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2016年夏熟作物病虫发生情况总结

合集下载

滨海稻区水稻纹枯病发生动态及防治技术

滨海稻区水稻纹枯病发生动态及防治技术

研究报告Vol.50No.6滨海稻区水稻纹枯病发生动态及防治技术王井士,车喜庆,马晓慧,邢亚楠,桑海旭*,于深州(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盘锦124010)摘要:为探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品种和不同年份水稻纹枯病病害流行时间的动态观测,绘制了水稻纹枯病病害季节流行曲线。

结果表明:种植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严重程度有影响;年份对水稻纹枯病的始发期和严重程度均有影响。

水稻纹枯病的病害始发期为7月中旬,7月下旬到8月上旬为病情指数快速增长期,9月上中旬病情趋于平稳。

药剂防治结果表明:650g-667m-2廛咲酰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了76.1%, 40ml*667m-2井岗•蜡芽菌的防效次之,为61.0%。

由此可见,7月上旬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关键期。

田间使用650g・667 m-2嚷咲酰胺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

关键词:滨海稻区;纹枯病;发生动态;防治中图分类号:S435.111.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6737(2020)06-0030-03Dynamic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of Rice Sheath Blight in Coastal Rice Area WANG jing-shi,CHE Xi-qing,MA Xiao-hui,XING Ya-nan,SANG hai-xu,YU Shen-zhou (Liaoning Saline-Alkali Land Utilization Research Institute,Panjin Liaoning12401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d and control of rice sheath blight,the seasonal epidemic curve of rice sheath blight disease was drawn based on the time dynamic observation of different varieties and different years in the f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at different plant varieties could affect the severity of rice sheath blight,and different years could affect the onset and severity of rice sheath blight.The onset of rice sheath blight disease in the transplanted field was mid-July,and the period from late July to early August was a period of rapid growth.The disease leveled off in early-middle September.The direct seeded field was lighter and later than the transplanted field of rice sheath blight. thiafuramide of650g・667m-2has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on rice sheath blight,reached76.1%.Followed by Jinggang•Bacillus cereus of40mb667m-2was61.0%.Early July was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control rice sheath blight.Field used of650g・667m-2of thiafuramide was effective in control rice sheath blight.Key words:Coastal rice area,Rice sheath blight,Dynamic,Preventive水稻纹木古病Rhizoctoniasolani(Thanatephoris cucumeris)是世界水稻各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水稻分葉末期至完熟期,危害水稻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会危害稻穗,造成水稻产量和品质下降。

夏至期间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策略

夏至期间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策略

夏至期间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策略夏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出现在6月21日前后。

在这个期间,由于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等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也会相应增加。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健康和农业产量的稳定,农民需要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控策略。

本文将重点讨论夏至期间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策略,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及主要特点夏至期间,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主要包括水稻褐飞虱、玉米螟、小菜蛾以及柑橘病毒等。

这些病虫害的特点是繁殖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危害性大。

1.水稻褐飞虱:水稻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病虫害之一,以吸食水稻叶片汁液为食,导致水稻叶片黄化、干瘪,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常见害虫之一,以玉米叶片和茎部为食,导致玉米叶片倒卷、干枯,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小菜蛾:小菜蛾主要危害蔬菜作物,以蔬菜叶片为食,造成蔬菜叶片被蛀,苗期作物生长迟缓,严重时会导致蔬菜死亡。

4.柑橘病毒:柑橘病毒主要通过介体昆虫传播,感染柑橘树后会导致柑橘叶片黄化、萎蔫,果实变形、减产。

二、夏至期间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策略为了有效地防止夏至期间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蔓延,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策略。

1.加强田间管理:合理使用肥料和农药,保证作物生长的健康。

同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虫害的危害源,减少害虫滋生的环境。

2.合理灌溉排水:夏季气温高,水稻和其他作物容易因缺水或积水而受损。

农民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节灌溉和排水,确保作物根系适度湿润。

3.综合防治措施: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例如合理轮作、间作,增加作物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适时进行田间翻耕等,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科学施药:如有必要,可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合理选用农药进行防治。

