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混交林
湖北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修改《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2013)

湖北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修改《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2013)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林业厅•【公布日期】2013.04.18•【字号】鄂林办天[2013]30号•【施行日期】2013.04.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湖北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修改《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鄂林办天〔2013〕30号)各市、州、县林业局,厅直各单位:为加强我省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我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廉洁性,按照省制度廉洁性评估专家组评估意见,省林业厅对《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鄂林天〔2010〕176号)进行了修改,现将修改后的《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北省林业厅办公室2013年4月18日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状况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者服务为主要利用方向和目的,并按照有关规定划定为生态公益林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分为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经营和管理活动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应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严格保护、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分级保护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内的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设立公益林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内的公益林日常管理工作。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库111分析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库第一章 绪论 填空题1 刘禹锡诗曰:“唯有 ( 牡丹 ) 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作为唐代植物景观的一个特色。
2 园林造景一般可以分为规则, ( 混合式 ) 和自然式三种形式。
*选择题1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 B ) ** A 苑B 囿C 台D 亭2 阿房宫是什么朝代修建的园林 (C ) * A 秦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3 艮岳是什么朝代修建的园林 (B ) **A 明代B 宋代C 唐代D 清代4 下面哪个不是私家园林( D ) ** A 拙政园 B 留园 C 避暑山庄 D 耦园5 下面哪个不是皇家园林( D ) ** A 颐和园 B 圆明园 C 避暑山庄 D 耦园 判断题 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注重园林艺术原理,是与艺术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与科学无关。
(错) 2 元代大内御苑的布局模式是“一池三山”。
(对) ** 3 古埃及的园林风格是不规则式的。
(错) **4 意大利的台地园借助了地形的变化,是一种自然式的园林风格。
() **5 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为规则式园林的代表。
() **6 英国风景式园林中园林的地位更重要,可以支配建筑。
() **7 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
(对) **第二章 园林植物观赏特性 填空题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需要调动观赏者视觉、嗅觉、触觉、 6 园林植物五大观赏特性包括体量、姿态、色彩、气味和 11 一般来说,根据植物的体量可以将植物分成(乔木 )、灌木、藤本、花卉、草本和地被几个类型。
16 藤本植物根据攀援习性可以分为 ( 缠绕类 ) 、吸附类、卷须类和蔓生类四种类型。
** 20 草坪草根据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分为冷季型草坪草和 ( 暖季型草坪草 )两种类型。
* 21 植物姿态包括有 (树形 )、叶形、花形、果形和枝干形态几个方面。
*26 常见树形有 ( 垂直向上型 )、水平展开型和无方向型三种类型。
* 29 树冠由 (一部分主干 )、主枝、侧枝和叶幕组成。
(完整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库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库第一章绪论填空题1刘禹锡诗曰:“唯有( 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作为唐代植物景观的一个特色。
**2 园林造景一般可以分为规则,( 混合式) 和自然式三种形式。
*选择题1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B)**A 苑B囿C台D 亭2阿房宫是什么朝代修建的园林(C ) *A 秦代B 宋代C 唐代D 清代3艮岳是什么朝代修建的园林(B ) **A 明代B 宋代C 唐代D 清代4下面哪个不是私家园林(D)**A拙政园B留园C避暑山庄D 耦园5下面哪个不是皇家园林(D)**A颐和园B圆明园C避暑山庄D 耦园判断题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注重园林艺术原理,是与艺术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与科学无关。
