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查体考核评价表(肺部)

胸部查体考核评价表(肺部)
胸部查体考核评价表(肺部)

胸部体格检查

胸部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总分 项目名 称 检查内容分值得分 胸部1.胸部视诊:胸廓、皮肤、静脉、肋间隙、呼吸运动、乳房。 口述“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皮肤正常,无静脉显露; 肋间隙无回缩、膨隆;呼吸均匀;双侧乳房对称,无红肿、溃 疡、色素沉着和瘢痕等,双侧乳头对称,无内陷、回缩,腋窝、 锁骨上窝无包块、红肿、瘘管、瘢痕等。” 6分 2.触压胸廓,了解胸廓的弹性,有无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胸骨 压痛(2分)。乳房触诊:先健侧,后患侧,按外上、外下,内 下、内上顺序,用手指掌面,旋转或来回滑动的方式由浅入深 触诊,左侧顺时针方向,右侧逆时针方向。最后触诊乳头,以 “十”字星方向轻柔挤压乳腺小叶及乳晕。口述“患者乳房柔 软,质地均匀,未触及肿块,无异常分泌物。”(8分) 10 3.检查胸廓扩张度。前胸部:两手置于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 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 位,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后胸部:两手平置于 患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 肤向中线轻推。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观察两手动度是 否一致。 8 4.触诊语音震颤。令受检查者以同等强度发“yi”长音,将左右 手掌尺侧缘或掌面置于两侧胸部对称部位(前3后4),从上到 下,两侧对称交叉检查。口述“双侧语颤对等,无明显增强或 减弱。” 8 5.触诊胸膜摩擦感。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廓下侧部,嘱其做深慢 呼吸运动。口述“无胸膜摩擦感。” 8 6.前胸部、侧胸部叩诊。按照“从上到下、由外到内、左右对 称,先前胸、后侧胸、最后后胸部”的顺序。前胸部沿锁骨中 线、腋前线;侧胸部沿腋中线、腋后线。 6 7.后胸部叩诊:肩胛间区,扳指与脊柱平行,从左到右,从上 到下,检查对称;肩甲下区,扳指与肋骨平行,从左到右,从 上到下,检查对称,沿肩胛线逐一肋间隙向下检查。 6 8.肺部听诊。听诊顺序:肺尖、前胸部、侧胸部、后胸部。肺 尖听诊:用钟型体件置于锁骨上窝,听诊双侧肺尖。其余听诊 位置、原则同胸部叩诊。口述“双侧未闻及异常呼吸音、啰音、 胸膜摩擦音。” 10 9.检查语音共振。方法同触诊语音震颤。口述“双侧语音共振 相同,无明显增强或减弱。” 8 10.听诊胸膜摩擦音。在前下侧胸壁听诊,深吸气或听诊器体 件加压时,摩擦音强度增加。 8

术前肺功能评估

?术前肺功能评估的目的?判断患者呼吸系统的基本状态。?预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PPCs)发生的可能性。 ?制订围术期改善呼吸功能的治疗计划?潜在的可以增加PPCs的因素 手术部位胸腔或靠近膈肌 手术时机:急诊手术或限期手术 手术时间: > 3小时 年龄: > 70岁 近期内心梗、慢性心衰等 肺部情况: 有阻塞性或限制性肺病 吸烟史: 长期吸烟或戒烟时间< 8周 ?术前肺功能检查的适应证 ?年龄>70岁 ?肥胖病人 ?胸部手术 ?上腹部手术 ?吸烟史 ?任何肺部疾病史 ?肺功能测定内容 ?肺通气功能?肺换气功能(弥散功能)?心肺运动试验 ?肺容量定义 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未残留在肺内的气体量 ?肺活量(VC)临床意义 ?正常值:男性约3500ml,女性2500ml, ?肺活量百分比=肺活量实测值/肺活量预测值X100% ?判断:肺活量百分比>80% 正常 肺活量百分比65~79轻度降低 肺活量百分比50~64中度降低 肺活量百分比35~49重度降低 肺活量百分比<35% 极严重降低 ?残气量(RV)与肺总量(TLC)的关糸?肺总量正常值: 男性5000ml,女性 3500ml. ?残/总比( RV/TCL%)正常值<25% 判断残/总比<25% 正常残/总比26~35轻度肺气肿残/总比36~45 中度肺气肿 残/总比46~55重度肺气肿 残/总比>55极重度肺气肿 ?肺的通气功能 ?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

最大的速度与幅度呼吸15秒钟,呼出的总气量乘以4,即为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我 国成年人正常男性约100升,女性约80 升. ?MVV%=(MVV实测值/ MVV预测 值)X100% ?判断MVV%>80通气功能 MVV%>60~79通气功能轻度降低 MVV%>40~59通气功能中度降低 MVV%<39通气功能重度降低 ?肺的通气功能 ?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出的最大气 ?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1s用力呼出的气量, ?目前认为FEV1/FVC是反映气道阻塞的敏感指标: 轻度气道阻塞: FEV1/FVC<70%, FEV1≥80% 中度气道阻塞: FEV1/FVC<70%, 30%

