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话题作文教案

合集下载

作文幸福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作文幸福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幸福的含义,并能够从不同角度描述幸福。

- 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自己对幸福的感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反思、写作实践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通过对比阅读和范文分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到幸福与个人努力、他人帮助、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如何准确理解幸福的内涵。

- 如何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生动地表达对幸福的感悟。

2. 难点:- 如何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普遍的幸福观念相结合。

- 如何在作文中展现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幸福的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

- 提问:什么是幸福?你从哪里感受到幸福?2.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幸福的定义有哪些?- 幸福与哪些因素相关?-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幸福?3. 范文分析- 选择一篇关于幸福的优秀作文,引导学生分析其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 讨论:这篇作文是如何表达幸福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4. 写作实践- 学生根据以下提示进行写作:- 选择一个与幸福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 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手法,表达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

- 注意作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5. 小组互评- 学生之间互相阅读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6. 总结与反思-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感受,总结本次作文课的收获。

- 教师总结:幸福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创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 写作时的专注程度。

2. 作文质量:- 是否准确理解幸福的内涵。

- 写作手法是否多样,表达是否生动。

- 思考是否深刻,见解是否独特。

《幸福》教学案例

《幸福》教学案例

《幸福》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了解幸福的定义和含义,培养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追求和实现幸福,培养学生的目标设定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对幸福的珍惜和感恩心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道德修养。

5.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约10分钟)
1.分享一则幸福的故事或名言警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和讨论。

2.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
二、知识讲解和分析(约20分钟)
1.分析幸福的定义和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满足和快
乐感。

3.分析幸福的相对性和主观性,引导学生思考幸福的标准和评价准则。

三、案例分析和讨论(约30分钟)
1.提供不同的案例和情景,让学生分析幸福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2.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或情景,分析其中的幸福要素和实现
途径,并展示给全班。

四、思考和目标设定(约1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幸福目标和追求幸福的方法。

2.提醒学生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在追求幸福的同时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五、总结和反思(约10分钟)
1.回顾课堂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幸福的含义和要素。

2.让学生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幸福感受和实现幸福的方法,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反思。

六、拓展活动(约15分钟)
1.给学生展示一些幸福的名言警句和经典文学作品,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学反思:。

幸福作文教案模板(共12篇)

幸福作文教案模板(共12篇)

幸福作文教案模板(共12篇)第1篇:《人琴俱亡》教案模板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习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

”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

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

——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

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教案

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教案

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幸福的含义,提高对幸福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表达对幸福的感悟,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幸福的含义及其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表达幸福感悟的常用句型与表达方式。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范文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和创作。

2.2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幸福的含义。

讲解幸福含义:讲解幸福的含义及其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讲解作文写作要求:介绍作文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讲解表达幸福感悟的句型与方式:提供常用的句型与表达方式供学生参考。

布置作文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布置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第三章:教学案例与讨论3.1 教学案例提供范文或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幸福的含义。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幸福,培养其思维的多样性和深度。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培养其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四章:作文练习与指导4.1 作文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布置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注重作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4.2 作文指导提供作文修改和评价的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导他们改进表达方式和作文结构。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幸福的含义和作文写作要求。

强调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5.2 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写作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写作实践中,提升写作能力。

第六章:幸福作文素材积累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积累关于幸福的素材,丰富作文内容。

感受幸福作文讲解教案设计

感受幸福作文讲解教案设计

感受幸福作文讲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幸福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幸福的追求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

1.幸福的内涵和外延。

2.幸福的表现形式。

3.感受幸福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2.如何激发学生对幸福的追求和珍惜。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幸福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2.准备学生感受幸福的活动和任务。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幸福的视频或者讲述一个幸福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对幸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讲解幸福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幸福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了解幸福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可以结合一些幸福的案例和故事来说明幸福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对幸福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3.分组讨论。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幸福的表现形式,每个小组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并且可以分享一些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幸福故事,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幸福的美好。

4.感受幸福的能力培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感受幸福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幸福,比如让学生写一篇感受幸福的作文,或者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和记录幸福的瞬间,让学生在实际中培养感受幸福的能力。

5.总结。

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幸福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激发学生对幸福的追求和珍惜。

六、教学反思。

1.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对幸福有一个浓厚的兴趣。

2.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幸福的美好。

3.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幸福,让学生懂得珍惜幸福,追求幸福。

《幸福》的教案范文

《幸福》的教案范文

《幸福》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幸福的含义,认识到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与个人的心态和态度密切相关。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现有的资源和拥有的幸福。

3. 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需求,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幸福的内涵,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幸福,体验幸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将幸福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幸福的含义。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幸福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幸福》相关课文或教学资源。

2. 课件:幸福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3. 讨论材料:关于幸福观的案例、故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幸福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讲解幸福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与个人的心态和态度密切相关。

b.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幸福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c.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幸福的重要性,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幸福、体验幸福。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幸福主题的活动,如幸福分享会、幸福摄影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幸福。

