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
国家电投华北公司综合智慧能源宣传册

国家电投华北公司推进综合智慧能源实施方案The state electricity company of north China The wisdom in a comprehensive energy plan国家电投华北公司The state electricity company of north China目录directory1/ 2/综合智慧能源定义 综合智慧能源构架Comprehensive wisdom Comprehensive wisdom energy definition energy structure3/ 4/综合智慧能源开发 关于我们Comprehensive wisdom About us energy development总经理张锋The general manager Zhang Feng国家电投华北公司The state electricity company of north China•什么是智慧能源–综合智慧能源是以能源产业为主导、以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为手段,利用信息通道、大数据、物联网、可再生能源等技术让互联网平台与能源服务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增量价值。
“互联网+智慧能源”涵盖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能源互联网,重点在网络本身;其二是智慧能源,重点在智慧。
•能源互联网生态–1、智慧能源不只是概念,是产业创新的实践;–2、智慧能源产业不是单一的产业,而是能源产业与互联网产业和现代通技术的复合体。
–3、智慧能源不仅包括传统的能源生产,也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涵盖能源生产,也涵盖能源消费;不仅关系环境资源,更关系能效提升。
–4、智慧能源产业创新是物联网的实践,最终的结果是能源互联网。
•综合智慧能源五位一体–综合智慧能源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与纽带,多类型能源网络和交通运输网络的高度整合,能源生产、传输、储存、消费与互联网高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模式,具有‘横向多能源体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和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特性的新型能源供用体系。
以“两化融合”引领智慧电厂发展

以“两化融合”引领智慧电厂发展发展是一个哲学名词,是事物不断前进的过程,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以下是本站分享的以"两化融合"引领智慧电厂发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以"两化融合"引领智慧电厂发展xx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对于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江苏而言,全面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水平、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大战略选择。
尽管当前清洁能源迅猛发展,但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煤炭仍将是一次能源的重要依靠力量。
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成为当前我国能源战略的努力方向。
火电企业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借助"两化融合"契机,推动智慧电厂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协同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对我国能源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也与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相契合。
一、推进全省智慧电厂建设恰逢其时智慧电厂是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在发电领域的高度发展与深度融合,主要体现为大数据、物联网、可视化、先进测量与智能控制等技术的系统化应用。
其基本架构包括智能感知层、智能控制层与智能管控层,其主要特征是泛在感知、自适应、智能融合与互动化,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整合电厂运行监控、故障诊断、安全管理、物资供应和设备维护的全过程,利用数据挖掘、先进算法和预测控制等智能方法,实现事故的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实现生产的优化控制、优化调度,让经营分析更智慧、管理决策更科学、资源利用更高效。
发展智慧电厂,即恰逢其时又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重大发展战略的引导,是智慧电厂发展的"指明灯"。
20__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全球能源互联网

1.太阳能发电主要方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
P342.一极一道能源开发:北极圈及其周边地区风能和赤道及其附近地区的太阳能丰富,集中开发,通过特高压等输电技术将送至各大洲负荷中心。
P393.电源发展的特征: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持续发展;电力供应以煤电、气电等化石能源为主,但是逐步呈现清洁化趋势;全球发电装机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等;各大洲内部各国电力发展差别大;全球电源技术快速发展、单机容量大幅提升。
P444.能源供应面临的挑战:总量增长;资源限制:化石能源总量有限,大规模开发将导致资源加速枯竭,能源开发想越来越少国家和地区集中;供应成本出现化石能源开采成本逐渐增长,清洁能源开发成本逐渐下降,但仍处于高位。
5.能源环境面临的挑战:全球能源变暖;生态环境破坏。
6.能源配置面临的挑战:清洁能源向清洁化发展,电能远距离、大范围配置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现有电力配置能力明显不足;现有电力配置范围有限,不能适应未来清洁能源全球大范围配置的需要;应加快构建全球电力高效配置平台。
