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鸡品质的管理措施
肉鸡行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肉鸡行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肉鸡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肉鸡行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
第三条肉鸡行业食品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肉鸡行业经营者应依法经营,诚信自律,对社会公众负责,保证肉鸡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五条肉鸡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
第六条患有传染病、皮肤病等影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与肉鸡产品直接接触的工作。
第七条从业人员应遵守卫生操作规范,保持个人卫生和工作场所卫生。
第三章生产管理第八条肉鸡饲养应符合国家关于动物防疫、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保证鸡只的健康成长。
第九条饲料和兽药的使用应符合国家关于饲料和兽药的法律法规,禁止使用非法添加剂和有害物质。
第十条肉鸡屠宰、加工、包装等环节应符合国家关于食品生产加工的法律法规,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第四章质量检测与追溯第十一条肉鸡行业应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测制度,对肉鸡产品进行定期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二条肉鸡行业应建立产品追溯体系,记录肉鸡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信息,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五章销售管理第十三条肉鸡产品销售应符合国家关于食品销售的法律法规,确保产品新鲜、合格、标签齐全。
第十四条肉鸡产品经营者应建立销售记录,记录销售时间、地点、数量等信息。
第十五条肉鸡产品经营者应定期对销售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
第六章监督管理第十六条肉鸡行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肉鸡行业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肉鸡行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自查自纠。
第十八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肉鸡行业食品安全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举报。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十九条肉鸡行业经营者违反本制度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鸡肉品质的评定与营养调控手段

鸡肉品质的评定与营养调控手段作者:刘明杰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3期刘明杰(黑龙江省甘南县巨宝镇公共服务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2123)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鸡肉作为人们主要的肉食来源之一,其品质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评定鸡肉的品质的指标主要有肉色、pH值、持水性、嫩度和风味。
这些指标都取决于营养的摄入水平,因此对肉鸡进行营养调控是改善鸡肉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现重点介绍几中营养素对鸡肉品质的调控手段。