胸肺体格检查操作流程

胸肺部体格检查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 1、器具齐备:听诊器、薄膜手套、手表、弯盘、笔、记录单。 2、评估环境:房间温度、湿度、光线适宜,适合做胸肺体格检查。 3、和患者沟通:站在病人右侧,向病人问候,告知查体注意事项。 二、操作步骤 1)、视诊:主要骨骼标志、主要垂直标志线及主要自然陷窝 1、视诊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 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腋窝)。 2、视诊内容:胸壁、胸廓形态、呼吸运动。 2)、触诊: 1、前胸廓扩张度:检查者双手置于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 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而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2、后胸廓扩张度:检查者将两手平置于患者背部,约于第十肋水平,手 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嘱患者作深呼吸运动,观察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 3、胸膜摩擦感检查:检查者用手掌或两手尺侧缘放置于胸廓的下 前侧部,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运作,有无胸膜摩擦感。

4 2-3 4、正常肺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下线生分别为第 6、8 6-8cm 3)、 1 10

1 、听诊顺序: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由前胸到两侧及背部, 由内而外,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听诊。 2 、听诊方法:被检查者作平静而均匀的呼吸,必要时作深呼吸 或咳嗽几声后立即听诊。 3 、听诊内容: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语音共振、胸 膜摩擦音。 4 、胸膜摩擦音:听诊器放置于前下侧胸壁,嘱被检查者深呼吸或将听诊器体件加压可使其增强,屏住呼吸则消失。 三、洗手、整理用物。

胸部体格检查

项目 名称 检查内容分值得分 胸部20分1.视诊前胸部皮肤、呼吸运动、肋间隙、胸壁静脉; 蹲下观察胸廓外形;视诊两侧乳房、乳头的位置。 5 2.触压胸廓,了解胸廓的弹性,检查皮下气肿、胸 壁压痛、胸骨压痛。 女性则常规触诊乳房,先查健侧,后查患侧。按外 上、外下,内下、内上顺序由浅人深触诊,最后触 诊乳头。 15 3.检查胸廓扩张度。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置于胸廓 前下部的对称位置,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 剑突,两拇指间距约2cm。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 动作。 5 4.触诊语音震颤。将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部上、中、 下三部位的对称位置,嘱其以同等强度发“yi”长 音,并双手作一次交换。 5 5.触诊胸膜摩擦感。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廓下侧部, 嘱其深吸气。 5 6.检查胸部叩诊音分布。由第1肋问至第4肋间, 按由外向内、自上而下、两侧对照的原则叩诊。 10 7.肺部听诊。按锁骨中线、腋前线和腋中线三条线,10

胸部体格检查 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总分 注:叩诊手法不正确者不得分。 上、中、下部左右对称部位听诊。必要时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动作。 8.检查语音共振。嘱被检者以—致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 ”长音,同语音震颤检查上、中、下三个部位,作两侧对比。 10 9.听诊胸膜摩擦音。嘱被检者深吸气,在前下侧胸 壁听诊。 5 10.背部叩诊。肩胛间区脊柱两侧上下共4个部位, 左右腋后线、肩胛线上下共4点,先左后右。 10 11.叩诊肺下界和肺下界移动范围。沿左肩胛线自上而下,叩出平静呼吸时的肺下界。嘱被检者作深口受气后屏住呼吸,迅速自上而下叩至浊音区,翻转板指,在其中点作——标记。再嘱其深呼气后屏气,迅速自上而下叩出浊音区,翻转板指,再作标记,嘱被检者恢复正常呼吸。用直尺测量两个标记间的距离。再叩右侧。 20

胸部体格检查

胸部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总分项目名 检查内容分值得分称 1. 胸部视诊: 胸廓、皮肤、静脉、肋间隙、呼吸运动、 乳房。 口述“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皮肤正常,无 静脉显露;肋间隙无回缩、膨隆;呼吸均匀;双侧 6 分 乳房对称,无红肿、溃疡、色素沉着和瘢痕等,双 侧乳头对称,无内陷、回缩,腋窝、锁骨上窝无包 块、红肿、瘘管、瘢痕等。” 2. 触压胸廓,了解胸廓的弹性,有无皮下气肿、胸 胸 壁压痛、胸骨压痛( 2 分)。乳房触诊:先健侧,后 部 患侧,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顺序,用手指掌 面,旋转或来回滑动的方式由浅入深触诊,左侧顺 10 时针方向,右侧逆时针方向。最后触诊乳头,以“十” 字星方向轻柔挤压乳腺小叶及乳晕。口述“患者乳 房柔软,质地均匀,未触及肿块,无异常分泌物。” (8 分) 3. 检查胸廓扩张度。前胸部:两手置于胸廓下面的 8 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

