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类文献综述

保险类文献综述
保险类文献综述

国内外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现状分析

来源:网络转摘作者:林源点击:1730次时间:2011-8-16 12:28:12

一、引言

美国司法部于2010年7月16日宣布破获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联邦医疗保险诈骗案, 对94名嫌犯提出起诉, 其中包括医生、护士、诊所业主和管理人员等, 涉及金额高达2.51亿美元。这是美国医疗改革方案通过后联邦当局第一次彻查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欺诈行为。美国联邦政府多次表示, 打击医疗保险诈骗案, 是医疗保险改革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美国全国卫生保健反欺诈协会(NHCAA)估计每年欺诈造成的医疗费用损失至少3%或不少于600亿美元, 而美国政府和其他执法机构估计该损失高达10% 或1700亿美元(NH CAA,2005)[2]。在我国, 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社会医疗保险欺诈统计数据, 不过自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 诈骗医保基金的案件不断发生。据统计, 天津市医保结算中心仅2004年度累计拒付医疗机构不合理住院医疗费4666.1万元, 平均拒付率为4.01%, 涉及欺诈金额共计211.79万元[3]。

而新农合诈骗的现象更为严重, 出现了一些非常重大的诈骗案件, 如重庆秀山县一团伙一年半内欺诈450万元, 陕西省洋县妇幼保健院通过资料造假骗取38万元, 云南宣威市新农合管理办职工内外勾结骗取60余万元等。事实上, 医疗保健欺诈和滥用在许多国家每年都有数亿计美元的损失((USGAO,1992)[4];(https://www.360docs.net/doc/8111888085.html,sseyet a,l 1997)[5]), 对医保基金安全构成了重大的威胁, 妨碍了各国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因此, 医疗保险欺诈已经成为各国非常重视的社会问题, 学者们也对医疗保险欺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尝试对国内外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 希望引起我国各界对医保欺诈问题研究的重视。

二、国外医疗保险欺诈的研究现状

社会心理学界在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关注欺诈问题。目前,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欺诈的理论主要有人际间欺诈理论、欺诈识别理论、欺诈三角形理论、白领犯罪理论及欺诈防范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可以用来解释医疗保险的欺诈问题。不过, 针对医疗保险欺诈问题的专门研究, 主要集中在欺诈风险分析、欺诈风险识别、欺诈风险度量和反欺诈措施等方面, 而重点在欺诈识别与反欺诈的研究方面。

1.医疗保险欺诈的概念及经济学分析

关于医疗保险欺诈, 美国全国卫生保健反欺诈协会( NHCAA )的定义是:“个人或组织故意的欺骗或虚假的表述以使其本人或组织获得不法利益”。医疗滥用是指“医疗机构或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与财政、商业及医疗实践不相一致, 或者未能满足卫生保健行业内公认的标准, 因而产生了不必要的费用[6] ”。欧洲医疗保健欺诈和腐败会议( 2005)中指出, 医疗保险欺诈是使用或提供虚假的、不正确的或不完整的陈述或文件,或者隐瞒了法律规定必须披露的信息, 以挪用或盗用他人的资金或财产, 或指定用途以外的其他滥用的不法行为[7]。

针对医疗保险欺诈, 一些学者还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 探讨其形成的微观机制。Arrow(1963)[8]指出: 由于健康和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服务, 导致消费者和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之间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医疗服务的供给方缺少内在的成本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产生了诱导性需求, 使得医疗费用上涨的趋势必然得不到有效控制。Martin Feldstein(1970)[9]、EvansR.G(1974)[10]认为由于医疗服务供方(医院)具有信息优势, 导致了供方道德风险- 诱导需求, 此时医院具有提供过量医疗服务的倾向, 还会创造额外的需求(Fuchs,1978)[11]。

2.医疗保险欺诈风险分析

医疗保险欺诈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修改或伪造医疗账单或其他相关资料; 过度的或不必要的治疗; 为没有提供的医疗服务支付费用; 伪造或夸大医疗事故等[12]。

医疗保险的欺诈主体: 医疗保险索赔过程中医疗服务提供商、投保人和保险人都可能涉及

欺诈[13]。进一步研究(Pf laum & Rivers,1991[14];Health care fraud,2002[15])表明: 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欺诈和滥用占据的比例更大。

医疗保险欺诈的原因。导致保险欺诈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很多: 道德观念的变化、贫困人口的增加、对中介入行为的限制(如医生)、保险人的态度等(Dionne,Gibbens and St Miche,l 1993)[16]。

3.关于医疗保险欺诈识别的研究

欺诈识别是国外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的重点。医疗保险欺诈的识别问题事实上就是索赔分类问题, 即区分是欺诈索赔还是合法索赔。通常包括步骤[17]:(1)数据的搜集。数据信息包括索赔人信息、索赔信息、治疗情况等。(2)选择欺诈指示因子(fraud indicators,也称red flags)。欺诈指示因子是指能够刻画欺诈特征的一些可测信息点, 在识别模型中充当解释变量。不同的险种有不同的欺诈指示因子, 欺诈特征较多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专家意见降维, 以有效地确定欺诈指示因子。(3)利用统计方法建立欺诈识别模型。具体方法如模糊集聚类、logistic回归模型(Viaene,S.,Derrig,Richard A.eta,l 2002) [18],PRID IT主成分分析[19]、多元神经网络方法等。最后根据统计模型计算的结果即欺诈索赔的概率, 决定直接赔付或是进一步调查。

Marisa S.etal(1996)[20] 提出了用数据挖掘方法来识别医疗保险行业的欺诈行为, 并被美国医疗保健财务管理当局(Health Care Financing Adm in istration)用于检测医疗索赔(L. Soko leta,l 2001) [21]; (L.Sokol eta,l 2001)[22])。Soko letal (2001) [23]构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欺诈识别模型, 该模型能识别每一项医疗服务(比如放射流程、预防医疗服务等)的一系列特征, 因而用于识别特定的医疗服务中的疑似欺诈索赔。Wan Shiou Yanga,San YihHw ang( 2006) [24] 研究了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欺诈和滥用问题, 利用临床路径的概念构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欺诈识别模型, 并用台湾国民健康保险的数据对欺诈和滥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比手工识别模型更有效率和判别能力更强。Fen May Lioueta.l(2008) [25] 应用逻辑回归、神经网络和分类树(classification trees)等三种数据挖掘方法检测了台湾健康保险系统(Taiw an ?s NationalHealth Insurance system)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欺诈行为, 结果表明逻辑回归方法优于神经网络法和分类树法。在数据挖掘方法中, 神经网络因其独特优点被用于构建欺诈识别模型。为澳大利亚政府管理医疗保障计划的医疗保险委员会广泛采用BP神经网络识别医疗欺诈(Hubick,1992)[26]; Hall C(1996)[27] 应用神经网络识别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欺诈风险; Heetal(1997)[28]等构建了一个三层BP神经网络结构(28-15-4)用于识别医疗保险欺诈。Ortega(2006)[29] 等为智利一家医疗保险公司构建了神经网络欺诈识别系统, 用于识别医疗索赔、附属机构、医务人员、雇主的欺诈风险。

除了上述的方法以外, 目前电子欺诈识别技术(Electronic Fraud Detection, 简称EFD)也被用于识别医疗保险欺诈。该技术是基于启发式和机器学习的行为规则, 用于检测大量的健康保险索赔中可能的欺诈行为(Major JA,Riedinger DR,2002)[30]。Cox(1995)[31] 的研究中指出, 蓝十字和蓝盾组织(Blue Cross and B lue Shield organizations)使用模糊逻辑法识别医疗服务商的索赔。此外, 还有遗传算法(He Hetal,2000)[32]、贝叶斯网络法(S.Viaene,A.Richard and D.G.Dedene, 2004)[33]、决策树法(Bonch,i 1999) [34])、关联规则(Association rules)[35]等。Hongx ing Heeta.l(2000) [36] 应用遗传算法和K-近邻法来识别医疗欺诈问题。该方法把医生数据库中的问题分为两类: 即诊疗(费用)恰当和不恰当。而病人数据库中的问题根据其在求医治疗过程中处方药物费用是否超出其实际治疗需要而分为5类。由于该法使分类进一步改进其精确性,被澳大利亚健康保险委员会(Health Insurance Commisson)用于识别医疗保险欺诈。

