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园林分析

西方现代园林分析
西方现代园林分析

西方现代园林分析

姓名:李杰

2010 年08 月15 日

摘要

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的头脑中的秩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以中轴对称规则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就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说:“整个天体与宇宙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数。”。

而西方园林景观从传统的风景园林到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进程中,一直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和营造.尽管设计手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艺术”作为其追求目标始终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芒,艺术之外,西方现代园林还是西方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观念、思想的综合表象,不仅是社会文化的外在载体,也是特色文化的映射。。

关键词:西方园林、现代园林

目录

一、西方现代园林发展简史 (4)

二、西方现代园林特征演变 (6)

1、总体特征 (6)

2、抽象艺术与超现实主义 (7)

3、后现代艺术思潮 (8)

4、大地艺术 (8)

5、极简主义园林 (9)

小结 (10)

参考文献 (10)

一、西方现代园林发展简史

自古以来,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16—17世纪全欧洲自然科学的进展,使计算成为理性方法的实质,几何学是主要的科学。他们所制定的绝对的艺术规则和标准就是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以代替直接的感性的审美经验,用数字来计算美,力图从中找出最美的线型和比例,并且企图用数学公式表现出来。西方的花园设计和建造是西方哲学家思维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用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花园的对称、均衡和秩序。

西方古典园林从远古的美索不达米亚庭院和古希腊、罗马的柱廊式庭院开始,历经西班牙的伊斯兰庭院,意大利的台地园和法国的勒诺特尔式宫苑及英国的自然风景园后,开始了崭新的历史征程。

作为工业时代所带来的种种遗憾和弊端的调剂和缓冲,最早进入工业化时期的英国理所当然地在城市公园的概念、理论及实践方面领先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布朗等发展和完善的英国自然风景园的风格形成了现代城市公园的主要风格。这种极具浪漫主义特质的自然风景园的形成对过分人工化的城市环境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这种公园对城市开放空间理论的发展有着较大的贡献。标志着西方现代园林发展序幕的欧美城市公园运动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始于1857年奥姆斯泰得和弗克斯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在此之前,美国造园仍停留在私家庄园、公共墓地及小规模场地的设计阶段。城市公园将服务对象扩大到全体社会,使其成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园林,为城市自身与城市文明的需要开创了新纪元。同时,城市公园运动也在北美开创了一个继承西欧园林传统,并且自己独立发展的园林行业。但是,城市公园运动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对开辟城市园林功能与类型的贡献远比开拓园林的新形式要大得多。毕竟,城市公园的设计手法从一开始就对浪漫主义的风景有着眷念,如画风格的创造仍是其追求,各种装饰花带和花坛充斥在设计当中只是掩盖了设计风格和创造上的贫乏。这种结局如同绘画中的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一般,尽管进行了规模空

前的色彩革命,终究离现代主义所倡导的脱离物象的描绘有着很大的距离。园林中设计风格的发展和设计手法的创新仍要继续着。

图1-1伊索拉·贝拉庄园-意大利图1-2伊索拉·贝拉庄园-意大利

图1-3 凡尔赛宫-法国图1-4 凡尔赛宫-法国

图1-5 彼得沃斯花园-英国图1-6 彼得沃斯花园-英国20世纪初西方新艺术运动及其引发的现代主义思潮使西方园林形成一种有别于传统园林的新园林风格成为可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席卷欧洲大陆,强调曲张、动感和装饰的浪漫主义运动,是对19世纪历史主义的强烈反应,并由此走上了引导艺术放弃写实转向抽象的道路,艺术创作中对形象分裂表达在园林风格的形成过程中再次得到体现。但新艺术运动对园林的影响远小于建筑领域。因为这一时期所倡导的几何式简洁的表现手法被人们在法国传统的经典园林中意外地看到了。在真正意义上讲,法国的传统园林只是建筑的附

庸,它仍旧遵循着建筑中的轴线和形式。这样,在新艺术运动影响下的园林风格发展并没有真正摆脱外界的束缚,从内心美学思考的角度使自身以一种相对独立的姿态登上设计的舞台。

