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

中国学前教育史笔记

中国学前教育史笔记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 在原始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一远古时期 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对儿童的教育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的,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成为原始社 会的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 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其教育内容:生活和劳动教育、 思想教育、美育等 二原始社会后期的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虞氏之学名庠”,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具有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 养的功能,教养新生代的任务通常有老年人承担 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2)原始群落 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3)内容与生产劳动相关;4)教育的方法是口耳相传在劳动中进行。 第二节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礼记·内则》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是奴隶社 会学前教育发展的标志。其表明人们能够按照婴幼儿年龄的大小来制定循 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实施学前教育的计划。其内容贴近生活涵盖面较广; 顾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现男女分野二奴隶社会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 育

教育目的和意义:加强宫廷学前教育具有政治和教育两方面的意义保 傅之教和乳保之教: 保傅制度: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 谕的制度 三公:太保、太傅、太师。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有明确分工——保其 身体(体育);傅之德义(德育);道之教训(智育) 乳保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 导太子、世子事物的制度三母:子师、慈母、保母三胎教的实施我国是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为了保证胎教的实施西周社会还 建立了胎教制度。西周是我国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 的胎教主要实施于帝王之家、宫廷之内,当时统治者对胎教极为重视到了 春秋战国时期,胎教之道走出宫廷,为世人所行 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1)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2) 主要于贵族家庭中实施;3)学前于学校教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4) 有阶级性,注重随儿童年龄的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5)提出胎 教 第三节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一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在封建社会,家庭是我国古代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其目的:1) 培养统治人才;2)齐家治国的基础;3)光耀门楣其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身体保健等 1思想品德教育(“主体”“主旨”“纲领”)——孝悌;崇俭;诚信;为善孝悌:服从敬奉父母,兄弟友爱

28045 学前教育思想史

28045 学前教育思想史 南京师范大学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学前教育思想史》是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中的必修课、必考课,也是该专业自学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是以历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为主线,研究古今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的学科。其特点是:具有教育学科和历史学科的双重性质,着重于理论视野的拓宽和学科历史感的养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外、古今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过程及一般 规律,能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继承发扬本国与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精华,为 深入学习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打好基础。 Ⅱ、课程内容(注)与考核目标 上编中国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掌握各自的主要教育主张。 [学习内容] 第一节贾谊的太子儿童教育思想 一、论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 二、论“早谕教” (一)胎教 (二)学前教育 三、论师保博 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 一、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 二、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三、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 (一)及早施教 (二)严慈结合

(三)均受勿偏 (四)熏渍陶染 四、《颜氏家训》述评 第三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论儿童教育的意义 二、论学“眼前事”与编著《小学》 三、首创《须知》、《学则》的教育形式,编著《童蒙须知》 第四节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 一、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和批判 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 三、顺应性情,激发兴趣 四、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 [考核知识点] (一)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 (二)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理论及《颜氏家训》 (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四)王守仁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改革儿童教育的主张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贾谊、早喻教、选左右、师保傅。 2、颜之推、《颜氏家训》。 3、朱熹、《小学》、《童蒙须知》。 4、王守仁、顺应性情、量力施教。 (二)理解分析 1、贾谊论太子獐教育的目的和实施。 2、颜之推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方法。 3、朱熹论儿童教育的意义、学眼前事主张。 4、王守仁对封建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自然教育论的意义、内容和原则。第二章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

《外国学前教育史》读书笔记 阅读时间:— 书名:《外国学前教育史》 作者:周采杨汉麟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年月第版 页数:页 前言 一、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是除中国以外的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全部历史过程。关注社会和公共学前教育史,研究实践发展教育实践和制度教育理论揭示规律 二、目的: 以史为鉴。学习人类在学前儿童的教育方面积累的经验,总结和批判地继承这份历史文化遗产们对于将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我来说,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有助于我开阔视野,减少学前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 三、历史演变 (一)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原始社会公有公育,家庭产生后家庭一直是学前儿童的唯一场所。 柏拉图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第一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学前儿童教育问题,主张儿童公育。 夸美纽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并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构建了家庭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 (二)近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世纪末,在欧洲出现了有组织的学前教育。世纪初,欧文为工人子女创办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福禄培尔创办了幼儿园。在欧美相继出现了幼儿学校运动和福禄培尔主义幼儿园运动 卢梭的近代儿童观为学前教育找到了出发点,具有学习能力的婴幼儿通过经验利用自己的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主张,福禄培尔系统的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在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教育学科中的一个独立部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世纪末和世纪初在欧美兴起了儿童研究运动、教育调查运动和各种学前教育实验活动,杜威和蒙台梭利等提出现代派学前教育理论活动课程和儿童的自我教育。 战后,日益重视学前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第3章

