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小城镇交通规划实践——以重庆巫溪县为例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巫溪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巫溪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作者:邓旭明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35期以生态文明为视角探索巫溪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路径,结合巫溪生态资源条件和生态功能地位,提出了“以自然养生为主题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以生态旅游为引领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以提升旅游品质为目标延伸生态产业链条,以涵养生态文化为依托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四项举措。
巫溪县自然基础良好,生态优势明显,举全县之力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用好用活“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是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工业文明断代与巫溪经济“跟跑”困境(一)工业发展与社会财富积累的关系《寻根》杂志曾刊文说“国家要兴旺,社会要繁荣,工、农、商的发展缺一不可。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意在强调工业的兴盛与繁荣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富裕的重要基础。
人类经济发展历史证明,工业文明加快了物质财富积累的速度,推动生活相对富裕目标从理想变成现实。
古代中国凭借发达的手工业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经济神话,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英、法、美、德、俄、日等国经济快速增长。
工业创造文明,工业积累财富,通过发展工业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各地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的首要选择。
(二)巫溪工业发展滞后与经济“跟跑”困境在机械化取代手工制作之前,巫溪依托天然盐泉靠煮卤熬盐、手工制盐的生产方式也曾富甲一方、享誉西南。
随着机械化、信息化等科技手段融入并主导工业发展,巫溪手工制盐等传统工业逐渐走下历史舞台,现代工业体系受地方资源要素、交通条件、区位劣势等限制难以建立和健全,工业对地区GDP的贡献率大大低于全国和全市平均水平,巫溪经济的发展任然主要依靠农业。
工业文明的断代和缺失,农业经济支撑下的巫溪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与全市、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长期处于“跟跑”状态,且“跟跑”的趋势愈发艰难。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巫溪经济“领跑”机遇(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新形态以时间为纵轴研究人类文明形态大致经历了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的演进和发展。
生态交通规划在城市新区中的实践

011GLOBAL CITYGEOGRAPHY 生态交通规划在城市新区中的实践王 艺(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需求和道路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仅靠增加道路面积和进行道路网的扩容是不能解决实质问题的。
城市新区为缓解城市人口压力、交通压力以及资源压力等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而如何在城市新区中顺利开展生态交通建设,是本文的主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生态交通规划;城市新区;实践近年来,随着城市新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为了能使城市新区土地得到有效的利用,促进城市新区环境与交通规划相协调,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相辅相成,生态交通规划与建设是保证城市交通问题得到解决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就对生态交通规划在城市新区中的实践进行探讨分析。
一、生态交通规划在城市新区中的构建体系首先,需要将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进行协调。
以城市新区内部出行模式进行分析,以此确定适当的用地尺度,再结合城市新区周边的交通条件,对各类土地进行合理划分,最大限度减少交通需求,实现绿色生态出行方式的可达性;其次,将高密度的道路网络和用地紧凑布局结合,实现城市新区的慢性交通。
