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护理-预防青霉素过敏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护理-预防青霉素过敏引言概述: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但是有些人对青霉素过敏,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为了避免青霉素过敏带来的危害,预防青霉素过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青霉素过敏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预防青霉素过敏反应。
一、了解患者过敏史1.1 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在患者就诊时,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患者的过敏史。
包括是否对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过敏,以及过敏的具体表现和严重程度等信息。
1.2 建立过敏档案对于已经确诊为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医院应该建立专门的过敏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过敏史和过敏反应情况。
并在就诊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免再次接触到青霉素。
1.3 提醒患者自我保护对于已知过敏的患者,医院应该在患者就诊时提醒其自我保护,避免接触到青霉素或其他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
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2.1 了解患者的过敏情况在选择抗生素治疗时,医护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情况,避免使用患者过敏的药物。
根据患者的过敏史,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进行过敏试验,了解患者对其他抗生素的过敏情况。
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再次出现过敏反应。
2.3 采用替代药物对于已知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选择其他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再次接触到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
三、加强护理措施3.1 监测患者病情对于已知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可能的过敏反应。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该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2 提醒患者注意饮食过敏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避免食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食物,如海鲜、花生等。
医院应该提醒患者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
3.3 加强环境卫生在医院环境中,应该加强卫生管理,避免过敏患者接触到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因素。
保持环境清洁,减少过敏患者的过敏风险。
四、教育患者及家属4.1 提供过敏知识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过敏知识,让他们了解过敏反应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护理-预防青霉素过敏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护理-预防青霉素过敏引言概述: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但是部分人群存在对青霉素过敏的风险。
预防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青霉素过敏的角度出发,介绍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一、了解患者过敏史1.1 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在患者就诊前,医务人员应该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过青霉素过敏史。
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适合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
1.2 询问过敏反应的具体症状除了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外,还需要了解过敏反应的具体症状。
不同的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呼吸困难、胸闷等不同症状,因此了解具体症状有助于及时判断和处理过敏反应。
1.3 建立过敏档案对于已经发生过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医务人员应该建立过敏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过敏史和过敏反应症状。
这样可以在患者再次就诊时提供及时准确的医疗信息,避免再次出现过敏反应。
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2.1 避免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对于已经发生过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该避免再次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
医务人员在开具处方时,应该根据患者的过敏史选择其他适合的抗生素。
2.2 进行过敏试验对于疑似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进行过敏试验来明确过敏情况。
过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适合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2.3 严密观察用药效果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时,医务人员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应该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三、加强护理措施3.1 提醒患者注意过敏反应症状医务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教育,提醒他们注意过敏反应症状的出现。
患者应该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3.2 建立过敏反应的应急预案对于已经发生过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医务人员应该与患者共同制定过敏反应的应急预案。
包括紧急就医的联系方式、急救药品的携带等,以便在过敏反应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
3.3 定期复查过敏情况对于已经发生过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医务人员应该定期复查过敏情况。
护理业务学习

时间:年月日地点:
主讲人:
讲课题目: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
参加人员:
1.必须做皮肤试验,使用青霉素前应询问三史(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还必须做过敏试验(首次使用者、停药3天者、使用中更换批号者应做皮试)。
已知有过敏史者禁止做过敏试验。
2.皮试液现用现配,因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易产生青霉烯酸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效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3.注射前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每次注射后应观察30min。
4.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查对,
5.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如准确配制药液、注入的剂量、结果判断)。
6.观察病人
7.皮试结果阳性者应禁用青霉素,同时在有关医疗文件上注明,并告知病人或家属。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1.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
病人平卧,以利脑部血液供应,并注意保暖。
2.按医嘱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
