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推钢式连续加热炉设计热能毕业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开题报告模板(推钢式加热炉)

开题报告模板(推钢式加热炉)
应用新型的耐火材料,增加炉子的热效率。争取在该工业炉上的实现高产、低耗、少污染和高自动化水平,达到了燃烧工业炉“三高一低” 的发展方向要求。
保障条件
在设计条件方面准备比较充分。配置了个人电脑,可以保证能够查阅资料、编写论文以及使用CAD绘制加热炉设计图纸。实验方面,学校的实验室已经对学生开放,如果有需要进行实验的地方可以和实验室老师沟通,安排时间进行实验。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参考表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课题来源
校企联合
课题类型
工程设计性
课题名称
推钢式加热炉
研究目的
意义
推钢式连续加热炉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也是最典型的连续加热炉。虽然新型的步进式、环行式等加热炉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钢铁冶金企业中、技术也越发成熟,但凭借着结构简单、投资少等优点,推钢式加热炉仍在冶金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中小型轧钢企业中更是有很大的使用数量。
设计时间
上机时数
实验时数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教师
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审查小组意见
审查组组长:
年月日
院系意见
教学院长(主任):
年月日
填表说明:课题来源是指科研、生产、教学、校企联合、其它;题目类型是指工程设计性(真题、假题)、论文性、综述性、其它。
3.选定机器设备后,用AutoCAD绘制加热炉总图;
4.完成翻译3000字左右的外文资料;
5.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研究计划
第1-3周 查阅资料;毕业实习;
第4-11周 进行加热炉热力计算;
第12-15周 绘制加热炉总图;
第16-18周 编写毕业设计指导书;

120th全高炉煤气蓄热式推钢加热炉的设计论文

120th全高炉煤气蓄热式推钢加热炉的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120t/h全高炉煤气蓄热式推钢加热炉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容:1.加热炉在轧钢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2.高温空气燃烧发展概况、应用与意义;3.文献综述(含两份英文资料);4.120t/h全高炉煤气蓄热式推钢加热炉的设计方案与计算;5.工程制图;6.一篇英文资料的翻译;目录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

1.文献综述21.1连续式加热炉21.1.1 连续式加热炉与其分类21.1.2 连续式加热炉的的发展31.1.3高炉煤气在轧钢加热炉上的应用41.1.4 连续加热炉节能途径和措施71.2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91.2.1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原理与研究91.2.2蓄热式燃烧技术实际应用中几个问题的探讨121.2.3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应用142.蓄热式推钢加热炉的设计和计算162.1 技术数据162.2 设计计算172.2.1 燃料燃烧计算172.2.2 炉膛热交换计算182.3 炉体与水管的热损失202.3.1 炉膛个部分用耐火材料与尺寸202.3.2 炉底水管尺寸与数量的确定232.4 金属加热计算262.4.1 钢坯的均热时间与温度参数272.4.2 加热段与预热段的加热时间272.5 炉子主要尺寸确定302.5.1炉子长度计算302.5.2 炉子操作参数322.6 炉膛热平衡与燃料消耗计算322.6.1 预热段322.6.2加热段342.6.3 均热段342.6.4 炉膛热平衡342.7 供热系统352.7.1 蓄热式燃烧系统352.7.2 烧嘴的选择几燃料分配35结论36致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37英文翻译错误!未定义书签。

1.文献综述1.1连续式加热炉1.1.1 连续式加热炉与其分类连续式加热炉是轧钢行业中重要的工艺生产设备之一。

钢坯由炉尾装入,边前进边加热,被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后,经过钢口出炉,在沿着辊道送往轧钢机。

