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下)

合集下载

食品微生物学-第九章 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来源及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学-第九章  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来源及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7 G-兼性厌氧杆菌:包括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 兼性厌氧杆菌:包括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 变形杆菌属,为重要的肠道病原菌,可引起食物中毒。 变形杆菌属,为重要的肠道病原菌,可引起食物中毒。柠檬酸细菌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尤其部分为低温菌株,引起冷藏食品变质。 属,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尤其部分为低温菌株,引起冷藏食品变质。 耶尔森氏菌属也污染食品引起食品中毒。 耶尔森氏菌属也污染食品引起食品中毒。 8 G+的球菌: 的球菌: (1)微球菌属:是重要的食品腐败菌,引起肉类、鱼类、水产品 )微球菌属:是重要的食品腐败菌,引起肉类、鱼类、 和豆类制品腐败变质。 和豆类制品腐败变质。 (2)葡萄球菌属: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产生毒素。 )葡萄球菌属: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产生毒素。 (3)链球菌属、明串株菌属、片球菌属(啤酒片球菌、乳酸片球 )链球菌属、明串株菌属、片球菌属(啤酒片球菌、 戊糖片球菌、嗜盐片球菌),一些是食品发酵的菌种, ),一些是食品发酵的菌种 菌、戊糖片球菌、嗜盐片球菌),一些是食品发酵的菌种,一些也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9 G+的芽孢杆菌:包括芽孢杆菌属(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的芽孢杆菌:包括芽孢杆菌属(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巨大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 巨大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和梭状芽孢杆 菌属(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解糖嗜热梭状芽孢杆菌), ),是罐头工业 菌属(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解糖嗜热梭状芽孢杆菌),是罐头工业 的杀菌对象。 的杀菌对象。 10 G+的无芽孢杆菌:乳杆菌属。 的无芽孢杆菌:乳杆菌属。
第二节 食品的细菌污染
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一 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1 G-需氧或微需氧、运动的螺旋形或弯曲细菌: 弯曲杆菌致病菌。 需氧或微需氧、运动的螺旋形或弯曲细菌: 弯曲杆菌致病菌。 2 G-需氧的杆菌和球菌:假单胞菌属,嗜冷的肉品腐败菌,如荧光 需氧的杆菌和球菌:假单胞菌属,嗜冷的肉品腐败菌, 假单胞菌、生黑色腐败假单胞菌、菠萝软腐病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生黑色腐败假单胞菌、菠萝软腐病假单胞菌;盐杆菌 属和盐球菌属,耐盐菌在盐肉、盐渍食品上生长,引起食品腐败。 属和盐球菌属,耐盐菌在盐肉、盐渍食品上生长,引起食品腐败。 3 醋酸杆菌属: 幼龄菌为 -杆菌,老龄菌为 +。无芽孢能运动或 醋酸杆菌属: 幼龄菌为G 杆菌,老龄菌为G 不运动,需氧。对酒类饮料有害, 不运动,需氧。对酒类饮料有害,在发酵的粮食和腐败的水果蔬 菜常常由本属菌引起。 菜常常由本属菌引起。 4 无色杆菌属: G-杆菌,能运动,使肉类食品变质发粘。 无色杆菌属: 杆菌,能运动,使肉类食品变质发粘。 5 产碱杆菌属:G-杆菌,能在培养基上产碱,使肉类食品变质发粘。 产碱杆菌属: 杆菌,能在培养基上产碱,使肉类食品变质发粘。 6 黄杆菌属: G-杆菌,能运动,嗜冷菌,能产生色素使肉类、乳和 黄杆菌属: 杆菌,能运动,嗜冷菌,能产生色素使肉类、 蛋食品腐败变质。 蛋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微生物习题第十二章

食品微生物习题第十二章

1.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食品发生腐败变质,与食品本身的性质(营养,酸度,水份,渗透压,完整性)、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食品所处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氧等)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它们三者之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2. 微生物引起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解变质的主要化学过程和鉴定指标有哪些?蛋白质在动、植物组织酶以及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protease)和肽链内切酶(endopetidase)等的作用下,首先水解成多肽,进而裂解形成氨基酸。

氨基酸通过脱羧基、脱氨基、脱硫等作用进一步分解成相应的氨、胺类、有机酸类和各种碳氢化合物。

食品中油脂酸败的化学反应,主要是油脂自身氧化过程,其次是加水水解。

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糖元以及双糖和单糖等。

含这些成份较多的食品主要是粮食、蔬菜、水果和糖类及其制品。

在微生物及动植物组织中的各种酶及其它因素作用下,这些食品组成成分被分解成单糖、醇、醛、酮、羧酸、二氧化碳和水等低级产物。

感官鉴定:视、嗅、触、味色泽改变,气味不正常,口味变劣(一般不主张口尝),组织变软、松驰、发粘,液变稠,粉结块等。

化学鉴定:挥发性盐基总氮,三甲胺,组胺,K值,PH的变化物理指标:食品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度、折光率、冰点下降、粘度上升等指标。