()* 2元代大内御苑的布局模式是“一池三山”。
()**3古埃及的园林风格是不规则式的。
()**4意大利的台地园借助了地形的变化,是一种自然式的园林风格。
()**5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为规则式园林的代表。
()**6英国风景式园林中园林的地位更重要,可以支配建筑。
()**7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
(√)**名词解释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简答题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绘画的异同。
**2 园林植物造景的意义。
*论述题1 请简单论述中西方园林植物造景的交流**第二章园林植物观赏特性填空题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需要调动观赏者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和味觉五大感官。
* 6 园林植物五大观赏特性包括体量、姿态、色彩、气味和(质感)。
*11一般来说,根据植物的体量可以将植物分成(乔木)、灌木、藤本、花卉、草本和地被几个类型。
*16 藤本植物根据攀援习性可以分为( 缠绕类)、吸附类、卷须类和蔓生类四种类型。
**20 草坪草根据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分为冷季型草坪草和( )两种类型。
*21 植物姿态包括有(树形)、叶形、花形、果形和枝干形态几个方面。
*26 常见树形有( 垂直向上型)、水平展开型和无方向型三种类型。
*29 树冠由(一部分主干)、主枝、侧枝和叶幕组成。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89.12.18•【文号】国务院令第46号•【施行日期】1989.12.18•【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号《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已经1989年11月17日国务院第五十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总理李鹏1989年12月18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林法》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害虫害的预防和除治。
第三条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措施和制定,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第五条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其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具体组织工作。
区、乡林业工作站负责组织本区、乡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第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森林病虫害防治科学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第二章森林病虫害的预防第七条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在森林的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植树造林应当适地适树,提倡营造混交林,合理搭配树种,依照国家规定选用林木良种;造林设计方案必须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二)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三)对幼龄林和中龄林应当及时进行抚育管理,清除已经感染病虫害的林木;(四)有计划地实行封山育林,改变纯林生态环境;(五)及时清理火烧迹地,伐除受害严重的过火林木;(六)采伐后的林木应当及时运出伐区并清理现场。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建立无检疫对象的林木种苗基地。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法规类别】林业资源保护【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号【发布部门】国务院【发布日期】1989.12.18【实施日期】1989.12.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号《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已经1989年11月17日国务院第五十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总理李鹏1989年12月18日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林法》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害虫害的预防和除治。
第三条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措施和制定,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第五条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其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具体组织工作。
