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本土文化的发展

合集下载

探索民俗文化 发展海口民俗旅游项目

探索民俗文化 发展海口民俗旅游项目

探索民俗文化发展海口民俗旅游项目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不断演变,旅游项目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景点游览和购物消费,更加注重体验文化与传统。

在这个背景下,民俗旅游成为了一种备受瞩目的发展方向。

作为海南省省会,海口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拥有悠久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因此,发展海口民俗旅游项目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

一、了解海口民俗文化的背景与特色海口是海南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的历史沉淀和多元的民俗文化。

海口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的节日庆典、民歌舞蹈、传统手工艺、民间习俗等。

例如,海口以“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的庆典活动著称,游人们可以亲身参与,感受到浓厚的民间传统氛围。

此外,海垦民歌、大合唱、双人舞等都是海口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搭建海口民俗旅游项目的平台为了促进海口民俗旅游项目的发展,需要搭建一个能够展示和传承民俗文化的平台。

可以考虑在海口市区建立一个民俗文化村落,集中展示各类传统手工艺品、传统服饰、传统美食等。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近距离地参观和体验民间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也可以在村落内举办一些传统舞蹈、表演、庆典活动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

三、整合海口的民俗资源海口拥有丰富的民俗资源,如何充分整合利用这些资源是发展民俗旅游项目的关键。

可以考虑与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人合作,通过他们的指导,引导游客亲自动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提高游客参与度和体验感。

同时,可以与当地的歌舞团队合作,定期举办民俗文化表演,给游客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此外,还可以与民间习俗团队合作,组织传统节日的活动和庆典,让游客感受到真实而有趣的民间风情。

四、加强海口民俗旅游项目宣传推广宣传推广是发展海口民俗旅游项目的重要手段。

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旅游网站、旅游书籍等渠道,向游客们介绍海口的民俗文化背景和特色,并推出一些有趣的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同时,也可以与旅行社合作,将海口民俗旅游项目纳入他们的旅游线路中,增加项目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海南侨乡文化发展历程

海南侨乡文化发展历程

海南侨乡文化发展历程
近年来,海南侨乡的文化发展经历了一个蓬勃的历程。

作为一个侨乡,海南一直以来都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但在过去,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文化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传承。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海南政府开始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将其纳入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海南侨乡的文化产业以热带特色为主要特点,包括海南民俗、海南戏剧、海南音乐等各个方面。

首先,在海南侨乡的文化发展中,民俗文化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海南具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草帽节、捉鱼节、船山祭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都蕴含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能够吸引游客和市民的参观和参与。

其次,海南侨乡的戏剧产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海南戏剧以琼剧为代表,是海南本土的传统艺术形式。

琼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具有高度的欣赏性和艺术性。

近年来,在海南政府和文化机构的支持下,琼剧的演出和推广活动如火如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粉丝。

再次,海南侨乡的音乐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海南音乐以海南岛民歌和海南琴瑟音乐为主要形式,流传于海南的农村和山区。

这些音乐曲调优美动听,歌词富有情感,能够引起人们共鸣。

近年来,海南侨乡的音乐人开始更加注重原创和现代化的音乐创作,推出了一系列受到市场和观众喜爱的音乐作品。

综上所述,海南侨乡的文化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对民俗、戏剧、音乐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推广,海南侨乡的文化产业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这不仅促进了海南的文化传承,也为海南的文化旅游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优质的内容。

关于海南传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

关于海南传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

关于海南传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一、背景介绍海南作为我国的热带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海南的传统民族文化包括黎族、苗族、壮族、瑶族等,这些族群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风俗和宗教习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护和传承海南传统民族文化,并且将其发展为具有实际经济效益的产业,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传统民族文化产业的情况调查1. 传统民族文化产业的现状在海南,传统民族文化产业以手工艺品、传统服饰、民族文化旅游等形式展现。

在一些景区,游客可以欣赏到民族歌舞表演,到当地手工艺品和文化衍生品。

一些民族村寨也成为了热门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2. 传统民族文化产业的问题尽管传统民族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民族文化表演和商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面临着销售困难的挑战;另一些传统手工艺技艺也因着现代工业化的冲击而逐渐式微。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传统民族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三、传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1. 加强文化保护,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特别是对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技艺,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其传承和发展。

2. 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精品文化商品传统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如何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出更具竞争力和美誉度的民族文化商品,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可以通过技术改造、设计创新等方式,提高商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3.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在传统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和方法,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