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 置于前侧胸壁。后胸部:两手平置于患者背部,约 于第10 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 向中线轻推。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观察两 手动度是否一致。 4. 触诊语音震颤。令受检查者以同等强度发“yi ” 长音,将左右手掌尺侧缘或掌面置于两侧胸部对称 8 部位(前 3 后4),从上到下,两侧对称交叉检查。 口述“双侧语颤对等,无明显增强或减弱。” 5. 触诊胸膜摩擦感。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廓下侧部, 8 嘱其做深慢呼吸运动。口述“无胸膜摩擦感。” 6. 前胸部、侧胸部叩诊。按照“从上到下、由外到 内、左右对称,先前胸、后侧胸、最后后胸部”的 6 顺序。前胸部沿锁骨中线、腋前线;侧胸部沿腋中 线、腋后线。 7. 后胸部叩诊:肩胛间区,扳指与脊柱平行,从左 到右,从上到下,检查对称;肩甲下区,扳指与肋 6 骨平行,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检查对称,沿肩胛 线逐一肋间隙向下检查。 8. 肺部听诊。听诊顺序:肺尖、前胸部、侧胸部、 后胸部。肺尖听诊:用钟型体件置于锁骨上窝,听10 诊双侧肺尖。其余听诊位置、原则同胸部叩诊。口

11 诊断学 胸肺部检查 试题

胸肺部检查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皮下气肿 2、三凹征 3、潮式呼吸 4、语音震颤 5、间接叩诊 6、呼气性呼吸困难 7、胸语音 8、捻发音 9、胸膜摩擦音 10、胸骨角 二、填空题 1、胸部检查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叩诊胸部:1)肺气肿出现_______音;2)气胸_________音;3)大叶性肺炎_______音;4)胸腔积液_______音; 3、引起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的因素有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4、干啰音产生的机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语音震颤增强主要见于_______,如_______、_______等;_______,如_______、_______、等。 7、查胸壁时,除应注意营养状态、皮肤、淋巴结和骨骼肌发育的情况外,还应作中查一下各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胸壁压痛常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胸廓局部隆起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肺下界上升可见于_______和_______。 三、选择题 1、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时胸廓的改变是: (1)正常胸廓(2)扁平胸(3)漏斗胸(4)桶状胸(5)鸡胸 2、检查发现某患者呼吸由浅慢逐渐变深快,然后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短时暂停,周而复始,应诊断为: (1)潮式呼吸(2)库斯式呼吸(3)间停呼吸(4)叹息样呼吸 (5)胸部剧痛引起的抑制性呼吸 3、大叶性肺炎实变期病变部位可听到: (1)断续性呼吸音(2)肺泡呼吸音消失 (3)异常支气管呼吸音(4)肺泡呼吸音增强(5)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4、上腔静脉梗阻所致的胸壁静脉曲张其血流方向为: (1)自上而下(2)自下而上(3)乳头以下往下流,乳头以上往上流 (4)乳头以下往上流,乳头以上往下流 5、胸骨有压痛或叩击痛常见于: (1)胸腔积液(2)肋骨软骨炎(3)急性白血病 (4)再生障碍性贫血(5)气管内异物 6、肋脊角增大常见于:

胸部体格检查步骤

胸(心)部 一、、胸部视诊 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等;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二、胸(肺)部触诊 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 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语音震颤触诊方法: 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 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 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 三、胸(肺)部叩诊 (1)间接叩诊: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 (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 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 (3)叩肺下界移动度。 ①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 ②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 四、.胸部(肺)听诊听诊方法、顺序; 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 (2)表述肺部听诊四种主要音的名称 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 [心脏] 五、心脏视诊(1)心脏视诊方法; ①被检查者仰卧位,暴露胸,检查者在其右侧。

胸部检查(含心肺听诊)

第四章体格检查——胸部检查(含心肺听诊)

(一)胸部视诊 1.胸部的体表标志 包括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肺和胸膜的界限。 (1)骨性标志 1)胸骨角(Louis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二肋软骨相连接。平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隔交界、第4胸椎下缘。 2)肩胛骨:被检查者双臂下垂,肩胛下角平第7肋骨水平或第7肋间隙,或相当于第8胸椎水平。 3)C7棘突:最明显的棘突,用于计数椎体。 4)肋脊角:第12肋与脊柱的成角,其内为肾脏和输尿管起始部。 (2)重要的人工划线:包括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下角线、后正中线。其中标注锁骨中线时,利用直尺测定锁骨胸骨端和肩峰端之间的中点,然后用皮尺向下引,测量并记录锁骨中线距离前正中线之间的投影距离,作为心脏测量的参照。 (3)胸部陷窝:包括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等。其中腋窝和锁骨上窝是触诊浅表淋巴结的重要部位。 (4)肺和胸膜的界限:肺下界最为重要,分别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线第10肋间。 2.胸壁、胸廓 (1)胸壁:观察胸壁静脉有无充盈、曲张,血流方向。前胸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下见于上腔静脉阻塞。侧胸壁和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上见于下腔静脉阻塞。观察有无皮疹、蜘蛛痣。 (2)胸廓:观察胸廓形态。正常胸廓两侧大致对称,呈椭圆形,前后径:左右径约为1:1.5。 1)异常胸廓:①桶状胸:前后径:左右径≥1,同时伴肋间隙增宽,见于肺气肿。 ②佝偻病胸:为佝偻病所致胸廓改变。包括佝偻病串珠、漏斗胸、鸡胸。③脊柱畸形所致胸廓畸形:脊柱前凸、后凸或侧凸均可造成胸廓形态异常。 2)单侧胸廓形态异常:单侧胸廓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单侧胸廓塌陷:见于胸膜肥厚粘连、大面积肺不张、肺叶切除术后等。 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和节律、呼吸时相。 (1)呼吸运动 1)正常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多见于成年女性;腹式呼吸多见于成年男性及儿童。 2)呼吸运动类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①胸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见于肺及胸膜炎症、胸壁或肋骨病变;②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见于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巨大肿物、妊娠。 3)呼吸运动强弱变化的临床意义:①呼吸浅快:见于肺、胸膜疾患,呼吸肌运动受限(膈肌麻痹、肠胀气、大量腹水);②呼吸深快:见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Kussmaul 呼吸。 4)两侧呼吸动度变化:两侧呼吸动度不对称时,呼吸动度弱的一侧往往为病变侧,如肺炎、胸膜炎、胸水、气胸等。 (2)呼吸运动的频率和节律 1)正常人呼吸运动的频率和节律:呼吸频率12~20次/分,与脉搏之比约为1:4。