构建密集路网和小地块的交通模式,使85%以上的城市新区道路实现180-240m之间的路网间距,与周围居住区域的距离保持在280m左右。
另外需要打造更多的直线路线,使自行车出行和步行环境得到改善;再次,生态交通规划在城市新区要建设慢行加公共交通的发展模式,以此实现模块化层级式交通系统。
构建支线公交、主干公交以及快速公交等多样化公交网络系统;最后,实施人性化的合理交通管理措施。
交通管理部门需要注重对能源、经济、土地与环境等各方面的整合,推行交通需求管理制度,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生态交通建设中,主动积极选择步行、自行车以及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
二、城市新区中生态交通的道路网规划实践根据城市新区用地布局的特点,生态交通规划中的道路系统需要采用环路和方格网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三横两纵的骨架路网格局的规划,打造出小地块的密集型路网,使城市新区生态交通规划中的慢性交通、公共交通以及个体交通等需求得到满足。
山地小城市风貌的地域性表达——重庆巫溪县新区南北中轴线景观规划设计

山地小城市风貌的地域性表达——重庆巫溪县新区南北中轴线景观规划设计方志戎;李先逵【摘要】在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容量加大、规模扩展,发展城市新区是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以重庆巫溪县新区南北中轴线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在新区景观规划设计中所面对的山地城市特征、小城市的尺度与品格、城市文脉延续以及绿化景观等重要命题,强调地域主义的设计思想在城市新区的规划建设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期刊名称】《重庆建筑》【年(卷),期】2011(010)003【总页数】6页(P20-25)【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地域主义;新区;巫溪县【作者】方志戎;李先逵【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31 设计背景巫溪县位于重庆市东北边陲,地处四川盆地东部边沿,大巴山东段南麓的渝陕鄂三省市结合部。
巫溪县境地处中纬度、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温湿适度;地貌以山地为主,立体气候颇具特色。
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穿越县境。
1.1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区建设巫溪县老城区城市空间十分拥挤,居住建筑标准低,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人居环境较差。
至2006年,巫溪县城城市建设用地达3.6km2,城镇人口约6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仅60m2,已是国家规定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的最低标准。
可以看出,巫溪县老城区已不堪重负,下一步的发展策略是“减量、增绿、留白、整容”,改善城区的人居环境,提高城区活力。
因而,加快巫溪县新区的建设迫在眉捷。
至2008年,随着巫溪县新行政中心及多数政府职能部门建筑在新区的落成,对新区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使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作为新区重要的功能、景观带——新区南北中轴线片区,在引导及协调新区建设、塑造城市形象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1.2 独特的地域景观巫溪县城自然山水格局突出,山环水绕,山青水秀;山、水、城融为一体。
梦想照进现实——巫溪县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小城大梦

色 彩规划 、 四线规 划 、 城市 导视 系统规划 等2 余个 高 0 质量 的城市 规划 , 而保 障 了城市 规划 的前瞻性 、 从 科
学性 。
() 2 规划 的新 理念 。在制定规 划时 , 分考虑 人 充 们 对城市 的理解 、 要求 与愿 望 , 机融 合 自然 特征 、 有 人文 历史 、现实基 础和发 展趋势 等要素 ,立足巫 溪 “ 富的森林 资源 , 离大都 市喧 嚣和深厚 的巫 巴文 丰 远 化 内涵 ” 等独 特优势 , 县 城规划 建设 成 “ 将 森林之 城 、
和子孙 高度 负责 的态 度 , 照 “ 按 千年建 一 城 , 建成 管 千 年” 的要求 , 高度 重视城 市规划 。 0 7 , 2 0 年 新城 建设
整 整停工 一年做规 划 。 惜重金 , 不 聘请在 国 际上 久负
盛 名的林 同棱 国际工程咨 询公 司 、邓文 中院士 和新
加坡 泛华联 合设计 有限公 司参与 、指导城 市规划 编 制 工作 。先后编 制完成 了城市控 规 、 绿地 系统规 划 、
度决 定建设 进度 ” 的准则 , 发扬 “ 后不落 伍 、 落 认穷 不 认输 ” 的精神 , 集全 县人 民的智 慧 和力 量 , 容 有 聚 从 序地 开始 推进城 市建设 和创建工 作 。