可以通过文化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方式,将民族文化与其他产业相结合,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浅谈海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浅谈海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浅谈海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海南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其中,海南红色文化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南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和历史经验。

如何传承和发展海南红色文化是当前海南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海南红色文化是指革命战士们在海南岛上参加革命,进行斗争的历史和过程。

这部分历史对于海南人民来说是具有特别意义的。

红色文化具有振奋人心的力量,比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样的口号激励了一代海南民众敢于革命、敢于挑战。

在宣传和传承海南红色文化方面,需要从多个方面下手。

首先,是要打造海南红色文化品牌。

海南红色文化相对于其他地方的红色文化,其独特性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可以通过打造海南红色文化的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海南红色文化。

从而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是要在海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方面发力。

海南红色文化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革命历史遗迹、革命文物文献、革命历史人物。

因此,要把这些文化资源挖掘出来详细、深入地研究。

可以将海南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景点,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另外,要加强相关红色文化教育。

海南红色文化作为海南土地上一部分的历史,应该从小学到大学都进行相关教育。

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可以通过一些红色文化的故事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海南革命的历史,从而激发他们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最后,对于海南红色文化评价的提高。

由于海南红色文化的价值在传承过程中多次被低估,所以要加强海南红色文化的评价研究。

通过不断地研究、评估、发现,提高海南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海南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需要在方方面面进行推进,不能仅仅停留在红色文化的表面上。

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可以让海南红色文化成为更加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

浅谈海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浅谈海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浅谈海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海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赋予了这个岛屿独特的魅力。

海南红色文化作为这片土地上的一部分,承载了许多历史故事和传统价值观念。

如今,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海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海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

海南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的文化传统多元而丰富。

海南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承载了许多革命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海南红色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一种文化符号。

海南的红色文化传承着革命先辈的理想和信念,激励着当代人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海南的红色文化也凝聚了当地百姓的智慧和勤劳,展现了海南人民的抗战精神和建设精神。

这些精神财富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传承海南红色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着种种挑战。

海南红色文化也不例外,其中存在着许多传承和发展的问题。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生产与销售遇到了困难,一些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的传统文化空间正在逐渐被压缩,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也面临消失的危险。

这些问题凸显出了海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

如何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红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尽管传统文化面临着挑战,但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机遇。

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下,海南红色文化也在进行着新的探索与发展。

一方面,一些红色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利用,成为了当地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在海南岛上有许多革命历史纪念馆和遗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海南红色文化的作品和纪念品也成为了旅游商品的一大特色,受到了游客的喜爱。

这些都为海南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海南红色文化在传播方面也有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2024年海南省文化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海南省文化市场前景分析

海南省文化市场前景分析引言海南省作为中国的国家级经济特区和自贸试验区,文化产业在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海南省文化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潜力和面临的挑战。

一、海南省文化市场发展现状海南省的文化市场发展相对落后于一线城市,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

目前,海南省的文化市场以旅游文化、体育健身、艺术表演和娱乐活动为主要组成部分。

这些产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创业、吸引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海南省文化市场的发展潜力1.旅游文化的发展潜力:海南省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进一步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可以提高海南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体育健身的发展潜力: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体育健身产业在海南省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建设更多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举办更多的体育赛事,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3.艺术表演和娱乐活动的发展潜力: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表演和娱乐活动的需求也在增加。

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将为海南省的文化市场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三、海南省文化市场面临的挑战1.产业结构不完善:目前,海南省的文化市场以旅游文化为主导,其他文化产业较为薄弱。

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以降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性。

2.人才匮乏:海南省的文化市场缺乏专业人才和创意人才。

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文化市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法律体系不完善:海南省的文化市场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

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4.市场需求不足:海南省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有限。

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培养更多的文化消费者。

四、海南省文化市场的发展策略1.多元化发展:在不同文化产业间建立良好的协同关系,推动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例如,在旅游文化基础上,引入更多的文化表演、艺术展览等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海南省历史文化

海南省历史文化

海南省历史文化海南省历史文化海南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南海东北部,是中国的热带岛屿。

海南省的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岛上就有人居住。

自东汉时代以来,海南就成为中外交通贸易的重要海路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中转站,先后出现了古琼州、琼崖、田螺岛、永兴、昌化等诸多文化古城,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古琼州古琼州是海南历史上的第一座城市,位于今天海南省琼海市东南。