7.能源效率面临的挑战:开发环节: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能源转换效率低;配置环节:化石能源配置环节多,能源效率不高;使用环节:能源利用率低,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低。
8.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能力和输电距离是500kv交流的4-5倍和3倍,损耗仅为1/3-14;800kv直流输电能力和输电距离是500kv直流的3倍和2.5倍,损耗仅为0.73.9.交流1000kv的输电能力为2000-6000MW,输送距离为1000-2000km;交流500kv的输电能力为1000-1500MW,输送距离为150-850km;直流800kv的输电能力为8000MW,输送距离为2500km;交流500kv的输电能力为3000MW,输送距离为1000km;10.风电技术发展: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持续增加,提高了风能利用效率,降低了单位成本,扩大了风电场规模效益,减少了风电场占地规模;变桨距功率调节技术取得重大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风电机组的平稳性、安全性和高效性;系统友好型风电场技术快速发展,风电的可控性、可调节性日益增强,与常规电源、风电的协调性逐渐提升。
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架构探究

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架构探究摘要: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全面到来,在能源的使用和管理上也引入了互联网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为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全势互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应运而生,能够为用户与能源生产者之间建立有效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进而使能源提供者明确用户的需求,做好生产调控工作,切实的提升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
然而如何充分发挥出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作用和价值,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在本文之中,我们首先对能源互联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究了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提出了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架构的重点和要点,希望能对我国能源产业的深入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架构分析一、能源互联网的研究进展(一)国外研究进展美国能源研究机构通过互联网概念对能源网络进行了重新的构建,以建立分布式能源管理体系为基本,构建了区域自治,开放平等的区域互联网网络体系,并通过FREEDM的可再生电力传输管理体系,将能源路由器项目提到了发展进程之上。
而美工电力电子变压器也成为了能源互联网的构建核心,对智能开关控制体系和能源辅助路由体系进行了优化和完善,目前其实际功率已经能够达到120vac和400vdc[1]。
(二)国外研究进展目前我国国内对于区域能源互联网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阶段,而各个研究所以及相应的企业也开展了关键产品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构建了区域能源互联体系的交换机和能源路由器的功能设计,提出了物理路由器、传输层和应用层的有效设计理念,对区域能源互联网实现多能源耦合的方案进行了深入探究,并从建模和模拟的角度,对电力管道、热力管道、信息传输管道的耦合和优化调度进行了探究。
除此之外,我国相关企业也根据国家的实际方针,开展了试点建设工作,并做出了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实践。
我国青岛地区就开展了区域能源网络建设分布式集中辅助能源的供应体系,并在只能电网的支撑之下,构建出了完善的区域能源互联网机制[2]。
考虑燃气轮机无功支撑的IEGES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模型

电气传动2021年第51卷第12期ELECTRIC DRIVE 2021Vol.51No.12摘要:燃气轮机作为连接电力网络和天然气网络的重要元件,其无功支撑能力为减小网损和电压偏差提供重要途径。
基于此,提出一种考虑燃气轮机无功支撑的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IEGES )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模型。
模型首先对电转气、燃气轮机、有载调压变压器和常规机组等重要元件建模,并采用分段线性化处理燃气轮机有功无功出力耦合特性约束,从而融入燃气轮机的无功支撑能力。
接着计及电网气网约束以调度成本和网损为优化目标,运用二阶锥松弛技术将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凸优化问题求解。
最后在IEEE33节点电网与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网耦合系统中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考虑燃气轮机的无功支撑可以显著减少配电网损耗和电压偏差。
