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及治疗
中医内科学——肥胖

4.脾肾阳虚
症状: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 自汗气喘,动则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 胖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清胃泻火,佐以消导。 方药:小承气汤合保和丸。
小承气汤方中以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佐以枳实、厚朴行气 散结,消痞除满。
保和丸用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以神曲消 食健脾,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下气消食,善消谷面之积;半 夏、陈皮行气化滞;茯苓健脾利湿;连翘清热散结。
两方合用有清热导滞化积之功,适用于胃热滞脾之实热积滞型肥 胖。湿热食积,内阻肠胃引起肥胖而兼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 泄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沉有力,亦可用枳实导滞丸。方中 以大黄泻热攻积,枳实行气消积,黄连、黄芩清热燥湿、茯苓、 泽泻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神曲消食化湿,全方消导化积, 清热祛湿,使湿热清,积滞除,胀满消,肥胖减。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有“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 等。
《素问·奇病论》中有“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素 问·宣明五气论》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的记述,认为过食 肥甘及缺乏运动是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早就认识到肥胖容易引起消渴、中风、胸痹心痛等类病证,甚 至影响人的寿命,所谓“肉坚则寿”、“肉脆则夭”,实指身体 肥胖则长寿者少。
2.黄胖病
是肠寄生虫与食积所致,以面部黄胖肿大为特征,与肥胖迥然有 别。
04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
辩证要点
1.辨痰湿痰热
痰湿,表现形体肥胖,腹大胀满,四肢沉重,头重胸闷,时吐痰 涎,水湿偏重,多有腹泻便溏,暮后肢肿;
痰热偏盛者,多见心烦口苦,大便秘结等。 临床辨证时,当分标本缓急,虚实多少。
中医对肥胖症的辨证施治方法

中医对肥胖症的辨证施治方法肥胖症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机体脂肪组织过多积聚,导致体重超过正常范围。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之一,在治疗肥胖症上有着独到的辨证施治方法。
本文将针对中医对肥胖症的辨证施治方法展开论述。
一、辨证分型中医将肥胖症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体征和病因。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1. 脾胃湿阻型脾胃湿阻型是指肥胖症患者脾胃功能失调,湿气停留在体内,导致体重增加。
治疗时应通过舒缓脾胃、消除湿气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中医常采用祛湿健脾的方法,如服用陈皮、山楂等药物。
2. 肾阳虚型肾阳虚型是指肥胖症患者肾阳功能不足,导致体内阳气不足,肌肉松弛,脂肪堆积。
治疗时应通过温补肾阳,增强人体代谢能力,促进脂肪燃烧。
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菟丝子等。
3.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是指因情绪压抑、生活习惯不良等原因,导致气血循环不畅,脂肪堆积。
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的方法来疏通气血,减少脂肪囤积。
常用的中药有红花、郁金等。
二、中医施治方法中医对肥胖症的施治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理、草药调理和针灸疗法等。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是治疗肥胖症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定制相应的饮食方案。
例如,对于脾胃湿阻型的患者,应少食寒性、油腻、甜食等容易产生湿气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对于肾阳虚型的患者,应多食温补的食物如桂圆肉、牛肉等。
2. 草药调理草药是中医治疗肥胖症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选用不同的中药组方,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茯苓、生大黄等,可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进行搭配使用。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肥胖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的脏器功能,促进脂肪的分解和消耗。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
三、中医治疗肥胖症的优势相比于西医疗法,中医在治疗肥胖症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1. 个体化治疗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针对每位患者的辨证分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治疗更加精准。
从五脏及元气亏虚论肥胖

“ 腰背委中求” 语出于《 四总穴歌》 最早见于明代针灸家徐凤 , 编著的《 针灸大全》 传统上对于“ 。 腰背委中求” 的理解认为是足太 阳膀胱经从头走足, 直贯脊背及腰 , 合于胭之委中, 故委中主治腰 背诸疾 , 尤其是外邪引起的腰背痛。 灵枢 ・ 《 始终篇》 痛在腰者, 云“ 取 之胭 。” 本文 拟探讨 “ 腰背 委 中求 ” 的立论 机理 和临床 应用 。
阴之主, 则皆统归命 门”张景岳《 , 类经・ 疾病类 ・ 十二经病》 “ :肾虽 【 方春 阳等点校 , 5 】 张志聪 _ 黄帝内经集注. 浙江: 浙江古籍出版社.
