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油与薄荷醇促进中药成分经皮吸收的对比讨论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刘爱玲刘邦国(135医院胶州266300)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在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TTS系统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给药方便等。
但药物透皮吸收率低是这种给药方法的主要缺点,从而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经皮给药制剂时首先必须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
渗透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是指能够增加药物透皮吸收速度或药物透皮量的物质。
其研究始于1970年,Zellerbach 和Miburn采用二甲亚砜和二甲基乙酰胺促进甾体药物的局部给药获得专利。
目前的技术多用添加月桂氮卓酮(Azone)、丙二醇(PG)等渗透剂来增加药物的穿透性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1]。
有人也发现中药也具有和Azone相似的促进作用,从中药宝库中寻找渗透促进剂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药成分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对此类促进剂的开发应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也相应增多,为此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况做一总结。
1中药单体成分促进剂的研究1.1薄荷脑、薄荷醇(menthol)薄荷醇在我国有广泛的资源,对其促渗作用研究较多。
殷力新等[2]总结了薄荷醇的促透皮吸收作用,涉及氯霉素、四环素、达克罗宁、利福平、扑热息痛、甲硝唑、曲安缩松、双氯非那胺、水扬酸、林可霉素、氟尿嘧淀、灰黄霉素、普萘洛尔、利巴韦林、双氯芬酸等15种药物。
最近,朱建平、杨燕等[3]采用简单小室装置,多波长面积分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薄荷醇对酮康唑的促渗透作用,结果表明,薄荷醇可显著提高酮康唑的促皮吸收(P<0.01)。
Godwin、Michniak等也认为薄荷脑对双氯芬酸钠、酮洛芬、氟尿嘧啶也有透皮促渗作用。
薄荷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

薄荷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
平晟;朱才会;晏婷;朱敏;陈功;王丽梅
【期刊名称】《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5(034)002
【摘要】研究武汉地区野生薄荷根茎叶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
用水蒸气蒸馏法(SD)分别提取薄荷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薄荷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结果表明:叶片挥发油出油率是0.45%,茎挥发油出油率是0.2%,根挥发油出油率是0.02%。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三种不同部位挥发油,共鉴定出43种化合物,叶和茎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薄荷醇,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二十四烷。
用薄荷不同部位提取的挥发油含量和成分有较大差别。
为获得较高产率的薄荷醇成分,以薄荷叶获取挥发油为最佳原料。
【总页数】5页(P31-35)
【作者】平晟;朱才会;晏婷;朱敏;陈功;王丽梅
【作者单位】[1]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23;[2]农产品加工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46.1
【相关文献】
1.紫金牛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
2.玉竹药材不同品系、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 -MS 分析
3.薄荷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
4.GC-
MS分析新疆4种薄荷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比较研究5.广藿香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薄荷醇促进酮康唑透皮吸收的研究

范围内, 其 曲线 下 面积一 浓 度线 性 关 系 良好 , 此法 可 作为某些 无特征 吸收峰药 物含 量的测定 。 2 . 2 薄荷 醇在我 国资源丰富 , 作为皮肤局 部刺激药
2 P f i s t e r W R,Hs i c h D e a n S T 用 于 遗 皮 给 药 系 统 的 渗 透促 进 椭
P< 0 .0 1 .…
P< 0 .0 0 1
2 讨 论
2 . I 对紫外 吸收 特征 峰不 明显 的 KE T, 采 用多 波 长 面积 积分 法测 定其 浓 度 . 在 0 . 2 ~0 . 6 ・ ml
参பைடு நூலகம்
考 文 献
1 刘皋林, 高申. 新型咪唑类 抗真菌药一 酮康唑口]中国药学杂志 .
