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说明书

合集下载

接种EV71灭活疫苗引起全身皮疹1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接种EV71灭活疫苗引起全身皮疹1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接种EV71灭活疫苗引起全身皮疹1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8-03-07T14:25:15.6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作者:赵晓华邱健[导读] 全身不良反应有发热、厌食、烦躁、腹泻、过敏。

全身皮疹样反应未见报道,现将我中心发生的1例报告如下。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51)【关键词】EV71型;灭活疫苗;皮疹;临床观察;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5-0190-02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CoxA)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5岁以下儿童中常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易在集体机构如托幼机构或学校发生暴发流行[1]。

EV71灭活疫苗于2016年10月引进本中心,针对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71型手足口病的发生,但任何疫苗的接种均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根据疫苗说明书的描述接种EV71灭活疫苗后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有疼痛、发红、肿胀和硬结,全身不良反应有发热、厌食、烦躁、腹泻、过敏。

全身皮疹样反应未见报道,现将我中心发生的1例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受种者,女,散居儿童,2014年9月1日出生,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190克,身高50cm,营养良好,发育正常,既往体健,受种者及家属无过敏史及重大疾病史。

自出生至29个月,已按国家免疫接种程序,接种过卡介苗1针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3针剂、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4针剂、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针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1针剂、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2针剂、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2针剂、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1针剂。

水痘疫苗未接种(2015年10月24日已患)。

据监护人反应既往接种疫苗无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发生。

2.接种经过2017年2月28日监护人带受种者来到本中心计划免疫接种门诊,要求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肠道病毒71型疫苗说明书

肠道病毒71型疫苗说明书

肠道病毒71型疫苗说明书
【接种对象】6月龄至5岁EV71病毒易感者
【作用与用途】
接种本品可刺激机体产生抗EV71的免疫力,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但本品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16型等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不良反应】
发热食欲不振厌食烦躁易惹怒腹泻呕吐
嗜睡乏力
【禁忌症】
1、对本品中的活性物质、任何非活性物质或制备工艺中使用的物质,包括辅料、甲醛以及硫酸卡那霉素过敏者。

2、发热、急性疾病期患者。

3、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禁用。

二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接种二类疫苗同样是付相应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依据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接种二类疫苗按照“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实施。

同意接种:监护人签名:年月日。

手足口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手足口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手足口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一、疫苗针对疾病肠道病毒71型(以下简称“EV71”)是人类肠道病毒的一种,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重要病原,可通过粪-口途径以及接触、空气传播。

EV71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以发热和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5岁以下儿童是高风险人群。

二、疫苗简介目前国内使用的有EV71灭活疫苗(Vero细胞)和EV71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三、疫苗作用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

四、免疫程序(一)适用对象6月龄至3岁(或5岁)EV71易感者。

(二)接种剂次和间隔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

(三)接种部位和途径大腿前外侧或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五、其他事项(一)接种禁忌1、对疫苗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2、发热、急性疾病期、严重慢性疾病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

(二)注意事项1、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接种该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减弱;2、接种该疫苗与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EV71疫苗家长问Q1:EV71疫苗免费接种吗?现阶段该疫苗尚属第二类疫苗,需要家长按自费、自愿原则选择接种。

各省、市价格略有差异,以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公布的价格为准。

Q2:EV71疫苗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效果如何?根据疫苗临床试验结果,EV71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

Q3:EV71疫苗安全吗?根据疫苗临床试验结果,EV71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部分儿童接种疫苗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局部红、肿胀、硬结、疼痛等,以轻度为主,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可自行缓解。

