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割接流程_实施细则

基站割接流程_实施细则
基站割接流程_实施细则

1.开始

2.现网数据分析(负责部门:网络分析室)

2.1.现网CP负荷评估

提取现网MSC、BSC的CP类型以及现网最近一个月内的忙时CP负荷峰值数

2.2.BSC公共资源评估

2.2.1.TRA资源评估

提取BSC的TRA资源利用率,对所有BSC的TRA资源进行评估。

评估标准:TRA设备利用率低于80%,并且需要关注TRA的瞬间峰值利用率以及拥塞情况。

2.2.2.A接口设备评估

2.2.

3.TRH资源评估

支持载波数算法:一个RPG2支持24个载波(若开通一个载波支持2条SDCCH 功能,则一个RPG2支持20个载波);一个RPG3支持32个载波(开一个载波支持2个SDCCH,则不变;支持3个SDCCH则一个RPG3支持)。

评估标准:爱立信建议TRH负荷不要超过80%安全线。

2.2.4.BSC传输资源评估

2.2.5.BSC资源瓶颈分析

BSC资源瓶颈分析是为了确认BSC的资源均衡情况,并提出资源均衡调整方案。

TRA设备利用率按照80%计算,比较A接口数和TRA设备数(考虑80%利用率),从而得出BSC的容量瓶颈为A接口或TRA设备。

判定标准:

A接口

A接口>TRA设备数*80%,则BSC瓶颈为TRA设备

2.3.位置区评估

2.3.1.现网位置更新次数

2.3.2.现网INTER-LAC切换情况

2.4.无线话务容量分析

无线话务容量评估:提取现网的TRA设备、A接口设备数以及最近一个月的六合彩峰值话务量,计算出理论瞬间峰值话务、最高每小时话务以及话务安全线(考虑20%话务增长),得出现网话务容量情况。

计算公式:

理论瞬间峰值话务=Min(TRAU设备数,A接口设备数)

最高每小时话务=理论瞬间峰值话务/网络波动系数

话务安全线=最高每小时话务*(1-话务增长率)(一般考虑20%话务增长率)

注:网络波动系数,经验值为1.3

3.基站割接方案(负责部门:网络分析室)

3.1.割接的目的

根据现网的数据分析,确定现网存在的问题,以及明确割接的目的。

3.2.确定初步割接方案

3.2.1.BSC公共资源调整方案

根据MSC负荷、BSC公共资源确定资源调整方案;

原则:

?BSC公共资源(A接口、TRA设备)均衡,最大限度的增大BSC的无线话务容量;

?BSC的资源调整要考虑MSC的负荷,若MSC无法承载更多话务,就没有必要增大BSC的容量。

?调整TRA设备操作性强,在考虑资源均衡时,尽量调整TRA设备。A接口一般认为不可调,或只能由网络部规划时考虑。

3.2.2.确定最新的无线话务容量以及割接的主要思路

BSC 最高每小

时话务

话务安全

线

现网忙时

话务量

超出安全

线

割出话务

割入话务

割接后话

务量

MSC 最高每小

时话务

话务安全

线

现网忙时

话务量

超出安全

线

割出话务

割入话务

割接后话

务量

3.3.确定具体割接的小区以及分布图

根据初步割接方案,并根据现网分局情况和24小时切换统计,确定具体割接的小区,具体可参考下表:

注意事项:

?确定位置区边界的原则:避免产生大量的位置区间的小区切换数量

BSC 割接前话

务量

割出话务

割出基站

割出小区

割入话务

割入基站

割入小区

割接后话

务量

3.4.割接前后话务量变化

结论:比较割接前后MSC、BSC的话务变化,是否满足话务安全线的要求,是否达到割接的目的。

3.5.割接后传输资源情况

行调整优化。

3.6.割接后TRH占用率

3.7.割接前后寻呼容量分析

寻呼容量:采用IMSI寻呼,寻呼的容量大概是12万;采用TMSI寻呼,寻呼的容量大概是24万。

3.8.割接前后INTER-LAC切换次数分析

3.9.割接前后全网分局图

利用MCOM、MAPINFO画出割接前后的分局图。

4.割接方案会审(负责部门:网络部、网络分析室)

4.1.审核方式

?网络分析室负责完善基站割接方案,并在EMIP系统或以公司OA公文的形式向网络部提交方案审核申请以及割接申请

4.2.审核内容

?审核割接方案的必要性,割接的支持数据是否合理,确定割接方案的可行性,割接的操作性,割接的影响。

?确定割接的主要负责部门及相关部门,确定割接项目相关负责人,确定前期的准备工作。

5.割接实施方案

5.1.割接次序安排

根据割接的紧急程度,按照先割出后割入的顺序,确定割接的次序。

5.2.前期准备工作

5.2.1.确定基站割接表(负责部门:网络分析室)

具体格式如下:

5.2.2.提交传输割接申请(负责部门:网络分析室)

电路调度平台: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09122603.html,/

用户名:(向传送网络维护室申请)