连续式加热炉的工作是连续的,钢坯在炉靠着推钢机的推力沿着炉底的滑道不断地向前移动,加热后不断的排出。

th推钢式连续加热炉设计论文

th推钢式连续加热炉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产量120t/h(混合煤气)推钢式连续加热炉设计学院专业班级热能与动力工程042班姓名学号049014196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内容:(1)文献调研(2)炉子热工计算,用计算机进行(3)绘图:用autocad绘出加热炉的三视图(4)设计说明书(5)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文献一篇起止时间:2008年3月20日至2008年6月20日共周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院长签字加热能力为120吨/小时加热炉设书摘要论文开始就工业炉的历史,现在的状况和其发展方向做了陈述,着重对工业炉的结构以及工业炉的操作制度,节能技术改进和“三高一低”理论的介绍,接着对工业炉的配套设备及烧嘴,换热器,烟囱等的相关结构和选用进行分析陈述。

然后对120吨/小时的推钢式加热炉的设计计算。

本文设计的加热炉是三段式推钢加热炉,在设计的参数选择上体现了“三高一低”的理论,并对该加热炉一些技术和经济指标进行评述。

关键字:工业炉节能“三高一低”AbstractThe paper started on the industry stove's history, present's condi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has made the statement, emphatically to industry stove's structure as well as industry stove's operating duty,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ical change and “three high one low” theory introduction, then to the industry stove's supplementary equipment and the burner nozzle, the heatinterchanger, the chimney and so on related structure and selected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statement. Then pushes the steel type heating furnace's design calculation to120 tons/hour.this article designs the heating furnace is the triad pushes the steel heating furnace, has manifested “three high one low” the theory in the design parameter ch oice, and carries on the narration to this heating furnace some technologies and the economic indicator.Key words: Industry stove Energy conservation“three high one low”目录文献综述 (6)1.1.工业炉的发展史 (6)1.2.工业炉的基本类型 (6)1.2.1 火焰炉结构 (7)1.2.1.1 火焰炉的组成 (8)1.2.1.2现代推钢式连续加热炉 (11)1.3.燃烧系统及其控制 (13)1.3.1 烧嘴及其分布 (13)1.3.2 燃烧控制技术 (13)1.4.排烟系统 (15)1.4.1烟道 (15)1.4.2 烟囱 (15)1.4.2.1 排烟方式 (16)1.4.3 换热器及其保护 (16)1.4.4 炉膛压力控制 (16)1.5.工业炉的节能 (17)1.5.1 工业炉节能的几个措施 (17)1.5.2 燃料炉的节能 (18)1.5.3 加热工艺设计节能 (19)1.5.3.1 常规加热工艺规程节能 (19)1.5.4结论 (20)1.6 推钢机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20)1.6.1 推钢机种类 (20)1.6.2 双机架齿轮齿条式推钢机结构及特点 (20)1.7加热炉耐火材料的选用 (21)1.7.1 使用性能 (21)1.7.1.1 热性能 (21)1.7.1.2 其它特殊性能要求 (23)1.7.2 工艺性能 (23)1.7.3 加热炉内衬选材方案的评价 (23)1.7.4 结论 (24)1.8 工业炉的发展方向 (24)1.8.1“三高一低”理论 (26)1.8.2 “三高一低”理论的技术基础 (26)2.1设计任务: (28)2.2热工计算 (28)2.2.1燃料燃烧计算 (28)2.2.2炉膛热交换计算 (30)2.2.3 金属加热计算 (32)2.2.3.1 钢坯的均热时间及温度参数 (33)2.2.3.2 加热段炉气温度 (34)2.2.3.3 燃料利用系数及预热段加热时间 (34)2.2.3.4 各段金属加热时间 (37)2.2.4 炉子主要尺寸计算 (38)2.2.4.1 炉子长度计算 (38)2.2.4.2 炉门数量和尺寸的确定 (39)2.2.5炉膛热平衡与燃料消耗量计算 (41)2.2.5.1炉膛热收入Q入 (41)2.2.5.2炉膛热支出Q出 (41)2.2.5.3炉膛热平衡与燃料消耗量 (46)2.2.5.4炉子工作指标 (46)2.2.6 烧嘴的选用 (46)2.2.7空气换热器设计计算 (48)2.2.8.空气管路阻力损失计算及鼓风机选择 (56)2.2.9烟道阻力损失及烟囱计算(引风机选择) (62)结论 (67)附录:英文翻译及原文 (69)文献综述前言高产、优质、低耗、低成本、低污染反映了轧钢加热炉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用少投入实现产能的最大化,是企业和热工工作者的追求目标,亦是轧钢加热炉的发展趋向。

