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合集下载

2024年肠道病毒EV71疫苗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肠道病毒EV71疫苗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肠道病毒EV71疫苗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肠道病毒EV71是一类引起手足口病的致病性病毒,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规模的疫情。

为了控制和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肠道病毒EV71疫苗已成为当前医药市场上备受关注的热门产品。

本报告旨在分析肠道病毒EV71疫苗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2. 市场规模肠道病毒EV71疫苗市场目前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全球肠道病毒EV71疫苗市场规模已经超过XX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以平均每年XX%的增长率持续增长。

3. 市场主要参与者目前,肠道病毒EV71疫苗市场上主要的参与者包括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和疫苗生产商等。

其中,一些大型跨国制药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实力,并通过技术合作和市场推广来确保其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4. 市场细分肠道病毒EV71疫苗市场根据疫苗类型和应用领域可以进行细分。

根据疫苗类型,市场可分为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

根据应用领域,市场可分为医院、社区和学校等。

这些细分市场在不同地区和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情况和需求。

5. 市场驱动因素肠道病毒EV71疫苗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全球肠道病毒EV71感染人数的增加。

•政府对肠道病毒EV71疫苗的支持和推广。

•医疗保健体系的完善和投入增加。

6. 市场挑战和机遇肠道病毒EV71疫苗市场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疫苗生产的高成本、病毒变异导致疫苗效果下降等。

然而,随着技术和研发的进步,这些挑战也将为市场带来机遇,例如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创新、市场竞争的加剧等。

7. 市场地域分析肠道病毒EV71疫苗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不同程度的分布和发展。

根据地域,市场可以分为亚太地区、欧洲、北美和其他地区等。

亚太地区目前是肠道病毒EV71疫苗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和生产地。

8. 市场竞争格局肠道病毒EV71疫苗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多个主要参与者。

这些参与者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效果,争夺市场份额。

手足口病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

疫苗使用建议
01
(一)接种 人群
02
(二)接种 程序
03
(三)接种 途径及剂量
04
(四)接种 禁忌
06
(六)其他 相关问题
05
(五)注意 事项
根据现有数据,EV71母传抗体水平出生后逐渐衰减,在婴儿5-11月龄时最低 ,而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在6 月龄-2岁 。因此,6月龄开始接种可及时为易感儿童提供保护 。由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的发病率很低,故可 推测,5岁以上人群使用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无论在个体层面还是群体层面,其公共卫生意义有限、成本效益 欠佳 。
3.不同企业疫苗的序贯接种
已上市企业的EV71疫苗均为两剂次接种程序,尚无使用不同企业疫苗进行序贯接种的免疫原性、安全性的研 究数据。现阶段建议使用同一企业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暂不建议使用不同企业疫苗完成接种程序 。
4.
谢谢观看
EV71及其所致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三岁以下婴幼儿普遍易感。其中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之一 。除EV71外,柯萨 奇A组16型(CA16)、埃可病毒等均可引起手足口病。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但有些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并发中枢 神经系统疾病,可致死亡,其中以EV71感染引起的病例尤为严重 。近年来,EV71引起手足口病,特别是其所致 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社会和卫生部门的高度** 。由于该病在儿童中普遍易 感,且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接种安全、有效的针对性疫苗成为防控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
如有下列情况,应在决定是否接种时慎重考虑:

EV71疫苗质量控制和评价技术要点

EV71疫苗质量控制和评价技术要点

EV71疫苗质量控制和评价技术要点2016年11月16日发布引言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婴幼儿人群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和口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急性弛缓性麻痹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甚至死亡。

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可引起HFMD,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为引起世界范围内HFMD爆发的主要病原体(1)。

HFMD中约90%的死亡病例由EV71感染引起(2),EV71引起的HFMD已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0 15年,我国自主研发的EV71灭活疫苗获批上市(3)。

研究制定EV71疫苗质量控制和评价技术技术要点,对规范并提高我国EV71疫苗的质控标准和生产一致性,保证上市疫苗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具有重要意义。

本技术要点中EV71疫苗是指采用传代细胞生产的全病毒灭活疫苗,或采用重组DNA技术将具有免疫保护性的抗原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转化相应的宿主中表达的EV71抗原蛋白,经过纯化等工艺制备的EV71疫苗。

本技术要点中凡涉及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通用要求,均应按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有关规定执行(4);有关生产设施的要求应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2010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执行(5)。

本技术要点仅为对EV71疫苗进行质控和评价技术要求的指导性文件,需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更新。

一般考虑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为无包膜病毒。

EV71颗粒为20面体的对称结构,直径约24-30纳米,由60个亚单位组成。

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7400核苷酸左右,包含有5’-UTR区和3’-PolyA尾。

EV71的衣壳蛋白主要由VP1、VP2、VP3和VP4组成,其中,VP1、VP2和VP3位于病毒衣壳外部,VP4位于病毒衣壳内部。

VP1是EV71主要的抗原表位。

肠道病毒EV71疫苗的比较研究

肠道病毒EV71疫苗的比较研究

肠道病毒EV71疫苗的比较研究摘要】肠道病毒EV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disease,HFMD)主要病原体,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手足口病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由于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疫苗的研发迅速,已有疫苗用于临床实验阶段。