区、乡林业工作站负责组织本区、乡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第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森林病虫害防治科学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第二章森林病虫害的预防第七条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在森林的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植树造林应当适地适树,提倡营造混交林,合理搭配树种,依照国家规定选用林木良种;造林设计方案必须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二)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三)对幼龄林和中龄林应当及时进行抚育管理,清除已经感染病虫害的林木;(四)有计划地实行封山育林,改变纯林生态环境;(五)及时清理火烧迹地,伐除受害严重的过火林木;(六)采伐后的林木应当及时运出伐区并清理现场。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建立无检疫对象的林木种苗基地。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作者:赵鑫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4期赵鑫林业建设是保护我国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林业建设的深入发展和研究,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步得到改善和缓解,但针对植被单一性、林木树种抗灾能力低等难题,我们仍需加强探究,通过发展混交林栽植技术进一步推动林业建设的稳步发展。
林业建设不仅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和林业经济的主要措施,因此在不断的林业建设中,我们应结合实际问题,提升栽植技术来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仅以本文从混交林建设的角度和大家浅谈下如何在林业建设中加强混交林栽植技术。
混交林栽植技术主要是指根据各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通过多元化的林木栽植技术来推动当地的林业建设,通过丰富各地区的植物林被来提升各地区林木抗灾能力,推进各地区的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同样混交林栽植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因人类肆意砍伐树木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综合以上来看,混交林栽植技术对我国的林业建设推动和完善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混交林栽植技术的重要作用1、提高林被的抗灾性针对各地区的气候及地理条件,适当的进行林木物种引进可以提高当地林被的抗灾性,有助于当地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因林木树种的逐渐丰富,各地的土壤和水文等状况可以有效得到改善,提高其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逐步改善各地区地理条件的目的,如我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地区,其森林植被物种可达上千种,从低矮植被到高植针叶林树种,它们共同构成了兴安岭地区的“保护伞”。
2、提高地区经济的竞争力林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林业建设也是各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混交林栽植技术可以不断丰富各地区的森林植被树种,一方面可以提高当地林业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侧面推动林业建设;另一方面随着林业树种的不断丰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此地进行观光,全面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第18章 混交林

精选版课件ppt
28
五、混交方法
1 星状混交 2 株间混交 3 行间混交 4 带状混交 5 块状混交 6 不规则混交 7 植生组混交
1
精选版课件ppt
29
精选版课件ppt
30
混交方法特点及其选用条件
其它名称 种间关系 矛盾调控 易操作性 树种互补性
选用条件
株间混交
隔株混交 早、强 难度大
难 极高 四旁林 阴阳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常落混交林
9
混交林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①通过选用落叶丰富,易分解的树种混交,增加有机质。阔叶树 (尤其是固氮树种)与针叶树混交,不仅能够使林分总的落叶量 增加,养分回归量增大,而且还可以大大加快枯落物的分解速度, 加快林分的养分积累和循环,提高土壤养分有效化, 这对林分 维持持续生产力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②与固氮树种混交,直接增加土壤营养元素。利用某些乔灌木树种 为肥料木,是使林地始终保持较高的生产力,实现生物自我营养 的重要途径。
行间混交 带状混交
隔行混交 隔带混交
中
晚、弱
中
容易
容易
容易
高
中
防 护 林 防风林
阴阳混交林 用材林
乔灌混交林
精选版课件ppt
块状混交 隔块混交 晚、弱
容易 容易 中 山区小地形变化明显的地 方
31
带状混交
精选版课件ppt
行状混交
32
行状混交(1×1m) 精选版课件ppt 行状混交(2×2m) 33
精选版课件ppt
2
精选版课件ppt
3
金光集团 桉树人工林
精选版课件ppt
4
一、混交林的特点
更充分利用林地条件 更有效地改善林地环境条件 能培育出产量多、质量好的木材和多种林产品 更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 能增加抗御灾害的能力
林政专业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

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第一章、绪论1、测树学的概念:测树学是以森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株木、林分、大面积森林以及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
2、测树学的目的:在分析树木形状、林分结构规律及林分特征因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树木、林分的数量(材积或蓄积、生物量)、质量(材种出材量)及其生长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3、测树学发展简史:(1)测树学的萌芽阶段:19世纪早中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2)形成和发展时期:19世纪末期开始,德国完成适用伐倒木和木材材积测定公式的理论推导和检验,确定了形数的概念和测定立木的材积公式,并且进行一些简单的测仪器的研制。
(3)成熟和稳定期: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数理统计、遥感技术、抽样技术和电算技术的发展及广为应用,以及角规测树学理论技术陆续发展起来。
