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警察发展史与社会变迂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警察发展史与社会变迁

中国近代警察发展史与社会变迁

中国近代警察发展史与社会变迁
刘涛
【期刊名称】《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26)010
【摘要】社会作为一个完整开放的系统,其机构与功能相适应,有什么样的功能需求,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机构,相应的机构存在,必定实现其功能。

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中国近代警察制度、警察机构、警察勤务的发展过程,完全是应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制度的发展需求而发展的。

运用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对近代中国警察发展进行研究,以期正确认识和不断改进当前的警察制度。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刘涛
【作者单位】江苏警官学院,江苏南京21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6
【相关文献】
1.中国近代警察教育立法之倒退——日本侵华时期沦陷区的警察教育立法 [J], 柳卫民
2.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实的全新阐释——评《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增订版 [J], 刘才俊
3.清末警察教育立法:中国近代警察教育法的奠基 [J], 柳卫民
4.南京临时政府警察教育立法——中国近代警察教育法的转型 [J], 柳卫民
5.精深·持平·创新——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专家研讨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修订本) [J], 李开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警察历史沿革

中国警察历史沿革

中国警察历史沿革一、中国古代的司法部门警察及其职务最早可追朔到距今2500年前的西周时期。

当时就曾出现过具有类似现代警察性质的职业。

朝廷分别设置了司民(主管人口户籍)、司稽(主管防盗)和司寇(主管监狱、刑罚及监察事务)等职,行使治安管理职能。

但严格说来,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地方行政、司法不分,由府、县行政长官兼管社会治安和司法审判等事宜,只是在府、县衙门内设有巡守、捕快等类似现代警察职能的人员,负责社会一线维持治安、抓捕人犯等工作。

二、近代中国警察的前身中国,最早的现代警察制度的引进,首推清末的改良派湖南巡抚XXX、XXX等人参照西方及日本的警察机关,在湖南建立的“XXX”,这是中国现代警察的雏形,并第一个提出了警政理论——“警视之职,以备不虞,以检非为。

总局以外,分区置署。

大凡户数二万以上。

设一分署。

六十户巡以一人。

司者持棒巡行,计科受代。

皆有手札,录报于局长。

余考其职,盖兼XXX救、司市、司暴……修闾氏数官之职。

后世惟北魏时设候官,名曰白鹭,略类此官。

西法之至善者也。

”三、民国时期的警察辛亥反动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当局,在这段时间,中国近代警察制度获得了发展,不仅进一步完备了从中心到地方的警察网,使之更加趋于周密,而且逐步美满了警察的内部管理体制,还不断健全警察的社会管理职能。

但百姓党统治时期,警察制度的建设是畸形的。

XXX是一个庞大的警察机构,但没有文化宣传机构,仅设了对内的教育部门,而且片面地发展和强化警察执行社会镇压的职能。

四、抗战时期解放区的警察1937年初,XXX率中共中央机关从保安进驻延安。

当时,敌特活动十分猖獗,土匪地痞也经常出没。

为保证中央和地方党政军机关的安全,维护当地社会治安秩序,1937年,我党在延安正式成立公安局,称为XXX。

1938年5月,党中央决定成立延安市警察队,隶属市公安局。

从1938年至1947年,XXX与正规部队密切协作,共建钢铁长城,赢来了边区人民长达10年的幸福安宁,保证了边区军民整风研究及大生产运动的正常进行,并维护了工、农、商、贸各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源于天津

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源于天津

- 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源于天津- - 文杜琨何美嘉-今晚报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源于天津发布日期:2011-10-13 00:00作者:文/杜琨何美嘉民国期间印有当时警察局图片的明信片民国8年(1919年)天津市警察局警察登记表民国十二年(1923年)直隶警察传习所毕业证书,时任直隶警务处处长、传习所所长杨以德颁发天津民国期间警长、所员名片民国二十年(1931年)天津市公安局委任状,时任局长、张学良胞弟张学铭颁发民国十八、十九、二十二、二十三年(1929、1930、1933、1934年)警察腰牌纵观历史,负责管理社会治安职能的机关自古便有,甚至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

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只是在府、县衙门内设有巡守、捕快等类似现代警察职能的人员负责维持社会治安、抓捕犯人等工作。

而这个制度真正的建立还要从“天津巡警总局”说起。

天津培训最早巡警“警察”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是表示“秩序”、“社会和平”的意思。