为综合能源系统建设和调度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燃气轮机无功支撑;二阶锥松弛;分段线性化;有功-无功协调优化中图分类号:TM933文献标识码:ADOI :10.19457/j.1001-2095.dqcd21286Coordinated Active -rea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for IEGES ConsideringReactive Power Support by Gas -fired TurbineZHANG Haoyu ,QIU Xiaoyan ,ZHOU Shengrui ,LIU Mengyi ,ZHAO Youlin(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Sichuan ,China )Abstract:As the important equipment to link the power network and the gas network ,the gas-fired turbine with the ability of reactive power support could be a considerable way to decrease the network loss and the voltage deviation.Based on this fact ,a coordinated active-rea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for integrated electricity-gas energy system (IEGES )considering reactive power support by gas-fired turbine was proposed.Firstly ,some important units in this model such as power to gas (P2G ),gas-fired turbine ,on load tap changer ,and traditional generators were elaborated ,and simultaneously to integrate the reactive power support by gas-fired turbine ,the piecewise linearization was adopted to linearize the coupling constraint between active power and reactive power generated by gas-fired turbine.Secondly ,by the technology of the second order cone relaxation ,the model setting the minimum dispatch cost and network loss as the target with the power and gas network constraints was transformed to a mixed integer convex optimization problem.Finally ,the integrated system of IEEE33-node power network and 20-node natural gas network of Belgium was employed for analog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ility of reactive power support by gas-fired turbine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distributed network loss and voltage deviation.This model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ispatch decision of the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Key words:integrated electricity-gas energy system (IEGES );reactive power support by gas-fired turbine ;second order cone relaxation ;piecewise linearization ;coordinated active-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17FZ0103)作者简介:张浩禹(1994—),男,硕士研究生,Email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逐渐面临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保护问题[1]。
多种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大赛获奖论文 营销管理MPaper contest winners & Marketing management多种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文/大唐碳资产有限公司 郑悦 崔宇 代丹丹 闫海英电力行业作为我国二氧化碳主要排放源,同时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主要行业,责任重大。
中国在相关目标框架下的绿证交易、碳排放权交易与电力企业息息相关,电力企业有必要针对这些市场机制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策略。
绿证制度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绿证交易的实质即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通过电力市场确认、变现的过程,包括“强制购买”和“自愿购买”两种交易方式。
其中,“强制购买”是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配套政策;“自愿购买”是电力用户通过自愿方式购买绿证的交易方式。
2017年1月,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从2017年7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展绿证自愿认购交易。
根据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平台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25日,绿证自愿认购量接近33098个,市场交易总量仅分别占核发量和挂牌量的0.13% 和0.64%。
在缺乏强制约束交易机制下,绿证交易的价值很难充分体现,出现市场交易规模有限且供需严重失衡的现象。
根据2018年底发布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是指根据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总量目标、能源发展战略及规划,对各省级行政区域内的电力消费规定最低可再生能源比重指标。
承担配额制义务的市场主体包括电网公司、配售电公司、售电公司及参与直接交易的电力用户等。
