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
黎族音乐文化与旅游发展

黎族音乐文化与旅游发展我国海南黎族的音乐特点鲜明,绚丽多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现代交通的发展,加上气候、景点、人文的吸引,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如火如荼。
本文从海南黎族音乐文化对旅游的影响出发,分析音乐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并提出部分促进黎族音乐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策略。
黎族音乐文化以我国海南省聚居的黎族为载体,包括三亚、五指山、东方三市、昌江、乐东、白沙、琼中、保亭、陵水六县的黎族村寨,还包括传统的黎族哈、杞、美孚、润、赛五大方言区乡村寨。
黎族音乐的类型丰富多彩,主要以民间的乡村传统音乐为主,涵盖生活、情感、自然等方面。
海南省旅游资源丰富,根据海南省旅游局数据统计,海南省2016年全年接待游客超过6 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幅超过17%。
接待入境游客74.9万人次,同比增长23.1%,旅游外汇收入3.5亿美元,同比增长41.13%。
海南目前已经拥有国际旅游岛欢乐节、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和万宁、陵水中华龙舟大赛等特色节庆品牌,逐步形成文化旅游特色。
一、黎族音乐文化对旅游的影响音乐曲调地方特色强黎族的音乐素材来源广泛,主要包括宗教仪式曲、贺喜曲、娱乐和口技曲、生活劳动曲,在曲调上,根据音乐表达主题的不同,形成了多种曲调特色,如琼中的世亲调,白沙的沙中哇、歪歪调、娃呀娃,保亭的罗尼调,昌江的哩哩调以及其他区域的水满调、红毛调、番阳调、什运古调、毛阳古调、牙叉通呃、元门通呃、南开通呃调等。
在曲调上,它跟我国南方的其他民族有明显区别,独具特色。
有部分传统乡村的黎族聚居区,音乐的形成和传承没有文字作为载体,全凭黎族传统语言哼唱,保留原始黎族音乐的声韵,吸引热爱音乐文化的旅游者前来欣赏。
润方言黎族民歌、老鼓舞、制陶技艺、黎族渡水腰舟等项目通过海南旅游进行传播,逐渐从欣赏艺术层面提升到文化保护层面。
乐器成为旅游纪念品在黎族音乐的乐器上,黎族人民擅长从生活中取材作为乐器,竹木乐器比较普遍,如独木鼓、叮咚、口弓、�o咧、哔哒、口拜、鼻箫、灼吧等八大件。
海南省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之浅见

海南省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之浅见摘要:2010年下半年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先后颁布《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文化体育领域的实施办法》等推动海南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文件,是海南省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当前,海南文化产业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的改革步伐,必将吸引一大批国有和民营企业投身到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使海南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
本文通过对海南省的文化产业的现状、特点和融资难进行分析,对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海南;金融机构;文化产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444-02从2009年开始,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尤其是《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等相应配套措施的出台,文化产业成为众望所归的一个战略性产业,该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把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创新和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努力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国家为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多项举措正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海南省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1]一、海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一)文化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
截止至2009年,海南省文化产业单位数2444个,其中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各1个、文化产业园区和主题公园10个;音像批发、零售单位506个;图书批发、零售单位174个;网吧连锁企业、互联网文化经营企业8个;网吧1135个;歌舞娱乐场所487个,电子游艺场所444个,文化表演团体54个,演出场所13个,体育经营场所57个,演出经纪机构21个,电影放映场所24个。
海南省工商局印发《关于服务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海南省工商局印发《关于服务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日期】2009.02.24•【字号】琼工商法字[2009]4号•【施行日期】2009.0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商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海南省工商局印发《关于服务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琼工商法字[2009]4号)各市县、洋浦开发区工商局,省局各处室、直属单位:《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服务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省局局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四日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服务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为了更好地服务我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海南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我局特制定以下服务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一、实行“三主动”服务措施。
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全力支持我省文化体制改革,主动跟进、主动献策、主动服务。
各级工商部门成立服务文化体制改革专门工作机构,指定专人负责,与文化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协调机制;采取预约上门服务、确定企业工商联络员等方式,及时提供企业登记业务指导、相关政策咨询;积极提供高效、热情服务,特事特办、即来即办、快办快结。
二、放宽名称使用标准。
在名称预核中,允许文化企业使用表明其经营内容和方式的各类新兴行业用语作为行业表述;允许其在牌匾中将企业名称简化使用。
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允许其在保留原有名称(去掉原主管部门)基础上增加组织形式,使用“海南”字样不受注册资本必须达到100万元的限制;从事业单位剥离出来的企业,经原单位同意,可以在名称中使用原单位的字号或者简称。
三、放宽经营范围限制。
对新型的文化产业经营项目,可根据企业申请,灵活核定能体现其行业和经营特点的经营范围;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经营范围中涉及行政许可项目的,在许可证件有效期内,可以先行核准经营范围,领取营业执照后再到相关部门换发许可证件;新增的许可项目,可以在办理改制手续同时先给予核定经营范围,后申办许可证件。
海南省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南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海南省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南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发布部门】海南省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日期】2013.03.07【实施日期】2013.03.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海南省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南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省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县文化办,各市县委宣传部、文体局:为贯彻落实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琼府〔2011〕54号),规范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申报、认定和管理工作,制定了《海南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海南省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3月7日海南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琼府〔2011〕54号,以下简称《若干政策》),规范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申报、认定和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认定管理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第三条被认定为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适用《若干政策》中有关优惠政策规定,优先推荐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