4.关于医疗保险欺诈风险度量分析的研究

对于欺诈风险的度量研究较少。V eraH ernandez(2003)[37] 提出了利用健康状态和治疗成

本的方差来衡量道德风险。

5.关于医疗保险反欺诈研究

针对医疗保险需方道德风险-过度需求,Pauly.M.V(1968)[38]认为最优的医疗保险政策应该是建立一种由病人和政府共同付费以及设立保险免赔或保险起付标准的新机制。而针对供方道德风险-诱导需求,导致医疗费用过快上涨, 可采用定额补偿方式(又称预付制)对供方进行有效控制, 主要分为3种: 按人头付费(capitation)、总额预付(pps)和按病种付费(DRGs)[39]。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 Pauly(2001)[40] 考虑公共医疗保险中信息失灵问题, 从供需双方来控制道德风险, 提出要防止过度消费、改革支付制度、有效控制成本、建立和完善评估体系等。针对严重的道德风险- 欺诈问题, Stefan Furlan 等(2008)[41]提出在医疗保险中从“威慑、预防、识别、调查、制裁和赔偿、监控”等六方面构建欺诈管理系统。William J.Rudm and等(2009)[42]在Ste fan Furlan等[43](2008)的欺诈管理系统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解决医疗保健欺诈和滥用的办法: 教育培训、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加强联邦政府对欺诈和滥用处罚的执法力度以及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识别欺诈与滥用等。

三、国内医疗保险欺诈的研究现状

1.医疗保险欺诈的概念及经济学的分析

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课题组(2005)指出, 医疗保险欺诈是指违反医疗保险管理法规和政策,采用虚构保险事故以及其他方法, 向医保基金管理机构骗取医保基金或医保待遇的行为[44]。《临沧市社会医疗保险反欺诈暂行办法》指出, 医疗保险欺诈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参加医疗保险、缴纳医疗保险费、享受医疗保险待遇过程中, 实施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等行为[45]。针对医疗保险欺诈的经济学分析, 国内学者主要是从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角度分析。边文霞(2005) [46]对医疗保险欺诈基于博弈分析, 提出了确定最优医疗保险合约的条件与依据; 温小霓(2006)[47]构建了医疗保险中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传导机理模型。而张翼飞(2009)[48] 则以现行的医疗保险欺诈行为的具体表现为切入点, 对医疗保险相关利益集团进行博弈分析, 探讨了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如何防范医疗保险欺诈行为。

2.医疗保险欺诈风险分析

(1)国内医疗保险欺诈表现形式。主要有: 冒名顶替(即就医资格作假); 病因作假(将非医保支付病种(如车祸、工伤、打架斗殴、自杀等)改成医保支付病种) ; 夸大损失; 票据作假; 医疗文书作假; 住院床位作假(即挂床住院); 编造虚假住院、门诊特殊病等有关资料骗保[49]。

(2)欺诈的主体。在“第三方付费”的制度下, 医务人员和被保险人可能合谋欺诈保险机构[50]。

(3)欺诈的原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医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毛瑛, 李娇凤,2005)[51],为欺诈提供动力; 而医疗的专业性为其实施欺诈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贾娜,2007)[52]; 管理机构不能及时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 这为实施社会医疗保险欺诈提供了便利(吴传俭,2005)[53]。而李连友等(2009)则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 认为社会医疗保险欺诈收益大于欺诈成本导致欺诈产生[54]。

3.反欺诈研究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针对目前医药合一的体制, 李珍(2007)[55]认为应切断医疗机构效益与医疗服务供给量之间的联系, 社会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应该由后付制逐步向预付制改变; 针对异地就医可能引起的欺诈问题, 丁辉(2008)提出建立地区协查机制[56]; 针对冒名顶替的欺诈现象, 王留女(2008)提出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57]。

(2)对社会医疗保险三方主体进行监管。方法有: 可以在医疗机构间引入竞争机制, 建立医

疗服务信息系统、采用预付制方式,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史文壁、黄丞, 2005)[58];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 对参保患者的身份、病种、检查治疗及药品目录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尽可能杜绝挂名住院、冒名住院、变更住院病种、分解替换收费项目等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赵鹏, 2004)[59];对定点医院建立严格的信用等级档案, 根据其信用等级, 决定是否赋予或取消其定点医院的资格(林俊荣, 2006)[60], 并通过加强对病案的管理来防范医疗保险欺诈(左晖, 2008年)[61]; 而陈鑫(2008)[62]认为可通过审核索赔单据寻找欺诈证据, 加大惩罚力度, 使各主体的欺诈成本大于其期望收益来防范欺诈。从实务角度研究欺诈防范的有: 黄俊豪(台湾, 2005年) [63]从医疗保险的实务角度对台湾的社会医疗保险的欺诈状况进行研究, 提出规范医院病历内容、病历保存和病历管控等措施反欺诈; 丁辉(2009)[64]则从承德市查处医疗欺诈行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反医疗欺诈责任制; 加强部门间合作, 对医疗欺诈行为的监管形成合力; 建立医疗保险反欺诈异地协查机制”等对策来反欺诈。

(3)完善相关法律体系。郭永松等(2004)[65]、游春等(2007)[66]、武力(2005)[67] 等认为反欺诈是一项系统工程, 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社会公众各司其职, 加快社会保险反欺诈立法, 强化监管手段, 建立监测预警分析和报告制度。夏宏等(2007)[68] 则分析了医疗保险保费征缴、支付和基金管理中存在的各种欺诈行为, 也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等反欺诈的措施。和前述研究的视角不同, 胡继晔[69] 借鉴国外社会保险反欺诈立法和执法的经验, 根据我国民法、合同法、税法中相关反欺诈的内容, 提出了未来社会保险反欺诈立法的原则及社会保险反欺诈机构的职责权限。

从现实情况看,《临沧市社会医疗保险反欺诈暂行办法》[70],《楚雄彝族自治州医疗保险反欺诈暂行办法》[71]中规定了: 征缴环节中缴费单位和个人的欺诈行为; 参保单位、参保人员、医院、药店等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中的欺诈行为; 防范欺诈的办法及欺诈行为人的处罚。

(4)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市场声誉机制, 明晰以医术价值为核心内容的“医院声誉”和“医生个人声誉”等无形资产的所有权, 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防范欺诈(赵曼, 2002)[72]。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课题组(2005)[73] 也提出了应从法制、诚信等方面反欺诈。在此基础上, 林俊荣(2006)引进信用分值制度,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医生、参保者个人的信用评估体系, 并制定相应的信用评估档案[74]。

(5)利用技术手段反欺诈。顾晓峰(2004)[75] 提出建立欺诈识别、调查、评估、反制、改进等不断循环优化的反欺诈管理体系, 辅以强大的信息化反欺诈管理系统, 就可达到防范欺诈风险。开发保险反欺诈管理系统,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保险欺诈的识别、评估, 通过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辅助反欺诈管理部门进行侦测、反制保险欺诈, 是进行保险反欺诈管理有效的技术手段。

4.新农合医疗保险欺诈理论

针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 夏子坚(2007)[76]认为应当建立信息批露与评价机制, 缓减信息不对称问题; 降低代理方道德风险行为的收益, 弱化代理方道德风险行为的动力; 健全监督机制, 增大博弈成本, 规范代理方的博弈行为, 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刘卫斌等(2008)[77] 认为信息不对称、医疗需求缺乏弹性、医疗消费和疾病治疗的不确定性为道德风险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通过优化支付方式、实行信息公开化改革医生的收入分配机制及在定点医疗机构选择中引入竞争机制等方法来控制供方道德风险。杨金侠(2008) [78]则从定量分析的角度,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定点医疗机构道德风险, 并提出:采取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为核心的综合措施改变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局面; 实行支付方式改革, 探索以总额付费为核心的混合支付方式, 把费用控制主体转移到定点医疗机构。