关键词:肉色;pH值;嫩度;持水性;风味;营养水平中图分类号:S8 3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3-0051-01收稿日期:2015 - 12 - 31作者简介:刘明杰(1980 -),女,本科,畜牧师。
1 评定鸡肉品质的指标肉色。
肉色是肌肉评定的重要指标,消费者单从外观就可以评定鸡肉品质。
肉色反映了肌肉生理、生化和微生学的变化,主要决定于肌红蛋白的含量,生鸡肉的的颜色和色泽一般以鲜樱桃红并且有光泽为最佳,但是不同品种的鸡肉的肉色也存在着差异,并且与饲养管理以及屠宰时间有关,光照对肉色有一定的影响,鸡肉在刚屠宰后的颜色呈暗红色,随着时间的延长氧合肌红蛋白经氧化逐渐变成棕褐色。
pH值。
pH值作为评定鸡肉品质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了鸡肉的许多利用过程,如保藏性和热煮加工等。
而且鸡肉中的重要鲜味受pH值的影响,当pH值为6.O时鲜味最强,大于7.O 时消失。
优质的肉鸡在屠宰后45 min左右的pH值在6.0~6.5之间,th后开始下降,但是pH 值在不同品种间或相同品种的不同部位都存在着差异,如鸡腿肉的pH值比鸡胸肉高0.5,这就导致两者的风味和口感上不同。
研究人员均认为pH值可以很好的反映鸡肉品质的好坏。
嫩度。
鸡内的嫩度是评定肌肉品质的重面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鸡肉嫩度的因素主要有鸡的年龄、品种、部位及屠宰后的保存处理方法等。
提高肉鸡品质的方法

提高肉鸡品质的方法1、添加天然着色剂许多天然着色剂含有较高的氧化类胡萝L素和叶黄素,如在鸡饲料中添加,可使鸡的皮肤和脂肪呈金黄色或橘黄色,从而提高商品等级。
常用的天然着色剂及其添加量为:苜蓿粉5%,松针粉5%,刺槐叶粉5%,红辣椒粉O.3%,万寿菊粉0.3%,金盏花^k粉0.5%-07%,干橘皮粉2%-5%,紫菜干粉2%,牛粪干粉1%-2%,糠虾粉3%,蚕砂6%等。
此外,合成氧化类胡萝L、斑蟹黄、柠檬|S以及一些抗生素如土霉素、金霉素在鸡饲料中适量添加,也都能改善鸡肉、脂肪及蛋壳颜色。
2、添加调味剂在育肥肉鸡的饲料中添加调味香料(如丁香、生姜、甜辣椒等)不仅能刺激鸡的食欲,还能改善鸡肉品质,使鸡肉味道更好。
并可以长时间地保持新鲜。
因为这些香料具有防腐和药物的双重功效,能改善鸡肉肉质,延长保鲜期、调味剂的配方如下:大葱、大蒜各10克、干酵母7克、姜粉、五香粉、辣椒粉各3克,味精、食盐各0.5克。
在出栏前10-15天按日粮0.2%-0.5%的比例在饲料中加入调味剂,拌匀后。
每天早晚各喂1次。
添加大蒜通常添加大蒜粉,添加量为日粮的2%,可使鸡肉变得更香郁。
因为构成鸡肉香味的重要成分,在鸡的配合饲料和一般饲料中较为缺乏,而在大蒜中含量丰富,鸡吃了掺有大蒜粉的日粮后,可消除其肉中带有的鱼腥昧,且对鸡的生长无不良影响。
添加青贮饲料在80%的日常配合饲料中添加15%的青贮饲料,再加57%的植物秸秆类饲料,可使圈养鸡的肉香味与天然放养鸡的肉香味一样,且可增加圈养鸡的抗病能力。
3、添加腐叶土农家鸡由于啄食草类、腐叶、昆虫、蚯蚓、酵母菌和砂粒等,摄入营养非常丰富,极大地改善了鸡肉肉质。
在养鸡场中,将菜园或果园土壤表面的腐叶挖出,在常温下将其晒干后,以鸡饲料70%-80%青饲料10%-20%腐叶土5%-10%的配方,混匀后喂鸡,或按鸡配合饲料75%、牧草饲料15%、腐叶10%的比例混合,经充分搅拌均匀后作日粮喂鸡。
用这种方法喂养的鸡,其肉质和口感与农家鸡相近,蛋鸡产的蛋也与农家鸡产的蛋一样好吃。
白羽肉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白羽肉鸡的饲养管理要点饲养白羽肉鸡是目前肉鸡行业中非常常见的养殖方式之一。
由于白羽肉鸡的生长速度快、能耐艰苦环境、抗病力强等特点,因此备受养殖户的青睐。
然而,要养殖出高质量、高产量的白羽肉鸡,农民必须严格执行一系列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饲料管理1. 饲料配方:白羽肉鸡的饲料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配方。
养殖户可以咨询专业饲料生产商或兽医,以确保饲料中所含营养物质的比例准确无误。
同时,根据鸡群体重的变化,灵活调整饲料配方。
2. 饲料供给:饲养白羽肉鸡时,应注意合理的饲喂量和频率。