阴脏 , 阳所 居 , 中有 火 ”“ 肾经 言之 者 , 元 水 ,惟 以真 阴所 在 , 为元 2 0 . 精 0 2 气之 根也 ”《 ,类经 ・ 阳类 ・ 阴 阳》“ 阴者 , 真阳之 本也 。夫 【 张仲 景. 匮要 略. 海: 海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5. 阴 法 :真 即 6 】 金 上 上 16 9 [ 张景岳. 岳全 书. 海: 海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 9. 7 】 景 上 上 1 1 9 山东中医药 大学 20 07级硕士 研究生 (504 20 1 ) 一 山东 中医药大学第 一附属 医 院(50 4 20 1) 【] 8陈士铎石 室秘 录. 京: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 北 人 2 6 0 21 0 0年 2 2 t 月 3E收稿 『1 9萧京. 救正 论. 京: 轩岐 北 中医 古籍 出版 社. 8 . 1 3 9
中医学 对肥 胖病 的认识 源远 流 长 , 在 两千 多 年前 的《 帝 早 黄 内经》 中就有有 “ 肥贵 人 ” 的名 称 , 认 为此 属 “ 并 膏粱 之疾 ”多 为本 , 虚标实 , 非一脏 一腑 之因 。 世天 脏腑 失调 的角度 论治 , 后 却很 少论 及元气 亏虚 。下 面从肺 脾 肾 、 元气 、 门方 面略论 肥胖 症 。 命
中医内科学肥胖PPT课件

学会调节情绪,通过冥想、瑜伽、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熬 夜和过度疲劳。
定期检测体重,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总结词
定期监测体重是预防肥胖的重要环节,能够 及时发现体重异常增长,并采取相应措施进 行调整。
详细描述
建议每周测量一次体重,并记录在册。如果 发现体重异常增长或减重困难,应咨询专业 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 间久坐,尽量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饮食减肥注意事项
饮食减肥需注意营养均衡和身体健康,避免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或 健康问题。
04
CHAPTER
肥胖的预防与保健
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
总结词
控制饮食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措施,应合理安排膳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
详细描述
选择低热量、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瘦肉和鱼类等。控制餐后甜点和零食 的摄入量,避免过度饮酒。
胃热滞脾型肥胖
总结词
胃热炽盛,食物进入胃中难以消化, 导致脂肪堆积。
详细描述
多食、消谷善饥、口渴喜饮、口臭、 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 清胃泻火,佐以消导,方用防风通圣 散加减。
脾虚湿阻型肥胖
总结词
脾胃虚弱,水湿运化失调,湿邪内停,导致肥胖。
详细描述
肢体困倦、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泄泻、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益 气,利湿化浊,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肥胖的病因病机
病因
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失调、年老体衰。
病机
脾虚痰湿、气滞血瘀、湿热内蕴。
肥胖的中医治疗原则
健脾祛湿
清利湿热
针对脾虚痰湿型肥胖,以健脾祛湿为 治疗原则。
肥胖症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2022版)

肥胖症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2022版)肥胖是指机体总脂肪含量过多和/或局部脂肪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目前,我国居民超重及肥胖问题不断凸显。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及肥胖率持续上升,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超过总人口50%。
2016年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全球成人体质量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的肥胖人口数量(8960万)已超过美国(8780万),跃居全球第一名。
