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民国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的画家,走出画室,扎根于民族传统,面向澎湃的现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新中国的变化历程,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的新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
在这些画作当中,不仅展现了新中国的辉煌篇章,而且也将中国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记忆,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如今回望这些艺术作品,同样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看了陈半丁的画作有了震撼和亲切感,感觉真是绘画大师啊,所以就有了寻找整理和大家分享的冲动。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近现代绘画大师陈半丁的绘画作品。
陈半丁(1876年5月14日-1970年1月29日),即陈年,字半痴,别署辟痴,又字静山。
以字半丁行世。
号半丁老人、半叟、半翁、半野老、山阴半叟、稽山半老、山阴道上人、不须翁、老复丁、竹环、竹环斋主人、鉴湖钓徒、蓬莱山民、藐世头陀等。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画家。
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
拜吴昌硕为师。
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1970年1月29日,陈半丁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023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根据名单,陈半丁的代表作不准出境。
近现代著名画家陈半丁主要绘画作品有:《共向和平图》《春满乾坤图》《和平统一》《赤壁夜游图》《林下听音图》《梅花》《梅花与水仙》《紫藤》《富贵天香》《双清图香》《乾坤清气》《紫藤花》《花开》《枇杷》《紫藤》《杏花》《梅菊》《枇杷图》《四月牡丹》《百世吉祥》《贵寿》《洛阳牡丹》《不老富贵》《紫藤图》《松菊图》《陈半丁自画像》《吴昌硕像》《一江秋色》《牡丹图》《岛外联颜青》《高人相对东轩下竞日》《满眼长江如画卷》《石桥山水图》《大鸟与水仙》《枇杷萝卜与蚂蚱》《菊花图》《严寒香同心》《菊花》《松柏》《禅门大雪》《松风听泉图》《野桥心雨图》《山茶花图》《和平万年图》《欣祝国庆图》《花鸟四条屏图》《松下论道图》《水仙天竹图》《岁朝清供图》等。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1、白雪石《烟雨漓江》【赏析】白雪石的山水画清新俊逸,挺劲多姿,而最能代表其风格的是他以桂林为题材的山水画。
他对漓江情有独钟,曾五次南下桂林,漫游漓江,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把握桂林山水的物质和灵魂,在众多表现桂林山水的画家中独树一帜。
2、宋徽宗《枇杷山鸟图》【赏析】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
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
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
对开有乾隆御题诗一首:“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
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
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
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
”3、张大千《松下憩者》【赏析】张大千此幅绘一高士倚松长卧,是传统的“行乐图”题材。
虬屈的松枝与劲利坡石在用笔上相对统一,造型也相互呼应,体现出画家较为注重画面构造的技巧。
整幅画松秀豪劲,清丽洒脱。
4、清钱杜《虞山草堂步月诗意图》【赏析】此图以大密大疏之反差为特色。
层层茂林,以精细的点法为之,卷云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装饰趣味的解索皴写成,与空旷的天地及白墙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强烈对比。