饲料的供给应根据鸡群平均日增重、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等因素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刚开始喂养时会比较频繁,后期则要根据鸡群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过度喂养或饥饿。
3. 饲料质量:白羽肉鸡的生长与饲料的质量密切相关。
选择高质量的饲料可以提高鸡群的生长速度、提升肉质品质以及增强免疫力。
因此,养殖户应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饲料品牌,并定期检查饲料质量,确保饲料没有霉变或污染。
二、环境管理1. 温度调控:白羽肉鸡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健康。
在育雏期和生长期的前几天,要特别注意保持合适的温度。
初始的温度要在32-35摄氏度之间,每周降低2-3摄氏度,直到鸡舍内的温度与外界环境相同。
2. 通风通气:确保鸡舍内空气的质量是白羽肉鸡健康生长的关键。
鸡舍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排除湿气和有害气体。
养殖户可以通过安装风扇、通风窗和排气设备来维持空气流通。
此外,也要定期对鸡舍进行清洁和消毒,预防疾病传播。
3. 鸡舍空间:鸡舍的空间大小需要充足,以确保每只鸡都有足够的活动和休息空间。
过大的鸡舍可能导致鸡群的互相碰撞,而过小的鸡舍则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
理想情况下,每平方米可饲养8-10只肉鸡。
三、疾病预防与管理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养殖户应按照兽医的建议,为白羽肉鸡提供合适的疫苗,建立健全的免疫程序。
影响鸡肉品质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_段宏川

1衡量鸡肉品质的指标目前将鸡肉的品质特性概括为4个方面,即感官品质、加工品质、营养价值、卫生质量或安全性。
1.1感官指标感官评定(Sensoryevaluation)是以人的感觉器官作为测量手段的一种评定分析方法。
感官分析,在鸡肉风味品质的质量评价和偏爱性选择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评价鸡肉的感官指标主要有色泽、组织状态、气味。
皮肤有光泽,肤色分乳白、淡红、灰白、黑灰色;肌肉切面有光泽、有弹性,指压后凹陷可立即恢复;有新鲜鸡肉的正常香味。
1.2物理指标物理指标主要针对未经烹制的生鸡肉,也有部分用于评定熟鸡肉。
区别于感官指标的是其所采用的是精确的物理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测定的是鸡肉的物理性状。
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鸡肉物理指标是肉色、气味、弹性等。
1.2.1生肉评定指标肉色(Meatcolor):生鸡肉的色泽指鸡肉的颜色与光泽,一般以鲜樱桃红色且具有光泽为佳。
国际通用的评定方法是以肉的实际色泽与标准图谱进行对比,分为5个等级(很好、较好、合格、较差及劣质),不同品种的生鸡肉在肉色上可能有差别,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标准图谱。
弹性(Elasticity):新鲜正常的生鸡肉经指压后的凹陷可以立即恢复,肌肉肉质紧密,手触有坚实感。
变质生鸡肉经指压后的凹陷难以恢复,肉质疏松,手触无坚实感。
鸡肉弹性的测定也可以使用针入度计等测定器,但测定值与人的感官评定结果不一定完全一致。
气味(Odor):新鲜生鸡肉具有正常的腥味、金属味和轻微的咸味(鼻闻和舌尝),变质生鸡肉则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腐败味道。
生鸡肉的弹性和气味的感官评定可参照其肉色评定形式,设立5个级别指标进行。
1.2.2熟肉评定指标滋味(Taste):熟鸡肉的滋味指其所含的水溶性呈味物质刺激口腔味蕾而产生的味道,感官评定时可感觉到酸味、甜味、苦味、咸味等4种基本滋味,以及鲜味、辣味、涩味、金属味等其他独立滋味。
香味(Aroma):熟鸡肉的香味是其所含的部分脂溶性和水溶性挥发成分刺激鼻腔黏膜引起综合反应而产生的气味,感官评定中能测定到的主要原始香味有甜香味、麦芽味、精子味、鱼腥味、尿液味、麝香味、薄荷味、樟脑味等8种。
肉鸡的养殖技术和日常管理要点

肉鸡的养殖技术和日常管理要点肉鸡是农场养殖中重要的畜禽品种之一,其肉质鲜美,供应市场广阔。