体质量不只是身体肥胖或消瘦的反映,更是个体内部功能及组织代谢分泌的外在表现,是反映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对于超重及肥胖的治疗,西医主要推荐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行为认知干预、药物疗法和减重手术几种方法。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记载中,亦不乏体重管理、治未病的思想,以及维持体重平衡、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早在《黄帝内经》就已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原则。
实际上,中医特色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减重治疗当中,逐渐形成肥胖症的中医诊疗模式,并在临床实践中呈现显著的优势。
然而,目前尚缺乏一套完善、规范的诊疗规范,亦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临床实践共识,限制了肥胖症中医诊疗方案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
综上,本共识基于循证医学原则,通过系统梳理现有证据,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旨在对有临床循证证据支持或经专家共识形成的中医治疗肥胖症临床方案作出推荐,参考《中医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报告规范》[5]制定及报告。
1适用范围1.1适用人群本共识适用于符合超重及肥胖诊断的成年人。
1.2诊断依据参考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WS/T428—2013)》及2011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发布的《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提出的体质量指数(BMI)界定值,BMI介乎24.0-27.9为超重,BMI≥28.0为肥胖。
论中医针灸推拿对于减肥的临床应用

论中医针灸推拿对于减肥的临床应用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患有肥胖症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有些还可能因为过度肥胖导致疾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的状况。
采用中医针灸推拿的手段能够有效地治疗患有肥胖症的人们,该方法安全、可靠、科学合理、持久有效,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本文对中医针灸推拿方法减肥进行相应的研究,进而帮助人们有效的改善肥胖的状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
标签:中医针灸;推拿;减肥;临床应用在现代医学上分析,肥胖患者仅仅是由于患者自身内分泌失调,导致各种激素分泌异常,可以采用针灸的方法来调理身体,使内分泌正常。
然而,在中医学上讲,则从患者的内腑五脏进行分析肥胖症的发病原因,其主要与人体内的肝脾肾三脏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可以采用针灸来疏通患者的内腑五脏,达到恢复患者肝脾肾脏功能的目的。
1 肥胖的原因与临床表现分类在中医学上讲,发生肥胖病的重要原因是人们的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水谷精微分布不均,形成脂浊痰湿。
过食肥甘膏梁厚味之品可导致肥胖,或者是因为患者的脾肾气虚,进而使痰、水湿内淤积在肌肤内,造成人们肥胖。
中老年人们本身肾虚气短,五脏六腑功能逐渐减退。
不能保证水谷精微的正常输布,导致其蓄积,引起肥胖。
根据中医相关理论基础,可以将肥胖的原因及表现类型分为五类。
(1)胃腑实热型,这种类型的患者应该多为表现口渴、舌头红并且苔、脉搏滑等。
(2)脾虚湿盛型,患者均表现为手脚无力、饭后身体发软、口中发黏、小便不利、眼睛红肿、不喜运动、舌头淡红且苔薄腻、脉络沉细或细滑。
(3)肝郁气滞型,多表现为胃脘痞满、胸胁苦满、月经不调、失眠多梦、舌苔泛白或薄腻、脉搏弦细。
(4)脾肾阳虚型,患者容易疲劳、运动出汗并且伴随无力、腰酸腿软、阳萎畏寒、舌头淡红苔白、脉搏沉细且无力。
(5)肝肾阴虚型,该种类型患者大多数均头晕眼花、头痛头胀、腰酸腿软、心烦意乱、地热烦躁、舌尖红且苔薄、脉搏细数或微弦。
2 中医针灸推拿减肥原理目前,根据现代医学的相关理论,则认为中医针灸可以帮助患者减肥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①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能够促进患者体内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强,加快堂的分解与代谢,使患者的血糖降至正常的水平,不存在过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中医药对肥胖症的综合治疗方法