各承担配额义务的市场主体以实际消纳可再生能源电量为主要方式,同时购买绿证可视同消纳可再生能源电量,从而完成年度配额约束指标,这将为绿证交易市场创造市场需求。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通过设定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并将其按年度分配给各排放主体,要求各排放主体在限额内排放,并允许各排放主体及参与市场的主体之间可以进行配额交易,以满足各排放主体实现实际排放小于或等于其拥有的配额。
分布式光储系统

微电网作为实现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利用的重要途径,规划建设分布式光储微电网,可降低用能系统对大电网的依赖.总体来说,发展分布式光储微电网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第一,平滑光伏发电的输出功率波动.由于光伏发电具有很强的间歇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接入电网时会带来很大的冲击.通过配置适量的储能装置,可使得光伏发电对整个电网来说具有功率可控性与可调度性,有效提高光伏发电接入电网的穿透率.第二,降低电网负荷峰谷差值,提高电网设施利用率.现有电力系统如果配置了足够大容量的储能系统,能够大规模地储存电能,即在负荷低谷时段内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在负荷高峰时段将其释放出来,这样也可以减少电网设施的配置容量,提高输配电设备的利用率,延缓现有配电网的建设.第三,提高电源的备用容量,增强电网安全稳定性和供电质量.为保证一定供电安全可靠性,必须对现有的电源提供备用容量,这样当大电网出现故障时,可将储能系统作为备用电源,临时组建微电网,为重要负荷提供备用电源直至电网恢复.第四,应急备用电源.当出现电网电能质量很差、拉闸限电或故障停电时,光储微电网可脱离电网,由储能变流器通过电池建立稳定电压,保证光伏正常发电,为本地重要负荷独立供电,提供应急备用电源.一、分布式光储微电网的发展现状光储微电网可以看成是一组由分布式光伏、储能装置、本地负荷组成的包括发、输、配、用管理系统在内的小型局域电网,并通过唯一的公共连接点接入大电网,既可以并网运行也可以独立运行.微电网中的电源以光伏等分布式发电电源为主,容量相对较小一般50MW以下.相比于传统的大电网供电方式,分布式光储微电网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安全和可靠性要求,并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多样化及个性化的供电需求.微电网自2001年由美国学者提出以来,目前在全球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示范应用,但截至目前为止,全球不同的国家及研究机构对微电网的定义和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比如美国对微电网的研究着重于利用微电网提高电能质量和可靠性;日本则在微电网方面的研究强调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欧洲微电网的研究则更关注多个微电网的互联和市场交易等问题.分布式光储微电网是保证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国家电网的“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分布式电源发展是能源变革的方向之一.以光伏为主的分布式电源开发主要本着“因地制宜,科学利用”的原则,从本质上讲就是在用户侧就近安装电源,就近消纳,从而提高用电效率,减少输电损耗与成本.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电改9号文的深入实施,现有供电系统中,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将逐步分开,发电与输配电网彻底分离,发电侧竞争市场机制的建立,从而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在发生中的能源变革也为分布式电源在电网中应用提供了巨大机遇.国网公司提出的“十三五”电网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认真落实国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部署,并逐步优化配电网结构,建设智能配电网,适应分布式电源点多面广的发展特点,满足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接入与高效利用,全力支持2020年全国100个新能源示范城市、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最大限度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发展需要.二、分布式光储微电网的典型设计方案1.分布式光储微电网的组成分布式光储微电网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电池储能系统以及相关的配电、能量管理系统EMS等.其中,有电网支撑时,光伏储能系统作为微电网内的主要供电微电源,负荷用电主要来自于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则可以平滑光伏发电波动,提高微电源的电网接入友好性;电网停电时,光储微电网则启动应急备用供电功能,由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母线支撑,光伏发电系统可为微电网内的负荷提供持续的能量供应.典型光储微电网的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图1分布式光储微电网系统构成示意图1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光伏组件和光伏逆变器.光伏组件是光伏系统的主要发电来源.光伏组件的种类有很多,如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多元化合物太阳电池等.一般应用,“多晶硅”是首选.光伏逆变器是实现交直流能量转换的核心部分.光伏逆变器主要有组串式逆变器和集中型逆变器,小型电力系统一般选用组串式逆变器.2电池储能系统电池储能系统主要包括储能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储能变流器.储能电池作为能量存储的载体,既可实现能量搬移,也可实现功率补偿.