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通道麻醉
欧美国家麻醉后恢复病房患者评估及转出指南的解读

欧美国家麻醉后恢复病房患者评估及转出指南的解读麻醉恢复期患者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不同于普通住院患者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因此需要有专门的病区即麻醉后恢复病房(PACU)、特殊监测(如肌松剂残余效应监测与PET CO2监测等)及专业化训练的医务人员来管理。
一旦管理疏漏会造成严重后果。
欧美国家手术患者在PACU恢复是常规程序,均制定了PACU 工作指南,且基本原则相同。
下述病例报道了麻醉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的是强调对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的重要性,及制定患者标准化评估系统的必要性。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年龄68岁,体重81 kg,身高162 cm,BMI 30.9 kg/m2。
术前诊断为乙状结肠癌。
无慢性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不良生活嗜好。
术前血液生化指标未见异常。
BP 102/63 mmHg(1 mmHg=0.133 kPa)、HR 58次/min、呼吸空气时SpO296%。
术前评估无手术禁忌证,ASA分级Ⅱ级,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Ⅱ级,甲颏距离6.5 cm、寰椎关节活动度正常。
于入院当日行降结肠及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
日常服用复合维生素及鱼油,无术前用药。
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和罗库溴铵后行气管插管术,麻醉维持采用吸入麻醉药。
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出血量约80 ml,液体输注量约1 500 ml,术中尿量约80 ml/h。
手术时间约3 h。
术毕使用肌松拮抗剂后,潮气量420 ml、呼吸频率21次/min、体温36.2 ℃,能服从指令后顺利拔除气管导管。
术中未见不良事件发生。
术后收入PACU。
主诉切口部位疼痛,静脉注射氢吗啡酮(一种吗啡衍生物,其镇痛作用效价约为吗啡的8倍,作用时间约2 h)0.5 mg,并按程序报告后转给PACU护士。
收入时明显嗜睡,在大声呼唤时能服从指令。
生命体征:体温36.4 o C、BP 98/59 mmHg 、HR 62次/min、吸氧(氧流量6 L/min)时SpO298%。
观察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观察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的:观察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3年在本院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小儿患者80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超快通道麻醉组)与对照组(传统麻醉组),每组各40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吸入七氟醚诱导,并静注舒芬太尼与爱可松行气管插管,术中以七氟醚进行维持麻醉;对照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静注异丙酚、芬太尼与爱可松行气管插管,术中以异丙酚、芬太尼进行维持麻醉。
两组患者以PCV 模式进行机械通气,并测定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术后拔管时间、C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与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测定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观察组的术后拔管时间、C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5%,观察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脏超快通道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该种麻醉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小儿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受益。
儿童患者耐受性较差,在选择术式麻醉方法时,需遵循安全性与有效原则[1]。
在此次调查中,本院重点探讨超快通道麻醉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超快通道麻醉是指通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与适宜的麻醉药物,以快通道麻醉为基础,当患者完成手术后保证在术后1 h内可拔除气管,进而达到缩短机械通气与监护停留时间,减少麻醉对患者的伤害与经济压力的一类麻醉方式[2]。
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使用超快通道心脏麻醉,需要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状况进行充分评估,且与其他手术麻醉进行比较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次研究将本院2013年收治的80例心脏直视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超快麻醉应用的安全性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在本院行心脏直视手术的80例小儿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以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
七、静脉全身麻醉1