【考核知识点】 (一)受前苏联教育理论影响的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思想。 (二)乌索娃关于知识系统化的思想及作业教学的作用 (三)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特征、类型及游戏的教学手段价值 (四)学前综合教育课程对我国优秀幼教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五)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及泰勒课程目标设计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六)20世纪末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内容 【考核要求】 (一)概念掌握 1.《幼儿园暂行规程》、《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 2.凯洛夫(《教育学》)、分科课程。 3.游戏、分类。 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社会建构论,泰勒、课程目标设计理论,布朗芬布伦纳、人类发展生态学,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5.《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二)理解分析 1.受前苏联教育理论影响的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内容。 2.乌索娃关于知识系统化及作业教学思想的要义。 3.游戏有哪些基本特征、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4.从幼儿园综合课程看学前教育对我国传统优秀幼教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5.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泰勒课程目标设计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 6.20世纪末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内容。 当代中国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成为人民大众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我国学前教育以苏为师,形成了受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影响的学前全面发展思想、学前教学论和游戏论,并影响了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直至80年代初的学前教育思想。 1978年拨乱反正后,中国学前教育在继承发扬传统优秀学前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儿童发展理论、课程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使我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整理(部分)

学前教育 是相对学校教育而言的,从广义上说,凡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均 属学前教育范畴;从狭义上说,是指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也就是在托儿所、幼儿园及其他社会性的幼教机构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又称学前社会教育。 三公、三母制度 太师、太傅和太保的官职,合称“三公”。保其身体,即负责身体的保育; 傅之德义,即负责培养道德;道之教训,即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可见,师保之教的内容是较全面的,包括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 第一,高度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第二,高度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第三,高度重视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第四,我们分析评价古代胎教时还应请注意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胎教实际上也是母教。 不足: 1、夸大了胎教的作用; 2、胎教思想还是初步的,多是经验的简单总结,甚至带有迷信的成分; 3、过于强调礼对孕妇的约束。 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原始社会是我国儿童教育发展史上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 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第二,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第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第四,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王守仁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 (二)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性,量力施教 (三)教育应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虽然目的是为了向儿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即所谓“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为要务”,但他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的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具有自然主义教育倾向,这是难能可贵的。 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时期,这个时期学前教育有如下特点:第一,家庭承担了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 第二,奴隶主贵族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利,学前儿童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第三,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但由于古代没有统一的小学教育体系,因此对入学的年龄规定没有统一的要求。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名词解释:外国学前教育史局部 1.预成论: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预成论的要点是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开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2.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将其智慧得到普遍开展的理论。泛智的思想乃系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 3.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简化大众教育手段的一个显著成果,是其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性与性结合的产物。他坚信,通过这种简化了的教学方法,使最无经验、最无知的人也能教育自己的孩子。 4.性格形成学说: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观点的影响下,欧文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他所说的这种外力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他认为,人带着天赋品质降生,然后由社会予以形成。〔#〕 5.《〈白特勒法案》》:1944年,邱吉尔联合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即〈〈白特勒法案〉〉。该法案以当时教育委员会主席白特勒的名字命名。〈〈白特勒法案〉〉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连贯起来的思想形成制度。 6.幼儿凭证计划:为了解决学校经费分摊的问题,1995年7月,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泼德公布了一套数目为⒎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儿童都能承受三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凭证使家长们的选择围,能自由选择公立的或私立的或民办的学校,家长假设选择私立或民办学校那么需自己再多交一些钱。〔#〕 7.店铺幼儿园:这是1968年在西柏林出现的一种新的反对权威主义的幼教机构。实行自由的解放式的教育,反对过去对幼儿进展的顺从、纪律、性的压抑与家长式的教育。教育容和方法由家长讨论决定,并轮流担当保育工作。 8.白天的母亲:1974年,由联邦青年、家庭、健康教育部核准设立了另一新型的幼儿保教机构——“白天的母亲〞。主要做法是:政府提供少量的经费,让一些年轻的妇女在照管自己的小孩之余,再帮助邻近的妇女在白天照管1——2个小孩。这些“白天的母亲〞须参加短期培训,以获得科学的育儿知识。〔#〕 9.开端计划:是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具体计划是:由联邦政府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特设的学前班,进展为期数月至1年的保育。以消除他们与其他儿童入学前形成的差异,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10儿童中心主义保育思潮:这种思潮以幼儿的快乐作为检查学前教育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因而让幼儿自由游戏、尊重幼儿自由和自发活动的主一时深入人心。〔#〕 11社会中心保育论:这是二战后日本出现学前教育思潮。社会中心论者认为学前教育是培养社会人,也就是既要求尊重人格,又要求将学前儿童作为社会成员,在生活中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态度和能力。从而构成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的另一种思潮。 12集体主义保育论:这是二战后在日本出现的。该保育论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地去推动集体生活而使其得到连续性开展的。可见,这一学前教育思潮在理论上明显受到前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思想的影响。主集体主义保育论的代表是保育联盟。 13.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学的目的是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儿童,使之听话。教育者不得不完成教学大纲,以满足领导和监察机关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儿童仅仅被视为承受某种教育体系影响的客体。〔#〕 14.平行教育影响原那么:马卡连柯认为,个人对个人的影响是狭隘的,作用是有限的。集体的影响那么要大得多。为了教育好个人,就要先影响该成员所属的基层集体,然后再影响该成员,教师必须把整个集体作为教育对象。与此同时,个人在集体受到教育。 15.学前教学指示法:是乌索娃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根本特点是,教师不仅要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儿童,而且要教给儿童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使教师和儿童双方的积极性都能充分发挥。乌索娃要求教师通过语言、示与讲解,把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告诉儿童,使儿童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