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是一种大规模高效电化学储能新技术,相比于其他电池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具有如下优势:电压高、能量密度高、输出功率高,能量效率高;电池使用寿命长,自放电低、环保无污染等,因此大规模储能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对电池阵列组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管理、保护、报警等,最大化延长储能电池堆使用寿命.大型储能系统一般采用三层模块化结构,包括电池堆管理系统BAMS、电池簇管理系统BCMS、电池模块管理单元BMU等组件.3能量管理系统EMSEMS是整个光伏微网系统的控制器,其能量管理功能包括系统运行模式判断、功率调度及设备运行状态控制,具体而言就是根据电网状态判断系统处于独立运行还是并网运行,在独立运行时需要根据功率动态平衡原则完成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的功率调度,根据系统状态及设备状态完成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启停控制和双模式逆变器的组网控制;在并网运行时根据蓄电池的状态完成双模式逆变器的充电控制及并网逆变器的启停控制.2.设计原则笔者设计的光伏混合微电网系统,应考虑如下几个关键问题:①蓄电池如铅酸电池应具有较高的运行寿命.一般情况下,在100%放电深度下,铅酸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为600~1000次,80%放电深度下为800~1200次.②微电网系统的设计本着简单、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微电网系统的各种电源及设备的运行控制应完全采用无人值守的设计运行,整个系统维护工作量少.③在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供高品质的电能质量,保证当地居民的用电需求.④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及负荷侧需求响应特性,尽可能高的利用太阳能资源,减少弃光的同时,要保证在连续阴雨天2天内,50%的重要负荷供电需求.⑤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后期扩容方便,满足即插即用的设计需求.3.典型运行状态光储微电网主要分为以下4种运行状态.1系统并网运行系统并网运行时,PCS处于并网运行状态,EMS根据蓄电池的荷电状态判断PCS是否需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以及以何种方式充电;对于不需要接受功率调度的微网电站,光伏并网逆变器最大功率发电,对需要接受调度指令的微网电站,EMS将调度指令发送给光伏并网逆变器按照指令控制发电功率.2并网向独立切换在并网状态下如果EMS检测到电网失电或电网故障则控制并网开关断开,同时PCS自动切换到独立运行,以电压源形式启动组建系统电压;光伏并网逆变器因失电停机,EMS在PCS启动完成之后,控制并网逆变器重新启动,系统进入独立运行模式.3系统独立运行系统独立运行时,EMS的管理原则是通过电源和负荷的管理来维持微网功率的动态平衡,保证母线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此时PCS电压源运行,输出三相交流电压组网,光伏并网逆变器并联运行.此时根据负荷大小与光伏发电等电源的发电功率大小EMS需要对电源和负荷进行管理.这种情况下系统分为2种运行方式,一是负荷功率大于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此时各电源最大功率发电,PCS补充负荷剩余部分的功率需求,蓄电池释放电能,EMS实时监测蓄电池状态,当蓄电池放电到截止电压时,EMS应启动负荷管理.负荷管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负荷进行分类,优先重要敏感负荷的供电,首先切除不重要负荷直到蓄电池停止放电;二是负荷消耗的功率小于电源输出的功率,此时PCS会给蓄电池充电,同样EMS实时检测蓄电池状态,当蓄电池电量充满后EMS限制电源的功率输出,对可以接受调度的光伏发电系统,根据负荷大小控制其输出,对不能接受调度的发电系统,EMS通过控制其开关机实现对发电功率的控制.对于由多组并网逆变器构成的系统,为降低光伏并网逆变器同时启动对母线电压的冲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光伏逆变器的控制性能、数量、功率等级等对其进行分步控制.4独立向并网切换在独立运行状态下EMS检测到电网电压正常后,首先将PCS运行模式切换为并网运行,PCS 自动调整输出电压与大电网的电压同步,然后EMS闭合并网开关,所有设备并网运行,系统进入并网运行模式.三、应用案例设计分析1.应用场景描述具体应用的分布式光储微电网拓扑如图2所示,光伏阵列通过DC/DC智能充电控制器给储能系统充电,后经过DC/AC变流器接入交流母线,该方案广泛应用于光储微电网、光储一体化可控型并网系统以及电动汽车光伏直流充电桩等应用场合.图2分布式光储微电网拓扑结构针对图2所示的拓扑框图,系统参数配置如下:光伏阵列:20kWp,开路电压720V;DC/DC充电控制器:20kW一台;储能系统:铅酸蓄电池72kWh360V/200Ah;DC/AC变流器:20kW一台;交流负载:本地生活负载,包括空调、照明、做饭等负载.2.光储容量配置设计首先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的原则,在该应用建筑屋顶250m2,可安装光伏电池版20kWp.接下来关键是要根据光伏及负载情况来确定储能系统的容量及配置.交流最大负载约为17kW,考虑裕量后以20kW负载计算,满足1h供能需求.储能有效容量约需20kWh,考虑交直流变换的效率,设定为90%,最大充放电深度按照90%计算,系统容量系数取0.8,则需配置容量为20/0.8=25kWh.直流侧电压需求:方案中DC/AC变流器交流采用了127:380的升压隔离变压器并网,逆变器调制比取0.85,这样直流侧电压Udc≥210V,这决定了储能系统的最低放电截至电压.考虑到是光储一体化的应用场景,充放电频率按照平均一天一次;充放电电流最大1C.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单体电池电压为3.2V标准,2.5V电压截止.表1列出了满足本系统要求的3种储能系统的配置.表1储能系统不同配置设计3.储能管理系统设计由上述配置方式对比可知,上述方案均选择较大容量的电池单体,每个电池厂家常用电池型号不一,还需特殊考虑.为了保证单体电池的均衡充放电,必须配置相应的储能管理系统来负责系统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电池运行基本信息测量、电量估计、单体电池间的均衡、数据通信等几个方面,具体如图3所示.