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论题是(C)

A 价格决定理论

B 工资决定理论

C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 汇率决定理论

2、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疾病”(D)

A 高失业

B 滞胀

C 通货膨胀

D 价格稳定

3、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D)

A 亚当.斯密

B 马歇尔

C 马克思

D 凯恩斯

4、政府支出的增加使IS曲线(B)

A 左移

B 右移

C 不动

D 斜率增大

5、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A)

A 同一利息率水平下的收入增加

B 利息率不变收入减少

C 同一收入水平下的利息率提高

D 收入不变利息率下降

6、价格水平上升时,会(B)

A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

B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

C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

D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

7、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 以上结论均正确

8、若价格水平下降,则总需求(A)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难以确定

9、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是(A)

A 同一价格水平对应的总需求增加

B 同一总需求水平对应的价格提高

C 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

D 价格水平提高,总需求减少

10、充分就业的含义是(B)

A 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 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 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 消灭了自愿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11、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D)

A 消费者物价指数

B GDP平减指数

C 生产物价指数

D 以上均正确

12、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A)

A 债务人

B 债权人

C 在职工人

D 离退休人员

13、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

A 减少货币供给量

B 降低失业率

C 提高失业率

D 增加财政赤字

14、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表示产品市场(D)

A 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

B 非均衡而货币市场均衡

C 和货币市场均处于非均衡

D 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15、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根据IS-LM模型,如果不让利息率上升,政府应该(B)

A 增加投资

B 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

C 减少货币供给量

D 减少投资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量

16、财政政策是指(D)

A 政府管理价格的手段

B 周期性变动的预算

C 为使政府收支相抵的手

D 利用税收、支出和债务管理等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17、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B)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8、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

A 增加政府支出

B 提高个人所得税

C 提高公司所得税

D 增加货币发行量

19、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A)的财政政策。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B 增加财政支出

C 扩大财政赤字

D 减少税收

2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

A 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 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 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 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21、“双紧政策”使利息率(D)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二、简答题:

1、简述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支出法:又称最终使用法。即GDP构成人们的收入后,是如何支出的。其计算公式为: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GDP=Y=C+I+G+NX

其中:

消费(C)=耐用品+非耐用品+劳务

投资(I)=企业固定投资+居民固定投资+存货投资

政府支出(G)

净出口(NX)

支出法,可以研究最终产品使用的构成及其规模状况,研究使用中的各种比例关系。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答: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考察产出、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开放经济中国内目标和国际收支目标的平衡。

3、用GDP衡量一国产出有何缺陷?

答:1、国内生产总值无法反映全部经济活动。包括了地下经济和非市场性经济活动。那些自给自足的家务劳动和居民无偿为社会提供的服务,由于不付报酬在GDP中也无从体现。

2、国内生产总值无法全面反映社会福利的变动。第一、不能反映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污染和资源生态破坏的不利影响;第二、不能反映闲暇增多给人们带来的福利。

4、考察一个经济一般会关注哪几个指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一般关注:产出及其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三个指标。

关系:产出及其增长率高,失业率低,通货膨胀高,产出及其增长率低,失业率高,通货膨胀可能低,也可能出现滞胀。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可知: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5、AD-AS模型如何解释经济波动(高涨、萧条和滞胀)?

答:

AD代表总需求,LRAS代表长期总供给,SRAS代表短期总供给,AD曲线左移代表总需求减少。

作为总需求的数量方程式(货币数量论)

MV=PY==>M/P=(1/V)Y;根据实际货币余额的供求数量方程式为:M/P=(M/P)d =kY

上式中,给定货币供给M和货币流通速度(k=1/V),则物价水平P和产出Y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减少货币供给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增加货币供给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货币供给不变,货币流通速度变化,总需求曲线也会移动。

总供给(AS):产品与服务供给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长期:垂直的总供给曲线(LRAS)

根据Y=F(K^,L^)=Y^

长期中,总需求的变动影响物价但不影响产出。短期中,由于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极端的例子是短期中所有价格固定,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是水平的。