Q4:得过手足口病的适龄儿童,是否需要接种EV71疫苗?如既往手足口病是由EV71引起的,无需再接种EV71疫苗。

肠道病毒EV71新型VLPs疫苗的制备及鉴定

肠道病毒EV71新型VLPs疫苗的制备及鉴定

肠道病毒EV71新型VLPs疫苗的制备及鉴定董轲;王希;龙敏;王琳;张惠中【摘要】目的制备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新型病毒样颗粒(VLPs)疫苗,为手足口病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外壳蛋白VP1融合基因cVP1,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测定该融合基因在HeLa细胞表达情况;将cVP1克隆于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1,应用昆虫细胞TN5制备重组杆状病毒cVP1 rBV,再将此重组病毒与本室保存的gag rBV以不同MOI比例共感染昆虫细胞TN5,得到含有VP1的重组嵌合病毒样颗粒cVP1 VLPs,最后以Western Blot及电镜进行鉴定.结果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构建的融合基因cVP1可在真核细胞内表达,并成功制备成cVP1 rBV,该重组杆状病毒和gag rBV共感染昆虫细胞制备的VLPs结构完整.结论成功制备了EV71的新型VLPs疫苗,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5(026)006【总页数】3页(P1125-1127)【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病毒样颗粒;制备及鉴定【作者】董轲;王希;龙敏;王琳;张惠中【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临床实验与检验科,陕西西安710000;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临床实验与检验科,陕西西安710000;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临床实验与检验科,陕西西安710000;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临床实验与检验科,陕西西安710000;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临床实验与检验科,陕西西安7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5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se disease,HFMD)为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持续爆发,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并带来巨大社会负担。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等,其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病毒感染是部分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1-2]。

肠道病毒71型简介简述

肠道病毒71型简介简述

第二节肠道病毒71型(EV71)作者:李兰娟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肠道病毒71型(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ra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的成员,归属于人类肠道病毒A。

1974年Sch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暴发的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疾病(1969~1973年)的患者中分离到EV71,随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EV71病毒在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EV71病毒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次暴发与流行,人们逐渐认识到EV71病毒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

目前已知EV71的感染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asepic meningitis)、脑炎(encephalitis)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性疾病(poliomyelitis-like paralysis)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EV71可导致大范围的暴发流行,可伴有严重的CNS并发症或致死性肺水肿。

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1975年保加利亚大流行,共有705名患儿感染,死亡44例;1997年马来西亚大流行感染2628人,死亡30多人;1998年,台湾地区暴发EV71的大流行,约有12万以上的人被感染,死亡78人。

因此,有关EV71的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诊断和预防等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病毒的一般特征(一)病毒颗粒结构该病毒的颗粒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球形结构,无包膜和突出,直径约24~30nm,核酸为单股正链RNA。

如同其他肠道病毒属成员一样,EV71型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分子量分别为34KD、30 KD、26 KD和7KD的多肽VP1(α)、VP2(β)、VP3(γ)、VP4(δ),构成原聚体,后者再拼装成具有五聚体样结构的亚单位(pentameric unit),60个亚单位通过各自的结构域相互连接,最终形成病毒的外壳。

VP1 、VP2和VP3三个多肽暴露在病毒外壳的表面,而VP4包埋在病毒外壳的内侧与病毒核心紧密连接,因而抗原决定簇基本上位于VP1-VP3上。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2年保护效力、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评价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2年保护效力、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评价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2年保护效力、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评价[研究背景]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导致HFMD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优势病原。

近年来,EV71所致重症HFMD及EV71所致疾病的流行,严重危害我国婴幼儿及儿童生命健康。

目前,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 EV71疫苗的研发,其中我国3家企业或研究所已完了Ⅲ期临床且均已注册上市。

然而,EV71灭活疫苗临床试验中观察的疫苗保护效力和血清抗体水平仅局限于第一年,该疫苗的长期保护效力、保护性抗体持久性尚有待研究。

[研究目的]1.评价EV71灭活疫苗针对EV71所致HFMD/疾病的2年总体保护效力。

2.评价EV71灭活疫苗诱导保护性抗体的持久性。

3.评价EV71灭活疫苗2年期间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方法]2012年,EV71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通过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招募中国6-35月龄健康婴幼儿受试者按1:1设计随机分配中按照0,28天免疫程序接种EV71疫苗(5120名)或安慰剂(5125名)。

在完成EV71灭活疫苗第1年效力评估后,又进行了延续随访研究直至第2年。

由于前期的临床研究在第1年随访结束时已揭盲,所以在第2年延续随访期间EV71所致HFMD的监测是开放性的;然而,实验室中抗体检测人员和病原鉴定人员对于疫苗或安慰剂分配均保持盲态。

基于前期研究建立的肠道病毒监测系统,对第13个月至第26个月期间参与随访的受试者进行病例监测,确定第2年期间EV71所致HFMD/疾病。

此外,在第26个月进行一次采血并进行EV71中和抗体水平检测。

通过前期研究以及延续性随访研究,可以进行评价EV71疫苗的2年总体以及第2年的保护效力、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免疫原性亚组受试者于在第0天、第56天、第8个月、第14个月和第26个月采血检测抗EV71中和抗体,计算中和抗体GMT和阳性率,来评估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在免后2年期间的持久性。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说明书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说明书