1 实 验部 分
1 . 1 药 品 和 仪 器
薄荷 酵 ( 上海香料厂) ; 酮康 唑 ( Ke t o c o n a z o l e , KE T) 标准 品及 原料 ( 第 二 军 医大 学 药学 院 ) ; 盐 酸 ( 0 . 1 mo l・L ) ; 氮酮( a z o n e , A, 广 州 助 剂 化 工 厂) 。 7 5 6 一 MC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计 ; TH Z 一 8 2 型恒
值。
6 王晓渡, 岳 平, 刑山闽, 等. 用 多 渡 长面 积 积 分 法 对 氰 酮 促 进 酮 康 哇遗 皮暖 收 的 研究 [ J ] 沈 阳 药学 院学 报 , i 9 9 1 , 8 ( 1 ):9
收一 日期 : 1 9 9 9 - 0 1
S TUDY M ENTH oL o N TRANS DERM AL ABS oRPTI oN oF K EToCo NA ZoLE
中药透皮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主要在角质层 , 并能增’
道 的破 坏 , 且皮 肤间层还 有储存作 用 , 药物浓度 曲线平缓 , 使
避免 了“ 峰谷现象” 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 的作 用时间 , 持稳 , 维
定持 久的血药浓度 , 毒性 和不 良反 应小 , 使用方便 等优点 , 已 成为第三代药物制 剂开发 研究 的重点 。但是 , 由于皮肤屏 障 作用 , 多药物经皮肤到达体内的通透率很低 , 以达 到有效 很 难 治疗浓 度 , 因此 , 服皮肤屏 障作 用 , 药物迅 速经皮肤 渗透 克 使
等[] 1 研究证 明冰片能够促进盐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 , 促进作用
含有薄荷醇 、 薄荷脑、 薄荷油等多种挥发性成分 , 对双氯灭痛 、 氯霉素 、 吲哚美辛 、 氟脲嘧啶 、 曲安西龙 、 达克 罗宁等多种药物
具有促 透作用 , 且价格 比氮酮低廉 , 又是 纯中药提取 物 , 全 安
疗 双重作 用 的优 点 , 已引起 研发 人员 的重视 , 中药 中筛 选 从 P E已成 为开发研 究 TD S的热点 , 发展 迅速 。现就有 关文 献 综述如下 。 1 薄荷
是薄荷脑促进药物透皮的作用机理 。
2 冰 片
龙脑、 异龙脑混合消旋体 。性 辛、 、 苦 微寒 , 具有 开窍醒神 , 清热止痛 的功效 , 能引药直达腠理 , 为中医常用药 物, 现已开发 为一种很好的皮肤促透剂 。冰片 口服后 能透过血脑屏 障进 入
商品软膏 。
经皮给药 系统 (rnd r l evr ytms T S 是 指 t sema d l eysse , D ) a i 经皮肤表面给药 , 使药 物 以恒 定速度 通过皮 肤进入 体循环 而
中药促进透皮吸收剂薄荷醇的多效性

3 薄荷 醇 的 多效 性
薄荷醇不仅有着较好 的透 皮促进 作用 , 同时还具备 其他 多 功能的药理作用 ; 薄荷醇 通过吸嗅可增强学 习记忆力 。有报道 : 嗅觉 中枢 本身也参与 了学习记 忆过程 , 通 过嗅觉 通路 可纠正脑 中枢 功能障碍。安徽医科大学刘莉茵等老师科研 组u , 选用较 低浓 度的薄荷醇对大 鼠进行 了吸嗅研究 , 通过水迷宫 、 大 鼠海马 乙酰胆碱酯酶及谷氨酸受体 1表达 的变化试 验研 究表 明 , 大 鼠 吸嗅薄荷醇后学 习记忆能力得 到 明显提 高 , 考 虑此效 应主要 是 通过嗅觉通路作用于 中枢神经 系统 。 薄荷醇有 抑制组胺 、 止 痒的作用 , 几乎 所有 的皮 肤病 , 包括
・
5 4・
J o ma l o f E x t e r n a l T h e r a p y o f T CM O c t 2 0 1 3, 2 2( 5
中药促 进 透 皮 吸 收剂 薄 荷 醇 的 多效 性
张仲 源 , 连 佳
2 6 6 0 0 0 )
其经济价值 、 功效认 识 的不 断扩 大 和深入 , 其 药 用部 分 和有效 成分 、 植物精油等 , 现 已被世界 上许 多地 区和 国家 如欧洲 药典 、 马丁代尔大药典 、 美 国药典 、 法 国药典 、 日本 药典 等所 收载 j 。
薄荷醇是 中药所 含挥发油成分 中的主要有效 部分 , 是 一种很 好 的促 进 透 皮 药 物 吸 收剂 , 已在 各 种 透 皮 药 物 中 广 泛 地 应 用 。薄荷 醇不 仅有着较好 的促 透性 , 而且 还有着抗 炎 、 抑菌 、 镇痛 、 清凉 、 祛痰 、 芳香等作用 的多效性。薄荷醇的安全性 、 功能 性、 适用性 、 高效 性 、 多效性 等方面 , 符合世界 制药领域对今后 的 药用辅料 向多功能的功能性辅料 方面发 展 , 下面就 薄荷 醇的 透皮机 理 、 多效性做 一展 向性综述 。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 潘青叶张仲源现在世界上透皮药物的销售额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一些非透皮药物,如肝素、胰岛素、肽类、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等,在促透技术的协助下,也大大提高了渗透质量。
透皮制剂中的促渗辅料,有时比药物成分更重要。
为此,搜索、研究新的促透剂已在药学界成为热点,国外不少药物研究机构,受中药促透药物大多是含挥发油、芳香成分的启发,欲从含这类成分的植物中制取促透剂,这确实比从亿万万个化学合成式中逐个筛选实验,浓缩了空间,且直接收益。
而且中药促透剂还有促透、治疗、芳香、防腐等多重作用的特点。
如薄荷类有清凉、止痛、防腐的作用;肉桂有温中散寒、止痛作用;川芎扩张血管;醋能与中药中的生物碱转变成盐类,更易水溶渗透。
现就已开发、应用中的中药促渗剂,做以下综述:乙醇在我国汉字中医字的一半是酒字的一半,古时治病离不开酒。