在我国警察制度的历史萌芽可追溯至夏商时期,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西周,就已有了类似现在治安管理的职能分工。

当时的国家设有司民(户籍)、司稽(捕盗)、司寇(刑狱与纠察事务)等相应的官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更为先进的封建统治制度,并在县乡两级创设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治安机构——亭,担任缉捕盗贼和维护治安的职责。

而后历朝历代也都只是设有巡守、捕快等职位维护治安稳定,但一直没有形成系统性制度。

据《中国天津通鉴》记载,中国近现代的警察制度发源于天津。

时间追溯到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占领天津,翌年签订《辛丑条约》中规定“天津城二十华里内不准驻扎中国军队”,这种规定实际上是剥夺清政府在整个天津城的驻兵权。

天津是北京的门户,中国军队如不能在天津驻守,西方列强随时可以兵临北京城下,要挟清政府,但条约中规定“巡警不在此列”。

当时签订条约的李鸿章在签订条约后几个月就逝世,清政府任命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

中国近代警察居然这么厉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会多门外语

中国近代警察居然这么厉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会多门外语

中国近代警察居然这么厉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会多门外语本文导读:早在19世纪60-70年代,当局就开始为近代中国的治国之道奠定知识基础,而警察则为完善相关基本观念的含义进行理念更新提供了契机。

20世纪早期的一些讲义资料就警察机构所扮演的角色对新警察做了解释,强调它与主权问题的联系。

一本清末时期的初级读本写道:警察者,国权之一种也,故行国权者,即国家机关行国权之一种者,即警察机关……(所谓警察机关者,要在国权之委任,如内务大臣,为全国警察机关。

)而各省大臣,亦得以其主任事务,为警察机关。

至机关在于活动。

活动者,不外如所谓以主权者之手足发表主权者之意思而已。

在20世纪早期的改革氛围中,官员们也会讨论警察与自由、权利以及宪法之间的关系。

在20世纪早期,中国国家强制力有所增强,时人也努力想弄清它具有的更为广泛的政治和哲学内涵。

1在19世纪下半叶,为增强国家的外交、军事以及财政实力,开明官员创建了一系列新机构。

在20世纪头10年,开明的官员们开始将警政看成一种防范排外事件的手段。

他们有些理想化地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改革可能会让缔约国放弃其法律、外交和商业特权。

1911年,民政部尚书善耆曾断言:我国警察现在提前筹办,所有租界警察权限自应交还中国,选派深明警律各高等警察队自行管理,担负保护之责,以谋公益而挽主权……无论租界内外,得享一律保护之权利,为预备地方自治之起点,以为收回治外法权之先声云。

尽管善耆高估了立竿见影的转变发生的可能性,但他明白,如果中国能够保证境内的外国公民的安全,列强将会考虑修订条约。

如果说,在亚非地区,国内动荡往往会促使西方介入,那么,长治久安就能够阻止甚至扭转这一趋势。

在义和团运动之后,外国势力占领了直隶省的部分地区,但是一旦北京显示出其有能力维护社会秩序,外国势力就将绝大多数部队撤了出来。

中国官员们还知道,日本创建了警政,并仿照欧洲制定了法典,通过这些国内改革,日本已经摆脱了不平等条约的控制。

中国近现代警察变迁 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警察变迁  ppt课件

PPT课件
25
民国冬装警察
PPT课件
26
民 国 警 察 分 局 局 长
PPT课件
27
女警在检查行人物品
PPT课件
28
女警在训练
PPT课件
29
当时的消防车
PPT课件
30
民 国 警 扣
民 国 警 察 帽 子
PPT课件
31
清末民国警察帽徽演变
PPT课件
32
• 从清朝末期到民国时期的警察,实际上是 统治阶级为了进一步加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迫害进步人士,消除异己的一种合法化了 的工具。但从它的出现及其职业本身的意 义上来说,这是社会及其分工在进步和细 化了的表现,应该被予以肯定。
PPT课件
17
宣统年间,高等巡警学堂在各省省会 设立,这是其中一省的学堂
PPT课件
18
•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保留并加以完善了由袁世 凯在清末建立的现代警察制度,且借鉴和参考了 欧洲,特别是德国警察机构的运行模式,使警察 的职能、机构和警种更加趋于完善。
• 1914年,北洋政府在北京创建了最早的武装警察 队伍——“保安警察大队”。它的成立名义上是 保安警察,实际却是北洋政府的内务部队性质的 武装,类似于今天的“武警”。
PPT课件
3
• 租界警察:巡捕房欧洲籍巡警 巡捕房中国籍巡警 巡捕房印度籍巡警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上海租界巡捕房的英国巡警
PPT课件
7
上海租界内的中国巡警仍然留着长辫子
PPT课件
8
两星期的训练-上海市警察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上海警察