二、西方现代园林特征演变

1、总体特征

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是西方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虽然它们同属西方园林艺术体系,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但总体而言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西方现代园林设计清楚地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现代艺术的思想和手法对于提升现代园林设计的艺术性起了很大作用,使园林设计的形式更加丰富;生态主义思想渗透到园林设计中,成为设计的科学指导;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想使园林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得到平衡;现代工程技术和材料的运用使得园林设计出现更多全新的形式。在现代艺术影响下,以创造视觉美为主的园林

现代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影响,对现代园林来说也不例外。在艺术与园林设计的种种联系中,形式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思想上的联系。

2、抽象艺术与超现实主义

从绘画中汲取营养,创造园林艺术。在艺术与设计领域,绘画和平面设计由于自身的线条、块面和色彩很容易被转化为园林设计平面图中的一些要素,因而一直影响着园林设计的发展。

后印象派的三位伟大画家引领了现代艺术的起源,法国画家塞尚、高更和荷兰画家梵高,他们各自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境界。塞尚的色彩造型,高更的宽阔色面和梵高的色彩解放,使绘画艺术在19世纪末彻底脱离了写实。而于20世纪初,野兽派的色彩更加解放,立体派首次解放了形式,所以,20世纪初,绘画艺术可归结为两大趋势,从塞尚、高更到毕加索再到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使抽象变成现代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从表现主义到达达派再到超现实主义是另一个特征。而就在20世纪初,西方园林首次将现代艺术引入其中,引用其立体主义的形式语言,如锯齿形和钢琴曲线等形式,以视觉形式为重点。

图2-1 丹佛市万圣节广场

3、后现代艺术思潮

与上述的现代主义相比,后现代主义更注重对意义的追问或对场所精神的探索,通过直接引用符号化的元素和词汇,将要表达的意义以隐喻或象征的手法隐含于园景之中,使园林景观加入文化和地方内涵。

如哈格设计的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在公园中保留原煤气厂的一部分工业设备和构筑物,在创造适宜景观的同时,充分反映出场地曾经拥有的特色历史,对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开发和重新利用开辟了历史性和生态型双重启发意义。

图2-2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4、大地艺术

彻底抛弃纸上谈兵的创作手法,直接用自然材料为表现手段,充分利用地形变化而设计的艺术品,是大地艺术与园林的结合。大地艺术与园林的结合没有统一的风格,其作品手法多样,在不同的园林设计领域都有令人激动的创造。

图2-3 螺旋线防波堤图2-4 时间之岛

5、极简主义园林

极简艺术偏向纯粹、单一的艺术要素,为了达到某种美学效果而刻意减少艺术内容,力求直接触碰到内容本质。而极简主义园林史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现代主义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

极简主义平面构图利用直线、弧线和螺旋线,通过几何构图形成简洁的秩序。有的作品用一层或几层方格网重叠错落来构图,有的作品只是重复排列简单的几何形,如圆形、矩形、三角形等。

极简主义的立体造型。极简主义力求以简洁的几何体为基本语言,运用重复、几何化的结构将材料集合在一起;在空间造型中注重光线的处理,空间的渗透;讲求概括的线条、单纯的色块和简洁的形式。

极简主义园林设计追求的不仅是抽象,更追求绝对的作品,摆脱与外界的联系,不反映本身以外的任何内容,也不参照任何自然和历史的形式,只以自己独特新颖的形式存在,此为别无他物。正如构成主义艺术家塔特林所言:“真实空间中的真实材料”,也就是真实仅仅是客观存在。

极简主义园林虽然通过对形式的追求和材料的简易处理以获得园林的本体,使设计品回到空间、光线、场所和植物这些基本的造园要素中,使之与公共环境容易吻合,但是极简主义园林形式减少到极致,最后直到几何体本身,完全没有了人性化和文化性的内涵,其设计往往最终是沉闷不堪并且毫无意义,或者说是千城一面的,很难拥有各自的设计特色。

图2-5 凯宾斯基酒店

小结

20世纪西方现代园林吸收西方艺术精粹,大胆融入时代精神和现代科技创新,使园林艺术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深化,取得了骄人的艺术成就。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念是西方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观念、思想的综合表象,不仅是社会文化的外在载体,也是特色文化的映射。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国内传统园林的精髓,也要批判的学习西方园林的形式和内涵,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法其众者得其上,走在世界园林创作的前列。

