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进展
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与改进

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与改进随着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不断发展,透皮给药制剂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药物传递系统。
透皮给药是指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传统给药途径之外,通过药物在皮肤表面的吸收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方式。
它具有方便、无痛苦、减少副作用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然而,透皮给药制剂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一、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现状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的选择与设计在透皮给药的过程中,药物的选择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药物必须具有一定的疏水性,以便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有效的药物浓度。
其次,药物的分子量和溶解度也是影响透皮给药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者需要对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选择。
2. 载体的选择与改进为了促进药物在皮肤中的渗透,研究者通常会选择合适的载体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
常用的载体包括微粒、液晶、脂质体等。
载体的选择和改进对透皮给药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不同药物和体外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
3. 透皮给药装置的研究与改进透皮给药装置是实现药物在皮肤表面渗透的关键环节。
目前常见的装置包括贴剂、凝胶、贴片等。
这些装置在透皮给药中起到给药载体和药物渗透的双重作用,因此对装置的研究和改进也是透皮给药制剂研究的重点。
二、透皮给药制剂的改进方向针对透皮给药制剂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以下改进方向:1. 提高药物渗透性为了提高药物在皮肤中的渗透,研究者正在研究和改进载体材料,以增加药物的疏水性和渗透性。
例如,通过改变载体的结构和形态,调整药物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一步提高药物的透皮给药效果。
2. 提高透皮吸收效率透皮给药装置的研究和改进是提高透皮吸收效率的重要途径。
研究者正在探索新型的装置设计和制备方法,以提高装置的透皮性能和药物释放速度。
例如,研究者正在研发基于纳米技术和微流控技术的透皮给药装置,以实现更精准和高效的药物传递。
3.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透皮给药过程中,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

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摘要:经皮给药, 历史悠久。
因其透皮吸收无首过清除、血药浓度稳定等优点已成为经皮给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与此相应的透皮吸收促渗剂、促渗方法也取得较大的发展。
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 TD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引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TDS 系统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 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 提供了较长的作用时间, 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 提高疗效, 减少给药次数, 方便给药等。
TDS 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中心之一。
但是, 由于皮肤角质层的限速屏障作用, 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性很差, 透皮给药后, 渗透速率和渗透量达不到治疗要求, 所以在研究透皮给药系统时寻找合适的方法来改善皮肤的透过性, 提高药物透过皮肤的量就成了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