长期中,价格是有伸缩性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总需求变动影响物价水平但不影响产出;短期中,价格是粘性的,总供给曲线是平坦的,总需求变动影响影响经济的产出与服务的产出。

6、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答: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政策手段。主要有预算、税收、公债、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

1、预算政策: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取扩大支出规模、保持一定赤字规模的做法扩大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取缩小支出规模、保持预算盈余,抑制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达到平衡的时候,政府一般实行中性的预算平衡政策,保持预算收支规模的基本平衡。

2、税收政策:经济繁荣时期,采用紧政策,增加税收;经济萧条时期,采用松政策。

3、公债政策:通过调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改变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动状况,可以对经济运行产生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4、投资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投资规模,可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未来社会总供给,从而影响社会供求总量。通过调整政策投资方向,可以对经济结构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

5、补贴政策:经济过热时期就减少财政补贴支出,使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经济萧条时期则相反。

(1)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2)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增加政府支出;

(3)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7、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答:1、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灵活/结果容易预测/最常用;

2、再贴现率政策:央行被动地等待;

3、调整法定准备率:效果猛烈,较少使用/存在时滞。

其他措施:

1、道义劝告:无法律地位,但效果不错;

2、垫头规定:对证券市场放款;

3、Q号条例:规定商业银行的利率上限;

4、控制分期付款和房地产抵押贷款条件。

8、你如何理解经济增长?

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1、劳动的投入数量,2、资本的投入数量,3、劳动生产率,4、资本的效率。经济增长的方式包括粗放型好集约型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指在劳动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不变或提高很少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增加劳动或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集约型增长是指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不变或增加很少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或提高生产率而实现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是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核心是通过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改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由于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波动、技术进步的状况、预期的变化和经济体制的变动等原因造成了经济增长的波动。

9、宏观经济政策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答:(一)20世纪30年代~二次大战前夕:试验时期

理论依据:《通论》

目标:摆脱危机

最成功的例子:罗斯福新政(new deal)

(二)二次大战后~20世纪60年代末:新时期

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官方经济学”

目标:充分就业与经济繁荣

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

案例:1944年英国《就业政策白皮书》/1946年美国《就业法》

(三)70年代初~1992年:第三阶段

理论依据:自由放任思想复兴,凯恩斯主义失宠

特征:经济政策自由化与多样化,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并存

典型:1978年美国《充分就业和平衡增长法》/里根经济学

(四)1993年~2000年:克林顿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疑似”复兴

10、试述总需求和总供给管理分别有哪些政策工具。

答:(一)需求管理:管理总需求

1、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AD不足;

2、代表:凯恩斯;

3、目标: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

4、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

(二)供给管理:管理AS

1、源: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

2、工具:

(1)收入政策:控制工资与物价;

(2)人力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

(3)经济增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三)国际经济政策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政策

11、简述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凯恩斯的《通论》在1936年发表,正视经济危机现象,对失业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并得出了政府必须干预经济的政策结论。

第二阶段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调和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认为新古典经济学描述了长期现象: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经济趋于充分就业;而凯恩斯经济学描述了短期现象: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产生波动。二者是统一的。

第三阶段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形成与发展,包括:供给学派(拉弗等)认为经济的问题不是出在需求、而是出在供给。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政府必须减税;货币主义(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稳定了货币供给,就稳定了经济;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等)认为由于行为人的理性预期,市场可以出清,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失效。

12、GDP的统计口径是否忽视了中间产品生产的核算?

答:没有。GDP口径统计最终产品的产值、而不是直接痛击中间产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实际上,最终产品的产值包含了中间产品价值。更具体地看,最终产品的产值包含了所有中间产品生产中新创造的价值。在新创造的价值这个意义上,中间产品的生产全部计入了GDP。

三、论述题:

1、2008年3月,美联储通过向贝尔斯登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注资29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方式,协助摩根大通收购了身陷困境的贝尔斯登。美联储这一“拯救”贝尔斯登的行为,使得国外评论家认为:自由主义在美洲已经死亡。请分析论述该事件。并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实际评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