参考文献

[1] 付溢.后现代主义对西方现代园林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06

[2] 郦芷若、朱建宁 . 西方园林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王向荣,林箐 . 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 . 世界建筑,2002

[4]王向荣,林箐 .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 刘晓明,王朝忠 .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彼得沃克及其极简主义园林 . 中国园林,2000

外国现代园林

外国园林建筑 一、、西方现代园林简述 ●现代主义园林与西方传统园林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形式与构图上,而且在设计思想_上差异很大。在现代社会、艺术和建筑的推动下,现代主义园林形成了许多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新的设计思想包括为大众设计的思想、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思想、与环境相融合的思想以及创新的思想在现代主义园林新的设计思想的指导下,设计风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代主义园林已不再局限于“意大利式”、“法国式”、“英国式”或“折衷式”,这些风格和形式早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园林的需要。现代主义园林除了注重使用功能以外,在形式_上还是强烈反对模仿传统的样式,把现代艺术的抽象几何构图和流畅的有机曲线运用到构图中,形成了现代特有的简洁、自由的园林设计风格。 二、理查德,海格 拥抱自然--理查德海格( Richard Haag),美国景观建筑协会理事 (FASLA) ,世界著名景观建筑大 师, 是XWHO设计机构的智囊核 心。他被公认为现代景观建筑百年 历史最具影响力的景观建筑师之- -。Rich Haag对西雅图油库公园( Gas Works park),华盛顿Bloedel Reserve和Bainbridge Island的构思与设计,让他两次获得建筑师

最高奖项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最高 设计奖(他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 这个奖项的人)。这两个项目都反映 出Haag对自然环境的丰富创造力 和敏锐感,对现状基地和原生资源 再利用的科学合理性。成为现代景观建筑设计史上的两个经典作品。 三、代表作品●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西雅图坐落在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处在艾略特海湾和普结湾之间,北边有联合湖,东边是华盛顿湖。西雅图煤气广场就在联合国湖的北面,正对西雅图市这里是眺望西雅图中央区优美天际线的最佳之地,可以让人体会距离所带来的美感,也让人明白西雅图何以被称为“翡翠之城”(Emerald City) ! 四.项目背景 ●1906年,在美国西雅图市联合湖北部的山顶,西雅图石油公司建了一个主要用于从煤和石油中提取石油的工厂。几十年来,附近居民不得不忍受工厂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被弃后,西

中西园林的分析比较

中西园林的分析比较

提纲 1.综述 2.中国园林:皇家园林——颐和园 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 3.欧洲园林:凡尔赛宫 4.伊斯兰园林:阿尔汉布拉宫 5.总结 6.手绘附图 综述 园林意指,在人工建筑出来的环境中,利用巧妙的手法去模拟自然景物,范围相当广,小至盆栽的植种,大至池水与假山的布景,都是园林的一部份。园林的重点在于造景的巧妙,如何能模拟自然而不落痕迹,如何能将有心安排的布局与艺术性的意境搭配一起,如何将理水方式,石,亭,盆栽,林,窗,门一一运用,并搭配季节变化和当地建材,民俗风情,和主人的个性特色等,都是相当重要的关键。世界园林三大体系包括中国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和伊斯兰园林体系。 中西园林特点比较 1.中西园林起源的形似性:前者起源于灵囿和园圃;后者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也分别是各自游乐园的先声。 2.中西园林发展过程的相似性:中西园林不仅有着十分相似的起源,而且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园林类型也是相似的。这突出地表现在园林的实用功能和观赏休闲的演变关系上。 园艺的起源与人类的历史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主要靠食用植物而求生存。因此,园艺的发生与食用和药用植物的采集、驯化和栽培密切相关。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造园活动都经历了古代的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三个不同的时期。 3.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中西园林所用材料不外乎石头、山水和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 4.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这主要表现在园林艺术的服务对象上,它主要服务于特权阶级。成为一种奢侈品。 但中西园林竟有着这种种的相似性,虽然它们存在于相距甚远的时空中,但存在着深刻的同一性。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体系,但他们同属世界园林的一部分,同是我们人类伟大的文化遗产,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园林艺术是民族的、阶级的、时代的、个体的差异性与园林艺术的同一性是对立同一的关系。