(完整版)加热炉设计毕业设计

(完整版)加热炉设计毕业设计

(完整版)加热炉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课题名称:加热炉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大学本科冶金专业加热炉设计毕业设计

大学本科冶金专业加热炉设计毕业设计

┊┊┊┊┊┊┊┊┊┊┊┊┊装┊┊┊┊┊订┊┊┊┊┊线┊┊┊┊┊┊┊┊┊┊┊┊┊目录1.文献综述 (1)1.1加热炉的概念及分类 (1)1.1.1加热炉的概念 (1)1.1.2加热炉的分类 (1)1.2加热炉的一般组成部分 (2)1.2.1炉膛(工作室) (2)1.2.2烟道、烟闸与烟囱 (4)1.2.3炉子基础与钢结构 (5)1.3炉子热平衡及燃料消耗 (5)1.3.1基本概念 (5)1.3.2炉子燃料消耗 (6)1.3.3燃料变化后燃料消耗量的变化 (6)1.4炉子生产率及影响因素 (7)1.4.1概述 (7)1.4.2热工因素对炉子生产率的影响 (7)1.4.3工艺因素对炉子生产率的影响 (9)1.5提高炉子热效率的途径 (9)1.5.1减少炉膛废气带走的热量 (9)1.5.2烟气余热的回收 (10)1.6加热炉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0)1.6.1概述 (10)1.6.2工业炉的提高和改进措施。

(11)2.方案论证 (14)2.1设计方案 (14)2.2方案论证 (15)2.2.1炉型的选择 (15)2.2.2装出料方式 (15)2.2.3供热方式 (16)2.2.4烧嘴的布置与选型 (16)2.2.5换热器结构 (16)3.热工计算 (16)3.1原始技术数据 (16)3.2热工计算 (17)┊┊┊┊┊┊┊┊┊┊┊┊┊装┊┊┊┊┊订┊┊┊┊┊线┊┊┊┊┊┊┊┊┊┊┊┊┊3.2.1燃料燃烧计算 (17)3.2.2炉膛热交换计算 (19)3.2.3金属加热时间计算 (23)3.2.4炉子主要尺寸的计算 (29)3.2.5炉膛热平衡与燃料消耗计算 (32)3.2.6煤气烧嘴的选用 (37)3.2.7空气换热器设计计算 (38)3.2.8空气管路阻力损失及鼓风机的选择 (45)3.2.9烟道阻力损失及烟囱计算 (51)结论 (56)致谢 (57)参考文献 (58)英文原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设计论文—加热炉温度控制毕业设计-精品

毕业设计论文—加热炉温度控制毕业设计-精品

精品毕业论文下载尽在我的主页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加热炉的温度检测与控制系别:电气系专业:应用电子班级:电子09-2学生姓名:丁晨指导教师:姜老师2012年4月15日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热炉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而加热炉温度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过程控制,有些工艺过程对其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这场品的质量和产量。

以前加热炉的控制系统大多数是采用模拟控制系统,且各种数据只在加热炉系统中进行单独储存和通过加热炉自己的仪表进行观察、判断故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整个工厂完全实现两级自动化管理的寻妖,要求在过程级上通过相应的终端了解任何一个设备或任何一个装置的控制情况以及生产情况。

因此,过程控制系统在加热炉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加热炉控制系统的重要部分,是对以及控制系统的一个总领和扩充。

现代加热炉的生产过程可以实现高度的过程控制,以保证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准确控制,这就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加热炉是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装置,它的任务是把原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保证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

因此加热炉的温度控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产量﹑能源﹑污染﹑工人劳动强度等等。

以前加热炉的控制多数采用老式的人工控制,需要操作人员完全手动控制燃料﹑原料阀的开度,进行烧炉。

这样一来,流量控制的精度极差,操作的及时性也大大降低。

在引入了过程控制系统之后,这一情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如何保证原料出口处原料温度是实现加热炉温度控制的基本前提。