中医药对肥胖症的综合治疗方法肥胖症是一种影响全球范围内大量人群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肥胖症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对肥胖症的综合治疗方法。
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肥胖症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脾胃论”,即将肥胖症归结为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的器官,失调将导致湿浊内生、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形成肥胖。
因此,中医药治疗肥胖症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功能。
二、中医药的治疗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合理饮食,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制定不同的饮食方案。
常用的饮食原则包括少油少糖,多食蔬果,控制总能量摄入,避免过食寒凉和过食油腻食物等。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饮食的烹调方式,如蒸、煮、炖等方法能够使食物更利于消化吸收。
2.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药治疗肥胖症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脾胃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减肥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薏米、陈皮等,它们具有消食化湿、燥湿利尿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肥胖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通过刺激具有代谢调节和食欲抑制作用的穴位,如足三里、大久保等,来改善脾胃功能,促进脂肪代谢和瘦身效果的达成。
针灸不仅能够减轻体重,还能改善肥胖引起的相关代谢紊乱,如高血压、高血糖等。
4.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来改善脾胃功能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肥胖症与脾胃气滞有关,推拿按摩可以促进经络畅通,疏通气血,改善脾胃功能,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5. 运动疗法运动在中医药治疗肥胖症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强调通过运动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提高脾胃运化能力。
适合肥胖症患者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及太极拳、气功等传统中医运动方式。
三、中医药在肥胖症治疗中的优势中医药在肥胖症治疗中具有以下优势:1. 个性化治疗:中医药注重个体的整体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论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学认识

”
小 手 足 , 肉 ” “ 形 之 人 , … 大 头 , 肩 , 腹 多 ,水 … 小 大
… …
。
前 者指全 身性肥 胖 , 者指 中心性 肥胖 , 后 二者
均与先 天禀 赋有密 切关 系 。
1 饮食 不节 . 2
肤 、 腑 、 络 , 而导致 肥胖发 生 。 脏 经 从
1 情 志失调 . 5
【 关键 词】肥胖 ; 代谢综合征 ; 因病机 ; 病 辨证分型
代 谢综 合征 ( tbl y do e, ) 多种 代 me o csn rm MS 是 a i 谢 成分 异常 聚集 的病 理状 态 , 括腹部 肥胖 或超 重 , 包 致 动脉 粥样硬 化血脂 异 常 ,高血 压 .胰 岛 素抵抗 性 及/ 或葡 萄糖 耐量 异常 。近 年来 , 着人 们生 活方 式 随
… …
《 吕氏春秋》 出“ 不动则 精不 流 , 不流则 气 指 形 精
郁 ” 《 问 ・ 明五气 篇》 “ 卧伤气 , 。素 宣 说 久 久坐伤 肉” 。
因气 伤则 虚 . 肉伤损 脾 , 虚脾 损则 运 化 失 司 , 谢 气 代
失调 , 脂膏痰 浊 内聚 , 为肥胖 。《 发 望诊 遵经 》 :富 谓 “
1 肥 胖 的病 因病机
11 先 天 禀赋 .
