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
如何评估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如何评估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评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评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增长的速度、产业结构的变化、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情况。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评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和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评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常用指标之一。
GDP反映了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的GDP数据,可以了解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
此外,GDP还可以按照产业划分,来观察产业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分析经济的发展方向。
二、人均GDP人均GDP是指一个地区GDP与该地区居民总人口之比。
人均GDP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
一般来说,人均GDP越高,代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越好,居民生活质量也更高。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人均GDP,可以评估经济发展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找出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重要影响。
劳动力市场主要包括就业率、失业率、平均工资水平等指标。
就业率的增长和失业率的下降通常意味着经济发展的良好表现。
而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则反映了人民收入水平的增加。
通过研究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可以进一步评估地区经济的动态发展情况。
四、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如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可以从交通运输的便利性、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水利设施的健全性等方面来评估。
更好的基础设施,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五、教育与科技水平教育与科技水平是评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素质的人才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在特定地区建设的重点经济开发区,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监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发展水平,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建立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一、经济发展方面1. GDP总量和增长率GDP总量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表征了经济活力和综合实力。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GDP增长率反映了其经济增长速度和潜力。
2.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直接关系到地区的发展投入和支出能力。
3.外贸进出口额外贸进出口额是衡量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
4.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是评价地区经济状况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指标。
5.就业率就业率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地区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水平。
二、科技创新方面1.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研发投入占GDP比例等形式来考核。
2.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量是评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情况的重要指标。
3.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评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情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高新技术产值占比高新技术产值占比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
5.创新人才数量和质量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产业升级方面1.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情况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情况是评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水平和转型升级情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地区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效果。
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政策不断推进,国家在发展中的重点也在不断地改变。
目前,国家正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企业要提高效率,同时也要落实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要求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以及积极参与社会关注的公益事业,促进社会的发展、改善社会环境、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
为了界定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好地推动企业的社会责任,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政府特别制定了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会整体绩效、经济效益、市场开拓和创新绩效、技术绩效、社会责任绩效、服务能力以及企业价值观等六个方面。
第一,社会整体绩效,是指企业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提升社会文化水平、发挥企业和国家的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的绩效。
第二,经济效益:企业应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包括财务效益、市场表现和技术效率等。
第三,市场开拓和创新绩效:企业应探索客户需求,挖掘市场,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四,技术绩效: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和服务质量、技术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等方面应达到高效水平。
第五,社会责任绩效:企业应关注社会环境,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以及实施社会责任管理。
第六,服务能力:企业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包括售后服务,客户服务,客户满意度等。
最后,企业价值观:企业应坚持道德价值观,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推进企业正义。
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和基础。
总之,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专门制定的,旨在更好地界定企业的社会责任,准确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以及确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步骤,让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目标。
通过介绍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该体系旨在更好地管理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可以激励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达到最优的效果,还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企业应该对此重视,加强管理,提高水平,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关注的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自身的努力,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自然资源部开发区评价指标公布

自然资源部开发区评价指标公布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开发区发展迅速,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全面评价开发区的综合效益,自然资源部公布了开发区评价指标。
本文将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自然资源部开发区评价指标概述
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五个方面:土地利用效率、经济效益、生态环境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
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开发区在土地、经济、环境、科技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表现,旨在引导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
1.土地利用效率:衡量开发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包括土地供应率、土地产出率等。
2.经济效益:评价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如地区生产总值、税收收入、就业人数等。
3.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如空气质量、水质、绿化覆盖率等。
4.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开发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包括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等。
5.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分析开发区产业结构的优势和特点,如主导产业、
