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 专利法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第一节 专利法概述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概况4
关于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应进行保密审查 关于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及重复授权的有关规 定 关于外观设计专利制度 关于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关于加强专利权保护(司法、行政) 关于实用新型检索报告 关于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于专利强制许可制度 关于对职务发明人、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 关于专利侵权诉讼与宣告专利权无效程序
微软Android专利费:4年后达63亿美元
微软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达2000至2500项,这是一项繁 杂而辛苦的工作,虽然微软专利运营部门有30名全职员工 ,但它仍将部分业务外包给印度IT企业CPA Global,后者 大约有100名全职员工参与这项工作。 如果微软从每台Android设备上平均收取5美元的专利授权 费,那么仅此一项就能进账23亿美元。Android设备销量 将来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Gartner预计,2017年 Android设备销量将达到15亿台左右。如果其中半数需要 向微软支付专利授权费,这将给微软带来63亿美元的收入 。
专利法(一)
振动光电鼠标: 这种电脑配件并不只是全功能光学鼠标,它还有一个内置 式振动发动机,可以用来放松手腕的肌肉。它有两种颜色:白色或银色。这 种鼠标使用USB连接,售价为22美元。它只与Windows兼容,所以Mac和Linux
的使用者要想享受它的乐趣就必须想其他方法来使之兼容。
调味筷子: 有了这种可以内部装有酱油的筷子,你就不需要再将瘦司浸入酱 油了。售价21美元。你可以购买两双这样的筷子,它的制造材料分别为为聚
/hnzscqj/zhxx/zhyw/c ontent_24552.html
专利代理业 ——一个越来越引人注目的“朝阳行业”
《专利法》课件

的不正当竞争。
维护市场秩序
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打击侵权行 为来维护市场秩序,而专利法通 过保护专利权来鼓励技术创新和
维护市场秩序。
互补关系
两者在维护市场秩序和防止不正 当竞争方面具有互补关系,共同
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专利法和国际贸易法的关系
促进国际贸易
01
国际贸易法旨在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而专利法的
实质审查
对申请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进行全面审查,以确定是 否授予专利权。
复审
如果申请人对驳回决定不 服,可以提出复审请求, 由复审委员会重新审查。
专利申请的驳回与复审
驳回理由
如果申请未通过初步审查 或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 权局将发出驳回决定。
复审请求
如果申请人对驳回决定不 服,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 出复审请求,请求重新审 查。
投资实施
专利权人将专利权作价出资,与 他人共同设立公司或其他组织, 共同实施专利。
许可实施
专利权人将专利许可给他人实施 ,收取一定的许可费用。
转让实施
专利权人将专利权转让给他人, 由受让人行使全部专利权。
专利的转让和许可
专利的转让
专利权人将其全部专利权 1
转移给受让人,原专利权 人不再享有任何权利。
未来展望
在展望未来时,需要思考如何应对新兴技术带来的挑战、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以及推动专利制度的创新发展等问题。同时,也需要关注未来专利制度与科技 、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价值评估方法
可以采用收益现值法、成本法、 现行市价法等方法对专利进行价 值评估。
专利的投资
将资金投入具有潜在价值的专利 ,以期获得未来的收益。
维护市场秩序
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打击侵权行 为来维护市场秩序,而专利法通 过保护专利权来鼓励技术创新和
维护市场秩序。
互补关系
两者在维护市场秩序和防止不正 当竞争方面具有互补关系,共同
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专利法和国际贸易法的关系
促进国际贸易
01
国际贸易法旨在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而专利法的
实质审查
对申请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进行全面审查,以确定是 否授予专利权。
复审
如果申请人对驳回决定不 服,可以提出复审请求, 由复审委员会重新审查。
专利申请的驳回与复审
驳回理由
如果申请未通过初步审查 或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 权局将发出驳回决定。
复审请求
如果申请人对驳回决定不 服,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 出复审请求,请求重新审 查。
投资实施
专利权人将专利权作价出资,与 他人共同设立公司或其他组织, 共同实施专利。
许可实施
专利权人将专利许可给他人实施 ,收取一定的许可费用。
转让实施
专利权人将专利权转让给他人, 由受让人行使全部专利权。
专利的转让和许可
专利的转让
专利权人将其全部专利权 1
转移给受让人,原专利权 人不再享有任何权利。
未来展望
在展望未来时,需要思考如何应对新兴技术带来的挑战、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以及推动专利制度的创新发展等问题。同时,也需要关注未来专利制度与科技 、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价值评估方法
可以采用收益现值法、成本法、 现行市价法等方法对专利进行价 值评估。
专利的投资
将资金投入具有潜在价值的专利 ,以期获得未来的收益。
第三章 专利法1

第三节
一、专利法概述
专
利
法
(一)专利权的概念:专利权是指公民、法人或 其他单位依法对发明创造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 享有的独占使用权。 ( 二 ) 特 点
专有性受到一定限制
时间性较为绝对
依法定程序获得 技术内容公开
二、专利权客体
客 体 的 种 类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发明
概念: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
