成宽度、色彩不同的花带以及大小不等的图案,在林中草坪的映衬下,显得既规则又活泼,给人一种舒畅愉悦的空间感受。

形成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

设计中植物群落的构筑,不仅满足美学、植物学上的要求,还兼有生态方面的要求,考虑到植物的滞尘、隔音、吸收有害气体、降温增湿的功能。

各自然种植带的种植遵循常绿与落叶相结合、四季变化的原则,随地形、位置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植物来营造不同的自然空间,尽可能做到四季有景、令人过目不忘。

植物配置。

第一层:常绿树种-广玉兰、香樟。

落叶树种-银杏、枫香、黄山栾树、无患子。

第二层:常绿树种-桂花、山茶、杨梅。

落叶树种-红叶李、鸡爪槭、樱花、紫薇、碧桃、紫叶李、木槿、海棠、紫荆、杏梅、慈孝竹。

第三层:常绿树种-海桐球、瓜子黄杨球、含笑球、杜鹃、火棘、凤尾兰、黄馨、八角金盘、四季桂。

落叶花卉-美人蕉、棣棠、迎春、栀子花。

第四层:色带植物-红花檵木、金森女贞、红叶石楠、瓜子黄杨。

第五层:地被植物-鸢尾、葱兰、细叶芒、书带草。

四、综述本项目的环艺部分,就场地、功能分析,关系明确,功能清晰。

参考文献:[1]《环境教育科学选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环境教育理论初探》,《教育评论》1993年第3期。

作者简介:孙烨,1982年1月出生,女,籍贯:绍兴,现任浙江中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景观所所长与工程师职务,本科,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