答:贝尔斯登不顾风险放大交易,导致资金链断裂,美联储直接拿出现金为其解围的原因在于:贝尔斯登清算商的资产负债表曝光,天文数字的交易数据将被华尔街上广大的机构获取,为数众多的人将抛空所有这些与贝尔斯登相关的交易合约,其情景类似于银行发生了“挤兑”。那些原本就价格暴跌的抵押品将跌无可跌,而相关的参与机构的信用评级也将节节败退,因为“交易对手”不复存在而让大量本来经过对冲避险的交易全部成为“裸露交易”,华尔街马上就会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倒闭浪潮,最后危机全球经济。因此,拯救贝尔斯登是美国政府在所有错误判断、举措之中最英明、最正确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一、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应用简述和评价

(一)财政政策的运用

2008年11月,国务院决定针对目前的经济困境,两年内增加四万亿人民币的投资以刺激经济。此次政府的行动,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但是也同中国的具体国情密切相关。此次财政政策从运用的方法及艺术,有以下几点优点:首先这次的财政政策的时效性强,做出决策迅速,能够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相比美国的救世政策,中国的财政政策时效性和速度更好。其次四万亿投资中,中央政府投入1.18万亿元,希望以此带动全社会投资4万亿元。也就

是采用了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民间投资三者有机构成的方式,有效的控制了政府的财政支出,防止中央政府财政出现过大赤字。再次,这次中国的财政政策用处主要是加大投资、改善民生、促进消费、减税等等,可见其主要用于实体经济,体现了凯恩斯主义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宏观干预的重要性。但同时此次大规模的财政政策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和效果上得不理想,如此次4万一财政投入,即便因此增加了就业和收入,以我国居民的储蓄率,对消费的刺激也是相当微弱的。根据西方经济理论,政府投资刺激经济的效果(投资乘数)取决于居民家庭边际消费倾向,而我国居民储蓄倾向大于消费倾向,因此可以断定,政府投资的项目直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况且,政府投资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使其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货币政策的运用

中央政府的货币政策由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防范通货膨胀,变为金融危机后的紧缩银根,宽松的货币政策。优点相比而言,在经济出现一定幅度下滑的情况下,适度放松信贷闸门是比较有效的政策工具。几种工具交替、配合使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政策效果。有学者实证研究表明即使今年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均有所回落,贷款需要增长15%~16%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因此,目前的信贷总量控制依然是偏紧的,有必要适度放松,使其回到与实体经济的需要相适应的水平。缺点经济学理论上认为,货币政策真正发挥作用最少要有半年的时滞,如果运用不当,不仅不能烫平经济波动,反而加剧波动。当前的危机还要走多远,谁也说不准,如果这笔人民币的洪流发挥作用正赶上经济回升,通货膨胀在所难免。其次,由于体制的问题,我国的国有银行在中央政策的影响下,容易形成未经严格审查的放贷洪流,不利于银行和企业效率的提高。