中医学认 为 , 肾藏真 元之气 , 为先 天之 本 。若 肾
气亏 虚 ,气化 失 常 ,精微 物质 的转化 和贮存 失 去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02月/23日/中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及治疗龚海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对肥胖病的定义为:肥胖病是指因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脂膏积聚,导致形体发胖,超乎常人,并伴困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形体疾病。
肥胖病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证,实者主责之痰,虚者主责之脾。
所谓∀肥人多痰#、∀肥人多湿#、∀肥人多瘀#是其邪实的一面,根本原因在于气虚,阳气不运,病位在脾。
汪昂说:∀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
石室秘录!亦云:∀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血不能运行,故痰生之#。
一、病因、病机肥胖主要是由于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所致。
如果人体因某些机能失职,或过多地摄食肥甘厚味,会造成体内脂膏过多,积蓄于体内,进而化为痰湿脂浊,阻滞于经脉,充斥于肌肤腠理及脏腑三焦,从而发为肥胖病。
目前的研究认为,肥胖病主要与饮食、劳逸、体质、遗传、年龄、性别、工作性质、精神情志及地域等因素有关。
素问示从容论!指出肥胖病的病机是∀肝虚、肾虚、脾虚,令人体重烦冤#,并有∀肥人多气虚#、∀肥人多痰湿#等对肥胖病病机的高度概括。
人体阳气虚弱,气化失职,脏腑功能失调,运化疏泄乏力,气机郁滞,升降失司,血行失畅,脂浊痰湿堆积体内是肥胖病的主要病理机制。
肥胖病多发于老年人就是因为老年人阳气亏虚,无法气化而造成脂浊痰湿蓄积。
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胃功能失调,可导致脂膏水湿无以运化、排泄、转输,从而停积为脂浊痰湿,形体发肥而身重;肝肾阴虚,阳亢则火热内生,影响肝之疏泄、肾之开合气化,使脂浊痰湿之邪停积于体内,并与火热胶结,发为肥胖。
人体脂膏的运化、转输、排泄,有赖于气机调达,升降正常、血行畅通,如果气机不利,则体内的脂膏不能被正常利用与排泄;血行不畅,脂膏转输不力,也会造成体内脂膏堆积,多余堆积的脂膏化为痰湿脂浊,又反过来影响气机之条达升降,阻滞血脉之运行,并使脂浊痰湿日积渐多,发为肥胖病。
二、分型从古至今,对肥胖病的分型有多种。
灵枢卫气失常!把肥胖病者分为∀脂人#、∀膏人#、∀肉人#等3种类型,它是中医对肥胖病的最早分型。
现今有人将肥胖病按临床辨证分为脾虚湿盛、胃湿热阻、肝郁气滞、痰湿内盛、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及阴虚内热7型,此种分类方法基本与肥胖病的病因病机相适应。
在日本,依据气血津液理论,将肥胖症分为水肥和血肥两型,水肥型表现为色白、多汗、下肢浮肿等症;血肥表现为口唇、齿龈、爪甲色紫,下腹压痛,女性易伴痛经和经量异常等。
三、治疗神农本草经!列举了许多能使人消减肥胖、轻身延年的药物,后世医家对肥胖病的认识与防治又有所丰富和发挥。
灵枢卫气失常!提出:∀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治无失常#。
明确提出治疗肥胖,先分型后辨证,即先确定肥胖人的膏、脂、肉分型,再辨别气血之多少,血气之清浊,循证施治,使之成为∀众人#,即如 灵枢卫气失常!∀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称其身#的∀众人#标准。
古人治疗肥胖病的方法,源于 内经!。
治疗膏人肥胖偏寒者,以 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为主;治疗膏人肥胖偏热者,以防风通圣散为主。
治疗脂人以益气养血为主要治则,如防己黄芪汤合二陈汤加减。
治疗肉人,则以泄浊血,行涩气,清泻攻下为主。