山西医科大学麻醉系临床麻醉教研室 赵利军
概述
是指将静脉全麻药注入静脉,通过 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 生全身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静脉全 身麻醉。
优点★
起效快、效能强。 病人依从性好。 实施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 药物种类齐全,可根据病人情况制
定用药方案。 不造成手术室空气污染,无燃爆危险
监测下的麻醉管理MAC
MAC的概念可归纳为:由麻醉医师为接受 诊断,治疗性操作的患者提供的特殊医 疗服务。
麻醉医师在MAC过程中的工作内容主要包 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监测重要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和评估 其功能。
诊断和处理MAC中的临床问题。 根据临床情况给予镇静药,镇痛药,麻醉药
麻醉诱导 硫喷妥钠在一次臂-脑循环时间 内快速起效,在1分钟内作用达高峰。由于 从脑向其他组织再分布,故单次剂量的有 效作用时间仅持续5~8分钟。苏醒很快, 因药物尚可再分布至脑,所以苏醒后仍有
嗜睡现象。诱导剂量根据性别、年龄、全
身情况、术前药种类、合并病等因素酌情
增减。应强调指出,硫喷妥钠与其他静脉
硫喷妥钠在体内的分布还与解离的程 度密切相关。药物呈离子状态后便不
能通过细胞膜发挥作用。在正常的血 液pH7.4时,61%是非解离型,如果 未与蛋白结合,便可通过血脑屏障。 由于此药的pKa7.6接近生理pH,所 以酸中毒时解离程度减少,进入脑组 织的药物增多;碱中毒时则恰相反。
因此,酸中毒将使巴比妥麻醉加深, 而碱中毒时减浅,这种现象在代谢性 酸中毒时较呼吸性酸中毒时尤为明显 。
第三阶段为脂肪摄取。脂肪组织血流贫乏, 开始时分布极少。药物由内脏器官向肌肉转 移时,其含量也随之增多,约在2.5~6小时 浓度达峰值,这时肌肉中浓度反而显著降低 。约历8小时,体内达平衡时,脂肪含60% ,内脏含4%,除已代谢外,其余在肌肉等 组织内。硫喷妥钠的亲脂性虽很强,但脂肪
2016麻醉学复试名词解释(较为全面)

表面麻醉: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用于粘膜表面,使其透过粘膜而阻滞位于粘膜下的神经末梢,使粘膜产生麻醉现象,称表面麻醉。
眼、鼻、咽喉、气管、尿道等处的浅表手术或内镜检查常用此法。
眼用滴入法,鼻用涂敷法,咽喉气管用喷雾法,尿道用灌入法。
常用药物为 1%~ 2% 丁卡因或 2%~4% 利多卡因。
因眼结合膜和角膜组织柔嫩,故滴眼需用 0.5%~1% 丁卡因。
气管和尿道粘膜吸收较快,应减少剂量。
神经病理性疼痛:现在神经病理性痛有了新的定义,IASP官方学术期刊PAIN在2011年元月首期发表了由21家单位署名的“NeuPSIG神经病理性痛评价纲要”一文,并明确确定了NeuP(神经病理性痛)的新定义,翻译为:“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原文“pain arising as a direct consequence of a lesion or disease affecting the somatosensory system ”)。
它属于一种慢性疼痛,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临床特征。
1、呼吸性酸中毒即高碳酸血症,PaCO2>45mmHg。
主要由于肺泡有效通气量不足,体内CO2蓄积所致。
麻醉期间CO2蓄积的常见原因包括:麻醉药的呼吸抑制、呼吸管理不善、麻醉器械故障或CO2吸收装置失效等。
Mendelson综合征:化学性肺炎,即患者误吸少量高酸性胃液(PH2.5)后不久或2-4h出现的“哮喘样综合征”,来势汹猛,患者很快出现脉速、紫绀、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且呈哮喘样发作,甚至肺水肿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麻醉前应用H2组胺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有一点防治效果,但预防误吸仍是最主要的途径。
病人呈现紫绀、心动过速,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
在受累的肺野可听到哮鸣音或罗音。
肺组织损害的程度与胃内容物的pH值直接相关,pH>2.5的胃液所致的损害要比pH<2.5者轻得多。
“快通道”麻醉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作用

快通道麻醉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作用什么是快通道麻醉快通道麻醉是一种麻醉方法,主要应用于手术时间较长,对运动神经的监测较为严格的手术过程。
它采用复合麻醉,包括局部麻醉、静脉麻醉和插管全身麻醉,通过调整深度和频率来满足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的生理需求,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概述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一种心脏手术,主要是用于替换病变的心脏瓣膜,以恢复心脏功能,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手术中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进行严密监测,同时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充分的麻醉状态。
快通道麻醉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作用快通道麻醉可以减轻手术操作的疼痛和恐惧感,也能够减少麻醉药的使用量,缩短恢复时间,同时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
具体作用如下:1. 维持心功能稳定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对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监测要求较高,而且操作时间长,如果患者不得当的麻醉,则极易影响心功能,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有效控制麻醉水平的方法,快通道麻醉正好符合这方面的需求。