(2) 免疫原性及持久性研究结果 本研究免疫原性观察亚组进行了免后为期两年的持久性研究,评价接种两剂
免疫后抗 EV71 中和抗体阳转率(免前抗体阴性易感者免后中和抗体≥1:8,免前 抗体阳性非易感者免后中和抗体 4 倍及以上增长)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值 (GMT)。结果如表 5 所示。
表5
统计项
免疫原性亚组人群全程免疫后不同时期抗体水平和阳转率(PPS)*
6
7
0
1342.9 0.000
-
16
1319.7
1.212 0.743-1.979
发病保护率
(95%CI)
82.7(40.9-94.9) 96.6(86.0-99.2)
-
本品还进行了接种第2年的临床持续保护力观察(试验组观察4881.0人年,安 慰 剂 组 观 察 4771.8 人 年 ) , 估 计 疫 苗 预 防 EV71 感 染 手 足 口 病 的 保 护 率 为 95.1%(95%CI:63.6-99.3)。
其他病毒类灭活疫苗在上市使用过程中还观察到如下不良反应:1)接种部 位局部淋巴结肿大;2)疫苗任一组分引起的变态/过敏反应:荨麻疹、过敏性皮 疹和紫癜、过敏性休克。3)出现惊厥(伴或不伴发热)等;虽然在本品上市前 临床研究中尚未观察到前述不良反应,但仍需在本疫苗使用中关注。
如出现以上未提到的不适感觉,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禁忌】
①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者,肌肉注射本疫苗可能会引起出血。 ②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接种本疫苗产生的免疫 反应可能会减弱。接种应推迟到治疗结束后或确保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对慢性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即使基础疾病可能会导致有限的免疫反应, 也应推荐接种本疫苗。 ③未控制的癫痫患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 等。 (4)同其它疫苗一样,接种本疫苗的人群不一定产生 100%的保护效果。 (5)本疫苗须置于儿童不可触及处。 (6)使用时应充分摇匀,如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失效者、疫苗瓶内有异

Sabin 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 细胞)说明书

Sabin 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 细胞)说明书

核准日期:修订日期: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称: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 ero细胞)英文名称: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Made From Sabin Strains (V ero cell) 汉语拼音:Sabinzhu Jisuihuizhiyan Miehuoyimiao(V ero Xibao)【成分和性状】本品系将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减毒株分别接种于V ero细胞,培养后收获病毒液,经浓缩、纯化、灭活后, 按比例混合制成三价液体疫苗。

应为澄清无异物的橘红色或橘黄色液体。

主要活性成份:辅料:2-苯氧乙醇、M199培养基(含有氨基酸、矿物盐、维生素、葡萄糖、酚红等)、用于调节pH值的盐酸或氢氧化钠。

【接种对象】本疫苗用于婴幼儿及儿童,主要用于2月龄(含2月龄)以上的婴幼儿。

【作用与用途】接种本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由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病毒感染导致的脊髓灰质炎。

【规格】每瓶0.5ml,每1次人用剂量为0.5ml。

含脊髓灰质炎病毒抗原量Ⅰ型15DU、Ⅱ型45 DU、Ⅲ型45 DU。

【免疫程序和剂量】本疫苗须遵照国家免疫规划和相关免疫策略,在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和疾病控制相关管理机构的指导下使用。