公元前110年,中国汉代政府在琼州置县,成为中国南方最早的县治之一。

古琼州为古代中外交通枢纽之一,早在汉、唐时期,就有大量海上商贸人员来往于此,交流和贸易十分繁荣。

在古琼州出土的文物中,有汉代玉管疏、唐代银钱、宋代瓷器、元代铜镜、明代青花瓷等珍品,这些文物反映了古琼州的繁荣和文化交流。

二、琼崖文化琼崖文化是指源于海南岛南部的一种民族文化,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间。

在宋、元、明、清四代的历史时期,琼崖都是中国的“南疆”,是重要的南海交通和商贸中心。

琼崖文化在传承中不断融合,吸收了海南省其他地区的文化元素,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被人们广泛传颂。

三、田螺岛文化田螺岛位于海南省的西南部,是一个海岛,因产出大量的田螺而得名。

田螺岛文化是指田螺岛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遗产,主要是南越文化、广东文化、大东海文化等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风貌。

在田螺岛上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包括青铜器、陶器、石器等,这些文物反映了田螺岛作为古代海上贸易中心的繁荣和文化交流。

四、永兴文化永兴是海南省文昌市的古称,是唐代五代时期海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在这里,曾有一位大文学家杨帆,他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达到了343卷之多,是中国文化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一部文集。

永兴的黄庄古村,是一处保存较好的古代建筑群,其中有宋代、明代和清代的建筑,反映了南方农村的传统生活和文化风俗。

五、昌化文化昌化是位于海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古城,是海南省历史文化上一个重要的地方,古城内有文昌文庙、赵伯通府、伏下祠等历史名胜古迹。

从海南民俗文化的特点谈海南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从海南民俗文化的特点谈海南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从海南民俗文化的特点谈海南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海南的旅游近年呈现上升的势头,但与我们期待的目标仍然有较大的距离,多年来,海南旅游只注重自然资源的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海南旅游的品质给人以单一、单薄的印象。

长期以来,海南旅游的品牌不外乎“阳光、沙滩、海水”,而在民族文化上却难以给人较为深刻的印象,这都是旅游开发过程中短视行为留下的后遗症。

所以今天我们来探讨海南旅游的发展与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关系还是很有意义的。

一、自然资源开发与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失衡海南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它的自然风光非常迷人,而人文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厚,特别是民族文化资源更是岛上旅游资源的亮点。

但长期以来,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一直被忽视,而把精力放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上。

所以海南的旅游给人的感觉不外乎“阳光、沙滩、海水”。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只是满足于发现一方小岛,一处滩涂,一片红树林,这样的短视行为留下许多后遗症,使海南旅游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品质单一、单薄。

海南旅游形成品牌的几乎是清一色的自然资源的产品。

如做海的文章三亚有“天涯海角”、“大东海”、“牙龙湾”(“海底大世界”)、文昌的“红树林”;做河的文章的有琼海的“万泉河”、儋州的“松涛水库”、东方的“广坝水库”、;做温泉文章的有万宁的“兴隆温泉”、儋州的“兰洋温泉”、保亭的“七仙岭温泉”。

近年琼海博鳌水城的崛起,成为自然资源开发的极致。

海南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优质的自然资源给海南旅游带来了极大的声誉。

与海南自然资源开发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海南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严重滞后,海南虽然开发了一些民族文化村寨,但环境普通,生活设施粗放,歌舞单一。

这些民族文化村寨的开发,只是民间行为,缺少规划,缺少投资,是典型的黎族“刀耕火种”的文化版本。

民族村寨的建设大兴模仿风,“你有我有”,以这样的心态建设民族文化村寨,产品必然是雷同之物。

我们在民族文化村寨看到的是服饰的演艺化,还有相类的房屋,相近的生活设施,相似的歌舞,远未达到民族村寨应有的文化含量和文化质感,这样的民族文化村寨是没有生命力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海南本土文化旅游的国际化发展摘要:之所以定位为“国际旅游岛”, 就是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海南岛这种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不仅表现在海南岛美丽的自然景观中, 同时还表现在海南本土文化独特的魅力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紧密相连的, 缺一不可, 若断然割裂其中的联系, 海南岛将不再是人们所向往的海南岛了建设国际旅游岛, 发展海南旅游产业,必须把海南本土文化元素放大, 极力张扬海南文化精神, 使国际旅游岛在世界旅游业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海南岛本土文化旅游资源国际化引言:海南岛作为在中国国际旅游岛,应该有自身的特色,不能仅依靠海域风光,热带雨林等吸引游客。