微生物检验:常用细菌总菌落数和大肠菌群的近似值来评定食品卫生质量。

3. 如何控制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和因此而引起的腐败变质?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食品中的酶以及微生物的作用,使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或氧化而引起的。

因此,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就是要针对引起腐败变质的各种因素,采取不同的方法或方法组合,杀死腐败微生物或抑制其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延长食品货架期的目的。

食品企业的生产卫生管理工作,都是围绕控制污染源和切断污染途径而进行。

因而不仅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降低环境中的含菌量,以减少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机会,更应加强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
04
第一节 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一 有益菌 1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常见的乳杆菌有: 干酪乳杆菌(L. casei) 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 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 瑞士乳杆菌(L. helveticus) 发酵乳杆菌(L. fermentum) 弯曲乳杆菌(L. curvatus) 米酒乳杆菌 (L. sake) 保加利亚乳杆菌(L. bulgaricus) 广泛存在于在牛乳、肉、鱼、果蔬制品及动植物发酵产品中。这些菌通常为食品的有益菌,常用来作为乳酸、干酪、酸乳等乳制品的生产发酵剂。植物乳杆菌常用于泡菜、青贮饲料的发酵。
一 有益菌 2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G+球菌,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细胞成对地链状排列,接触酶阴性,无芽孢,兼性厌氧,化能异样,营养要求复杂,属同型乳酸发酵,生长温度范围25-45℃,最适温度37℃。 常见于人和动物口腔、上呼吸道、肠道等处。多数为有益菌,是生产发酵食品的有用菌种,如嗜热链球菌、乳链球菌、乳脂链球菌等可用于乳制品的发酵。 但有些种是人畜的病原菌,如引起牛乳房炎的无乳链球菌,引起人类咽喉等病的溶血链球菌。有些种又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细菌,如液化链球菌和粪链球菌(Sc. faccalis)(现归属于肠球菌属)可引起食品变质。
二 腐败菌及病原菌 7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G-无芽孢短直杆菌,周身鞭毛。兼性厌氧,发酵葡萄糖或乳糖产气能力强。 主要存在于植物、谷物表面、水及食品中。是大肠菌群成员(大肠菌群包括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作为粪便污染菌。 该属菌有的是条件致病菌,可从尿液、痰、呼吸道等分离到,常引起人肠道感染。 有一部分低温菌株可引起冷藏食品的腐败。常见的有产气肠杆菌(E. aerogenes)、阴沟肠杆菌(E. cloacae)等。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ppt课件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ppt课件

pH值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不同种 类的微生物对pH值的适应性不同,一般分为嗜酸菌 、嗜碱菌和中性菌三类。
碱性环境也能抑制一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相对 于酸性环境而言,碱性环境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较弱 。在食品加工中,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等也可用于调 节pH值,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微生物生长影响
真菌
黄曲霉
在霉变的食品中常见,如花生、 玉米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
强致癌性。
青霉
污染食品后产生青霉素,对人体 有一定毒性,可引起过敏反应。
曲霉
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和食品中 ,可产生多种有毒代谢产物。
病毒
诺如病毒
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传播,引起 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 泻等。
轮状病毒
冠状病毒
会发生变质。
高温能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是食品保藏中常用的方法。高温处理 后的食品中,仍可能存在一些耐热的芽 孢杆菌等微生物,需要在加工过程中严
格控制。
湿度对微生物生长影响
湿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 分活度,即食品中水分的有效性。
在干燥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会受到抑制,因为干燥会使细胞脱水, 导致代谢紊乱甚至死亡。因此,降低食品的水分活度是抑制微生物生长 的有效方法之一。
行业标准和规范
各行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和规范,如乳制品、肉制品等行业标准。
06 食品中微生物控 制策略与实践
原料采购和验收环节控制
严格筛选供应商
01
选择具有良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信誉的供应商,确保原料质
量。
原料验收标准
02
制定明确的原料验收标准,包括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等,确

食品微生物习题库(含答案)

食品微生物习题库(含答案)