酒精为极性溶剂,实验已证实,乙醇能提高一些药物经皮渗透率。
主要是膨胀和软化角质层,可使汗腺、毛囊的开口变大从而有利于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附属器的转运。
乙醇又可与其它促渗剂相伍配成复合促渗剂。
另外我国生产的白酒、米酒、黄酒中除乙醇外,尚含一些氨基酸、糖化物等,对皮肤起软化、柔和的作用,也协助渗透。
醋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醋中的醋酸、乳酸、氨基酸、甘油和醛等化合物,对皮肤有柔和的刺激作用,使小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
酸性环境有助于药物穿透皮肤可能与人体皮肤的生理特性有关,有实验结果显示,酸性条件有助于大黄中有效成分(有机酸及其苷)的透皮吸收。
醋对主药成分还起化学修饰作用,能改变药物理化性质,与植物中的生物碱类形成盐类,水溶性增大,从而改变药物分子的皮肤分配行为。
如有实验报道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川乌中有效成分生物碱透皮吸收就是如此。
薄荷类薄荷类包括薄荷脑、薄荷醇、薄荷油等,是从中药薄荷植物中提取、精制而成的芳香物。
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概况

刘彩云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药剂处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 本文从中药透皮吸收的机理\实验研究及促进剂的研究三方面 综述了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概况,并对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特点及存 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综述,为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 供了参考,是目前新剂型研究的方向之一。药物透皮吸收制剂又可称 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治疗系统,它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 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而起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药物经皮给药系统在药剂学中是一个比较新兴的研究领域。药剂学 的发展经历了格林药剂时代(Pharmacy)[1]’物理学药剂时代(Phar一 髓cy&,Phar 2吼ceutics),生物药剂学时代①iopharⅢace
【4】zeschA.BRTDe珊at01.1985:“5(supal31):63270
【5]RutcerN.Arch Di∞hild 1987:62:2202l
万方数据
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12月第21卷第12期(下)Chinese Joumal 【6】李熙,刘玉亭,吴淑梅等,青藤碱微乳体外透皮特性的研究川.中成药2008,30
宋志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图书馆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 展,传统的主要以搜集、整理、流通图书资料为模式的图书馆服务方 式正发生变化,必须完善医院中的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给予医疗人员 提供丰富的医疗信息。 1现在存在的问题 1.1目前普遍存在的现状是医院领导对医院图书馆的建设不够重 视,一些医院的领导认为,对图书馆的投资没有经济效益的回报,以 至图书馆的人员配置、设备购置、经费投入无法达到医院图书馆建设 的最基本要求。图书馆的经费是靠医院拨款,现如今图书价格涨幅较 大,经费投入较少,信息资源建设受限制,缩减图书、期刊、报纸的种 类,购置的新书也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医务人员的需求。 1.2馆藏中的图书、期刊的利用率很低。现今网上资源丰富,医疗人 员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到图书馆来借阅,而且图书馆的工作时间和医 院的工作时间一样,这致使各书刊的无法有效使用。 l:3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不强也缺乏创新意识,医院的图书馆中配备的 馆员人数不足,工作人员配备不合理、专业人员少,工作人员素质差、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读书自学场所,应用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如计算机管理、图书自动化管 理等,使新发明、新成果、新方法取代旧的传统的管理方法,使图书馆逐 步向现代化管理过渡。 2.4建立一个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图书馆的阅读中心应保持安静 的环境,这样才能让阅读的效果更好。进入馆后不可大声喧哗,室内 的采光应充足,室内的温度应适宜,良好的环境才可让更多的医疗人 员来此进行阅读。