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宗教文化学术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海峡两岸关帝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

海峡两岸关帝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

赴通 淮关岳 庙进香 时 , 迎请木 雕关 帝神 像一 尊 回台供奉 。7月 , 园市 武燕 宫结 束在 通 淮关 岳 庙 的进香 桃 之旅 时 , 也请 去关帝 神像 一 尊 。针 对 台湾 信 众加 强 与祖 庙联 系 的愿 望 , 建 祖 庙 做 出积 极 的 回应 , 福 采取 赠送 印信 、 物等 办法 , 固双方 之 间的香火 渊源 关系 。例如 , 于前 来进 香 的 台湾 官庙 , 证 巩 对 通淮 关 岳庙 颁
1 6
泉州师 范学院学 报
21 0 2年 9月
的分身神 像人 台奉祀 。例 如 ,9 1年 4月 , 19 宜兰礁 溪协 天庙信众 46人 , 团到东 山关帝 庙进 香谒 祖 , 7 组 并
迎奉关 夫人 神像人 台[5。这 是历史 以来 关夫 人神像 首次分 灵 台湾 。1 9 年 3月 , 3。 ] 91 台北 县 中和市 碧云 堂
这 里进香 谒祖 。19 9 0年 4月 , 台湾 云林 县 四湖 乡保 长湖 保 安 宫一 行 1 8人 , 前来 认 祖参 拜 。 1 月 , 中 1 台 圣 寿宫进香 团 2 前来 进香 1 , 8人 2月 高雄市 前镇 区忠圣 堂 、 栗 县竹 南 镇 玄德 官 一 行 1 苗 3人前 来进 香 。
给“ 泉州通淮关岳庙分灵印” 。一些关系更为密切的官庙 , 通淮关岳庙还赠给铜香炉 、 纪念章 、 庙志、 关刀 等证 物 。 福建的关帝信仰是中原传来的, 关帝信仰的源头在中原。台湾信众在加强与福建祖庙 的联系的基 础上, 以福 建 为跳板 , 北上 中原 , 一步 恢 复 与 中原 祖 庙 的联 系 。宜 兰礁 溪 协 天 宫管 委 会 主任 委 员吴 朝 进 煌 回忆说, 早在 19 年 , 9 1 他听说大陆福建东山有武圣宫, 就带 了宜兰 5 O多位 乡亲 , 组成进香 团, 专程坐 船到东 山朝拜 。此后 , 得知关 帝 祖庙在 山西运 城解州 ,95年“ 又带 团到运 城谒拜 关 公祖 庙 , 后追 他 19 他 之 寻到 了洛 阳 , 拜祭埋 葬关 公 头颅 的关林 , 最后 来关 公 卧身处 的 当 阳关 陵 参拜 ”5。这样 , [ ] 台湾信 众从 福建

真实与虚构《福尔摩沙的历史与地理》中的知识来源

真实与虚构《福尔摩沙的历史与地理》中的知识来源

历史地理研究2021年第1期真实与虚构:《福尔摩沙的历史与地理》中的知识来源郭满(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7)【摘要】荷兰在台湾殖民统治结束后,西方对台湾的关注并未因此中断,相反始终存在一种“福尔摩沙情结”。

1704年萨玛纳札所著《福尔摩沙的历史与地理》出版,在满足读者猎奇心理的同时,亦与严肃的宗教、政治议题连结,引发了持续的争论,作者真假参半的台湾人身份始终扑朔迷离。

厘析各方分歧,不仅可察知18世纪初期欧洲的台湾知识流布概貌与渠道,也能管窥不同国家在相异宗教信仰下对知识采取的迥异态度。

【关键词】“福尔摩沙情结”礼仪之争宗教与知识【图书分类号】K9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6822(2021)01-0105-121704年,一本名为《福尔摩沙的历史与地理》的书在伦敦出版。

①作者萨玛纳札(又译撒玛纳札,George Psalmanazar,1679一1763)宣称自己是来自台湾(Formosa,福尔摩沙)②的原住民,在书本畅销的同时,有关该书作者身份及内容真实性的议论之声四起①在自陈书中内容大部分是“凭空想象”后,作者本该声名狼藉,然略显意外的是,与之有交游的英国著名文学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1784)却为之背书,称其是“最好的人”③,不禁令人费解。

西方学界对萨玛纳札与其著述《福尔摩沙的历史与地理》的研究,专注于作者及著作本身,甚至溢出历史[收稿日期]2020-11-0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台湾文学中的中华民族叙事研究"(19ZDA27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历史文化认同融合研究”(16JJDGAT002)[作者简介]郭满,男,1990年生,山东沂南人,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讲师,主要从事台湾史研究。