第四条认定管理工作,由海南省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文化办")牵头组织实施。
第二章申报条件与申报材料第五条申报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基本条件:(一)项目范围:1.符合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和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发展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2.属于我省优先发展的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动漫游戏、体育健身、休闲疗养等九大重点领域文化产业项目;3.与旅游、科技融合发展,具有较强战略性、先导性、带动性的文化产业项目;4.富有民族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5.有利于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我省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文化产业项目;6.在海南举办的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大型文化活动、体育赛事;7.填补我省产业空白的文化产业项目;8.经省文化工作领导小组认可的其他项目。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办〔2018〕39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办〔2018〕39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有关单位:《海南省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5月11日海南省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全面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通知》(中发〔2016〕6号),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4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建立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管理体制机制(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省、市县联动,建立适应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科学谋划创新发展工作格局。
各市县政府要建立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的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机制,健全科技管理服务体系,强化科技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提升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能力。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政府)(二)进一步完善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的县域科技创新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县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发挥省、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的作用,强化综合考评的激励导向机制,将科技创新综合考评结果作为县域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亚市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总体方案(精)

三亚市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总体方案我市是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为贯彻落实全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步伐,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目标,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广泛开展“三亚城市名片”成果深化暨打造三亚文化产业大行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改革的总体目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管理体制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一)全面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内部制度改革,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行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处理好国有资产和安置好分流人员;(三)加大政府投入,初步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改革的任务和措施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全面铺开、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根据各文化单位的性质、职能和工作实际,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和措施,增强文化事业单位活力,提高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改革,进一步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一)改革文化管理体制1、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
市委宣传部负责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通过向市委提建议、出主意,制定有关政策,把握舆论方向,推荐干部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政治领导,抓好宏观管理,支持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进一步增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地位。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海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海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6.06•【字号】琼府办[2013]88号•【施行日期】2013.06.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海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的通知(琼府办〔2013〕88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有关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制定的《海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6月6日海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琼府〔2011〕54号),文化部《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文产函〔2010〕1169号)、《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办产发〔2010〕19号)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文产发〔2006〕5号),为鼓励和扶持我省优秀文化企业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规范我省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申报、认定、考核及相关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营业2年以上的文化企业,均可根据本办法申报海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海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园区、示范基地)。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示范园区的范围为:进行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文化企业和行业集聚及相关产业链汇聚;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具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具有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相应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对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园区的经济、社会效益的特定区域。