本疫苗开启后,应立即使用。

若发生变色禁止使用(详见【注意事项】)。

用法:推荐的接种途径是肌肉注射。

婴儿注射的最佳部位是大腿前外侧中部,儿童为上臂三角肌。

用量:基础免疫为3剂次,首次接种从2月龄开始,连续接种3次,每次间隔至少4-6周,18月龄时加强免疫一次。

每次0.5ml。

本疫苗目前尚未进行免疫持久性研究。

【不良反应】针对本疫苗在国内临床试验中报告的不良反应,按照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IOMS)推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表示为:十分常见(≥10%),常见(1-10%,含1%),偶见(0.1-1%,含0.1%),罕见(0.01-0.1%,含0.01%),十分罕见(<0.01%)进行如下描述:十分常见:发热(中度,一过性)常见:注射部位局部反应:触痛、红肿全身不良反应:烦躁、呕吐、嗜睡、进食障碍、腹泻偶见:注射部位局部反应:硬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者,肌肉注射本疫苗可能会引起出血。 ②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接种本疫苗产生的免疫 反应可能会减弱。接种应推迟到治疗结束后或确保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对慢性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即使基础疾病可能会导致有限的免疫反应, 也应推荐接种本疫苗。 ③未控制的癫痫患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 等。 (4)同其它疫苗一样,接种本疫苗的人群不一定产生 100%的保护效果。 (5)本疫苗须置于儿童不可触及处。 (6)使用时应充分摇匀,如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失效者、疫苗瓶内有异
本研究临床主要终点为接种本疫苗或安慰剂的受试者在有效随访期(1 年 内)由 EV71 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发生率。病例判定标准:临床手足口病 诊断且病原学检测(以肠道病毒核酸检测为主)阳性。所有病例均经过病原学结 果复测和专家组进行病例确认。临床试验结果:FAS 集(10069 例)全程免疫本 品 1 年 内 预 防 由 EV71 感 染 所 致 的 任 何 程 度 手 足 口 病 的 保 护 效 力 为 94.6%(95%CI:86.6-97.8);PPS 集(9165 例)为 94.3%(95%CI: 86.1-97.7)。整体人 群和各年龄段保护效力、发病密度和效果指数结果详见下表 1-4 所示,其中发病 密度及保护率采用 Poisson 回归模型计算。
核准日期: 修订日期:
肠道病毒 71 型灭活疫苗(Vero 细胞)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肠道病毒 71 型灭活疫苗(Vero 细胞) 商品名称:益尔来福 英文名称:Enterovirus Type 71 Vaccine(Vero Cell),Inactivated 汉语拼音:ChangdaoBingdu71XingMiehuoYimiao(Vero Xibao) 【成分和性状】 本品系用肠道病毒 71 型(EV71 H07 株)接种非洲绿猴肾细胞(简称 Vero 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浓缩、纯化和氢氧化铝吸附制成,为 乳白色混悬液体,可因沉淀而分层,易摇散。 主要成分:灭活的 EV71 病毒 辅料:氢氧化铝、氯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注射用水等。 本品不含防腐剂。 【接种对象】 本疫苗适用于 6 月龄至 3 岁 EV71 易感者。 【作用与用途】 接种本品可刺激机体产生抗 EV71 的免疫力,用于预防 EV71 感染所致的手 足口病。但本品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 A 组 16 型等病毒)感染所 致的手足口病。 【规格】 每瓶(支)0.5ml,每 1 次人用剂量为 0.5 ml,含肠道病毒 71 型灭活疫苗 中和抗体效价不低于 3.0 EU(EU 代表中和抗体效价单位)。 【免疫程序和剂量】 用法:本疫苗推荐肌肉注射,注射前须摇匀。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用量:基础免疫程序为 2 剂次,间隔 1 个月。每次接种剂量为 0.5ml。
本品(4973.2 人年) 发病密度
人年数 (%)
95%CI
发病 数
安慰剂(4873.0 人年)
人年数
发病密度 (%)
95%CI
3
1177.4 0.255 0.082-0.790 17
1155.9
1.471 0.914-2.366
2
2452.9 0.082 0.020-0.326 57
2397.4
2.378 1.834-3.082
(2) 免疫原性及持久性研究结果 本研究免疫原性观察亚组进行了免后为期两年的持久性研究,评价接种两剂
免疫后抗 EV71 中和抗体阳转率(免前抗体阴性易感者免后中和抗体≥1:8,免前 抗体阳性非易感者免后中和抗体 4 倍及以上增长)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值 (GMT)。结果如表 5 所示。
表5
统计项
免疫原性亚组人群全程免疫后不同时期抗体水平和阳转率(PPS)*
物者均不得使用。 (7)开启疫苗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8)本品严禁冻结。开启后应立即使用。 (9)接种本品与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应至少间隔 1 个月以上,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药物的相互作用】 (1)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本品尚未进行同期(先、后或同时)接种其他疫苗
对本疫苗免疫原性影响的临床研究。目前尚无数据可以评价本品与其他疫 苗同时接种的影响。 (2)免疫抑制药物: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抗代谢药物、烷化剂、细胞毒素 类药物、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等,可能会降低机体对本疫苗的免疫应答。
