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学目标PPT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理学导论第一节:物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第二节:物理量的测量及其单位制2. 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一节:位移、速度、加速度第二节:匀速直线运动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3. 第三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牛顿运动定律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三节:摩擦力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掌握物理量的测量及其单位制。
2. 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了解摩擦力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计算。
2. 教学重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计时器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物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介绍物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物理量的测量及其单位制:讲解国际单位制,举例说明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位移、速度、加速度:结合实际例子,讲解这三个概念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实验和例题,讲解这两种运动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
牛顿运动定律:结合实验,讲解牛顿三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力的合成与分解:运用向量法,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摩擦力:通过实验,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及其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课件2. 内容:按照教学过程,依次列出每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公式、定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物理量的测量及单位制应用题。
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题。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应用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1节 力》优质课件设计

2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 N 。
3 、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
都能影响力的作
效果。
箭
用
箭
4 、用一根带头 的线起段点来表终示点力, 线段的末端画头
一个
表大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
或
表示
力 的作数用值点和,单在位同一图中力越 线段越长,有时还要
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
标出力的大小。
探 究 一 : 探 索 “力 ”体 验 “力 ”
?
弓的形状发 生改变
竿子发生了形变
沙发发生 了形变
竹子发生了形变
通过下面的小实验,你能说出 力 的作用效果吗?
观察: 一个小铁球静止在水平桌 面 上,当一个磁铁靠近它时,会 发生 什么现象?
观察: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 着 它的运动方向放一个磁铁,观察 小钢 球运动速度的变化,会发生什
观察: 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 沿着它运 的 动方向放一个磁铁, 观察小钢球运动的 速度 变化,会发生什么现象?
要素。
牛
2. 力的单位是 顿
作和用 点 牛 ,简称
叫做力的 三
N
,符号是
。
3 、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
, 也 受 到 跳 板 对 形他状的 作 用 力 , 但 这 两 个 力 的 作 用 效 运果动却状不态
同, 前 者 主 要 改 变 了 跳 板 的
物,体后间者力主的要作改用变是了相运互
动员的
。
的
4 、用手拍桌子,手会感到疼,这是因为 A
。
5 、匀速托起下列物体所用的力最接近 1N 的是( )
A. 一袋方便面 B. 一张学生用的凳子 C. 一枚大头针 D. 一块砖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物理学导论》的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物理学的分支。
具体涉及教材1.1节“什么是物理学”和1.2节“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定义,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范畴。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以及物理学的基本分支。
难点:理解并运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苹果落地、水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从而引出物理学的定义。
2. 讲解:详细讲解物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发展历程和分支,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3. 例题讲解: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物理学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个物理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物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发展历程和分支。
2. 板书右侧:牛顿第一定律的例题解析。
七、作业设计2. 答案:地球对人类具有引力,这个引力使我们能够牢固地站在地面上,而不会被甩到太空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有关物理学家的传记,了解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讲解方式;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置;6. 板书设计的信息结构;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解析;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pptx

3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
解决复杂受力问题,如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等 。
摩擦力与弹力
摩擦力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 力。
弹力
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弹簧的弹力等。
摩擦力与弹力的应用
分析物体在接触面的受力情况,如刹车距离的计算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的内容与目标
内容
高中物理必修一主要包括力学、热学 和电磁学等基础知识。
目标
通过学习高中物理必修一,学生应掌 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具 备分析和解决简单物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与建议
学习方法
注重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通过练习和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建议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多做练习题和实验,提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描述电场的方法有
电场线、等势面用
电势差是指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 差值,也叫电压,用U表示。单
位是伏特(V)。
电势能是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 势能,其大小等于电荷从该点移
到零电势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等势面是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个 点构成的面,等势面与电场线处
牛顿第三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
01
牛顿第三定律
阐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
02
动量守恒定律
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03
牛顿第三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分析碰撞、爆炸等过程中的受力及运动情况,如子弹打木块、小球碰撞
等问题。
04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靖江市七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堂学习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物块的长度为_____cm.
乙
2.80
6.(4分)如下图1-1-8所示 , 用停表测量比赛成绩 , 该表的分度值是 0._5__s____ , 所测时间是5_____min1_0____s,合3_1_0___s.