本文主要对全病毒灭活疫苗, 病毒样颗粒疫苗,减毒活疫苗的研发进展和存在的优缺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肠道病毒EV71;手足口病;疫苗【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083-03肠道病毒71(EV71)1963年在荷兰被首次发现,1969年美国第一次对其描述[1]。

EV71引起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脊髓炎和死亡。

幸运的是,一些后备的EV71疫苗已经被报道,由于动物模型得到很好的效果,自2010年开始用于临床试验阶段。

但是我国研制的一株EV71灭活疫苗在Ⅲ期临床试验中的结果显示,并不能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与研究者之前普遍认为的EV71疫苗乐观的前景相矛盾,提醒我们应该重新思考EV71疫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EV71疫苗研究的进展到目前为,没有任何的临床治疗手段和疫苗能有效的阻止EV71感染儿童。

但是疫苗确实最后的的控制和阻止EV71流行的有效手段。

接下来我们总结了各种后备疫苗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2.疫苗的研发进展和存在的优缺点比较2.1全病毒灭活疫苗(inactivated whole-virion vaccine)全病毒灭活疫苗是最安全的生产疫苗的方法,生产工艺成熟,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例如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或者狂犬病毒。

灭活的EV71是作为疫苗最主要的备选方案。

福尔马林灭活EV71疫苗在小鼠和恒河猴的体内实验中,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免疫保护性水平和中和抗体的交叉反应。

浅谈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与疾病的预防宣教

浅谈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与疾病的预防宣教

浅谈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与疾病的预防宣教发表时间:2020-11-04T00:31:58.638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1期作者:高明[导读] 结论:对患儿及时接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

济南市儿童医院山东济南 250022摘要:目的:探析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与疾病预防干预价值。

方法:摘选时间段在2018年01月份--2019年12月份,将12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即实验组中600例儿童家长自愿自费给健康儿童注射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对比组中600例儿童,家长未同意给健康儿童注射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随访期一年,研究随访期内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发生率,区分轻症,重症,探究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的应用价值。

病例判定标准:临床手足口病诊断明确且病原学检测肠道病毒71型(以肠道病毒核酸检测为主)阳性。

临床只有局部表现为轻症,出现其它器官并发证为重症。

结果:试验组中发病例数占比为0.16%(1/600),轻症;对比组中发病例数占比为20%(120/600),少数为重症。

前者低于后者,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X2=64.8412、P=0.0000);试验组患者的占比是99.83%;对比组患者的占比是86.66%。

且前者数据显著高于后者,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患儿及时接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预防宣教临床上儿童属于手足口病的重点感染对象,尤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3岁以下易出现并发证;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肠道病毒71型占发病率的70%以上,而且容易出现并发证,其它肠道病毒占30%。

传播途径有密切接触,飞沫传播,经水传播。

2024年预防接种知识技能大赛笔试试题190题

2024年预防接种知识技能大赛笔试试题190题

2024年预防接种知识技能大赛笔试试题190题单位: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75分。

1.麻疹病例应至前驱期出现卡他症状时开始隔离至出疹后4天,并发肺部感染的应隔离至出疹后(C)天A、6天B、8天C、14天D、21天2、疫苗运输时间超过( B )小时,须记录途中温度。

A、3B、6C、12D、243、温度计应当分别放置在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 D )位置?A、边缘B、底层C、顶层D、中间4、不符合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 C )A、无菌性脓肿B、群发性癔症C、死亡D、癫痫5、预防接种应首选哪种注射器:( C)A、玻璃注射器B、标准型一次性注射器C、自毁型注射器D、以上三种均可6、冰箱蒸发器结霜厚度≥(B)mm 时要及时除霜?( B )A、2B、4C、6D、87、冻制冰排时,冰排注水量为冰排容积的( C )?A、50%B、70%C、90%D、100%8、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千克体重( C )个国际单位计算。

A、20B、30C、40D、109、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应于( D )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A、1、3天B、1、5天C、0、5天D、0、3天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A、暴露前基础免疫程序为第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B、持续暴露于狂犬病风险者,全程完成暴露前基础免疫后,在没有动物致伤的情况下,1年后加强1剂次,以后每隔3—5年加强1剂次C、全程接种后6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D、按暴露前或者暴露后程序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者,除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外,暴露或者再次暴露后无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直接接触蝙蝠为Ⅲ级暴露B、判定为I级暴露者,清洗暴露部位,需进行医学处置。

C、对于狂犬病疫苗注射部位,2岁以下婴幼儿在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可臀部注射D、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应重新按照免疫程序从第1剂次开始进行接种。

