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合集下载

试论构建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

试论构建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

试论构建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赵建中一、南京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的历史意义和巨大价值从历史的角度说,以建都时间的长短和统治区域的大小两条标准衡量,南京排在西安、北京、洛阳之后,是中国的第四大古都;考虑到现实的因素(如城市地位、经济水平、文化素养等等),南京仅次于北京,为中国的第二大古都;就地区的典型性与代表性来说,南京是秦岭、汉水(中游)、淮河以南的中国南方第一的古都。

南京450多年的都城史,南京也习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六朝时代,是2480余年的南京城市发展史中第一个辉煌时期,虽然六朝时代的遗迹在今天的南京已经难以寻觅,但“六朝精神”仍是南京最鲜明的历史记忆,并与“明朝物质”“民国建筑”共同构成南京这座古都的丰富意象。

即使在非建都的许多朝代,如唐和两宋、清代,南京仍然是国家的东南重镇和文化都会。

时至今日,开展对南京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的研究,对六朝以来直至民国文化的研究,对于南京之弘扬历史文化传统、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近十多年来,得到学界的重视乃至社会的关注。

自从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提出以来,江苏省及南京市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认识到南京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如由省社科院、南京市方志办分别牵头的多卷本《江苏通史》(宋林飞总主编)、《南京市志》(赵建中总审校)及《南京通史》(每卷各有专家领衔著述)出版,出现了一批有关南京历史文化的著作,对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主要现状大致有下列几点:一是各类历史文化的具体研究多于南京历史文化的实质性研究,对南京历史文化精神研究不够;二是考古、旅游以及建筑、遗址类文物研究占相当比例;三是南京历史文化论著主要分类研究具体内容,如作家作品等专门研究淹没了整体历史文化的研究,而文化是在历史的河流中不断有所变动和发展的;四是有关南京历史文化的著作通常进行一般阐述,比较缺乏思考和归纳,更缺乏开发利用的研究。

如今南京的科技和教育综合实力排在全国的前五位。

南京六朝怀古游的研学旅行意义

南京六朝怀古游的研学旅行意义

南京六朝怀古游的研学旅行意义
1、了解历史文化:南京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城市之一,曾经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通过游览六朝古迹和历史遗址,可以深入了解这些朝代的历史和文化。

2、增强民族自豪感:作为中国的首都,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通过研学旅行,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提高学习兴趣:研学旅行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研学旅行中,学生需要与同伴一起合作完成任务,这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增强实践能力:研学旅行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观察、体验等方式,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总之,南京六朝怀古游的研学旅行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南京市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南京市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南京市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南京市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城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

然而,目前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南京市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推动南京市红色旅游的发展。

一、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1.历史沿革南京市作为革命胜利的标志性城市,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历史遗迹。

从南京保卫战到解放战争,这些历史事件为南京市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文化景点资源南京市拥有众多的红色旅游景点,如中山陵、总统府、雨花台等。

这些景点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标志,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访。

3.旅游服务质量南京市的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升。

在一些旅游景点,游客常常遇到人员不足、导游服务不尽如人意等问题。

二、对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对策1.加强宣传推广南京市应加大对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向国内外游客宣传南京的红色旅游魅力。

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红色旅游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为游客提供相关信息和导览服务。

2.提升景点环境南京市红色旅游景点的环境整治工作亟待加强。

景点的绿化、卫生和公共设施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以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3.加强人才培养南京市应加强对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和管理。

加强对导游和其他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4.开发文化衍生产品除了传统的景点游览,南京市还可以通过开发红色旅游文化衍生产品,如红色文化主题演出、手工艺品等,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也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5.加强合作与交流南京市可以加强与其他红色旅游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并共同开展联合宣传活动,提升南京市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结语针对南京市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对策研究,本文提出了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景点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开发文化衍生产品以及加强合作与交流等对策。

南京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设想

南京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设想

南京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设想南京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目前南京市旅游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首先,南京市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开发不充分的问题。

南京市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文化景点和自然风光,但有些景区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