目录摘要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I1 设计的目的及意义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2 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及控制要求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2 2.1 生产工艺介绍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22.2 控制要求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33 总体设计方案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43.1 系统控制方案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43.2 系统结构和控制流程图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44 控制系统设计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54.1 系统控制参数确定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55 控制仪表的选型和配置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65.1一体化温度变送器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6 5.2 DX2000型无纸记录仪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65.3 调节器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75.4 执行器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85.5 电/气阀门定位器ZPD-0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95.6 安全栅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05.7 配电器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05.8 薄膜气动调节阀ZMBS-16K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16 联锁保护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27 收获和体会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38 参考文献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41 设计的目的及意义加热炉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毕业设计加热炉设计

毕业设计加热炉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引言 (3)1 初步设计 (4)1.1加热炉的初步设计 (4)1.1.1 技术条件和要求 (4)1.2燃料的选择 (4)1.2.1固体燃料 (4)1.2.2液体燃料 (4)1.2.3气体燃料 (5)1.3炉型的选择 (5)1.3.1炉子类型 (5)1.3.2 钢坯在炉内的放置及加热方式 (6)1.3.3 钢坯的装炉、出炉方式 (6)1.4.燃烧装置的形式及其安放位置的确定 (6)1.5蓄热装置的形式及其安放位置的确定 (7)1.6炉子供风及排烟系统的选择 (8)1.6.1鼓风机 (8)1.6.2 排烟方式 (8)1.6.3 换向系统 (9)1.7汽化冷却系统 (9)1.8炉子方案示意图 (10)2 技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燃料燃烧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燃烧计算的目的及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燃烧计算的已知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燃料燃烧计算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预确定炉膛主要尺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各段平均有效射线行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加热炉设计定稿

加热炉设计定稿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课题名称:加热炉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产量120th(混合煤气)推钢式连续加热炉设计学院专业班级热能与动力工程042班姓名XX学号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内容:(1)文献调研(2)炉子热工计算,用计算机进行(3)绘图:用autocad绘出加热炉的三视图(4)设计说明书(5)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文献一篇起止时间:2008 年 3 月20 日至2008 年 6 月20 日共周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院长签字加热能力为120吨小时加热炉设书摘要论文开始就工业炉的历史,现在的状况和其发展方向做了陈述,着重对工业炉的结构以及工业炉的操作制度,节能技术改进和“三高一低”理论的介绍,接着对工业炉的配套设备及烧嘴,换热器,烟囱等的相关结构和选用进行分析陈述。

然后对120吨小时的推钢式加热炉的设计计算。

本文设计的加热炉是三段式推钢加热炉,在设计的参数选择上体现了“三高一低”的理论,并对该加热炉一些技术和经济指标进行评述。

关键字:工业炉节能“三高一低”AbstractThe paper started on the industry stove's and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technical change and “three , then to the industry stove's supplementary equipment and the burner nozzle, the related structure and selected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statement. Then pushes the steel type calculation to 120 tons the design parameter choice, and carries on the narration to this“three =1.1(有焰燃烧)带入文献一式(1-16)得:L=n L=2.42×1.1=2.67标m标mL=(1+0.00124×9.8)×2.67=2.70标m标m5)计算燃烧产物生成量及成分把表2中混合煤气湿成分带入文献一式(1-18)的燃烧产物生成量及成分列于下表3表3 混合煤气燃烧产物生成量(标m)及成分(%)CO N O HO 合计生成量(标m)0.38 2.45 0.05 0.597 3.48 体积含量(%)10.93 70.46 1.44 17.17 1006)计算混合煤气燃烧产物重度把表3中燃烧产物体积百分含量带入式(1-21)得:=1004.226432281844'2'2'`2'22⨯++++SO O N O H CO=4410.931817.172870.4632 1.4422.4100⨯+⨯+⨯+⨯⨯=1.296kg 标m7)计算燃料理论燃烧温度由T =400℃,查文献一中表1-5得c=1.330 KJ 标m ;设T=1800~2100℃,查表1-5得c =1.672×0.19+1.714×0.81=1.706 KJ 标m设Q=0,按文献一式(1-22)得: T ==19471800℃因此,课满足连续加热炉加热工艺要求。