肉鸡的养殖技术和日常管理要点对于肉鸡的生长发育和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肉鸡的养殖技术和日常管理要点。
一、养殖技术1.选址和建场肉鸡的养殖场地要选择在交通便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排水顺畅的地方。
养殖场地不宜靠近污染源和噪声源,要避免引起肉鸡的惊恐和生病。
场地的土地要平整,没有积水和污染物,以免对肉鸡的生长和健康造成影响。
2.选种和繁育选种是肉鸡养殖的第一步,选取好的种鸡是保证养殖业成功的关键。
在选种时要选取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肉质好的肉鸡种苗。
要选择健康的种鸡,避免携带疾病传染到后代。
繁育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授精次数和繁殖密度,保证产出的优质鸡苗。
3.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肉鸡养殖的关键环节,关系到肉鸡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在饲养过程中要合理配比饲料,控制好喂养量,避免肉鸡过度肥胖。
在饲养过程中要及时清理鸡舍环境,保持饮水和饲料的清洁,防止因环境脏乱而导致肉鸡生病和死亡。
4.疾病防控在肉鸡的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控是至关重要的。
养殖户要经常观察肉鸡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要定期对肉鸡进行防疫,比如注射、喷洒疫苗,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5.环境控制肉鸡的生长和发育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因此要控制好饲养环境。
夏季要做好通风降温工作,避免肉鸡中暑;冬季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肉鸡受冻。
此外要保持鸡舍的干燥,避免积水和潮湿,减少腐败物的滋生。
二、日常管理要点1.定时喂养肉鸡的喂养要定时定量,不能过量也不能过少。
定量喂养可以根据肉鸡的生长情况来调整饲料量,以保证肉鸡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2.定期清理鸡舍环境要定期清理,去除鸡粪和废料,保持鸡舍的干燥清洁。
此外要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
3.健康观察养殖户要经常观察肉鸡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比如发现肉鸡有异常行为和体征,要及时隔离治疗。
商品肉鸡的饲养与管理

2 、装 运工具 。运雏时最 好选用 专 门的运 雏 箱 ,如 ,硬纸 箱 、塑料 箱 、 木箱 等 ,规 格一 般 为6 0 e m X 4 5 c m× 2 0 e m,内分2 个或4 个格 ,箱壁 四周适 当设 通气 孔 ,箱 底要 平而且 柔软 ,箱
商品肉鸡的饲养与管理
修武县动物 卫生监督所
摘
靳
芳
中,肉鸡越 来越难饲养 ,各种疾病 困扰 着很 多养殖户 ,严重挫伤养殖户的积极 性。加强 肉仔鸡 的饲 养管理
提 高鸡 肉的品质 ,按 照国际化标准发展是 肉鸡生产 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肉鸡 ; 饲 养监理 ;疾病防制
一
、
育 雏 前 的 准 备
( 二)饲料 、垫草和药品的准备 地 面厚 垫料 平养 :垫料 应选 择 干 燥 清洁 、吸湿 性好 、无毒 、无 刺激 、 无霉变 、质地 柔软 的材料 。常 用 的垫 料有 稻壳 、铡 碎 的稻草及 干杂 草 、干
树 叶 、秸秆碎 段 、细沙 、锯末 、刨 花
试 温是 检查 加湿 效果 如何 。点 燃
喷 雾 消 毒 。消 毒 时 要 注 意 药 物 的浓 度 与剂 量 ,并 注 意安 全 ;熏 蒸 消毒 :
每立方米用 甲醛2 8 m 1 、高锰酸钾 1 4 g 、 开水2 8 ml 的 比例对 空 气 进 行 熏蒸 消 毒 ,注 意 在 熏 蒸 之 前 , 先 把 窗 口 、
批 鸡出栏后 粪便 与垫 料一起 清 出舍
变 形 的设 备 接 触 ,要 烧 烤 均 匀 并 有
一
外 ,并 运到远 离鸡 舍的地 方处 理 ,不 可用上一批鸡的垫料养下一批鸡 。