食品微生物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90题,每题1分,共90分)1、真菌( )。

A、比细菌能在水分活性较低下生长。

B、比细菌能在水分活性高下生长C、在中等的水分活性下生长。

D、在A、B两项中生长。

正确答案:A2、细菌芽胞抗热性强是因为含有:( )A、胞壁酸B、氨基酸C、聚–ß -羟基丁酸D、2,6-吡啶二羧酸正确答案:C3、接种环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A、火焰灭菌B、间歇灭菌C、高压蒸汽灭菌D、热空气灭菌正确答案:A4、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A、几丁质B、葡聚糖和甘露聚糖C、纤维素D、肽聚糖,磷壁酸正确答案:B5、菌膜是微生物( )培养特征A、固体平板B、液体表面C、明胶穿刺D、固体斜面正确答案:B6、酵母菌属于( )微生物。

A、微厌氧型B、兼性厌氧型C、好氧型D、厌氧型正确答案:B7、下列发酵属于好氧性发酵作用的是( )。

A、柠檬酸发酵B、乳酸发酵C、酒精发酵。

D、丙酮丁醇发酵正确答案:A8、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 )A、构成细胞物质B、提供能量C、A,B 两者正确答案:C9、下列微生物中不能利用分子氮的是A、圆褐固氮菌B、根瘤菌C、霉菌D、弗兰克氏菌正确答案:C10、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为____A、增殖B、都对C、芽殖D、裂殖正确答案:D11、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通常采用:( )A、稀释培养法B、滤膜培养法C、稀释平板法正确答案:B12、直接显微镜计数法用来测定下面所有微生物群体的数目,除了( )之外。

A、真菌孢子B、细菌C、原生动物D、病毒正确答案:D13、在原核微生物细胞中单糖主要靠( )途径降解生成丙酮酸。

A、EDB、HMPC、EMP正确答案:C14、向培养基中加入水果汁培养酵母菌,此培养基属( )A、加富培养基B、鉴别培养基C、基础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正确答案:A15、细菌荚膜是细菌( )。

A、细胞膜伸入原生质中的部分B、细胞膜的一部分C、细胞壁和细胞膜间的一层膜结构D、细胞的特殊结构之一正确答案:C16、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A、细菌>真菌>放线菌B、真菌>细菌>放线菌C、细菌>放线菌>真菌D、放线菌>真菌>细菌正确答案:C17、( )不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膜跨膜运动的方法。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与评价标准
微生物检验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测定、致病菌测定等。
评价标准
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微生物学评价标准,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等。这些标准规定了不同食品中微生物的限量标准,以及检验方法和评价依据。
质量控制
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等各环节中 的微生物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食品中微生物的监督和抽检, 保障食品安全。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
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如益 生菌、酶制剂等。
3
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开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及时发现并控制食 品中的有害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掘新的微生物资源,提高食品生产的多样 性和可持续性。
食品安全与微生物风险评估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 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食品微生物学概述 • 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特性 •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 •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与控制 • 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 食品微生物学的应用与展望
01
食品微生物学概述
食品微生物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特 性、与食品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的一门科学。
同时产生能量。
呼吸作用
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呼吸 作用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为二氧化 碳和水,同时产生大量能量。
光合作用
某些微生物如藻类能进行光合作 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氮固定
某些微生物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 转化为氨或其他含氮化合物,供

食品微生物学试卷及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试卷及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试卷食品微生物学试卷一、一. 填空题(1分/空×20):1. 细菌一般进行___⑴__ 繁殖,即__⑵_。

酵母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类,无性繁殖又可分为__⑶__ ,__⑷__ 两种形式,有性繁殖时形成__⑸_ ;霉菌在有性繁殖中产生的有性孢子种类主要有__⑹__ ,_⑺__ ;在无性繁殖中产生的无性孢子种类有_⑻_ ,__⑼__,__⑽__ ;放线菌以__⑾__ 方式繁殖,主要形成__⑿__ ,也可以通过___⒀__繁殖。

2. 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引起___⒁_______和_____⒂_____。

3.在酵母菌细胞结构中,____⒃_____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____⒄____具有控制细胞对营养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和交换作用;____⒅_____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的场所;___⒆______是呼吸酶类的载体,细胞的能量供应站;_____⒇____具有传递细胞遗传性状的作用。

二.选择题(1分/小题×20)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___a.结晶紫(初染)b.碘液(媒染)c.酒精(脱色)d.蕃红(复染)2.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___a.荚膜b.细胞壁c.芽孢d.鞭毛3.测定食品中的细菌总数常采用_____a.稀释混匀平板法b.稀释涂布平板法c.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法4.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___a.105℃,2小时b.121℃,30分钟c.160℃,2小时d.160℃,4小时5.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___a.单纯扩散b.促进扩散c.主动运输d.基团转位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有性繁殖产生____a.接合孢子b.担孢子c.孢囊孢子d. 子囊孢子7.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____a.加富培养基b.选择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普通培养基8. 抗干燥能力较强的微生物是_________。