近年来,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 促渗透方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使更多的药物开发成TDS制剂成为可能。
关键词:透皮给药透皮吸收机理透皮吸收研究促渗方法促渗剂引言:目前, 国内透皮给药研究领域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 不仅参与的科研人员多, 涉及全国各大医药院校及各类型医院,而且研究内容全, 包括基础理论及应用开发等。
本文就近年国内透皮给药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透皮吸收机理1. 1 皮肤的解剖学基础皮肤的角质层是类脂质分子形成的多层脂质双分子层,结构致密, 无血管和淋巴管, 是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
药物的透皮吸收主要是通过皮肤表面的药物浓度与皮肤深层的药物浓度差以被动扩散的方式透过角质层, 进入真皮层毛细血管, 通过体循环到达靶位起作用。
此外, 皮肤的毛孔和汗腺等附属器官也可吸收少量药物。
完整皮肤和去除角质层的皮肤对药物的透皮吸收有明显的差异[1 ].[38]。
魏莉等[2]比较了去角质层皮肤和完整皮肤对阿魏酸的渗透作用, 发现前者的渗透系数是后者的12 倍, 对药物的吸收作用强。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刘爱玲刘邦国(135医院胶州266300)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在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TTS系统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给药方便等。
但药物透皮吸收率低是这种给药方法的主要缺点,从而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经皮给药制剂时首先必须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
渗透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是指能够增加药物透皮吸收速度或药物透皮量的物质。
其研究始于1970年,Zellerbach 和Miburn采用二甲亚砜和二甲基乙酰胺促进甾体药物的局部给药获得专利。
目前的技术多用添加月桂氮卓酮(Azone)、丙二醇(PG)等渗透剂来增加药物的穿透性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1]。
有人也发现中药也具有和Azone相似的促进作用,从中药宝库中寻找渗透促进剂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药成分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对此类促进剂的开发应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也相应增多,为此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况做一总结。
1中药单体成分促进剂的研究1.1薄荷脑、薄荷醇(menthol)薄荷醇在我国有广泛的资源,对其促渗作用研究较多。
殷力新等[2]总结了薄荷醇的促透皮吸收作用,涉及氯霉素、四环素、达克罗宁、利福平、扑热息痛、甲硝唑、曲安缩松、双氯非那胺、水扬酸、林可霉素、氟尿嘧淀、灰黄霉素、普萘洛尔、利巴韦林、双氯芬酸等15种药物。
最近,朱建平、杨燕等[3]采用简单小室装置,多波长面积分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薄荷醇对酮康唑的促渗透作用,结果表明,薄荷醇可显著提高酮康唑的促皮吸收(P<0.01)。
Godwin、Michniak等也认为薄荷脑对双氯芬酸钠、酮洛芬、氟尿嘧啶也有透皮促渗作用。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

率, 储库 为密 闭结 构, 以避免挥发性成 分的损失 , 可 可包含大量的药 物 , 合 中药 的 特 点 。 适 经 皮 吸 收 制 剂 或 称 经 皮 给 药 系统 (rn d r lh rp ui Ta s ema ea e t T c 1222 骨架 型 贴 剂 。 架 型贴 剂 由 药物 溶 解 或 分 散在 聚 合 物 骨 -._ 骨 S se ,T Ta s ema D u ei rS se ,D ) 指 在 皮 y tm T S:rn d r l rg D ley y tm T DS是 v 架 中 , 聚合 物 骨架 控 制 药 物 的 释 放 。 黏 型 骨 架 系统 是 近 年 来 研 究 由 胶 肤 表 面 给 药 , 药物 以恒 定 速 度 ( 接 近恒 定 速 度 ) 过 皮 肤 各 层 , 使 或 通 进 的 重 点 , 供 选 择 的胶 黏 剂 有丙 烯 酸 酯 类 、 橡胶 类 和 聚 异 丁 烯 类 , 可 硅 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 的新制剂或系统 。