学前教育学最全笔记

学前教育学 引言 学前教育是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它包括家庭中的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中的教育(即组织化了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 我国学前教育真正堂而皇之地进入教育的舞台应当是以清政府1903年颁行癸卯学制为标志的。 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第一节西方 一、西方最早的教育机构 1816年,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 二、对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教育家 (一)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主张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不论男女都应受到教育。 教育需从幼年开始,而且应当适应自然。 认为学前教育应当家庭中进行。 为此目的,他提出了一个理想的学制,这个学制涉及从出生的儿童到24岁的青年,共分为4级,每级6年。 (二)卢梭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 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 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 否定式教育:想在直接授予知识钱让知识工具的器官美化,努力以恰当的感性练习为理性知识开路的教育,称之为否定式教育。 (三)福禄贝尔 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人。代表著作《人的教育》。 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 “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

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 中国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贾谊(西汉初年) 基本观点1.及早施教:早谕教(胎教) 2.慎重择师:“三公”:太子的老师:太师、太傅、太保 3.三育并举:三公职责: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体、德、制) 4.深浅适宜:根据学习能力确定教学速度与内容多少 思想特点优:重视早期教育,提出深浅适宜、快慢得当、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智慧潜能的 原则,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缺:针对君主提出,具有一定局限性。 颜之推(南北朝)《颜氏家训》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 基本观点1. 家教奠基,父母有责 2. 教儿婴孩,勿失良机 3. 德艺双修,博专统一艺教:“修以学艺”,一人有一技之长,可安身立命 艺:“文艺”(六经、百家之书)“杂

艺”(琴棋书画医数射卜) 4. 偏宠有害,严教是爱 5. 风化熏陶,闻见结合风化:父母为儿童创造良好家庭环境 眼学:重视亲身直接观察以获取知识 思想特点优:重视家庭教育、早期教育,对于家庭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提出有价值 的观点,对当今家庭教育仍有教育意 义 缺:受阶级和时代局限,家庭教育中存在消极思想,如:重劳心、青劳力,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主张体罚等 朱熹(南宋) 儿童教育意义小学(儿童教育)与大学统一,前后一贯,抓好幼期教育,才能使心智充分发展 儿童教育内容《小学》:以生动形象、激发兴趣为原则, 广泛采集 道德格言、 训诫诗、故 事等作为