产业链完善程度、新兴产业培育等。
四、评价指标的意义和作用
开发区评价指标的公布有助于全面了解开发区的综合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导开发区调整发展策略,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这些指标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五、结论与建议
总之,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开发区评价指标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开发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评价指标,加强土地、经济、环境、科技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管理,不断提高综合效益。
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

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袁倩倩徐徐摘要: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8-2018年的数据,综合运用群组AHP法、因子分析权数法■,从经济、科技、环保、教育和自然稟賦等五个维度对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再运用GIS可视化技术,演示11省(市)评价值时空演化特征。
最后,通过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五大维度在综合评价中的贡献率进行濱入分析,剖析发展短板及面临的各种难点和挑战。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群组AHP;因子分析权数法;贡献率一、引言和文献综述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地带,是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中国经济大动脉。
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高质量发展,将是现在和未来很长时间政府工作的重点。
2017年提出高质量发展后,一些学者开始尝试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挖掘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另有一些学者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求得到更能准确评价高质量发展现状的定量方法。
本文结合我国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分析已有相关研究,突破仅从经济、科技等方面定量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束缚.剖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特征。
二、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针对高质量发展,学者间有不同的解读,但增长的稳定性、教育的普及性、科技的先进性、发展的均衡性和环境的持续性是其核心内涵。
高质量发展不仅追求发展过程,还要追求发展结果;不仅把握发展的当前动力,还要把握发展的前景与潜力。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从经济、科技、环保、教育和自然禀赋五个维度共33个指标,构建新时代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
(一)方法理论基础样本和数据收集: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11省(市)作为研究样本,从中国统计年鉴和11省(市)2008-2018年的年鉴,收集相关指标原始数据。
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综合评价和适应度分析

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综合评价和适应度分析随着国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视,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日益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
为此,本文针对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和适应度分析。
一、综合评价1、区域经济发展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区域生产总值、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率、收入分配、区域财政收支等方面。
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指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区域经济总体发展较好,但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区域经济主要依赖传统产业,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产业结构亟需调整。
(3)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亟需提升,高薪岗位比例较低。
(4)收入分配不平衡,部分地区居民收入偏低。
(5)区域财政收支不平衡,部分地区财政压力较大。
2、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基础设施、交通拥堵情况、运输效率、安全性等方面。
通过分析交通运输指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但由于缺乏维护和更新,部分设施存在老化的问题。
(2)交通拥堵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
(3)运输效率低下,物流成本较高,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较高。
(4)交通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
二、适应度分析1、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的适应度问题由于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因此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适应度问题。
在交通运输方面,应加大建设和维护力度,改善道路拥堵状况,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企业物流成本。
在区域经济方面,应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质量提高和收入分配公平。
2、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在交通运输方面,应推进低碳出行,加强节能减排措施,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
在区域经济方面,应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和节约能源,促进经济与环保的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解释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解释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是衡量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指在一定时期内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
2.全要素贡献率用于反映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计算公式为全要素生产率除以地区生产总值再乘以100%。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既定条件下,由科技进步、制度变革、管理优化带来的额外产出。
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核心指标。
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指一个地区核算期内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与常住人口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GDP除以平均常住人口。
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反映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计算公式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除以GDP再乘以100%。
5.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反映财政收入的质量,计算公式为税收除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再乘以100%。
6.税收增长率是反映经济效益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税务部门实现的增值税与所得税之和计算的税收增长速度。
7.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利润率是反映企业效益的重要指标,指规模以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8.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的指标,计算公式为一定时期内地区生产总值与从业人员人数的比值。
9.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是衡量投资效率的主要经济指标,指增加单位经济产出所需要的投资增量。
计算公式为投资总额除以GDP增量。
10.单位产出使用建设用地下降率反映土地利用效率,指报告期内单位GDP使用建设用地面积的降低速度。
1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情况,计算公式为一定时期内服务业增加值除以地区生产总值再乘以100%。
12.高技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反映工业内部结构优化情况,计算公式为高技术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除以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再乘以100%。
13.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反映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情况,计算公式为科技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除以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再乘以100%。
安徽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分析

Value Engineering・1・安徽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分析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Anhui Province:Analysis Based on the Entropy Weight TOPSIS Method朱晨ZHU Chen;武云亮WU Yun-liang(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蚌埠233030)(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Trade Economics,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Bengbu233030,China)摘要:以安徽省16个市为研究对象,以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分析比较2012-2018年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通过Moran's I指数法对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空间相关性检验。