经皮给药制剂 但 该 类 贴 剂 制 备 过程 中 需 要加 热 除 去 溶 剂 ,不 适 宜具 有 挥 发 性 的 药 可 避 免肝 脏 的首 过 效 应 及被 胃肠 道 破 坏 , 少 给 药 次 数 , 长 给 药 时 减 延 物 , 载 药 量 较 小 。何 宇 新 等 以 当 归 总 酞 内 酯 为 主 要 药 物 , E — 且 以 u 间 , 持 恒 定 的 有效 血 药 浓 度 , 低 药 物 的毒 副作 用 , 高疗 效 , 维 降 提 便于 da i E O rgt 1 0为骨架材料, 癸二酸 二丁酯 为增塑剂 , 琥珀酸 为交联剂 , 使用。 目前 , 随着制 药技术的进步和 药用新辅料的应用 , 全球范围内 制 备 了头 宁 骨 架 型缓 释 贴 片。 经 皮 吸 收 制 剂 新 品种 数 量 以每 年 1 .% 的速 度 递 增 , 为 第 三 代 药 2 1 成 2 经 皮 给 药 制 剂 促渗 透 的药 剂 学 方 法 物制剂开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中国传统 医药素有“ 内病外治” 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开发经 皮给 药系统的关键 ,近年来许 多 的 传 统 , 药 物 应 用 于 皮 肤 《 穴 位 )以 释 放 、 透 和 吸 收 药 物 的经 将 含 , 渗 学 者 对 药 物 的促 透 方法 进 行 了大量 的研 究 。 经 皮 给 药 系 统促 渗 透 方 皮 给 药途 径 是 其 主 要 的给 药 方式 之 一 。 年 来 , 多 药 学 工作 者 对 中 近 许 超 微 药经 皮 给 药 新 剂型 、 透皮 机 理 等 进 行 了实验 研 究 , 促 以揭 示 中 医经 皮 法 除 了 采用 离 子 导 入 法 、 声 导 入 法 、 针 法 等 物理 学 方 法和 化 学 结 构 改造 制备 成 前 体 药 物 外 , 目前 研 究 最 多 的 是 经 皮 吸 收促 进 剂 和 将 给 药 的科 学 内 涵 , 展 中 医 外治 法 的发 展 空 间 。在 此 基 础 上 , 者 综 拓 作 药 物 制 成 脂 质体 、 乳 、 球 和 微 囊 等 中 间 载 体 后 用 于 透 皮 , 透 皮 微 微 其 述了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 究状 况。
透皮吸收促透方法的研究进展

药学实践杂志 2 0 0 3年 第 2 l卷第 3 期
1 4 5
透 皮 吸 收 促 透 方 法 的 研 究 进 展
王 宁 ,韩 晓 民 ,康 陈洁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8 5医院药剂科,上海 2 0 0 0 5 2 )
摘要 目的 : 综述 了促进 药物透皮吸收的不 同种透皮吸收方法。方法 : 根据对有关资料的分析 、 归纳、 总结列 举 各种促 透 方 法对何种 药物有促 透 作 用。结 果 : 不 同促 透 方 法其作 用特 点 、 作 用机 制 各 不相 同 , 在具体使用
e t h y l a mi n o a c e t a t e a n d 8 z o n e e n h nc a e d r u g en p e t r a t i o n ̄ I ' 0 6 8 h u -
m a n ,s n a k e , nd a r a b b i t s k i n [ J ] .P h a r m R e s , 1 9 9 1 , 8 ( 7 ) : 9 3 3 . [ 7 ] S a s a k i H,K o j i m a M,Na k a mu r a J ,e t a 1 .E n h a n c i n g e f ct e o f
物 的透皮 速率 可 2倍 于消炎 痛 J , 卵 磷 脂 可使 .
受体 阻滞 药 盐 酸 布 那 唑 嗪 ( b u n a z o s i n ) 的 透 皮 释 药 率提 高约 5 5倍 。 酰胺类 : 如 N, N 一二 乙 基 一间 一甲 苯 甲酰 胺
至开裂 。促透 剂可提高皮肤 角质层 的水 合作用 , 从而
时可根据 药物 的特 性加 以选择 。结论 : 选择 不 同的促 透 方法达 到促 进 对 药物透 皮吸 收 的 目的。
中药透皮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主要在角质层 , 并能增’
道 的破 坏 , 且皮 肤间层还 有储存作 用 , 药物浓度 曲线平缓 , 使
避免 了“ 峰谷现象” 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 的作 用时间 , 持稳 , 维
定持 久的血药浓度 , 毒性 和不 良反 应小 , 使用方便 等优点 , 已 成为第三代药物制 剂开发 研究 的重点 。但是 , 由于皮肤屏 障 作用 , 多药物经皮肤到达体内的通透率很低 , 以达 到有效 很 难 治疗浓 度 , 因此 , 服皮肤屏 障作 用 , 药物迅 速经皮肤 渗透 克 使
等[] 1 研究证 明冰片能够促进盐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 , 促进作用
含有薄荷醇 、 薄荷脑、 薄荷油等多种挥发性成分 , 对双氯灭痛 、 氯霉素 、 吲哚美辛 、 氟脲嘧啶 、 曲安西龙 、 达克 罗宁等多种药物
具有促 透作用 , 且价格 比氮酮低廉 , 又是 纯中药提取 物 , 全 安