如医院图书馆也可以开展多项有偿服务,如打字、 复印、刻录、检索、为临床搞课题索引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供多 途径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去赢得读者。另外,要改变重书轻人的 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一是在纸质书刊学习区放置部分精选中外 文现刊,并方便查阅相邻的书刊库。二是将馆员办公区设在电子学习 区内,馆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书刊的编目、借阅、流通、馆际互借,信 息收集、整理、传递等工作,并可通过网络与读者即时沟通与交流。另 外在报刊及宣传展架区沿窗配置各类报纸报架及介绍图书馆馆藏和 服务功能的宣传资料。自1996年起,我院图书馆开始购置计算机,并 订购了中、外文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如《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岫isc)》、《中国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美国医学索引 (她DLINE数据库)》等。题录数据库’。2000年,清华同方的《中国学
天然透皮促进剂的研究进展_周代营

科技信息药物控释透皮制剂具有可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和肝脏首关效应、药物恒速释放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独特优点。
但透皮给药体系要求药物具有一定的透皮速率,而大部分药物的透皮速率都不能满足治疗要求,因此提高其透皮速率是开发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
近年来,天然透皮吸收促进剂以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从天然产物中寻找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作用机制透皮促进剂对皮肤的作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有关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1影响皮肤角质层结构透皮促进剂可能主要是通过破坏高度有序排列的皮肤角质层结构,增加角质层类脂骨架的无序性以及角质层间细胞质的流动性,从而增加皮肤的非均匀性,以便打开新的渗透途径,促进药物的渗透。
1.2形成微细孔道透皮促进剂与细胞内成分(如角蛋白或角质纤维)作用可改变这些成分的构象,松弛它们之间的结合以至形成微细孔道,提高极性分子对细胞内通道的渗透性。
2.常用天然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种类2.1薄荷醇薄荷醇是从中药薄荷中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透皮剂。
其气味芳香,易溶于水、醇、醚等溶剂,具有清凉、止痛和防腐等作用。
价格比氮酮低廉,又是纯中药提取物,安全性高,应用广泛,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物质。
2.1.1薄荷醇的单独应用王晖等[1]发现薄荷醇能显著促进亲水性和亲油性化合物的透皮吸收,且对后者的促透作用更强。
殷立新[2]等研究证明薄荷醇对水杨酸、曲安缩松、双氯芬酸、抗生素、5-氟尿嘧啶等10多种药物有良好的促透作用。
朱建平等[3]研究发现3%薄荷醇使酮康唑的透皮吸收率在24h内增加了2116倍。
2.1.2薄荷醇+氮酮王晖等[4]研究证明薄荷醇和氮酮合用能显著增加甲硝唑的经皮透过率,优于薄荷醇、氮酮单用,还发现薄荷醇和氮酮联用对吲哚美辛和双氯芬酸钠的促透效果明显优于单用。
冯小龙等[5]的研究结果表明,1%氮酮和1%薄荷醇混合物对环吡酮胺的经皮促透作用明显优于其他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荷油与薄荷醇促进中药成分经皮吸收的对比讨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 Briq. 的茎叶,在中药外用制剂中应用广泛,多利用其“芳香走窜”特性而发挥“率领群药、直达病所”之功,具有类似现代经皮促透剂的作用。
薄荷的有效部位主要为其挥发油成分,因此,薄荷油作为促透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献研究也显示,薄荷油作为促透剂可促进某些成分的经皮吸收,如L-肉碱、左旋延胡索乙素等。
其中,薄荷醇是薄荷油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成分,一般约占50% 以上,文献研究显示,薄荷醇作为促透剂也具有良好的经皮促透效果。
但是,薄荷油与薄荷醇的经皮促透研究多集中在对某单一成分的促透评价,对中药复杂成分的经皮促透特征目前尚不清楚,同时,薄荷醇作为薄荷油中最主要成分,是否可用成分单一的薄荷醇代替组成复杂的薄荷油用于中药外用制剂的经皮促透,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本文基于现代经皮定量结构-渗透性关系( quantitative structure-permeation relationships,QSPRs)研究结果,即药物理化性质中logP( 油水分配系统) 是影响药物经皮吸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因此,选择系统不同logP 有效成分简化并表征复杂中药成分体系,即蛇床子素( osthole,OT,logP = 3. 85) 、川芎嗪( tetramethylpyrazine,TMP,logP = 2. 34) 、阿魏酸( ferulic acid,FA,logP =1. 26) 、葛根素( puerarin,PR,logP = - 0. 35) 、京尼平苷( geniposide,GP,logP = - 1. 01) ,通过测定其经皮促透作用情况,对比探讨薄荷油与薄荷醇的经皮促透作用特征。