西方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西方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2010级农林经济管理一班王东 学号:20103425 课堂上老师给我们大概讲述了世界园林的发展史、西方各个国家不同时期园林的不同特色与风格,期间还给用PPT给我们欣赏了它们的图片。 风景式园林比规整式园林,在园林与天然风致相结合,突出自然景观方面有其独特的成就。但物极必反,却又逐渐走向另一个完全极端即完全以自然风景或者风景画作为抄袭的蓝本,以至于经营园林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所得到的效果与原始的天然风致并没有什么区别。看不到多少人为加工的点染,虽本与自然但未必高与于自然。这种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因此,从造园家列普顿) 开始又使用台地、绿篱、人工理水、植物整形修剪以及日冕、鸟舍、雕像等的建筑小品;特别注意树的外形与与建筑形象的配合衬托以及虚实、色彩、明暗的比例关系。甚至有在园林中故意设置废墟、残碑、断蝎、朽桥、枯树以渲染一种浪漫的情调,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

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必然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仍有规律可循。西方造园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违反

中西方园林对比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区别 西方园林,从埃及、希腊、罗马起到l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基本上以规则式园林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建筑式园林和17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图案式园林为代表。这一类园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中国园林,从有历史记载的周秦时代开始,无论大型的皇家园林还是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 (2.1)中西园林间形成的差异的原因众所周知,理论指导实践,那么首先就要从文化背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而这种美学思想一直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它强调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就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是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色彩。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著作十分的广博。当时的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多指导作用。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强调不要抄袭自然山水,而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取其精华。中国古代哲学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 (2.2)中西园林的不同由于根源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审美观点、设计理念也大相径庭,所以导致中西方园林在各个方面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下中西方园林的不同点。1)西方人擅长理性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因理性美的观念支配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比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几何形状的广泛应用。西方园林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所以西方园林总是表现的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中国人则比较感性,园林造景的素材、原形、源泉、灵感等也都是到大自然中去发掘。2)中国园林设计讲究师法自然,认为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也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没有什么规律性。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他的必然性、规律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随机性。 从形式上看,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整整,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在形式上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保留其原貌,即便是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力求与自然融合。 园林的设计建造显然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在西方的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只是把它当成美的一种素材。他们认为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不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中国人对自然美却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但并不是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从而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契合点,使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引起共鸣。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是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由于中西方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导致在造园艺术上追求便各有侧重。西方造园刻意追求的是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黄金率;

世界园林风格及赏析之泰国园林

世界园林风格及赏析之泰国园林 [摘要]中国自然山水园林、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林、法国宫廷式花园林、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四大流派的园林风格,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必将向外辐射到周边国家。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欧陆风情以及东方园林两大体系。泰国园林凭借着独天得厚的优美风光,极富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沉淀,加之外来艺术文化的影响以及与民族特色的良好融合,泰国园林成为东南亚地区自然风景园林资源中的一支奇葩。 [关键词]泰国园林;多元融合;群落;独创性 世界园林可以分为自然式东方园林和规则式西方园林。东方园林的风格是写意的造景手法。讲究在依山傍水之地,修建亭台楼阁、水榭、藤架,石凳石桌,红砖碧瓦、小桥人家,或高山流水、或曲径通幽。园中山石嶙峋,清流萦绕,古木参天,竹影婆娑,水波粼粼,林木森森,以小中见大的格调,塑造着富有“咫尺山林”的意境。西方园林中轴线十分突出,整座园林以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在西方规整式园林中,植物长被用来组成或渲染加强规整图案,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这种可以追求形体统一、错综复杂的图案装饰想过的规则式种植方式显得陈旧和落后了。但是,在园林设计中规则式种植作为一种设计形式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是需要赋予新的含义。19世纪开始,西方风景园林的风格逐步深入泰国,尤其在皇宫别苑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与泰国传统民族风格相融合,形成极富特色的文化艺术产物。 泰国园林是一个自然与人文条件均很优越并发育完善的有机整体。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民族特色与外来影响相互渗透,东方和西方流派多元融合,传统相视与现代观念有机共存。既有与历史紧密相关的,又有以自然风景特色为主的;既有穿透风味浓郁的,又有时代特征鲜明的;有的以名山大川为依托,有的以城市环境相共生。主要包括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国家公园,体系完善、管理良好的城市园林以及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的郊野园林。国家公园又可大致划分为山区型、滨海型和海洋型三种类型。 曼谷大皇宫就是最具融合代表性的泰国园林,其内不但修建了纯欧洲式的宝隆皮曼宫,还配上了与之协调的欧式草坪花园以及修剪整齐的园林植物雕塑。在这样光照强的国家,为了能与强烈的阳光相竞争,颜色通常更亮。 园林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循环渐进,推陈出新的过程,不存在永恒不变的时尚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赏析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赏析 指导老师:*** 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11-02 学号:

