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合集

《论语》十则孔子说:“学了知识,再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愉快的事情吗?有志趣相投的同窗好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因此恼恨,不也是君子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或者启发,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去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惘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感到精神疲惫而无所收获。
”孔子说:“我见到好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好的人我就在内心中检查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子贡(向孔子)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答道:“他聪明而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已的人请教为耻辱。
所以他的谥号称为‘文’。
”孔子说:“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教导学生要热情,这些哪一样我能有呢?”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于他们不好的地方,就应该注意改正。
”《卖油翁》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自己也以这一点自夸。
他曾在自己家的花园里射箭,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睛看着,很久不离开。
看见他射出的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翁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小看我的射技!”卖油翁说:“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中穿过去而钱不湿。
卖油翁接着说:“我也没有什么,只是手熟罢了。
”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南辕北辙》今天我来上朝的时候(季梁对魏王说的话),在大道上看见一个人,让他的马车正对着北面,告诉我说:“我想去楚国。
”我说:“您去楚国,为何要朝北边走?”(他)说:“我的马是良马。
初一下册语文文言文

初一下册语文文言文初一下册语文文言文内容如下:1、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2、木兰诗【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初一下语文文言文全译(鄂教版)

21.《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xx说:“学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习),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xx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了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了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xx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xx问曰:“xx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xx问xx说:“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孔子说:“聪明而且爱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习,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因此被称做…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xx说:“默默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xx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
”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也有,则)加以改正。
”22.《世说新语》二则期行xx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陈太丘便离开了。
离开之后朋友到了。
(陈太丘的儿子)陈方元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元方说:“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无礼。
语文:鄂教版七年级下《卖油翁》课件

态度:狂妄自大
从容稳重
不可一世
胸有成竹 谦虚
2.你对陈尧 咨和卖油翁分别有什么评价?
3.课文对陈尧咨的箭术只用“十中八九”一笔 带过,为何要详细描写卖油翁酌 油献艺的过程?
明确:通过卖油翁的实际行动,着重说明 “熟能生巧”的道理。
4.学习了本文,你 悟出什么道理?有哪些启示?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1.学生同位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知识导航: (1)重点字词:自矜 睨之 但微颔之 忿然 轻吾射 (2)重点句子:吾射不亦精乎?
无他,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以我酌油知之。
(3) 找出含有“之”字的句子,弄清其用法。
2.讲故事。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3.从神态描写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 睨之 ,
但微颔之 ,表现了他对陈尧咨的射技的 轻视(或轻蔑)的 态度;从语言上描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子是 无他 ,
但手熟尔 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是 熟能生巧
。
4.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的道理, 这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故事涉及了哪两个人物?作者主要通过哪种描写方式来 表现二者的冲突?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态度怎样?
小结:
陈尧咨
卖油翁
技艺:射箭(十中八九) 酌油(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 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鄂教版七下《卖油翁》原文和译文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
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
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
”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鄂教版七下语文黔之驴

黔之驴
表示
柳宗元 逃跑
咬
揣度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
的语 气
害怕
认为将要 熟
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悉
其声,又近出但前是后,终不敢特搏别。的稍本近领益狎渐,渐态亲度近
靠近
始终
更加 而不
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 喜, 计 之庄重
能承受 用蹄子踢 因而,因此 盘算 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
荡倚冲冒
工于心计
跳踉、断、尽、去 干脆利落志得意满
外形 庞然大物
黔驴之“技” 一鸣;一蹄
3.驴的形象
庞然大物 形体
本质特征
一鸣
表面现象 声音
大而无能, 虚张声势,
蹄之 绝招 黔驴之“技”外强中干。
画出文中描写驴和虎的词句,说 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这两个形 象的?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驴和虎的 形象。
替换。
翻译小技巧(1)
补:添 加 成 分
(1)至则无可用,放之(于)山下 译: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 把它放在山下。
(2)蔽林间窥之 译:(老虎)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 它(驴子)。
顺:调 整 语 序
(3)莫相知=莫知相
译: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态度更加随 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 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
柳宗元
黔之驴
柳宗元
连词,相当 于“而”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
喜欢多事的人 用船
到了 却
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
它,指驴
表判断语气 把……当作
七年级下《卖油翁》1[鄂教版

连词 表修饰 可译 “着”
h
11
解释下列之字,并说出用法
1 睨之
代陈尧咨射箭
2 但微颔之 代词 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
3 以我酌油知之 代词 指射箭也是凭
手熟的道理
4 以杓酌油沥之 代词 指葫芦
5 康叔笑而遣之 代词 指卖油翁
h
12
指出下列以字的用法
h
20
h
8
给下列生字注音
自矜 jīn 家圃 pǔ 睨之 nì 颔之 hàn
忿然 fèn 杓 sháo 酌油 zhuó 沥之 lì
h
9
1 表顺承
顺 2 表并列
而 接 3表修饰
转接
译作可是、
(逆接) 但是、却等
h
10
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 释担而立
2 久而不去
3 而钱不湿
4 康叔笑而遣 之
连词 表顺承
制作 丁春兰
h
1
欧阳修与陶生
路边一棵树 树上两个杈
h
2
h
3
h
4
白毛分绿水 红掌击清波
h
5
你我同乘舟 去见欧阳修
h
6
h
7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自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吉州永安 人。著有《欧阳文忠 公集》《六一词》等。
1 公亦以此自衿 介词 凭 、靠 2 以我酌油知之 介词 凭、靠
3 以钱覆其口
介词 用、拿
4 徐以杓酌油沥之 介词 用、拿
h
13
自译课文,复述故事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古诗及诗意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意: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意:唱著美妙的歌在山野自由地飞舞,穿过绚丽的山花越过高低的树木。
我终于知道锁在金丝笼里的画眉,比不上在林间叫得那么轻松自如。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意: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意: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诗意: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诗意: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处。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意:关中地区护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试身手吧,这些特殊标记的字,“知之”还是“不知”?
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寓言三则
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
”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阿豺折箭阿豺有子二十人。
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
”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
”慕利延折之。
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
之。
”延不能折。
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戮力一心,然后社
稷可固。
”言终而.死。
渡者之言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
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趋行。
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
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
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
肃笑而.遣之。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七年级常考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②桓侯故使之问之。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②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三、动词,译作:去、到①吾欲之楚。
而,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并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敏而好学。
2、表示顺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③堕而折其髀。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学而不厌
4、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睨之,久而不去。
②默而知之
5、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以
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以钱覆其口。
公亦以此自矜
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医治好治不病以为功。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