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4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4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4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

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4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

第六、七课内容)

一、判断题(请对每小题的观点进行判断,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

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答案 F

2.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 )

解析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答案 F

3.自强不息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

解析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答案 F

4.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解析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答案 F

5.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答案 F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6.史学家侯外庐曾指出:与西方文明不同的是,我国西周时期就有了敬天、孝祖和保民的政治伦理范畴,在此基础上,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的礼乐文化体系。这体现了( )

①西周文化对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②中华文化具有特色鲜明的辉煌历程

③春秋时期古代中华文化已走向辉煌④自西周时期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在西周政治伦理文化基础上,春秋时期形成儒家礼乐文化体系,这体现了①。我国早于西方形成政治伦理范畴,这体现了②。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走向辉煌,③不选。自有了汉字以来,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④表述错误。

答案 A

7.遍布古代先民生活的漆器是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与丝绸、瓷器并列为中华国粹。漆艺,更与历史文化融会,留下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的古老记忆。中华漆器与漆艺是(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传承中华文明的唯一文化途径③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最生动体现④中华文化独领风骚的重要见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遍布古代先民生活”体现了①。“与丝绸、瓷器并列为中华国粹……的古老记忆”体现了④。漆器与漆艺只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或表现形式而不是传播文化的途径,②表述错误。③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 A

8.美国学者坦普尔的著作《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列举了我国古代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100项发明与发现,其中技术部分占了很大比例,特别是我国以农业生产与天文观测方面的技术成就最为突出。这印证了( )

①中华民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的特点③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的特点④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非其他民族可比( )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斐然,这直接体现了①。同时我国古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与天文观测方面的技术成就最为突出,这突出了我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特点,③正确。②与题干无直接关系,④说法错误。

答案 C

9.杭州钟灵毓秀,远古即孕育了灿烂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室南迁,在此建都,不少中原地区缙绅仕宦移民杭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逐步打造出具有浓重北方韵味的特色江南文化。这表明( )

A.杭州文化只能由杭州水土孕育

B.杭州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C.人口迁徙与文化传播同步推进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解析杭州文化能够接受中原文化在此积淀并与之相融,体现了杭州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即具有包容性,B可选;A错在“只能”;C错在“同步”;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B。

答案 B

10.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是古代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③包容性是世界文化的共同特征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敦煌石窟是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同时也说

明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②④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错误;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特点,而不是世界文化的特点,③错误。故答案选C。

答案 C

11.漫画《如此爱国》告诉我们( )

A.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

B.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爱国主义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

D.爱国主义是深刻的,不是肤浅的

解析漫画主旨讽刺的是那些故意装扮自己爱国的人(其实本

质上或内在的难以知晓到底爱不爱国),这也间接地告诉我们,爱国主义不是通过摆艺术造型得以展现,而是要通过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为国作贡献的举动(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得以展现,故B符合题意,而A、C错误。漫画中并非是肤浅地爱国,而是难以判断到底爱不爱国,故D也不选。

答案 B

12.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典故、名言、成语能反映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下列选项

对应错误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

B.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勤劳勇敢

C.和协万邦,亲仁善邻——爱好和平

D.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团结统一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是说,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这体现了爱国主义,A正确;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B错误;和协万邦,亲仁善邻的意思是,与仁者亲近,与邻邦友好,体现了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C正确;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D正确。故答案选B。

答案 B

13.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

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成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③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④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材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①正确;“正是‘中国精神’成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说明中华

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③正确;材料未涉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选A。

答案 A

14.“大国工匠”擦亮“中国创造”。这些“大国工匠”,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为我

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从他们的事

迹中可以看出( )

①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②爱国主义应当表现在实际行动中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爱国主义激励我们团结奋斗、自强不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大国工匠”为我们的时代、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体现了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爱国主义应当表现在实际行动中,①②正确;“大国工匠”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大国工匠”精神作为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将激励我们团结奋斗、自强不息,④符合题意,当选;材料未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选C。

答案 C

15.“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是因为,中华民

族的民族精神是( )

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决定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动因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④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①③④正确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均入选;中华民族精神不能对民族复兴起决定作用,②错误。故答案选D。

答案 D

16.在浙江校园普及传唱的《大禹纪念歌》,表达了人们追思大禹功德、传承大禹精神,弘

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追求。中华民族精神是(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④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①不选;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之魂,②正确;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③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④正确。故答案选D。

答案 D

17.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2016年4月9日,是民族英雄嘎达梅林英勇就义

85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科尔沁文化遗产协会及部分专家学者开展纪念活动。关于英雄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①英雄精神的实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英雄精神能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③在当代弘扬英雄精神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弘扬英雄精神要以改革与创新为核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英雄精神实质上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表现,它符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能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①②③正确。以改革与创新为核心的是时代精神,而不是英雄精神,排除④。

答案 A

三、综合题

18.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经历了5 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华民族以文化自信的气度、海纳百川的胸怀,在交流中吸纳外来、在互鉴中发展自我,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指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理由。

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和根基。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③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