2.2.2炉膛热交换计算计算的目的是确定炉气经过炉壁对金属的导来辐射系数C 1) 预确定炉膛主要尺寸a )炉膛宽度根据文献一中表3-16,对大型加热炉,取H =600kg(m ·===2.2式中:n -炉内料坯摆放排数;综合考虑厂房布置以及节能利用,取n =2带入式(8-4)得炉膛内宽(取a =0.2): B =2×3+3×0.2=6.6m 所以取:B=6612mmb )炉膛高度:根据文献一中表2-2,燃气大型加热炉,取H=1600mm,H=1100mm,H=1400mm, ==1750mm,=1160mm。

c)炉膛长度:设均热段长度为L,加热段长度为L,预热段长度为L。

d)炉顶结构:确定为平顶浇注结构。

e)出料方式:侧出料。

2)计算炉膛相关尺寸a) 各段炉底面积加热段炉底面积 F加底=B L=6.612 L预热段炉底面积 F预底=B L=6.612 L均热段炉底面积 F均底=B L=6.612 Lb)加热段 F加内=(2 H加+B) L=(2×1.6+6.612) L=9.812 L 预热段 F预内=(2 H预+B) L=(2×1.1+6.612) L=8.812 L均热段 F均内=(2 H均+B) L均=(2×1.4+6.612)L均=9.412L c)各段包围炉气内表面积加热段 F加= F加底+ F加内=6.612L+9.812L=16.424L预热段 F预= F预底+ F预内=6.612L+8.812L=15.424 L均热段 F均= F均底+ F均内=6.612L+9.412 L=16.024 Ld)各段充满炉气的空腔体积加热段 V加=BH加L=6.612×1.6×L=10.58 L预热段 V预=BH预L=6.612×1.1×L=7.27 L均热段 V均=BH均L=6.612×1.4×L=9.26 L3)计算各段平均有效射程数加热段 S=0.9×4×10.58 L16.424L=2.32m预热段 S=0.9×4×7.27 L15.424 L=1.70m均热段 S=0.9×4×9.26 L16.024 L =2.08m 4)计算炉气中CO 和HO 汽分压 由燃料燃烧计算(见表3)得:P =13.84100=0.1093大气压 P =11.87100=0.1717大气压 5)计算各段炉气温度加热段炉气温度比金属加热终了时的表面温度高150~200℃,则T =T+150=1250+150=1400℃设均热段炉气温度比金属加热终了时的表面温度高30~50℃,则T =T+50=1250+50=1300℃而预热段炉气温度变化规律近似为线型,则T =(T +T )2=(1400+800)2=1100℃6)计算各段炉气黑度 加热段16.028.05.031222)100(1.7)100()(71.0--⋅⋅⨯+⋅⋅⨯=+=T S P T S P O H CO O H CO g εεε其中P CO2=0.1096大气压 P H2O =0.1717大气压 S=2.32m T=1400℃ 带入得:=0.32 预热段16.028.05.031222)100(1.7)100()(71.0--⋅⋅⨯+⋅⋅⨯=+=T S P T S P O H CO O H CO g εεε其中P CO2=0.1093大气压 P H2O =0.1717大气压 S=1.70m T=1100℃ 带入得: =0.34 均热段16.028.05.031222)100(1.7)100()(71.0--⋅⋅⨯+⋅⋅⨯=+=T S P T S P O H CO O H CO g εεε其中P CO2=0.1093大气压 P H2O =0.1717大气压 S=2.08m T=1300℃ 带入得: =0.327)计算各段炉墙和炉壁对金属的角度系数对于平定结构,按文献一中式(2-4)、(2-6)、(2-8)得: ===0.61 ===0.68 ===0.648)计算各段导来辐射系数导来辐射系数()[]()()[]M g M g KM g g KM M g gKM C εεεεϕεεϕεε-+-+-+=1111 43.20其中—炉气的黑度 —炉料的黑度—炉壁对金属的角度系数根据文献一中表(2-1)可得,炉料的黑度=0.8 =20.430.320.8[10.61(10.34)]0.320.61(10.32)[0.80.32(10.8)⨯⨯⨯+⨯-+⨯-⨯+⨯-=10.91 KJ(m ·—炉内料坯摆放排数,n=2g —料坯平均单重120000 1.66150281502(0.150.1537857.57)P b L mm ng τ⨯⨯===⨯⨯⨯⨯效 2)预热段长度0.8428150142541.66L L mm ττ==⨯=预预效总 3)加热段长度0.6428150108601.66L L mm ττ==⨯=加加效总 4)均热段长度0.182816830541.66L L mm ττ==⨯=均均效总5)炉子总长因为本设计炉型采用的是均热段全架空结构,但是为了便于结构处理,留一米长的一段实底。