比如,明城墙作为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周边也应该进行景观优化和设施完善,以提升旅游吸引力和游客体验。

其次,南京市旅游业发展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南京市旅游资源丰富,但在服务品质和管理上存在不足,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应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提供更高水平的旅游服务。

再次,南京市旅游业的市场营销手段和渠道还有待改进。

目前,南京市旅游业的市场营销仍以传统的广告宣传为主,还未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端等新媒体平台,缺少个性化、定制化的营销手段。

建议加大对互联网旅游平台的合作,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需求,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此外,南京市旅游业发展亦需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旅游业发展与酒店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紧密相关,应加强与这些产业的合作,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在发展战略方面,南京市可以重点发展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南京市作为六朝古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打造更多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比如,举办具有南京特色的文化活动、演出等,吸引更多游客来南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要注重发展生态环境旅游。

南京市拥有许多自然景点和风景名胜区,如玄武湖、紫金山、明孝陵等,应加大对这些景点的保护和开发,推出更多环保、低碳的旅游产品,并加强宣传,使更多游客了解南京的自然之美。

再次,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南京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出更多有创意的旅游产品。

南京旅游前景

南京旅游前景

南京旅游前景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南京旅游前景广阔,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南京旅游的前景。

首先,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重要的古都之一。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如夫子庙、秦淮河、明城墙等。

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让人们可以感受到南京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老的气息,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其次,南京是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南京是中华民国的首都,曾经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舞台。

游客可以参观中山陵、总统府等历史遗迹,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此外,南京还有许多博物馆,如南京博物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让游客更加深入了解南京的历史。

再次,南京还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如雨花台、瞻园、鸡鸣寺梅花山等。

这些风景名胜以其独特的风貌吸引着众多游客。

雨花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纪念地,游客可以欣赏到历史的恢弘壮丽;瞻园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拥有美丽的湖泊和精致的园林景观;鸡鸣寺梅花山是南京著名的寺庙和赏梅胜地,每年的春天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梅花。

这些自然风景给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最后,南京还有丰富多样的当地美食,如鸭血粉丝汤、南京炒饭、南京盐水鸭等。

这些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吸引着各地游客的味蕾。

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南京小吃和特色菜肴,体验到南京独特的饮食文化。

综上所述,南京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魅力,南京的旅游前景非常广阔。

无论是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风景还是特色美食,都让人们流连忘返。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南京的旅游前景将会越来越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引言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围绕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包括文化旅游、数字化转型、文创融合等方面,以期为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1.发展文化主题旅游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可以通过开发和推广文化主题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例如,南京可以发展明清遗址旅游,通过恢复和保护明清古城墙、古建筑等,打造一个具有历史韵味的游览景区。

另外,南京还可以开发和推广“六朝古都”主题旅游,通过打造六朝文化街区、举办六朝文化节等活动,让游客感受到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独特魅力。

2.推动城市文化品牌化城市文化品牌化是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南京可以通过打造品牌活动和品牌产品,推广南京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例如,南京可以举办文化艺术节、历史文化展览和文化创意设计展等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参与者。

另外,南京还可以开发和推广南京特色文化产品,例如江南园林、南京川味小吃等,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文化品牌。

3.促进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融合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南京可以通过在旅游景区推广文化创意产品,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例如,在明孝陵景区可以开设明朝文化体验馆,让游客了解明朝的历史文化;在夫子庙景区可以开设文创店铺,销售具有夫子庙特色的文创产品。

通过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融合,可以提高旅游景区的吸引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1.推动数字内容创作数字内容创作是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数字内容的需求越来越高。

南京可以通过培养和吸引优秀的数字内容创作者,开发具有南京特色的数字内容产品,例如数字音乐、数字影视等。

南京城的历史人文景观与旅游开发

南京城的历史人文景观与旅游开发

南京城的历史人文景观与旅游开发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人文景观。

这座城市以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风貌吸引着众多游客。

本文将从南京城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的特色以及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南京城的历史沿革南京城的建城历史可追溯到2500年前的吴国时期。