• ②申请人就相同主题的发明或者实用新 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 二个月内,又以该发明专利申请为基础 向专利局提出发明专利申请或者实用新 型专利申请的,或者又以该实用新型专 利申请为基础向专利局提出实用新型专 利申请或者发明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 优先权。这种优先权称为本国优先权。
• ③相同主题的发明创造的定义 • 相同主题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是指技 术领域、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 和预期的效果相同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 但应注意这里所谓的相同,并不意味着 在文字记载或者叙述方式上完全一致。
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
1.违反国家法律:伪造国家货币的设备 2.违反社会公德:克隆人的方法 3.妨害公共利益:严重污染环境的发明 4.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 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 5.科学发现:卤化银在光照下有感光特性 6、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交通行车规则 7、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8、动物和植物品种 9、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10.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 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11.违反保密的条件
1.发明、实用新型取得专利权的条件: 1)新颖性 2)创造性 3)实用性
2.外观设计取得专利权的条件:
新颖性和创造性。应当同申请日以前在国 内外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外公开使用过的 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
一、专利法概述
专
利
法
(一)专利权的概念:专利权是指公民、法人或 其他单位依法对发明创造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 享有的独占使用权。 ( 二 ) 特 点
专有性受到一定限制
时间性较为绝对
依法定程序获得 技术内容公开
二、专利权客体
客 体 的 种 类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发明
概念: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
• ②申请人就相同主题的发明或者实用新 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 二个月内,又以该发明专利申请为基础 向专利局提出发明专利申请或者实用新 型专利申请的,或者又以该实用新型专 利申请为基础向专利局提出实用新型专 利申请或者发明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 优先权。这种优先权称为本国优先权。
• ③相同主题的发明创造的定义 • 相同主题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是指技 术领域、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 和预期的效果相同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 但应注意这里所谓的相同,并不意味着 在文字记载或者叙述方式上完全一致。
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
1.违反国家法律:伪造国家货币的设备 2.违反社会公德:克隆人的方法 3.妨害公共利益:严重污染环境的发明 4.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 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 5.科学发现:卤化银在光照下有感光特性 6、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交通行车规则 7、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8、动物和植物品种 9、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10.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 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11.违反保密的条件
1.发明、实用新型取得专利权的条件: 1)新颖性 2)创造性 3)实用性
2.外观设计取得专利权的条件:
新颖性和创造性。应当同申请日以前在国 内外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外公开使用过的 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
第三讲专利法PPT课件

1984 年 3 月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专 利 法 》 颁 布 , 1985年4月1日起实施。
1992年9月,我国对专利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 扩展了专利保护的技术领域,延长了专利保护的期 限,完善了专利审批程序,重新规定了对专利实施强 制许可的条件,增设了专利进口权和本国优先权。
2000年8月25日,对《专利法》第二次修改,加大
第三节 我国专利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近代的中国专利制度的引进
中国出现近现代意义上的专利制度是由一位
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洪秀全的弟弟洪仁玕在其《资政
新篇》中提出。但由于太平天国的失败未能实现。
我国最早授予的专利权是1882年光绪皇帝批
准郑观应的上海机器织布局采用的机器织布技术可
享受10年的专利。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钦赐”专
三、专利制度
所谓专利制度就是一个国家通过确认发明人对 其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的垄断权而促进本国科学技 术发展的法律制度。一个国家的专利制度由该国家 的专利立法、执法和司法等相关法律制度所构成。
第二节 专利制度的产生及历史发展
1624 年 , 英 国 议 会 颁 布 并 实 施 的 垄 断 法 规 (The Statute of Monopolies),禁止一切垄断行 为,只允许发明人对自己发明的垄断,作为在一定时 期内应当受到保护的特殊事项保存下来。
产品发明
产品发明专利权仅及于 其产品本身,
方法发明
方法发明专利权不仅及 于其方法本身,而且及 于用该方法直接获得的 产品。
产品发明