但要注意,农药的使用应该科学合理,遵循使用说明,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农药。

5.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益生菌进行昆虫病害的生物防治,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性,保护生态环境。

病虫情况汇报材料范文

病虫情况汇报材料范文

病虫情况汇报材料范文
尊敬的领导:
我是×××农场的负责人,现向您汇报本农场的病虫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
察和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病虫害的情况,现将具体情况如下:
首先,关于病情方面,我们发现了部分作物出现了病害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叶
片出现黄斑、褐斑和枯萎等现象。

经过专业人员的检测,初步判断是由于病菌感染所致。

我们已经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喷洒农药、清除病残体等,希望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蔓延。

其次,关于虫害方面,我们在田间发现了一些害虫的踪迹,主要有蚜虫、螟虫等。

它们以作物的叶片、茎部为食,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此,我们已经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喷洒杀虫剂、设置粘虫板等,力求减少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不明原因的植物枯萎现象,经过专业人员的检测,初
步判断是由于土壤中存在病原菌所致。

我们已经对土壤进行了消毒处理,并加强了排水和通风等措施,希望能够减轻植物的枯萎情况。

总的来说,本农场的病虫情况较为严重,但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作物的生长情况,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以上就是本农场病虫情况的汇报,希望领导能够关注并给予指导和支持。

谢谢!
此致。

×××农场敬上。

江苏滨海防夏季连雨致葡萄烂果的措施

江苏滨海防夏季连雨致葡萄烂果的措施

江苏滨海防夏季连雨致葡萄烂果的措施
张华东;张洪路
【期刊名称】《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江苏省滨海市许多地方葡萄栽培密度大、田间通风透气不畅,加之果农
在沟墒贮水,使葡萄根系发育不良,夏季一旦遇到连降暴雨,葡萄园就会暴发“气灼病”等病症,其根系死亡、果皮出现青斑、凹陷变褐、果粒脱落现象突出。

如果天晴时气温上升,葡萄叶片蒸发量突然加大,根系吸水满足不了树体需求,造成葡萄果实内水分流向叶片,从而导致葡萄缩果病大面积暴发。

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还会导致发生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黑腐病、葡萄黑痘病等病害的传染和蔓延,甚至绝收。

【总页数】1页(P12)
【作者】张华东;张洪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市睦邻开发区政府,224500;江苏省滨海市睦邻开发区政府,2245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夏季连续暴雨谨防葡萄烂果 [J], 张华东;张洪路
2.夏季暴雨天气谨防葡萄烂果 [J], 张华东;张洪路
3.葡萄夏季烂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J], 张振红
4.夏季暴雨天气谨防葡萄烂果 [J], 张华东;张洪路
5.夏季连续暴雨谨防葡萄烂果 [J], 张华东; 张洪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6年盐城市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2016年盐城市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2016年盐城市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作者:张俊喜,成晓松,霍金兰,韦仁权,王凯,李红阳,顾慧玲,孙星星,高波,马晶晶来源:《农学学报》 2017年第8期张俊喜1,成晓松2,霍金兰3,韦仁权4,王凯1,李红阳1,顾慧玲1,孙星星1,高波1,马晶晶1(1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2;2盐城市盐都区病虫测报站,江苏盐都224005;3盐城市盐都区气象局,江苏盐都224005;4建湖县颜单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建湖224761)摘要:为有效防控盐城市水稻主要病虫害,从发生危害规律入手,提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明确水稻播前、苗期、分蘖拔节期、孕穗破口期需防控的主要病虫害。

根据2016 年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分析气候条件特殊是主要影响因素,指出扎实开展水稻病虫害应用研究的迫切性,应用研究工作到位可大幅减少农药的使用。

2016 年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示范,进行总结疏理,其效果十分优良,大幅减少了田间用药量。

关键词: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化学农药中图分类号:S471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cjas170300370 引言农药对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生态系统自然调节功能丧失等不利影响。

如何科学使用农药及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现阶段的重大任务,在《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都聚焦农药减施。

水稻生产中病虫发生危害不仅可导致水稻产量不同程度的损失,而且可导致稻谷质量的下降,甚或影响健康安全,如稻曲病菌毒素的影响[1-5]。

2006 年国内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6],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推广少用甚或不用农药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实现“十三五”期间农药零增长的重要保障。