肺功能评估表

肺功能评估表 肺通气功能: 正常:FEV1/FVC>70%,FVC>80% pred; 阻塞性:FEV1/FVC<70%,且 临界:FEV1≥80% pred, 轻度FEV1 60~79% pred, 中度:FEV1 40~59% pred, 重度:FEV1<40% pred; 限制性:FEV1/FVD>70%,且 轻度:FVC60~80% pred, 中度:FVC50~60% pred, 重度:FVC<50% pred; 混合性:FEV1/FVC<70%,且FVC<80% pred; 小气道功能异常:FEF25~75<65% pred。 气道扩张试验: 阳性:用药后FEV1增加>15%及绝对值增加>0.2L; 若FEV1增加15~25%,为轻度可逆,25~50%为中度可逆, >50%为明显可逆; 可疑阳性:用药后FEV1增加>12%及绝对值增加>

0.2L; 阴性:用药后FEV1增加12%,或绝对值增加<0.2L。气道激发试验: 阳性:用药后FEV1下降>20%,<70%不做; 气道高反应性程度(以PD20-FEV1判断): 重度:<0.1umol(30ug), 中度:0.1~0.8umol(30~240ug), 轻度:0.9~3.2umol(250~980ug), 极轻度:3.3~7.8(990~2340ug), 可疑阳性:用药后FEV1下降<15%及FEF25~75下降 >25%以上, 阴性:用药后FEV1下降<15%。 弥散功能: 正常:Dlco 80~140% pred, 临界:Dlco 76~79% pred, 轻度:Dlco 60~75% pred, 中度:Dlco 40~59% pred, 重度:Dlco <40% pred。 肺容积测定:

胸部检查步骤及要求

胸部检查步骤及要求 O 卜 * r DoCUment Serial number [UU89WT-U?8YT- UU8CB-UUUT-UUT108] 胸部检查步骤及要求

【胸壁、胸廓与乳房】 1.胸壁: ⑴静脉:正常无明显静脉可见。上、下腔静脉梗阻时,可见胸壁静脉充盈或曲张。 (2)皮下气肿:气体积存于胸部皮下,用手按压时,气体在皮下组织中移位形成捻发感或握雪感。 ⑶胸壁压痛:正常无压痛。 2.胸廓。 ⑴胸廓形态:正常人胸廓类似圆柱形,前后径:横径二1:。病理胸廓常见有桶状胸、佝偻病胸、扁平胸。此外胸廓尚可有单侧或局限性变形。 (2)腹上角及肋脊角改变:于腹腔压力增大时腹上角增大;肺气肿时肋脊角增大。 3.乳房:是否对称,皮肤有无溃破及色素、疤痕。触诊时检查者手指和手掌必须平置在乳房上,轻施压力由左乳房外侧上部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由浅入深触摸全部乳房,最后触乳头。同样方法逆时针方向检查右乳房。注意有无肿块,以及肿块的部位、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触痛、移动度和皮肤的关系。 【肺和胸膜检查】 1.望诊:注意呼吸运动类型、深度、频率、节律以及呼吸运动有无受限 或吸气性呼吸困难等。正常人呼吸运动均匀,两侧对称,深度适中,16 —20次/分钟。男性以腹式呼吸运动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运动为主。 2.触诊:

(1)呼吸运动触诊:检查者面对病人,两手指撒开,分别置于病人胸廓两侧对称部位,拇指在前正中线相遇,嘱病人作深呼吸运动,比较两侧胸廓运动是否对称。 ②触觉语音震颤检查:检查者用两手学或手掌尺侧缘,轻轻平贴于胸壁对称部位,嘱病人重复说“一、二、三”或拉长声音说“一”,比较两侧语音震动感是否对称。 (3)胸膜摩擦感检查法:以手掌紧贴前胸壁下部或胸侧壁下部,嘱病人作深呼吸运动,于纤维素性胸膜炎时,有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 3.叩诊: 肺部叩诊包括肺定界叩诊,肺部两侧比较叩诊以及下界移动度叩诊。 (1)比较叩诊:叩诊部位应自上而下,由前面、侧面到后面,作左右两侧对称部比较叩诊,同时注意音响的变化。叩前胸和侧胸时,板指平贴肋间隙,与肋骨平行;叩肩胛间区时,板指与脊柱平行。叩肩胛下区时,板指与助间隙平行。 (2)肺定界叩诊:①肺上界叩诊:叩肺尖宽度及kronig峡;②肺下界叩诊:一般沿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进行,正常人肺下界分别为6、8、10肋骨水平。 (3)肺下界移动度:正常人上下移动共约6-8CnI O 4.听诊: 包括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及支气管语音。 ⑴呼吸音:室内应安静、温暖,病人可取坐位或卧位,嘱病人微张口作较深而均匀的呼吸,但不发声。按顺序由上到下,由前到后,左右对称部位对