7.(6分)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式如下图1-1-9所示 , 他在测量中的错 误有 :
〔1〕物__体__的__边__缘__未__与__刻__度__尺__的__零__刻__度__的__位__置__対__齐____. 〔2〕_______刻__度__尺__没__有__紧__贴__被__测__物__体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课堂引导入入 思考1 : 一碗水在阳台上放几天 , 你会发现水变少了 , 为什么 ? 思考2 : 秋天的早晨为什么草叶上会出现露珠呢 ?
要想解释这些现象就要了解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
新知新知探探究究
知识点 1 汽化和液化
做一做 : 观察装有几滴酒精的塑料袋的变化。
在塑料袋中滴入酒精
把袋挤瘪 , 把口扎紧
BACD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第3章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学习学习目目标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 了解汽化 和液化 ; 2.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 了解沸点的概念 ;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4.通过实验, 能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 知道沸腾图像 的表示的物理含义。
典型新知例探究题1 以下现象中 , 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D 〕 A. 刚从冰柜里拿出的饮料瓶 , 外壁出现水珠 B. 绕在半山腰的云雾 C. 春天早晨 , 树叶上有露珠 D. 身上的汗水自然变干了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课件 1.2 时间 位移

电火花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1)工作电压:_2_2_0_V交流电源;
(2)原理:当接通电源、按下 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 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 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
墨 粉 纸 盘
纸带
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
行点迹。。
答案
实验:1练.了习解打使点用计时打器点的构计造时,然器后把它固定好。
( ABD) A. 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பைடு நூலகம்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 的 B. 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一定是静止的 C. 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 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
牛刀小试
任一时刻质点的位置可以用坐标来表示,如图所示.
如图,质点在A、B的坐标分别为__x_A=__3_m_和__x_B_=_-2_m___. 任一段时间位移△x可用运动质点末位置减初位置 如质点从A运动到B,△ x =———-5m——— 如质点从B运动到A,△ x =———5m———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2 时间 位移
文水中学 宋灵芝
要讨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就要涉及位置、时间等概 念,如果要准确地描述一位同学在学校广场所处的位置,你 认为应该采用什么方法?你对时间是怎么认识的?
1.同学们今天什么时间离开宿舍的? 2. 什么时间到教室的? 3.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4.找个时间我们聊一下这个问题。
x3 x2 x1
x5 x4
0A
B
C
D
E
xⅡ
xⅠ
xⅢ
xⅣ
xⅤ
判断物体的运动规律
通过研究纸带,间接的反映物体运动情况: 1. 打出的点越密,则运动越慢; 2. 若打出的点间距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一个物体 的运动和静止。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以地 面为参照物的,这时一般不说明其参照物是什么。
观看动画并思考
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 子弹呢?
因为子弹相对于飞机的飞行 速度很小或两者的速度大小 一样,它们之间可以认为是 相对静止。
思考
1.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 物体是静止的?
思考
图示中用厚刻 度尺测量物体 长度,哪个是 正确的?
3.读:即读数,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如图丙所
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 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丙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
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8cm。
2.78cm
总结为四个 字:选、放、
读、记
分度值不同,读数也不同 分度值 1mm ; 物体长度为 2.78cm 。
分度值 1cm ; 物体长度2.7cm。
练一练
如图所示,用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 度值是 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2.12cm 。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想一想:如何测量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文具盒
选定参照物
课桌
判断位置 是否变化
运动
课本
静止
物体的运动和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 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 相对静止。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优质课件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物理量的测量”。
我们将学习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及相应的测量工具和单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2. 学会使用刻度尺、天平、秒表等测量工具,并能准确读取测量结果。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以及测量工具的使用。
难点:准确读取测量结果,以及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刻度尺、天平、秒表、粉笔、黑板。
2. 学具:每组一套长度、质量、时间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度、一本书的质量和一分钟能够鼓掌的次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单位以及相应的测量工具。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测量一根铅笔长度为例,讲解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结果讨论(5分钟)各组汇报测量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基本物理量、测量方法、单位、测量工具列表。
2. 黑板右侧:例题讲解、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一根铁丝的长度,记录数据并计算平均值。
(2)测量一个苹果的质量,记录数据并计算平均值。
(3)测量自己一分钟能够跳绳的次数。
2. 答案:(1)铁丝长度:厘米,平均值:厘米。
(2)苹果质量:克,平均值:克。
(3)跳绳次数: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但在实验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读数不准确、操作不规范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平时作业占50%。 – 期末考试占50%
• 学分:3学分
9
主要参考书目
• 1. 物理课程标准及解读 • 2. 阎金铎、郭玉英主编.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 (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 3. 阎金铎、郭玉英主编.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
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4. 郭玉英主编. 《物理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20世纪90年代,随着学科专业调整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促使物理教学论领域纳入了关于物理课程的研究,丰富了本领域 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推动了本学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4
物理教学的含义
•
物理教学是在教学目的的规范下,教
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它是学生在物理教师创设的物理学习环境
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原有认识
• 狭义的物理教育指学校物理教育,包括学 校完整的物理教育系统,物理教学是物理 教育的核心
•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主要研究狭义的物 理教育
6
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为什么要设置中学物理课程? • 不同学习阶段物理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要
求是什么? • 怎样实施物理教学? • 怎样评价物理教学的效果?
