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土地资源利用

合集下载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印发《海南省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2021年版)》的通知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印发《海南省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2021年版)》的通知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印发《海南省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2021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公布日期】2021.12.17•【字号】•【施行日期】2021.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印发《海南省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2021年版)》的通知各市、县、自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海南省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2020年版)》自印发实施以来,有效指导各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规范执行产业用地政策。

根据国家和我省法规、规章、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我厅对《海南省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2020年版)》有关条款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海南省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2021年版)》(以下简称《指引》),以指导各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规范执行产业用地政策,同时供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和用地者参考。

本《指引》印发后,《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印发〈海南省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2020年版)〉的通知》(琼自然资改〔2020〕311号)同时废止,国家和省新出台的政策规定与本《指引》及其引用的文件规定不一致的,以新的政策规定为准。

我厅将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对《指引》进行更新和修订。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2021年12月17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第三章产业用地审批第四章土地供应基本规定第五章产业用地政策实施第六章产业用地管理要求(此件主动公开)海南省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2021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产业用地政策含义)本指引所称的产业项目是指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政策要求的各类产业项目,不包括市场化商品住宅项目,市场化商品住宅项目的用地政策按照我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条(产业用地涉及的内容)本指引重点对产业项目涉及的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土地利用计划安排、土地供应、土地利用、不动产登记等涉及的政策要点予以归纳说明。

海南省土地资源简析

海南省土地资源简析

水利设 施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8996公 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0.5%。
未利用地
沼泽地 12690公顷
荒草地 251473公顷
滩涂144460 公顷
土地利用特点
1
土地资源区位、 经济、体制优势
土地利用具有地域性差异 土地利用经济化方向发展
2
3
地貌类型多样,土地适宜性广
4
5 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陆地海岸带
●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地周围的内陆和西北、西南等地区 ●台地与阶地分布在山区丘陵周围, 一般海拔低于100米, 相对高度在80米以下 ●熔岩台地常见的地貌是火山锥,多布在海南岛北部 ●平原多分布在环岛的滨海地区
土壤类型分析
砖红壤占土地总面积的 53.42%,全省19个市县 均有分布,是海南省的 主要土壤类型。
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
海南岛由于中高周低起伏变化的地貌结构, 使光、热、水土等生态环境条件进行再分配。 目前土地利用地域分布上,已形成三个环带:
①沿海平原台地以粮食作 物、经济作物、防护林及 城乡居民点为主的环带
③中部山区以热带森 林保护为主的中心带
②丘陵地区以橡胶等热带 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 物、经济林为主的环带
主要是高岭石,且多数结晶良好。
沼泽土
●沼泽土大都分布在低洼地区,具有季节性或长年的停滞 性积水,地下水位都在lm以上,并具有沼生植物的生长 和有机质的嫌气分解而形成潜育化过程的生物化学过
程。
水稻土
●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 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
海南省土壤类型分布图
燥红土剖面
土地问题分析
海南 土地利用 问题 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较低 存在短期行为,优地未完全得到优用 局部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协调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意见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意见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1.02•【字号】琼府办函〔2020〕321号•【施行日期】2020.11.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意见琼府办函〔2020〕321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批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规范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和省级试点,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整治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支撑作用,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规划引领、综合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以科学合理规划为前提,在国家确定的试点范围外,从全省再选择不超过20个省级试点乡镇(农场),以乡镇(农场)为基本实施单元,以乡镇(农场)全部、部分行政村(连队)、单个行政村或部分自然村组为实施范围,以三年时间为实施周期,开展省级试点,参照执行国家试点支持政策。

市县统筹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全域化布局,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块,确保整治区域内耕地质量有提升、新增耕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原有耕地面积的5%,并做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生态保护红线不突破。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确需对整治区域内建设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等进行优化布局的,可对规划进行布局调整。

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耕地格局,整治废弃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修复治理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生态服务功能,构建全域生态宜居与集约高效的土地保护和利用新格局,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海南省土地资源简析课件