针对欺诈, 夏宏等(2007)[79]认为应该加强信息公示、推行及时补偿等防范欺诈; 胡德宁(2008)[80] 通过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诈骗类型, 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管理机

制不健全、补偿支付制度不合理和管理环节不完善等问题, 需要从规范经办机构、推行即时补偿、严格报销制度和加强教育监督等方面予以改进, 从而防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诈骗案件的发生, 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安全。

四、研究趋势及展望

综合以上分析, 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

1.国外关于医疗保险欺诈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欺诈识别的研究, 缺乏对欺诈风险损失分布规律的研究, 即对欺诈风险的度量研究较少。

2.国内关于医疗保险欺诈的研究更多的是进行定性分析, 侧重研究欺诈的特点、类型和反欺诈的措施研究; 关于欺诈识别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我国新农合医疗保险欺诈的研究很少。

3.缺乏对医疗保险欺诈(含新农合)比较系统的研究。比如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来研究欺诈风险分析、欺诈风险识别、欺诈风险度量、反欺诈措施等问题。

基于上述不足, 笔者认为尚需研究的问题有:

1.对欺诈风险进行度量, 研究欺诈风险损失分布规律; 在此基础上, 研究欺诈风险对筹资标准的影响, 即研究欺诈风险保险定价问题; 欺诈风险对医疗保险基金偿付能力的影响; 医疗保险欺诈风险准备金的计提问题。当然, 必须建立欺诈数据的收集机制。

2.欺诈风险的识别, 即如何用统计方法或其他技术手段识别欺诈, 采用多种方法构建医疗保险欺诈识别模型, 分析其识别效果。

3.如何从风险管理的视角, 研究医疗保险欺诈问题。即研究欺诈风险分析、欺诈风险识别、欺诈风险度量、欺诈风险防范及控制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美国破获史上最大医保诈骗案,涉案金额2.51亿美元.来源:人民网2010-07-19.

[2]NHCAA.The problemo fHea lth Care Fraud:A serious and costly reality for a llAmericans,report ofN ational Health Care Anti Fraud A ssociation.NHCAA. 2005.

[3][44]关于医疗保险欺诈与反欺诈问题的研究报告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课题组, 2005.5.10.中国保险学会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111888085.html,/hknr.

[4] United State Genera lAccounting O ffice, Health insurance :Vu lnerable payers lose billions to fraud and a buse, GAO HRD9269,1992.

[5]https://www.360docs.net/doc/8111888085.html,ssey,https://www.360docs.net/doc/8111888085.html,ssey andM.Jinks,Health care systems around the world: Characteristics, issues, reform s,Eng lewood Cliffs,N J:Prentice H al,l1997.

[6] Gu idelines to hea lth care fraud Gu ide lines to health care fraud, N ationalH ea lth CareAnt

i Fraud Association(NHCAA),NHCCA Board of Governors,https://www.360docs.net/doc/8111888085.html,,1991.

[7]Defin it ions prepared by the Sw iss Institute of Comparat ive R esearch(www. isdc. ch/en)and agreed by the EuropeanHealthcare Fraud and Corrupt ion Conference delegatesin,2005.https://www.360docs.net/doc/8111888085.html,/fraudcorruption/.

[8]A rrow, K.J.Uncerta inty and the w elfare econom ics of med ical care. American Econom ic 8eview 53,1963app.941-973.

[9]Martin Feldste in. The R ising Price o fPhysicians Services.Rev.Econ.and Statis.52,no.2 (May 1970):121-33.

[10]Evans R.G (1974).Supplier induced dem and: some empirical ev idence and imp licat ions.in Perlm an, M.ed.The E conom ics ofHealth andM edical Care(pp.162-73). New York:JohnW iley& Sons.

[11]Victor R.Fuchs, 1978.The Supply o f Surgeons and the Dem and for Operations, NBER Wo rk ing Papers0236, National Bureau o f Econom ic Research,Inc.

[12]Health C areFraud PreventionM easures. Financlal Crim es Repo rt to the Pub lic, Fisca lY ear,2007,October 1,2006-September 30,2007.

[13]European hea lthcare fraud and corruption netw ork,http://www.ehfcn. org/,2005.

[14]Pflaum, B.B, & R ivers, J.S.(1991).Emp loyer strateg ies to combat healthcare plan fraud.Benefts Quarterly,7(1),6-14.

[15]Healthcare fraud,2002.

[16]Georges D ionne, Anne G ibbens and P.St Michel( 1993). A Econom ic Analysis of Insurance Fraud,Les Presses deI Universite deMontrea.l

[17]Tennyson,Sand Salasa Fom, P.(2002).C laims Audit ing in Automobile Insurance Fraud Detection and Deterrence Ob jectives. Journal of R isk and Insurance 69(3): 539-550.

[18]Viaene, S.,D errig, R ichard A.et a.l(2002) A Comparison of State of the A rt C lassificat ion Techniques for Expert Automob ile Insurance Fraud Detection,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69:3,373-423.

[19]Brocket,t Patrick L.,Derrig, R ichard A ,Go lden, Linda L.,Levine,Albert and A lper,t Mark,(2002),Fraud Classificat ion U sing Pr 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RID ITs,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69:3,341-373.

[20]M arisa S.Viveros, John lN earhos, Michae l J.Ro thm an. App ly ing DataM in ing Techniques to aHealth Insurance In format ion System Proceedings o f the 22nd VLDB ConferenceMumbai(Bombay),Ind ia,1996.

[21]L.Soko,l B.Garc ia, J.Rodriguez, M.W est and K.Johnson, Using datam ining to f ind fraud inHCFA hea lth care cla ims, TopHealth InformationManagemen,t vo.l 22, no.1,pp.1-13,2001. [22]L.Soko,l B. Garcia, M. Wes,t J.Rodr iguez and K. Johnson, Precursory steps to m ining HCFA health carec laims, Proceed ing s of theH aw aii Internationa l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Hawai,ipp.6019,2001.

[23]Soko,l L., Garc ia, B., Rodriguez, J.,W es,t M., & Johnson, K.(2001).Using data m ining to and fraud in HCFA healthcare cla ims. TopH ea lth In formationManagemen,t 22(1):1-13.

[24]Wan Sh iou Yang, San YihHw ang. Aprocess m ining framew ork for the detection of hea lthcare fraud and a buse. Expert Systems w ith App lications 31 ( 2006) 56-68.

[25]Fen May Liou& Ying Chan Tang&Jean YiChen. Detecting hosp ital fraud and cla im abuse through diabetic outpatient services.Health CareManage Sci(2008)11: 353-358.

[26]Hub ick KT(1992) A rtificial neura l netw orks in Austra lia. Department ofI ndustry,Techno logy and Commerce, CPN Publications,Canberra.

[27] H al,l C.(1996).Intelligent data m in ing at IBM: New products and app lications. IntelligentSoftw areStrate gies,7(5),1-16.

[28]He, H.,Wang, J., Graco, W.,&H awk ins, S.(1997).Applicat ion of neural netw orks to detection o fmedical fraud.Expert System swith Applications,13(4):329-336.

[29]Ortega(2006) Ortega PA,Figueroa C J,Ruz GA. A Medica lC laim Fraud /Abuse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DataM ining:A Case Study in Chile.

[30]J.Ma jo r,and D. R iedinger, EFD:A hybrid know ledge / statistica lbased system for the detection o f fraud,Journa l of R isk and Insurance 69(3),pp.309-324, 2002.

[31]Cox, E.(1995).A fuzzy system fo r detecting anomalous behav io rs in healthcare prov ider c laim s. Intelligent system for finance and business(pp.111-134).New York, NY:Wiley.

[32]HeH, Hawk ins S, G racoW, Yao X( 2000) Application o fGeneticA lgorithms and k N earestN eighbourm ethod inrea lw orld med ical fraud detection problem. Journal of Advanced

Computational Inte lligence and Inte lligent Informat ics4(2):130-137.