现代中医治疗肥胖病方法多样,以中药复方及针灸报道较多,效果较显著。
(一)中药治疗1.治疗原则江幼李1985年在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上曾提出治疗肥胖症八原则:∃化湿。
用于脾虚湿聚之证,代表方为二术四苓汤、泽泻汤、防己黄芪汤;%祛痰。
用于痰浊内停证,轻者用二陈汤、平陈汤、三子养亲汤,重者用控涎汤;&利水。
微利用五皮饮,导水用茯苓汤、小分清饮,逐水用舟车丸、十枣汤;∋通腑。
用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或单味大黄长期服用;(消导。
用三消饮、保和丸;)疏肝利胆。
用温胆汤、疏肝饮、消胀散;∗健脾。
用五味异功散、枳术丸、五苓散、参苓白术散;+温阳。
用济生肾气丸、甘草附子汤、苓桂术甘汤。
2.辨证治疗申屠瑾等人1990年在 中国医药学报!报道对800例肥胖患者辨证分型,发现以脾虚湿痰、胃热湿阻两型最多,合计562例,提出防治肥胖症应以脾胃痰湿为主。
葛文津等认为肥胖属脾肾气虚,运化无力,痰湿内蕴,拟健脾益肾散,由山药、茯苓、大豆、黑米、荞麦、山楂、黑芝麻等组成,治疗106例单纯性肥胖,显效率为98.1%。
翁维良等治疗44例肥胖患者,辨证为脾湿痰浊者用清消饮(荷叶、泽泻、茯苓、决明、薏苡仁、防己、白术、陈皮);脾胃实热者用清通饮(胡黄连、番泻叶、大黄、生地、乳香、生蒲黄、川芎、红花),总有效率79.5%。
王宝龙等用轻身饮(茵陈、首乌、金樱子、黄精、生山楂、丹参、大黄、三七、泽泻、葛根)治疗肥胖患者110例,结果肝肾阴虚者,有效率90.3%;脾虚痰湿者,有效率94.4%;气滞血瘀者,有效率100%;其他类型有效率87.5%。
王玉芬把肥胖症分为4型论治:胃热滞脾型,治以清胃泻热,佐以通腑之法,选小承气汤加味;脾虚湿阻型,治以健脾益气化湿,选参苓白术散加减;气滞血瘀型,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选柴胡疏肝散加味;痰浊壅阻型,治以化痰散结,选二陈汤加减。
张珍把肥胖症分为4型:湿阻气滞型,其中寒湿者予以温中化湿,选苓桂术甘汤加减,湿热者予以清热利湿,选三仁汤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补脾固肾,温阳化湿,选六君子汤加枸杞子、仙茅、覆盆子、菟丝子加味;肝热挟湿型,治以疏肝清热利湿,选钩藤、白芍、丹皮、茯苓皮、大腹皮等药物;风湿挟热型,治以疏风化湿,活血通络,选桑枝、独活、海桐皮、苍术、海风藤、狗脊、川断、赤芍、乳香等药物。
原桃介对实证肥胖多选用防风通圣丸、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大承气汤进行治疗;部分实证和虚实夹杂型患者,多选用桂枝茯苓丸、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九味半夏汤等进行治疗;虚证患者和部分虚实夹杂型患者,多选用防己黄芪汤、五苓散合九味槟榔汤进行治疗。
3.单味药或中成药治疗有报道用枸杞子30g,每天冲茶服,早晚各1次,结果1个月后,体重下降2.6kg,连服7周,体重降至正常;饭前半小时服用大黄片4~ 10片,1~3次/天,大便保持3次/天左右,患者可根据大便次数调整大黄片的服用量,结果3个月后,有效率达96%,腹围减少率为61.5% ~89%;饭前半小时服用自制的大黄醇提片5 ~10片,2~3次/天,大便保持1~2次/天,结果减肥有效率为92.2%;金多靶减肥降脂胶囊(主要成分是大黄提取物,含少量茶多酚)治疗33例肥胖患者,服药40天,体重平均下降9. 4kg;芙蓉降脂减肥灵(山楂、神曲、法夏、茯苓、萝卜子、荷叶、陈皮、白术、人参等)治疗肥胖患者60例,连服60天,总有效率为90%;康灵减肥合剂(黄芪、泽泻、荷叶、山楂、何首乌、生大黄、延胡索等)与芬氟拉明减肥效果相似;消补减肥片(黄芪、白术、蛇床子、香附、姜黄、大黄等组成)治疗老年单纯性肥胖病50例,有效率94%,平均体重降低2kg,血液中甘油三酯明显下降,与防风通圣散及月见草油胶丸对照,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患者124例,结果其疗效和降低体重指数的效果优于防风通圣散与月见草油胶丸;翁氏减肥乐由燕麦、大豆、苡米、山药等八味天然植物组成,治疗79例肥胖患者,疗程1周,结果一周体重下降3kg;∀消胖灵#由决明子、泽泻、郁李仁、火麻仁、山楂组成,∀减肥茶#由番泻叶、桃仁、猪苓、枳壳、黄芪组成,二药合用,总有效率为82.29%;杜氏减肥降脂胶囊主要由人参、黄精、首乌、元明粉等组成,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100例,结果使患者血浆总胆固醇下降31%,甘油三酯下降48%, -脂蛋白下降17. 