海南省土地资源简析课件
经济效益的双赢。
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分析
旅游业开发潜力:海南省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合理规划旅游资源,保护生 态环境,可以推动旅游业成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
综上所述,海南省土地资源质量总体较好,但在利用过程中 需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通过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海南省可以在农业、林业 、旅游业等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气候与水文条件
气候条件
海南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2-26摄氏度之间。受 季风和海洋性气候影响,海南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在1500-2000毫米。
水文条件
海南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水资源丰富。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是海南主要 河流,它们为海南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此外,海南还拥有一些大型水库 ,如松涛水库、大广坝水库等,为水资源调配提供了有力支持。
04
海南省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 续发展
土地资源保护政策与措施
严格保护耕地资源
通过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确保海南省的耕地资源得 到有效保护,防止非法占用和破坏。同时,加强耕地质量 提升工作,提高耕地生产力。
加强林地和草地保护
加大林地和草地的保护力度,防止非法砍伐和过度开发。 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林地和草地的生态功能,维护生 态平衡。
存在问题
部分林地遭受非法砍伐、毁林开荒等人为破坏,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需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和生态修复工作。
建设用地
分布特点
海南省的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沿 海城市和工业园区,这些地区交 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
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
利用现状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推进 ,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目前 ,海南省正在加强土地供应和用 地管理,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工

2023修正版海南土地管理办法

2023修正版海南土地管理办法

海南土地管理办法海南土地管理办法1. 引言海南土地管理办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海南省实际情况制定的一部地方性法规。

该办法的制定旨在规范土地的使用、转让、出租等行为,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海南省境内的土地管理活动,包括土地的征用、供地、承包、出租、转让等。

3. 土地征用管理3.1 征地规划- 3.1.1 征地规划范围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要求进行划定,确保征地活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3.1.2 征地规划应充分考虑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业地的占用面积不超过规定的比例。

- 3.1.3 征地规划应明确征地的用途和时间限制,合理确定土地补偿和安置标准。

- 3.2.1 征地前应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确保征地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 3.2.2 征地决定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并向公众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 3.2.3 征地补偿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保障被征地户的合法权益。

3.3 土地征用补偿- 3.3.1 征地补偿应包括土地补偿费、补偿费、过渡费等,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支付。

- 3.3.2 征地补偿应充分考虑被征地产权人的实际损失和劳动成果,确保补偿公平合理。

4. 土地供地管理4.1 供地计划- 4.1.1 供地计划应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制定。

- 4.1.2 供地计划应明确土地用途、供地面积、供地时间等内容。

- 4.2.1 供地方式包括出让、划拨、租赁等,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 4.2.2 供地方式应公开透明,遵循公平竞争原则。

4.3 供地审批- 4.3.1 供地审批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确保供地活动的合法性。

- 4.3.2 供地审批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5. 土地承包管理5.1 承包合同- 5.1.1 承包合同应明确土地使用权的承包期限、使用方式和权益保护等内容。

- 5.1.2 承包合同应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报相关部门备案。

海南的自然资源

海南的自然资源

海南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海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53.54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人均土地约0.47公顷。

由于光、热、水等条件优越,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收获2至3次。

按适宜性划分,土地资源可分为7种类型:宜农地、宜胶地、宜热作地、宜林地、宜牧地、水面地和其他地。

已开发利用的土地约328.04万公顷,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约25.5万公顷,其中可用于大农业开发利用的约占90%。

待开发利用的荒地大都集中连片,宜于开垦和机耕。

海南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作物资源】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兰坡稻、小麦,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高梁、粟、豆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

水果种类繁多,栽培和野生果类29科53属,栽培形成商品的水果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大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红毛丹、火龙果等。

蔬菜有120多种。

热带作物资源丰富,岛上原生热带植物有3000多种,建国后从国外引进1000多种,从国外野生资源中发掘1000多种有用植物进行栽培试验,均取得成效。

栽培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作主要有橡胶、椰子、油棕、槟榔、咖啡、胡椒、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