产品发明专利被侵权后, 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在原告 (即专利权人)一方;
方法发明
而新产品的制造方法发明 专利权被侵权后,诉讼中 的举证责任在被告(即侵 权行为人)一方
专利法ppt

法律规定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情形
专利权用尽—— 当专利权人制造或者经其许可制造、进口专利产品 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售出后售出,使用、许诺销售 或者销售该产品的
在先使用权——在专利申请日以前已经制造相同 产品,使用相同方 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 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 继续制造使用的
新颖性的判断
❖ 新颖性的基本要求是没有公开,一旦公开,便丧失新颖性 ❖ 公开标准(1)公开发表(2)使用公开(3)以其他方式公开 ❖ 地域标准(1)公开发表采取世界新颖性标准,要求在全世界范
围内没有在出版物上公开发表(2)公开使用和以其他方式为公 众所知采用本国新颖性标准,要求没有在本国范围内没有公开 ❖ 时间标准以申请日为标准 ❖ 丧失新颖性的例外(1)在中国政府主办或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 首次展出的(2)在规定的学术会议和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 (3)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发明创造的内容 ❖ 抵触申请
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一方,即完成单位。
职务发明的认定
❖ (1)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以外的任务作出 的发明创造 (3)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原单 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属于发明人或设计 人所在单位,单位被授权后,应对本人给予奖励, 推广后给予本人合理报酬。
从属 职务发明创造
❖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 造
❖ 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采取法定原则和 约定原则相结合的体例,约定的效力优于法 定。无约定时,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 单位所有。
案例分析一(职务发明)
❖ 张某是某机械厂工人,1998年7月利用自己的业余 时间,自筹资金,研制出“汽车点火节油装置”, 11月,张主动向机械厂汇报了发明,厂建议批量生 产,投放市场。1999年1月,厂决定向中国专利局 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张认为是自己的自由发明 创造,厂认为张是本厂职工发明属于职务发明创造 ,双方发生纠纷。
《专利法第3章》

《专利法》第10条第1款 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
五、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的共有 人
(一)共有的产生 (二)判断标准 (三)特点:1、主体、2、客体 (四)某些事项的处理 1、实施;2、实施许可;3、转让 4、起诉;5、放弃专利权
(《专利法第三次修订稿》)第15 条
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共有人对权利 的行使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 共有人可以单独实施或者以普通许可方式 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许可他人实施该专 利的,收取的使用费应当在共有人之间分 配。 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行使共有的专 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应当取得全体共有人 的同意。
三、 技术开发合同的当事人
技术开发合同分为合作开发合同与 委托开发合同,履行合作开发合同与委托 开发合同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 根据合同中的约定来确定。 合同中没有约定的,专利申请权属于完成 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对于合作 开发合同,专利申请权属于某个完成方或 几个完成方共有;对于委托开发合同,专 利申请权属于接受委托方。
《专利法》第六条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 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 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 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 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 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 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1)该技术T的专利申请权应归谁所有?请说 明理由。 (2)该纠纷可通过哪些渠道解决?
四、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继受 人
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可以依 照法律规定被继承和转让。 专利申请权在专利申请提出前的转让是不要式的, 受让人被推定为申请人,但为避免纠纷,应提交 专利申请权转让的证明。专利申请权在专利申请 提出后的转让是要式的,当事人必须订立书面合 同,经专利局登记并予以公告。专利申请权的转 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为了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 力,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转让专利申请权 或者专利权必须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
专利法1

非法律专业经济法 18
专利法
(2)从地域范围上看,我国采用混合新颖 性标准,即一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从未在国 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从未在国内公 开使用过,就符合新颖性的要求. (3)从公开形式上看,一项发明或实用新 型必须是从未以任何方式为公众所知(包 括口头方式公开,书面方式公开,使用公 开或其他方式公开),才算不失新颖性.