中国近代警察史 珍贵文物再现

中国近代警察史 珍贵文物再现

珍贵文物再现中国近代警察史警察的历史源远流长。

警察(police)一词最早源出于古希腊,表示“秩序”、“社会和平”的意思。

在我国,警察行为的历史萌芽可追溯至夏商时期,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西周,就已有了类似现在治安管理的职能分工。

当时,国家设有司民(户籍)、司稽(捕盗)、司寇(刑狱与纠察事务)等相应的官职。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担任过鲁国的大司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更为先进的封建统治制度,并在县乡两级创设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治安机构——亭,专司缉捕盗贼和维护治安之职。

曾担任过泗水亭长的汉高祖刘邦,也可算是警察出身了。

中国近代警察究竟诞生于何时?按照时间先后来讲,应首推湖南长沙创立的保卫局。

1897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向推行新政的巡抚陈宝箴提出,现行的保甲制度撑不起社会安定的局面,建议设立湖南保卫局。

此后,黄将草拟的《保卫局章程》刊登在《湘报》上,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得到维新派的大力赞扬,也得到开明官绅的赞同。

1898年7月27日(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初九日),湖南保卫局正式成立。

其机构完全仿照西方和日本警察机关,但由于是官绅合办,人员素质与西方警察差距很大。

由于戊戌维新失败,积极推行新法的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被革职。

刚刚诞生三个月的湖南保卫局也随着变法的失败,被迫裁撤更名为保甲局。

应该说,湖南保卫局是中国警察的前身,首开中国近代警察史的先河。

黄遵宪首创中国警政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黄遵宪抵任湖南长宝盐法道,兼署湖南按察使。

是时,恰逢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试图仿效西方资本主义,改良中国的封建政体。

因此,黄遵宪的变法思想如逢和风春雨,他便劲头十足地帮助陈宝箴,辅佐陈宝箴推行新政。

他提出了一套“地方自治”的理论及种种改革措施。

他提倡“分官于民”,改革封建官制,建立地方议会制度;并且仿效日本和西方近代国家的警察局而建立起保卫局,以保证改革措施的推行。

由黄遵宪亲自负责规划及主持的新政规定要务有十二项:一、保卫局;二、迁善所;三、整顿刑狱;四、课吏馆;五、时务学堂;六、武备学堂;七、南学会;八、湘报馆;九、团练;十、矿务;十一、内河小轮船;十二、湘粤铁路。

中国警察的发展简史

中国警察的发展简史

中国警察的发展简史“警察”的称呼由来“警察”这个名词在历史上不是我国固有的。

警察(police)一词最早源出于古希腊,表示“秩序”、“社会和平”的意思。

而中国开始使用“警察”之名则始于清末。

意大利当代汉学家马西尼(Federico Masini)在《现代汉语语汇的形成》一书里,做过详细的考辨。

他指出,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清廷的总理衙门指示翰林院及六部,拟定了一份派遣高级官员前往外国访问考察的名单,要求他们撰写考察报告,俾作为改革的基础。

这一波大臣出洋考察以傅云龙为始,他去了日本、美国、秘鲁和巴西等四国,计为时两年。

傅云龙归来后写了许多考察记,在日本部分即有《游历日本图经》和《游历日本图经余记》两册,书中将日本以汉字书写的“警察”带了回来。

接着,中国第一代日本专家黄遵宪又在所著的《日本国志》里简介了日本的警察制度。

“警察”这个现代名词开始出现。

但中国正式的设置警察却比他们的著作晚了几年。

光绪二十六年(一九○○ 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联军除军事占领外,为维持治安而设了有警察之实的“安民公所”。

八国联军后的第二年,北京模仿联军之制而设“善后协巡营”,后来改名巡警总厅。

而于此同时,则是袁世凯也在河北的保定设“巡警分局”,置巡警这种职称,警察制度正式登场,取代了以前的保甲团练及捕快。

因此,现代的警察之称源于日本.在语言的形成上,这称之为回归借词,它的意思是,警察乃是汉字中原有的词汇,但汉字的这种用法早已被人遗忘,最后是兜了一大圈,再从日本那里重新找回。