画法融王蒙之繁密与文徵明之细腻为一体。
5、于非闇《富贵寿考》【赏析】于非闇的工笔花鸟和书法受宋徽宗赵佶影响较多。
图中所绘牡丹和小鸟形象刻画细致精微,从茎干、枝叶到花头的用线严谨讲究,劲挺有力;枝叶之墨与花头之红形成对照,富贵典雅并具有装饰。
6、陶冷月《月夜归舟》【赏析】“雪后轻挠入翠微,寒溪花气袭人衣,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7、嘉庆《楷书七言诗》【赏析】“塔影凌霄塞岭晴,秋风古道旧青城。
积场禾黍连村市,又山田穑事成。
旧陌周环峙废邱,传闻辽后建楼。
烟云聚散皆陈迹,只有伊逊河自流。
青城。
”8、郎静山摄影作品《花好月圆》【赏析】皓月当空,缥缈朦胧的云影衬托得这轮圆月越发饱满皎洁,一枝寒梅斜逸,颇有宋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之清雅风格。
虽题识“花好月圆”寓意美好吉祥,但梅花轻盈清素,圆月孤高清冷,仿佛空气中暗香浮动,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格调,韵味绵长。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组图】1、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赏析】我国现存的《八十七神仙图》,是北宋时期白描人物的真迹,画卷上有八十七位“朝元”列队行进的神仙,其中女神尤多。
这幅名画传了800多年后不幸流落海外。
1936年由徐悲鸿赎回国宝。
1953年,徐悲鸿辞世,他夫人遵照他的遗嘱,将《八十七神仙图》献给了国家博物馆。
2、经典油画《月夜》【赏析】这是一幅被人誉为“爱情诗”的油画,画家用银灰色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
人物与环境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陶醉。
画家:俄国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3、胡佩衡《深山小径》【赏析】此幅为画家早期作品,笔法上变化王蒙皴意,在南宗笔法中又糅入北宗之力,兼以干擦湿染,浅绛复施青绿,得山重水复、林木郁茂之致,足见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底。
整幅画结体虽然复杂,但气韵周流、疏朗清幽,也许这正是他在题跋中所谓“寓镖缈于沉着之中”的旨趣。
4、宋徽宗书法【赏析】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竖钩细长,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赵佶治国无能,但其擅长于书画艺术,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有突出贡献,也推动宋代书画达到了新的高峰。
5、林风眠《黄山松涛图》【赏析】此幅为其少见的采取非方形、立轴构图风景图画。
黄山的壁裂千仞,化为远处朦胧的山峦;被秋色染得金黄的蓊郁山林,则是历历在目,成为画面最显目的焦点。
画家寄情于山水怀想,融入真情与诗意在其线条、造型与色彩结构之中,没有过多的雕饰,仅有怡然自得的朴真写意。
6、徐悲鸿《巴人汲水图》【赏析】2010年12月10日,北京翰海拍卖场上,徐悲鸿巨幅以1.71亿元成交。
此图是一幅真实记录重庆人民辛勤劳作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四大代表作之一。
朱耷·花鸟最全全集:200幅大赏

朱耷·花鸟最全全集:200幅大赏
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即八大山人,谱名统*(*为上林下金),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他的山水画初师董其昌,后又上窥黄公望、倪瓒,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
亦长于书法,擅行、草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董其昌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秀健。
【精品赏读】历代名人字画精品赏析--花鸟篇

【精品赏读】历代名人字画精品赏析--花鸟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光耀于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今天瑞祥安文化讲堂就带您一睹国之魂宝--名人字画的风采。