同时,采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FTIR) 进一步比较薄荷油与薄荷醇对角质层内在分子结构的影响,从而为其在中药外用制剂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1 材料TK-20B 型透皮扩散试验仪( 上海锴凯科技贸易有限公司) ; 岛津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包括LC-20AT 泵、SPD-20A 紫外检测器,日本岛津公司) ; Nexus 型全反射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ATR-FTIR,美国Thermo-Nicolet 公司) ; Sartorius BS 110 型电子分析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CP-7800型电动递毛器( 科德士电器有限公司) 。
薄荷药材购于北京本草方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31007,产地江苏,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系谭鹏副教授鉴定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 haplocalyx的干燥地上部分,符合《中国药典》( 2010 年版) 相应项标准。
薄荷油采用2010 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挥发油提取甲法提取,得淡黄色油状液体,无水硫酸钠脱水后避光密闭保存。
GC-MS 测定其主要成分为薄荷醇( menthol,51. 00%) 、薄荷酮( menthone, 6. 11%) 、瓜菊醇酮( cinerolone,3. 19%) 、优香芹酮( eucarvone,2. 58%) 、胡椒酮( piperitone,2. 19%) 、异薄荷酮( isomenthone,1. 99%) 、长叶薄荷酮( pulegone,1. 32%) 等[8]。
薄荷醇、阿魏酸( 纯度> 98. 00%) 均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分别为F20110811,20120328; 川芎嗪购于Sigma-Aldrich 公司,批号为14003DEV; 蛇床子素、葛根素、京尼平苷均购于NCEBiomedical 公司,纯度均> 98. 00%,批号分别为20131209,20131209,20131209; 苄泽98( Brij 98) 购于Sigma-Aldrich 公司,批号为MKBP0994V; 丙二醇购于Sigma-Aldrich 公司,批号为WXBB1075V; 冰醋酸购于北京化工厂,批号为20080103; 乙腈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健康雄性SD 大鼠,5 周龄,体重约( 200 ±10)g,由斯贝福( 北京) 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SCXK( 京) 2011-004。
2 方法2. 1 模型药物HPLC 法的建立分别配制各模型药物对照品的对照液、体外透皮试验空白接收液及含药体外透皮试验接收液,考查各方法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及相对回收率,见表1。
结果显示,接受液中其他成分对各模型药物的测定均无干扰,其中,蛇床子素在0. 01 ~100mg·L - 1 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 个质量浓度( 0. 1,10,50 mg · L - 1 ) 的日内精密度分别为0. 29%,0. 060%,0. 14%,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 8%,0. 13%,0. 19%,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5. 63%,100. 6%,100. 1%; 川芎嗪在0. 1 ~400 mg·L - 1 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 个质量浓度( 1,20,200 mg·L - 1 ) 的日内精密度分别为0. 35%,0. 12%,0. 20%,日间精密度分别为2. 4%,2. 5%,2. 7%,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5. 59%,95. 80%,97. 61%; 阿魏酸在0. 1 ~200 mg·L - 1 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 个质量浓度( 1,20,100 mg·L - 1 ) 的日内精密度分别为0. 38%,0. 21%,0. 25%,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 8%,0. 15%,0. 