童蒙教材。《童蒙须知》:从“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字”“杂细事宜”五个方面对儿童日常行为规范作了详细规定。 教育原则1.正面教育,防患未然 2.认真专一,知行并重 主敬:一种学习态度“敬”:(1)认真严谨(2)专心一致 3.循序渐进,启发诱导 思想特点重视儿童教育、童蒙教材,重视规范的教育思想 王守仁(明代) 一位理学家,继承发展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主张自求自得,提倡独立思考 教育目的明人伦:明白处理人际关系准则——培养德性是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 儿童教育的程序和考德:考察学生在家里的行为表现 读书:增长知识,开发智力 习礼:培养儿童品德习惯的重要途径 歌诗:陶冶心灵,激发儿童志趣意向,排

学前教育史人物思想总结

学前教育史人物思想总结 学前教育史上的众多人物思想对于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下是对其中几位重要人物思想的总结分析。 1. 弗雷贝尔: 弗雷贝尔是学前教育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倡儿童在玩耍中学习,强调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弗雷贝尔认为,通过玩耍,儿童可以探索、发现和通过自我实践获得知识,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他还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应该是引导和促进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2.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是学前教育领域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她强调儿童在早期教育中的自主学习。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着内在的驱动力和能力,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来学习。她提倡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环境,给予儿童自由选择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蒙台梭利的方法强调观察和个别辅导,尊重每个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兴趣,以个体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3. 霍尔凯: 霍尔凯是美国学前教育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发展适应理论”。霍尔凯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适应,实现自己的发展。他主张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创设合适的环境,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霍尔凯的理论强调教育者的角色,教育者应该成为儿童发展的合作伙伴和指导者。

4. 罗杰斯: 罗杰斯是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人物,他倡导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罗杰斯认为,学前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自我决定权。他主张创设积极支持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应儿童需求和兴趣的学习机会。罗杰斯认为,教育者应该成为学习的合作伙伴和支持者,关注儿童的情感和社交发展。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史上的众多人物思想都对现代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出发,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强调儿童自主学习和个体化辅导。这些思想在现代学前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儿童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机会,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工作人员和教育决策者应该借鉴这些思想,探索适合当代社会和儿童需求的教育模式。

学前教育史教育思想的总结

学前教育史教育思想的总结 学前教育史教育思想的总结 学前教育是指从儿童出生至正式入学的阶段,是儿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逐渐深入,学前教育逐渐成为各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许多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这些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对学前教育史中几个重要的教育思想进行总结和分析。 1.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一位儿童教育家,她提出了一种以观察、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学前教育方法。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应该在一个有序、安静、美丽的环境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感官、运动、语言和心智能力。她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强调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辅助,而非直接教授知识。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整个学前教育领域,她的观点和方法对于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罗宾逊教育思想 罗宾逊是一位英国作家、教育家,他关注的是儿童在学校中的创造性发展。他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过于强调标准化和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和兴趣。罗宾逊主张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多元智能,鼓励儿童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提倡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方式。罗宾逊的教育思想对于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估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

进了学前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3. 维果茨基教育思想 维果茨基是苏联的一位儿童心理学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社会文化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上。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而实现的,他强调社交和文化环境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维果茨基关注儿童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提倡协作学习和小组活动,强调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维果茨基的教育思想对于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环境设置和评估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和社会性发展。 4. 亲子教育思想 亲子教育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父母与孩子一起参与的教育方式。亲子教育思想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深远影响。亲子教育主张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伙伴,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和体验机会。亲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通过亲子互动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责任感的发展。亲子教育的思想对于学前教育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园合作和亲子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学前教育史上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注重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罗宾逊的教育思想强调儿童的个性和兴趣,维果茨基的教育思想关注儿童的社交和情感发展,亲子教育主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些教育思想共同构成了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