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上升的趋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的皖中地区在绿色生态建设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逐渐减弱的正向集聚。
Abstract:Taking16cities in Anhu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quality economic-development is constructed with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The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changes of Anhui province's economic-development level from2012to2018by using TOPSIS method of entropy weight improvement.The spatial correlation test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is carried out by moran's I index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p betwee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nomy in Anhui Province is large,the overall economic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rising,and the middle Anhui area with high economic quality still has great potential in gree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each region is gradually weakening and positive agglomeration.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体系;空间相关性检验Key words: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entropy TOPSIS method;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spatial correlation test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21)10-0001-050引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长久以来,我们只关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由于我国经济呈现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而经济如何平衡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如今面临的首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数 据 来 源 本 文 选 取 2010—2016 年 我 国 31 个 省 市 的 指 标 数 据 ,数 据 来 源 于《中 国 统 计 年 鉴》和《中 国 科 技 统 计 年 鉴》。其 中 ,部 分 指 标 数 据 存 在 缺 失 值 ,本 文 分析其 数据 特征 后做如 下 预 处 理:15 岁 及 以 上 人 口识字率指标中 2010 年数据的 缺失 ,采 取线 性插 值法,利用 2009 年 以 及 2011 年 的 数 据 计 算 均 值 代替 2010 年的数据;产品质 量优等 品率 和生 活垃 圾无害化处理率两个指标的数据缺失,使用 KNN 插值法计算其缺失值。 (二)指 标 体 系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阶 段 ,意 味 着 我 国 经 济 正 在 经 历 一 个 质 的 转 变 ,必 须 从 源 头 开 始 改 变 、提 升 ,才 能 使 我 国 经 济 能 够 很 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够适 应 新 时 代 的 发 展 。随 着 经 济 的 高 质 量 发 展 ,我 国 的 产业结构将逐步演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 业和第二产业的占比慢慢减少,因此将产业结构 纳入高质量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是有必要的。经济 高质量发展势必要求科技创新,用科技带动生产 力,所以建立高质量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时加入了 科 技 教 育 。基 于 此 ,本 文 结 合 以 往 研 究 中 建 立 的 指 标 体 系 ,从 居 民 生 活 水 平 、产 业 结 构 、对 外 贸 易 、科 技教育和绿色环保五个方面建立高质量经济发展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1)。 (三)研 究 方 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了熵值法和模糊 综 合 评 价 法 ,具 体 过 程 如 下 。使 用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之 前首先运用 MATLAB 软件对各年原始数据进行标 准化处理,然后使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进行客观赋 权 ,得 到 权 重 矩 阵 。 在 建 立 模 糊 综 合 评 价 模 型 中 , 通过构造隶属函数,利用指标数据计算出客观的
质 量 最 高 区 、较 高 区 、中 等 区 、较 低 区 四 大 类 。李 永 宁(2016)[2]利用因子聚类对江苏省 13 个地级市综 合 评 价 ,分 析 其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的 原 因 ,并 给 出 建 议 。 苏 永 伟(2018)[3]运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对 湖 北 省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 的 绩 效 进 行 评 价 。都 阳 等(2016)[ 4 ] 在 综 合 效 益 评 价 体 系 中 结 合 模 糊 综 合 评 价 法 ,构 建了林下经济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模型做出实证研 究 。 张 莉 和 姚 雨 辰(2013)[5]通 过 构 建 模 糊 综 合 评 价模型评价了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 并以沪宁城际铁路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沪 宁 城 际 铁 路 建 设 在 交 通 、社 会 、经 济 、环 境 等 方 面 对 区 域 经 济 都 有 积 极 的 影 响 ,综 合 效 果 较 好 。
【收 稿 日 期】2018-08-06 【作 者 简 介】 刘 干(1967-),男 ,安 徽 安 庆 人 ,杭 州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副 教 授 、硕 士 生 导 师 ,研 究 方 向 :统 计 调 查 与 分 析 ;郑 思 雨 (1994-),女,四川德阳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据挖掘。
结合以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学者在研究区 域 经 济 发 展 时 大 多 探 索 某 省 各 地 级 市 的 状 况 ,而 对我国各省市系统的综合评价较少。在方法选择 上,模糊综合评价法依据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理 论 ,可 以 将 复 杂 、模 糊 的 定 性 问 题 转 化 为 清 楚 简 单 的定量问题,更加适用于综合评价区域经济高质 量发展状况问题。但是以往研究在权重确定和判 断矩阵构建上较多使用了主观方法。以往研究建
輩 輷
立的经济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居民生活水 平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对 外 贸 易 等 维 度 。基 于 此 ,本 文在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时运用熵值法确定权 重 ,利 用 隶 属 函 数 构 造 判 断 矩 阵 ,从 而 避 免 了 主 观 因素的影响。在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 标 体 系 时 ,加 入 产 业 结 构 和 科 技 教 育 两 个 维 度 ,使 得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和合理。
【关 键 词】 模糊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熵值法;区域经济;高质量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8)10-0059-05
一 、引 言
为使我国经济发展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 需 要 相 适 应,2018 年 国 务 院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中 首 次提出新的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我国在经济发展 过程中将不再一味地追求发展速度,而是更加注 重 品 质 发 展 。经 济 高 质 量 发 展 的 核 心 在 于 ,在 经 济 可持续发展前提下,通过创新驱动提高产品和服 务 质 量 ,使 我 国 经 济 质 量 稳 健 提 高 。中 国 是 一 个 多 省 份 的 经 济 体 ,各 省 份 所 处 的 环 境 、拥 有 的 资 源 以 及执行的地方政策等均存在差异性,所以各省份 在高质量经济发展中出现不均衡现象是十分常见 的 。 因 此 ,研 究 我 国 各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差 异 性 ,缩 短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 展进步成为广大学者的研究内容。
产业与区域经济 《生产力研究》No.10.2018
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 文章利用 2010—2016 年的指标数据,使用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我国 31 个省市的经济 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探索各省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利用各省市七年的综合评价排名 及其波动幅度将其划分为三类,分别为发达区、发展区和落后区,分别探索三类地区的发展特点,发现各省市明显存 在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并且利用 2016 年的指标数据计算出各省市 5 个二级指标的得分及排名,根据各指标得分排 名结果提出建议,进而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
目前,学者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时主要使用的 方 法 有 因 子 分 析 法 、熵 权 法、回 归 分 析 法 、模 糊 综 合 评 价 法 等 。 耿 焕 侠(2014)[1]运 用 熵 值 法 对 江 苏 省 13 个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并 根 据 测 算 结 果 将 江 苏 省 13 个 市 划 分 为 经 济 增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