人肠道病毒71型疫苗研究进展

人肠道病毒71型疫苗研究进展

3 亚单位疫苗
近几年 ,伴随生物信息学和基 因
灭活全病毒疫苗有效性和包含于灭活脊髓灰质炎疫
苗内的灭活 H V7 五价联合疫苗 的兼容性 ,证实 E 1
基金项 目:浙江省 卫生厅 医药卫 生科 学研 究基 金资 助 项 目 ( 09 9 ) 2 0 A10 ;宁波 市科技局 资助项 目 (0 9 5 0 8 2 0 C 00 ) 作 者 单 位 :1 宁 波 大 学 医 学 院 ,浙 江 宁 波 .
常用来制备亚单位疫苗。wu等制备重组福尔马林 灭活全病毒疫苗 、重组 V 1 白疫苗和 V 1 P蛋 P 核酸
浙’ 预防医学 2 1 年第 2 江 01 3卷第 1 期 1
Z ei gPeet eMei n ,N v 0 1 o 2 ,N . 1 hj n rvni dc e o.2 1 ,V l 3 o 1 a v i
・2 5・
疫苗分别对小 鼠接种免疫 ,均能产生一定的免疫保 护效果 。重组 V 1 白疫苗免疫保护率为 8 %, P蛋 0 灭活疫苗组产生了高水平 的 I 4 ( L一 白细胞介素 一 4 ,V 1 酸疫苗组 产生 了高水平 的干扰 素 一 ) P核 (F )和 I — 2 IN一 L l ,亚单位疫苗组则产生了高水 平 的 IN一 和 I 1 。wu等同时用重组 V 1 F L一 0 P 蛋 白疫苗免疫母鼠,比较新生小鼠对野生 H V7 病 E 1 毒 的抵 抗 力 ,攻 毒实 验 对新 生 小 鼠的保 护率 为 8 % ,说 明 V 1存 在 重 要 的 中 和 抗 原 表 位 。 0 P J Z o 等的研究小组研制 的 V 1 hu P 亚单位疫苗 ,也证 实V1 P 制备 的亚单位疫苗具有可行性 。 J 研究发现 ,V 1 白的体 内保护性并不及全病 P蛋 毒灭活疫苗 ,联合亚单位疫苗则包含较多的抗原决 定簇 。郝翊等用 R ’ D细胞分离纯化 H V7 ,进 E 1 行 动物保 护性 实 验 l。通 过 肽 段融 合 的方 法 ,在 9 J 大肠埃希菌中融合表达 H V 7 的亚单位肽段 ,得 E 1 到 5种 备 选 疫 苗 ,分 别 为 V c aA,V c ,V c , aB aC Vc aD和 V c ,随后将肽段免疫母 鼠,对其交配后 aE 产下的幼鼠进行病毒感染 。发现 V c aB和 V c aE给 予幼鼠的抗病毒感染保护效果最好 ,并且 V c aB和

肠道病毒71型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肠道病毒71型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摘 要: 肠道病毒 71 型( E
73004 6 ; 2 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北京 1 000 2 4 )
71 ,E V 71 ) 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和致病性的病毒,
其流行范围波及全世界, 近年来在亚太地区尤其是在中国的流行日趋 频繁�目前 E V 71 病原学� 流行病学以及动 物 模型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为疫苗的研发奠定 了相应的基础, 中国三家公司的 E V 71 灭活疫苗现已率先获得 临 床批件, 有望成为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肠道病毒 71 型; 疫苗研究; 动物 模型;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373.2 文献标识码: A 673( 2 01 1 ) 02 -00 5 1 -0 6 文章编号: 1 0 05 -5
5 2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 01 1 年第 39 卷第 2 期
P rogi nMi crobi ol I m m u nol Ju n. 2 0 1 1 , V ol .39 N o.2
病毒颗粒衣壳内侧与 RN A 核心紧密连接 �因而病 社会的恐慌 � � 毒的抗原决定簇基本上位于 V P 1 V P 3 上 �尤其在 2 008 年中国安徽省阜阳市爆发人手足 口病疫 V P 1 上含有多个中和抗原表位 � 编码 V P 1 蛋白的 情, 并随后扩展到全国 其他地区 , 全年共报告发 病 基因在外界选择压力下易发生变异从而赋予 E V 71 4 8 8 95 5例, 重 症病例 1 1 6 5 例, 死亡 1 2 6 例 �2 008 病毒颗粒不同的抗原特性 , 因此 V P 1 基因被认为是 年 5月卫生部把手足口病纳入丙 类法定传染病 管 VP 1 能 序列分析的最佳选择� E V 71 受体研究显示, 理�2 009 年, 全年报告发病 1 1 5 55 2 5 例, 死亡 35 3 与多种人类蛋白受体结合 , 在病毒对细胞的吸附以 [4 ] � 例�2 01 0 年共报告病例 1 774 6 6 9 例, 死亡 905 及穿入 � 脱壳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 HFM D 在中国大规模流行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1 .2 E V 71 的基因分型 本文对 E V 71 的病原学� 基因分型 � 流行病学 � 疫苗 肠道病毒传统的中和血清分型逐渐被基因分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