学前教育史笔记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1。教育的形式:社会公养公育. 2.教育的内容: (1)生产劳动教育:年长一代把劳动技能和社会经验传授给儿童。 (2)思想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3.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成均和庠 庠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4。教育形态:自然形态的教育。 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1。教育形式:宫廷学前教育 2。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礼记.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礼记。内则》中记载的是西周王公贵族在家庭中对儿童实施的学前教育计划。已经形成按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的学前教育计划。《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3.宫廷学前教育: (1)概念: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处于学龄前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它包括实施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 (2)保傅之教与乳保之育: ①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早在殷商时期就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设“三公"、“三少"。 “三公"指太保太傅太师,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时有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徳义;师,道之教训。保其身体,负责身体的教育;傅之徳义,负责培养道德;道之教训,即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包括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 “三少”指少师、少傅、少保,他们时常相伴太子左右,以影响和指导太子. ②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设“三母”即子师、慈母、保母,她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姆,安其寝处者。总之,她们共同负责太子、世子德性的培养和日常起居的料理。除三母外,还设有乳母,乳母与幼儿朝夕相伴,自身的道德、知识等素养对太子、世子有很大影响,对乳母的选择很慎重,择于大夫之妾或士之妻中. 4。奴隶社会的胎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实施胎教的国家,最早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太任和周妃后被誉为贤妣。 第二章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 1.学前教育的形式:家庭教育 2。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1。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2。齐家治国的基础3.光耀门楣 3。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1)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儿童自身的举止行为方面,对儿童的坐、立、行、跪、拜、起居、饮食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例如:坐应齐脚、敛手,定身端坐、、、、、。总的目的是使儿童自幼动静有度、举止儒雅. 在儿童与家中长辈的关系方面,制定了应对、进退之节。例如: 1.长辈召见之礼:若父母长上有所召唤,欲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到了长辈面前,要立 必正方,不倾听. 2.求见长辈之礼: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表现出对长辈的谦恭、体贴. 养成为生的习惯:个人卫生方面:大抵为人,要先身体端整,注意衣着整洁;饮食勿令污坏;还要保持环境卫生。 (2)初步的道德教育: ①孝悌:对幼儿进行孝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幼儿从小养成不违父母意志,服从父母的绝对权威,自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总结

一、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学前教育(时代划分的原因:①社会阶级关系改变②生产力改变) 170多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春秋末年) 1、最早的教育机构——庠 2、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礼记·内则》 3、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中国胎教第一人——太任) 4、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特点及对当代的启示 奴隶社会时学前教育的特点:①有了专门的场所②出现胎教③有了阶级性④有了一定的计划性(最主要的)计划性表现在①有了记录《礼记·内则》②两种制度: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 5、胎教始于西周 嫘祖—人文女祖(发现蚕)妇好—女将军(商武王的妃子) 中国胎教第一人—太任 二、封建社会学前教育 春秋末年-1840年 1、教育的目的、内容 目的:①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②齐家治国的基础③光耀门楣 内容:a、生活常规的教育b、初步思想道德教育【1孝悌2崇俭3诚信4为善】c、(早期)文化知识教育【主要教材——“三百千”{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无名氏的《百家姓》、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文化知识教育的利与弊、利:①实施文化知识教育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其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发展儿童思维,促进德智的发展②古代的知识教育、知识传授比较系统,制定了相关的教材,促进了学前教材编写的科学化③方法上重视儿童识字、习字、读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弊:①知识教育目标上,过于重视智力开发,忽视儿童情意品质的培养②知识教育内容上,过于重视德智,内容且难而枯燥,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过于成人化。③知识教育方法上重记忆、灌输、苦学,儿童难以承受,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儿童的天性 d、身体保健 2、有关胎教的著作:①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②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 3、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特点:①普及性、世俗性;②全面性;③功利性;④思想性 4、胎教的经验与局限 ①胎教的内容:①注重孕妇所处的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②孕妇应加强自我心理调节,注意控制情绪的波动是非常必要的③要十分重视孕妇饮食的调摄 ②古代胎教经验①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②注重母体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③注重孕妇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④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 ③胎教的总特点①太交易成为独立研究的科目②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养教一体化的现代胎教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性③主要从医学角度论证胎教,缺乏多学科的综合研究④重视“外象内感”,夹杂臆想成分【外象: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内感:母体内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外象内感:孕妇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 三、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思想 ——贾谊、颜之推、朱熹及王守仁的学前教育思想内容和特点 1、贾谊:①早谕教(地位)②选左右(原则)③重儒术 四、近代学前教育产生与发展{(学前教育近代化的内涵:指学前教育开始摆脱封建传统模式逐步向科学化、民主化、世俗化、大众化、国际化、教育研究方法多样化方向发展的一个过程。)近代人的特点:初步萌发个性意识、科学意识、民主意识、自由意识。}