疗 双重作 用 的优 点 , 已引起 研发 人员 的重视 , 中药 中筛 选 从 P E已成 为开发研 究 TD S的热点 , 发展 迅速 。现就有 关文 献 综述如下 。 1 薄荷
是薄荷脑促进药物透皮的作用机理 。
2 冰 片
龙脑、 异龙脑混合消旋体 。性 辛、 、 苦 微寒 , 具有 开窍醒神 , 清热止痛 的功效 , 能引药直达腠理 , 为中医常用药 物, 现已开发 为一种很好的皮肤促透剂 。冰片 口服后 能透过血脑屏 障进 入
商品软膏 。
经皮给药 系统 (rnd r l evr ytms T S 是 指 t sema d l eysse , D ) a i 经皮肤表面给药 , 使药 物 以恒 定速度 通过皮 肤进入 体循环 而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或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td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制剂。
与传统的给药方式相比,透皮吸收制剂有以下优点:①可产生持久、恒定和可控的血药浓度,从而减轻不良反应;②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③减轻注射用药的痛苦;④患者可自己用药,出现问题可及时停药,使用方便;
⑤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
自从1981年第一个透皮吸收制剂transderm scop上市以来,目前已有多种药物透皮给药制剂上市。
根据一系列有关报道,透皮给药制剂的销售额增长率要快于其他剂型的药物产品,预计世界市场上tts药物的销售额将由1993年的16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9l亿美元[1]。
因此,透皮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药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体能 够较好 的包裹 亲 水 性及 亲 油 性 药 物 , 加 药物 增
在 局 部 皮 肤 内 的 积 累 并 起 到 持 续 的 释 放 作 用 , 对 相
3 1 生理 因素 皮肤 的渗 透 性 是 影 响 药 物 吸 收 的 . 重要 因素 。皮 肤 的渗透性 存 在个体 差 异 , 物种 属 、 动
疾 病 防治
・17 ・ 4
物质 内/ 移动 的主 要 障 碍 。它 由死亡 的角 化 细 胞 外 组成 , 形态 致 密 , 厚度 约 1 ~1 m( 国柱 , 9 8 。 0 5 韩 1 9 ) 表皮 内无 血管 , 以药 物 透 入 表 皮 层 中不 会 产 生 吸 所 收作用 。真皮 层 厚 度 约 为 3 5mm, 有 毛 细 血 ~ 内
・
16 ・ 4
疾病 防治
中国畜 牧 兽 医 20 年 第 3 卷 第 4 09 6 期
中药 透 皮 吸 收 研 究 进 展
宋 华 容 , 新 利 , 瑞卿 谷 罗
( 河 子大 学 动 物 科 技 学 院 , 河 子 石 石 82 0 ) 30 0
摘 要 : 皮 给药 系 统 , 经 又称 经 皮 治疗 系 统 , 系指 皮 肤贴 敷 方式 用 细 血 管 吸 收 进 入体 循 环 药 产 生 药效 的 一种 给 药方 式 。作 者 对 经皮 给 药 系统 的 发展 历 史 、 收机 制 、 响 因素 , 吸 影 透皮 吸 收 的作 用途 径 、 促进 方 法 等作 一综 述 。
放性 能影 响很 大 , 药物从 给 药系统 中释 放越容 易 , 则 越有 利 于药物 的经 皮渗 透 。常用 的经皮 给药 剂 型有 乳膏 、 凝胶 、 剂和 透 皮 贴 片 等 , 物从 这 些 剂 型 中 涂 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Adams KF ,Gheorghiade M ,Uretsky BF,et a1.Clinical Benefits of Low Ser u m Digoxin Concentrations in Hear t Failure
[32] Spieker LE , Noll G , Ruschitzka FT ,et a1.Endothelin recept or an t agon ists in congest ive h ear t f ailu r e: a n ew
be used in patients w ith previous A CE inh ibitor - induced
[J].Dr u gs,2000,59:745.
angiodema[J].Drug Safety ,2002,25:73 [30] Coats Andrew J.S.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 Blockers in Heart Filure[J].Prog Cardiovas Dis,2002,44: 231
[J].J Am Coll Cardio1,2002,9:946. [27] Rath ore SS , Curtis JP,Wang,et a1.Association of Serum
Digoxin Concentration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therapeatic principle for th e future[J].J Am Col Cardiol,
200 1,37:1493.