图3典型锂电储能管理系统架构图为了完成对整个电池柜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电池管理系统一般分3个层级:电芯管理控制层CSC,电池组管理单元SBMU和电池能量管理单元MBMU.CSC位于电池箱内,完成对电池箱内部单节电池信息的数据采集,并将数据上传给SBMU,同时根据SBMU下发的指令完成电池箱内单体电芯间的均衡.SBMU位于主控箱内,负责电池柜的管理工作,接收电池柜内部CSC上传的详细数据,采样电池柜的电压和电流,进行SOC、SOH计算和修正,完成电池柜预充电和充放电管理,并将相关数据上传给MBMU.MBMU安装在主控箱内,MBMU负责整个电池系统的运行管理,接收SBMU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与外部设备通过干接点进行交互,并将电池柜系统数据转发给电池系统监控系统显示和保存.4.运行结果分析光储微电网系统一方面可以保证系统具有并网与独立运行两种运行模式,另一方面也能平抑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图4是某典型日用于控制并网点处功率恒定的运行曲线.图4典型日光储微电网运行曲线从运行结果来看,分布式光储微电网完全能够平抑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功率短时波动,减少分布式电源功率波动对配电网的冲击.四、结语未来“能源互联网”中,将以高压输电线路为“主干网”;而以各种可再生能源组成的微电网作为区域网.“能源互联网”强调的是大量分布式能源,尤其是光伏发电的接入,强调是信息和能量的高速和高效传输,强调的多方能源载体的对等参与市场调节.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微电网将取代现有的配电网,成为能源网络构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大量负荷,分布式能源的接入载体,是实现分散能源利用、接入、消费、生产、管理和调节的综合性网络.。
综合智慧能源发展现状及建议

综合智慧能源发展现状及建议摘要:发展综合智慧能源可以节约能源成本,提升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用户体验,是能源发展的方向。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智慧能源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国内发展遇到的障碍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综合智慧能源;障碍;建议1、前言我国传统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由此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出。
加之国际上能源矛盾日益尖锐,全球气候变暖,国内资源数量有限,粗放式的发展又导致能源需求增长迅速,且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怎样合理计划和利用资源,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降低CO2排放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综合智慧能源应这种新的需要而生,完善综合智慧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技术,开展综合智慧能源优化调度和用能服务平台的研发和工程示范应用,利用该平台可以促成电、热、冷、气、水多种能源协同,源、网、荷协同运营;促成区域内能源总量和结构的优化,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实现不同能源主体之间的互动,供需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降低能源生产、输送、供应成本;建立市场化的价格制度,发挥能源的最大效用;提供灵活便捷的能源服务;实现优先使用水电、天然气、风电、光伏等清洁发电形式,降低CO2排放;促进能源产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1]。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智慧能源发展现状近年来,智能能源以其节能降耗、增加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能源安全性等优势,在欧美国家发展迅速。
在21世纪之初,美国提出了综合能源发展计划,以促进冷、热、电联供系统。
其目的在于提高综合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促进综合能源系统的广泛应用。
2003年,美国进一步提出了针对综合能源发展计划的Grid 2030计划。
该计划旨在传统电网结构上,融合广泛的分布式智能系统,包含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核能,并结合热力和天然气系统,将打破现有能源结构的局限,提高现有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该计划的有效实施,将使传统电网构架发生巨大改变,提升电网的输电效率,且将给美国能源市场化运行带来更大契机,最终形成高效可靠经济的美国能源网络[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北极星电力网 2016-07-20 09:02:12 阅读(184) 评论(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北极星输配电网讯:从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到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再到6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国家能源局《关于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的工作情况汇报》,以及7月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进一步发布《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能源互联网在相关方面推动下,逐渐步入试点落地阶段。
一、能源互联网的模式和发展理念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枯竭以及环境危机加重,人类社会发展与传统能源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世界范围内对能源供给与结构转变的需求愈发高涨,能源产业催生众多发展方向,出现了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低碳、可再生能源、绿色和智慧等热词。
这些词汇内在存在一些共性:互联、高效、服务和友好。