而作为中国六朝古都,南京在东晋时期建城,并沿用至今。

此后,南京先后成为多个朝代的都城,包括南朝梁、陈、宋、齐、梁、陈和南唐。

其中,南京在明朝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南京城一直承担着充满着历史与文化的使命,见证着中国沧桑巨变。

二、南京城的人文景观特色1.明清建筑南京城内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如明孝陵、鸡鸣寺、夫子庙、秦淮河、中山陵等。

这些建筑以其雄伟壮观的规模、精美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

其中,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陵墓之一,也是中共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展现了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文化古迹南京城内还保存着许多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迹,如明城墙、城堡、古城门、城楼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南京城的历史变迁和发展。

其中,明城墙是南京城防御工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军事价值。

而明代的城楼和城门则充满了古代建筑的魅力,使游客能够感受到古代城市的繁华与厚重。

3.文化街区南京城内还有一些著名的文化街区,如鸡鸣寺街、秦淮河风光带等。

这些街区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以其独特的风貌与活力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这些街区中,游客可以品味到地道的南京传统美食、购物纪念品和观赏传统艺术表演等。

三、南京城的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前景南京城的旅游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支柱。

政府和企业在旅游开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提升了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

目前,南京城已经形成了以历史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品牌,多元化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然而,南京城的旅游开发还面临一些挑战。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摘要民俗文化旅游是民俗文化和旅游活动的结合,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各国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点。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五十六个民族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使其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形式,随着旅游产业的商品化,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被包装成产品,因而对民俗文化原真性的追求也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目前,我国民俗文化旅游中还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从“原真性”角度,以民俗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以“原真性”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民俗;民俗文化旅游;原真性;开发;利用一、绪论(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研究背景(1)学科研究的趋势旅游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呈现跨学科的趋势。

同样地,民俗文化旅游不是简单的民俗活动也不是单一的旅游活动,而是介绍、观赏区域内独特的民俗文化而进行的旅游活动。

它应是民俗学和旅游学共同研究的对象,也需要多角度的研究。

在今天,无论是在民俗文化旅游的概念界定、分类还是在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为我们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学术界对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借鉴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理论,如何使民俗文化与旅游结合,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

(2)享受旅游体验的需要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带薪休假体制的出现,人们已从物质生活的享受转移到了精神生活的享受。

因此,人们的旅游需求与日俱增,旅游观念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游客不再去欣赏纯粹的自然风光,而对展现地方独特风貌的民俗文化更加感兴趣,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成为人们外出旅游的首选。

作为区域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与旅游活动的结合,不仅使民俗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还满足了游客旅游体验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摘要:通过对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促使其良性发展的一些建议,如依据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顾客导向和自身特点进行开发和保护;开展六朝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大力推进“六朝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推动“十朝博物馆”齐聚南京,为六朝文化提供全面系统的展示平台等。

关键词:六朝文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六朝是指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相继定都建康(今南京)的王朝,前后延续了三百多年,是我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继汉开唐的时代。

当时,中国正处在南北分裂的非常时期,北方战乱频繁,黄河流域文化遭到大规模破坏,南方则较为统一、繁荣。

西晋永嘉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逃往南方的汉晋大族把汉晋文化也带到了南方,从而使华夏文明的中心发生了转移,形成了辉煌灿烂的六朝“建康文化”,它与“罗马文化”分别成为当时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一、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概况1.六朝的璀璨文化。

六朝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中转期,尽管这一段时期战争频繁、政局混乱,但其间的经济、科学技术和精神文化生活却很璀璨。

经济生活方面:六朝时期大批城市出现,人口大幅增加,仅建康人口已逾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都市,衣、食、住、行等物质文明成就斐然。

科学技术方面:六朝是我国科技史上继汉朝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在古代理论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各个重要领域中,如天文历算、中医理论、化学冶金、青瓷烧造、机械器具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精神文化方面:东汉以后,儒家独尊的地位被打破,玄道思想和东传佛学乘机兴起;南朝后期,儒释道三教形成鼎立并相互吸收融合的局面。

