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淋巴瘤

合集下载

胃肠道淋巴瘤影像诊断

胃肠道淋巴瘤影像诊断

精选PPT
2
• 胃肠道淋巴瘤起源于胃肠道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淋巴组 织,沿器官纵向生长,其中 2/3 以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而 霍奇金淋巴瘤极为罕见。
• 临床多见于 50 ~ 70 岁的患者。男∶女 =1.5 ∶ 1 • 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为腹部疼痛,消
化不良,体重下降,贫血,常出现腹部包块和不全性肠梗阻 症状。
精选PPT
14
肠腔内肿块型主要与间质瘤鉴别, 小肠间质瘤较结肠间质瘤 多见, 发现时肿块较大, 表现为肠壁偏心性类圆形肿块, 可向 腔内、腔外或腔内外同时生长, 增强后强化明显, 部分病灶内 可见明显增粗、紊乱的供血血管, 内部可见不规则坏死区, 不
伴肠系膜或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原发性肠道肿块型淋巴瘤主 要表现为腔内肿块, 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 内部可包绕 一支较粗的血管, 但不同于间质瘤明显增粗、紊乱的供血血 管; 并且多伴有肠系膜和( 或) 腹膜后中等均匀强化的肿大淋 巴结, 因此, 认为原发性肠道肿块型淋巴瘤与间质瘤具有较明 显的区别。
• 肠道内的淋巴瘤侵犯到固有层的植物神经丛,这时候会出现 肠壁肌张力降低,引发管腔扩张。
精选PPT
3
胃淋巴瘤的CT表现:
• 病变部位:以累及胃体、胃窦多见,常为多发,少见幽门受累。
• 胃壁增厚及范围:根据胃壁增厚范围,可分为弥漫性、节段性、 局限性增厚。有学者认为胃壁厚度超过10 mm、且向外周累 及大部或全部胃壁者高度提示淋巴瘤。
(3)多发结节型:肠壁局限性增厚,壁外轮廓光整,周围可见增大巴结影 。
(4)溃疡型及混合型:相对少见,常为增厚的肠壁或肿块内发现龛影及肠
系膜受累并腔外肿块,增强扫描时病灶无强化或中等度强化 ,由于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PPT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PPT
软组织密度肿块
CT扫描可能发现胃周或腹腔软组织 密度肿块,提示肿瘤浸润。
MRI表现
胃壁信号异常
MRI检查可观察到胃壁信号异常 ,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
权像高信号。
扩散受限
扩散加权成像(DWI)可观察到 肿瘤细胞扩散受限,表现为高信
号。
增强扫描强化
增强扫描可观察到肿瘤组织强化 ,与正常胃壁形成明显对比。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汇报学检查方法 • 胃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标准与鉴别诊
断 •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进展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胃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预 后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胃淋巴瘤在胃壁内的浸润范围、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同时,增强CT还可 以通过观察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
MRI检查
总结词
MRI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详细描述
MRI检查可以提供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清晰地显示胃淋巴瘤在胃壁内的浸润深度和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 系。同时,MRI检查对于观察肿瘤的内部结构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多学科综合诊断(MDD)模式的推广也使得医生能够从 多个角度对病变进行分析,从而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 。
个性化治疗与影像诊断的结合
随着个性化治疗理念的普及,影像诊断在胃淋巴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医生可以根据每个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影像诊断则可以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影像诊断是胃淋巴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 、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胃淋巴瘤治疗方案