肉鸡养殖管理制度范本

肉鸡养殖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肉鸡养殖过程,提高养殖效益,增强养殖单位自觉管理能力,树立科学合理的养殖理念,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促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养殖场所,包括家庭养殖、规模养殖、专业化养殖等不同养殖形式。
第三条肉鸡养殖的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合理、安全”的原则,保障鸡群生长健康,生产效益和品质安全。
第四条养殖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制定具体的养殖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二章:养殖场环境管理第五条养殖场应设置牢固的围栏,确保鸡群不受外来干扰和防止鸡群逃逸。
第六条养殖场应根据鸡的生长需求和卫生防疫要求,合理规划、布局鸡舍,确保鸡群生长环境舒适、卫生、通风、采光良好。
第七条鸡舍内应设有选种区、培育区、生长区、产蛋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并根据各区域需要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第八条养殖场应该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清洁,保持鸡舍卫生和鸡舍内设施的完好,防止病原菌传播。
第三章:饲料管理第九条养殖单位应当按照鸡的生长阶段和生长需求,科学合理配置鸡的饲料种类和比例,保证鸡群正常生长和发育。
第十条养殖单位应该选择质量稳定、来源可靠的饲料供应商,严格按照标准采购饲料,杜绝假劣饲料的使用。
第十一条养殖场应当建立饲料储存库,对饲料进行适当储存和保管,保证饲料质量。
第四章:疫病防治管理第十二条养殖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兽医部门的要求,进行鸡的免疫接种,建立健全鸡群疫病防治档案。
第十三条养殖单位应当对鸡群进行定期检查,发现病症及时诊断和治疗,及时报告卫生部门。
第十四条养殖单位应当加强对饮水、饲料、鸡粪的消毒处理,防止疫病传播。
第五章:生产数据管理第十五条养殖单位应当建立鸡的生长记录、产蛋数据等数据档案,定期对鸡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第六章:人员管理第十六条养殖单位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鸡的养殖、疫病防治等进行管理。
第十七条养殖单位应当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肉鸡品质的管理措施
作者:李香荣
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肉鸡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在日常管理环节。
由于一些养殖户注重饲养技术,而在日常管理环节过程中忽视了肉鸡商品合格率。
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肉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笔者多年指导开展肉鸡养殖技术工作实践和经验,现将肉鸡养殖过程中提高肉鸡品质的管理措施作以简要阐述,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如何提升肉鸡商品合格率
1,1防止外伤
鸡舍垫料要有一定厚度。
并保持干燥。
饲养密度要合乎要求,以往有伤鸡过多现象的,饲养密度可比一般要求降低5%-8%。
搬运鸡时,要强调避免动作粗暴。
不要惊扰鸡群。
工作人员要避免发出不必要的怪声等,要保证鸡群周围环境安静。
抓鸡时间宜在晚上,要把所有的饲料槽、饮水器搬走或升高后才进行。
否则鸡碰伤多,碰伤后当时看不出来,往往在加工时才被发现。
抓鸡时采用暗淡的红色或蓝色的灯光,不要用强的白炽灯光。
因为在红、蓝灯光下,鸡的视力较差。
不便走动。
容易抓住而外伤少。
运输途中及装卸车要小心。
尽量避免增加损伤的机会。
1,2减少胸部囊肿