炉子出料端端墙外缘到下滑坡与炉内滑道交点的距离A ,为了施工方便,取A=1900mm则, L=28150+1100+1600=30850mm2.2.4.2 炉门数量和尺寸的确定 1)进、出料炉门本设计炉型采用端进,端出料结构,对于该结构,端出炉门基本同进料炉门。

炉门高度H 进:根据经验炉门高度取加热料坯厚度的2.5倍,则H进=150×2.5=375mm炉门宽度B进:根据经验取炉门宽度等于炉膛宽度,则B进=B=6.612m进料炉门数量:1个出料炉门数量:2个2)操作炉门用做操作之用,如进出返回钢坯,清除氧化铁皮等。

本设计炉型共设置6个操作炉门,加热段每侧2个,均热段每侧1个。

采用60。

拱顶结构,炉门具体尺寸为:464(宽)×450(高)mm3)人孔供操作人员检修炉内设备时进出之用。

因为本设计炉型采用均热段全架空结开设位置通常在加热段。

人孔下沿为车间地平面以上100~150mm,采用180。

拱顶结构,具体尺寸为580(宽)×900(高)mm4)炉膛各部分用耐火材料及尺寸采用砌砖结构炉顶平顶结构耐火材料浇注料120+轻质浇注料250炉墙耐火材料浇注料116mm+轻质浇注料240mm5)炉底划道及其支撑结构的选择与强度计算a)纵水管参考文献三中经验公式(21-21)得a=5a-纵滑道最大间距,m-料坯最小厚度,m当采用双排料时,=0.16m,算得a=2m,这里选取a=1800mm,那么道”的要求,一般l=150~a2(mm)=150~900mm,这里l =600mm ,合乎要求。

纵水管根数为4根。

每排料采用两根纵向水管作为滑道,间距为1800mm 。

滑道全用横水管支撑,滑道及支承结构按汽化冷去设计。

b )纵水管管径选择及强度计算为了减少水冷热损失及加强下加热作用,横水管的间距选用2320mm料坯单重查文献三表3-2得 20℃时20#钢的密度则0.150.1537857.57G kg =⨯⨯⨯=531.61kg531.6123204111.191502p kg ⨯==⨯max 4111.19232119224.5188pl M ⨯===公斤力·厘米 M -两支点间纵水管最大弯矩,公斤力·厘米L -两支点间最大距离,厘米q -每根纵水管所承受的均部载荷,公斤力厘米 则,截面系数max119224.5199.351200M W σ===cm3(根据经验,取炉底水管许用应力)取,W=148cm3, 钢管的惯性矩由文献三公式(21-23)得两支点间的最大挠度f32max6444111.192320.433354354 1.710939.8qL f EJ ⨯⨯===⨯⨯⨯ 则符合要求,故纵水管的尺寸为mm c )横水管选择与强度的计算为减小热损失,间距取2320mm根数n =(L )2320+1=(10860+3054)2320+1=6.99 所以横水管取7根,预热段采用基墙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