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

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

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而病原微生物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原微生物是一类能引起疾病的微小生物,它们存在于各类食品中并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本文将主要探讨常见的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一、食品中的细菌病原微生物1.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类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

它通常存在于动物的消化道中,如禽类、家畜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生食或未充分煮熟的禽肉、蛋及未经处理的生鲜蔬菜是沙门氏菌感染的常见途径。

为了预防沙门氏菌感染,我们应避免食用生肉、生蛋和未经过充分加热的食物,并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2.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消化系统中。

某些菌株具有致病性,可能导致肠炎和血液感染等疾病。

大肠杆菌通过污染的水、食物或接触传播,特别是在制作和处理食品过程中,如不洁卫生操作或不当储存温度。

要预防大肠杆菌感染,我们应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肉类和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同时加强食品加工和个人卫生环境的管理。

3. 耐多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多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中毒原因,其主要来源是未经过适当处理的奶制品、烘焙食品或肉类制品。

这种细菌会产生耐药性,并能分泌毒素,引起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预防耐多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关键是避免食用过期的奶制品和不洁卫生的加工食品,保持食品的储存温度,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生产环境的卫生管理。

二、食品中的寄生虫病原微生物1. 十二指肠虫十二指肠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它存在于未煮熟的或未加工的肉类中,尤其是猪肉和牛肉。

人们通过食用寄生虫感染的食物,特别是食用未熟透的或带有囊蚴的肉类,可能导致十二指肠虫感染。

为了预防十二指肠虫感染,我们应避免食用生或未充分烹饪的肉类,特别是猪肉和牛肉,并确保肉类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温度控制。

2. 阿米巴原虫阿米巴原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主要通过食用被寄生虫卵污染的食物或饮水传播。