[33]S.Viaene, A.Richard and D. G.Dedene, Acase study of apply ing boost ing Na ive Bayes to claim fraud diagnosis,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 ledge and Data Eng ineering,vo.l16,no.5,pp.612- 620,May2004.

[34]Bonchi F,GiannottiF,MainettoG,PedreschiD,1999 Aclassificat ion basedmethodology for plann ing aud iting strateg ies. In fraud detection. In Proceed ings of SIGKDD 99,175-184. [35]V iverosMS, Nearhos JP, Ro thmanM J ( 1996) Apply ing datam in ing techniques to a health insurance informat ion system. In Proceedings o f the 22nd VLDB Conference, Mumba,i Ind ia,286-294.

[36]Hongx ingH e, Simon Haw kins,Warw ick G raco and X in Y ao. Application ofG enet icA lgo rithm and KN earest N eighbourM ethod in real w ordmedica l fraud detection problem.Journal of Advanced Computational Inte lligence.V ol4.No2,2000.

[37]Vera Hernandez,M.Structural estim ation of a princ ipalagent mode:l mora l hazars in medical insurance.RAND Journal of E conom ics, 2003, vo.l 34( 4):670- 693.

[38]PaulyMV. The econom ics o fmora l hazard: commen.t Am erican Econom ic Rev iew. 1968 June;58(3):531-537.

[39]HisaoWC,Dunn D.The IMPact of DRG Payment[J].New Jersey Inquiry,1987, 24:212-22.

[40]PaulyMV. H ea lth insurance andmarket fa ilure in themedical economy[ J] . J Econ Literature,2001,24(6):629-675.

[41]Stefan Furlan. Ho listic Approach FraudManagement inHealth Insurance[ J] .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Sc iences,2008,(2): 99-114.

[42]William J. Rudman, John S. Eberhardt III, William Pierce, RH IA and Susan Hart- Hester.Healthcare Fraud

and Abuse. Perspectives inH ea lth In format ionM anagem ent 6, Fal,l 2009.

[43]Stefan Furlan. Ho listic Approach FraudManagement inHealth Insurance[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O r ganizational Sc iences,2008,(2):99-114.

[45][70]临沧市社会医疗保险反欺诈暂行办法.https://www.360docs.net/doc/8111888085.html,.

[46]边文霞.(2005)保险欺诈问题博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博士论文,2005.

[47]温小霓.(2006)社会医疗保险风险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6.

[48]张翼飞.医疗保险中欺诈问题的博弈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09,(7):12-14.

[49]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课题组(2005).关于医疗保险欺诈与反欺诈问题的研究报告.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111888085.html,/hknr,2005-05-10.

[50]张晓燕.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分析与控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4, (1):11.

[51]毛瑛,李娇凤.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防范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4):41-45.

[52]贾娜.基本医疗保险运行中的道德风险及防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4):37.

[53]吴传俭.道德风险与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5, (11):47-48.

[54]袁辉. 保险欺诈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55]王锦锦,李珍.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其制度消解[J].河南社会科学, 2007,(1):68-71.

[56]丁辉.加强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9):48.

[57]王留女.社会医疗保险的道德风险及其约束机制[J].经济论坛,2008,(7).

[58]史文壁,黄丞.道德风险与医疗保险风险控制[J].经济问题探索,2005,(2):60-63.

[59]赵鹏.论医疗保险中欺诈与反欺诈.http://zh.fraud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1888085.html,,2004- 7-14.

[60]林俊荣.基本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其控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00-403.

[61]左晖.浅谈病案与医疗保险欺诈[J].中国病案.2008,9(1):20.

[62]陈鑫.健康保险欺诈类型与防范对策[J].经济师.2008,(4):235-236.

[63]黄俊豪.医疗保险欺诈之研究[D].台湾淡江大学学位论文, 中华民国94年6月.

[64]丁辉.社会医疗保险中的医疗欺诈问题和防范[ J]社会科学论坛,2009,(10).

[65]郭永松,马伟宁.论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2): 40-41.

[66]游春,李燕萍.医疗保险领域道德风险高发成因与约束机制[J].保险研究,2007, (12):60-63.

[67]武力.社会保险欺诈、反欺诈情况剖析[J].中国医疗保险研究,2005,(9)21-24.

[68]宏,汪凯等医疗保险中的欺诈与反欺诈问题[J].现代预防医学,2007,(20):3907-3908.

[69]胡继晔.社会保险反欺诈立法初探(中国-欧盟社会保障合作项目).http://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1888085.html,/

[71]《楚雄彝族自治州医疗保险反欺诈暂行办法》https://www.360docs.net/doc/8111888085.html,/yunnan,china/

[72]赵曼, 吕国营. 关于社会医疗保险承保范围的分析[J].财政研究,2002,(3):16-18.

[73]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课题组(2005).关于医疗保险欺诈与反欺诈问题的研究报告.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111888085.html,/hknr 2005-05-10.

[74]林俊荣.基本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其控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00-403.

[75]顾晓峰.保险信息化进程中的反欺诈管理[J].中国金融电脑,2004,9.

[76]夏子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77]刘卫斌, 李长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医疗服务供方道德风险的防控[J].卫生经济研究,2008,3:21-22.

[78]杨金侠,王禄生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费用控制实证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是否存在道德风险[J].中国卫生经济,2008,(6).

[79]夏宏,汪凯,张守春.医疗保险中的欺诈与反欺诈问题[J].现代预防医学, 2007,(20):3907-3908.

[80]胡德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诈骗类型与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8(11): 50-51.

作者简介:林源,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博士生, 副教授。

来源:《保险研究》2010年第12期

保险精品合同订约过程中的说明义务之文献综述

保险合同订约过程中的说明义务之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保险合同订约过程中说明义务的履行。文章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国内外保险合同订约说明义务的发展和沿革,通过分析我国现状,揭示出当下保险合同订立时保险人履行说明义务中存在主要问题,并借鉴其他国家相关规定,为我国保险合同订约过程中说明义务履行的完善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能为我国保险法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关键词:保险法保险合同说明义务 [正文] 1前言 我国的保险消费者对保险行业的评价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险销售人员在销售保险过程中往往采取夸大保险责任或者不说明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等方式诱使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虽然我国《保险法》已明确规定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缔结过程中负有说明义务,但所谓“说明”或“明确说明”的标准并不清晰,缺乏可操作性。这一立法及后续修订并未杜绝保险销售中的销售误导现象,实践中,销售误导行为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保险业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以中国保监会通报为例,2014年第一季度在有关寿险公司涉及欺诈误导的有约400个,占寿险公司投诉总暈的43.96%。参考域外保险法中有关保险人说明义务的立法实践和可能趋势,不断完善我国保险法有关保险人保险合同说明义务的规定将有利于切实保护投保人利益,发挥保险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正确功用,赢得保险业的国际竞争。 2主体 2.1历史发展 A.国外 a.英美法系 保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海上保险法,依据保险判例和交易惯例编制而成。在1906 年的英国《海上保险法》第18条中规定,保险人负有将所有重要事项公开的义务。曼斯菲尔德大法官在 1776 年“Carter v.Beohm”一案中指出“诚信义务对被保险人和保险人均有约束力,诚信义务禁止任何一方隐瞒其单方面所知道的信息,如果保险人隐瞒重要信息,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文献综述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一个研究综述(上) 2015-05-27 摘要:在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选择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已有文献虽然在研究方法和侧重点上各不相同,但有关制度选择的观点基本可以分为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和商业保险作为补充、采取商业保险模式、采取过渡型长期护理策略三类。文章在对国内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借鉴美国长期护理商业保险规模有限的经验,对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逆向选择,替代品 在国际上,较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大多采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化解老年人长期护理费用的风险,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等。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失能、失智等有长期护理需求的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中国老年人、家庭和社会面临严重的长期护理风险。因此,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一) 概念界定 美国是较早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国家之一,美国健康保险学会对长期护理给出了明确定义:“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地为患有慢性疾病,如早老性痴呆等认知障碍或处于伤残状态下,即功能性损伤的人提供的护理。它包括医疗服务、社会服务、居家服务、运送服务或其他支持性的服务。”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长期护理是指由非专业照料者(家人、朋友或邻居等)和专业照料者进行的照料活动,以保证自我照料能力不完全的人的生活质量、最高程度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人格尊严。这两个定义都强调长期护理的目的是对患慢性疾病或丧失日常生活能力的人进行修复和修补,并不是指治愈疾病或保全生命。与慢性疾病的治疗不同,长期护理旨在为失能、失智或半失能、半失智等失去或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提供支持性服务,尽可能持久地维持和增进患者的生理机能,保证其生活质量。 长期护理通常是指老年人长期护理,周期通常较长,一般可长达半年、数年甚至十年以上,护理费用高昂。1988年有学者研究伤残老人护理的费用筹资和费用补偿问题(Alice等,1988)。较多是利用保险的大数法则机制分散老年人长期护理费用支付的风险。美国健康保险学会认为,长期护理保险是为消费者设计的,对其在发生长期护理时存在的潜在巨额护理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美国寿险管理协会和科隆通用再保险公司等也对长期护理保险进行了定义。纵观国内外机构与学者观点,长期护理保险是对因年老、慢性疾病等导致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护理费用进行的一种补偿。 (二)研究内容