学前教育史 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二)

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二) (四)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1.儿童思维发展的性质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儿童出生伊始即具有感知运动图式,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经过不断的同化、调节和平衡的过程,就得到了发展,最终形成了本质上不同的心理结构这一过程不但具有连续性,而且具有阶段性。从总体上观察具有以下具体特征: 第一,认知发展表现为几个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整体,都有其特殊的主要行为模式,标志该阶段的智力特征; 第二,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要整合到后一阶段的行为模式之中,前者是后者的准备,并为后者所取代,虽然前后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但其次序不能互换; 第三,各阶段出现的年龄特征,因个体和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或提前或推迟;但无论差异多大,都不能改变智力发展的定向性。 2.儿童思维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皮亚杰提出了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思维(包括智力、心理)发展的路线。他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既相互连接又具有质的差异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相当于婴儿期。 前运算阶段(2~6、7岁)相当于学前期。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相当于小学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相当于初中阶段。 对上述四个阶段进行比较,可看出,在感知运动阶段出现儿童思维(智力)的萌芽;在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在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到了形式运算阶段,才出现比较复杂的逻辑思维。儿童的思维、智力、心理,就是这样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逐步发展、完善的。 三、儿童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一)教育目的 皮亚杰根据自己的理论逻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智力和道德。 智力与道德两者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道德的发展离不开智力的发展,智力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前提。 皮亚杰指出,历来社会通过两种角度来确立教育的目的:一种是根据“当权者”即国家统治者的意愿确定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另一种是根据习俗舆论,即按照前辈们的那种静止的或变动的模型塑造新生一代的方法来规定教育目的。他认为,必须经过系统地研究,用科学的观点来确定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应当服从“社会科学可以分析的规律”,其次,更是“心理学的职责”,因为心理学作为方法论,制约着目的的选择。他依据其儿童心理学理论并考虑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需要,指出:“教育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形成儿童智力的和道德的推理能力”,同时认为智力是根本。形成和发展儿童的智力一认知结构,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 (二)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依据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自己的教育目的论,皮亚杰提出了儿童教育的六个基本原则及相应的具体教育措施: 原则一:教育应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

学前教育思想史名词解释

早喻教:汉代教育家贾谊重视太子教育;认为教育要从胎教开始..因为婴幼儿时期孩子单纯;既容易形成良好品德;也会感染不良风气;在儿童尚未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时;需及早施教;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博专统一:颜之推主张博专统一;所谓博闻即各行各业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博闻有助于开阔眼界;避免犯片面性错误..只有专心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做好;因此博专统一;就是要广纳知识;掌握其精要.. 知耻改过:张履祥指出;人应当知耻;人不能没有耻辱观念;缺乏正确的羞耻观;才是真正的可耻..同时张履祥提出人不能无过;但期于改..孩子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毛病;因此引导儿童逐步确立正确的羞耻观帮助孩子了解自身毛病所在;使其知过而后能改.. 宽严相济:崔学古主张宽严相济;从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出发提出宽严相济的教育原则..他认为儿童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教师过于严厉只会束缚孩子们的灵性;因此蒙师对儿童的态度应当宽厚仁慈一些;表情要和蔼;语言温和;耐心细致;使儿童便会产生亲近之感;但在学习上对儿童要从严要求;丝毫放松不得;这样才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五指活动:陈鹤琴说五指活动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儿童活动生活;具体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恭俭勤谨:张履祥认为;儿童初学;恭敬节俭;勤奋谨慎..恭之实事;真正存有恭敬之心;一言一行均体现出恭敬之实..生活上不要有过高的要求;注