①George Psalmanazar,An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Description of Formosa,an Island Subject to the Emperor of Japan,London:Dan.Brown,1704.②西方自葡萄牙人后习以福尔摩沙(Formosa)称谓台湾。

台湾人文概况

台湾人文概况

台湾人文概况台湾人文概况 1毛焱台湾省是中国最大的岛屿,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人口2300多万。

从台北到高雄坐高铁只要一个半小时。

就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风景优美而言,台湾省是大陆比不了的。

但台湾省在历史上被荷兰和西班牙占领,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

国民党占领台湾省后,两岸隔绝了近40年。

在整个战后建设时期,深受美国影响,独特的海岛文化与中原文化、闽南文化融为一体。

这些都造就了台湾省独特的人文风格,这是大陆游客去台湾省应该感受和体验的。

一到台湾,最先打动你的就是台湾民众的温和、谦逊与礼貌,所有的人都是衣着得体、面带和善,彬彬有礼。

台湾国语声音轻细,语调柔缓,来台湾前只觉得志玲姐姐讲话好好听,好温柔哟,来了台湾才发现几乎所有女孩讲话都是如此,有的甚至比她更嗲。

她们好像不会与人吵架,再生气也顶多说句“你好烦啊!”与台湾人交谈,你都会不自觉降低音量,放慢语速,几乎每句话都会带上“谢谢”!因为台湾人真得很喜欢说“谢谢”,下公交大巴时每个人都会给司机说“谢谢”,司机也会给每位乘客回应“谢谢”,食堂阿姨给你打饭时会说“谢谢”,更不要说餐厅、酒店、火车站、出租车为你提供服务的人员,更是“谢谢”两字不离口。

无论在什么地方问路,当地人都会热情耐心地为你解答,甚至会出现怕你找不到,带你走一段的情况。

我在美浓小镇骑行时问路,就碰到过一直把我送到目的地的热心人。

台湾省的人在任何公共场所都极其有秩序。

买票、入场、上下车时,他们会按顺序排队。

没有过度拥挤,也没有大的噪音。

捷运(地铁)上下梯子时,人们会自觉站在右边的黄线,给左边的通道让路,让赶时间的人快速通过。

在捷运(地铁)里,有专为老人、孕妇、残障人士设置的博爱座。

大多数情况下,即使车厢里没有这样的人,那个座位也不会被占。

为什么后面都没有人买火车票?因为大家都在3米线后有序排队呢!穿白衣女士身后是两个蓝色的博爱座。

在捷运上,博爱座不少时候都是空着的。

不少大陆游客尤其是团队游客到了台湾之后都会比较失望,因为它没有太多想象中的繁华和现代化。

宗教与区域文化——海峡两岸宗教与区域文化暨梅山宗教文化研讨会侧记

宗教与区域文化——海峡两岸宗教与区域文化暨梅山宗教文化研讨会侧记
了此次会议 。
会议期 问共举行 了六场 学术 讨论会 , 并对南岳儒释道宗
教文 化、 新化梅 山民俗宗教文 化进行 了考察 。 会议 闭幕式上 ,
与会代表还一致通 过了 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 产 , 推进梅山文
化研究 的新化宣言 。
是杰作 ,但寻绎其语文脉络 ,终觉其体道不切 ,虚嚣浅薄 , 缺乏对于 生命境界 的深层反思 , 魄心胸均远逊于 内篇 , 气 这
经 )为核心 ,参酌其他经典 ,对道教的 “ ) 本命”信仰进行 了
系统 阐述 ,指 出 “ 本命”和 “ 延生”是道教极为重视 的两种 生命观念 ,“ 生”不是贪生怕死 ,而是要经 由爱生、长生 延 等精神性的体验 ,达到 “ 与道合一”的 “ 本命”境界。
学术界对于郭店 老予 有一种普遍误解 ,即认为郭店 老 子 不包含 儒学批判,或虽然包含但并不强 烈。通过对郭店
收 稿 日期 :2 1 -0 -0 00 8 1
及法术 的正统观有密切 的关联 。 师信仰 是道教 家书科仪 的 祖 信仰基础 ,由祖 师信仰 所构筑起来 的师派观念 , 对于形成各
教派正统性 的传承谱系至关重要 , 否拥有正统性 的传承谱 是 系成为判别道法 “ 正”与 “ 邪”的准则。
3 3
作者简介 :周建刚 (9 1 ,男 ,江 苏苏州人 ,湖 南 17 一) 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 哲学博士 , 主要从事 中 国哲学史研究。
台湾辅仁大学宗教 学系教授郑志 明提交的论文题为 道 教 的本命思想> ) 。郑志 明以道教 太上玄灵 北斗本命延生真
第 3 卷 第 9期 1 21 0 0年 9月
湖 南科 技 学 院 学报
J u n l f n n Un v ri fS in ea d E gn e i g o r a o Hu a i e st o c e c n n i e rn y