密码: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选取资源调度->电路调度->电路申请->新建申请单

?填写标题、申请事项(调整)、电路类型(本地接入电路)、

开通时间、局向数量(割接涉及的基站数量)等信息后保存?按照《调整电路导入模板》填写资料,保存为文件

?选取导入电路信息后按流程导入割接信息,确定各项信息无

?提交端口配置,根据各BSC资源情况分配端口

?提交电路预调

5.2.3.传输资源调度(负责部门:传送网维护室)

5.2.3.1.时间安排:一个星期内

5.2.3.2.(由传送网维护室补充)

5.2.4.发布割接安排(负责部门:网络分析室)

?发布形式:OA公文

?发布内容:

割接的原因、目的

割接的时间安排

割接的基站名称、数量

割接涉及的相关网元

割接涉及的传输端口号以及数量

割接基站的覆盖范围以及影响

割接人员安排以及工作要求,包括项目负责人、传输调度人员、测试人员、监控室人员等

?发布范围:

网络部、市场部、网络维护中心、涉及的分公司

5.2.5.停止所有涉及割接基站的数据修改工作

割接前3天停止所有涉及基站的载波扩容、增加传输以及其他所有参数的修改工作;

5.2.

6.割接的MO数据制作(负责部门:网络分析室)

利用OPS工具MOTool_MO_data自动生成MO数据,MOTool_MO_data文本如下:

5.2.

6.1.步骤一:制作文件1

格式:*.txt

cellname,例如

内容格式:BSC_name

例子:

MMBBSC1 M21CBI1

MMBBSC1 M21CBI2

MMBBSC1 M21CBI3

5.2.

6.2.步骤二:打印当前MO状态

执行文件MOTool_MO_data,选择CurrentFile,打开文件1后,选择1.Print out the current MO status

程序生成文件:*_rxapp.log,*_summary.txt,_all.log

5.2.

6.3.步骤三:制作文件2

根据步骤二生成的文件*_rxapp.log的内容,以及基站割接表,编辑文件2 格式:*.txt

内容格式:

源网元源小区名目标网元目标小区名新TG 新DIP RSITE

例如,

MMBBSC2 M22BMA1 MMSM2B2 M82BMA1 150 079 NIL NIL NIL BAIMA

5.2.

6.4.步骤四:生产目标网元MO DT

执行文件MOTool_MO_data,选择CurrentFile,打开文件2后,选择2.Creat target MO DT。

生成文件包括:

User_date&time_new_rxble.cmd

User_date&time_new_rxesi.cmd

User_date&time_new_rxcdp.cmd

User_date&time_old_rxbli.cmd

User_date&time_old_rxese.cmd

User_date&time_old_rxcdp.cmd

User_date&time_old_rxmoe.cmd

User_date&time_rxapi.cmd 定义半永久连接

User_date&time_rxapp.log

User_date&time_rxmoc.cmd 将小区载波与Cell连接

User_date&time_rxmoi.cmd 定义MO

User_date&time_rxmsc.cmd 将小区载波与cell分离

User_date&time_summary.txt

_all.log

5.2.

6.5.将MO数据预先导入相应网元

提前执行文件:

User_date&time_rxapi.cmd

User_date&time_rxmoi.cmd

5.2.7.小区数据割接(负责部门:网络分析室)

5.2.7.1.对全网进行adjustment

步骤一:打开CNA:

步骤二:新建Adjustment Job:

注意:Action on Fault选择Continue

步骤三:查看Adjustment Job完成情况

5.2.7.2.m ove cell操作

步骤一:新建Planned Area

注意:在新建Planned Area前确认Current Area为Valid。

步骤二:选择相应的小区

步骤三:move cell操作,选择Edit->Move cells...

注意:修改New Cell Name(回车确认),确认Traget BSC以及Cell Name 无误后,选择move即可。Move cell完成后,选择Report查看结果是否成功。若move cell需根据提示的原因进行排除故障,然后重新执行move cell操作。

步骤四:修改CGI、EA等参数

5.3.割接实施

5.3.1.割接的数据备份(负责部门:网络监控室)

?时间安排:割接当晚23:00前完成

?工作内容:所有相关MSC、BSC的系统备份;

?系统备份指令:(由监控室补充)

5.3.2.在EMIP系统发布基站割接信息(由监控室补充)

5.3.3.确认人员到位情况(负责部门:网络分析室)

?确认传输人员到位情况

?确认路测人员到位情况

?确认基站应急处理人员到位情况

5.3.4.目标MSC/BSC Upadate操作(负责部门:网络分析室)

?时间安排:晚上24:00以后

?步骤:

步骤一:查看Planning Report,核查是否出现错漏

步骤二:确认CGI、EA、BSC等参数是否正确,是否修改成功

步骤三:确认系统备份是否完成

步骤四:选择目标BSC、MSC进行Update(晚上24点以后)