非法律专业经济法
5
专利法
我国的专利法是1984年 月通过的《 我国的专利法是1984年3月通过的《专利 法》,于1985年4月1日起施行.1985年1月 1985年 日起施行.1985年 经国务院批准《专利法实施细则》 经国务院批准《专利法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专利制度,1992年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专利制度,1992年9月 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通过了关于修改 《专利法》的决定,修改后已于1993年1月 专利法》的决定,修改后已于1993年 1日实施. 2000年 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次 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次 修改《专利法》的决定,修改后于2001年 修改《专利法》的决定,修改后于2001年7 月1日起生效.
非法律专业经济法 29
专利法
二,几种主要的专利审批制度 二,几种主要的专利审批制度 世界各国专利法所规定的审批制度不 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登记制,又称形式审查制.目前 欧洲少数国家实行这种制度.
非法律专业经济法
30
专利法
第二,审查制,即不仅对专利申请进行 形式审查,同时还进行实质内容的审查. 这种方法可保证较高的专利水平,但耗时 长. 第三,延迟审查制,也称请求审查制.
非法律专业经济法
13
专利法
专利法
(2)从地域范围上看,我国采用混合新颖 性标准,即一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从未在国 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从未在国内公 开使用过,就符合新颖性的要求. (3)从公开形式上看,一项发明或实用新 型必须是从未以任何方式为公众所知(包 括口头方式公开,书面方式公开,使用公 开或其他方式公开),才算不失新颖性.
非法律专业经济法
5
专利法
我国的专利法是1984年 月通过的《 我国的专利法是1984年3月通过的《专利 法》,于1985年4月1日起施行.1985年1月 1985年 日起施行.1985年 经国务院批准《专利法实施细则》 经国务院批准《专利法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专利制度,1992年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专利制度,1992年9月 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通过了关于修改 《专利法》的决定,修改后已于1993年1月 专利法》的决定,修改后已于1993年 1日实施. 2000年 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次 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次 修改《专利法》的决定,修改后于2001年 修改《专利法》的决定,修改后于2001年7 月1日起生效.
非法律专业经济法 29
专利法
二,几种主要的专利审批制度 二,几种主要的专利审批制度 世界各国专利法所规定的审批制度不 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登记制,又称形式审查制.目前 欧洲少数国家实行这种制度.
非法律专业经济法
30
专利法
第二,审查制,即不仅对专利申请进行 形式审查,同时还进行实质内容的审查. 这种方法可保证较高的专利水平,但耗时 长. 第三,延迟审查制,也称请求审查制.
非法律专业经济法
13
专利法
专利法 概述

17
专利实施许可的种类: 专利人自愿许可 指定许可 专利的强制许可.
18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主体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范围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种类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主要条款.
19
专利技术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
20
第六节 专利侵权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 对侵权行为的处理方式 加强专利的保护 案例3、案例4、案例5
21
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 侵权行为的特征 对侵权行为的处理方式
22
思考题
专利权的对象 授予专利的条件 专利权的期限 专利权的限制
23
课堂作业
朱某是机械厂车工,经过潜心思索和多 次实验,终于研制出很容易打开各种锁 的一套工具。这套类似“万能钥匙”的 工具设计方案独特,结构精巧,便于携 带,能快速又没有声响的打开各种明锁 及暗锁。这项发明具备新颖性、创造性、 实用性,于是向专利局申请专利。专利 局能授予其专利权吗?为什么?
10
专利的保护: 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
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而 进行制造、销售、使用、进口专利产品 的行为以及使用、销售、进口依照专利 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禁止“许诺销售”行为
11
第三节 专利的特性.
新颖性 创造性 实用性
12
第四节 专利的申请
专利的申请原则 申请的审批 国际专利申请
专利法
1
专利法颁布及修正情况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 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 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专利实施许可的种类: 专利人自愿许可 指定许可 专利的强制许可.
18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主体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范围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种类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主要条款.
19
专利技术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
20
第六节 专利侵权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 对侵权行为的处理方式 加强专利的保护 案例3、案例4、案例5
21
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 侵权行为的特征 对侵权行为的处理方式
22
思考题
专利权的对象 授予专利的条件 专利权的期限 专利权的限制
23
课堂作业
朱某是机械厂车工,经过潜心思索和多 次实验,终于研制出很容易打开各种锁 的一套工具。这套类似“万能钥匙”的 工具设计方案独特,结构精巧,便于携 带,能快速又没有声响的打开各种明锁 及暗锁。这项发明具备新颖性、创造性、 实用性,于是向专利局申请专利。专利 局能授予其专利权吗?为什么?