新形势下基层对台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基层对台工作的几点思考
体育交流
通过体育比赛、健身活动等方式,增进两岸人民的体质和健康, 培养年轻一代的体育精神。
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经济融合
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社会融合
加强两岸社会治理合作,推动两岸社会融合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人员往来
加强两岸人员往来,推动两岸人才流动和交流,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 了解和友谊。
03
新形势下基层对台工作的创新与突破
创新基层对台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思路
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指导,推动基 层对台工作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把握 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方法
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科技手段 ,开展线上交流、线下互动等多种形 式的对台交流活动,拓宽基层对台工 作的渠道和平台。
提高,为基层对台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新技术的应用带来新的机遇
03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基层对台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
和平台,可以更好地满足两岸民众的需求。
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与机遇
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和分析
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
加强对两岸关系和台湾社会民意的情报信 息收集和分析,为基层对台工作提供科学 依据。
突破基层对台工作的难点和瓶颈
难点
面对新形势下各种复杂因素和不 利因素,如何有效应对和解决基 层对台工作中的难题和挑战成为 当务之急。
对策
加强两岸民间交流,增进相互了 解和信任,积极应对涉台敏感问 题和突发事件,做好舆论引导和 风险防范工作。
提升基层对台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质量
提高基层对台工作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工作流程的 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五缘”文化研究二十年述评

“五缘”文化研究二十年述评

“五缘”文化研究二十年述评作者:沈永林黄凯锋来源:《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摘要:本文主要评述五缘文化学说提出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

从五缘文化的理论深化和学科归属、五缘学说与华侨华人研究、五缘文化与闽台研究等角度展开分析,并就新形势下五缘文化研究的生长点、五缘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系提出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五缘;研究二十年;文化软实力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9)10-0140-06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研究员林其锬先生首次提出华人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五缘”学说以来,已经整整20年过去了。

20年来,经济活动背后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受重视,海外华人投资的规模效应渐次体现,两岸经贸往来日益增强,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影响力迅速上升。

华人经济文化圈也不再只是一个概念演绎的梦想。

此时,回首老一辈学人在其中的智慧和贡献,强调文化资本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推动两岸统一大业,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有利于研究本身的深化发展。

一、“五缘”学说的初创、发展与影响上世纪80年代,用“缘”的理念概括地域间人际关系,最早见于1987年复旦大学苏东水教授发表的《关于发展泉(州)台(湾)经济关系的设想》一文,他提出泉台“六缘”的观念,即“地缘、血缘、人缘、文缘、商缘、神缘”,但没有进一步具体展开。

1989年4月17日至20日于福建省漳州市召开的“纪念吴本诞辰一〇一〇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所林其锬在宣读《“五缘”文化与纪念吴本》一文时强调指出,“中国文化的本位是群体,强调的是家、族、宗、国,人际关系重伦理”,认为“中国伦理中心主义的文化,一个重要的突出点就是重视人际间的‘五缘’关系”。

随后,1990年2月,林其锬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上发表题为《“五缘”文化与亚洲的未来》;1994年在《福建学刊》第6期上发表《“五缘”文化与世界华商经济网络》;1994年出版专著《五缘文化论》。