以建康为中心的汉文化在南朝时北传,与当时的匈奴、鲜卑、羌等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交融,与高句丽、西域诸国和地区也有文化交往。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建康文化进一步向前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六朝文化。

2.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地位和现存状况。

南京没有如同桂林山水、九寨沟等可称之为一流的自然景观,但作为斐声中外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名城”,其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满足中外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具有其他地区、其他城市无法比拟和取代的优势。

南京六朝文化资源包括非物质文化资源和物质文化资源两类。

六朝非物质文化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言词行为传承表现,主要包括六朝时期的一些传说故事。

物质文化资源即六朝文物包括两类,一是地面实物遗存,主要有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栖霞山千佛崖石窟、台城遗址等,其中,以陵墓石刻最为引人注目;二是考古出土的大量地下文物,主要在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等处收藏展览。

此外,随着考古活动的继续,还会有大量的六朝文物被不断发掘,如2005年底在江宁上坊考古发掘出大型东吴墓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孙吴墓葬。

2007年南京市博物馆又在原汉府街车站地块考古发掘了大量地下文物,包括六朝、明代及民国时期的众多重要遗址和遗物。

二、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1.对六朝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力度有待加强。

六朝文物中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代表了六朝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国石刻艺术中的瑰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南京博物院对南京市六朝石刻作了一次全面现场考察,结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发现,很多石刻上原有的非常清晰的纹饰现在已变得模糊,有的出现裂纹甚至发生断裂。

很多石刻被垃圾、杂草或民房包围,有的甚至淹没在水中。

千佛崖石窟位于栖霞寺后的岩壁上,历经风雨沧桑,损坏比较严重。

2001年南京文物研究所主持千佛崖修复工程,遭媒体及有关专家质疑[1]。

目前,千佛崖前终日香烟缭绕,游客随意攀登,乱刻乱画,这一现象应加以制止。

又如六朝文物中的台城和孙权墓。

台城本是建康宫城,其南侧的九华山至北极阁一带在六朝时为皇家园林所在地,现仅剩一段城墙,开发力度显然不够;孙权墓位于梅花山,建有孙权塑像,供游人凭吊。

然而对于孙权这样一位三国时期的霸主之一,仅建一座塑像的开发形式显然是不够的。

2.新开发景点中有很多不能表现六朝文化的深刻内涵。

南京依据六朝文化和一些传说故事而开发的一些新的景点,其数量不多,影响也不大,尤其是不能表现六朝文化的深刻内涵,以王谢故居和桃叶渡为例。

夫子庙文德桥边的乌衣巷,原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等的住宅所在地,后因被唐代刘禹锡写入诗中而闻名。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已表明王谢旧居在唐朝时早已荡然无存。

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故居,主体建筑为来燕堂和鉴晋楼,庭中建有仿兰亭的小品式曲水流觞流杯渠。

但格局狭小,对王、谢子弟的风韵表现得还不够。

甚至有当地居民评价道,“不过是一进局促的宅院,就是个骗骗外地游客的地方”。

虽有些失之偏颇,但不能不说王谢故居的开发力度和宣传力度还很不到位。

桃叶渡位于夫子庙以东的秦淮河畔,因东晋王献之在此迎送其妾桃叶这一香艳故事而得名。

“桃渡临流”位列“金陵四十八景”内,但这一名胜近年来已名存实亡,仅建有“古桃叶渡”石碑和牌坊。

20世纪90年代末,有关部门在桃叶渡旧址建“吴敬梓故居”,将不相干的两处景观合于一处,颇遭学者议论[2]。

三、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1.依据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顾客导向和自身特点来进行开发和保护。

陵墓石刻在南京六朝文物名胜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游客不是文史专家,对绝大多数陵墓根本就看不懂。