10
专利的保护: 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
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而 进行制造、销售、使用、进口专利产品 的行为以及使用、销售、进口依照专利 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禁止“许诺销售”行为
11
第三节 专利的特性.
新颖性 创造性 实用性
12
第四节 专利的申请
专利的申请原则 申请的审批 国际专利申请
专利法
1
专利法颁布及修正情况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 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 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予各种特权所使用的文书;该文书的特点是加盖御玺,没有封口 ,人人可以阅读。
一、与专利相关的基本概念
专利权
• 定义 国家根据发明创造人或设计人的申请,以向社会公开发明
创 造或设计的内容,以及发明创造或设计对社会具有符合法律规 定的 利益为前提,根据法定程序在一定期限内授予发明创造人或 设计人 的一种排他性权利。
总则,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 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
专利权的保护,附则。
三、中国当今的专利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1
《专利代理条例》
2
《国防专利条例》
3
《北京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
4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专利行政执法办法》 5
地方政府规章,如《北京市专利纠纷调处办法》6
• 特点
更加突出。
独占性更强; 以向社会公开技术为条件; 经审查后才能依法定程序授予; 地域性等限 制
全球化竞争环境下,专利权公共政策性凸显;
一、与专利相关的基本概念
专利法
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由发明创造活动而引起的各种社会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点
➢ 是社会规范和科学技术规范相结合的法律规范; ➢ 是以实体法为主,同时又与程序法相结合的法律规范; ➢ 采用行政和民事相结合的调整方式。
1944年5月29日 《专利法》,保护发明 、新型和新式样
二、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专利法律制度的发展
1950年
• 《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 例》《实施细则》
• 《发明审查委员会规程》
1948年
• 《哈尔滨市优待专门技 术人员暂行条例》
• 《华北区奖励科学发明 及技术改进暂行条例》
1954年
第三章 第一节
专利法概 述 主讲人:李晓鸣 xiaomingli@
目录
CONTENT
一、与专利相关的基本概念 二、专利制度的发展历史 三、中国当今的专利法律制度
一、与专利相关的基本概念
专利
垄断 + 公开
• Patent 词源Letters Patent,国王对人们封以爵位、任命官职和授
➢ 鼓励创新能力的提高; ➢ 增加了保护遗传资源的规定; ➢ 取消了向国外申请专利,须先向国内申请的规定; ➢ 实行绝对新颖性标准; ➢ 在外观设计专利权中增加许诺销售权; ➢ 促进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 ➢ 加强专利权的保护。
三、中国当今的专利法律制度
行政法规 军事法规 地方性法规
《专利法》
部门规章 行业规定 司法解释
1984年3月12日审议通过
1982年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
进奖励条例》
1978年
重修《发明奖励条例》
二、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
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本决定自2009年10月1 日起施行。此次修改涉及36个条文,主要内容有:
二、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
中世纪萌芽
公元10世纪雅典政府授予一个厨师独占使用其烹调方法的特权 ;
1236年,英王亨利三世授予波尔多一市民制作各种色布的垄断 权,为期15年。
二、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
时间 1474年 1624年 1790年 1791年 1820年 1877年 1883年
国别 威尼斯共和国
• 《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 及合理化建议奖励暂行条例》
1963年
• 《发明奖励条例》
《技术改进条例》
二、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
2008年 2000年
第三次修订,基于中国发展内
在需要
第二次修订,基于建立市场经
济体制和遵循国际条约需要
1992年 1985年4月1日
第一次修订,与国际ຫໍສະໝຸດ 轨的尝试《专利法》正式实施;
英国 美国 法国 西班牙 德国
事件 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 《垄断法规》,第一部现代专利法 制定专利法 the Patent Act
制定专利法
制定专利法 制定专利法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进入国际
化 保护阶段
二、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
1881年
• 郑观应就上海机器织布 局采用的新技术向清政 府提出专利申请,批准 10年
1859年 • 洪仁玕《资政新篇》,
首次提出建立专利制度
1898年7月2日 • 《振兴工艺给奖章程》,中国
历史上第一部专利法
二、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
1912年12月 《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
只保护发明,时限5年
1928年6月 《专卖特许条例》 只保护发明,时限5年
1923年3月 《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实施细则 只保护发明,时限5年
7
行业规定,如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的《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章程》
三、中国当今的专利法律制度