2. 提高麻醉效果快通道麻醉可以更好地控制麻醉深度和频率,比单一麻醉法更能够配合术者的操作,减轻患者的意识刺激和疼痛感,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
3. 增强术者的操作技能快通道麻醉还能够提高术者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性,因为麻醉状态下的患者不会出现突然意识恢复导致的身体动作,所以术者会更加放心和自信,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完成。
使用快通道麻醉需要注意的问题虽然快通道麻醉有很多优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1. 安全性问题快通道麻醉可能引起呼吸抑制甚至停止呼吸,对术者和患者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和细致,严密监测患者的生理状态,确保麻醉完成后迅速恢复。
2. 麻醉的深度问题不同的患者对麻醉药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需要对麻醉深度进行正确的判断,避免麻醉过深或过轻,对手术和患者产生不必要的不良影响。
3. 麻醉效应的监测问题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麻醉效应,确保患者处于足够的麻醉状态下,同时防止麻醉水平过高,超出安全范围。
麻醉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这一设想已距离现实不远 。实际上,在60年代,即有人进行过反馈麻醉的 实验。由于当时对麻醉的认识还不深入,反馈指 标也仅限于血压、心率,因此效果不够理想。
以后又有根据肌松监测结果进行自动反馈试验的 报告。但由于对麻醉深度及其判断指标的研究的 滞后,研究进展不大。
到八十年代后期,有人从训练麻醉医生的角度出 发,开始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并有很多软件 ,可逼真地模仿临床麻醉的各个方面,包括加深 麻醉后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气管插管时因麻醉 过浅而出现பைடு நூலகம்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等。
除了前已述及的短效、超短效麻醉药丙泊酚、雷 米芬太尼的广泛使用外,喉罩等不需气管内插管 ,而又能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的器具的发明,也 是“办公室麻醉”能大规模开展的主要前提。
此外,随着“ 办公室麻醉”的开展,一批原本并 不被看好,但体积小巧、便于移动的低档麻醉机 ,现已成为热销货。一些没有此类产品的麻醉机 生产厂家,也在积极研制此类产品,以适应市场 的需求。
除了在手术室内担负麻醉工作外,他们还负责 ICU、急诊ICU、PACU、疼痛门诊、内窥镜检查 、心导管、放射介入治疗室、产房等需要为病人 施行镇静,镇痛,以至门诊的各种场所中病人的 安全保障与治疗。
由此可见,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的转变,既是时 代的需要,也是麻醉学发展到今天的必然。
快速周转技术与“ 办公室麻醉 ”
低流量紧闭麻醉法(LFCCA)
低流量紧闭麻醉法(LFCCA)最早用于乙醚麻醉 时代,以后随着卤族麻醉药如氟烷、安氟醚、异 氟醚的发明及精密挥发器的广泛使用,中高流量 (2~6L/ min新鲜气流)吸入麻醉逐渐成为麻醉 的主流方法。
虽然中高流量麻醉法有使用方便、便于调节麻醉 深度、不易发生缺氧的优点,但也有浪费麻醉药 ,污染空气的缺点。特别是在国内,由于手术室 普遍没有安装废气排污系统,因此麻醉药废气造 成的污染问题就更为突出。
快通道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快通道心血管手术的麻醉作者:徐长荣,姜灿红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11期[摘要] 目的:总结我科2008年3月~2009年10月20例心血管手术快通道麻醉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2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以咪达唑伦、小剂量芬太尼、丙泊酚、爱可松诱导,术中行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持续泵入、异氟醚或七氟醚吸入,早期拔管,术后镇痛。
结果:术后20例全部在6 h内拔管,术毕即拔管4例。
ICU滞留时间12~24 h,住院时间 6~8 d。
结论:心血管手术可以实施快通道麻醉,缩短患者在ICU和病房的滞留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和降低医疗费用。
[关键词] 快通道麻醉;心血管手术;早期拔管[中图分类号] R6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70-02传统的心血管手术麻醉主要依赖大剂量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但大剂量芬太尼麻醉术后苏醒慢、拔管晚,延长了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ICU监护时间,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这与当代麻醉的发展趋势不相吻合。
快通道心脏麻醉即在心脏手术后早期拔出气管导管(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8年3月~2009年10月2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其中,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手术12例,体外循环下换瓣手术8例;年龄35~60岁;男性14例,女性6例;5例合并高血压病,3例合并房颤,1例合并脑梗死。
1.2 麻醉前用药术前晚口服安定10 mg,术前30 min肌注吗啡0.1~0.2 mg/kg、东莨菪碱0.06 mg/kg,入室后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
1.3 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5~0.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1~2 μg/kg,丙泊酚0.5~1.5 mg/kg诱导插管。