检查部位中英文对照

检查部位中英文对照 放射科常用检查方法、部位中英文对照医学影像检查方法与部位中英文对照 头颅正侧位Skull PA & LAT 鼻窦Sinus PA 左侧乳突Left Mastoid Process 右侧乳突Right Mastoid Process 鼻骨侧位Nasal Bones LAT 颈椎正侧位C-Spine PA & LAT 颈椎双斜位C-Spine Dual Oblique 胸椎正侧位T-Spine PA & LAT 腰椎正侧位L-Spine PA & LAT 骶尾正侧位Saccrum/Coccyx AP & LAT 胸部正侧位(成人)Chest PA & LAT (Adult)

胸部正侧位(儿童)Chest PA & LAT (Pediatrics) 骨盆(成人)Pelvis PA (Adult) 骨盆(儿童)Pelvis PA (Pediatrics) 腹部(成人)Abdomen ( Adult) 腹部(儿童)Abdomen (Pediatircs) 左侧肩关节Left Shoulder Joint 右侧肩关节Right Shoulder Joint 左侧肱骨正侧位Left Humerus AP & LAT 右侧肱骨正侧位Right Humerus AP & LAT 左侧尺桡骨正侧位Left Forearm AP & LAT 右侧尺桡骨正侧位Right Forearm AP & LAT 左侧肘关节正侧位Left Elbow Joint AP & LAT 右侧肘关节正侧位Right Elbow Joint AP & LAT 左手正斜位Left Hand AP & Oblique 右手正斜位Right Hand AP & Oblique 左侧腕关节正侧位Left Wrist Joint AP & LAT 右侧腕关节正侧位Right Wrist Joint AP & LAT 双腕关节正位(成人)Dual Wrist Joint AP (Adult) 双腕关节正位(儿童)Dual Wrist Joint AP (Pediatrics)

第四章_体格检查——胸部检查

第四章体格检查--胸部检查 (一)胸部视诊 1.胸部的体表标志 包括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肺和胸膜的界限。 (1)骨性标志 1)胸骨角(Louis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二肋软骨相连接。平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隔交界、第4胸椎下缘。 2)肩胛骨:被检查者双臂下垂,肩胛下角平第7肋骨水平或第7肋间隙,或相当于第8胸椎水平。 棘突:最明显的棘突,用于计数椎体。 3)C 7 4)肋脊角:第12肋与脊柱的成角,其内为肾脏和输尿管起始部。 (2)重要的人工划线:包括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下角线、后正中线。其中标注锁骨中线时,利用直尺测定锁骨胸骨端和肩峰端之间的中点,然后用皮尺向下引,测量并记录锁骨中线距离前正中线之间的投影距离,作为心脏测量的参照。 (3)胸部陷窝:包括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等。其中腋窝和锁骨上窝是触诊浅表淋巴结的重要部位。 (4)肺和胸膜的界限:肺下界最为重要,分别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线第10肋间。

2.胸壁、胸廓 (1)胸壁:观察胸壁静脉有无充盈、曲张,血流方向。前胸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下见于上腔静脉阻塞。侧胸壁和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上见于下腔静脉阻塞。观察有无皮疹、蜘蛛痣。 (2)胸廓:观察胸廓形态。正常胸廓两侧大致对称,呈椭圆形,前后径:左右径约为1:1.5。 1)异常胸廓:①桶状胸:前后径:左右径≥1,同时伴肋间隙增宽,见于肺气肿。②佝偻病胸:为佝偻病所致胸廓改变。包括佝偻病串珠、漏斗胸、鸡胸。③脊柱畸形所致胸廓畸形:脊柱前凸、后凸或侧凸均可造成胸廓形态异常。 2)单侧胸廓形态异常:单侧胸廓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单侧胸廓塌陷:见于胸膜肥厚粘连、大面积肺不张、肺叶切除术后等。 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和节律、呼吸时相。

体格检查胸肺部

胸部检查 ?体表标志 o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膈交界及第四或第五胸椎水平 o脊柱棘突:第七颈椎棘突最为突出 o肋脊角: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脏和输尿管上端所在区域 o垂直线 ?前正中线 ?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 垂直线 ?腋前线 ?腋中线 ?腋后线 ?胸壁、胸廓与乳房 o胸壁 ?静脉 ?皮下气肿:捻发感,握雪感 ?胸壁压痛:肋间神经炎等。骨髓异常增生者,常有胸 骨压痛和叩击痛,见于白血病患者 ?肋间隙 o胸廓