1 高起 点 规 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巫溪建成 市 民宜 居之所 , 商家青 睐之城 , 游人 向往之
地 。
工作 思路 : 为有序 推进创建 工作 , 速实现 创建 快 目标 , 县委 、 县政 府 拟定 了 “ 统揽 谋划 , 点 突破 , 重 分 步达标 ” 的总体 创建工 作思路 。 统揽 谋划 即以“ 四城 ” 同创 统揽城市 建设 和管理 工作 , 统筹 谋划 和推进城 市建设 工程项 目, 努力 提高 城市管 理水平 ;重点 突破 即从 老百姓最 迫切需 要改 变的地方 着手 、 发力 , 最大 的决心做 多 、 用 做大 、 做精 公 共空 间 , 力 改造人 居环境和 城市面 貌 , 倾 从而 取信
115基于“乐和家园”理想的镇乡村规划探讨——以重庆市巫溪县羊桥坝片区总体规划为例

基于“乐和家园”理想的镇乡村规划探讨——以重庆市巫溪县羊桥坝片区总体规划为例辜元易峥曹力维【摘要】“乐和家园”是北京地球村NGO组织基于“耕读传家”的农村核心价值观与现代民主社会管理体制的吸纳,提出的中国乡村社会建设理想。
针对当前镇乡村面临的“非城非乡”的现状特征,以及镇乡村规划简单沿用城市规划的价值观、方法、技术手段等问题,尝试以“乐和家园”理想为基础,构建镇乡村规划理念,并以重庆市巫溪县羊桥坝片区总体规划为例进行实证探索。
通过规划方法确定、规划目标共识达成、规划设计策略制定,将“自治”与“城与乡优点结合”的核心价值融入镇乡村规划中,创造“亦城亦乡”的理想家园。
【关键词】镇乡村规划;乐和家园;社会自治;城乡共生1.前言羊桥坝片区位于上磺、古路镇中北部交界处,是巫溪县境内仅有的五个平坝之一,东西狭长,约20公里,南北两侧横贯山岭,约1公里,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现有城镇人口12679万人,农村人口11021万人。
羊桥坝片区经济社会较为发达,是上磺、古路镇镇区所在地,两镇区由羊桥河相连,已有连片发展的趋势;片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巫溪县重要的水稻生产区,空间上农田与城乡建成区在坝区相互交织;更有意思的是,羊桥坝片区的羊桥村正是北京地球村NGO组织实践“乐和家园”的建设试点地之一。
这些条件启发了我们去探索一种将“乐和家园”理想与镇乡村规划结合的可能性。
图1 羊桥坝片区鸟瞰图2 羊桥河及两岸建设图3 羊桥坝片区在巫溪县的位置2.乐和家园——乡村社会建设理想2.1“乐和家园”的基本概念以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为肇始的城市化进程是以占领农村利益为特征的,而这一特征在中国由农村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近百年里表现得尤为突出,正如近代社会学家梁漱溟先生所言,“中国文化的根本就是乡村,中国近百年史,也可说是一部乡村破坏史”1。
中国作为一个长期重农务本的农耕社会,农村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具备成熟的社会管理制度。
随着近百年来城市发展对农村资源的单向占用,工业文明对农村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维系中国农村社会三千年的乡规民约被切断,村民对公共事物漠然,村民之间关系松散,农村缺少组织与精神的向心力,仅靠简单的经济关系维持2。
重庆巫溪交通现状分析报告

重庆巫溪交通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巫溪是重庆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重庆市东北部,是连接四川省和重庆市的交通枢纽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巫溪市目前的交通现状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其现有交通设施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交通设施2.1 铁路目前,巫溪市的铁路交通主要依赖于成渝铁路,该铁路贯穿巫溪市区,连接重庆市和四川省的许多城市。
成渝铁路是巫溪市最重要的铁路干线,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但由于车次有限,尤其是高峰时段的班次较少,对市民的出行需求仍存在一定的不便。
2.2 公路巫溪市拥有较为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
巫溪市内的城市道路宽敞平整,交通流畅,但市区部分地方存在交通拥堵的问题,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
此外,巫溪市还有多条与周边县市相连的公路,如巫山县、奉节县等,这些公路的建设对于推动巫溪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3 水路巫溪市位于长江沿岸,具备丰富的水运资源。
重庆市长江巫峡运河途经巫溪市区,为市民的航运出行提供了便利。
此外,巫溪市还拥有多个港口,可进行货物运输和旅游客船的停靠。
然而,目前水路交通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3. 问题与挑战3.1 交通拥堵巫溪市区早晚高峰时段存在交通拥堵现象,道路容量不足以满足车辆的通行需求。
尤其是市区道路的设计并未考虑将来的交通增长趋势,导致了交通拥堵问题的加剧。
3.2 公共交通不便除了铁路交通外,巫溪市公共交通系统仍然相对不完善。