1.4 麻醉维持丙泊酚1~5 μg/ml行靶控输注(TCI),吸入异氟醚或七氟醚维持,遇到切皮、劈胸骨、体外循环开始前、关胸及时加深麻醉,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使麻醉过程趋于平稳,芬太尼总量控制在5~20 μg/kg以内。
心血管麻醉进展-快通道技术

快通道技术的实施包括术前评估、麻醉诱导、维持和苏醒等阶段。在每个阶段中 ,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快速地度过围术期。
02 心血管系统生理与病理基 础
心血管系统解剖结构特点
心脏
位于胸腔中部,由左右心房和左 右心室构成,是循环系统的核心
部分。
血管
处理方法选择和效果评价
呼吸系统并发症处理
01
包括吸氧、呼吸道清理、机械通气等措施,效果评价主要依据
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情况。
循环系统并发症处理
02
包括补液、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电复律等措施,效果评价主要
依据患者循环功能恢复情况。
神经系统并发症处理
03
包括苏醒药物应用、神经保护治疗等措施,效果评价主要依据
常见心血管疾病类型及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 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狭
窄或闭塞。
高血压
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 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
综合征。
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
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导 致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
足和体循环淤血。
包括高龄、吸烟、肥胖、 缺乏运动、家族遗传等。
03 快通道技术在心血管麻醉 中应用
快通道技术将更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麻醉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快通道技术有望在更多心血管手术中得到应用,成为心血管 麻醉的常规手段。
个性化麻醉方案将成为研究热点
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将是未来心血管麻醉领域的重要 研究方向。
远程医疗与智能化技术助力发展
随着远程医疗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实现心血管麻醉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 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通道麻醉益处
•尽早恢复自身生理平衡
– 迅速康复
• 减少术后并发症 • 二次插管几率0~<1%-3%
– 节约医疗资源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2011 Oct;25(5):874-6.
快通道麻醉益处
Anesthesia & Analgesia. 108(3):727-733, March 2009
术后管理
• 术后镇痛
– 术毕时局部罗哌卡因浸润 • 23小时作用 – 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 • 镇静镇痛,不影响呼吸
• 正常睡眠,不影响喂养பைடு நூலகம்
– 肌注酮洛酸氨丁三醇(尼松) • 非甾体抗炎药 – 及时喂养,有利于镇静和能量提供
MedicalRecapitulate,Mar.2012,Vol.18,No.6
快通道麻醉
Orville.Wang/王卿 Clinical Solution Specialist
快通道麻醉
快通道麻醉
术毕手术室内拔出气管插管为超快通道
4-24小时内拔出气管插管为快通道
Ann Thorac Surg 29:228-233, 1980
为何提出快通道麻醉
国内医疗状况
看病成为人们巨大的经 济负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快通道复苏期
快通道可行性
• 外科、麻醉和体外循环技术进步 • 麻醉对于发育期神经系统影响的 认识 • 可选择短效药物增多 • 不延长带呼吸机时间,同样可以 –降低外科和CPB应激 –维持稳定循环
1993年,Verrier等在华 盛顿大学首次将“快通道” 应用到医学界,提出了 “快通道”外科(“Fast track” surgery或"Fast track“ rehabilitation)
超快通道
病 种 住院日
• 加快医院周转 • 减少病人治疗费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 乳房切除术
24小时内 24小时内 腹 腔 镜 切 子 宫 或 阴 24小时内 式子宫 肺叶切除术 1-2天 择期主动脉瘤手术 3-4天 前列腺切除术 1-2天 颈动脉内腹剥脱术 1-2天 部分结肠切除术 2天
某三甲医院数据
谢谢!
缝皮下时开始培养呼 吸,5分钟左右呼吸 基本恢复,10分钟后 潮气量即可达到满意, 拔出气管插管
快通道拔管标准
血流动力学稳定 通气和氧合适宜
没有明显出血 潮气量>5ml•kg
pH>7.30;PaCO2<55;BE>-4 PO2根据先心病特点决定
MedicalRecapitulate,Mar.2012,Vol.18,No.6
快通道麻醉益处
心血管手术的研究 更快恢复
较少并发症
MedicalRecapitulate,Mar.2012,Vol.18,No.6
快通道麻醉安全性
欧洲心脏手术危险性评估
Anesthesia & Analgesia. 108(3):727-733, March 2009
快通道麻醉的辅助设备
随着越来越的监测设 备的发展,快通道麻 醉的时间也得到了缩 减。
Anesthesia & Analgesia. 116(3):541-548, March 2013
快通道麻醉管理用药
七氟烷吸入诱导 避免分泌物增加 静脉诱导时用药 长托宁、地塞米松 咪唑安定、顺苯、苏芬太尼 麻醉维持药 丙泊酚、顺苯、右美托咪定 其他用药 多巴合剂、米力农 乌司他丁、氨甲环酸 氨茶碱、新斯的明 某三甲医科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