2. 开展幸福观主题的班会,邀请有关专家或家长来校分享他们的幸福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幸福。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幸福观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活动参与评价:评价学生在幸福主题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合作精神和实践成果。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幸福》优秀教案设计

《幸福》优秀教案设计

《幸福》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幸福的定义与理解1.1 导入:讨论幸福的概念1.2 讲解幸福的定义与理解1.3 分析幸福的重要性和价值1.4 案例分享:幸福的人生活故事1.5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幸福1.6 总结与反思第二章:幸福的来源与因素2.1 导入:探讨幸福的来源2.2 讲解幸福的来源与因素2.3 分析幸福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2.4 案例分享:不同人群的幸福来源2.5 小组讨论:个人幸福的来源2.6 总结与反思第三章:幸福的追求与实现3.1 导入:讨论幸福的追求3.2 讲解幸福的追求与实现方法3.3 分析个人追求幸福的方式3.4 案例分享:成功人士的幸福感3.5 小组讨论:如何实现个人幸福3.6 总结与反思第四章:幸福的维系与保持4.1 导入:探讨幸福的维系4.2 讲解幸福的维系与保持方法4.3 分析幸福的关系和环境因素4.4 案例分享:幸福家庭的维系之道4.5 小组讨论:如何保持幸福4.6 总结与反思第五章:幸福的传递与影响5.1 导入:讨论幸福的传递5.2 讲解幸福的传递与影响5.3 分析幸福对他人的影响和感染力5.4 案例分享:幸福领袖的影响力5.5 小组讨论:如何传递幸福5.6 总结与反思《幸福》优秀教案设计第六章:幸福的障碍与解决6.1 导入:探讨幸福的障碍6.2 讲解幸福的障碍与解决方法6.3 分析个人常见的幸福障碍6.4 案例分享:克服幸福障碍的故事6.5 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幸福的障碍6.6 总结与反思第七章:幸福与心理健康7.1 导入:讨论幸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7.2 讲解心理健康对幸福的影响7.3 分析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方法7.4 案例分享:心理健康与幸福的故事7.5 小组讨论:如何维护心理健康以提升幸福感7.6 总结与反思第八章:幸福与人际关系8.1 导入:探讨幸福与人际关系的关系8.2 讲解人际关系对幸福的影响8.3 分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方法8.4 案例分享:和谐人际关系与幸福的故事8.5 小组讨论:如何改善人际关系以提升幸福感8.6 总结与反思第九章:幸福与自我成长9.1 导入:讨论幸福与自我成长的关系9.2 讲解自我成长对幸福的重要性9.3 分析个人成长的目标和途径9.4 案例分享:自我成长与幸福的故事9.5 小组讨论:如何通过自我成长提升幸福感9.6 总结与反思第十章:幸福生活的实践与应用10.1 导入:探讨幸福生活的实践与应用10.2 讲解幸福生活的实践方法与应用技巧10.3 分析幸福生活的实际案例10.4 案例分享:幸福生活的实践故事10.5 小组讨论:如何将幸福感应用到生活中10.6 总结与反思《幸福》优秀教案设计第十一章:幸福与工作满意度11.1 导入:探讨幸福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11.2 讲解工作满意度对幸福感的影响11.3 分析提高工作满意度的方法11.4 案例分享:工作满意度与幸福的故事11.5 小组讨论:如何提升工作满意度以增强幸福感11.6 总结与反思第十二章:幸福与财务管理12.1 导入:讨论幸福与财务管理的关系12.2 讲解财务管理对幸福感的影响12.3 分析合理管理财务的方法12.4 案例分享:财务管理与幸福的故事12.5 小组讨论:如何通过财务管理提升幸福感12.6 总结与反思第十三章:幸福与健康生活13.1 导入:探讨幸福与健康生活的关系13.2 讲解健康生活对幸福感的影响13.3 分析健康生活的实践方法13.4 案例分享:健康生活与幸福的故事13.5 小组讨论:如何通过健康生活提升幸福感13.6 总结与反思第十四章:幸福与时间管理14.1 导入:讨论幸福与时间管理的关系14.2 讲解时间管理对幸福感的影响14.3 分析有效管理时间的方法14.4 案例分享:时间管理与幸福的故事14.5 小组讨论:如何通过时间管理提升幸福感14.6 总结与反思第十五章:幸福人生的规划与实现15.1 导入:探讨幸福人生的规划与实现15.2 讲解幸福人生的规划方法和实现途径15.3 分析个人幸福人生的目标和计划15.4 案例分享:幸福人生的规划与实现故事15.5 小组讨论:如何规划并实现个人的幸福人生15.6 总结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幸福》优秀教案设计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幸福的定义与理解、来源与因素、追求与实现、维系与保持、传递与影响、障碍与解决、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自我成长、实践与应用等多个方面。

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教案

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幸福的含义,认识到幸福是一个主观的感受。

2. 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于幸福感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培养感恩的心态。

教学重点:1. 幸福含义的理解。

2. 写作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用文字表达抽象的幸福感受。

2. 如何将生活中的点滴幸福转化为文字。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与幸福相关的作文素材。