其他如古城墙、官邸、民居等历史遗址,大部分或遭毁坏,或被单位、居民占用,或被城市大规模拆迁改造所破坏,有的甚至只留下了一个昔日的名称符号。

即便是尚存的一些古塔寺庙,保存完好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也寥寥无几。

这些历史遗迹所包涵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是专家兴趣所在,一般很难吸引普通游客。

要把它们开发成大众旅游者感兴趣的景点尚有难度。

而那些考古出土的地下文物展览,也只会对那些文化层次较高的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因此,需要明确区分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细分市场,不能盲目开发。

在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方面,要结合资源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保护。

以六朝石刻为例,石刻作为不可移动类文物,须遵循就地保护的原则。

可结合石刻的具体分布情况来进行操作。

比如一些散布在野外的石刻,要明令禁止乱刻乱画乱堆,私自占用。

可由其附近居民和文物部门签订文物保护协议。

居民负责文物的日常维护和信息反馈工作,并接受文物部门不定期检查,但每年可从文物部门获得适量的文物维护补助金。

2.各个部门协作,共同开发,充分发挥并利用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需要各个部门合作才能发挥其功效。

要使游客了解南京的六朝文化旅游资源,除了借助媒体之外,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旅行社的推荐。

因此,文化旅游资源的主管者除了要大力开发资源吸引力之外,还要与旅行社洽谈。

如南京市博物馆于1997年底推出“六朝风采”专题展览,被多家旅行社纳入“南京一日游”游线行列,其展出内容的新颖性和编排构思独特性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

该馆还利用南京丰富的六朝墓葬,收集并整理了大量墓志,推出“六朝墓志专题陈列”,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精湛的书法技艺引起海内外游客的极大兴趣[3]。

因此,要根据各个资源的特殊性,实行相关的行业协作,多开展一些能引起游客兴趣的文化专题旅游项目。

3.开展六朝文化旅游区域协作,做好旅游宣传促销。

在区域协作方面,六朝时期马鞍山为古都建康的京畿之地,地下六朝墓葬极为丰富,已发掘的朱然及其家族墓、宋山墓、寺门口墓和独家墩墓等5座东吴大型墓葬确定其在全国六朝考古中的重要地位。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2011年苏州东吴博物馆临时馆正式开馆,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赚足噱头。

南京完全可以考虑与马鞍山、苏州共同合作开发“六朝文化专题旅游”。

游客既可以体验六朝文化之旅,又可以游览“长江三矶”之首的采石矶、千古名楼太白楼,还可赏游苏州园林。

本人认为经过科学论证和策划,这方面的合作还是很有可行性的。

产品开发出来后,要通过宣传促销活动把产品推向市场,可由当地旅行社推出“六朝文化专题旅游”,并利用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

把南京六朝旅游产品打造成南京的品牌产品、形象产品。

4.大力推进“六朝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推动“十朝博物馆”齐聚南京,为六朝文化提供全面系统的展示平台。

目前,东吴历史文化博物馆已经开工兴建,加上须进一步完善的东晋历史文化博物馆和南唐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及将于2012年开工兴建的南京六朝建康都城遗址博物馆,南京将建成四处“六朝博物馆”,为全面系统的展示六朝文化提供良好的平台。

明朝历史文化博物馆、中华民国历史博物馆也都将进行改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则已经完成。

这样,“十朝博物馆”将齐聚“十朝都会”。

十朝历史文化博物馆齐聚之时,再经过精心策划,就可以成为南京开展城市旅游和六朝文化旅游宣传的一个噱头,必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

参考文献:[1]素梅,等.学者呼吁:南京千佛崖保护维修须经专家论证[N].扬子晚报,2001-08-10.[2]宋平,徐菲菲.南京六朝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孙涉.南京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开发[J].南京经济社会发展,2003,(2):79-84.[4]邱敏.南京旅游业要打好“六朝牌”——开发六朝历史文化积淀的思考[J].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02,(8).[5]杨溯,卞坚.南京地区六朝石刻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东南文化,2004,(2):91-94.[6]庄大昌.南京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6,(16):203-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