意节约;不铺张浪费..勤谨;儿童学习要勤奋;做事要勤劳;不可懒惰;要有谨慎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不仅提高道德水平又有利于身体健康.. 情绪教育:陈鹤琴重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注重创造温暖、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他认为父母应避免恐吓孩子;及时缓解和解除孩子痛苦和精神 上的压抑;家庭中良好的情感氛围能给孩子以积极的情绪教育有利于儿童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教育部又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对招收十年动乱破坏的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把学前教育内容划分为生活卫 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几部分;并强调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上课、游戏、体育活动、观察、劳动、娱乐及日常生活与未完成的;学前教育教学继续采用分科教学的形成.. 知行并重:朱熹指出;人的行为是受知识支配..要做某件事先明白如何去做;教育儿童要想让他们认识规矩;这就是知..然后要求他们按规矩去做;这就是行;只有知行结合;知行并重;才能养成良好习惯.. 分层致功:唐彪指出;儿童学习要做到先易后难;就必须分层致功..如果不分层次;不偱次序;企图一步登天;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他认为儿童读书必读明代咸化、弘治、正德等文章六七十篇..二、“宜读近时平易之文百篇” 三、“须读精细深厚之文六七十篇;由易到难地分层阅读;才能取得成效.. P50

学前教育思想史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思想史 名词解释: 1. 早谕教: 贾谊主张早谕教,对君主继承人的教育在其未出世之前就要进行。王后怀 胎七个月,就要迁往安静清幽的侧室居住,使其不听邪音,不食邪味,已养成 良好的心性,保证充足的营养。一切言行举止皆合正礼,这样生出的婴儿才会 中正不邪。 2. 博专统一: 颜之推主张博专统一,所谓博闻即各行各业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博闻有 助于开阔眼界,避免犯片面性错误。想要学问精深,除博闻外,还需专 一。"只有专心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做好,因此博专统一,就是要“博览机要”意思是博览群书,掌握其精要。 3. 颜之推认为,闻见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又有眼见方能知其真伪,他提倡“眼学”,重视直接观察以获取知识。所谓“眼学”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听闻也可开阔眼界,但不能轻信,主张闻见结合,既要耳闻,更须目睹,只有这样,方能获得真正的学问。 4. 小学之事/朱熹的“眼前事”: 是眼前日用之事,朱熹认为要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逐步 懂得基本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初步的文化知识,在“学其事”的实际活动中经受锻炼,培养德性,增长才干,成为“圣贤培璞”。 5. 正面教育: 在朱熹看来,就是引导儿童按照规矩去做。儿童长期受规矩的约束,“积久成熟”,便会“自成方圆”,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 知行并重:

朱熹主张,儿童教育应当知行并重。所谓“知”是对行为规范的认识;所谓 “行”是对行为规范的践行。教育儿童第一步要让他们认识规矩,然后就要求他们按规矩去做。儿童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行为规范。 7. 循序渐进: 朱熹提倡儿童教育要循序渐进。所谓循序渐进,就是教育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根据儿童年龄的大小,不同年龄阶段,其教育内容有所不同,儿童刚学,当从浅近平易处开始。 8. 随人分限: 王守仁主张,施教要“随人分限所及”就是指对于不同的儿童来说,就要因材施教;对于同一个儿童来说就要循序渐进的施教。由于人的资质不同,故施教的内容、分量和方法等,均要因人而异。儿童有个性与能力的差异。 9. 正其心术: 张履祥指出: 儿童“读书先要正其心术”。所谓心术是指人的思想道德品质。 他认为,在儿童阶段就要明辨是非善恶,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这样以后离开父母老师,也不会走上邪路。 1 0."耕读相兼: 张履祥提倡耕读相兼,读书者须知农事,务农者亦须读书的和谐局面,无论农人还是士子均须自幼耕读相兼。首先是读书,他认为《小学》和《近思录》是最适合儿童初学的内容。其次是劳动,不仅坚持参加劳动,而且坚持对儿童实施的教育,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1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