市内的公交线路较少,公交站点分布不均匀,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此外,缺乏规范的班车服务,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3.3 高速公路建设滞后尽管巫溪市与周边县市通过公路相连,但与主要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仍然滞后。
这导致了外地游客前来巫溪市旅游的不便,同时限制了巫溪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经济交流的发展。
4. 改善措施与建议4.1 铁路交通加大成渝铁路的改扩建力度,增加高峰时段的列车班次,提高车次的频率,以满足市民的交通需求。
山地小城市风貌的地域性表达——重庆巫溪县新区南北中轴线景观规划设计

宁河 穿 越 县境 。
构 形 态 , 团 间 以 河流 、 组 山体 绿 化 相 分 隔 ( ) 图1 。素 有 “ 下 第 天 一 溪 ” 称 的 大 宁 河 流 经 老 城 区 , 水 非 山 洪 暴 发 时 , 四 季 之 河 则 清澈透底, 其城 区段 滩 岸 是 市 民休 闲娱 乐 的 重要 场 所 。同 属 大 宁 河 水 系 的 柏 杨 河则 贯穿 巫 溪 马镇 坝 新 区组 团 ,是 新 区 的核
关键词 : 观规划设计 : 景 地域 主 义 ; 区 ; 溪 县 新 巫 中 图 分 类号 : U9 41+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6 1 9 0 (0 1 0 — 0 0 0 T 8 .13 A 17 — 1 72 1 )3 02 — 6
Ab ta t I hec re tp o e so r a iain i in ,tect' a a i i nag d a dt esaee p d . e eo e ub ra sa ny sr c :nt ur n r c s fu b nz to nCh a h i sc p ct se lr e n h c l x a s Tod v lpn w ra ae si no l y y n n
巫溪交通调研报告

巫溪交通调研报告巫溪交通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巫溪市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交通地理位置优越。
然而,由于地势较为复杂,交通条件并不理想,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为了改善巫溪市的交通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交通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市民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和交通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实地考察则是对巫溪市道路状况的考察,包括道路宽度、路况和交通流量等方面。
数据分析是对巫溪市交通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包括交通拥堵情况和交通事故统计等。
三、调研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巫溪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为汽车和公交车,占比分别为60%和30%,自行车和步行的占比较低。
市民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给道路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据实地考察发现,巫溪市的道路宽度大部分较窄,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交通拥堵情况较为严重。
在数据分析方面,巫溪市的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超速和违规行为。
四、问题分析通过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巫溪市的交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道路状况不佳:道路宽度较窄,导致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交通拥堵严重。
2.交通高峰时段流量大:市民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加重了道路交通压力。
3.公共交通不完善:虽然公交车的出行占比较高,但公共交通线路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4.交通事故频发:超速和违规行为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五、改进建议针对巫溪市的交通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道路扩建:对交通流量大的路段进行道路扩建,提高道路通过能力,减少交通拥堵。
2.交通管制措施:在交通高峰时段加强交通管制,合理疏导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