此药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它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3.改善缺氧症状,给氧气吸入、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兴奋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4.遵医嘱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抗组胺药等。
5.心跳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行人工呼吸。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护理-预防青霉素过敏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护理-预防青霉素过敏引言概述: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但是部份人可能会浮现青霉素过敏反应。
为了预防青霉素过敏,我们需要了解过敏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青霉素过敏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匡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了解青霉素过敏的原因1.1 过敏原的作用机制青霉素过敏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对青霉素的过敏反应。
过敏原作为一种异物,会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1.2 过敏原的种类青霉素过敏的过程中,主要的过敏原是青霉素类药物中的特定成份。
不同的青霉素类药物中,过敏原的种类可能会有所不同。
1.3 个体差异的影响每一个人对过敏原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个体差异会影响青霉素过敏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二、预防青霉素过敏的措施2.1 完整的病史问询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之前,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特殊是过敏史。
及时了解患者是否曾经有过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可以避免再次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
2.2 过敏试验的进行对于存在过敏史的患者,医生可以进行过敏试验。
通过皮肤试验或者血清学试验,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以便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2.3 替代药物的选择如果患者确实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医生可以选择其他类别的抗生素来替代。
在选择替代药物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疗效。
三、护理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措施3.1 及时处理过敏反应如果患者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后浮现过敏反应,医生需要及时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停药、赋予抗过敏药物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3.2 提供心理支持青霉素过敏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医生和护士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匡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怖情绪。
3.3 教育患者及家属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和家属,医生需要进行相关的教育。
包括告知患者避免再次接触青霉素类药物,以及提供其他过敏预防的建议。
四、过敏反应的监测与记录4.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时,医生和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和血压等指标。
青霉素过敏的护理措施

青霉素过敏的护理措施摘要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但有些人可能对其产生过敏反应。
本文将介绍青霉素过敏的护理措施,包括了解过敏症状、避免暴露、应急处理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背景青霉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然而,一些人可能对青霉素过敏,这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青霉素过敏的护理措施对于保护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过敏症状青霉素过敏的症状可以从轻微的皮疹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过敏症状:1.皮肤症状:皮疹、红肿、瘙痒2.呼吸道症状:喘息、呼吸困难3.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避免暴露对于已经被诊断为青霉素过敏的患者,避免进一步接触青霉素是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避免暴露的常见措施:1.医疗记录:患者的过敏历史应被清楚地记录在医疗档案中,并在任何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通知医务人员。
2.药物选择: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时,避免使用青霉素及相关药物。
医务人员应选择其他类别的抗生素。
3.食品标签:患者在购买食品时应仔细阅读标签,避免摄入可能含有青霉素的食物。
应急处理即使采取了预防措施,有时仍可能发生意外的暴露,这时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1.停止用药:如果患者发现出现了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任何含有青霉素的药物,并及时就医。
2.紧急就医: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休克和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并前往医院就诊。
3.过敏原排除:在就医时,告知医务人员过敏史,以便医生能够及时确认过敏原,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康复护理过敏反应出现后,患者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和护理。
以下是一些康复护理方面的建议:1.休息与饮食:患者在过敏反应之后需要充分休息,并注意饮食均衡,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2.抗过敏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抗过敏药物,以缓解过敏症状。
3.扩散宣传:患者应及时向身边的亲友和医务人员告知自己对青霉素过敏的情况,以避免再次接触到该类药物。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药物过敏试验法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一)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1.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病人如有青霉素过敏史,应禁止做过敏试验;病人已进行青霉素治疗,如停药3天后再用,或用药中更换药物批号,均应重新做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方可使用。
2.青霉素皮试液应现用现配,因青霉素皮试液极不稳定,特别是在室温下易产生降解产物,导致过敏反应。
3.青霉素过敏试验和注射前均应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备好盐酸肾上腺素和注射器等。
4.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5.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后应观察30分钟,以免发生迟缓性过敏反应。
同时,注意倾听病人主诉。
6.皮试结果阳性者禁止使用青霉素,及时报告医生,在体温单、医嘱单、病历、床头卡、门诊病历上醒目地注明,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二)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方法1.皮试验液(皮试液)的配制(1)青霉素皮试液的标准200~500U。
(2)青霉素皮试液的具体配置方法:以一瓶80万U青霉素为例,加入0.9%氯化钠溶液4ml,则每毫升含20万U。
取上液0.1ml,加0.9%氯化钠溶液至1ml,则每毫升含2万U。
取上液0.1ml,加0.9%氯化钠溶液至1ml,则每毫升含2000U。
取上液0.1ml,加0.9%氯化钠溶液至1ml,则每毫升含200U,即成青霉素皮试液。
(3)注意事项:配制青霉素皮试液须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每次配制皮试液时,均应将溶液混匀;配制方法正确,剂量应准确。