(三)财政和货币政策结合

运用经济的波动以及市场机制的缺陷致使在经济出现问题时市场不能够自行调节,资源的使用不能够达到最优,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国家通常实行财政和货币两种宏观调控政策,但由于单独使用这两种政策时存在不足和局限,往往需要运用两种政策的组合效应以达到最优宏观调控目标。目前不断加深的金融危机既给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政府既定政策的展开,如何发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组合效应更显至关重要。目前,在国内宏观经济面临不利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情况下,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选择“双松”政策,即财政政策通过增支减税和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扩大信贷、增加货币供应量的配合对经济产生整体的扩张效应。今年初,国家的4万亿投资和连续下调的存贷款利率已经有效地阻止了经济的下滑,彰显了双松政策的组合效力。当社会总需求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取以财政政策为主的双松财政货币配合模式。当经济萧条时,可用膨胀财政增加总需求,可用扩张货币降低利率以克服“挤出”效应。当社会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可选择双松政策,通过财政增支减税和降低利率、扩大信贷、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政策组合会对经济产生整体的扩张效应。财政政策是围绕着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目标而展开活动,而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对货币供给量及结构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最终支出及总需求,从而影响经济总体的运行。财政政策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税收、国债、公共支出、投资、补贴、预算等方面,当流通中货币过多时则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影响社会的货币流通量,反之则增加财政支出。货币政策所采取的手段是银行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再贷款、利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方面,当社会流通中货币量过多时,则通过减少货币支出,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反之则增加货币支出。二者都是国家需求管理政策,其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在综合使用这两种宏观调控手段时,我们还存在着缺陷不足一是两大政策的功能定位不准。过去我国对两大政策的功能并未严格区分和界定,各自调控的重点与方式模糊,在调控中分别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怎样发挥作用均未能明确,导致宏观经济运行秩序紊乱,宏观调控失效。二是两大政策相互“越位”。如银行贷款充任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用银行贷款维系亏损与日俱增的国有企业,用银行贷款支撑巨额“自筹投资”,用银行贷款支付改革成本和纳税,财政信贷严重扭曲。三是两大政策的调控功能不到位。近年来,社会资金结构扭曲严重,资金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资金规模急剧扩大与资金结构严重失调并存,资金供需失调与资金盲目流动并存。四是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配合不默契。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在政策出台上步调不一致,有时甚至出现政策打架的现象,比如为了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2000年中央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向国有独资银行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等政策,但这期间金融部门很少有重大的政策出台,基本上实行的是通货紧缩政策,使国家财政的压力不断加重,不仅影响了扩大内需的效果,而且加大了国家财政的风险。

2、运用宏观经济学模型分析本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用该模型,结合实际分析我国扩大内需政策可能产生的效果。

答:(1)画图。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LM曲线向左移动。

(2)分析:LM曲线向左移动,则均衡利率提高,均衡产出降低。利率提高会减少投资,抑制经济过热,经济增长放缓,从而有利于控制我国上涨过快的物价指数。但是,与此同时,投资减少、经济增长放缓意味着就业量将急剧减少,这对在经济高速增长时失业尚且十分严峻的中国而言,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为此,政府实施了对中小企业减税的财政政策,旨在刺激中小企业投资,增加就业。从中小企业对对每年新增就业90%以上的贡献率来看,该政策指向十分鲜明,而且也应该是有成效的。同时,考虑到2007年的物价上涨由农产品供应紧张推动,所以,2008年大量的支农政策,旨在直接增加农产品供应,缓解物价继续上涨压力。这些措施,都旨在减少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衰退压力,

以及随之而来的失业压力。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免费)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1、研究内容: 定义:研究国民经济的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包括:(1)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2)经济波动的根源;(3)失业产生的原因;(4)价格上涨的因素;(5)一国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6)政府政策是否发挥作用 长期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平均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产量);投资率;储蓄率;技术进步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和扩张,衰退期和繁荣期 失业 失业率(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即正在工作或者找工作的劳动者)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平均价格在一年内上涨或者下降的百分比 国际经济 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是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广泛贸易和金融联系 贸易失衡:贸易盈余和贸易赤字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和货币政策(关于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政策) 经济总量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对加总方法的运用以及对总消费、总投资和总产出等经济总量的强调;加总(对单个经济变量求和得到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家 讲授经济学,宏观经济预测,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数据开发; 实证分析(考察某项经济政策的经济后果,而不是关心这些经济后果是否合意)和规范分析(泥土判断某一特定政策是否应该加以使用) 3、存在分歧的原因 古典主义:个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看不见的手使得价格和工资能够快速调整从而使所有市场