?成年人前后径:左右径=1:1.5 ?扁平胸 ?桶状胸:前后径与左右径几乎相等,圆桶状-- 严重COPD ?佝偻病胸-多见于儿童,沿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常隆起,形成串珠状--佝偻病串珠 ?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漏斗胸 ?胸骨向前凸起--鸡胸 ?胸廓一侧变形--一侧病变--积液、积气、肺气 肿、肺不张等 ?胸廓局部隆起--心脏明显肿大,大量心包积液 等 ?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脊柱结核 o乳房(正常儿童及男性乳头大约位于锁骨中线第4肋间隙)--先健侧后患侧 ?视诊 ?对称性 ?皮肤改变 ?发红(鉴别炎症及癌症)

?水肿(炎症、乳腺癌--毛囊及毛囊孔明 显下陷,局部皮肤呈“橘皮”或“猪皮” 样) ?乳房皮肤回缩--外伤、炎症或恶性肿瘤 ?乳头 ?腋窝和锁骨上窝 ?触诊(上界--第二或第三肋骨,下界第六或第七肋骨; 外上象限开始顺时针,最后触诊乳头) ?硬度和弹性 ?压痛 ?包块 ?部位 ?大小 ?外形--是否规则,边缘是否清楚或与周 围组织粘连固定 ?硬度 ?压痛 ?活动度 ?肺和胸膜 o视诊 ?呼吸运动

胸部查体操作流程

胸部查体操作流程 报告评委,铜川市参赛队员XXX准备完毕,请指示 1、准备物品:帽子、口罩、听诊器、叩诊锤,直尺。 2、自我介绍:您好,我是您的主管医师XXX,我的职 称是住院医师,因病情需要,现在给你进行胸部查体,请你配 合好吗?如果在查体过程中有什么不适请告诉我。 3、戴口罩帽子,洗手(六部洗手法) 4、体位:暴露胸部。 5、视诊:胸廓外形正常,左右对称,无异常隆起、凹 陷及肿块,皮肤无淤点淤斑、无静脉曲张,呼吸运动两侧对称,无三凹征。 乳房视诊;双侧乳房左右对称,未见局部隆起或凹陷,无红肿、溃疡。乳头大小对称,无倒置内翻。 6、触诊:乳房触诊:双侧乳房无压痛及包块, 腋窝淋巴结触诊:腋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外侧群。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胸廓触诊:胸廓富有弹性,胸壁无压痛,无异常运动,无骨擦感及捻发感,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对称,双侧触觉语颤无增强及减弱,胸膜摩擦感未触及。 7、叩诊:肺尖叩诊:(先左后右)沿斜方肌前缘中点分别向内外侧叩诊,清音变为浊音时做标记,肺尖宽度5cm,正常。

肺脏叩诊:先左后右,由上至下,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叩诊,前胸叩至锁骨中线第六肋、腋中线第八肋, 双肺叩诊呈清音。 8、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未闻及 异常呼吸音及胸膜摩擦音。双侧语音共振无增强与减弱。 9、心脏检查: 视诊:心前区无隆起及异常搏动,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1cm,搏动范围大约2cm。 触诊:心尖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区、三尖瓣区无异常搏动及震颤,无心包摩擦感。 叩诊:先左后右,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逐肋向上直至第二肋。右侧先叩出肝上界,然后在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肋向上直至第二肋。心左界:标记点距前正中线距离,第二肋2cm,第三肋3.5cm,第四肋5,第五肋7cm,心右界:第二肋2cm,第三肋2cm,第四肋3 cm。 听诊:主要听诊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心尖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区、三尖瓣区,心率每分钟75次,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额外心音、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整理衣物。 10、背部检查 现在开始检查背部,请您坐起来,双手抱肩。暴露背部。

健康评估-肺部检查

胸壁与胸廓、肺脏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临床上用于计算前肋和肋间隙的标志是: A、胸骨角 B、肩胛下角 C、第七颈椎 D、锁骨上窝 E、腹上角 2、正常成人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为: A、1:1 B、1.5:1 C、1:1.5 D、2:2.5 E、2.5:3 3、肺气肿时胸廓的改变是: A、扁平胸 B、桶状胸 C、漏斗胸 D、鸡胸 E、不对称胸 4、触觉语颤增强是由于: A、气管阻塞 B、肺泡内含气量增多 C、胸腔大量积液或积气 D、胸膜高度肥厚或粘连 E、肺内有与气管相通的大空洞 5、下列哪种疾病不会出现扁平胸 A、瘦长体形 B、肺结核 C、严重消耗性疾病 D、严重肺气肿 E、肿瘤晚期 6、成年人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称为 A、潮式呼吸 B、呼吸过缓 C、叹息样呼吸 D、深长呼吸 E、呼吸过速 7、下列哪种病变不会出现浊音 A、肺气肿 B、肺炎 C、肺脓肿 D、肺结核 E、肺结核

8、患者表现为明显的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三凹征,常见于 A、支气管肺炎 B、支气管哮喘 C、气管异物 D、阻塞性肺气肿 E、以上都不是 9、气胸时不会出现的体征是 A、患侧呼吸运动减弱 B、气管移向对侧 C、患侧语颤增强 D、病变侧变为鼓音 E、患侧胸廓饱满 10、肺下界降低见于: A、肺不张 B、肝脾肿大 C、大量腹水 D、气胸 E、肺气肿 11、患侧胸廓叩诊呈一致性鼓音见于: A.肺结核空洞 B.肺气肿 C.气胸 D.大量胸腔积液 E.胸膜肥厚 12、正常人胸部叩诊不出现的叩诊音是 A、清音 B、过清音 C、鼓音 D、浊音 E、实音 13、正常人左胸下部胃泡区叩诊呈: A、实音 B、浊音 C、过清音 D、鼓音 E、清音 14、最易触及胸膜摩擦感的部位是: A、肺尖部体表 B、前上胸壁 C、锁骨中线第5肋间~6肋间 D、腋中线