深化两岸民俗文化节庆交流对策探析——以厦台保生慈济信仰节庆为例

深化两岸民俗文化节庆交流对策探析——以厦台保生慈济信仰节庆为例

交流
( ) 生 慈济信 仰 的概况 与传 播 一 保
北宋名医吴卒 , 又称大道公 , 因医术精湛、 悬壶 济世而深受百姓爱戴 , 人称其为吴真人 , 成为地方
守护神 。南宋绍兴年间 , 被朝廷获准立庙 , 即今厦 门海沧青礁、 漳州龙海 白礁慈济宫。由于吴真人神
灵显赫 , 得到累朝褒封 , 宋天圣三年(0 5年) 自 12 封
中, 1 2 0年 4月 2 t海沧青礁慈济官保 生大帝 0 5 E, 神像搭乘 台湾华信航空班机 , 由 18人组成 的巡 在 1
游交流团的护送下 , 从厦 门直飞台北 , 四天三夜 在 时间里 , 全方位参与 了首度 由台湾方 面承办的“ 海
峡两岸保生文化祭 ” 。文化 祭的民俗艺 阵和绕境 踩街尤为盛大 , 保生 大帝圣驾 自北 向南 , 台湾各 在
御史太医妙道真人 , 直至永乐 十七年 (4 9年) 11 封 为“ 保生大帝” 。 30多年前 , 0 保生大帝信仰 随大陆先 民渡海至
台。在台湾开垦之初 , 由于其地处 亚热带 , 气候温 暖潮湿 、 地表植被茂盛、 瘴气较重 , 开台的闽南先民
们面对各种恶劣环境和疾病的挑战, 保生大帝成了 他们最大的精神支柱 。保生大帝精神与文化也因 此流传到了台湾的每一个角落 , 落地生根, 发扬光 大。目 , 台湾共拥 有 30多座保 生大帝分灵 前 全 7 庙, 信众近 50万人 , 0 成为仅次于妈祖的第二大民 间信仰 。 ¨ ( 厦台保生慈济节庆文化的交流 二)
20 年 1 ,保生大帝信俗 ” 08 月 “ 入选第二批 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 , 门方面 厦
通过举办“ 峡旅 游论坛 ” “ 海 、 海峡旅 游博览会 ” 、
地最具有代表性的九座保生大帝宫庙进行巡礼 , 是 保生大帝圣驾巡礼时 间最长、 路程最远、 巡礼宫庙

2019年电大_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任务作业1-3参考答案

2019年电大_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任务作业1-3参考答案

_闽台区域文化课程形考任务1一、名词解释(共12题,每题5分)1、大坌坑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1964年,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

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

有宅、罐、碗等,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

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相似。

大坌坑文化实际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一部分,与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文化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2、长滨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1968—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5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命名为长滨文化。

长滨文化距今约1.5万年,其石器都是打制四起。

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

其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同大陆南方发现的旧石器相似。

由上可见,台湾在第四冰期同大陆相连的时候,已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场所了。

长滨文化的发现,使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至少可追溯到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3、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台湾名称参考答案或提示:在中国古代文献里,被称为“蓬莱”、“贷舆”、“员峤”、“瀛洲”、“岛夷”、“夷州”、“琉求”,在东汉、两晋南北朝时称夷洲,三国时期称琉球,隋、唐、宋、元朝时称琉求,明朝时称东番,清朝属福建,设立台湾府。

1885年台湾建省。

4、凤鼻头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大坌坑文化结束以后,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与圆山文化同时,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目前暂都归属凤鼻头文化。