保持均衡;各个市场平稳运行,价格和工资快速调整以保持所有市场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的调节速度较慢,导致失业等现象的产生;政府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从而扩大对产出的需求 美国滞涨: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 单一的经济模型 特点:1,个人、厂商和政府在产品市场,资产市场和劳动市场上相互作用;2,对个体行为的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知道原则:假设需求、意愿、机会和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个体和厂商都力图使自己的经济满意度最大化);3,在长期内,两者都认为工资和价格能够充分调整以实现产品,劳动和资产市场的均衡;4,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速度处在平衡位置 第二章国民经济的构成和度量 1,国民收入的核算:产量,收入和消费的测量 国民收入账户 经济活动总量测量指标; 1),产出法:产品总量,在生产中间过程中被消耗的产品除外 增加值法,通过将所有生产者的增加值求和来衡量经济活动 2),收入法:产品生产者所得到的收入 包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和取得的利润 3),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所支出的总量 支付所有产品的总额 三者等价的原因:首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和消费者支出额相等;其次,卖方所得等于买方所支;产品价值与收入都和支出相等 国民收入账户的基本恒等式: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特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产出法:1,市场价值(测量的局限性)2,当年生产的产品和服务;3,最终产品和服务(相对于再同期生产的、在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制造的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中间产品和服务)4.,GNP和GDP 存货:公司拥有的库存,包括未出售的成品、半成品及其原材料 GDP(本国领土范围)和GNP(本国生产要素)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1、如果两个国家合并为一个国家,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由于两个国家的产出不变,合并后的新国家GDP总和不变。按照总支出法计算,Y=C+I+G+NX,仅仅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因为产出不变,所以两个国家的(C+I+G)都不变,变化的只有NX,合并后原来的进出口相互抵消为0,对于第三方国的贸易仍然存在,所以合并后的GDP总和:Y=(C甲+I甲+G甲+NX 甲)+(C乙+I乙+G乙+NX乙) 2、试GDP比较和GNP的联系和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公民在一段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因其计算口径不同,二者又有所区别,在一个封闭经济中,二者是相等的,而在开放经济中,GNP=GDP+NFP,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它是“生产”的概念,后者则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不一定都是本国居民,有时也有外国居,本国居民也有向外国的经济活动提供要素的。国内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作为要素收入,既分配给本国居民,也分配给外国居民,相反,国外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也分配给本国居民,这两项的差额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 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领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生产要素”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简述主要的几种失业类型。 根据事业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又叫自然失业。 ○1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 是人们在不停的改变自己的经济活动方式;二是经济的运行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失业救济越是慷慨,失业者找到工作所用的时间就越长,摩擦性失业的比例就越高。 ○2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城市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因为永久性的技术更新;二是由于国家竞争力的下降。 ○3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4、试分析现行国民收入核算中存在的缺陷

宏观经济学基本公式

字母定义: X:出口M:进口NX=X-M:净出口 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性支出 To:全部税收收入,Tr:政府转移支付T政府净收入T=To-Tr 国内生产总值GDP:Y=C+I+G+NX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Yd=Y-T 一、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消费者,企业) Y=C+I (支出) Y=C+S (收入)(总需求=总供给)I=S 投资=储蓄恒等式 2、三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 Y=C+I+G (支出) Y=C+S+T (收入)I=S+T-G 3、四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国外部门) Y=C+I+G+(X-M) Y=C+S+T+Kr 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二、产品市场 消费函数: c=α+βyα:自发消费,β:边际消费倾向(MPC), y是可支配收入,Yd=Y-T 储蓄函数:s=y-c=y-(α+βy)= -α+(1-β)y (1-β):边际储蓄倾向(MPS) 1、两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c=α+βy; 联解得:y=(α+i)/(1-β) 投资乘数: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是投资增量的k倍,k为投资乘数,k=1/(1-β) 2、三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g; c=α+βYd=α+β(y-t);联解得:y=(α+i+g-βt)/(1-β) Yd=y-t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β) 税收乘数:kt=-β/(1-β)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 3、四部门的收入函数进口函数m=mo+ry ;出口函数x=Xo-ry y=1/(1-β+r)*(α+i+g-βt+βtr+x-mo) 对外贸易乘数:k=1/(1-β+r) 三、货币市场 投资函数:i=e-dr e:自主投资,-dr,投资需求与利率有关,r,利率货币需求 两部门经济中: 1、货币需求 Y=(α+i)/(1-β)= (α+e-dr)/(1-β) r=(α+e)/d-(1-β)y/d IS曲线 2、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量L=(ky-hr)P P为价格指数m=ky-hr实际货币量 则有y=hr/k+m/k R=ky/h-m/h LM曲线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复习题 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转移支付(D) A退伍军人得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就是. 2.下列哪一项不应计入GDP( C ) A购买一辆当年生产得自行车; B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得一笔佣金;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 政府订购一批军火.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DP得政府支出就是指( B). A 政府购买物品得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 C 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加上政府得转移支付之与; D政府工作人员得薪金与政府转移支付。 4、所谓净出口就是指( A )。 A出口减进口;B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D GNP减进口。 5、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B )。 A 消费+投资; 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6、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得有( D ). A家庭主妇得劳务折合成得收入; B 出售股票得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得收入; D为她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7、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得差别就是(B)。 A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8、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得方法就是( A )。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生产法; D增加值法 9、用收入法计算得GDP等于( B ).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0、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公司间接税( B).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1、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D )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 NI D PI。 12、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随着收入增加( C )。 A 消费增加,储蓄下降; B 消费下降,储蓄增加;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上述定义含有的意思: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7.用支出核算GDP: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8.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 9.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I表示)。 10.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11.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2.自主投资:利率r为零势能有的投资量。 13.储蓄-投资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S;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上而得的公式I=S。 14.折旧: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15.政府购买(即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16.净出口: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17.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18.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商品用的产品。 19.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20.个人可支配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后的个人收入。 2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22.消费函数(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23.储蓄函数: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的关系。 2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25.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26.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27.平衡储蓄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28.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29.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的消费水准的影响。