3.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车辆,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满意度,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4.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执法:加大对超速和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
77
第三编
交通发展与交通规划2.2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根据巫溪县总体规划及“十二五”发展基本思路,巫溪将强化与周边市县在经济发展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互动协作,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共同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市场共享。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同时根据巫溪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以运动、休闲、度假、探险、观光和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集群。
根据增长趋势,预测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约4 000美元的水平。
机动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且当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时,机动车将加速进入普通家庭。
现状巫溪机动车拥有量约3.8万辆,但摩托车所占比例高达74%,私家小汽车拥有量还很低。
预计至2020年,全县机动车总量为6.5万~7.5万辆,比现状约增长1倍,摩托车仍将占总量的一半,私家小汽车拥有量将达到每6~7户拥有1辆的水平。
2.3 交通需求特点分析
根据《重庆市巫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巫溪城区规划为“一城三组团”的空间格局,县城可建设面积为10.87 km2。
规划范围内常住人口为15万人,估计流动(含旅游)人口约为1.8万人,其中凤凰镇(城市拓展区)人口约为3万人;规划工作岗位9万个。
巫溪县人口和工作岗位分布如图2、图3所示,可以看出,人口、工作岗位分布不平衡。
预测在旅游旺季,巫溪县城日均出行总量约为45万人次,早晚双高峰小时出行量约占全天出行量的25%。
2.3.1 出行生成
早高峰小时,居民出行总量为4.5万人次(单向),若考虑流动人口出行,高峰小时最大断面人流量为1.4万人次;晚高峰小时,居民出行总量为5.5万人次(单向),若考虑流动人口出行,高峰小时最大断面人流量为1.5万人次(图4)。
2.3.2 方向分布
这种人口、工作岗位的不平衡将导致组团之间的交通需求较大,势必对组团间道路的通行能力及可靠性的要求大大提高。
县城内部出行的方向分布如图5所示,据相关数据统计,县城—县域、县城—对外的出行量仅占总出行量的18%,交通出行主要是县城内部出行,组团间出行的比例较大。
2.3.3 出行距离
由于县城为狭长的带状布局,再加上土地利用人口、工作岗位的分离较为严重,故跨组团出行的居民平均出行距离较长,约为4.2 km。
其中,10%的居民出行距离在1 km内,65%的居民出行距离在5 km内,95%的居民出行距离在10 km内。
自行车的最佳出行距离在5 km内,公交车的最佳出行距离为10 km,故发展自行车和公交车交通是经济合理的。
根据各类交通模式适宜的出行距离选择以绿色交通适应未来城市发展。
不仅如此,出行
图1 巫溪县城市发展格局
78
79
第三编
交通发展与交通规划(4)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以摩托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对公交车没有深厚的情感。
现状摩托车的使用已经给巫溪带来了污染、交通秩序混乱等不良影响,也与绿色交通、低碳生态城市的定位不符。
未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延伸,组团间长距离出行将增加,如何将人们从依赖摩托车出行转为使用公共交通是一个挑战,其出行行为的改变需要引导。
3 规划策略
3.1 构建绿色低碳环保小城
根据巫溪地处渝、陕、鄂三省交界的地理位置及自身的特点,同时考虑三峡库区的影响,巫溪比较适合作为一个大都市外的绿色环保城市的定位。
在巫溪城市总体规划中,亦提出“把巫溪县城建成经济繁荣、交通便捷、文化繁荣、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富有地方特色的山区边贸、旅游型城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将巫溪县建设成为三峡库区重要生态保护屏障,构建巫溪县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成为渝东北地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可见绿色、低碳、环保城市是未来巫溪的主要发展方向。
交通规划的目标即利用绿色交通系统服务宜居、宜游的秦楚明珠,结合地形进行公共设施合理配置和规划,积极引导居民使用绿色出行方式,营造具有巫溪特色的、环保宜人的交通出行环境,便利居民生产生活,形成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县域中心城市。