保险类文献综述

国内外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现状分析 来源:网络转摘作者:林源点击:1730次时间:2011-8-16 12:28:12 一、引言 美国司法部于2010年7月16日宣布破获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联邦医疗保险诈骗案, 对94名嫌犯提出起诉, 其中包括医生、护士、诊所业主和管理人员等, 涉及金额高达2.51亿美元。这是美国医疗改革方案通过后联邦当局第一次彻查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欺诈行为。美国联邦政府多次表示, 打击医疗保险诈骗案, 是医疗保险改革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美国全国卫生保健反欺诈协会(NHCAA)估计每年欺诈造成的医疗费用损失至少3%或不少于600亿美元, 而美国政府和其他执法机构估计该损失高达10% 或1700亿美元(NH CAA,2005)[2]。在我国, 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社会医疗保险欺诈统计数据, 不过自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 诈骗医保基金的案件不断发生。据统计, 天津市医保结算中心仅2004年度累计拒付医疗机构不合理住院医疗费4666.1万元, 平均拒付率为4.01%, 涉及欺诈金额共计211.79万元[3]。 而新农合诈骗的现象更为严重, 出现了一些非常重大的诈骗案件, 如重庆秀山县一团伙一年半内欺诈450万元, 陕西省洋县妇幼保健院通过资料造假骗取38万元, 云南宣威市新农合管理办职工内外勾结骗取60余万元等。事实上, 医疗保健欺诈和滥用在许多国家每年都有数亿计美元的损失((USGAO,1992)[4];(https://www.360docs.net/doc/8111888085.html,sseyet a,l 1997)[5]), 对医保基金安全构成了重大的威胁, 妨碍了各国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因此, 医疗保险欺诈已经成为各国非常重视的社会问题, 学者们也对医疗保险欺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尝试对国内外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 希望引起我国各界对医保欺诈问题研究的重视。 二、国外医疗保险欺诈的研究现状 社会心理学界在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关注欺诈问题。目前,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欺诈的理论主要有人际间欺诈理论、欺诈识别理论、欺诈三角形理论、白领犯罪理论及欺诈防范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可以用来解释医疗保险的欺诈问题。不过, 针对医疗保险欺诈问题的专门研究, 主要集中在欺诈风险分析、欺诈风险识别、欺诈风险度量和反欺诈措施等方面, 而重点在欺诈识别与反欺诈的研究方面。 1.医疗保险欺诈的概念及经济学分析 关于医疗保险欺诈, 美国全国卫生保健反欺诈协会( NHCAA )的定义是:“个人或组织故意的欺骗或虚假的表述以使其本人或组织获得不法利益”。医疗滥用是指“医疗机构或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与财政、商业及医疗实践不相一致, 或者未能满足卫生保健行业内公认的标准, 因而产生了不必要的费用[6] ”。欧洲医疗保健欺诈和腐败会议( 2005)中指出, 医疗保险欺诈是使用或提供虚假的、不正确的或不完整的陈述或文件,或者隐瞒了法律规定必须披露的信息, 以挪用或盗用他人的资金或财产, 或指定用途以外的其他滥用的不法行为[7]。 针对医疗保险欺诈, 一些学者还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 探讨其形成的微观机制。Arrow(1963)[8]指出: 由于健康和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服务, 导致消费者和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之间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医疗服务的供给方缺少内在的成本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产生了诱导性需求, 使得医疗费用上涨的趋势必然得不到有效控制。Martin Feldstein(1970)[9]、EvansR.G(1974)[10]认为由于医疗服务供方(医院)具有信息优势, 导致了供方道德风险- 诱导需求, 此时医院具有提供过量医疗服务的倾向, 还会创造额外的需求(Fuchs,1978)[11]。 2.医疗保险欺诈风险分析 医疗保险欺诈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修改或伪造医疗账单或其他相关资料; 过度的或不必要的治疗; 为没有提供的医疗服务支付费用; 伪造或夸大医疗事故等[12]。 医疗保险的欺诈主体: 医疗保险索赔过程中医疗服务提供商、投保人和保险人都可能涉及

关于我国保险营销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保险营销的文献综述 摘要:保险营销是指在变化的保险市场环境中,以保险为商品,以市场为中心, 以满足被保险人风险保障需要为目的,实现保险公司经营目标的一系列活动。我国目前的保险营销渠道主要有五条即保险兼业代理,保险营销员,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和其他渠道。自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引进我国内地之后,我国保险营销制度迅速发展在这种制度设计下,保险营销员作为连接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桥梁,对沟通保险供求拓展保险业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保险销售特别是寿险销售的主力军。虽然我国保险营销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是彰显出了新的问题,有问题就需要解决,在找出问题后,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以及结合本国国情找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保险营销现状出现问题完善 一.我国保险现状 截至2009年9月30日,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29家,兼业代理机构14.4万家,营销员279万人。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7274.66亿元,同比增长10.88%,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4.78%。全国中介共实现业务收入663.32亿元,同比增长21.78%。 一、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9年9月30日,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29家,比上季度末增加36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1883家,保险经纪公司365家,保险公估公司281家,分别占74.46%、14.43%和11.11%。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注册资本达到69.66亿元,同比增长6.76%;总资产达到100.79亿元,同比增长18.86%。 (二)业务情况 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实现保费收入402.35亿元,同比增加15.00%;占全国保费收入4.69%,比去年同期上升0.28个百分点。 (三)经营情况 2009年前三季度,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共实现经营收入61.69亿元,同比增长25.80%。实现盈利3.10亿元。 保险代理公司实现佣金收入31.19亿元,同比增长30.61%。 二、保险营销员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9年三季度,全国共有保险营销员2793866人,比上季度末增加了86329人。 (二)业务情况 截至2009年三季度,保险营销员共实现保费收入3554.45亿元,同比增长33.52%,占总保费收入的41.43%。 (三)经营情况

【文献综述】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行政管理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对策研究 一、引言 社会保障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家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养老保险又是社会保险体系的核心,也是社会保险工作中最庞大的部分。养老保险制度的确立和实行,不仅有利于劳动力的再生产,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下、农村家庭养老压力的增大以及养老功能的弱化等新问题对出现,迫切要求政府在农村迅速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对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推动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也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论文的写作,是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其中包括了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及独立思考等诸多环节,其中某些资料或学术论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对最终观点的形成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起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也锻炼老自己分析概括和汇总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主题 国外对于本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和分析已比较深入,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以前就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全体农村劳动者或农村人口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养老保障体系,因此国外先进的社会保障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比如Dalmer D.Hoskins的《In Defense of Public Pension Systems》中提到了国家养老金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问题,分析了公共养老系统丧失信心的原因,并介绍了公众养老金系统。还有如Xavierx.Sala-imartin的《A Positive Theory of Social Security》中也认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全的关键环节,是发展民族事业,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安全不可或缺的部分。 国内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成果很多,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有:

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摘要: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农村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保险基金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对养老保险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后经历了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个过程。经过近30 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目前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 我国总人口的70%多是农村人口,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人,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矛盾。而农村和城镇又采取不同的养老制度,这又使矛盾更加复杂化。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城镇和乡村不同的制度模式和管理方式, 在城镇,按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别实施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主要是家庭养老。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 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

文献综述养老保险

08 级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保险班级: 081 学生姓名:学号: 完成日期: 2011-9-24 年月

关于养老保险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农村社会保障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70% 的人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发展初具规模,也积累了大量资料和文献。本文通过对已有资料的阅读,分析,整理综合,阐述了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 关键词:文献综述,养老保险,农村,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部分农村居民生活日渐富裕,农民开始参加各种形式的养老保险截2009年底,全国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8691 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681亿元,27个省自治区的320个县(市、区、旗)和四个直辖市部分区县被列入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初具规模。研究解决好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既是保障农民基本权利的客观需要,也关系到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因而在农村现实社会经济条件基础上,探索设计适合我国农村实际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解除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缓和计划生育政策与农民生育观念的冲突,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现状 于珊珊(2008)认为中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己有10多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以大体划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6一1992年,为试点阶段。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

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基础建设也迅猛发展,城市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我国有 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并且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收入水平极低,不能满足生活 上和子女的上学需要,于是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 政治体制,在从传统社会像现代社会转变的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职业流动和社会身 份转变不一致、不协调,从而产生了我国特有的在城市从事劳动的农民即农民工。 因此关于农民工的医疗保险的研究涉及到各个方面。本文要介绍的文章是以下几个 方面:一、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研究;二、农民工医疗保障的障碍问题研究;三、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对策研究;四、国外关于农民工研究现状。 一、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研究 邵念、陈爱云指出“这一群体患病后不就诊、应住院不住院、住院后提前出院、选择低廉自我医疗措施的比例相当高。同时,他们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在城市中几 乎享受不到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障,在面临较大疾病风险时,就会陷入‘吃饭还是吃药’的两难境地”①。 王芳在《医疗保障的社会分层分析》中提出,现阶段我国城市中的农民工基本 没有医疗保险,大多数农民工根本享受不到单位的医疗保险待遇,而是完全依靠自 己有限的个人积蓄,这种依靠自身的保障是一种十分脆弱的保障,不利于促进社会 公平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②。 针对农民工目前这种无保障的现状,不少城市尤其是外来农民工比较多的经济 发达的地区,对农民工医疗保障模式进行了探索。杨艳、陈立坤、唐荣分析了上海、北京和深圳三个城市为农民工提供医疗保障政策和措施后指出“这些政策都将农民 工当成可长期在同一个城市居住的人来对待,所实施的保障模式大致和城镇职工的 医疗模式相似。但是农民工的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强,不适合这些具有很强地区性 的保障政策③。 ①邵念、陈爱云.浅析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J].农民工医保,2010(10). ②王芳、卢祖洵、王红、肖峥山.医疗保障的社会分层分析[J].中国社会保障,2009(10). ③杨艳、陈立坤、唐荣.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探讨[J].北京市计划经济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5).

关于我国养老保险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城市社会养老保险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良好的解决养老保险问题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平稳以及带动经济的长期发展。 本文的文献范围全部来自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为养老保险,找到189,374条结果。本文根据上述搜索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个人认为中国学者对养老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三个方面:城市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研究、制度规范研究以及改革意义研究,正文就这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总结。 二、正文 (一)城市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研究 沈诗文在《我国城市养老保险现状比较研究》中阐释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难度大,养老保险基金面临财务风险,企业年金发展相对滞后。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养老保险虽有一定覆盖率,但民营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并不是覆盖率的重点,并且随着老龄人口增加,养老保险的财务支出逐渐增加,政府财政压力加大,这个时候就很需要企业年金作为补充,有利于养老保险的完善。马红鸽在《中国养老保险现状与对策研究》中针对养老保险完善性作出分析,国家或企业负担的养老保险,这种单方负责的制度安排在替代率不断攀升,离退休人员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不堪重负。国有企业因离退休人员太多而陷入财政困境甚至破产,国家负担沉重。[1]《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及建议》中提出了新的现状,如:社会养老保险的征缴难度大,企业缴费基数偏低等情况,并且很多在城市工作的农村劳动力无法得到与本地人口相同的待遇。 (二)城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研究 在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方面主要由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各个阶段的情况,剖析出不同时期的管理上的缺憾,陈述改革建议。如:《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制探讨》中从1951年开始对我国社会保险体系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现行方案提出观点:养老保险管理结构过于单一,非纵即横,应该建立新的纵横兼顾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将我国各级社会保障部、财政部门以及税务部门建立成一条线的体系,在此体制的基础上建立部门间横向的管理机制。养老保险的监督机制薄弱,建立良好的监管体系可以规范内审内控制度,确保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运[1]罗红鸽.中国养老保险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第6期:129

互联网保险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互联网保险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在经济体制转变大背景下,消费者行为也随之改变,并深刻的影响到各行各业。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生产能力低下,我国始终被物质短缺所困扰。这一阶段消费者只能被动的接受国家对生活物资的分配,基本上没有主动选择的余地。 随着改革开放启动,我国经济中市场的因素不断增加;但还没有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方向前,经济中计划和市场并存。消费者已可以自 己做出有限的消费决定,但是物资仍旧比较短缺,而且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 存在巨大差别,使得我国市场经济依旧被限制。 党的十四大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整体经济迅猛发展,物资资源变的丰富,消费者的选择逐步多样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向国际接轨,各种新兴旳消费模式兴起。 现在,随着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互联网在我国的快速普及,消费者行为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网上消费已经变成一种非常普遍的、主流的消费模式,特别是电子商务获得了空前发展,并且不断蚕食线下市场。在这一历史潮流下,各行各业的电子商务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各种新兴的网上业务层出不穷,而与人们联系非常紧密的保险业也不例外。 二、研究意义 虽然我国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增长非常迅猛,然而基数却较低。但在消费者转向网上消费的时代背景下,保险公司的电子商务化已不可避免,必将迎来一个爆发期。 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内容主要有网上推广、网上投保、网上咨询、网上理赔等,而且基本上都是传统保险产品。但是已经有一些嗅觉比较敏感 的保险公司提供全程的网上保险业务,比如华泰2010年推出的“退货运费险”。这也是首款针对电子商务发展而设计的险种,满足了电子商务中的保险需求。整体而言,我国的互联网保险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各类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国家也没有推出相应的法律给予管理。

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外部因素的文献综述

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外部因素的文献综述

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外部因素的文献综述 组名:第五组 组员:赵得霞郦腾衡继珅马小伟尚文龙刘建斌张浩 摘要:自1980年我国保险行业正式恢复业务以来,我国保险行业进入了快速恢复和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保险业的总资产规模一直处于大幅增长的状态,在这种行业环境下,保险行业内部各个各个主题的经营管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因素对于保险公司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影论述响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外部因素,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行业环境、政策法律因素以及人文环境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表述;保险公司的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投资和新保险单的开发对其发展十分重要,所以研究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外部因素对于保险公司更好的发展也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微观因素 正文: 一、前言 二、对于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来说,其外部的影响因素包括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一)、宏观因素 1、人口环境分析 人口是市场的第一要素;人口数量直接决定市场规模和潜在容量,人口的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分布等影响着人们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也对市场格局产生着深刻影响,从而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人群对于风险的认知程度和偏好程度都是有差异的,民族差别则主要表现为其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而婚否对于人们的保险意识也有着比较明显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家庭责任的承担等方面,一般就业状况和收入比较稳定的人群保险意识都不是很强,在我国,属于事业编制的人群失业的概率是很小的。保险公司在营销过程中,要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客户群,有利于保险合同的达成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2、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运营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它包括收入因素、消费支出、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率、银行利率等因素,其中收入因素、消费结构对企业营销活动影响较大,尤其影响着投保和购买保险单的数量,因此也很明显的影响着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左右,使得保险业总保费的增长一直处于比较高的增长状态,2013年我国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保费规模已在全球排名第四位。保险公司总资产8.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7%。净资产8475亿元,较年初增长7%。利润总额达到991.4亿元,同比增长112.5%。此外,保险保障基金余额468亿元,较年初增长22.5%,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些数据表明,当前的经济环境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是比较有利的;一般来说,银行利率下降会使得消费者偏好购买保险,反之亦然。