【植物资源】海南的植被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

到目前为止,海南岛有维管束植物4000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630多种为海南所特有。

世界热带的80个科显花植物属、种最多的第一类17科,海南全有。

在4000多种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2500多种;乔灌木2000多种,其中8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特产与珍稀树木20多种;果树(包括野生)142种;芳香植物70多种;热带观赏花卉及园林绿化美化树木200多种。

【动物资源】海南陆生脊椎动物有567种,其中两栖类37种(11种仅见于海南,8种列为国家特产动物),爬行类104种,鸟类344种,哺乳类82种(21种为海南特有)。

《海南省闲置土地认定和处置规定》解读

《海南省闲置土地认定和处置规定》解读

《海南省闲置土地认定和处置规定》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海南省其他机关•【公布日期】•【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正文让闲地重焕生机——《海南省闲置土地认定和处置规定》解读在大项目纷纷落地、土地供应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海南土地资源弥显珍贵。

然而,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省大片闲置土地晒太阳长荒草,沉睡多年未开发。

如何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已成当务之急。

正值我省处置闲置土地转入攻坚克难关键节点,省政府近日出台了《海南省闲置土地认定和处置规定》(修订)(以下简称《规定》),无疑成为我省依法依规处置闲置土地的“尚方宝剑”,处置中面临的难点问题将得以有效破解。

那么,新《规定》有哪些新亮点,处置程序如何,有哪些灵活的处置方式?对此,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出台背景土地闲置浪费形势严峻“省政府出台《规定》,是构建具有海南特色、可操作性强的闲置土地处置法制体系,系统解决闲置土地法律关系和问题的重要措施,目的是促进我省闲置土地的盘活利用,真正让‘闲地’重焕生机。

”该负责人一语中的。

该负责人称,《规定》修订有三大背景:一是我省2001年颁布实施的《闲置建设用地处置规定》至今已有12个年头,随着形势的发展,原规定已不适应发展要求,有必要重新修订;二是目前我省土地闲置浪费形势严峻,目前全省供而未用的土地13.06万亩,其中,闲置10年以上的土地有7.07万亩;三是为更有效解决闲置土地处置中的法律关系和疑难问题,有必要通过制订《规定》,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闲置土地处置法制体系,为处置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细化标准闲置土地的界定更明确《规定》明确,闲置土地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超过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超过动工开发日期满2年未完成项目投资总额25%的;已动工开发但开发建设用地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不足1/3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中止开发建设满1年的。

海南省海岸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现状

海南省海岸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现状

海南省海岸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现状作者:周文静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6年第01期摘要:扼要总结了海南省海岸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现状,客观分析了海岸带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海岸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岸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问题;对策一、海南省海岸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现状(一)海岸带土地资源定义海南省2013年颁布实施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简称“规定”),对海岸线自平均大潮高潮线向陆地延伸200米范围内的开发建设实施限制。

因此文章所说海岸带土地资源是指自平均大潮高潮线向陆地延伸200米范围内的土地资源。

(二)开发利用现状海南省海岸线涉及海口、文昌、三亚、乐东等12个市县,长约1822.8公里,其中自然岸线长度约1226.5公里,在785.7公里可开发利用的自然砂质岸线长,已经开发利用岸段达320公里以上。

海岸带土地总面积是32985.67公顷,其中规划建设用地12666.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8.4%;已经供应建设用地6022.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8.26%,土地开发强度为29.66%。

其中,东部海岸带以房地产、酒店、旅游景点、游艇码头、高尔夫球场为主,西部海岸带除一些房地产、酒店和旅游景点外,主要是开发区、工业企业、大型港口等。

(三)保护现状2013年,海南省人大制定和颁布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

海南省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海岸带保护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海岸带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各项管理工作趋向规范,海岸带区域开发建设规划多数得到实施,海防林基本实现合拢、多数红树林保护基本完好,100-200米基干林带内高位池基本填塘造林。

二、海南省海岸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存在问题与原因(一)存在的问题1.海岸带规划缺乏有效统筹。