胃淋巴瘤治疗方案
3.治疗方案
(1)早期胃淋巴瘤:
a.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尽可能保留胃部功能。
b.化疗:术后辅助化疗,降低复发风险。
c.靶向治疗:根据病理类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
(2)中晚期胃淋巴瘤:
a.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可联合靶向治疗。
b.放疗:局部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
c.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评估手术可行性。
(2)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了解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
(3)长期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结论
本方案结合了胃淋巴瘤的病理特点、患者病情及国内外治疗指南,旨在为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人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加强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提高生存质量。
c.内镜检查:胃镜及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及分期。
d.其他检查:必要时进行PET-CT、骨扫描等。
2.治疗原则
(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分期、体质及治疗意愿,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综合治疗:采用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3)规范化治疗:遵循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共识,确保治疗方案的合法合规。
4.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三、治疗方案
1.诊断与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程、症状、体征及既往治疗情况。
(2)体格检查: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重点关注肝、脾、淋巴结等。
(3)辅助检查:
a.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标志物等。
b.影像学检查:胃部超声、CT、MRI等。
d.靶向治疗:根据病理类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ppt演示课件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ppt演示课件
控制感染
某些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 生有关,控制这些感染有助于预防疾病。
控制策略
早期诊断与治疗
早期发现并接受治疗是控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瘤的关键。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
长期随访
治疗后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再次治 疗。
深入探索了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分子机 制,包括基因突变、信号转导和细胞周期调控等 方面的研究。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治疗中取 得了一定的进展,如CAR-T细胞疗法和PD-1抑 制剂的应用。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和免疫表型,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适、食欲减退及体重减轻等。
疾病历史与发展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遗传因素等有关。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疾病认识的深入,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诊断 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是治疗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方法,同时 也有一些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正在临床试验阶段。
02
病因与病理
病因
01
02
03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 ,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 、辐射等环境因素可能增 加患病风险。
感染
某些慢性感染,如幽门螺 杆菌感染,可能与胃黏膜 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 生有关。
病理生理
免疫系统异常
淋巴瘤是免疫系统异常导 致的疾病,患者免疫功能 低下,对肿瘤细胞的监控 和清除能力减弱。

胃肠道淋巴瘤

胃肠道淋巴瘤

胃肠道淋巴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最常累及胃(50%~70%),其次是小肠(20%~30%)。

胃淋巴瘤最常累及胃窦及胃体部,小肠淋巴瘤,常发生于回盲末端,结直肠淋巴瘤常发生于直肠及盲肠。

胃肠道淋巴瘤起自胃肠道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淋巴组织,绝大多数为NHL,以弥漫大B细胞型最多见,肿瘤常在胃肠道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沿器官长轴生长。

大体形态分为: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粘膜下浸润,使粘膜皱襞增厚、隆起)及多结节型,以浸润型多见。

胃肠道淋巴瘤无成纤维反应,受累肠壁蠕动存在,当病变破坏肠壁内自主神经丛时,肠壁肌张力下降,出现肠腔“动脉瘤样”扩张。

临床特点:好发于40~60岁,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体重下降及贫血等,腹部可扪及肿块。

影像特征•造影:胃淋巴瘤表现为息肉样肿块、溃疡、胃壁浸润及粘膜皱襞增粗,可多种表现同时存在。

肠道淋巴瘤表现为肠壁增厚、多发小结节样或肿块样充盈缺损、肠腔动脉瘤样扩张,可多种表现同时存在。

•CTo多数病变与相邻管壁无截然分界,可伴有病灶周围、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瘤肿大,淋巴结坏死少见。

o浸润型:(1)管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可多节段受累,呈均匀较低密度,表面光滑,多呈波浪状。

(2)胃淋巴瘤常伴胃黏膜增粗;肠道淋巴瘤肠腔可不变窄,甚至呈“动脉瘤样”扩张,此为肠道淋巴瘤的特异性征象,一般无肠梗阻。

(3)增强后肿瘤轻中度均匀强化,表面粘膜可呈明显线样强化,线样强化的黏膜与相邻胃肠黏膜相延续(淋巴瘤的黏膜下生长的表现);如果表面伴浅大溃疡,则表现为增厚黏膜轻度不规则凹陷,增强后黏膜线样强化的连续性中断,浅溃疡凹陷区无强化。

o肿块型:肠腔内或肠腔内外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锐利,密度较均匀,少有液化坏死,增强轻中度均匀强化。

o可合并肠穿孔及肠套叠。

o肝脾肿大。

MRI: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

技术:胃肠钡餐常常只能显示本病的一些间接征象,对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特异性较低,CT对诊断胃肠肠道淋巴瘤有重要价值。