14%,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1. 72%,90. 74%,95. 24%; 葛根素在0. 1 ~400 mg·L - 1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 个质量浓度( 1,20,200 mg·L - 1 ) 的日内精密度分别为0. 48%,0. 32%,0. 26%,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 22%,0. 070%,0. 050%,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7. 48%,97. 74%,99. 27%; 京尼平苷在0. 1 ~400 mg·L - 1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 个质量浓度( 1,20,200mg·L - 1 ) 的日内精密度分别为0. 79%,0. 72%,1. 2%,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 7%,2. 3%,1. 2%,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6. 41%,97. 84%,99. 59%。
2. 2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2. 2. 1 离体鼠皮的制备在体外经皮渗透实验前,取雄性SD 大鼠断颈处死,用剃毛器小心剃去腹部鼠毛后剥离其腹部皮肤,在玻璃板上小心剔除皮下脂肪组织和黏连物,然后用磷酸缓冲液( PBS) 清洗干净,待用。
2. 2. 2 供给液的制备为求算薄荷醇和薄荷油的经皮透渗稳态流速、滞后时间,采用无限给药技术进行体外透皮实验。
故供给池中药液的配制方法为:将足量的模型药物分别溶于丙二醇-水( 80∶20) 混合溶剂系统中,加入相应浓度薄荷醇或薄荷油,涡旋5min,超声15 min 使其充分溶解。
2. 2. 3 体外透皮试验将剥离的大鼠腹皮固定于FranZ 扩散池之间( 扩散池有效扩散面积为1. 77cm2,接收池体积为7 mL) ,皮肤角质层面朝向供给池,真皮层面朝向接收池。
在加入供给液前平衡约0. 5 h,供给池加入供给液2 mL,然后封口膜封住供给池口防止水分蒸发; 接收池中蛇床子素透皮接收液选择3% Brij98 PBS 为接收液,其他药物均以0. 01 mol PBS 溶液( pH 7. 2) 为接收液。
温度设置为( 32 ±0. 3) ℃,接收池搅拌子转速为300 r·min - 1。
在1,2,4,6,8,10,12,22,24 h 分别取样1mL,然后向接收池中补加相同体积新鲜接受液,所得样品过滤后,按照建立的方法测定药物含量。
2. 3 衰减全反射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 ATR-FTIR)研究将制得的大鼠腹皮置于0. 4% 胰蛋白酶溶液中,室温放置约10 h,然后用棉签小心分离皮肤角质层,取得的角质层片用蒸馏水洗清干净,置于真空干燥箱干燥,备用。
取大小适宜( 1 cm × 1 cm) 的干燥角质层片,分别置于10 mL 离心管内。
试验分为空白组( Blank组,不做任何处理) 、对照组[Control 组,丙二醇-水( 20∶80) 溶剂处理]、薄荷醇组和薄荷油处理组( 配制方法同透皮试验挥发油) 。
分别取干燥角质层片置于约5 mL 各组对应促透剂溶液中,室温条件下处理12 h 后,用蒸馏水清洗掉角质层片上残留溶剂,放置于真空干燥箱37 ℃脱水干燥。
干燥后的角质层片采用衰减全反射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扫描测定,仪器参数设置为: 分辨率2 cm - 1 ; 扫描次数为100; 扫描范围为650 ~4 000 cm - 1。
2. 4 透皮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根据药物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与时间作图得到药物经皮渗透动力学曲线,各药物的累积透过量可按下式计算。
Q = ( Cn × V + Σn - 1i = 1Ci × Vi) /A其中,Q( μg·cm - 2 ) 为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V为扩散池的体积( 7 mL) ,Vi为每次取样体积,Cn和Ci分别为第n 次和第i 次取样时接收液中药物浓度,A 为扩散面积( 1. 77 cm2 ) 。
以累积透过量对时间作图,所得直线部分( 6 ~12 h) 的斜率即为稳态透皮速率( Jss,μg·cm - 2·h - 1 ) ,直线部分反向延长线与X 轴的交点即为滞后时间( Tlag,h) 。
为进一步比较促透剂的促渗效果,按下列公式计算其经皮促渗倍数: ER( enhancement ratio) = Jss( 含促透剂) /Jss( 不含促透剂) ; 实验数据以珋x ± s 表示,以SPSS 16. 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3. 1 促透剂对模型药物的经皮促透作用情况薄荷醇与薄荷油对各模型药物渗透过大鼠皮肤的体外渗透动力学曲线及相关经皮渗透参数的影响分。
除个别模型药物外,1%薄荷醇和薄荷油对各模型药物的经皮渗透参数( 如体外稳态经皮速率、累积透过量等) 没有显著影响,而随着促透剂浓度的增加,对各模型药物的经皮渗透速率增加明显,并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P <0. 05) ,表明薄荷醇与薄荷油对不同lgP 药物经皮渗透的影响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