在当代汉语中,这种“回归借词”举之不尽,通俗的“写真”、“人气”、“一级棒”,严肃的如“自由”、“进步”等均属之。

中国古代的司法部门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地方行政、司法不分,由府、县行政长官兼管社会治安和司法审判等事宜,只是在府、县衙门内设有巡守、捕快等类似现代警察职能的人员,负责社会一线维持治安、抓捕人犯等工作。

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西周时期,就有了明确的从事司法审判的司寇,在此之前的夏商时期只是有了监狱这种司法执行机关。

警察的历史沿革与演变过程

警察的历史沿革与演变过程

警察的历史沿革与演变过程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历史阶段组成,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其专门的管理机构,而警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特殊管理机构,随着社会的演变,警察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本文将从警察的历史沿革与演变过程入手,对警察的性质、职责、权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警察的起源警察一词最早出现在古罗马,他们的职责是为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的财产安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警察的出现是为了保障社会治安。

古代的警察多由军人或市民担任,他们没有专门的组织和机构,更不具有政治性质。

二、警察的初步形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警察逐渐形成组织。

到了19世纪,城市内的人口急剧增加,城市问题日益严重,治安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政府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不得不成立了警察机构。

在欧美,警察机构开始逐渐走向现代化,由军警融合形成专业警察,并建立了警察的行政机构,确立了警察的职权和职责。

到了20世纪初,警察部门已成为支配城市治安的主要组织之一。

三、警察的现代化进入20世纪后,警察的职责范围逐渐扩展,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领域的犯罪也逐渐增多,这促使警察机构逐渐实现了现代化。

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现代科技的应用,使警察工作更加精细和科学化,而对警察权力的规范以及监督和执纪也使警察的权力更加明确可控。

警察职能涉及的方面大大扩展,早已不仅仅是维护治安,而要涉及到反恐、反毒、抢险救灾等多方面工作。

四、警察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警察的未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治安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智能化、网络化已经成为警察工作的重要趋势,未来的警察必须具备更为专业的技能和素质。