5%,总有效率为96%;减肥降脂灵胶囊治疗单纯性肥胖症99例,每日3次,每次4粒,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体重、甘油三酯下降显著,有效率为90.9%;大黄减肥汤可有效降低肥胖伴高脂血症男性患者的体重、肥胖度、体重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促进脂肪动员和利用,调节脂代谢;实脾轻身饮(干姜、附子、白术、草蔻仁、厚朴、山楂、大黄、泽泻、甘草)治疗单纯性肥胖病66例,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4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1.82%;卢氏降脂减肥汤(夏枯草、绞股蓝、山楂、制首乌、荷叶、玉米须、厚朴、枳实、大腹皮、泽泻、大黄、红花、决明子),服30剂后,体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最少者降1kg,最多者下降8kg;芙蓉降脂减肥灵袋泡剂(由山楂、神曲、法夏、茯苓、萝卜子、荷叶、陈皮、白术、人参组成),每次1包(含生药6g),每天3次,温开水泡服治疗高脂血症并肥胖症,结果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TC-高密度脂蛋白下降,调脂临床有效率90.0%,肥胖症临床疗效好转率86.7%;降脂减肥茶(山楂、茶叶、莱菔子、连翘等药组成),用于肥胖脾虚湿阻夹痰证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96%,33例肥胖型高脂血症患者临床治愈2例(6.1%),显效7例(2.1%),有效13例(39.4%),无效11例(33.3%),总有效11例(66.7%);定心方主要由苦参、黄连、酸枣仁、三七、赤芍、党参、灵芝、丹参等中药组成,清平减肥茶主要由山楂、枸杞子、栝楼、甘草等药食均可的中药组成,二者均能显著减轻单纯肥胖模型小鼠体重及减少小鼠腹部脂肪量。
(二)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人体局部经穴,调节人体整体机能来治疗肥胖病。
现代研究认为针灸可通过神经、激素、细胞调节的影响,多环节调整肥胖机体能量代谢以及糖、脂代谢的失衡状态,逆转代谢异常,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最终实现减肥效应。
针灸治疗肥胖效应良好,它对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改善明显。
在以往的报道中,谢文霞等体针主穴取天枢、大横、梁丘、足三里,经1个疗程后1例治愈(体重下降至标准体重),8例显效(体重下降> 5kg,体脂下降>5%),18例有效(体重下降3~ 5kg,体脂下降1%~5%),5例无效(体重下降<3kg)。
3个月后随访,发现体重反弹者有8例,其中4例回复至原先体重。
孙凤岷等针灸治疗75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取得满意的减肥效应,同时对患者的血钠、血钾、血渗透量和醛固酮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同时还改善了患者的水盐代谢。
王志军等针刺治疗600例肥胖患者,取阳明、少阳、太阴、少阴经及任脉腧穴,如中脘、气海、水分、天枢、大横、水道、曲池、支沟、足三里、三阴交、四满、阴陵泉等穴位。
结果治愈90例,占15.0%;显效318例,占53.0%;有效166例,占27.6%;无效26例,占4.3%,总有效率95.7%。
刘运珠等采用针刺手法与电针结合,配合耳穴贴压与腹部推罐治疗单纯性肥胖50例,取穴:梁丘、公孙、天枢、支沟。
结果治疗后体重减轻10kg以上17例,占34%;减轻6 ~9kg17例,占34%;减轻3~5kg11例,占22%;减轻1~2kg5例,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