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护理

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护理
与医生沟通,寻找缓解副作用的方法,比如使用 止吐药物或调整饮食。
了解副作用的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管理
如何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告知医生患者使用的所有其他药物,包括非处方 药,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
如何提供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高蛋白、高热量的饮 食,确保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
护理措施和支持 如何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食欲和其他症状,记 录任何异常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管理
药物管理
如何管理药物治疗?
确保患者按时服药,了解每种药物的作用和副作 用,并观察患者的反应。
遵循医嘱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药物管理
如何处理副作用?
患者在早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因此及时的诊断至 关重要。
理解胃恶性淋巴瘤的基本信息
谁会受到影响?
这种疾病可能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但多见于中 老年人,且男性患者的比例高于女性。
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
理解胃恶性淋巴瘤的基本信息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若出现持续性胃痛、体重显著下降或消化不良等 症状,应立即就医。
患者教育与家庭支持
患者教育与家庭支持 如何进行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疾病知识、治疗方案及可能的 副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病情。
教育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教育与家庭支持 如何鼓励家庭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 增强患者的信心与归属感。
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适当的营养支持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免疫功 能。

胃恶性淋巴瘤病人的护理PPT

胃恶性淋巴瘤病人的护理PPT

病人护理的目标是什么?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帮助病人缓解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
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提供情感支持。
病人护理的目标是什么?
促进疾病管理
协助病人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确保按时服 药和定期复查。
提供教育资料,帮助病人理解疾病和治疗过 程。
病人护理的目标是什么?
预防并发症
密切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 并发症。
提供营养支持,预防营养不良和感染等问题 。
病人护理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病人护理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饮食管理
为病人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避免刺激 性食物。
建议分餐进食,防止支持
定期与病人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 心理辅导。
可以引入专业心理医生参与护理。
胃恶性淋巴瘤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胃恶性淋巴瘤? 2. 病人护理的目标是什么? 3. 病人护理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4. 如何与医疗团队合作? 5. 病人及家属的教育内容有哪些?
什么是胃恶性淋巴瘤?
什么是胃恶性淋巴瘤? 定义
胃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胃的淋巴组织的恶性 肿瘤。
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向病人及家属普及胃恶性淋巴瘤的基本知识和相 关治疗方案。
提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增强他们的理解。
病人及家属的教育内容有哪些? 自我管理
教授病人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包括饮食、运动 和心理调节。
鼓励病人参与自我管理,增强其控制感。
病人及家属的教育内容有哪些? 何时就医
告知家属注意病人症状的变化,及时就医的重要 性。
病人护理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定期评估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评估病人的体重、营养状况 等。