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4500—3500年。

石器多为磨制。

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

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

第二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3500—200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 会 文 化
两岸 宗教 文化 学术研 究概况
陈 晓玲 (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献中 心福州300) 5 1 0
通过 历史学 的途径对 宗教 研究 做一般 性理 在宗教学研究领域 , 中国大陆与台湾都产生了 9 0年代 , 也只有蔡彦仁对中国宗教研究 批不以宗教信仰为前提 、 基于新的视角并运用全 论与方法论反省者 , 新理 论方 法 的宗 教研究 专 家 , 出 了许 多令 世 人 瞩 方法论之探索一篇 ; 推 以哲学途径从事一般性理论探 目的学术成果。 他们 的宗教研究形成了思想理论探 讨的较多 : 宗教现象学的有五篇 , 蔡瑞霖与游淙祺 讨和史料挖掘的两个不 同方向, 代表着 中国现代宗 为 一般 性 的讨 论 , 王镜 玲对 Eid l e的博 士论 文和 专 a 题论文 , 武金正对 Ot 的专论 ; t o 从事跨传统 的宗教 教原 理 、 宗教 史学研究 的真正 开始 。 台湾 宗教 学术研 究概 况 对 话 的理论 性介 绍与 反省者 有 : 陈德 光 等辅 大教 授 以及庄 家 庆 的硕 士论 文 ; 对宗 教 进 台湾早 期 的移 民以及 殖 民历 史 , 台湾 本 地多 元 所 编 的论 文 集 , 民族 、 习俗 、 化 、 教 等 的互 动 , 具有 从 事 宗 教 行 本 质 性探 讨 的有傅 伟 勋 、邬 昆如 及 邝 芷人 的论 文 宗 故 研 究 的优越 条件 。台湾地 区文化 学术 界所 从事 的宗 文 。此外 , 1、O世 纪之交 的古 典宗 教 学理论 进 对 92 教理论研究充分展现 了中国的思想文化特色和台 行介绍的有刘清虔的论文 。 湾 地 区学术研 究 的个性 。 对宗教哲学研究最多者是神学传统 的学者 , 其 1 台湾 宗教学 研究 机构 。 、 台湾地 区的宗教 学术 文章 以发 表在 《 哲学 与文 化》 多 ; 最 其次 为 新儒 家传 机构研究多为宗教界 自身所设立 , 在高校和其他研 统 , 其文章散见于在《 鹅湖》 《 、揭谛》 ; 等 而分析哲学 究机 构也 成立 了相应 的研究 所 或研究 中心 。 台湾 传统 由于较倾 向以经验科学为理论建构 的参考坐 在 佛教领域 的研究机构有 中华学术 院佛教文化研究 标 , 对宗 教 议 题着 墨 不 如前 两 者 多 , 文 章 发表 故 其 所、 佛光 山中国佛教研究院、 山佛学院研究所 、 灵 佛 在《 哲学杂志》 较多。 宗教哲学研究的主流是 以辅大 为 中心的神学传统 。对宗教社会学 的引介始于 2 0 光大学 等 ; 在中国文化大学 、 台湾大学 、 政治大学 、 普 仁大 学 等设 立 了佛 学硕 士 和佛 学博 士学 位 等 , 这 世纪 8 年代 ,最早有江金土与廖文立两篇导论性 0 傅伟勋 开 创 台湾 些 佛教 研究 机构 出版 了 3 0多种佛 教 刊物 。道 教 领 文 章 。在宗 教 心理学 的研究 方 面 , 岛内生死学研究的力作 , 此书陈述了傅教授的学术 域的研究机构包括 2 所道教学院、 所专科学校 , 1 其 中高雄修道学院 16 年创立 ,中华道教学院 18 心路历程 , 90 99 如何从宗教哲学的探索转而关 注于现代 年创立。台湾道教界还创办了 6 出版社 、 种年 人的生死课题 ,并尝试将宗教哲学融入精神医学 , 家 3 刊、 种季刊和 4 种月刊 。台湾天主教研究机构及 以做为建构生死学的理论基础 。 台湾宗教心理学 5 3 就 神学院包括辅仁大学 、鲁 汶大学南怀仁文化协会、 理论的期刊文章来分析 , 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1纯 () 包 台湾总修院等 , 台湾基督教新教在中原大学 、 东海 哲学 性 的宗教 心理 学探讨 : 括杨 绪 东用 心理 学 角 大学 、 台湾大学、 政治大学等有相应研究机构。 度看 宗教 的社 会功 能 、 刘秋 固 以超心 理学 来看 宗 教 2 台湾宗教学基本理论研究简况 。 、 在台湾宗教 灵性 的问题 、 石朝颖尝试融通现代心理学与传统宗 学研究领域 ,其主要成果包括早期的两篇著作 , 一 教、 吕渔亭从心理学角度看宗教对人生的价值 。 2 () 是杜正胜(9 3对宗教史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 17 ) 二是 就教育辅导与心理治疗等应用面来探讨宗教 的功 邬昆如(94 对宗教现象学的探讨 , 17 ) 分别开启 了从 能 : 张英熙论宗教在谘商之运用 、 葛守真则 以音乐 历史学及哲学的角度探讨宗教现象的两个途径。 到 心理学 的角度来分析宗教音乐 ; 洪宝莲泛论宗教与 了 2 世纪 8 年代除 了萧清芬的一篇宗教现象学 心理辅导的关系、 0 0 蔡丽芳对宗教在心理治疗角色 的 的通 论 性 文章外 ,并 无其 它 后继 者 。直 到 2 纪 介绍。 0世 宗教人类学的理论著作 , 主要有 17 年代郑 90