————引言【品名】幽兰图--清郑燮【纸本尺寸】91.3*51cm【作者简介】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尤善兰竹,题竹诗多达一百余首。
所作每画必题,常以诗跋补其意,款式光怪陆离,别具风致,画史少见。
为扬州画派领袖。
徐悲鸿先生评价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
【赏析】土坡相连,缝坎丛生绺绺兰草,几叶新竹点缀其间,纷披穿插,姿态如生。
笔法灵活,挺秀劲丽,纵横涂抹,酣畅淋漓。
画心作者行书七言律诗一首:“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回环。
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
【品名】玉堂富贵图--清邹一桂【绢本尺寸】221.5*92.3cm【赏析】画中上方玉兰初吐芳华,海棠飞艳溢彩,秀石之后,几丛牡丹姹紫嫣红,画面构图巧妙,以玉兰与牡丹形成半闭合空间,孔雀居于空间之对角线上,起到稳定均衡之用。
用笔设色皆为院体画之风格,工笔重彩,刻画极其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
整幅作品大气秀美、富丽堂皇。
【品名】晚梧秋影图--清王翬【绢本尺寸】76.8*41cm【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赏析】从恽寿平的题识来看,此图应为写实之作。
图中罢笔绘池上高梧疏柳掩映书堂,坡头二人对语。
笔法松秀,意境淡远。
在王翬众多的摹古、仿古的弘篇巨制中,此种写实的园林小品犹显清新可喜。
王翬画再加恽寿平题更身价百倍,实可宝矣。
【品名】梅花水仙—明钱榖纸本墨笔【纸本尺寸】33.7*391.9cm【赏析】此卷写秀石、水仙及梅花,颇有意趣。
构图严谨,用笔精妙,为其佳作。
钱榖擅作山水,笔墨疏朗稳健,人物、兰竹风格平实。
善书法,又以词翰名于世。
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虎丘前山图》轴、《求志图》卷及上海博物馆藏《苍山茅屋图》轴。
陈承基写意花鸟欣赏

陈承基,1950年生于四川成都。
现为四川省美协花鸟画会秘书长、成都市花鸟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农工画院副院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陈承基黄菊小鸟镜心陈承基怪石天竹立轴陈承基1998年作翠鸟软片陈承基红紫八哥镜心陈承基静立悄无语镜心陈承基新竹修之图镜心陈承基满山风雪自成春幽兰奕奕吐奇芳雨中听竹知秋意畏霜非秋菊镜心陈承基花鸟作品陈承基双鹤立轴陈承基《篱边有此花》陈承基作品陈承基《丹景山印象》可惜无声富贵有余初秋陈承基《紫云翠幄》秋声幽鸟占高枝富贵有余陈承基1984年作花间小憩立轴露香叶红知秋世间可有此鸟陈承基花鸟镜框长留春色紫藤松荫花鸟梅花牡丹陈承基作品花鸟《时闻风露香》花鸟花鸟代表作品有:《葫芦图》、《菊花》、《石榴》、《双栖》等。
近年来在新加坡艺术中心、北京中国美术馆、北京当代美术馆、深圳西丽湖艺术中心、四川美术展览馆、武汉湖北省文物商店、兰州甘肃省美术馆、天津艺术博物馆、郑州市画院举办个人画展。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画人物陈承基》,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陈承基花鸟画集》,香港当代艺术中心出版《陈承基彩墨画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翰墨名家陈承基画集》。
《葫芦图》,由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菊花》、《石榴》由甘肃省美术馆收藏。
《墨趣图》由日本劳动者福利中央协议会收藏,《双鹭的秋水》、《秋情》由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收藏。
传略辑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名家国画孔雀图作品欣赏:美呆了!

名家国画孔雀图作品欣赏:美呆了!孔雀,是吉祥的中国画题材之⼀,⾃古就是富贵吉祥、华美富丽、聪颖善良、美好幸福的象征寓意。
它贵⽽不俗、丽⽽不艳,风韵独⽴。
在百鸟之中,素来独领风骚,故称为“百鸟之王”。
古⼈为此称赞“有炎芳之伟鸟,感灵何⽽来仪。
禀丽精以挺质,⽣丹⽳之南垂”之美,很多画家都喜欢画孔雀。
“芳情雀艳若翠仙,飞凤⽟凰下凡来红珠⽃帐樱桃熟,⾦尾屏风孔雀闲。
”漫步动物园,若有好机遇,你会欣赏到孔雀开屏的美景,其尾部⽻翼延长呈屏,有五⾊⾦翠的花纹,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夺⽬。
⽽来⾃当代名家笔下的孔雀图,更是美呆了,下⾯我们就⼀起来欣赏⼀下吧。