我国网络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文献综述

我国网络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迅速覆盖全球,互联网金融也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作为21世纪朝阳行业的保险业,在电子商务的浪潮中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网络保险营销作为一种刚发展不久的新型营销方式,对于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它当前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对策,国内外大量学者都有研究,本文旨在综述网络保险相关文献,为网络保险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关键字:网络保险现状发展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迅速覆盖全球,互联网金融也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作为21世纪朝阳行业的保险业,在电子商务的浪潮中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网络保险营销作为一种刚发展不久的新型营销方式,对于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它当前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对策,国内外大量学者都有研究,笔者通过网上搜集的相关文献资料,大体将现有的文献资料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网络保险内涵的理解;二是分析我国网络保险发展的现状分析;三是面对现状发展网络保险应采取的策略。 一、关于网络保险内涵的研究 网络保险是新兴的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保险营销模式,有别与传统的保险代理人模式。网络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或新型网上中介机构以因特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工具支持保险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行为。这是当前网上和学者最认可的网络保险概念的解释,对于进一步认识网络保险的内涵,赵鹏、霍龙峰(2010)将我国网络保险经营模式分类整理为三大类:(1)保险公司自建网站,主要推销自家险种,如平安的PA18、泰康在线等;(2)第三方保险网站,不属于任何保险公司,但也提供保险服务,如优保网、理财猫等,甚至淘宝网、百联E城等一些消费网站上也有一些保险产品销售(3)类似中国保险网的保险信息网站,往往被视为业内人士的BBS。这样分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网络保险的大体框架,再结合我们读者平时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例子,就能清楚网络保险其实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是去正确认识网络保险。关于这点,孟繁茂(2013)列举了网络保险的特点,除了保险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外,网络保险有着交易

中国保险产品创新理论的发展_一篇文献综述

中国保险产品创新理论的发展: 一篇文献综述 毕泗锋 摘要:本文对保险产品创新理论的文献(2000年—2006年)进行了回顾、总结和评述。主要的工作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对我国保险产品创新的研究历程和发展脉络进行总结,二是回顾并评述了保险产品创新理论的进展。在第二部分,本文将保险产品创新理论分为四个主题分别进行了分析:(1)为什么要进行保险产品创新;(2)保险产品创新的制约因素有哪些;(3)如何进行有效的保险产品创新;(4)保险产品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怎样。文章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了文献的贡献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保险产品创新研究历程文献综述 A literature 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product innovation theory in china: Bi Sifeng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review、summary and remarks on the literature of insurance product innovation (2000--2006). All the work is about two topics: one is the summary of research course; the other is the reviews and remarks on the literature (2000--2006). In the second topic, the paper analyzes the literature in four categories: [1] why we innovate new products; [2] what factors limit the product innovation; [3] how we innovate products effectively; [4] what is the future of innovation of products. In the last par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tent above and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emphasi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Insurance product innovation; Research course review; Literature summary 一保险产品创新理论研究历程 我国对保险产品创新问题的关注始于2000年以后的一系列文献,其原因在于1999

农业保险文献综述

农业保险文献综述 一、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国外对农业保险的相关研究从19世纪就已经开始。国外农业保险的发展时间长、运行状态好,所以研究的时间跨度更大、资料更全、范围更广、研究方法也更为先进。国外关于农业保险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农业保险的性质的研究。 Roumasser(1978)使用福利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保险进行研究认为,农业保险存在正外部性。Hazell (1981)通过系统研究认为农业保险具有正的外部性。Mishra (1997)也指出虽然农业保险并不是公共物品,但却存在着收益的外溢。经济学家Hazzel(2000)的研究指出农业保险是准公共物品,政府直接经营或提供一定形式的支持对农业保险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2、关于农业保险的需求的研究 当前保险需求研究的理论依据是1947年由Neumann和Morgenstern提出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Arrow(1963)运用期望效用函数对消费者关于是否购买保险的决策进行了研究并推导出风险规避型消费者进行完全保险的边界。如果消费者购买保险之后的效用相对于没有购买保险的效用较高时,消费者必然会选择购买保险。然而,随着保费的上升,在保障程度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效用会逐渐下降,当保费上升至一定程度之后,消费者就不会再购买保险,从而得出保险价格是影响消费者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的结论。Goodwin和Featherstone(2003)从需求弹性的角度对美国农业保险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美国农业保险的需求弹性在1993年至2000年期间一直在下降。Geoffroy Enjolras(2009)通过对法国农场农业保险的实证分析,对农场主的农业保险需求进行了重新估测,得出农场主对农业保险的需求由于农场主多样化生产而受到削弱的结论。Goodwin和Rejesus(2008)对农场利润、灾害救济和农业保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农场主更希望获得政府的灾害救济金而不是选择去购买农业保险,因而政府的灾害救济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场主对农业保险的需求。

保险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文献综述

保险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文献综述前言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与保险业的逐步壮大,保险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日趋增强,与保险消费相关的纠纷也日趋增加。如何有效地减少保险消费纠纷,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保险市场正常秩序,这对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十分必要。 一、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保护现状 胡喜春在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研究中分析了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 1.法律基本原则的缺乏。保险业经营特殊性决定了其合同异于一般民事合同. 2.法律立法宗旨模糊。《保险法》其立法宗旨层次模糊、目标不明,“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并未单独开宗明义地提出,由此导致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规定缺乏系统性及可操作性。 3.法律具体规定的粗疏。中国保险法有关“不利解释原则”的规定,存有极大争议,和《合同法》亦存有矛盾争议之处。 4.保险监管目标及价值取向的错位。 另外一学者对中国保险消费者权益受侵害进行了量化。 其中,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保险纠纷案件呈大幅上升趋势。2005 年全国法院受理保险纠纷案件为14 465 件,2006年为18 268 件,2007 年为21 635 件, 2009 年为41 752 件,2010 年为59 747 件。2010 年保险纠纷案件数量是2005 年的4 倍多。 另外,保险监管机构信访投诉案件也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最新数据,2011 年上半年,中国保监会共接收信访投诉总量4 115 件次,比去年同期减少15. 71%。其中: 信件1 821 件,来访1 080 批、1 389 人次,网络投诉1 214 5件,有效信访件3 673 件,信访事项4 191 个。 综上所述,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还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保险消费者权益受侵害十分严重。 二、我国保险消费权益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保险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主要类型 一是侵犯保险消费者的知情权。二是自主选择权。三是公平交易权。四是求偿权。五是隐私权. (二)保险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原因 国内学者关于保险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观点基本一致。大致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 1.供给方的原因: 保险产品和服务缺陷 供给方( 保险公司及其代理人) 的原因主要是保险产品缺陷和服务缺陷。从产品缺陷看,包括其一,产品设计缺陷,如产品设计中的保险责任、责任免除和赔偿处理的设计不当,应当包含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的风险未被纳入; 其二,产品定价缺陷,我们认为,赔付率过低的产品是“不道德”的产品,费用率过高的产品是“资源浪费”的产品。从服务缺陷看,包括其一,在销售环节,销售误导,夸大收益,风险提示不足; 其二,在核保环节,未尽审慎义务; 其三,在理赔环节,拖延,惜赔,甚至无理拒赔。 2. 需求方的原因: 保险消费者的理解和认知局限,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一是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过程中, 由于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和风险意识, 加之 保险专业术语较多, 一般消费者难以理解专业术语的内涵, 这样就导致消费者在保险 消费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 容易被业务员所误导。二是很多消费者在选择保险产品时, 往往以价格优先作为选择保险公司的首要考虑因素, 再加上目前未建立完整统一的行