胃肠道淋巴瘤影像

胃肠道淋巴瘤影像

病理
• 胃肠道淋巴瘤主要来源于B细胞,DLBCL最常见,其次为MALT
胃肠道淋巴瘤分型
恶性程度
B细胞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侵袭性
结外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 惰性
套细胞淋巴瘤(MCL)
侵袭性
滤泡性淋巴瘤(FL)
惰性
Burkitt淋巴瘤 (BL)
侵袭性
霍奇金淋巴瘤(HL)
侵袭性
T细胞 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ATL)
侵袭性
常见部位 胃、 肠 胃
肠、升结肠、直肠 十二指肠、空肠 末端 肠、 盲部 胃、小肠、结肠、食管 空肠、 肠、 盲部、 结肠
病理
DLBCL
低级别MALT
BL
EATL
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与病灶部位及病理类型相关 • 胃淋巴瘤:上腹痛、消瘦、恶心呕吐及弛张热等 • 小肠淋巴瘤:持续性脐周钝痛,不规则发热、腹泻等 • 大肠淋巴瘤:腹痛较轻,脓血便、里急后重、腹泻与便秘交替等 • 食管淋巴瘤:吞咽困难、食欲不振、消瘦、上腹痛等
男,55岁,体检发现胃肿物5天(TL)
女,63岁,反复中上腹痛3月(MALT)
小肠淋巴瘤
• 淋巴瘤是小肠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占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20%-30% • 好发于末端 肠 • EATL最常见于空肠,肠穿孔的发病率高 • 小肠梗阻不常见
女,42岁,头晕乏力2年余(巴瘤(Dawson诊断标准):
• 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 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 经手术证实病变局限于胃肠道
晚期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可广 泛播散,影像学和病理学上与 继发性胃肠道淋巴瘤难以区分
及引流区域淋巴结
• 无肝脾侵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III期:穿破浆膜层侵及邻近脏器或组织 IV期:结外弥漫性受累或累及膈上淋巴结
胃MALT 淋巴瘤抗HP 治疗


I、II 期,HP (+),疗程不少于2月
不存在 t(11,18)(q21;q21)染色体易位 治疗后2月行呼气试验 每3~6 个月随访胃镜并行活检,连续2年 5年生存率86%,10年生存率80% 若12 个月后肿瘤未获CCR,选择放、化疗或手术治疗

套细胞淋巴瘤(MCL)

MCL 是弥漫性小B 细胞淋巴瘤中的一种独特类型 遗传学改变主要为(t 11;14)(q13;q32) CD5+, CD43+, CyclinD1+, CD23-, CD10-, Bcl-6-, CD20+,CD79a+, sIgM+/IgD+ 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5 年存活率为27% 对目前常用的化疗方案均不敏感
治疗不能提高PGL的疗效
多数淋巴瘤对放、化疗敏感,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已明显提高,诊断性手 术的必要性已大大降低,已明确病理类型的PGL 病人应首选放、化疗。 手术治疗仅作为 出现并发症 or 症状严重者 的首选
化疗

CHOP,COP,CEOP,FCR,CVP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与CD20 抗原结合)
近来也有一些通过抗HP 治疗治愈其他病理类型PGL的报道,但尚无大样 本前瞻性的研究。
外科手术治疗

明确诊断,有助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分型; 降低肿瘤负荷,有助于提高术后放、化疗疗效; 正确分期,有助于预后判断; 缓解症状,防治出血、梗阻或穿孔等并发症。
13~25%的PGL可发生上述并发症 单纯化疗的PGL患者中,11.8%患者因并发症接受手术治疗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

MALT 淋巴瘤 与 淋巴结单核样B细胞淋巴瘤 和 脾脏的边缘区淋
巴瘤共同归于 边缘区淋巴瘤

恶性程度较低,惰性 Bcl-2 +,sIgA +,sIgM +,sIgD-,CD20+, CD19+, CD22+, CD10-, CD23-

MALT 淋巴瘤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
胃癌与PGL的CT区别

胃癌:胃粘膜“白线征”、粘膜溃疡多见,胃壁侵犯范围 常小于胃壁的50%, 胃周肿大淋巴结多局限于1 个区 PGL:少见粘膜“白线征”, 胃粘膜溃疡少见, 胃壁侵犯 范围广, 常大于胃壁的75%, 常有多个分区的胃周淋巴结 肿大, 如果伴有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则更有利于 PGL的诊断。
遗传学改变主要为t(8;14)和(或)c-myc 易位 CD10+, Bcl-6+,Ki-67+, IgM+, CD20+, CD79a+, CD5-, Bcl-2-, TdT-。 其多与EB 病毒感染相关,常见于青少年 化疗效果较好,但当有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肿瘤直 径>10cm、血清LDH水平பைடு நூலகம்时预后较差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
陈鸰 2016.03
淋巴瘤(Lymphoma)分类
淋巴瘤 淋巴结内(60%) 淋巴结外(40%) 胃肠道外50%
胃肠道(PGIL,50%)
PGL 占NHL 4~20%;占胃恶性肿瘤 1~7%
胃淋巴瘤分类
原发性:
(1)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2)纵隔淋巴结无肿大 (3)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4)肝脾无异常 (5)病变以胃为主,可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继发性:
不符合以上标准,是全身性淋巴瘤的一部分
病理学分类
淋巴瘤有30余种病理类型,都可发生于PGL
常见的有:
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占45%~59%)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占38%~48%) 滤泡性淋巴瘤(FL)(0.5%~2.0%) 套细胞淋巴瘤(MCL)(占1%左右) Burkitt 淋巴瘤(占1%左右) T 细胞淋巴瘤(1.5%~4.0%)
胃镜检查