景观设计先驱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摘要: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因设计纽约中央公园而声名显赫,并因创办美国景观设计专业、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及设计了大量亲近普通市民的景观作品而被人们尊称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关键词:奥姆斯特德、现代景观设计、纽约中央公园、景观设计师;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设计者。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其与合伙人沃克(Calvert Vaux)在100多年前共同设计的位于纽约市的中央公园。这一事件既开了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美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从中央公园起,就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他对结合考虑周围自然和公园的城市和社区建设方式将对现代景观设计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他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原则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向美国景观引进郊外发展想法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奥姆斯特德的理沦和实践活动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运动的发展。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简介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1822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他是他的家族居住在该城市的第8代。在他4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从7岁开始他从住在一起的外乡牧师那里接受学校教育。他的父亲是-名成功的布料商,也是风景的爱好者,奥姆斯特德的假日大多花在与家人从新英格兰北部到纽约州北部"寻找美丽风景的旅行"中。1837年当奥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正常的学业。 在接下去的20年里,他努力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在后来景观设计职业的创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在一家纽约布类商店工作,并因与中国的贸易旅行了一年。在1848-1855年间,他学习了测量和工程学、化学、科学种田,并在斯塔滕岛上经营了一家农场。1850年,他和两个朋友用6个月的时间,在欧洲和不列颠诸岛上徒步旅游,从中不止领略到乡村景观,还参观了为数众多的公园和私人庄园。在1852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作《一个美国农夫在英格兰的游历与评论(Walks and Talks of all American Farmer in England)》。同年12月,作为《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他开始了在仍受奴隶制统治的南方的旅行,这是他两次南方之旅的第一次。在1856-1860年间,他发表了3本关于南方的旅行说明和社会分析著作。在这段时期,他用他的笔杆反对奴隶制度的向西蔓延,争取南部各州奴隶制度的废除。1855-1857年间,他是一家出版公司的股东以及《普特南月刊(Putnam’s Monthly Magazine)》的主编,这是在文学和政治评论界首屈一指的杂志。在这期间,他有6个月的时间住在伦敦,并在欧洲大陆上多次旅行,其间访问了很多公园。 因而,当他开始以景观设计为业时,奥姆斯特德已经发展出一系列给他的设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他们选择了“隐居” ,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使园林景观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意境和感情色彩,这也是我国历代造园家共同追求的境界。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二)西方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 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西方园林作规则式布置,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实用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是起源于果园菜地,在一块长方形的平地上,由灌