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林地保护规划以及产业规划等缺乏衔接甚至存在矛盾,影响了海岸带土地资源规范建设和有序发展;二是缺乏全省一盘棋的统一规划定位,海岸带建设同质化情况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名称:海南省土地资源利用分析学生姓名:高扬王雨轩羊统礼学号:20102802320011 20122802320026 20122810320086 年级: 2012级完成时间:2015年6月24日海南省土地资源利用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海南省土地利用的产业结构产值比重,通过对海南省土地资源的调查(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对逐年变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现阶段海南省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利弊。

对海南省的土地资源利用前景进行预想。

对海南省的土地资源利用给予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产业结构;海南省的土地资源1、气候水文条件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

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

2、地形地貌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

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

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

这些大山大体上分三大山脉:五指山山脉位于海南岛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鹦哥岭山脉位于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

3、土地资源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44.2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约42.5%。

可用于农、林、牧、渔的土地人均约0.48公顷。

由于光、热、水等条件优越,生物生长繁殖速率较温带和亚热带为优,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可收获2至3次。

按适宜性划分,海南岛的土地资源可分为7种类型:宜农地、宜胶地、宜热作地、宜林地、宜牧地、水面地和其它用地。

海南岛已开发利用的土地约315.2万公顷,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约26万公顷,其中可用于大农业开发利用的约占90%。

海南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4、土壤主要土壤类型为砖红壤。

其他还有滨海砂土、滨海盐土、赤红壤、山地黄壤和水稻土等,海南土壤的养分循环具有强烈的养分生物积聚、土壤有机质快速分解周转、强烈的风化淋溶和土壤侵蚀引起的养分快速释放和淋失等特点。

近40年来,红壤肥力退化较为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

土壤农田土壤有机质由60年代的1.5%下降为现在的0.7-0.8%,70%的农田缺氮、磷、钾,土地贫瘠化现象比较普遍。

{来源:三亚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5、海南省总体土地资源评价从自然方面来看,海南岛地处热带,光照、水文、土壤条件皆是上等,适合治武生长,海南岛热带作物资源丰富,岛上原来生长有3000多种热带植物,建国后,从国外引进1000多种,并从国外野生资源中发掘出1000多种有用植物进行栽培试验,均取得显著成绩。

栽培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油棕、槟榔、胡椒、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

但是今年来的无规划、无技术含量的开发(如盲目种植高经济效益的香蕉,橡胶)种植,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对于海南岛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隐患。

从社会方面来看,海南岛作为全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旅游胜地在我国具有唯一性。

且对于国外游客特别是俄罗斯游客有一定的吸引力,海南省土地资源利用变化及产业产值变化综合前人的研究,参照波兰学者 J.Kostrowicki的分类和国家标准(GB/T 21010—2007)的土地利用分类[5,6],结合海南产业用地的实际状况,本文构建的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共有3个级别(表1),其中一级分类2个,二级分类5个,三级分类14个。