[33] Torre- Aminoe G, Young JB , Durand J$ ,et al.Hemodyna m ic effect s of tezosen t a n , an in t r aven ous du a l en d ot h elin
多。
率, 增加渗透量‘ , “ , 。 2.3 制成脂质体制剂
脂质体作为经皮给药的载体具有显著的促渗效果, 尤其 是对多肤和蛋白质类大分子药物。罗丹明红含醇脂质体、 罗丹明红 30% 乙醇溶液透皮药量远高于普通脂质体, 且含 醇脂质体的透皮药量又高于其30%乙醇溶液!1 9].将胰岛素制 成含醇脂质体, 正常大鼠、 糖尿病大鼠应用后血糖显著降
2.2 制成 p 一 环糊精包含物
对于水溶性药物来说, 角质层是透皮吸收的一大障碍, 利用具有表面活性的烷基化环糊精, 可使透皮吸收增加。 研究表明, R 一环糊精包合引噪美辛后, 可改善其溶解速
2.1 使用透皮促渗剂 在透皮促渗剂的作用机制方面, 被广泛接受的是Barry[4 1
提出的脂质一 蛋白分配理论。 近年来, 化学促渗剂与中药促 渗剂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多元促渗剂的应用也逐渐增
2.1.1 新型促渗剂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氮酮 ( Azone ) , 对亲水性或疏水性 药物都有显著的促渗作用, 1%Azone 的促渗作用比50%二 甲基甲酞胺 ( DMF ) 大 13 倍。 Michniak 等[s-7]合成了2毗咯烷酮一 卜 醋酸及其各种醋类、N 一 环庚基酞胺类同系 物和 Azone 的数个同系物, 考察其对氢化可的松的促渗作 用, 结果各促渗剂均有显著的促渗作用, 且 2- 毗咯烷酮 十二烷醋的促渗作用较 Azon e 强 4 .7 倍; 癸基甲基亚矾
2.1.2 中药促渗剂
目前从中药中寻找新的促渗剂是研究重点之一。 蔡贞
贞 等[1 0 〕 证实了1%, 2%. 3%的当归 挥发油, 对阿魏酸均有
促渗作用, 其中以 2%浓度的促渗作用最强。据报道, 冰
片能增加甲硝哇、氟尿啼咤的透皮吸收[川,丁香对 5- 氟 尿嚓咤也有一定的促渗作用[1 21 ;Kunt a 等【 1 3]研究了不同浓 度的香芹酚、沉香醇、薄荷醇和 d 一 柠檬烯对心得安的促 渗作用 ,四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促渗作用 ,其 中薄荷醇最 强。 许英爱等[1 41 证实了杜香菇烯对复方骨质增生贴剂有促
Failur e[J].JAMA,2003,289:871.
[28] Jong P , Demers C , Mckelvic RS,et a1.Angiotensin Receptor
Blokers in Heart Failure:Meta-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
果最强 。
制,因而制备简单、 成本低, 亦可防止控释膜损害所造成 的药物 “ 倾卸” 。 商品名为 Frandol t ape 的硝酸异山梨醋 透皮给药系统即属此类结构。
2 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
由于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 许多药物的皮肤渗量 不能满足治疗要求, 因此促进透皮吸收的研究, 受到广泛
重视 。
,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 1.1 膜控型透皮给药系 统
此类给药系统的药物贮库是将药物分散于聚异丁烯压
敏胶中涂布而成或是混悬于粘稠流体如硅油或半固体软膏 基质中, 药物的释药速率由控释膜限速, 在控释膜外还有 一层能与药物配伍的刺激性 、 过敏性均低的压敏胶层。 最
早应用该技术的是Giba 制药厂Transderm- Nitro系 统1 1 ). 1.2 骨架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
低刺激性, 且有效浓度低 ,促渗作用强。
2.5 制成微乳 提高药物载的热力学活性可促进药物透过角质层;
热力学活性与载体中药物的饱和度直接相关, 过饱和系统 可增大药物的扩散压和渗透速率。 Changez 等[2 2 1 研究了盐 酸丁卡因的微乳, 其经皮吸收的止痛效果是盐酸丁卡因水 溶液的 8 倍, 且作用强度与微乳中的含水量正相关。
松、引噪美辛 、可乐定 、硝酸异山梨醋、吗啡和黄体酮等
泡形。 Cevc 等[21 1 认为传递体能高效穿透皮肤, 并探讨其透
皮机制。 传递体有很强的 自动调节能力, 当受到足够大的
应力时, 会发生高效渗透, 可以自如地穿过小至其本身 1/ 10 一1/ 4 的孔径。
均有促渗作用[s1 ;李国锋等[ 1 9 1 使用的肉豆A 酸异丙醋(IPM)对 氟尿啼咤的促渗作用很强。 此类新型促渗剂的共性是低毒
O
中 国 药 物 应 用 与监 侧