(4)新技术应用阶段:近10-20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航天遥感、动态预测、角规测树等新技术在森林调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这预示着一个新的时期的到来。
4、测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树木和林分的蓄积量(材积)、材种出材量生长量及其生物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5、测树学中的误差:从误差的来源分,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6、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运算规则:①加减乘除运算:结果保留位数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相同。
②乘方或开方运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③对数运算:对数尾数的位数应与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④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时,误差和偏差只取一位或者两位有效数字。
⑤计算中涉及到常数π、e以及非测量值,如自然数、分数时,不考虑其有效数字的位数,视为准确数值。
⑥为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在计算过程中可暂时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计算完后在修约。
运用电子计算器运算时,要对其运算结果进行修约,保留适当的位数,不可将显示的全部数字作为结果。
7、测树学所使用的符号和单位:第二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1、基本测树因子:树木直径、树高、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材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位完全重叠(最终必有一种植物被淘汰)
生态位部分重叠的种间关系形式最为普遍
混交林种间关系作用结果可以概括为6种
(++)、(+-)、(+ 0)(具有混交价值) (0 0)、(0 -)、(--)(不具有混交价值)
(三)混交林种间关系发生的途径
直接作用途径
机械作用途径(树冠的撞击和摩擦、根系的相互挤压,藤本和蔓生
灌木树种
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的灌木树种(护土和改良土壤等) 生长中后期往往自行消失或处于林冠最低层 非主导树种,经济价值大多不高
(二)混交林的主要类型
根据经营目划分
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类型 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类型
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类型
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的混交类型
根据树种类型划分
(二)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
目前的研究表明,人类在经营森林过程中,因措施不当可导致地 力衰退。主要有下列因素:
• 1、轮伐期
树木年龄越小,木材内养分含量越高,采伐带走的养分越多。 如:辐射松(边材和心材含磷比为9:1) 短轮伐期18年 边材比例 树干中磷含量(g/t) 取走磷的比例 100% 258 150% 长轮伐期40年 90% 169 100%
可能的原因
• 养分的消耗大于归还,引起肥力下降; •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特别是针叶树纯林。 森林地力的维护和提高,主要决定于林分枯枝落叶的 数量、质量及其分解速率。针叶树的落叶量一般比较少, 而且分解比较困难,以至在A0层积累,并形成酸性的粗腐
殖质,这是针叶纯林地力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混交林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叫混交林。
金光集团 桉树人工林
一、混交林的特点
更充分利用林地条件 更有效地改善林地环境条件 能培育出产量多、质量好的木材和多种林产品 更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 能增加抗御灾害的能力
(一)更充分利用林地条件 • 通过把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适当地进行混交,能够比较 充分利用空间。 • 混交林有效地利用了光能,提高了林分生物量的积累。 • 混交林的根系发达,分布合理,可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混交林可以较好地维持和提高林地生物多样性。
配置合理的混交林还可增强森林的美学价值、游憩价值、保健功能等, 使林分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
(五)能增加抗御灾害的能力
• 由多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系统,食物链较长,营养结构多样,有
利于各种鸟兽栖息和寄生性菌类繁殖,使众多的生物种类相互
制约,因而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大量发生。 • 混交林的林冠层次多,枝叶互相交错,而且根系较纯林发达, 深浅搭配,所以抗风和抗雪能力较强。 • 混交林在干热季节,林内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因此各种可燃 物不易着火。
针阔混交类型 阴阳混交类型 乔灌混交类型
其它混交类型(不同根系特性、不同直干性、不同耐旱能力树种混交等)
各混交类型的特点、种间关系、应用条件
类 型 特 点 种间关系 阳×阳:早而尖 锐,不易调整 阳×阴:晚而缓 和,易于调整 较缓和易于调整 缓和、易于调整 缓和、易于调整 适用立地 举例 油松×栎树 落叶松×云 杉 油松×槭树 油松×山杏 油松×柠条 杨树×沙棘
造林后:当次要树种开始抑制主要树种生长时,需要及时采取适当
的干预措施(平茬、修枝、抚育伐、环剥、去顶、断根和化学药剂 抑杀等) ;当然,土壤养分、水分竞争也可以采取施肥、灌溉、松 土、间作等措施 获得一定程度缓解。
种间关系调控能力和效果的有限性 生态因素的不可替代性 技术条件限制 经济条件限制
八、人工林轮作
混交林和纯林应用的条件
• 林种 • 立地条件
• 树种
• 市场 • 经济条件 • 经验 • 病虫害
三、混交类型
(一)混交林的树种分类 主要树种