名家国画孔雀图欣赏⼀:⼯笔花鸟名家张洪⼭张洪⼭新品孔雀牡丹图《富贵呈祥》(作品来源:易从⽹)孔雀被视为优美和才华的体现,是最美丽的观赏品,常常⽤来作家居装饰⽤。
在傣族⼈民的⼼⽬中,孔雀是最善良、最聪明、最爱⾃由与和平的鸟,是吉祥幸福的象征。
在希腊神话中,孔雀象征赫拉⼥神。
在中国和⽇本,孔雀被视为优美和才华的体现。
对于佛教徒和印度教徒来说孔雀是神圣的,它们是神话中“凤凰”的化⾝,象征着阴阳结合以及和谐的⼥性容貌。
国家⼀级美术师张洪⼭孔雀牡丹图《富贵呈祥》(作品来源:易从⽹)张洪⼭⽼师的孔雀图,孔雀栩栩如⽣,⾊彩鲜艳,富有层次感,前⽅为花簇盛开的牡丹,背景为⽵林,虚实结合,意境彰显。
作品不仅表现出孔雀的优美、⾼贵以外,还以雌雄为主体,牡丹、⽵⼦为附属构成作品。
⼀雌⼀雄两只孔雀⽴于磐⽯上,侧⾝相对,⽬光凝视,似看到春的到来欢呼雀跃。
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雍容⼤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在民俗中有着“⽵报平安”、“步步⾼升”的美好祝愿。
这样精妙吉祥的字画可谓家居客厅、卧室等场所装饰画的佳选。
名家国画孔雀图作品欣赏⼆:新⽣代潜⼒画家⽻墨。
13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我们一起分享蒋廷锡精品绘画作品。
蒋廷锡(1669—1732),字酉君、杨孙,号南沙、西谷,又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是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官员、画家。
清初恽寿平在花鸟画坛起衰之后,蒋廷锡学其没骨画技,变其纤丽之风,开创了根植江南、倾动京城的“蒋派”花鸟画。
传世画作有《海棠牵牛图》、《塞外花卉图》、《梅竹图》、《芙蓉鹭鸶图》、《兰石图》、《萱花图》、《梅雀图康熙帝书雪梅诗折扇》、《梅竹图康熙帝临米芾书折扇》、《柳蝉图》、《长春富贵图》、《富贵寿考图》、《大吉图》、《赐莲图》、《兰竹图》、《御园瑞蔬图》、《行书五言》、《长寿富贵图卷》、《蜀葵萱花图》、《花鸟》、《四瑞庆登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春江水暖陈之佛1953年纸本设色85cmx 40cm中国美术馆藏“意境”是画家赋予作品的特殊的艺术生命,是画家将那些花鸟草虫。
经过艺术创作,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深意。
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赋予他每一幅作品都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春江永暖》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中,更显出桃花的娇艳。
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
此幅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
春意图王师子1959年纸本设色147cmx 77cm朵云轩藏王师子(1885—1950),原名伟,字师梅,40岁后改名师子,江苏省句容人,历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新华艺专教授。
王师子的《春意图》着力于对春意盎然的表现。
画中所作皆为贞祥之物,显然是老株的白玉兰枝干遒劲,花开繁茂;红艳似火的茶花枝叶舒展,迎风怒放;几株修篁虽被遮挡,但其劲健的精神却透过夹缝透露出来;地面上的蒲公英也已开花,在淡绿的草丛中与玉兰、茶花争奇,就连无生命的太湖石也作风卷云状。
再加上立于玉兰树上的一只禽鸟,使画中花树,湖石的风姿呈现出灵动奇秀之态,画中题有“禽语贞吉,竹报平安”之句,把画家良好祝愿的心意与图中景物融为一体。
《浴雁》陈之佛1940年至1947年间陈之佛创作过大量以雁为题材的作品,如《寒汀孤雁》、《月雁》、《浴雁》、《秋江双雁》等。
这幅《浴雁》描绘了一双大雁在塘边栖憩的情景,一只浴后伫立岸边,静穆养神,一只正在水中涤羽嬉沐,一静一动相互映照,盛开的芙蓉和在微风中摇曳的芦苇与修竹处理得繁而不乱。
这种幽美的境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白鹇秋色卢振寰1953年纸本设色130cmx 66cm广州美术馆藏画卢振衰(1889—1979),笔名浮山老人。
广东省障罗人。
原任职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山水画有南北二宗之说,花鸟画亦有南北之别,五代始分。
蜀地画家黄荃。
其法先行勾勒,后填色彩;江南徐熙,没骨渍染,旨趣清淡野逸。
徐体可谓南宗,黄体可谓北宗也。
卢振寰的这幅《白鹇秋色》采用双勾设色的方法完成,旨趣浓艳富丽.颇得北宗花鸟画要旨。