注意:如果是在同一个MSC内部的BSC之间进行割接,MSC不能先Update,只能提前制作DT完成MSC的数据修改。因为MSC Update时会将旧的数据删除。

例如:M21CBI1、2、3割接到M22CBI1、2、3,MSC Update时会产生的指令为:

MGCEE:CELL=M21CBI1;

MGCEE:CELL=M21CBI2;

MGCEE:CELL=M21CBI3;

MGCEI:CELL=M22CBI1,CGI=***,BSC=;

MGCEC:CELL=M22CBI1,CO=4,EA=5;

MGCEI:CELL=M22CBI2,CGI=***,BSC=;

MGCEC:CELL=M22CBI2,CO=4,EA=5;

MGCEI:CELL=M22CBI3,CGI=***,BSC=;

MGCEC:CELL=M22CBI3,CO=4,EA=5;

如果割接涉及大量的基站,原来的所有基站则无法正常通话。

解决办法:

MGCEI:CELL=***,CGI=***,BSC=***

MGCEC:CELL=***,CO=,EA=;

将以上指令制作为DT文件,直接使用OPS执行,而不进行MSC的Update。

步骤五:检查目标MSC、BSC的Update结果。若Update失败,则需要检查失败的指令,确认失败原因并解决后重新Update一次。

注意:将Update_Report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使用UltraEdit软件可以快速查找到所有失败的指令。

5.3.5.执行MO数据修改文件

User_date&time_rxmoc.cmd

5.3.

6.按照割接顺序Load站

User_date&time_new_rxesi.cmd (建议不使用OPS,容易吊死)

User_date&time_new_rxble.cmd(建议不使用OPS,容易吊死)

5.3.7.基站割接启动

5.3.7.1.由基站割接项目负责人通知网络监控室、传送网维护室基站割

接开始;(负责部门:网络分析室)

5.3.7.2.通知客服部门(负责部门:网络监控室)

?电话通知客服部门(10086),内容包括基站割接的影响范围、影响时间?请10086记录客户投诉情况

5.3.8.基站割接(对每个基站依次进行)

5.3.8.1.在源BSC Halted站(负责部门:网络分析室)

根据基站割接顺序,在源BSC Halted站,指令如下:

RLSTC:CELL=CELL1, STATE=HALTED;

RLSTC:CELL=CELL2, STATE=HALTED;

RLSTC:CELL=CELL3, STATE=HALTED;

5.3.8.2.传输割接(由传送网维护室补充)

5.3.8.3.核对传输状态(负责部门:网络分析室)

DTSTP:DIP=**RBLT或RBLT**;

DTBLE:DIP=**RBLT或RBLT**;

NTCOP:SNT=ETRBLT-**;

STDEP:DEV=RBLT-**&&-**;

EXDAI:DEV=RBLT-**&&-**;激活设备

BLODE:DEV=RBLT-**&&-**;解开设备

5.3.8.4.确认基站状态正常后,激活基站(负责部门:网络分析室)

RXMSP:MO=RXOCF-**;

RXMSP:MO=RXOTRX-**-0&&-11;

RXCDP:MO=RXOTG-**;

RXBLI:MO=RXOTG-**,FORCE,SUBORD;

RXESE:MO=RXOTG-**,SUBORD;

RXBLI:MO=RXOTRX-**-**,FORCE,SUBORD;

RXESE:MO=RXOTRX-**-**,SUBORD;

RXBLI:MO=RXOTS-tg-**-0&&-7;

RXESE:MO=RXOTS-tg-**-0&&-7;

RXLTI:MO=RXOTS-tg-**-0&&-7;

RXTEI:MO=RXOTS-tg-**-0&&-7;

RLSTC:CELL=CELL1, STATE=ACTIVE;

RLSTC:CELL=CELL2, STATE=ACTIVE;

RLSTC:CELL=CELL3, STATE=ACTIVE;

5.3.8.5.检查基站话务情况(负责部门:网络分析室)

RXCDP:MO=RXOTG-**;

RLCRP:CELL=cell; 查看信道占用情况

RLGRP:CELL=cell; 查看GPRS/EDGE信道占用情况

5.3.9.全网Update工作(负责部门:网络分析室)5.3.9.1.清除小区与旧MO数据的连接

User_date&time_old_rxbli.cmd

User_date&time_old_rxese.cmd

User_date&time_rxmsc.cmd

5.3.9.2.清除小区与测量文件的连接

RARIE:RID=RIRID00;

RABDE:RID=BARID00,CELL=ALL;

RARDC:RID=RIRID00,CELL=ALL,CSYSTYPE=GSM900;

RAMDC:RID=MRRID00,CELL=ALL,CSYSTYPE=GSM900,REM;

5.3.9.3.对整个Planned Area进行Update

?检查整个Planned Area的Update结果。若Update失败,则需要检查失败的指令,确认失败原因并解决后重新Update一次。

?确认垃圾小区数据是否已删除:

RLDEP:CELL=;

RLDEE:CELL=;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