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 问题的若干规定》
我国于1984年递交加入书、1985年3月19日正式加入的《保护 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1993年递交加入书、1994年1月1日正式加入的《专利合作条约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是我国加入的专利方面的主 要国际条约。
一、与专利相关的基本概念
专利权
• 定义 国家根据发明创造人或设计人的申请,以向社会公开发明
创 造或设计的内容,以及发明创造或设计对社会具有符合法律规 定的 利益为前提,根据法定程序在一定期限内授予发明创造人或 设计人 的一种排他性权利。
总则,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 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
专利权的保护,附则。
三、中国当今的专利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1
《专利代理条例》
2
《国防专利条例》
3
《北京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
4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专利行政执法办法》 5
地方政府规章,如《北京市专利纠纷调处办法》6
• 特点
更加突出。
独占性更强; 以向社会公开技术为条件; 经审查后才能依法定程序授予; 地域性等限 制
全球化竞争环境下,专利权公共政策性凸显;
一、与专利相关的基本概念
专利法
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由发明创造活动而引起的各种社会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点
➢ 是社会规范和科学技术规范相结合的法律规范; ➢ 是以实体法为主,同时又与程序法相结合的法律规范; ➢ 采用行政和民事相结合的调整方式。
1944年5月29日 《专利法》,保护发明 、新型和新式样
二、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专利法律制度的发展
1950年
• 《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 例》《实施细则》
• 《发明审查委员会规程》
1948年
• 《哈尔滨市优待专门技 术人员暂行条例》
• 《华北区奖励科学发明 及技术改进暂行条例》
1954年
第三章 第一节
专利法概 述 主讲人:李晓鸣 xiaomingli@
目录
CONTENT
一、与专利相关的基本概念 二、专利制度的发展历史 三、中国当今的专利法律制度
一、与专利相关的基本概念
专利
垄断 + 公开
• Patent 词源Letters Patent,国王对人们封以爵位、任命官职和授
➢ 鼓励创新能力的提高; ➢ 增加了保护遗传资源的规定; ➢ 取消了向国外申请专利,须先向国内申请的规定; ➢ 实行绝对新颖性标准; ➢ 在外观设计专利权中增加许诺销售权; ➢ 促进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 ➢ 加强专利权的保护。
三、中国当今的专利法律制度
行政法规 军事法规 地方性法规
《专利法》
部门规章 行业规定 司法解释
1984年3月12日审议通过
1982年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
进奖励条例》
1978年
重修《发明奖励条例》
二、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
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本决定自2009年10月1 日起施行。此次修改涉及36个条文,主要内容有:
二、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
中世纪萌芽
公元10世纪雅典政府授予一个厨师独占使用其烹调方法的特权 ;
1236年,英王亨利三世授予波尔多一市民制作各种色布的垄断 权,为期15年。
二、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
时间 1474年 1624年 1790年 1791年 1820年 1877年 1883年
国别 威尼斯共和国
• 《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 及合理化建议奖励暂行条例》
1963年
• 《发明奖励条例》
《技术改进条例》
二、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
2008年 2000年
第三次修订,基于中国发展内
在需要
第二次修订,基于建立市场经
济体制和遵循国际条约需要
1992年 1985年4月1日
第一次修订,与国际ຫໍສະໝຸດ 轨的尝试《专利法》正式实施;
英国 美国 法国 西班牙 德国
事件 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 《垄断法规》,第一部现代专利法 制定专利法 the Patent Act
制定专利法
制定专利法 制定专利法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进入国际
化 保护阶段
二、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
1881年
• 郑观应就上海机器织布 局采用的新技术向清政 府提出专利申请,批准 10年
1859年 • 洪仁玕《资政新篇》,
首次提出建立专利制度
1898年7月2日 • 《振兴工艺给奖章程》,中国
历史上第一部专利法
二、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
1912年12月 《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
只保护发明,时限5年
1928年6月 《专卖特许条例》 只保护发明,时限5年
1923年3月 《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实施细则 只保护发明,时限5年
7
行业规定,如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的《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章程》
三、中国当今的专利法律制度
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 问题的若干规定》
我国于1984年递交加入书、1985年3月19日正式加入的《保护 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1993年递交加入书、1994年1月1日正式加入的《专利合作条约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是我国加入的专利方面的主 要国际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