画幅中间作两只白鹇,雄鸟傲立于石上,面向冰面眼神中流露出几分警惕的神情;雌鸟藏匿于花丛之中,体态悠然,似乎和身边的花草玩耍相伴。
艺术家通过对这两只动物一张一弛、一静一动的生动描绘,再现了大自然中秋邑的艳丽和妩媚。
白猿图张善开1935年纸本设色136cmx55cm中国美术学院藏张善开画猿也是画坛一绝,这得力于画家雄厚的家资与自身的勤奋。
张善扦深受传统绘画中写生思想的影响,每画一物,必求时常观摩对象,把握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
家财的雄厚使他有能力做到这些,自己的园中便饲养有猿多只。
这幅《白猿图》布局颇费心思。
下边是淡淡的远山,微有皴擦,上方是崖壁上长出的一株古松,一只白猿俯居在松枝上,两眼露出机敏.似乎正要跃出。
白猿身体与背景中的浅色几乎融在一起,很好地揭示了画题”穿林啸月游”的意境。
豹熊松泉1953年纸本设色178cmx 47cm上海中国画院藏熊松泉(1884—1961),又名庚昌,江苏省南京人。
曾任新华艺专、苏州美专上海分校教授。
以左手作画,擅长走兽。
曾为上海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猛兽在中国画家那里总是受到钟爱,所以各种猛兽在画家笔下或温顺,或凶悍,或意态自足.或神情威猛,形态各异。
熊松泉的这幅《豹》图构思新奇,一只金钱豹箕踞在积雪未化的松干之上,似欲扑将下去.雪中捕食的神态跃然于纸上。
从布局来看,画中松干自下而上,遒劲有力.金钱豹却自上而下,两相对比,更增加了金钱豹的咸势。
从表现技法来看,树、豹皆体积感很强,尤其是豹子的处理,钱斑多而不乱,随豹子自身结构转折而浓淡有别,明显看出西方绘画对画家的影响。
长春花王友石1940年纸本设色136cmx 53cm中国美术馆藏王友石(1892~1965),名道远,号履斋,山东省招远县人,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
曾任北京画院院委,画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王友石的花鸟画多具有新时代的崭新气象,特别是他选择的花卉题材已经突破传统的藩蓠,不再仅仅是孤傲绝俗、自命清高之类的君子画,更多选择日常习见的各种花木,以表达朝气蓬勃、努力向上的时代精神。
《长春花》花繁枝密,叶蕊开张,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它要把美丽的容貌无私奉献给大地.奉献给观者,来点缀祖国的太好河山。
图中枝干以枯笔、干笔飞白扫去,花簇、叶片依阴阳向背各取姿态。
尤其花蕊、叶梢刻画精细,可见画家匠心独具,写实功力深厚。
仿新罗山人笔意颜伯龙1945年纸本设色134.5cmx34cm私人藏颜伯龙(1898~1954)名云林以字行居北京。
擅长工笔花卉翎毛。
颜伯龙的花鸟画取法于元代钱选、陈琳、玉渊、张中等名家。
尤宗清代花鸟大家悍寿平、华晏,注重写生构图新颖,色彩艳而不滞明丽秀逸形象生动多姿,画风独具。
《仿新罗山人笔意》以小写意笔法为之清新秀丽赋色典雅表现技法丰富。
惜其解放前南画北京为生活所迫终日手不停挥气息难得沉静为求多售题材、赋色又须人俗,但其笔墨功夫造型能力从画上可以看出非一般画者所能为也。
图中直接反映了画家广收博取细密腴润艳雅飘逸秀媚动人的艺术风格。
枫叶寒蝉齐白石20年代纸本设色48cmx 32.3cm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的绘画,以花鸟草虫为大宗,且工写两种画风绘于一图,俱都造诣高深。
《枫叶寒蝉》是齐白石工兼写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画面取枫叶一支,以大写意手法画出,简括、传神;一只寒蝉伏于叶上,正感知着浓浓的秋意,蝉笔法工致,呼之欲出,境界新奇而充满诗意。
写意的树叶与工笔的寒蝉相互对比,其格调超脱高妙,力显神韵,洋溢着健康、有趣、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
画面构图简洁,流露着画家对日常生活情景的热爱和朴实深厚的人生体验,通过水墨和色彩把自己真挚的情感,质朴无华地溶铸于笔端。
芙蓉与双鹭如此天然地相处一景,这是王震的自然造化。
其中蕴含着慈悲为怀、物我一体的感悟和胸臆,也是画家的天赋、柔性、自由取向的表白。
图中,临溪观望的双鹭,冷静沉默的石矶,朴茂华润的花卉以及任人遐想的空白,在繁茂而简练的笔墨和轻捷活泼的色调烘托下,演奏着一曲山间野趣的梵声。
面对着自然中的生灵,面对着造化的意境,画家不禁心里一念,一念而动为求心里的一方净土,而净土的妙乐源于施人的随缘,源于不贪不俗的心胸。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亦作朴丞,别署予向、虹庐,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行,室名宾虹草堂。
祖籍安徽省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