《海南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解读

《海南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海南省其他机关•【公布日期】•【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正文《海南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解读为深化改革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本报海口8月28日讯(记者陈蔚林郭嘉轩实习生张林)《海南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日前正式发布,标志着我省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按照规划,我省将在2020年建立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
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是什么?与前一轮改革相比,新时期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亮点?省委宣传部改革办主任秦建国向海南日报记者进行了解读。
对65个重要改革举措和项目分工“文化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秦建国告诉记者,跟上一轮改革相比,我省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领域更加宽泛、层次也更深入,几乎覆盖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所有工作范围。
《方案》全文分为9大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等重要内容都专门单列阐述。
“按照中央细化改革‘时间表、路线图’的要求,《方案》还对65个重要改革举措和项目进行明确分工,让涉及改革的50多个单位,对应完成的任务清单和时间节点了然于胸。
”秦建国举例,比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被提到重要位置,七项具体工作项目涉及责任单位多达22个,每项任务都明确列出完成时间节点。
简政放权赋予文化单位新活力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是我省一项持续推进的改革举措。
此次《方案》对这部分改革又进行了进一步部署。
但改革必须贯彻顶层设计,统筹协调。
文化体制改革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变、阵地不能丢。
《方案》明确提出,各部门各市县单位、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工作,构建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系,实行管资产、管人、管事、管导向相统一,始终掌握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资产配置的控制权、宣传文化内容的终审权、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年10月29日)为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根据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要求,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部署。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不懈奋斗,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700美元,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文化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国各省区市快速反应,抓紧贯彻中央部署,呈现出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二)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特别重要特别紧迫。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建设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加快培育魅力独特的海南文化,是国际旅游岛提升品质、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全省居民和游客基本文化权益的迫切需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加快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加快搭建国际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是国际旅游岛提升国际化程度的迫切需要;加快提升公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是营造多元开放、包容祥和人文环境的迫切需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迫切需要。
切实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必将对国际旅游岛建设发挥巨大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
(三)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大瓶颈。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文化事业底子薄、文化设施欠账多、文化产业规模小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这与中央的要求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当务之急。
(四)海南具备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有利条件。
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是海南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源泉。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清新宜人的人居环境,是海南吸引海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前来投资文化建设的有利因素。
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和更加开放的文化政策,既给海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又为海南吸纳各国优秀文化成果营造了有利环境。
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今天,全省迅速兴起文化改革发展新高潮,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投资文化项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喜人态势和广阔前景。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摆在同等重要位置,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实施、一同考核,努力实现国际旅游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五)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胆试、科学闯,加快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全面展开和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破转变,文化建设向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转变,文化事业向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转变,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转变,努力构建与国际化相适应的开放式文化管理体系,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构建魅力独特的文化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居民和游客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构建新型文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构建面向世界的文化传播交流体系,深化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向具有海南特色、世界影响的文化强省跨越,引领和推动海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六)战略布局——文化事业布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本地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为依托,营造多元开放、包容祥和的人文环境。