胸部囊肿是指龙骨部位皮肤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囊状组织,其中含有黏稠橙橘色渗出物,颜色随症状的加剧而加深,虽不影响生长速度,但是影响外观、食用与经济价值。
在管理上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止和降低胸部囊肿的发生率。
尽可能保持垫料干燥、松软。
及时更换潮湿结块的垫料。
保持垫料的足够厚度,防止漏出地面。
定期抖松垫料,以防板结。
搞好鸡舍通风,降低舍内空气湿度。
减少肉鸡伏卧时问。
其方法是,适当地增加饲喂次数,减少每次喂量。
如果采用链式给料器供料,每次少供一些。
多供几次,并可每隔一段时间空转一次,以促进肉鸡活动。
采用笼养或网上平养时。
补加一层弹性塑料底网,可有效地降低胸部囊肿发生率。
1,3预防腿部疾病
随着肉鸡生产性能的提高,腿部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被认为是一种世界性的“生产病”。
引起肉鸡腿部疾病的原因。
除与生长速度快密切有关外,还与其他原因有关,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搞好疫病预防。
防治某些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腿部发病,如用疫苗预防马立克氏病、鸡脑脊髓炎、病毒性关节炎等;用药物预防支原体、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关节炎。
加强管理,防止由于管理不当、环境条件不适引起风湿性或机械性腿软病。
选好
品种。
以防与遗传有关的腿病发生,如胫骨软骨发育异常、脊椎病等与遗传有关。
合理饲养,以防由于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
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所引起的营养性腿病,如脱键症、维生素B缺乏症、软骨症等。
2如何改善鸡肉品质
鸡肉品质与其味道紧密相关。
品质好则味道好、口感佳;品质劣则味道淡、口感差。
浓重而良好的口感味道是判别鸡肉品质最直观的感官标准。
常用于改善肉质味道的添加剂有:
2,1大蒜
在日粮中添喂10%-20%捣烂的鲜大蒜,或O,2%大蒜粉,不但使鸡肉变得更香郁,且可消除其肉中带有的腥味,还能预防鸡的诸多疾病。
2,2桑叶粉
据试验。
肉鸡出栏前4周在饲料中加喂3%的桑叶粉。
能大幅度提高肉鸡的品质,使肉质香味更浓,同时还能降低鸡舍的臭气浓度。
据测定。
加喂桑叶粉的鸡粪氨气浓度由每千克含40毫克下降至30毫克,臭味明显减少。
2,3紫苏种子
紫苏种子中含有丰富的亚麻油酸(该脂肪酸能预防人的动脉硬化)。
可将紫苏种子按2%的比例掺入玉米粉中,再加入适量维生素E制成饲料喂鸡。
据测定,饲喂紫苏种子的鸡每100克鸡肉中含亚麻油酸2,4毫克,维生素E1,08毫克,分别是一般鸡肉的数百倍和3,6倍。
2,4调味香料
在鸡出栏前半个月添喂调味香料如丁香、胡椒、姜等饲料,既能明显改善鸡肉的肉质。
又能增强鸡的食欲,促进生长,并有防腐功效,延长鸡肉保鲜期。
配方:大葱、大蒜各10克,干酵母7克,姜粉、五香粉、辣椒粉各3克,味精0,1克,食盐0,5克。
按日粮0,2%-O,5%的比例饲喂。
每天早晚各喂1次。
2,5改进饲料配方
农家散养鸡的肉质之所以好。
是因为农家鸡啄食的草类、腐叶、昆虫、蚯蚓、酵母菌和沙粒等,绝大部分取自天然,营养非常丰富。
实验表明。
用由配合饲料70%-85%、牧草粉料10%-20%、菜园或果园土壤表层腐叶粉5%~10%组成的饲料喂舍养肉鸡,其肉质、口感与放养肉鸡很接近,且所产蛋的蛋黄呈鲜黄或橘黄色。
蛋清浓稠。
同时还可明显提高鸡的消化功能和抗病能力,使饲养成本降低。
2,6添加特殊饲料
在饲喂配合饲料的基础上,可专门选喂一些易采集到的特殊饲料,如隔日投喂适量香蕉皮、西瓜皮、橘子皮、幼嫩野牧草、田间野菜(均切碎)等,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天然饲料及其营养的比例,直至出栏。
可实现鸡肉色味俱佳,鲜嫩爽口,味道清香。
3结语
综上所述。
肉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缩短饲养周期、增加活重、减少料耗、提高成活率和商品合格率,日常饲养管理环节中除做好科学的饲养技术和程序化免疫技术外,提高肉鸡屠体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肉鸡养殖经济收益的高低。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