早年支持康、梁维新,拥护辛女革命,学习古代文化,兼习绘画、金石。
1907年始居上海。
曾与宣古愚合办宙合社,又创办艺观学会,参加海上题襟馆,烂漫社、中国画会、百川画会等艺术团体,主持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事编审和文物考证鉴定工作以及美术编著和美术史研究,曾兼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文艺学院、暨南大学艺术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1937年应邀赴北平审定故宫书画,并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1948年出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194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195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
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笔墨”与“内美”是黄宾虹艺术探索的核心内容,落实在山水和花卉上的笔墨虽方法不同,可在追求“笔墨”“内美”的交会点一一“笔墨精神”上却是相同的。
这幅图中,画家以洗练而清俊的笔墨把枝茎的枯劲与芙蓉的秀丽抒写得淋漓尽致,在稍微点染的敷色中,淡与浓、疏与密、倚与直、强与弱化合成·自然的内在美”,一种内在的笔墨精神。
这为历代画家·朝思暮想”的笔墨精神,在黄宾虹的,重新构筑和充实之后,呈现出一派生机,·尝悟笔墨精神千古不变,章法面目,刻刻翻新”。
故此,这幅画中的笔墨精神就体现了雄阔与秀逸的并存,刚健与婀娜的映衬。
陈半丁的花卉小品,每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幅海棠就向观者展现了一种含蓄凝炼、纯朴秀劲的景色。
几抹粗壮苍润的枝叶是以篆隶的笔法写出,紧接着点染了散聚有致的花朵骨苞,而这墨色相浸的效果既沉着饱满又烘托出花叶的神采气韵,造成了浑然一体的结果。
右三行通体的书法题跋充实了画面的力度,又形成了直与斜对比的情趣。
画家在完成了书、画、印的工作后略加收拾,于是一幅一气呵成的海棠小品就是这样画成了。
由此,不难理解,陈半丁的写意花卉造诣之高与其多年的修炼有关,既来自于厚积薄发,又发自画家的以情作画,以心作画。
荷花陈半丁1959年纸本设色I46cmx56cm北京画院藏陈半丁(1876—1970),名年,字静山,静庐,号竹环居士,浙江省绍兴人。
曾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事。
荷花是陈半丁喜爱表现的题材,既能展示他高超的笔墨驾驭能力,也寄寓着他的人格理想。
这件作品画家以深浅赭绿表现荷叶的向背,用笔挥洒自如,叶筋勾得疏密得当,以墨双勾荷花,淡设水色,以赭墨画水草,用笔虚实相间,意气相连。
画家并不是单纯的摹写物象,而是在其中寄予无限的情思。
画家于非音长于工笔花鸟,画风精工富丽,直追宋代院体,深受同期画家好评。
这幅《荷花》图中荷叶肥厚,舒展大方,所以老叶虽残,却无衰败之意:荷花花朵硕大,在素静的背景衬托下清清袅袅,于绰约之中自有一股清冽之意。
画中题款曰:“故都荷花向以六郎庄为胜,近则谐趣园独丰腴娇艳,静心斋独清瘦皎洁。
言故都花木者所宜知也,合二者写此并记……”此画作于1941年,时北京沦陷于日寇之手已数年,了解了此一背景,此画之画意也不用尽言了。
荷花慈菇图陈师曾纸本设色89.5cmx46.5cm中央美术学院藏陈衡恪出身学术世家,为著名诗人陈散原之子,国学宗师陈寅恪之兄。
早年留学倭国,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他思想开明,曾尝试用西洋油画颜料作写意画,曾把画笔指向社会下层,作〈北京风俗》册页;曾冲破世俗偏见,赞赏、鼓励初到北京的齐白石,促使其开始了“衰年变法”。
但他在根本上还是一个国学功底深厚的文人画家,诗、书、画、印兼长。
他的诗文出自家学,书法、大写意花卉和篆刻都师事吴昌硕,山水是自学的,有意避开“四王”,上追沈周、石涛、髡残,皆能自成一家。
他还是杰出的美术理论家,在文人画饱受非难之际,发表了《文人画之价值》一文,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文人画的定义、特点和价值作出了明确、系统的论述。
陈衡恪画蔬果花卉常结合写生,从吴昌硕上追陈淳、徐渭,笔下生辣强劲,有浓厚的金石气。
荷花荷叶都仔细地勾了筋脉,用笔凝重,与徐渭、八大和吴昌硕、齐白石的画法都不一样,这或许是他在倭国所受的博物学教育留下的痕迹吧。
红梅高希舜1979年纸本设色131cmx 67.5crn家属藏高希舜(1896一1982),湖南省桃江人。
曾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