浅析法国现代园林景观

浅析法国现代风景园林 【摘要】 法国现代园林发端于1925年的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现代风景园林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园林的风格与形式,大体上走过了20世纪前半叶的开拓实验、中叶的深入探索及现代形式与风格的成形、后半叶的成熟及多元化趋向这几个阶段。 法国既有深厚的古典园林文化渊源,又有独到的现代景观理念,并能将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完美的结合起来,一方面强调个性和地方风格,一方面积极融入全球化,将法国现代园林设计带入独树一帜的新境界。中国和法国的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我国现代园林尚未形成独特的风格。在法国这个先行者的历程中,有很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主要分析了法国20世纪以来近代园林的发展,试图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将其与国内园林历史的现状进行比较,结合自身认识给出评价。【关键词】 现代园林;发展历程;经典实例;中国园林; 【Abstract】 “The exhibition of international modern industry and art” in Paris in 1925 has made a start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France.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s developed for one century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has formed the styl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garden. There is a deep cultural origin of classical garden in France, and there are original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ories. France can combine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gether perfectly; while emphasizing the personality, France actively integrate into the globalization and put the French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o a unique realm. China and France are both occupying very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he world, but China has not shape the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itself. Much universality meanings are worth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France.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French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ince the 20th century. It trie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ompares with the China’s, and combined with myself understanding to draw evaluation. 【Keywords】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process; Classical examples; Chinese garden;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演进 要理解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的分析。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阶段 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和“新艺术运动”促成了景观审美和景观形态的空前变革,而欧美“城市公园运动”则开启了现代景观的科学之路。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广泛应用阶段 从20~30年代美国“加州花园”到50~6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但都集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倾向的反传统、强调空间和功能的理性设计。 3、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 一方面,“生态主义”为60~80年代的主潮,另一方面,现代之后的“非理性”促成了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从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因素的角度分析,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1、现代艺术和审美的启迪 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审美情趣个性化,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具体实现。早期的抽象艺术为景观形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则直接参与到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形成中,形成了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多种风格的景观设计。 2、科学和技术的影响 科学哲学和“现代主义” 的理性现代景观构筑设计范式,关注空间、功能,并使“生态主义”的方法论成为60年代景观设计的主潮;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景观设计的科学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设计手段日益丰富。 3、现代哲学的启迪 “语言学”转向的哲学,研究的是如何表达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表达”,使景观设计更加关注艺术形态和科学技术后面的“意义”,由此引导出一系列新的景观设计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神秘主义、叙事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 园林艺术是一种造景的艺术。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西方园林艺术各自的特点,从中领略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人类的巧夺天工。 人工美与自然美 西方园林艺术讲究规格式,其要求园林布局对称、规则和严谨,使园林的组成物呈现出几何图案美和对称美。西方园林艺术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达到美的意境,这是由于西方人认为凡是自然美都有一定的缺陷,必须凭借意念和行为去提升自然美,克服园林自然缺陷达到完美的境地,是西方典型的最形式美的追求。 中国园林艺术所追求的是自然美,既要求园林的对称,也不要求园林遵循任何规则,没有强制的方法和措施,中国园林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曲折蜿蜒,呈现自然的参差错落,在园林植物上中国园林也尽量追求花草树木的原貌,力求园林与天地的自然融合。中国园林艺术主要是体现寻求自然对人身心的抚育,讲究人心的感悟,希望人与园林产生心灵契合并能引起共鸣,中国园林艺术追求的是自然的拟人化。 形式美与意境美 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

三江学院 公选课论文 2014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院系与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与旅游学院 课程名称:人居环境艺术鉴赏 学生姓名:蔣艳 学生学号:12013123008 学生班级:113123A 成绩: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引言 (1) 1.1东西方园林的发展概况 (1) 1.1.1 东方园林发展过程 (1) 1.1.2 西方园林发展过程 (1)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 课题来源 (2)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2) 第二章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概述 (2) 2.1东西方园林的体系概述 (2) 2.1.1东方体系概述 (2) 2.1.2西方体系概述 (3) 2.2 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性 (3) 2.2.1 中西园林起源的形似性 (3) 2.2.2 中西园林发展过程的相似性 (4) 2.2.3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 (4) 2.2.4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 (4) 2.3 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性 (4) 2.3.1 主体建筑思想的差异 (4)

2.3.2 突出表现形式的差异 (5) 2.3.3 造园建筑材料的差异 (5) 2.3.4 传统审美趣味的差异 (6) 2.4 影响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因素 (6) 2.4.1传统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6) 2.4.2美学思想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8)

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 摘要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园林建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关于美的思辩,东西方的园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而园林建筑特别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反映各国人民的丰富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文着重对东西方传统的园林建筑哲学观及其引导的东西方园林艺术进行了探讨,意在通过对东西方园林不同特征的比较,揭示出东西方园林建筑的不同文化特征。 关键词:东方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对比分析 Contrast and analysis of the east and west garden art Abstract Garden origin from the human longing and expectation for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paradise, and its development since the nature of beauty inherent in one's pursuit and exploration. The east and the west garden in the long development process due to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a different style. Article focuses on