检测方法
效果指数 RR(95%CI)
FAS 统计量 18.35(7.46-45.13)
P <0.0001
PPS 统计量 7(7.18-43.52)
P <0.0001
年龄段
6-11 月龄 12-23 月龄 24-35 月龄
表4 各年龄段全程免疫后1年内对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的预防保护效果
发病数
2
下列情况严禁使用本疫苗: (1)已知对本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及庆大霉素过敏者。 (2)发热、急性疾病期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 (3)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疫苗严禁血管内注射。 (2)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和设备,以备偶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受
种者在接种本疫苗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 30 分钟。 (3)下列情况应慎重使用本疫苗:
1
本品是否需要进行加强免疫暂未确定。 【不良反应】
本品在国内进行的系列临床试验受试者总数为 12185 人,其中接种不同剂量 本疫苗 6634 人。
按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IOMS)推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表示为:十分常 见(≥10%),常见(1%~10%,含 1%),偶见(0.1%~1%,含 0.1%),罕见(0.01%~ 0.1%,含 0.01%),十分罕见(<0.01%),进行如下描述:
6
7
14.65 (12.51-17.15)
阳转数(%)
-
20(3.50)
77(14.05)
107(20.50)
119(24.74)
*中和抗体测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方法,采用 Vero 细胞培养微量中和试验(细胞病变抑
制法)进行。
在以上临床试验中获得的安全性数据请参见【不良反应】项。
本品还采用接种人体后 1 个月的血清样品进行了针对 7 个不同基因亚型共计
3
(3)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对于正在使用药物的人群,为避免可能的药物间相 互作用,接种本疫苗前建议咨询专业医师。 【临床试验】
本品国内Ⅲ期关键性注册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 究设计,评价 10077 名 6-35 月龄健康儿童受试者基础免疫在 0 天和 28 天接种本 品(400U)2 剂次的保护效力、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1) 保护效力试验结果
免前
1 个月
2 剂免后
7 个月
13 个月
25 个月
本品
N=579
N=579
N=550
N=528
N=480
5
GMT(95%CI)
7.49 (6.58-8.52)
165.79 (145.85-188.45)
88.77 (77.76-101.33)
92.12 (81.40-104.25)
56.34 (48.79-65.06)
本研究未观察到本品对其它肠道病毒(如柯萨奇 A 组 16 型)感染导致的手 足口病的保护。
分析项 EV71 感染手足口病
表 1 全程免疫后 1 年内对手足口病的预防保护效果(FAS 集)
本品(4973.2 人年)
发病数 发病密度(%)
95%CI
安慰剂(4873.0 人年)
发病数 发病密度(%)
95%CI
0
1342.9 0.000
-
16
1319.7
1.212 0.743-1.979
发病保护率
(95%CI)
82.7(40.9-94.9) 96.6(86.0-99.2)
-
本品还进行了接种第2年的临床持续保护力观察(试验组观察4881.0人年,安 慰 剂 组 观 察 4771.8 人 年 ) , 估 计 疫 苗 预 防 EV71 感 染 手 足 口 病 的 保 护 率 为 95.1%(95%CI:63.6-99.3)。
其他病毒类灭活疫苗在上市使用过程中还观察到如下不良反应:1)接种部 位局部淋巴结肿大;2)疫苗任一组分引起的变态/过敏反应:荨麻疹、过敏性皮 疹和紫癜、过敏性休克。3)出现惊厥(伴或不伴发热)等;虽然在本品上市前 临床研究中尚未观察到前述不良反应,但仍需在本疫苗使用中关注。
如出现以上未提到的不适感觉,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禁忌】
十分常见(≥10%): 全身不良反应:发热、腹泻
常见(1%-10%,含 1%): 局部不良反应:红肿、硬结、疼痛、瘙痒 全身不良反应:食欲下降、烦躁、恶心呕吐、疲倦乏力、变态反应
偶见(0.1%-1%,含 0.1%): 局部不良反应:皮疹 全身不良反应:皮疹、咳嗽、流涕、感冒/上感症状
国内Ⅲ期临床保护力试验在 10077 名 6-35 月龄健康儿童中按 0、28 天免疫 程序接种两剂本品(400U)或安慰剂,安全性主动监测 1 年。本品和安慰剂接 种后 0-56 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51.70%和 52.77%,其中征集性全身反应发生 率分别为 45.56%和 46.53%,症状为发热、腹泻、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烦躁等, 以发热、腹泻为主,呈一过性;征集性局部不良反应分别为 13.88%和 13.59%, 症状为接种部位红、硬结、疼痛、肿、瘙痒等,以 1 级(轻度)为主,持续时间 不超过 3 天,可自行缓解;本品和安慰剂组非征集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 1%; 严重程度达到 3 级以上的所有症状均无组间差异。不良反应均以首剂较高,未见 随接种剂次增加的趋势。
FAS
本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