P U D I 布 e 月井 7 . , 1 翻
0综 述
按一定比例把部分促渗剂组合成二元或多元的复合促 渗剂, 可取得更好的促渗效果。 Michniak 等【 ” ]考察了N-
1.3 微贮库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
微贮库型系统兼具膜控型和骨架型的特点。 药物贮库 为药物固体分散在亲水性聚合物中, 然后再分散于亲脂性 硅酮弹性体中, 形成含有无数液体微室的药物贮库, 释药 模式决定于分配与扩散两种控释因素的相对大小, 符合零 级动力学方程或 Hi guich 方程。美国 Sea r l 制药公司的
receptor antagonist ,in patients w ith class III to IV Conges-
tive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2001, 103:973
trolled Trials[J].J Am Coll Cardiol,2002,39:463
十二烷 - 2- 毗咯琳酮以及3%, 10%, 40%, 80%的Azone,
十四烷酸异丙醋 、P EG - 4 00 , 1 一甲基 一 2 - 毗咯琳酮、
Nitrodisc 系统便是此类透皮给药系统。 1.4 粘胶剂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
此类系统没有控释膜 , 药物释放的速度由压敏胶层控
Miglyo 1818 和 Miglyo 1840 等溶解于丙二醇中对氢化 可的松经皮渗透的影响,发现除了 PEG- 400, 1一甲基 2- 毗咯琳酮、 N一 十二烷一 2- 毗咯琳酮外, 其他均可与丙
[31] Chatterjee K , De Marco T .Role of nonglycosidic inot ropic
[35] 项志敏.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新模式及其要点【 J]. 中国循环杂志,
200 1, 16:3 10.
( 收稿日期: 2004- 04- 05)
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进展
杨莉 ’ ,赵志刚z,齐宪荣’ (!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 教研室,北京, 100083;2 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50) 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 目的 : 综述近年来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进展。方法 : 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基础, 制剂的皮肤渗量增大, 渗透速率提高, 上市产品增多。结论 : 透皮吸 透皮吸收制剂在促渗方法、 使用材料等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摘要
中, 聚合物骨架起控释作用。国产的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 多为此类, 如陈鸿清等[2 1 制备的盐酸尼卡地平透皮贴剂, 刘 继勇等[3 1 制备的痹痛宁透皮贴剂。
f作者简介1 杨莉, 女, 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靶向制剂和缓控释制剂 面的研究 Tel:(010)82801584
E- mail: olivey 00@sina .com
名: Tr anstec)等都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 本文现对透皮贴 齐 d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多用于激素替代治疗、心血管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996 年,世界透皮释药系统总销售额约为 25 亿美元, 至 2000 年,透皮制剂市场达到 53 亿美元左右。 透皮吸收制剂可使药物免受胃肠道的影响 , 避免肝脏 的首过效应 ,且皮肤所含蛋白水解酶较少, 间层兼具储库 作用, 因而贴剂的缓释作用明显, 生物利用度提高。 FDA 批准的首个一周一次缓解绝经综合征的复方激素雌二醇 /
此类给药系统是将药物均匀分散或溶解于聚合物骨架
左炔诺孕酮控释贴剂 ( 商品名: Climara Pro ) , 抗哮喘药 妥洛特罗贴剂 ( 商品名: Hokunalin Tape ) , 首个治疗膀 胧活动过度的奥昔布宁透皮控释贴剂(商品名: Oxytr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