推荐下载 文献综述范文-最新

文献综述范文 谁来为灾难买单关于巨灾保险研究的文献综述 粟歆 内容提要2019年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灾后重建任务繁重,要求大量物力、人力支持。 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保险业在这次灾难中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因此,社会各界对于建立巨灾保险体系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巨灾保险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地震;巨灾保险;文献综述 一、引言 2019年5月12日14点28分,以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为中心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受灾范围波及四川、陕西、甘肃、重庆、云南等省区,受灾面积达10万余平方公里,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需要大量的投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目的在于分散风险和损失补偿,理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然而在灾害中,保险赔偿是相当低的,国外保险赔款一般占总的灾害损失的30-40,但在中国就仅为灾害损失的2-3左右,其中还有部分是特殊赔付。 虽然政府及时反应采取了救灾措施,使灾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但就保险功能而言,没有在灾害中得到充分体现。 加之中国自然灾害频繁,灾害种类多,波及范围广,造成的损失大,损失补偿过于依赖政府,使得政府实质上成为风险的第一承担者,国民经济发展成果被大量消耗,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平衡的因素。 中国亟须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体系。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尝试对业内专家关于巨灾保险所作的研究作一综述,试图对建立巨灾保险体系的可行性及风险转移机制进行探究。 二、我国巨灾保险的现状和巨灾保险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如果某一危险的发生会造成众多危险单位同时遭受损失,且金额巨大,这种风险即为巨灾风险。

大学生医疗保险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大学生医疗保险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田昊炜学号100624105 专业会计学班级会计10-1 指导教师汪雯

大学生医疗保险文献综述 本文首先整理了医疗保险改革前国内关于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各项制度,分析其中的问题。然后归纳了医疗保险改革后国内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与改革前进行对比,寻找仍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国外的发展趋势做一个总结,同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比较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向。 一医疗保险改革前国内大学生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改革前我国实施的高校公费医疗制度是1953年制定的,标准为每名在校大学生每年12元。从1987年开始到1994年,先后调整了5次,最后的的标准是1995年重新修订的,为每名在校大学生每年60元[1]。 (一)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说,拨给省属院校学生每年为40元,计划外招收的学生(二级学院、扩招及高职高专招收)不在此列,不能享有国家拨款,由学校参照国家标准自行负担。其中,住院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50%~80%,剩余部分由学生承担,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据调查,北大学生负担的费用为5%;厦门大学学生挂号费5元,药品免费;兰州大学校方负担60%;江西财经大学校方负担90%;河北大学校方负担6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区校方负担90%;河北师范大学100%报销(师范类院校)。此外,国家保障的公费医疗还有范围限制,具体在药品上分为甲乙2类。甲类药品可以100%报销,乙类药品各地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而定,不能报销部分由个人自己承担。因此,传统的公费医疗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平均60元的医疗费用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医疗保障的需要,医疗费用的日益增高使得60元每年的医疗保险显得不合时宜。二是在突发疾病与意外事故前,公费医疗显得苍白无力。传统的公费医疗体制下,对于一旦出现大、重疾病的学生来说,有限的投入成了杯水车薪。据中南政法大学统计显示, 2002年该学校有13个学生患上像白血病、尿毒症等花费巨大的大、重疾病,尽管学校在制度规定出资外又非制度性地出了一笔较大费用,再加上该校师生们献爱心募捐的资金,却还是难以解决费用多则几十万元,少则几万元的大型手术费、治疗费。因此,一个患重病的学生可能花光一个年级甚至整个学校的医疗经费。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一方面都认为低廉的医药费用很好,但同时又对校级医院的设备、医务人员的态度和业务水平,以及药品的质量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学生享受的较低水平的医疗服务与医疗经费大的捉襟见肘有很大关系[2]。 (二)解决方式

保险企业风险防范措施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会计学 保险企业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保险企业是经营保险业务的经济组织,它经营着风险,而自身也有着经营风险。保险企业有着这种特殊的性质,保险企业必须对自身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应对风险。当前经济形势存在着众多不稳定的因素,同时正处在经济危机的时期,任何企业的经营都存在着大量的风险,而保险企业在这样的时期面临的经营风险更大。因此,对保险企业风险防控的现状、成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以期降低保险企业经营风险、提高效益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内对保险企业风险问题的研究成果 1.1 国内学者对保险企业风险的归类以及认识 赵宇龙(2005)认为保险业面临道德风险、偿付风险、市场风险三大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陈正旭等(2008)按照保险公司经营的业务环节,将保险业风险分为承保风险、投资风险和偿付风险三类内生风险,而把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市场风险等作为保险运营的外生风险进行研究。赵桂芹、梁庆庆(2009)指出在计算操作风险对应的资本要求时,考虑的风险因素包括由于公司内部流程存在缺陷、系统出现故障、人员疏失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名誉风险和因战略性决策不当产生的风险不包含在内。在计算偿付能力资本金要求(SCR)时,将SCR分为基本SCR(BSCR)和操作风险资本要求,而BSCR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寿险风险、非寿险风险、健康险风险和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张青枝(2008)把保险企业操作风险集中在资金运用中的操作风险、核保核赔中的操作风险、保险代理人和从业人员的操作风险以及法律风险。此类分类方式缺乏完备性,且不能和银行等其它金融企业很好地融合。另一种操作风险的划分体系主要借鉴了巴塞尔新协议,这主要集中在赵蕾的研究中(2006,2007)。她分析了保险企业具有与银行相类似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进而把保险企业操作风险进行了三级细分和第四级的具体行为。 1.2 国内学者对保险企业风险防控措施的研究

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国外文献概述 首先,关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于1970年发表了论文“柠檬市场”,提出了逆向选择这个概念。他在研究二手车市场时发现,市场内良品与劣品混杂,由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出现了“劣胜优汰”的现象,被称为逆向选择。继而,他又以保险市场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对于保险市场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很难买到医疗保险这一情况,他认为,由于体检成本等原因,投保人要比保险公司更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随着保险费用的增加,购买保险的人群是那些确实需要保险的人,也就是说,随着保费的提高,投保人的健康状况是下降的,到了某一程度,就会出现,不管保费上升到何种程度,保险公司都不愿意去提供保险服务。同样,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使得交易中总有一方会因为获取信息的不完整而对交易缺乏信心,对于商品交易来说,这个成本是昂贵的,但仍然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以旧车交易市场为例,对于卖主来说,如果他们坚持只卖好车不卖一辆差车,长期如此所建立的声誉就会增强买主的信任,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对于买主而言,同样也可以设置更好的策略将差车排除出他们的选择范围。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另外两个得主Michael Spence和Joseph Stiglitz,则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如何从各种的商品中挑选好的商品。 斯蒂格利茨在1976年对非寿险领域的逆向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他指出,在保险市场上,保险人对投保人的状况并不如投保人自身了解,无法区分投保人风险的高低,保险人就会因为担心低价格承保高风险而倾向于索取更高的价格,这样,低风险人群就可能会退出保险市场,只留下高风险人群。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很多经济学家都对医疗保险市场进行了研究,认为医疗保险市场和以往经济学研究的标准竞争市场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参与各方之间存在信息缺乏。阿罗(1963)在他发表的《不确定性和医疗保健经济学》(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中认为,信息较弱的可获得性导致了较弱的判断力,由此产生了一些不确定性,最终导致失误的判断并作出了错误的选择。斯蒂格利茨进一步研究认为,信息的极度贫乏造成了交易费用的扩大,导致医疗福利水平下降和拥有保险的人口比重的下降。医疗保险市场供给不足,即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下形成的逆向选择。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以保利(Pauly)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把如何将公共医疗保险中信息失灵的后果最小化作为所研究的中心话题。以波利和布劳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转向事后信息不对称问题,[1]于是,改革支付制度、有效控制成本、防止过度浪费、建立和完善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