中级宏观经济学题库(2017)

一、概念辨析 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 2.政府支出与政府购买 3.消费者价格指数与GDP 消胀指数 4.实际总支出与计划总支出 5.流动性偏好与流动性陷阱 6.固定汇率制与可变汇率制 7.预算盈余与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8.汇率上升与货币升值 9.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 10.商品市场均衡曲线(IS )与货币市场均衡曲线(LM) 1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12.贸易均衡与国际收支均衡 二、简述题(图解题) 1.恒等式“储蓄等于投资”(如果是四部门经济则为“国民储蓄等于国民投资”)在传统意义上很好理解,比如你把钱存银行,银行贷款给企业投资。那么假设人把钱放枕头底下,该恒等式还成立吗? 2.如果甲乙两个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3.在实行累进税制的国家,比例所得税为何能对经济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4.写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方程,配以图形简述其如何解释经济中的滞胀现象? 5.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越大,货币政策就越无效的判断是否正确? 6.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哪些动机决定? 7.政府采购支出增加一定会挤出私人投资和导致通货膨胀吗? 8.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观点各自基于怎样的假定前提以及适合在什么情况下分析宏观经济问题? 9.在国民收入核算中,NX G I C Y +++≡;在均衡收入的决定中,只有当AD Y =时,NX G I C Y +++=才会成立。这是否存在矛盾,并请说明理由。 10.名义货币存量的增加使AD 曲线上移的程度恰恰与名义货币增加的程度一致,为什么? 11.封闭经济中的IS 曲线和开放经济中的IS 曲线哪一个更陡峭? 12.贸易伙伴收入提高、本国货币真实贬值将对本国IS 曲线产生何种影响? 13.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包含哪些环节?最主要的环节是什么? 14.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若政府要改变需求构成,从消费转向投资,但不允许超过充分就业水平。需要采取何种形式的政策组合?运用IS —LM 模型进行分析。 15.考虑两种紧缩方案,一种是取消投资补贴;另一种是提高所得税率。运用IS —LM 模型分析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与投资的影响。 16.利用IS —LM 模型分析价格沿AD 曲线变动,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化?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要知识点

二十三章 1.GDP的组成部分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C+I+G+NX 消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投资:是对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2.GDP平减指数P15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平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GDP平减指数=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

二十四章 1.计算消费物价指数P30 消费者物价指数= 2.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 两个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映消费者 购买的所有物品的价格 2.消费物价指数比较的是固定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 的价格 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3.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 今天美元的数量= 4.指数化和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 当某一美元量根据法律或合同自动地按物价水平的变动校正时,这就称为通货膨胀化的指数化。 衡量美元数量变动的利率称为名义利率 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称为真实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二十五章 生产率时如何决定的4个点