互联是指同类能源互联(区域电网、气网等)、不同能源互联(如燃气转换为电、电转换为热等)以及信息互联(如大数据与智慧城市、不同行业和部门间的信息沟通等);高效是指通过系统优化配置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服务是指从传统工程模式转化为为用户直接提供服务的模式;友好是指不同供能方式之间、能源供应与用户之间友好互动。
1、能源互联网的必然性能源互联网是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推动能源改革的必然之路。
(一)从技术层面。
目前能源供应模式已从集中式逐渐向集中式、分布式、微电网、户用式等多元供应发展。
新能源发电技术、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能源互联网在技术上成为必然。
另外,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支撑着能源高效互联以及用户侧的友好交互。
(二)从机制方面。
新电改以及PPP政策在制度方面为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提供了支撑。
由于能源的优化配置涉及到各个行业间、各个地区间的利益博弈,传统能源企业从一开始的抗拒,到国家电网和中石油与BAT的跨行业合作,充分体现了传统能源企业对能源互联网大趋势从抗拒到顺应的转变。
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加重倒逼能源体制改革,以及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转型发展使得能源互联网成为必然。
(三)从政策方面。
在新电改之前,输配售环节几乎完全由电力公司负责,售电模式基本为发电企业售电给电网企业,再由电网企业售电给用户。
在这种模式下,分布式发电只能间接地与用户交互。
但是,通过电力体制改革,将输配售各个环节解开,输配售各个环节的电价由政府核定,实施宗旨为“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大力支持分布式发展”。
新电改增加了用户对中间环节的可选择性,推动着新能源以及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能源互联网的重点包括分布式发电、智能配电、智能用电以及用户侧的服务,其体现了三个密集特点: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资源密集。
在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需求侧响应以及综合能源服务快速发展。
2、能源互联网的雏形目前国内对能源互联网的定义还不完全清晰,看一下目前能源互联网的几种模式:1)上海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国家电网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中,包括智能变电站、配网自动化、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分布式能源接入。
用电信息采集、电能质量监测为能源互联网中大数据、“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撑,但是目前数据采集的质量、使用效率、数据开放性还有待提高。
2)海岛微电网以浙江电力为代表的海岛微电网,南麂岛、东澳岛等岛屿上形成孤岛型的微电网,包括风机、光伏、柴油发电机(备用及调峰)以及储能,表现为离网型,这是能源互联网的雏形,主要以电为主要能源。
由于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渗透率较高,对电网的影响较大,在电网稳定性方面亟待解决。
3)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系统它是以冷热能源供应为主的区域供能形式,其南北有两个能源站,每个能源站包含燃气分布式系统、水蓄冷系统,结合常规电制冷、锅炉等,满足区域内200万平米建筑的所有冷热需求、生活用水及部分电力需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此类项目还可采用分布式光伏、储能、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等技术,在能源供应环节做进一步整合。
4)区域能源互联网新奥的泛能网以及协鑫的分布式微能源网都是属于区域能源互联网形式。
新奥的泛能网将冷热、燃气联系起来,开发冷热电联产项目,将燃气、冷、热、电一起销售给用户。
协鑫的分布式微能源网按照“六位一体”模式实施:将天然气热电冷系统、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储能技术、节能技术、低位热能结合为一体,提供多种能源服务。
但是受前一阶段燃气价格高企、电力并网(售电)制约等因素影响,此类项目推进较为缓慢。
5)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互联网新能源以光伏或者风电为主,以远景能源为例。
它对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深度开发,通过对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设计、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并与天气、地理数据整合形成大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负荷预测、发电预测和运行控制,打通并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端的运行效率。
同时为用户提供风力发电站选址、风机安装、风力发电站优化运行等一揽子服务。
6)全球能源互联网它的实质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实施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契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在天然气网络、热力网络方面,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智能气网和区域能源综合供应领域。
在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技术领域已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上,电力系统将成为实现跨能源互联互济的重要枢纽;同时,电能在能源传输与转换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综合优势,其基础设施的基础也最为完备,具备互联互通的条件。
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上,将以电网为核心实现不同能源之间的互相物理连接。