突出海口省会城市文化中心地位和三亚南部中心城市作用,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构建起省—市(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以推动文化精品创作生产为重点,形成热带岛屿海洋文化、黎族苗族风情文化、琼崖历史文化、地方民间民俗文化、自然生态环保文化、多元开放文化并存融合魅力独特的海南文化体系。
——文化产业布局。
依托海口和三亚等中心城市,构建起“一区三带九重点”,南北互动、东西相融、差异化发展的产业格局。
即以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文化产业集聚区)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动漫游戏、体育健身、休闲疗养等重点产业,形成东线以滨海旅游文化为主体,集中发展现代、时尚、国际一流的现代文化产业带;中线以民族风情、特色旅游文化为主体,重点发展自然、生态、环保、民俗的绿色文化产业带; 西线以高科技、环保、民间文化为主体,重点发展新兴工业观光、乡村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的特色文化产业带。
——文化交流布局。
以博鳌亚洲论坛、国际旅游论坛为依托,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拓展对外文化贸易和网络,构建面向世界的文化传播体系和多元互动的文化交流格局。
(七)阶段性目标任务——到2011年底,建立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先行试验区完成规划设计,全面动工。
组建骨干产业集团。
重点主题公园建设顺利推进。
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启动建设大型文体设施。
六大惠民工程全面推进。
提前一年完成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任务。
进一步发挥博鳌亚洲论坛、国际旅游论坛品牌作用。
新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平台初具规模。
——到2015年,“一区三带九重点”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
建成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主题公园,组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省人均享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建成一批国际文化传播交流的标志性建筑,打造若干国际文化交流品牌,与主要客源国互设常驻机构。
——到2020年,“一区三带九重点”文化产业格局得以巩固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8%,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支柱产业,规模、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达到国内发达地区水平,全省人均享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指标达到先进国家水平。
进一步强化提升国际文化交流品牌,海南成为国际文化传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多元文化服务和产业支撑(八)抓紧实施“一区三带九重点”规划布局——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
把它作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示范区。
重点围绕特殊政策、开发模式、体制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投融资模式创新等五个方面先行先试,建设成规模大、开放度高、国际一流的国家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对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龙头带动示范作用的集聚区。
抓紧规划立项和招商引资,争取早日动工。
——着力打造三条文化产业带。
充分发挥海口、三亚中心城市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功能。
东线现代产业带,包括海口、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等东线沿海地带,重点打造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博鳌亚洲论坛、国际旅游论坛、“椰树海岸”、“珍珠海岸”、帆船帆板、高尔夫、游艇等文化体育休闲品牌和航天科技、海洋文化、影视娱乐等系列主题公园品牌。
中线绿色产业带,包括五指山、琼中、保亭、白沙、屯昌、定安等中线内陆地带,重点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峒大观园等,建设一批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徒步探险旅游、民族工艺品创意制作、生态观光、健身养生以及风情小镇、乡村旅游等项目。
西线特色产业带,包括儋州(洋浦)、澄迈、临高、昌江、东方、乐东等西线沿海地带,重点规划建设东坡文化园、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等主题公园,推动发展现代工业观光游项目,建设一批古村古镇古街型、城郊休憩型和健身养生型等示范项目和基地。
——重点发展九大文化产业。
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骨干产业体系。
文化旅游业,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17个重点旅游景区和度假区项目,打造成以文化旅游为主要特色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文化创意业,重点发展以高端创意设计为主的高科技文化产业,抓好海南国际创意港、三亚创意新城、陵水国际智慧企业村(互联网文化产业园)等园区建设。
文化会展业,重点借助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效应,抓好先行试验区国际旅游会展中心和海口会展中心项目建设,办好国际旅游论坛、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会、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
演艺娱乐业,重点引进和打造国际通行娱乐项目和世界顶级演艺节目,编创反映黎族苗族历史文化的原生态大型歌舞,打造一批著名旅游演艺娱乐品牌。
出版发行业,重点引进高端出版传媒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业态,打造数字出版、出版传媒博览和版权交易平台。
影视制作业,重点抓好长影世纪城影视娱乐主题公园建设,引资合作创建影视制作基地。
动漫游戏业,重点扶持三亚动漫产业园和海南生态软件园成长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支持举办国际性动漫论坛和亚洲青年动漫节。
体育健身业,重点发展滨海运动项目和野外运动项目,支持一批大型体育赛事成长为国际性体育旅游品牌,抓好江东国家体育训练基地、海口帆船帆板国家训练基地等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建设。
休闲疗养业,重点开发中医康复疗养、温泉康体疗养、森林氧吧康复和黎医黎药等休闲疗养服务项目,抓好儋州蓝洋温泉、昌江棋子湾度假养生区项目建设,创办国际性医疗保健医院。
(九)全力做大文化产业规模。
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集约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一批省内骨干文化企业,招商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力争航天科技、海洋文化、热带雨林等主题公园成为国家级重点项目。
坚持高档次、高品位、高质量规划建设文化产业项目,建立大项目责任制,力争做到建一个成一个。
大力发展高科技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数字和网络等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着力培育以新一代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兴网络产业,加快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数字电视娱乐和交互信息服务,形成具有高端竞争力的新型战略性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