一一Biblioteka 、社 会 文 化
金德介绍古典宗教人类学对宗教起源 的观点论文 , 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科学研究的禁区被冲破 , 中 及 9 年代李亦园以其几十年来从事宗教人类学研 国民间宗教的研究也掀开新的一页 , 0 中国内地对传 究 做 理论性 反省 的论 文集 。 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 , 发掘已被掩埋的资料 , 以全 二、 中国大 陆宗教 学研 究 的概况 新 的视 角 , 剖 分 析 , 究 总 结 , 后 再决 定 取 舍 , 解 探 然 在整个 2 世纪上半 叶,中国宗教研究 的最显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 ,学术界 出现了文化研究 热 0 著 的成果是在宗教史学方面。 如新文化运动的创始 潮 , 在雅文化 , 即儒 、 、 释 道三教 的研究越来越升温 人 之 一胡适 先 生是宗 教 学研 究 的一 位 大学 问家 , 写 加热的激励下 , 俗文化的核心一 民间宗教与民间信 下 了许 多著作 如 《 菩提达磨 考》 《 、 论禅 宗史 的纲 仰也 开始 引起 学者 的 注意 。就 宗教 学研 究 者 而言 , 领》 《 、白居易时代的禅宗世系》 《 、禅学古史 考》 等宗 这意味着正视从古至今各种宗教的客观事实 , 并且 教史学论著 。另一个 开创人是梁启超 , 他力图从佛 不再对 马 克思 主义 宗教 观作 片 面 的教条 式 的理解 。 教 吸取 一些 精 神资 源来 改造 社 会 , 而且 努 力 应用 他 这就为宗教学研究从 2 世纪 7 0 0年代到 8 年代 的 0 所谓“ 近世科学方法” 来研究佛教的经典 , 解决了中 复苏研 究 以后 的发展 , 提供 了 主客 观条 件 。这期 间 国佛教 史 和佛教 思想 中 的一 些 问题 著有 《 学研 究 学术 界 围绕 马 克思 关 于 “ 教 是 人们 的鸦 片 ” 一 佛 宗 这 l 篇》 8 。在这一时期宗教史研究的佼佼者中不能不 论 断 发生 学术 争论 。一 种 观点 认为 , 能把 马克 思 不 提 到 陈寅 恪先 生 , 史 学 功底雄 厚 , 通 多种 语 言 , 的这句 话 理解 为其 主要 观 点 , 他 精 也不应 理 解为 对宗 教 对 佛 教 的传 入 和 影 响 、 籍 的传 译 和 义 理 , 经 以及 佛 的绝对 否 定 , 因为 只把 宗教 视 为鸦 片 、 品 , 毒 容易 导 教 与 中国 的政 治 、 想 、 化 的关 系 等方 面特 别 是 致 把 宗教 界人 士视 为 “ 品贩 子 ”把 宗 教信 徒视 为 思 文 毒 , 敦煌文书都作过比较多的研究 。 还有一位宗教史学 “ 吸毒 犯 ”从 而得 出应 该 消灭 宗 教 的 结论 , , 这正 是 大师陈垣 , 撰写了学术价值很高的论 著如《 中国佛 过去极 “ ” 左 的思想 。另一种观点认为 , 在社会本身 教 史概 论》 。无 疑 这 些先 贤大 师们 对 后 者 进行 佛 有 缺 陷 , 能解 决 社会 苦 难 的情 况下 , 教 给苦 难 等 不 宗 教研 究具 有 巨大 的推 动作用 。以上 时期 的宗 教 研究 的人 们 以精神 上 的的镇 痛 或麻 醉 ,是社 会 的需要 , 基 本上 属于 学者 个人 的独立 研 究 , 以单 独 式 研究 为 不能完全否定 。这场争论的效果是积极的 , 都反对 特色。 过去 “ ” 左 的理 解 , 有助 于全 面地 理解 宗 教 的社会 功 14 9 9年 以来 , 中国大 陆宗 教研 究进 入一 个新 的 能。O 8 年代后期 , 宗教学界的研究有 了长足的发展 , 时期。自 14 年起 , 99 分散在各研究部门和高等学校 这 种发 展 受到 学术 界 “ 文化研 究 ” 热潮 的影 响 , 思 在 的宗 教研 究 学者联 系 加 强 , 出现 了专 业 化 和 机构 化 想 上集 中表 现为 “ 宗教文 化 ” 热潮 。 教是 一种文 化 宗 的 发展趋 势 , 这种 重 新 开始 的宗 教研 究 表 现 出政 治 的观点 , 大大拓宽 了宗教研究 的范围 , 增添了宗教 层 面和意 识形 态意 义上 的倾 向。 宗教 观方 面 主张 研究的角度。于是 自 8 年代后期起 , 在 0 从不同角度 , 无神论 ,认为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 , 不 同领域介绍或论述各 种宗教与文化关系 的通俗 是由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所决定 的, 把宗教信仰 自 书籍 , 学术论著大量涌现 , 形成了前所未有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