表1 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Table 1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referring to the industry第一级别第二级别第三级别产业用地1 第一产业用地11耕地111园地112林地113牧草地114其他农用地115第二产业用地12 工矿仓储用地121第三产业用地13商业服务与住宅用地13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32交通水利用地133特殊用地134后备产业用地2 易开发用地21水域211其他用地212 难开发用地22滩涂沼泽221未利用土地222表2 1995年—2006年海南省产业用地面积Table 2 Industrial land of Hainan Province from 1995 to 2006 (万hm2)三产用第一产第二产第三产后备产土地总年份地总和业用地业用地业用地业用地面积1995 308.18 297.97 5.16 5.05 45.35 353.541996 308.48 298 5.32 5.16 45.05 353.541997 308.55 297.98 5.35 5.22 44.99 353.541998 308.94 298.04 5.47 5.43 44.59 353.541999 309.13 298.13 5.49 5.5 44.41 353.542000 309.39 298.27 5.52 5.6 44.15 353.542001 309.57 298.41 5.54 5.62 43.97 353.542002 309.74 298.54 5.55 5.65 43.8 353.542003 311.44 300.24 5.55 5.65 42.09 353.542004 311.77 300.48 5.61 5.67 41.77 353.542005 311.9 300.55 5.65 5.71 41.63 353.542006 311.94 300.53 5.66 5.75 41.6 353.54表3 1995年—2006年海南省产业产值Table 3 The value of the industrial output of Hainanoutput of HainanProvince from 1995 to 2006 (亿元)年份第一产第二产第三产 GDP业产值业产值业增产值1995 128.9 78.48 155.87 363.251996 143.54 81.32 164.67 389.531997 151.28 82.68 175.9 409.861998 156.05 91.41 194.66 442.121999 181.53 95.23 194.91 471.672000 196.56 101.69 220.23 518.482001 200.28 131.18 234.59 566.052002 229.23 143.55 250.67 623.452003 257.12 171.69 269.49 698.32004 287.3 201.17 301.65 790.122005 301.1 228.91 373.59 903.62006 344.2 287.79 420.44 1052.43 由表2可知第一产业用地增加了0.86%,第二产业用地增加了9.68%,第三产业用地增加了13.86%。

截至2006年,第一产业用地占总用地96.35%,第二产业用地占总用地的1.81%,第三产业用地占总用地的1.84%。

由表3可知,第一产业产值12年间约增加了167%,第二产业产值增加了267%,第三产业产值增加了170%。

在1995年,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35%。

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2%,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43%。

然而截至2006年,当年中,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下降至33%,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上升为27%,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下降为40%。

由以上数据可知,12年间各产业用地增长率与土地生产总值增长率并不重合,且各个产业之间单位土地产值不同,以06年为例,第一产业单位面积产值为1.145亿/万hm²,第二产业单位面积产值为50.846亿/万hm²,第三产业单位面积产值为73.12亿/万hm²。

据海南省国土资源厅、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关于海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省人均耕地1.27亩,较1996年人均耕地1.6亩有所下降,低于1.52亩的全国平均水平。

海南土地资源利用的建议1、热作继续在土地利用中占重要地位第一产业的单位土地产出远远低于二三产业,但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海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海南岛是我国热带作物的最佳发展区,也是我国最大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各种热带作物的种植面积在全国都占有很大比重,热带作物的单位土地收益在大农业内种的利用率也最高,所有,热带作物种植是海南土地利用的一大优势,今后仍将占重要地位,此外,热带经济作物作为多年生植物,植被覆盖好,经营一般不需要动土,有利于水土保持是最适合热带土地生态性质的一种垦殖方式。

此外,海南有着中国最大的水域面积,水产养殖,海产捕捞多样发展,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建设高科技低污染的工业园区海南省工业企业已经形成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浆纸、汽车、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行业。

以洋浦开发区、海口高新区、海口综合保税区、昌江循环经济区和东方工业区等为代表的工业园区已成为海南省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发展初步形成了“簇群效应”然而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岛更应该对环境问题提高警惕,对一些高污染的工业要严加控制,对工业进行集约发展,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集群化和循环经济的原则,合理构建全省工业发展布局。

具体要求如下:一是根据海南省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对工业产业进行科学合理布局。

海南省工业产业的布局,主要是指工业园区的合理布局,在现有工业园区布局基础上,规划出工业发展用地,持续增加园区工业用地储备,满足项目发展需要。

集约和节约使用工业用地,提高单位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

二是合理布局各工业产业在工业园区分布。

按照点状园区化集中布局,优化园区产业定位。

根据现有园区的主导产业,功能定位及发展情况,培育、依托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围绕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上下游领域,关联产业链、产品生产链,合理布局在各工业园区内充分利用各工业园区的资源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三是要合理选择各工业园区内产业集群的类型。

海南要围绕各大支柱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和大项目,有计划地采用主企业领导型集群。

通过主企业领导型集群,可以加快关联项目集群组合,提高工业产业集聚能力,也可以使产业链延续,使关联产品链拉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