欧美现代园林概述

欧美现代园林概述 作者:林箐发表:《建筑师》82、84期评论(0) 打印 景观文章·景观中国https://www.360docs.net/doc/8113710551.html,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风景园林事业也蒸蒸日上。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欧美的一些设计作品逐渐被介绍到国内,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但是,这种介绍大多是零散的,不够全面和系统。西方现代园林的发展到底走的是什么样的道路,曾产生过哪些设计思想和流派,它发展到今天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文章,以及对德法等国一些现代园林作品的考察,笔者收集到了关于欧美现代园林发展的一点线索,在这里呈现给大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更完善的研究,为国内风景园林的发展借鉴国外经验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一、欧美的园林传统 要了解欧美现代园林的发展,有必要回顾一下欧美的园林传统。从历史来看,欧洲、美洲同属一个文化传统,其园林文化属于从欧洲园林发展而来的大的系统。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埃及。经历了古希腊、古罗马之后,公元500年,欧洲进入了黑暗漫长的中世纪。公元八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后,为西班牙半岛带来了伊斯兰的园林文化。 十五世纪初叶,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欧洲园林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大规模的园林庄园在意大利源源涌现。意大利园林随着文艺复兴思想在欧洲大陆广为传播。到了十七世纪,法国的天才造园家勒·诺特尔(Le Notre)在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许多特点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新的造园样式,被称为法国巴洛克式或勒·诺特尔式,逐渐风靡整个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中热衷自然的倾向为十八世纪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英国风景园一反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巴洛克园林传统,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园林。 由于中产阶级的兴起,十八世纪,英国的部分皇家园林对公众开放。随即法国、德国和其他国家群相效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洲大陆的欧洲后裔们的造园以殖民式为样板。直至1854年,继承道宁(A. J. Downing)思想的奥姆斯特德(F. L. Olmsted)在纽约市修建了中央公园,传播了城市公园的思想。此后,美国的城市公园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十九世纪以后,公园日益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风格上以自然式为主,同时经常结合规则式。十九世纪没有创立一种新的造园风格,这一时期的园林多以新古典主义、折衷主义的面貌出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社会的巨大变化,文化艺术领域开始了一系列转变,这股强大的革新潮流也推动着园林设计开始摆脱传统的模式,探索新的道路。 二、新风格的酝酿 1. 规则式与自然式争论的继续 从十八世纪初风景园思想萌发之后,规则式和自然式就没有停止过争论。工艺美术运动的提倡人威廉·莫里斯(W. Morris)认为,庭院必须脱离外界,决不可一成不变地照搬自然的变化无常和粗糙不精。1892年,建筑师布鲁姆菲尔德(R. Blomfield)出版了《英国的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2015年6月

前言-------------------------------------------------------------------------------- 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作用------------------------------------------------------ (一)中西园林差异......................................................................... ................... (二)中西园林形成的过程......................................................................... . 1.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2.西方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异同.........................................................................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 .....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 ...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 (二)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 1.西方园林的人工美......................................................................... ........... 2.西方古典园林的形式美........................................................................ 3.西方古典园林的逻辑与清晰的调理美............................................................ 三.中西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摘要:本文从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各自特点,通过实例比较,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园林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体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影响;差异 源于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和源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西方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两大体系的发源地。就是我们习惯说的“东方”和“西方”,是用它代表两种文化的概念。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中国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自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西方古典园林设计起源于布置园圃,同时受到建筑思维的影响,它的整齐、规则、中轴对称、几何布局成为主要的造园手法,植物多表现为“刺绣花坛”之类的趣味图案,道路笔直,以此表现人工美。其中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堪称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各自风格 1.1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表现下形成的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中国位于北半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西边,有喜马拉雅山;东边和南边,有太平洋;只有在北边,没有天然的疆界来抵御历史上有名的入侵。三条大河,从西到东,几乎贯穿了中国大陆:即黄河、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北部有广阔干燥的黄土高原,中部有湖泊、溪流和洪水冲积而成的农田,南部有延伸入亚热带地区的人迹罕至的山脉”[1]。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 且呈现出诸多差异, 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1.2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下形成的西方传统几何式园林。“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将欧洲大陆分为两个气候地区,地中海气候区和大西洋气候区。通过水路与陆路的相互渗透,恶劣的气候才得以避免,从而也鼓励了航海的发展”[1]。 西方园林,是以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造园艺术思潮为基础,于十七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形成的。这种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这种古典主义的园林,曾得到当时社会的推崇,其中更多的是诗人、画家们的赞许和歌颂,也就赋有了在当时社会上风行的“诗情画意”和特有的“意境”。而只有揭示“诗情画意”和“意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自然:第一自然,原始状况的大自然;第二自然,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 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类自然开始;欧洲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 “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常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一、英国的景观设计 1.1 唐纳德(Christopher Tunnard) “把握日本庭院的本质,他提出:‘要从对称的形式束缚中解脱出来,提倡尝试日本园林中石组布置的均衡构图的手段,以及从没有情感的事物中感受园林的精神实在的设计手法。’” “在园林中要创造三维的流动空间,为了创造这种流动性,需要打破园林中场地的严格划分,运用割断和能透过视线的种植设计来达到。” 本特利树林Bentley Wood 1.2 杰里科(Geoffery Jellicoe) 第一阶段:

彻德峡谷工程(Cheddar Gorge) 迪去雷庄园(Ditchley Park) “在园中杰里科设计了一个有喷泉的下沉式的半圆形水池,水池被紫杉高篱围绕着,人们可以在水池中戏水。杰里科还沿着水面设计了一个长平台。” 第二阶段: 肯尼迪纪念园(The Kennedy Memorial) “‘白色纪念碑、美国详述、开阔的草地、规整的小路、冥思的石凳、俯瞰泰晤士河和绿色的原野’杰里科希望参观者能够仅仅通过潜意识来理解这朴实的景观。

舒特住宅(Shute House Garden) “水池、杜鹃花、古典雕塑、链式小溪、小瀑布、喷泉、平整的草地”

第三阶段: 莎顿庄园(Sutton Place) “被认为是杰里科作品的顶峰。杰里科试图赋予园林一些含义,是要引喻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一系列的食物和思想。鱼形的吃糖和小湖,引喻水和更神秘的东西,它与周围的小山精心组合,代表着阴阳结合。整个园林似乎微妙地潜藏着一些当今世界之外的东西。他认为,景观是历史、现在和将来的连续体。在这种意义上,莎顿庄园的设计是连续的,是现存轴线、视景线和原先设计者可能的设计意图的发展 ”

第二题 试从多个角度比较分析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第一题:结合自身体会及工作特点,谈下你对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认识 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学科特点 作为塑造建筑外部空间视觉形象的景观规划设计,有其不同于一般艺术与设计的特性。 艺术与设计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同一概念的问题。艺术,按照我们今天的解释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设计源于英语“design”的外来语,这个词在英语中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同时包括了汉语设计、策划、企图、思考、创造、标记、构思、描绘、制图、塑造、图样、图案、模式、造型、工艺、装饰等多重涵义。在“design”中除了汉语“设计”的基本涵义外,“艺术”一词的涵义占了相当的比重,因此目前所形成的“艺术设计”词组是一种折衷的办法,其目的是满足公众理解上的需要。 景观规划设计的产生,完全是现代化的结果,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已经有1/3的人生活在城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快速的交通工具、迅捷的通讯方式、拥挤的街道、密如蚁群的人流、比肩继踵的高楼大厦。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速度骤然加快,国际化和民族化共处,统一、多元成为我们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和谐完整的艺术形式作为这个多元化时代必须遵守的设计原则,已成为衡定艺术与设计质量的标准。直观醒目、对比强烈、快节奏富于变化而又能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艺术与设计成为设计家追求的目标。景观规划设计就是艺术与设计的各门类在现代化的环境中,经过痛苦磨合从而融会贯通后产生的综合艺术设计类型,由此可见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1、景观规划设计的综合性 景观规划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物、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独立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涉及到人文科学、艺术学、社会学、视觉心理学、民俗学、材料学等学科,并纳入总体环境的规划系统中,所以设计上的综合性将直接构成对受众人的心理、行为及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2、景观规划设计的开放性 作为建筑外部视觉空间,景观艺术必定应是一个开放型的、公开的、有公众参与批评认同的公共性空间场所,这些公共性的场所往往是人流不息、车辆往来、视野开阔的开放性空间,如城市中的广场及绿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外部空间,在这里人与人相互交流,在满足人的社会属性的同时,也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