3.2 制定适宜的组团发展策略
巫溪县城整体呈带状,由于山水相隔及发展时序,形成了老城—赵家坝、马镇坝、凤凰三大组团。
老城—赵家坝位于两河交汇处,坐落在山地中,高低起伏较大,居住类用地较多,整体面积不大,适合步行的出行方式。
马镇坝与赵家坝以山脉相隔,两地之间的连接道路形成“道石千湾”的优美景观。
马镇坝新城为县域政治中心,地势相对平坦,县城办公、商业等用地相对集中,在交通上考虑支线接驳线路串联组团内主要网点,并与组团间骨干线路接驳。
凤凰组团以工业用地为主,辅以配套用地,在交通上可考虑在上下班时段开设组团内接驳支线,连接组团内主要工厂企业,并联系骨干线路。
3.3 推行慢行交通发展策略
为实现这一策略,根据交通面临的挑战,制定相关的交通发展政策:即以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生态的交通发展政策,以及高效的交通管理策略实现县城交通绿色出行。
巫溪境内重岗复岭,溪流纵横,旅游资源丰富,自古作为“巫文化的鼻祖、采盐业的摇篮”,历史文化也很丰富。
可以说辖区内既有瑰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神秘古朴的人文景观。
对于交通的建设,需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基础上,保留巫溪的自然景观,并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巫溪的历史文化,要协调好交通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与传播发扬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对巫溪这一座以环境取胜的、相对偏远的中心城镇来说,大城市的交通发展策略并不适宜完全照搬。
发展交通系统,既要能保证巫溪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又要能保持巫溪本地的特点才是最重要的。
从交通角度看,要提倡以人为本的道路系统设计,提倡小尺度的街区,既可以增强活力,提高步行可达性、舒适性,又能让居于其中的人感受到小城镇带来的舒适感和安全性。
因此,除了依据道路的服务功能划分道路等级外,还应该特别注重道路断面的设计,应采用公平均衡的设计,平衡道路上机动车与慢性交通的关系。
另外,还应和沿线区域的山水结合,形成一路一景的景观风貌。
慢行出行在小城市中的比例相对较高,规划给予了充分重视,结合城市主要景点、公园、城市绿地及河流走向,建设有特色的慢行通廊(图6)。
结合慢行通
80
81第三编
交通发展与交通规划图8 巫溪县公共交通高分担时的晚高峰流量与负荷
图9 巫溪县公共交通服务范围
公共交通分担占20%,小汽车分担占14%,其余为慢行交通等,此时的晚高峰路网流量与负荷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城市内部不少道路交通负荷较高;②公共交通高分担时,公共交通分担占30%,小汽车分担占11%,此时拥堵路段较少,仅有0.28 km,仅需对个别路段及交叉口进行调整改造,该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小,此时的晚高峰路网流量与负荷如图8所示。
根据公交车规划方案,骨干线以500 m服务范围、支线以200 m服务范围计算,公交线路可覆盖89.2%的县城区域,服务88.3%的人口(图9)。
4 结语
巫溪县交通规划紧密把握巫溪的特点,紧扣生态城市这一规划目标,重视慢行交通并和旅游交通紧密结合;努力引入现代交通的理念,减少摩托车无限制发展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使用新型有特色的公共交通系统,营造和谐绿色的城市环境,使古老的城市焕发新的色彩。
[参考文献]
[1]纪立虎.小城镇交通特征研究[J].城市交通,2001(4):22-24.
[2]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EB/OL].http://www.cq.gov.cn.[3]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市巫溪县城市总体规划[Z].2007.
[4]重庆市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市巫溪县控制性详细规划[Z].2008.
[5]刘辉.巫溪城市特色符号[J].城乡统筹,2011(4):82-85.
[6]刘晓星.生态城市的低碳交通模式探讨[J].绿色科技,2011(8):1-3.
[7]Anna Francis and Hayley Bell Bioregional Consulting. The Impact of Transport Sustainable Transport
Report[R].2008.
[8]王研.慢行健康小城镇设计策略[J].小城镇建设,2011(7):29-33.
[9]吴建平.城市轨道交通和慢行系统交通规划类优秀获奖项目点评[J].规划师,2011(2):8-13.
[10]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现代有轨电车技术标准[S].2009.[作者简介]
李德慧,博士,美国柏诚集团签约交通顾问人员。
王江燕,美国工程师协会注册工程师,柏诚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规划总监。
岳 鹏,柏诚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规划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