这些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和未经过适当处理的饮用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酵母菌
目前我国食醋生产中常用的酵母菌基本上 与酒精、白酒和黄酒生产所用的酵母相同。
从分类系统而言,淀粉质原料酒精发酵 常 用 菌 种 酵 母 属 中 的 啤 酒 酵 母 ( Sa— ccharomyces cereviside)及其变种,如拉斯2 号 ( Rasse—Ⅱ ) 、 拉 斯 12 号 ( R-asse—Ⅻ ) 、 K字酵母及从我国酒精生产中筛选的南阳5号 (代号为1300)、南阳混合(代号为1308)等 酵母菌,其酒精发酵作用均较强。
(二)种曲制备
种曲即酱油酿造制曲时所用的种子,它是 由生产所需要的菌种经过相当的纯粹培养而得 的含有大量孢子的曲种。种曲的优劣直接影响 酱油曲质量、酱醅杂菌含量、发酵速度、蛋白 质和淀粉水解程度。因此种曲制造必须十分严 格。
种曲制备流程如下:
原菌种→斜面试管培养→三角瓶培养→种曲
(三)制曲
制曲的目的主要是使米曲霉在熟料中充分 生长发育,同时分泌出酱油生产所需要的酶, 如蛋白酶、谷氨酸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 并使原料发生变化,为发酵创造必要的条件。 目前多数厂采用厚层通风制曲法。
一、食醋酿造中的微生物
(一)淀粉糖化微生物
麸曲醋生产中常用的糖化菌是曲霉菌。对 糖化菌选择的要求是:糖化力高,适应性强, 繁殖速度快。一般而言,凡能生产麸曲白酒的 糖化菌均可用作醋曲的糖化菌。如乌沙米曲霉、 甘薯曲霉、黑曲霉、米曲霉、黄曲霉等。一般 认为黑曲霉比米曲霉、黄曲霉的糖化力高,出 醋率也显著提高,故大多用黑曲霉制作麸曲。
(五)浸出淋油
浸出淋油是从酱醅中提取有效成分的过程, 浸出是将酱油中的成分溶于盐水中;淋油则 是把酱油与酱渣通过过滤分离出来。
(六)酱油的后处理
酱油的后处理包括灭菌、配制(勾兑)、 质量检查和包装等工序,总的目的是为了保 证成品酱油有一个稳定的质量水平。
第三节 豆制品的发酵
发酵豆制品是我国著名的民族特产发酵食 品之一,滋味鲜美,风味独特。全国各地均有 生产,品种繁多。
食品微生物(下)
徐喜林主编
第八章 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第一节 食醋
食醋(Vinegar)是我国传统的酸性调味品, 其主要成分是乙酸,含量为3-5%,此外,还含 有各种有机酸、糖类和脂类等成份。食醋花色 品种繁多,著名的有山西陈醋,镇江香醋、保 宁麸醋、北京熏醋、浙江玫瑰米醋、福建红曲 醋及东北白醋等。酿醋的原料在我国南方以糯 米和大米为主,北方则多用高粱和小麦。近年 来,多注意采用代用原料,如玉米、薯类、碎 米、麸皮、米糠、糠糟、废糖蜜以及一些含淀 粉的野生植物等。
一、酿造落特征 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有一定差异,在察氏培养基 上菌落形成较慢,培养10 天菌落可达5-6cm, 质地疏松,初为白色、黄色,后为黄褐色至淡 绿色;在一般天然培养基上菌落形成较快,培 养2-3天就全部产生孢子,呈黄绿色。我国较 好的菌种有沪酿3.042,渝3.811,961米曲霉, 961-2米曲霉,广州米曲霉,WS2米曲霉,沪 酿VE328米曲霉。也有人用过黑曲霉和甘薯曲 霉作为酱油酿造菌种。
生产上常用菌种有许诗醋酸杆菌
( Acetshuenba chii ) , 醋 化 杆 菌 ( Acet.aceti ) 、 巴 氏 醋 酸 杆 菌 (Acet.pasteurianus)等。目前大多数采用 人工培养的优良醋酸菌,如中国科学院微生 物研究所的As1.41号酿醋菌及沪酿1.01号醋 酸菌。
(三)醋酸菌
醋酸菌是指氧化酒精生成醋酸的一类细菌的 总称。可划分为两大类:
1.醋酸杆菌属
主要作用是氧化酒精为醋酸,也能氧化葡萄 糖生成少量的葡萄糖酸,并可继续氧化醋酸为CO2 和H2O。
2.葡萄糖杆菌属
主要作用是氧化葡萄糖为葡萄糖酸,并氧化 酒 精 生 成 少 量 醋 酸 , 但 不 能 将 醋 酸 氧 化 成 CO2 和 H2O。
二、食醋酿造工艺(教材221页)
(一)固态酿醋
薯干(或碎米、高粱等)→粉碎→加麸皮 →谷糠混合→润水→蒸料→冷却→接种(麸曲、 酒母、水)→入缸糖化发酵→拌糠接种(醋母) →翻醅→加盐后熟→淋醋→贮存陈醋→配兑→ 灭菌→包装→成品
(二)酶法液态酿醋
(三)液体深层发酵制醋
第二节 酱油
酱油是我国传统调味品之一。酱油酿造 是以成分复杂的农产品为原料,通过各种微 生物酶的作用,将原料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 合物分解成氨基酸、糖、有机酸、酒精和脂 类等多种物质的混合体,具有一定色、香、 味和刺激食欲的作用。
二、酱油酿造工艺

食盐+水


原料→润水→蒸煮→冷却→接种→通风制曲→成曲扮盐水→
入池发酵→浸出淋油→生酱油→加热→调配→澄清→质量检
验→成品
(一)原料处理
原料处理主要是将原料经过适当的破碎 后加水润胀,在经蒸煮使蛋白质变性、淀粉 糊化,以利于酶的分解作用,同时杀灭原料 中的微生物,给曲霉生长发育创造条件。
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
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格里菲斯(Griffith) 首先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肺炎双球菌 是一种病原菌,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光滑型 (Smooth 简称S 型)和粗糙型(Rough 简称R 型)。 光滑型肺炎双球菌的菌体有荚膜,菌落光滑, 当侵染人或动物体内时,能使其患病死亡;粗 糙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无荚膜,菌落粗糙,不会 使人和动物致病。
一、发酵豆制品应用的微生物
主要是毛霉
二、发酵豆制品工艺(教材224页)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一节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遗传和变异 1.遗传(heredity)
生物的上一代将自己的遗传因子传递给 下一代的行为或功能。
特点:具有极其稳定的特性。
2.变异(Variation)
是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作用下引起的 遗传物质结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 特点:几率极低(一般为10-5—10-6);性状变化 幅度大;变化后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四)发酵
发酵是指将曲拌以适量盐水后,置于发 酵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利用微生物酶将 酱醅中的有机物进行一系列分解的反应,蛋 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糖,进而产 生醇、酸、酯,形成色、香、味具佳且风味 独特的酱油。酱醅发酵是有多种微生物协同 作用的结果。发酵过程中,既有大分子物质 的降解,又有新物质的合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