2. 写作技巧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 记录生活中的幸福瞬间。

2. 对幸福有所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出“幸福”这一主题,让学生谈谈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

2. 讲解幸福的含义:解释幸福的定义,强调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都不同。

3. 分析幸福作文的要求: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强调作文要突出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短文,可以是记叙文或议论文。

2. 要求学生在文章中表达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3.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幸福,记录下来。

2. 要求学生在下一堂课前,分享自己记录的幸福瞬间,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悟。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幸福瞬间,以及这些瞬间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启示。

2.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部分学生的家长来校,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分享彼此在生活中遇到的幸福瞬间,增进亲子关系。

七、作文修改与提升1.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重点关注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的表达。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3. 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进行作文的修改和提升。

八、作文展示与评价1. 组织一次作文展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全班同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题《以“幸福”为话题》
主备人:加 冰 审阅:语文组 使用班级:134、135 使用日期:2014年12月
训练目标:
1.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幸福。
2.指导学生怎样感受生活,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感受生活的好习惯。
3.指导学生写出独特的生活感受。
【范文引路】
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 幸福,是依靠在恋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 幸福,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 幸福,是注视父母沧桑面庞的敬意。
【方法指导】
观察体验的意识;列举生活中的幸福现象;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创设生活情境,感受生活。
【随堂习作】
什么是幸福?小时候的幸福就是一颗甜蜜的糖果,再长大一点,幸福就是无拘无束的看电视玩游戏。而现在的我,幸福就只是期待着父母的鼓励。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越来越认识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妈妈的皱眉,爸爸的失望,长辈们的唠叨,不全是分数栏上那不是“九”字开头的成绩吗?越来越难的题目,越来越低的分数。爸爸妈妈啊,你们可曾知道,我缺少的是理解,我多想听到你们的一句鼓励的话来作为动力啊!
2.全班交流。
四、小结
感受生活中幸福,你把感受的生活付诸文字,你写下的是喜悦要能让读者陪你笑;你写下的是感动要能让读者陪感动;写下生活中的幸福,就会使读者有幸福的感觉。
【教学后记】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有人说过:“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也就是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人眼中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的。
板书:感受幸福
二、观察并感受幸福
1.观察与感受的不同:观察着眼眼睛看到的;感受由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
感受往往以观察为前提,感受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写对生活的感受,就要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将对外物的观察化为内心情感上的体验。
2.观察到的生活中的幸福现象。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幸福现象
今天上午,数学试卷宣布成绩了,当数学老师公布到我的分数时,我愣了。才“87”分!不知为什么,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了这样一幕----
刚过七点,我便把一件玩具乖乖地交到了妈妈手里,掩上门的那一刹那,妈妈愤怒地对我说:“不好好学习还这么贪玩,考试只有八十几分,下次不给我考九十几分试试!”说完便“砰”把门关上了,心也黯然了。妈妈,我真的让您这么失望吗?
幸福就是当我看不到你时,可以这么安慰自己:能这样静静想你,就已经很好了。幸福就是我无时无刻不系着你,即使你不在我身边。 幸福就是每当我想起你时,春天的感觉便洋溢在空气里相思本是无凭语。幸福就是不管外面的风浪多大,你都会知道,家里,总有一杯热腾腾的咖啡等着你。幸福就是当相爱的人都变老的时候,还相看两不厌。幸福就是可以一直都在一起,合起来的日子是一生一世,从人间到天堂……
4.创设生活情境,感受生活。
谈一谈对上面列举的及你生活中的幸福现象的感受
用心观察+细心体会=表达真切感受
三、记录幸福。
1.课堂练笔:记录生活中感受到的幸福。
提示: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总结:由此可见,世界上并不缺少幸福,也不缺少发现的眼睛。幸福是无处不在的。
3.学会感受幸福
感受幸福应注意的几点:
A.用心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
B.方法: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如认识到幸福是困境中得到帮助后的愉悦的心情,幸福是母亲在我临行前一声温柔的叮咛,幸福是在我病中老师一次亲切的问候。
C.培养感受生活中幸福的意识。
在记忆中,好像自从那次后,爸爸妈妈就再也没有鼓励过我了。每当我考的不好时,妈妈总是说:“又考的这么差?”再狠狠地瞪我一眼,然后冷冷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吃饭时,妈妈把成绩告诉了爸爸,爸爸的脸一下子阴了下去,闷声不响地喝着酒。饭桌上只剩下妈妈喋喋不休的责备声。
今天,考了87分,后果不敢想象,明天又是家长会,妈妈会亲自拿到我的试卷,还是今天回家就向妈妈坦白吧?这两条路都是死路。哎!听天由命吧!
现在能听到一句鼓励的话就讲】
一、导入:
生活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精心地翻阅;生活是一幅画,需要我们仔细地欣赏;生活是一条小溪,流淌着酸甜苦辣;生活是一段乐章,洋溢着喜怒哀乐。生活,需要我们去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