胸部体格检查方法细则

胸部体格检查方法细则 A. 视诊 1.检查者应面对病人站立,观察胸廓外形和对称性,估计病人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正 常为1:1.5)。注意胸廓外形的变化。如前后径短,少于左右径的一半,则是扁平胸。胸骨明显下陷限制肺的活动,称为漏斗胸。鸡胸是胸骨前突的一种常见畸形,但一般不影响肺通气。 2.观察计数呼吸频率当检查者计数呼吸频率时,绝不要告诉病人。因为当一个人注意自己的 呼吸时,他会不自觉地改变其呼吸深度和频率。较好的方法是,触诊脉搏后,继续将手指置于病人腕上,而将视线移至病人胸部,观察和计数呼吸频率。这样,病人未注意到检查已完成脉搏触诊,就不会自主改变呼吸。计数30秒钟的呼吸次数,乘2可得每分钟呼吸次数。 正常成人每分钟呼吸16-20次。不正常的呼吸减慢称为呼吸过缓;而太快称为呼吸急促或呼吸过速。呼吸暂停(Apnea)是指暂时的呼吸停止。过度通气是指呼吸过快过深,通常与代谢性酸中毒有关,此又称为库斯莫尔(Kussmaul)呼吸。其他还有一些异常的呼吸类型。呼吸困难是指呼吸频率增快且呼吸费力。正常呼吸比是1~2.5。如果呼吸费力主要是在吸气阶段,则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如果呼吸费力主要是在呼气阶段,则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在女性妊娠后期,由于横膈运动减少而以胸式呼吸为主,不能把些种情况视为异常。在儿童和成年男性,呼吸主要是依赖横隔的运动,即以腹式呼吸为主;在女性,则主要依赖肋间肌肉运动,即以胸式呼吸为主。 B. 触诊 3.触诊气管,确定气管位置嘱病人两眼平视正前方,双肩在水平位且两侧等高。检查者以一 手食指和无名指分别置于病人两侧胸锁关节上,用中指触诊气管或气管与胸锁关节之间的间隙,从而确定气管的位置。正常人,气管与两侧胸锁关节的间隙相等,即气管居中。另一方法是置食指于胸骨切迹处轻轻往一侧移动手指感觉气管的位置,然后再从胸骨切迹往另一侧移动手指,如此判断气管是否在中线上。一些肺部疾病、胸膜疾病和纵隔的移位会推或拉气管而使气管偏移中线。 4.触诊胸壁有无压痛所有胸壁部位都应触诊有无触痛。“胸痛”为主诉的病人可能就只是局 部肌肉骨骼疾病而非心肺疾病所致,故需仔细检查胸壁所有部位有无压痛。检查者置一手于病人背部,同时另一手于胸骨上向后加压,苦病人疼痛,则最明显的疼痛点可能是肋骨骨折部位。触诊时还应注意胸壁的弹性(需结合年龄因素考虑)、肋骨是否变得更水平以及肋间隙的宽度。捻发感是触诊胸壁皮肤的一种特殊感觉,提示皮下积气。捻发感类似手握雪团的感觉。 5.乳房(略) 6.在后胸检查呼吸动度检查呼吸动度及其对称性。局部的肺疾病和胸膜疾病可引起一侧呼吸 动度弱于另一侧。 7.在前胸检查呼吸动度检查者站于病人前面,双手置于病人两侧肋缘处,拇指指后剑突,其 余四指沿肋缘张开,嘱病人深吸气,同时观察检查者双手的活动及其对称性。以检查前胸部的呼吸动度和对称性。 8.触诊胸膜摩擦感检查者将双手置于病人呼吸动度最大的部位即侧胸部的前下份,同时嘱病 人深呼吸。此时若感到脏、壁层胸膜相互摩擦的感觉,即胸膜摩擦感。可在呼气和吸气相感觉到,但有时仅存在于吸气相。 9.检查触觉语颤受检查讲话时,检查者触其胸壁可感到震颤,这就是触觉语颤。触觉语颤对 判断该部位肺组织密度及胸腔的病变有较大价值。当肺密度增加,肺变得更致密(即肺实变),将增加语言声波的传导,而使触觉语颤增强。皮下脂肪较厚、气胸或胸腔积液、肺气肿,则

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最新标准

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模块一)姓名:班级:学号:实得分:

头颈部检 80 分)9、头颅视、触诊( 4 分): ⑴ 应注意大小、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各 0.5 分,共 2 分); ⑵ 用双手分开头发,观察头皮( 1 分); ⑶ 触诊头颅有无压痛、包块等( 1 分)。 10、颜面视、触诊( 22 分): ⑴ 视诊颜面( 0.5 分)、双眼(含眉毛、睫毛、眼睑、角膜、眼 球、巩膜、 瞳孔)(各 0.5 分,共 3.5 分); ⑵ 分别检查左、右眼近视力( 2 分)。 ⑶ 检查下睑睫膜、球睫膜和巩膜( 3 分),检查泪囊 ( 1 分);⑷ 检查上睑结膜、球结膜及巩膜( 3 分)。 ⑸ 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 2 分); ⑹ 检查眼球运动功能( 2 分); ⑺ 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1.5 分); ⑻ 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 1.5 分); ⑼ 检查集合反射( 2 分)。 11、耳及耳后区视、触诊 ( 6 分): ⑴ 视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各 ⑵ 观察外耳道( 1 分); ⑶ 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各⑷ 触诊颞颌关节及 其运动(各 ⑸ 检查双耳听力( 2 分)。 0.5 分,共 1 分); 0.5 分,共 1 分)。 0.5 分,共 1 分); 12、外鼻视、触诊( 10 分): ⑴ 观察外鼻,注意有无鼻翼扇动(1 分); ⑵ 触诊外鼻( 1 分); ⑶ 观察鼻前庭、鼻中隔(各 0.5 分,共 1 分); ⑷ 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况( 1 分)。 ⑸ 检查上颌窦、额窦有无压痛或叩击痛,检查筛窦有无压痛(共 6 分)。 13、口腔检查( 18 分): ⑴ 观察口唇、牙齿、上腭、舌质、舌苔和口腔黏膜(各0.5 分,共3 分); ⑵ 用牙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各 0.5 分,共 2 分); ⑶ 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各 2 分,共 4 分); ⑷ 检查舌下神经( 2 分); ⑸ 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 2 分); ⑹ 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 2 分);

胸部查体

1 2 0.5 分)、锁骨上窝( 0.5 分)、锁骨下窝( 0.5 0.5 分)、腋窝( 0.5 分)、锁骨中线( 0.5 0.5 分)、腋中线( 0.5 分)、腋后线( 0.5 分 胛下角线( 0.5 分)、肋间 (2) 胸廓视诊( 4 分) 能口述提到正常胸 ( 0.5 分)、鸡胸( 0.5 分)、肋间 分)、乳房是否对称( 0.5 (3) 吸频率:呼吸过速( 1 ( 1 分); 吸节律:潮式呼吸( 1 1 分)、叹息样呼吸( 1 (4) 1. 20 (1) ( 0.5 分)、扁 平胸(0.5 0.5 分)、肋间 隙窄( 0.5 0.5

答:扁平胸见于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桶状胸见于肺气肿、慢阻肺 ②正常呼吸频率是多少?呼吸频率增快考虑什么问题?(2分) 答:12-20 次/ 分;呼吸频率增快见于运动时、缺氧下、心衰。 ③什么是陈- 施(Cheyne-Stokes )呼吸?见于什么情况? (2 分)答:又称潮式呼吸,见于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如脑出血、脑炎、脑肿瘤 2. 胸(肺)部触诊(内容与方法)(18 分) (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5 分);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以此对比患者呼吸时两侧胸廓扩张度。 (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 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2)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6 分);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 yi ”长音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doc

v1.0可编辑可修改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小项目) 生命征及一般情况检查(发育与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与体 位、皮肤)(100 分) 班级:姓名:得分:考核时间: 8 分钟项目内容分值扣分体温:检查有无影响测温的因素,如进热(冰)水、活动、冷(热)源、腋窝汗液等 ( 2 分)。检查体温计的汞柱是否在36℃以下( 4 分)。放置、夹紧, 10min( 腋测法 ) 后 10 分 取出读数( 2 分)。读数后将体温计的汞柱甩到36℃以下,放至专用消毒瓶或消毒盒( 2 生命征分)。 呼吸:呼吸的类型( 2 分)、节律(2 分)、频率( 2 分)、深度(2 分)。8 分检查 脉搏:脉搏的频率( 2 分)、节律( 2 分),左右对比情况( 2 分)。 6 分 血压: 1.病人准备:半小时前禁烟、禁咖啡,至少休息 5 min,取适宜体位。(3 分)2.器 械准备:校正血压计,备听诊器,检查血压计水银柱是否在“0”点。( 3 分) 3.缠气袖: 24 分 气袖下缘距肘窝 2~3cm,气袖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 3 分)4.触肱动脉,置听器胸件在 肱动脉上(不能塞在气袖下)。( 6 分) 5.向气囊充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 20~30mmHg。( 3 分) 6.缓慢放气,双眼随汞柱下降,平视汞柱表面,读出血压值,反复 测量 2 次。(3 分) 7.测后关闭水银柱开关,关闭血压计,整齐地放入存放处。(3 分) 发育与营发育是否正常( 3 分)、属于何种体型(3 分)、营养状态是否良好( 3 分)。9 分 养状态 意识状态意识是否清晰( 6 分)。 6 分 面容与体有无特殊面容(2 分)、表情是否自然( 2 分)、体位检查(自主体位、被动体位或强迫8 分位体位)(4 分)。 皮肤检查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等( 3 分)。有无出血点、蜘蛛痣、皮疹、皮下结节、瘢痕及水9 分肿等( 6 分)。 其他操作者着装( 4 分)、语言表达( 4 分)、肢体语言(6 分)及人文关怀( 6 分)。20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