24。中国最先实行设计教学法的是南京,南京高师附小幼稚园被称为“杜威院”。P120 25。陶行知“爱满天下”口号,陈鹤琴“一切为了儿童”.P122 26。儿童公育思潮,以蔡元培、恽代英为代表. 27。恽代英,“理想的儿童俱乐部”。P124 28. 在全国平民教育思潮影响下,幼教工作者提出了要办平民幼稚教育的口号。p125 29。 标准。P126 31. 《幼稚园课程标准》,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 部分. 32. 1922。壬戌学制,确立幼稚园制度,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一个实验、改革、发展的时期。P129 33.创办厦门集美幼稚园的是p130 , p132 35。南京鼓楼幼稚园是一所实验性质的幼稚园,是陈鹤琴于1923年春创办的。开创了大学进行幼儿教育实验研究活动.P133 36.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利用_艺友制__的办法训练学员,培养出来的学员有能 力独自办理一个幼稚园.P136

37。上海大同幼稚园,是中国互济会创办,由地下党领导,专门收养抚育革命者子女。 38。四川省立成都实验幼稚园,陆秀,有辅导各县市幼稚园的责任。P137 39,民国幼稚园师资培训,设立幼稚师范科,由《师范教育法》《师范学校规程》规定.P138 40。集美幼稚师范学校的创办者是.陈嘉庚 p140 41。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 42。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幼儿师范学校是国立幼稚师范学校,校长:陈鹤琴. p141 43。老解放区,即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 44. 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 45. 1934年2月,颁布《托儿所组织条例》的是我国苏区中央人民政府 p143 46。 金 p144 47. 为培育无家可归的难童健康成长为抗日建国之力量,1938年3月在武汉成立 48.1938年,在武汉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长为 继《托儿所组织条例》之后老区又一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文件。P147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重点-自考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重点自考 名词解释: 1、常规:一般只生活规则和行为规则,用以约束人的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2、保傅制度: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训练。这些人员称师、保、傅,又分为太师、太保、太傅和少师、少保、少傅,统称“三公”和“三少”。 3、三母制度:在宫内,还有三母制度,是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除三母外,宫廷中还为幼小的太子设乳母。 4、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简答: 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2、生活习俗教育;3、原始的宗教教育;4、原始的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训练。 二、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1、语言教育;2、识字教育;3、计算;4、自然常识。 三、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1、教儿宜早;2、教子义方;3、信而勿诳;4、潜移默化;5、 量资循序;6、有教有爱。 四、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1、游戏;2、讲故事;3、体罚。 五、胎教的内容:1、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2、重视饮食影响与调摄;3、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4、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六、胎教的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 七、儿童的教材及其发展:儿童教材也可称蒙养教材。中国古代儿童蒙养教材很早就出现了。如:《礼记曲礼》。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儿童启蒙教材,从利用字书进入专门编撰的时期,以南朝周兴嗣编的《千字文》影响最大。自宋代以后,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合在一起,简称“三、百、千”是古代最为流行的三部儿童教材,其中又以“三字经”影响最大。古代儿童蒙养教材早期主要是识字教材, 八、家庭教育的原则:及早施教;严慈结合;均爱勿偏;熏渍陶染 九、蒙养院制度的确立:1、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基础;2、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癸卯学制中,《奏定蒙养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按“章程”规定,蒙养院并不单独设立,而是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十、蒙养院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这四项教育内容与小学课程完全不同,他们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 十一、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的措施:需要充分的营养;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需要因材施教;发扬民主。 十二、游戏的价值: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能使脑筋锐敏; 十三、1981年10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刚要》(试行草案)。刚要的进步性表现在: 1、讲1952年的“教学纲要”改为“教育刚要”,这一字之差体现了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突出其主要工作是教育而不仅仅是教学 2、吸取国内外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理论,特别是将关于幼儿大脑的研究成果,作为文件的第一部分,统帅其后的教育任务、内容等章节,使《纲要》的科学依据更加鲜明; 3、教育内容扩展为生活卫生习惯、思想品德、基本动作发展、常识、语言、计算、美工、音乐等8项,加强了幼儿习惯和品德的培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