在未来的发展中,警察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水准和专业水平,既要强化职业精神,更要注重公正执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五、警察的职能现代警察的职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治安:警察在执法工作中,首先是要维护社会的治安秩序,既要保障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更要确保法律和社会治安的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近 代 警 察 发展 史 与社会 变 迁
刘 涛
( 江苏警官学 院 , 江苏南京
[ 中图分类号 ]D 9 2 6 [ 文献标识码 ] A
2 1 0 0 3 4 )
[ 文章 编号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3 ) 1 0 — 0 0 8 3 — 0 2 [ 本刊 网址 ]h u p : / / w w w . h b x b . n e t 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 日( 1 9 0 2 . 年 8月 1 5日) , 袁 世凯接 管天津后 , 当即把从 保定带来 的 2 0 0 0多名巡警 和 “ 都统 衙 门” 原设 的 1 0 0 0余名华 捕 , 合 并成立 了天津 巡警 总局 。这 是 中国 最早 的近代警察机构。 光绪二十八年( 1 9 0 2 ) 九 月二十 日, 天 津警务 学堂成 立 , 举 行开学典礼 。袁世凯 派员诣 堂点名 。首期 招生 2 6 0人 。第 二 年, 将 保定 巡警 学堂并入 , 更名 北洋巡 警学 堂。后 以培 养警 官 为 目的 , 后 改名 为北洋巡 警高等 学堂 。校址在 堤 头村 , 光绪三 十一年 ( 1 9 0 5 ) 九月 , 迁至 南斜街 。宣统三年 ( 1 9 1 1 ) 春停办。 光绪三十年 ( 1 9 0 4 ) 九月 , 经袁世 凯奏请 , 清政 府成 立 了巡 警部 , 南段 巡警总办遂 改 由段芝贵继 任 ; 北 段巡警 总办改 由刘 金标充任。同年十一月 , 又成 立 了四乡海河巡 警总 局 , 天津 的 巡警形成了南段 、 j 段和 四乡海河 “ 三足鼎立” 的格局 。 光绪三十一年 ( 1 9 0 5年) 9月, 清廷 为在 全国建立起一个集 中和统一 的警政体 系, 特于 中央设 立巡警部 , 下设五 司, 京师警 察厅印、 行政处印、 消防处印、 卫生处印、 京师警察厅徽章 。随后 将京师工巡总局改组为京师 内、 外城巡警总厅, 直隶于巡警部 。 光绪三十二年( 1 9 0 6 ) , 原直属 于直隶 总督衙 门的工程局和 捐务局的全部 , 以及卫生 局的部分 机构 , 并人巡 警总 局。巡警
第2 6卷 第 1 O期 2 0 1 3年 1 0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HUB E I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Un i v e r s i t y
V0 1 . 2 6 . N0. 1 0
0c t . 2 Ol 3
甲局 。
二、 “ 预备立宪” 催生 中国近代警察 机构 近代中国警察制度从 中央 到地方 , 从 巡警 到多警种联 合维 护施政仅仅用了 l 5年的时间。“ 戊戌变 法” 失败以后 , 尽管垂帘
听政 的慈禧太后 , 在权力 斗争 中又击败 了光绪帝 重新执 掌了政 权。尽管慈禧 自己血腥地镇压 了光 绪帝 的“ 维新 变法 ” , 但 是 中 国严 峻的现实 又迫使慈禧 太后又 开始走 上 了“ 维新变 法” 的道 路, 这说明连慈禧本人也 承认 中国不 改革没 有 出路 。并开 始推 行“ 新政” 。慈禧的“ 新政” 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 练兵 、 筹饷 、 育才。 三、 为维护国家主权 , 设 立完善中央警察机构 “ 新政” 的首要 内容是裁汰制兵 练勇 , 编练新式陆军 。清政 府特 别注重 编练新军 , 除 了编练 新军正 规部 队, 还训 练维持城 镇 治安 的巡警 武装 。 1 9 0 1年, 八 国联军攻占天津、 北京后 , 在“ 都统衙门” 设立 巡
社会作 为一个完 整开放 的系 , 其 机构 与功能相适应 , 有 什 么样 的功 能需求 , 就会 产生与 之相适 应的机构 , 相 应的机构 存在 , 必定实现其 功能 。中国古代 并 没有专 门 的警察 制度 , 中
国近代 警察制度 、 警察机构 、 警察 勤务的发展 过程 , 完 全是应 清 朝末 年中国社会 制度 的发展 需求 而发 展 的。运 用历史 唯物论 的观 点对 近代 中国警察发展进行 研究 , 以期正确认识 和不断 改
进 当前 的警察制度 。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顺应社会发展而生 中国近 现代警察 制度 的建 立 , 以1 9 0 1年 清朝 政府那 拉 氏 宣布建立警察为标志 , 进 人中 国近代警 察时期 。这一 制度的雏


形可 以追溯到湖南长沙保卫局 的创立 。清光 绪二十三 年( 公元 1 8 9 7 年) , 湖南巡抚陈宝箴 推行新政 , 试 图仿效 西方资本 主义 , 改 良中国的封建政体 。黄遵宪抵任 湖南长宝 盐法 道 , 兼署湖南 按察使 。因此 , 黄遵宪 的变法 思想 如逢 和风春 雨 , 他 帮助 陈宝 箴, 辅佐 陈宝箴 推行新政 。他 提出了一套“ 地方 自治 ” 的理论及 种种改革措施 。并 且仿效 日本 和西方 近代 国家 的警察局 而建 立起保卫局 , 以保证 改革 措施 的推行。 然而 , 因1 8 9 8年戊戌变法 的失 败 , 陈宝箴等 官员被统 统革 职, 黄遵宪 建立保卫 局的新 政主张 随戊戌 维新一起 , 只维 持 了 1 0 3天 。湖 南保卫 局也 在 1 O月底 被裁 撤 , 之 后被 迫更 名 为保
总局权力扩大 , 承担 了治安、 捐务 、 工程 、 监督卫 生等 事务 。 光绪 三十四年 ( 1 9 0 8 ) , 清 政府 民政 部奏 拟承 认 巡警道 官 制, 将所有省原设巡 警等局归 并办理 , 专 营全省 巡警 、 消防 、 户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3 . 1 0 — 0 4 3
籍、 营缮 、 卫生 事务 , 光绪皇帝很快批准 了这个奏议。 宣统 二年 ( 1 9 1 0 ) 四月 , 直隶巡警道在天津成 立。首任道员 为舒 鸿贻。同时 , 将天津南 、 北两 段巡警总局合 并 , 改称 直隶全 省警 务公所 。将原 南 、 北 两 段辖 区改为 东、 南、 西、 北、 中五 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