未来能源互联网将以电网为核心,实现不同能源间互相物理连接,是一张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无形网,涉及能源生产、利用的每个环节,实现对能源数据的采集、分析、共享和处理,并由此带来商业模式的颠覆。
3、能源互联网的类型针对既有的各类能源互联网雏形和概念,本文暂将能源互联网分为三类:全球能源互联网、互联网+能源以及区域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主要体现是以特高压为骨干,包括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输送,以及全球互联坚强智能等特性,这是国家电网的能源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能源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互联网+新能源发电,如远景与华为、木联能等合作形式,通过信息化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和数据挖掘等手段达到系统优化、资源优化配置、高效运行的目的;另一种是互联网+能源,如国家电网、中石油与BAT的合作形式,主要是利用国网或中石油渠道和数据入口获取用户信息,进行深度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拓展。
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实质是多能互补基础上的综合能源服务,其发展路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产业链延伸模式,如新奥、协鑫和华电的发展模式:新奥是以燃气为主导,同时往燃气的深度加工——发电、冷热供应方向发展;协鑫以光伏、热电联产为主导,同时往天然气、智慧能源布局;另一类是售电+综合服务模式,是将节能服务或能效服务等增值业务整合在一起的能源服务,相比于前一种模式对其产业基础要求较低。
4、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契机和理念综合能源服务作为在区域能源互联网下实质性开展的业务内容,在PPP和新电改条件下,出现了新的产业发展契机。
综合能源服务核心是分布式能源以及围绕它进行的区域能源供应,同时可以将公共热冷、电力、燃气甚至水务整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能源服务形式。
产业发展契机的核心在于区域的用能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热电负荷的刚性需求,即用户本身的用能需求。
对于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电的来源存在多样性,包括火电、燃气分布式发电、风电、光伏发电等,但是热的来源具有局限性。
由于环保问题,很多地区都在禁煤,故对于热负荷的供应,清洁能源替代的趋势明显。
二是潜在的需求,即用户希望能够降低能源成本。
在环境约束、环境友好和能源安全约束条件下,以区域能源供应,特别是冷热负荷同时满足的模式下,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契机就出现了。
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存在外部约束:首先是经济转型,其实质上是涅槃重生的过程,过程较为艰难;其次是要素的存量盘活需优化配置;最后,较为有利的是制度方面,电改、油气改革及PPP模式,为能源互联网及相关产业提供了政策支撑。
在能源互联网产业契机下,能源互联网机制需考虑以下:从技术层面,主要考虑一是互联,即接入条件,二是互通,即转换;从政策层面,主要考虑一是互动,即交易平台,二是互信,即约束机制,包括契约。
以上条件相对成熟后,产业大发展的契机才会真正到来。
二、从售电服务到综合能源服务电力服务是区域能源互联网下,综合能源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电力并网销售也对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运行产生直接影响。
售电的模式分为竞争性售电和保底性售电。
对竞争性售电模式而言,现阶段开展的是售电代理和负荷集成,关注两个方面即竞价机制和用户资源的圈定。
可在售电基础上附加节能服务和增值服务,同时风险控制(负荷预测和调控)和需求响应均可包含在售电模式中。
但是单纯的售电存在几方面问题,如用户的粘性、市场容量、持续性和增长性等。
考虑到上述几个问题并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可提出综合能源服务的模式。
综合能源服务有两个含义:一是综合能源,涵盖多种能源,包括电力、燃气和冷热;二是综合服务,包括工程服务、投资服务和运营服务。
综合能源服务包含三要素:资金、资源和技术。
传统能源产业,包括:电力企业、电网企业、燃气企业、设备商、ESCO(节能服务公司)、系统集成商以及专业设计院都在策划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导致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竞争激烈。
1、核心竞争力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收益来源方面。
收益来源体现在三个要素:电源、配网和大用户。
二是获利能力方面。
获利能力体现在三个要素:技术、资金和资源。
首先技术层面需突破,包括负荷预测、运行优化等技术能力;其次资金方面需稳定的融资平台和融资渠道;最后资源方面需掌握园区等用户,或与上下游的电力、燃气或热力相互联系。
开展上述业务关键是资源整合。
2、主体驱动力综合能源服务的实施过程中,要考虑主体驱动力。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涉及政府、园区、电力、燃气、发电和用户等主体,其中政府、园区和电力是被动方,而燃气、发电和用户是主动方。
政府在节能环保指标考核和经济发展指标的压力下,园区在产业环境的形势下,电网在电力消纳和电网安全的背景下,未来将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
而燃气公司考虑燃气消纳和产业转型,发电企业考虑增产增效,用户考虑节能降本,将积极参与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但是后续主体角色定位可能会相互转换。
3、综合能源服务盈利模式综合能源服务的基本业务模式可从供能侧和用能侧出发,通过能源输送网络、信息物理系统、综合能源管理平台以及信息和增值服务,实现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交换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