7
主要内容: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5. 期刊:《课程教材教法》、《物理教学》、
《物理教师》、《中学物理》、《物理通报》、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目标 ------我们为什么要教物理?
12
知 识 对 于 学 生
《物理教师》2007年第9期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去年国庆,我的第一界毕业生聚会,因我曾经是他们高中阶段的班主任 ,同时任教他们的物理课,故被他们邀请到场,……他们都大学毕业三 年了,有的高中毕业后就未曾谋面。一朝相聚,不免要回忆高中阶段的 一些学习片段,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顺手拿起桌上的一个苹果向空 中抛去,然后用手接住,笑着对我说,老师,加速度多大? 旁边一大帮同学笑嘻嘻地抢着回答: 你是指抛上去还是落下来的过程?(一个女孩,也是医科大学毕业的) 上升加速度朝上,下降时加速度朝下。(军事指挥院校的毕业生干脆利 索地回答) 上升过程中速度都没增加,哪有加速度?下降才有加速度吧? (师范大 学毕业的,不是学物理专业) 最高点苹果都停下来了,肯定没有加速度。(竟然是一个重点大学理工 科毕业生的回答) 老师,我忘得一干二净了,全还给你了,白学了。(一个女孩,后来学 文科了)
•
[1] 胡森等著,张斌贤等译.教育大百科全书·课程 卷.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21
16
• (1)认识科学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如:掌握 科学方法,运用理性思维,概括、综合和推断能 力,理解理论和观察的作用);
• (2)认识技术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以及它们 与科学的区别;
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物理客体,
采用多种方式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
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实现科学
素养全面发展的过程。
5
物理教育(physics Education)
• 物理教育是一个含义更广泛的概念,包含 了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
• 广义的物理教育包括学校物理教育和社会 物理教育
•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 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 • 常用教学模式、策略、方法 •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 物理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8
学习与考查方式
• 自学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结合PPT内容和学 习材料、参考文献自学,进行案例分析, 完成作业。集中授课针对自学中的问题, 以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为主。
•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 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15
科学素养
• 科学素养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一般来 说,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对于科学的本质、 目的及其局限性的理解,伴随着在一定程 度上对于重要的科学思想的理解。它可能 包括以下全部或部分内容:[1]
……
13
一位同学在《我心中的好老师》作文中这样写道:
我心中的好老师是教物理的唐挈老师。……最打动 我的是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他无时不刻不在坚守 自己的责任,无时不刻不在呼唤着那份爱国热情,更无 时不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我们开始审 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生存价值……他 将国家、民族这些久违的概念又重新建立在我们的头脑 中,……我们开始思考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学生能有这样的感悟,是对教师工作的最大肯定。
14
第一节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 科学素养是国际科学教育领域使用的术语,在我国许多 文献中称为科学素质,是指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 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 国务院2006年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 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 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 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 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研究素养 • 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开拓创新的潜力
3
学科历史简介
我国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 形成的,其发展历程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 物理教学法
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就在大学四年级 开设了物理教学法课程,为培养物理教师做准备。 2. 物理教学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本专业理论工作者的努力和研究生教育的 发展,使本学科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从物理教学法发展为物理 教学论。 3.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yyguo@
1
绪论
• 课程目标 •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领域简介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 学习方式与考查方式
2
课程目标
• 了解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领域和基础物 理教育改革实践现状
• 熟悉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中学 物理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理论
• 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 初步形成以反思、探究为核心的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