人均物资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存量称为物质资本。 人均人力资本: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一个术语。人均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分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 技术知识:对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最好方法时了解。 二十六章 金融市场是想储蓄的人可以借以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 债券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 股票代表企业的所有权,所以也代表企业所获利润的索取权。 国民收入账户储蓄与投资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国民储蓄S、家庭收入Y、税收T、 GDP:Y=C+I+G+NX 国民储蓄:Y-C-G=I 储蓄等于投资S=I 或S=(Y-T-C)+(T-G) 私人储蓄(Y-T-C)公共储蓄(T-G) 如果T大于G预算盈余;如果G大于T预算赤字,公共储蓄是负数。 对整个经济而言,储蓄必定等于投资。 可贷资金市场 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投资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第九章word精品

第九单元 1、 衡量一国开放程度高低的标准是( ) A 、进口与GDP 的比率; E 、出口与GDP 的比率; C 、净出口与GDP 的 比率; D 、以上均正确。 2、 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是( ) A 、资本性转移; E 、间接投资; C 、服务; D 、证券投资。 3、属于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是( ) A 、货物; E 、服务; C 、收入; D 、证券投资。 4、 一般地说,国内投资增加将( ) A 、减少向其他国家的进口; E 、增加出口而进口保持不变; C 、改善外贸收 支; D 、恶化外贸收支。 5、 从均衡出发,出口增加将( ) A 、减少外贸差额; E 、使储蓄超过国内投资; C 、使投资超过储蓄; D 、降低均 衡收入水平。 6、 美元升值将会( ) A 、增加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E 、减轻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C 、增加日本的 通货膨胀压力; D 、以上说法全部正确。 7、下列哪种情况有利于本国产品出口( ) A 、外汇汇率下降; C 、外国发生通货膨胀; E 、本国发生通货膨胀; D 、本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外国通货膨胀率。 8、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 A 、IS 曲线向右移动; E 、IS 曲线向左移动; 动; D 、LM 曲线向左移动。 9、当本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 ) A 、本国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其他国家收入 增加; D 、以上都正确。 10、如果一国内部实现均衡,国际收支有顺差,这时适宜采取( ) A 、紧缩性财 政政策; E 、紧缩性货币政策; C 、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D 、松财政 紧货币政策。 11、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失业、国际收支有逆差的状况,这时适宜采取( 张性财政政策; E 、扩张性货币政策; C 、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12、在开放经济条件中,下列( )项不是政府宏观政策的最终目标。 A 、国际收 C 、LM 曲线向右移 E 、资本内流; C 、与本国有贸易关系的 A 、扩 D 、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通过研究经济学中各种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学。 总量分析方法:总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特有的分析方法。总量经济学就是研究一国总需求、总产出、价格总水平等经济总量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流量与存量:流量和存量是对经济变量的一种区分。在一定时点上取值的经济变量称为存量,在一定时期内取值的经济变量称为流量。 事前变量分析:对事前变量分析称为经济分析;事前变量是指经济变量在决策时的取值,又称为计划量、意愿量。 事后变量分析:对事后变量分析称为统计分析;事后变量是指经济变量的实际取值,又称为实际量、统计量。 萨伊法则: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需求给必定相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应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一国或地区的常住居民在一定的时期内应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资源环境成本 净投资:资本存量的增加量(总投资—折旧) 重置投资:又称为折旧,是指更新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的那部分资本存量的投资 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consumpution function),用公式表示为c=c(y)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与可支配收入总量之比,APC=c/yd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一单位收入时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MPC= y c/ 平均储蓄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的储蓄与收入之比。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是:MSP=ds/dy 投机乘数:在存在闲置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如果自发投资增加,必然会提高有效需求,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而且国民收入增加是自发投资增加的一个正倍数,这种由于投资增加而引起的收入增加的倍数,就叫投资乘数,用k表示投资乘数,则I Yk / 加速数:国民收入增加引起的资本存量增加的倍数。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收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及定量税对总收入的影响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平衡预算乘数恒等于一 一般均衡: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以及这两种市场相互之间的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每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在某一价格下同时趋于相等,社会经济将达到全面均衡状态。

宏观经济学试卷(1)