胃腔内隆起性粘膜下肿块,部分可见多发不规则浅溃疡, 多伴胃壁增厚、僵硬。 超声胃镜可准确判断胃粘膜下病变的浸润深度(准确率 92%),可观察胃周淋巴结是否累及。 活检确诊率较低(29.6%~56.4%),需达粘膜下层,易 穿孔出血


(1)活检取材较浅,常无法取到粘膜下病变组织 (2)与低分化腺癌的镜下表现相似,在取材少时易混淆。
早期胃MALT 淋巴瘤生长依赖HP的致敏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可
通过根除HP 治疗而治愈。但存在 t(11;18)易位者,抗HP 感染 治疗无效

内镜活检能否术前确诊对于MALT淋巴瘤治疗至关重要
附:边缘区淋巴瘤
(marginal zone lymphoma , MZL)

边缘区指淋巴滤泡及滤泡外套之间的结构,此部位发生的 淋巴瘤系B细胞来源,属于“惰性淋巴瘤”范畴
分3种亚型:
1、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是发生在结 外淋巴组织边缘区的淋巴瘤,可有t(11;18),进一步分为胃 MALT和非胃MALT淋巴瘤; 2、脾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临床表现为贫血和脾大,淋巴细胞增 多,伴或不伴绒毛状淋巴细胞 3、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是发生在淋巴结边缘区的淋巴瘤,由于 其细胞形态类似单核细胞,亦称“单核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
手术与预后的关系

Bozer 研究,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Blair研究中,手术+化疗5 年存活率为90%,单纯性化疗为55% Papaxoinis 的研究显示,手术联合术后化疗与单纯接受化疗病人的存活率及无病生存 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viles 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比较了手术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病人10 年存活率,认为手术

增强扫描时, 病灶近胃腔表面处均出现结节状、斑片状、条带状明显强化, 称“白 线征”。其边缘毛糙,明显较正常粘膜线粗, 既不同于正常胃壁粘膜的线样强化, 强化程度又明显高于非“白线征”所在区,是整层胃壁强化最明显部分
淋巴瘤 Ann Arbor分期
PGIL 的 Lugano分期

I期:病变局限在胃肠道 II期:病变扩散至腹腔 II1:局部淋巴结受累 II2:远处淋巴结受累

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

DLBCL 是一类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大B 细胞淋巴瘤 恶性程度较高 根据肿瘤性B 细胞所处的不同分化阶段,分为3 种亚型: 生发中心B 细胞样(GCB)DLBCL
活化B 细胞样( ABC)DLBCL 第3 型 DLBCL

GCB 型5 年存活率超过70%;后两型为30% 胃DLBCL 中非GCB 型的比例高于肠道及结内DLBCL 中的比例, 所以预后相对差
滤泡性淋巴瘤(FL)

遗传学改变主要为(t 14;18)(q32;q21)染色体易位 CD10+,Bcl-6+,Bcl-2+, CD23+/-,CD43-, CyclinD1-, CD5-,CD20+,CD79a+。 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人,病情进展缓慢,预后相对较好,5 年存活率72%
Burkitt 淋巴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