2.试验方法:对无过敏史的病人,按皮内注射的方法在前臂掌侧下段注射青霉素皮试液0.1ml(含青霉素20~50U),20分钟后观察、判断,并正确记录皮试结果。
3.试验结果判断①阴性:皮丘大小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无不适表现。
②阳性:局部出现皮丘隆起、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周围有伪足、局部有痒感,严重时出现过敏性休克。
(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1.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护理措施

青霉素过敏护理措施引言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然而,有些人对青霉素过敏。
青霉素过敏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给患者使用青霉素药物前,医务人员需要了解青霉素过敏护理措施以及如何应对过敏反应。
本文将介绍青霉素过敏的症状、原因以及护理措施,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青霉素过敏,保护患者的安全。
青霉素过敏的症状青霉素过敏可引起皮肤症状、呼吸道症状以及全身过敏反应。
常见的症状包括:1.皮肤症状:皮疹、红斑、荨麻疹、瘙痒等;2.呼吸道症状:气喘、喉咙紧闭感、咳嗽等;3.全身过敏反应:发热、恶心、呕吐、头痛、全身不适等。
出现以上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患者可能对青霉素过敏,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青霉素过敏的原因青霉素过敏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因素:1.免疫系统异常:某些患者的免疫系统对青霉素存在异常反应,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2.青霉素与人体蛋白质的结合:青霉素与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引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3.遗传因素:某些人可能由于遗传因素而更容易对青霉素过敏。
无论过敏的原因如何,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青霉素过敏的护理措施1.停止用药:一旦出现可能的过敏症状,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给患者使用青霉素药物,并将患者告知停药的原因。
2.观察症状:对于存在过敏症状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其症状变化。
特别关注呼吸道症状是否加重、全身过敏反应是否出现。
3.采取紧急护理措施: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喉咙水肿等,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如使用气管插管、注射抗过敏药物等。
4.记录过敏历史:医务人员在给患者使用药物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进行详细记录。
这有助于未来避免再次使用青霉素或类似的药物。
5.寻找替代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医务人员应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寻找合适的替代药物,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6.防止交叉过敏:某些过敏患者对青霉素类似的抗生素也有过敏反应。
青霉素过敏反应及处理

青霉素过敏反应及处理一、概述I型速发型反应:后果最重、Ⅱ型细胞毒型反应、Ⅲ型血管炎型反应、IV型迟发型反应抗原是指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抗原受体)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分为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抗体是指能与相应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二、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与青霉素有关的变应原(半抗原)青霉烯酸与青霉噻唑酸→体内(组织蛋白)→青霉噻唑蛋白和青霉烯酸蛋白(全抗原)→机体→抗体(IgE)→(附着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再次刺激→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缓激肽、血小板活性物质、前列腺素D、白三烯→导致平滑肌收缩、微2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1过敏性休克——速发型2血清病型反应——迟缓型3各器官或组织过敏反应——迟缓型(一)评估1.过敏性休克⑴发生时间:用药后数秒钟数分钟,半小时后。
⑵大多数:注射后30min内⑶其他:皮试过程、皮试阴性初次用药、连续用药的过程中临床表现⑴呼吸道阻塞症状:胸闷、气急、呼吸困难、伴濒危感。
因喉头水肿和肺水肿所致。
⑵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冷汗、发组、脉细弱、血压急剧下降。
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由于脑缺氧所致。
⑷皮肤过敏症状:有皮肤瘙痒、尊麻疹等。
2.血清病型反应⑴发生时间:用药后7~12天内⑵临床表现:与血清病相似。
发热、关节肿痛、皮肤瘙痒、尊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症状3.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⑴皮肤反应:瘙痒、尊麻疹、严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
⑵呼吸道反应:哮喘或诱发原有哮喘发作。
⑶消化道反应:过敏性紫癫[腹型和肾型(比前者严重,警惕肾衰)],以腹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
4.可单独或同时出现⑴最早出现:呼吸道症状或皮肤瘙痒症状,注意倾听患者主诉。
⑵少数患者以足底痒、眼睑痒、想大便为首发症状,不能掉以轻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一.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
1.使用药物前必须询问过敏史
2.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
(1)无过敏史注射青霉素前,已知过敏者忌作皮试。
(2)对接受青霉素治疗停药三天(72小时)以上必须重新做过敏试验。
(3)青霉素使用过程中如药物批号更换需重作过敏试验后方可用药。
3皮试结果阴性方可给药,阳性者禁用青霉素,并在医嘱单·体温单·病历卡·床头卡·门诊卡·注射卡上醒目注明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并告知家属。
4青霉素水溶液必须现配现用。
5护士加强责任心,严格“三查”“七对”制度,并与注射青霉素前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如:备用盐酸肾上腺素,氧气等。
病人注射完毕后必须观察30分钟以上方可离开,以防迟缓反应的发生。
二.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护理
1)过敏性休克
呼吸道阻塞:胸闷·气急·伴频危感,由于喉头水肿和肺水肿所致。
循环衰竭:面色苍白,冷汗,紫绀,脉细弱,血压下降。
脑缺氧:头晕,眼花,面及四肢麻木,烦躁不安,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皮肤反应:瘙痒,荨麻疹等。
(2)血清学反应:
发热,皮肤痒(皮疹)腹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
(3)各器官或组织反应。
皮肤反应:皮疹(荨麻疹)皮炎,甚至发生剥脱性皮炎。
呼吸系统:哮喘(首发或诱发)。
消化系统:腹痛,便血。
2反应的时间:数秒钟或数分钟之内,也有30分钟左右或连续用药过程中(极少数),过敏性休克发生时,常以呼吸道症状或皮肤瘙痒最早出现,注意观察并询问患者主诉。
(1)病人体位:平卧或中凹位,有利于脑部血液供应,并注意保暖。
(2)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3)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4)根据医嘱给药: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多巴胺或间羟胺等。
纠正酸中毒,5%
碳酸氢钠。
抗组织胺类药物,如,非那根。
(5)心脏骤停的处理:立即行心肺
(6)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及其他病情变化。
做好
护理记录。
病人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
出现反应,立即停药,遵医嘱给予激素或抗组织胺药物,对症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皮肤护理,预防激发感染。
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自觉症状,皮试结果为阴性。
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皮试结果
为阳性,严重可出现过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