不能和主要依靠海岛风光的泰国普吉岛、巴厘岛等太过趋同,这样就没了自己的特色。

应该好好利用海南本土文化打造特色的旅游景区,弘扬海南文化,使本土文化和热带风光相结合。

一.开放视域中的海南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向1.海南旅游文化要倡导变通性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海南旅游文化在其独特的继承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色之外,同样受着外界因素的影响。

为了使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互不冲突的前提下稳步进行,有专家提出对外来旅游文化加以必要的限制。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错开旅游区和居民区,使主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还需倡导变通性旅游,以价值交换和人与人、人民与人民相互理解为基础,与接待地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相协调,兼顾东道主、旅游者、旅游行业和政府等各方面的利益,以便促进接待地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又使外来文化和平的渗入接待地,并不超出接待地社会文化的承受力。

此外,加强旅游文化宏观上的管理、加强保护旅游地的自然人文景观、保持旅游地的民族心理认同感等。

这些都可以作为对旅游文化发展提出的要求,满足了这些要求便对海南旅游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向提出了新思路,使海南旅游文化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如果走这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文化承袭性便会永远传承下去;其地域性特征也不会减淡、变质;民族特色也会鲜明地保持下去。

2.海南旅游文化要走向国际化海南地区的旅游文化和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包括时间上的传承,地域的多元、交融和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能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不仅要坚持国内旅游文化的交流和渗透,更要突出海南旅游文化的国际交融性。

3.海南旅游文化服务意识要多元化海南国际旅游岛吸引了来自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游客,他们的生活习惯方式、宗教信仰、消费行为、审美观念、旅游动机、文化风俗等存在着明显差异,海南为各国各地游客提供的旅游服务就必须是面向多国、多地区的,从小方面的语言、酒店服务、传单到全局性的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方式、运行机制体系等方面在服务意识上都应是多元化的。

二.海南本土文化旅游区的发展现状目前, 海南省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 侧重在自然景观方面, 大量丰富而有开发价值的海南本土文化资源没有充分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这种低层次的旅游发展模式由于忽视了人文景观在旅游业发展当中巨大的可持续发展潜能, 使海南旅游发展陷于重复建设、浪费宝贵的自然资源的怪圈中, 后发优势显得苍白无力,能集中体现海南人文精神、艺术精神、伦理精神、宗教精神的大量的本土文化元素无法彰显出来, 难以生成富有海南品牌的旅游产品, 国际旅游岛的定位和市场推介将缺少强有力的拳头品牌。

现有的一些文化旅游景点的建设不能形成规模,也不能集中反映出海南本土文化的特质, 甚至还有任意曲解、歪解海南本土文化, 伤害少数民族兄弟感情, 损毁海南旅游形象的现象发生。

众观海南岛,比较有民族文化特色景区的槟榔谷景区,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海南原住民传统文化。

黎族纺染织绣、竹木器乐演奏技法、打柴舞、黎族妇女的文身绣面等一批濒临失传的黎族苗族传统技艺和正在消失的海南本土文化现象,被槟榔谷旅游区精心的保存了下来。

透析“槟榔谷”“野人谷”和“通什中华民族文化村”的创业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 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曾走过一些弯路,也获得许多可贵的经验。

槟榔谷, 又称“甘什岭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 由于比较完整地保护黎族传统文化, 并将之转化为具有海南本土特色的旅游资源, 近几年来在海南旅游业界和国内外游客中获得不菲的名声。

但是,文化旅游区的感染力度不够,知名度不够,要打造国际旅游品牌。

三.结合海南本土文化元素建设国际旅游岛1.海南本土文化是国际旅游岛的灵魂对于游客而言, 旅游不仅是一种悠游自在的消遣活动,同时应该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不但让他们精神情操上得到陶冶,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所体现的独特文化魅力,同样也是游客所热衷向往的。

因此, 强调海南的蓝天,白云,沙滩,阳光,椰风海韵等所体现的海南美丽自然景观时,我们绝不能忽略海南本土文化所蕴含的特有文化元素如果摒除了这些文化元素, 再好的自然景观也是不能没有精神寄寓的。

旅游业的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这深厚的土壤, 没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是不存在的,而没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更是毫无生命力文化是无所不在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而文化正是这个地方的灵魂所在。

旅游与文化又是不可分割的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出来,文化日渐成为世界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兴衰成败海南本土文化是海南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正是它具有独特的海岛性格的文化,使海南岛成为一个万种风情的人间仙境,使我们建设国际旅游岛成为一种可能。