一、选择填空(单项选择,15×2=30分,将答案填入括号,全部一种答案不得分) 1、假设充分就业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u*=3%,现有失业率u=5%,潜在GDP*增长为4%,如果政府想在2年后实现充分就业,则实际GDP每年增长应为( B )%?(设奥肯系数a=2.5) A、10 B、6.5 C、5 D、2.5 2、一银矿公司支付了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8万美元;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将其制造成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35万美元。问用收入法计算的GDP为( C )。 A、17 B、43 C、35 D、33 3、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区域,则表示:( D )。 A、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B、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C、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D、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4、在( A )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IS陡峭而LM平缓 B、IS陡峭而LM垂直 C、IS平缓而LM陡峭 D、IS平缓而LM也平缓 5、市场利率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会(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6、在一个宏观经济模型中,下列( B )最有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外生变量? A、利率 B、本国的出口 C、税收 D、货币政策 7、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给定年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 A )的总和。 A、市场价值 B、贴现价值 C、投入的成本 D、几种情况都可能 8、一名大学生毕业并开始寻找工作,这时( C )。 A、劳动力增加,失业率下降 B、劳动力保持不变,失业率上升 C、劳动力增加,失业率上升 D、劳动力减少,失业率下降 9、在GDP统计中,住房服务的价值( C )。 A、不能计入,因为房地产服务没有被认为是生产 B、未被计入,因为房地产服务本身包括在住房价值中 C、要以租金的主观估价计入 D、可以计入,也可以不计入 10、加速原理认为,( A )。 A、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时,投资也增加 B、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也增加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doc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GDP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NP (国民生产总值)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资本边际效率MEC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4、流动偏好陷阱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5、财政政策 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P543 ) 6、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P558) 7、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8、充分就业 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9、失业率 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10、经济增长 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11、奥肯定律 (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12、道义劝告 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13、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14、倾销 指厂商对其出口的产品制定一个比其在国内市场要低的价格的行为。 15、经济周期 所谓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和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简答题 1、GDP 的局限性(P441-442 ) (1)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2)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3)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4)不能反映人们生活的质量; (5)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2、经济增长的源泉(P724第二题) (1 )劳动的增长; (2)资本的增长; (3)技术的进步; 3、比较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P655第11题)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与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起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古典学派的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其经典代表。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可以说是古典学派贸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新古典的贸易理论把古典派理论中不现实的假定现实化了,把古典派没有分析的需求因素纳入了分析体系,把古典派不可能使用的新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纳入了理论模型。而新国际贸易理论则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比较问题,产品差别和需求偏好对产品内贸易的影响问题,市场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集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名词解释 ☆1.GDP和GNP ☆3.名义GDP和实际GDP ☆4.GDP平减指数 ☆6.政府购买 ☆8.国内生产净值 二、选择题 ☆1.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净值统计数字中,投资包括( )。 A.通过政府部门生产的任何耐用产品,如一条新公路 B.购买任何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 C.年终与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 D.消费者购买的但到年终并没完全消费掉的任何商品 ★7.下列各项中,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是(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转移支付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9.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的( )的市场价值。 A.所有经济交易B.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物品和劳务 C.所有物品与劳务D.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 ☆10.如果A国经济在2010年(基期)的GDP为2 000亿元,如果在2011年GDP平减指数等于2,而实际GDP增加50%,那么2011年的名义GDP等于( )。 A.8 000亿元B.7 000亿元C.6 000亿元D.5 000亿元 ★12.下列行为中,属于经济学上的投资的是( )。 A.某厂因产品滞销而导致的存货增加 B.邻居为孩子读书而购买的教育基金 C.小李向房东租的房子 D.小王在二级市场上购买的联想股票 ☆14.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16.下列( )项应该计人GD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B.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C.家庭主妇购买的股票D.以上各项都不计人 四、简述题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名词解释(一) 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相对变动与引起该国民收入相对变动的投资相对变动的比。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顺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基础货币:指的是银行准备金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Cu表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

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繁荣与衰退。 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出总量,即所有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通货膨胀?经济体中大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名词解释(二) 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搜寻最适合自己嗜好&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想要购买的物品&劳务数量的曲线。 名义汇率: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等于真实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