栽培目的树种(或经济价值高,或防护效能好) 一般为优势树种,林分生长中后期占据第一林冠层 数量上一般占较大优势
伴生树种
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的乔木树种(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等) 多为中小乔木,林分生长中后期占据第二林冠层 数量上一般不占优势
• ② 改变林地的生物环境:树种通过改变林地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环境而彼此产生的间接相互作用。
• ③改变林地化学环境 (互补利用养分、枯落物分解、土壤养分 有效化、树种间养分互补转移等)
混交林种间关系的相对性
时间上的相对性 立地条件上的相对性
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类型
混交措施上的相对性
树种组成
混交比例 林分密度 种植点配置 混交方法
(二)混交林种间关系形式和结果
同一时空中的两种植物的生态位关系可以概括为3种
生态位完全不重叠(种间关系表现为互利,无竞争发生,可完全互补利用 资源) 生态位部分重叠(种间在重叠部分存在竞争,在不重叠部分可互补地利用 资源,种间关系可能表现为互利、互害、单利3种不同结果,其利害程度 的大小取决于互补与竞争的消涨)
立地条件愈差,灌木的比例应愈大
七、混交林种间关系的调节
种间关系的相对性决定了种间关系干预的必要性 种间关系调控的指导原则是兴利避害,使主要树种尽可能 多受益、少受害
种间关系调控的途径
造林前:要在慎重选择主要树种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混交方法、
混交比例及配置方式,预防种间不利作用的发生,以确保较长时间 地保持有利作用。 造林时:通过造林时间、造林方法、苗木年龄和株行距等措施,调 节树种种间关系。
(三)能培育出产量多、质量好的木材和多种林产品 由于配置合理的混交林能够较充分利用营养空间,较大改善林地 立地条件,所以其可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生物产量,增加 林产品种类,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1)产量 混交林木材总产量大多高于纯林。 (2)质量 营造较好的混交林中,目的树种由于有伴生树种辅助,主要树种 主干长得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迅速、干材质量好。
第十八章 混交林
混交林的特点 混交林培育的理论基础
混交林种间关系本质 混交林种间关系的形式与结果 混交林种间关系的发生途径 混交林应用条件 混交林类型
混交林培育技术
混交树种选择
混交方法 混交图式 混交比例 混交林种间关系相对性与种间关系调节
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林分的树种及其所占的比例。 由一种树种组成的人工林叫单纯林。
阴阳混交林
阴阳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常落混交林
乔灌混交林
带状混交 行状混交
行状混交(1×1m)
行状混交(2×2m)
六、混交比例的确定
混交比例指造林时各混交树种所占的百分比 混交比例的确定
必须保证主要树种在将来林分中占优势 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树种的混交比例都应在50%以上 主要树种竞争力强,混交比例可小些 伴生树种经济价值高,作用大时,其比例可大些
(六)混交林优点的相对性
• 混交林的培育和采伐利用,技术比较复杂,施工也比较麻
烦,同时目的树种的产量可能较纯林降低。相比之下,营
造纯林的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施工,在培育短轮伐期的速
生人工林时仍有一定优势。 • 在不同的情况下,目前是否全部营造混交林还需具体分析, 但无论是营造人工林还是培育天然林,加大混交林的比例 势在必行。
①通过选用落叶丰富,易分解的树种混交,增加有机质。阔叶树 (尤其是固氮树种)与针叶树混交,不仅能够使林分总的落叶量
增加,养分回归量增大,而且还可以大大加快枯落物的分解速度,
加快林分的养分积累和循环,提高土壤养分有效化, 这对林分 维持持续生产力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②与固氮树种混交,直接增加土壤营养元素。利用某些乔灌木树种 为肥料木,是使林地始终保持较高的生产力,实现生物自我营养 的重要途径。
植物之间的缠绕和绞杀等 )
生物作用途径(杂交授粉、根系连生以及寄生学作用途径(他感作用 )
生理生态作用途径(光、温、水、气、肥等因子 )
生理生态作用途径是最主要的种间关系 作用途径
• ①改变林地的物理环境 :树种通过改变林地小气候等树木生
长的物理环境而彼此产生的间接相互作用。
好
较好 差 较好
缓和、易于调整
极差
沙棘×柠条 沙柳×杨柴 山杏×柠条
四、混交树种的选择
混交树种与主要树种的生态互补性
混交树种应具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
混交树种与主要树种没有共同的病虫害 混交树种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混交树种最好有萌芽力强、繁殖容易等特点,以便在 种间关系调节措施采取后能迅速更新
(四)更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
混交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二
氧化碳储存、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的效益是更为显著的。
混交林的林冠结构复杂、层次较多,拦截雨量能力大于纯林; 林下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较纯林厚,林地土壤质地疏松,加上不同树 种的根系相互交错,提高了土壤的孔隙度,加大了降水向深土层的渗 入量,因此减少了地表径流和表土的流失。
(一)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程度
人工纯林连作导致地力下降在德国1833年就对云杉有报道。
我国方奇对杉木的调查表明 测定项目 林 土壤N 土壤P 土壤K 优势木高 100% 100% 100% 100% 95% 84% 72% 93% 77% 85% 68% 77% 一代林 二代林 三代
• 日本和我国对落叶松,印度对柚木,还有桉树等都有地力下降的报道。
人工林的轮作是不同时期在同一地块上栽培两个或
两个以上树种或农作物的方式。林林或林农轮作之所以
是必要的,主要是因为,在同一林地上长久地或多代地 培育一个树种的纯林,有时会造成土壤恶化、地力衰退 和森林生产率降低等不良后果。研究轮作的目的,就是 为了探索通过栽培措施使林地土壤不断得到改良,肥力
增加,实现林地可持续经营的途径。
五、混交方法
1 2 3 4 5 6 7 星状混交 株间混交 行间混交 带状混交 块状混交 不规则混交 植生组混交
1
混交方法特点及其选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