海南本土文化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将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它同样决定着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方向, 决定着国际旅游岛将是中国独有,世界无双的,富有诗意的旅游胜地一个地方的文化需要相当长的时期不断碰撞,冲突、融合而积淀形成,文化精神融汇了自然精神,人文精神,宗教精神,伦理精神,哲学精神,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政治精神等要素, 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用灵魂铸造的精神家园,海南人民所创造的多元、和谐的本上文化, 是海南与其他地区最具明显区别的标志开发海南本土文化资源, 就要彰显出海南本土文的精神内核,增强海南本土文化的创新活力,使这些光辉灿烂的文化走出历史的湮没和地理的阻隔,真正让世界所认同和接受需要强调的是, 正如“野人谷”那样,为了迎合少数一部分游客的猎奇心理,或者一味追求文化景点的新、奇、乐,任何人为地移植的文化因素,或者无视民族感情,肆意篡改,无端生造出所谓的本土文化,不仅无法在这热土上扎根,同时将对我们建设国际旅游岛产生消极的作用。

2.海南本土文化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支持海南本土文化资源所指的对象和内容是指以海南黎、苗、回、汉四大世居民族共同创造的海南本土文化历史,海南岛是一个移民岛, 中原文化、闽粤文化、百越文化、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在这里交汇、融合, 而后整合形成海南汉族文化、黎族文化、苗族文化、回族文化和南洋文化等这些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 既与中原文化保持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使海南本土文化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等特点。

从文化的构成要素看, 海南本土文化又由两种文化层面构成:一是由历史古迹和文物等以固态、有形为表征的物质文化;二是由口头传统, 传统表演艺术, 风俗、礼仪、节庆, 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传统手工艺技能, 以及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

以活态无形为表征的非物质文化,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海南各族人民的天才杰作, 体现出海南本土文化的内在特质, 以及海南各族人民的精神价值和生存理念根据海南本土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即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同性, 同时考虑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地理因素、交通因素及民间往来等因素。

3.建设国际旅游岛进程中本土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海南本土文化资源的多样性, 为我们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多种可能挖掘和整理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好海南本土文化, 而开发和利用则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对于已经挖掘和整理好的本土文化形态, 要发挥其旅游文化的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深厚的文化积淀;而大量的未被挖掘整理的本土文化资源, 要在文化专家、学者的指导下, 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挖掘和整理, 为国际旅游岛的后续发展提供广阔的文化发展空间。

旅游文化资源既是绿色资源, 也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 海南本土文化资源正面临着日渐萎缩的尴尬境地, 有些文化形态甚至正在走向衰亡。

如何抢救和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已经历史性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旅游管理部门在规范旅游市场的同时, 应与海南有名望的文化学者多加沟通, 征求他们对开发海南本土文化方面的意见, 相信双方的互动与合作, 海南本土文化资源将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开发。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地区的也是国际的,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若是一味强调与国际旅游景观的至大量移植与本地区无关的其他地区的文化类型,其结果将使本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海南黎、苗、回、汉四大世居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本民族文化, 带有浓郁的热带海岛风情特点, 同时又吸收了南洋文化等不同类型的文化, 这些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又有别于中原其他地区的文化, 这是我们建设文化旅游区难得的文化资源优势发挥海南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 对于我们建设国际旅游岛, 加快海南大特区建设, 将是一个无形的力量之源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是一个长期的整体性开发工程, 涉及的层面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就是需要我们把海南岛作为一盘活棋整体开发,立体经营立体经营既要关注到点、线、面的合理搭配, 也要考虑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 向五指山腹地纵深推进海南本土文化中蕴藏的丰富旅游资源, 为我们进行整体开发、立体经营、点线结合、梯度推进,提供了前景广阔的旅游文化资源。

因此,各个文化旅游区的中长期规划与未来发展, 不但要考虑其中的文化共性, 同时要注意文化的差异性, 根据各个文化旅游区的文化特质, 制订出适合该文化旅游区发展的短期、长期与终极目标目前。

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进程中, 对海南的旅游文化资源要进行合理挖掘、科学整理、依法保护协同管理, 做好旅游文化资源的长期保护规划和总体开发规划,加大对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创新力度, 使这些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价值, 不断推动海南社会经济的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1】张文.旅游与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7.【2】冯芬. 将海南本土文化融入国际旅游岛建设 [J]. 今日海南. 2011 (12)【3】詹贤武. 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海南本土文化元素的张扬[J].新东方.2010-02-28学科:旅游规划题目:《论海南本土文化旅游的国际化发展》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班级:风景园林三班姓名:刘璐莎学号: 20120210310089 指导老师:赵书彬日期: 2015. 5.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