江苏省盐城市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地区,水稻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

滨海县直播稻面积快速上升的原因

滨海县直播稻面积快速上升的原因

滨海县直播稻面积快速上升的原因
李庆体;周春萍;张景;茆训余;吴福海;王信洪
【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水稻是滨海县主要粮食作物, 2006年种植面积达42 600 hm2.而直播稻作为一种轻型的简化栽培技术,近年来在我县发展迅速,实践证明,直播稻虽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等优点,但也存在能否安全成熟、草害重、难全苗、局部倒伏隐患大等问题,本文简要分析近年来我县直播稻面积快速上升的原因,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高产栽培技术对策.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李庆体;周春萍;张景;茆训余;吴福海;王信洪
【作者单位】滨海县正红镇农业中心,江苏,滨海,224523;滨海县农业局,江苏,滨海,224500;滨海县农业局,江苏,滨海,224500;滨海县五汛镇农业中心,江苏,滨海,224532;滨海县滨淮镇农业中心,江苏,滨海,224552;滨海县农业局,江苏,滨海,224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苏北直播稻苗期稻象甲危害上升原因及控制措施 [J], 刘学祥;张志全;范立志
2.滨海县直播稻生产现状及栽培对策研究 [J], 王家福;张志松;王信洪;周春萍
3.滨海县直播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 朱春联;陈娟
4.直播稻面积增加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J], 许美刚;王宜春;姜启顺;潘久发
5.豫南直播稻大面积示范推广获得成功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月中旬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控建议

5月中旬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控建议

5月中旬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控建议
随着天气变热,5月中旬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频率逐渐增加。

以下是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防控建议:
1.水稻纵卷叶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该虫的繁殖高峰期,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地区。

建议在农田周围布置黄色粘板或使用性信息素陷阱诱杀成虫,对发现的卵和幼虫及时喷施农药。

2.小麦赤霉病:该病在5-6月时期易发生严重,尤其是在雨水较多的年份。

建议采取轮作、水分控制等措施,及时喷施含丙环唑等有效成分的农药防治。

3.黄瓜白粉病:黄瓜是白粉病的易感作物之一,发病期通常在5-6月份,建议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湿度适宜,及时喷施以粉锈菌孢子为靶标的农药。

4.桃树蚜虫:5月中旬成虫开始飞行产卵,对桃林进一步繁殖。

建议采取机械和生物防治措施,如在果园周围种植吸蜜花、释放天敌等。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防治,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确保农田的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同时,建议合理选用农药,遵守安全用药规范,避免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

水稻"三虫"在滨海新区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水稻"三虫"在滨海新区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z H 1 wu B A O Hu 植物 保护
水稻 “ 三 虫" 在滨 海新 区发 生规律及 防治措施
李 东明 , 马春喜
( 1 . 滨海 新 区电城 镇农 业技 术 推广 站 ; 2 . 电白 区旦 场 镇农 业技 术推 广站 , 广东 茂名 5 2 5 4 0 0 )
摘要 : 水稻 “ 三 虫” 即 水稻 三化 螟 、 稻 纵卷 叶 螟 和稻 飞 虱 , 是危 害滨海 新 区水 稻 的主要 害 虫, 掌握 它们 的发 生规 律 以及 采 取相 应 的 防
治措施 , 对 保 障水 稻 生产安 全 与提 高水稻 产量 具有 重要 的 意 义。
关键词: 三化螟 ; 卷 叶螟 ; 稻飞虱; 发 生规 律 ; 防 治  ̄1 t 1 5 - ] " 类号: S 4 3 5 文献 标识 码 :A D OI 编号 : 1 0 . 1 4 0 2 5 / j . c n k i . j l n y . 2 0 1 5 . 1 3 . 0 4 3
及 时翻 耕 , 灌水办田, 淹 没稻 茬 1 O天 以上 , 可淹 死大 部 分虫
源; 冬 种 田每隔 5  ̄ 7天 灌 跑 马 水 一 次 , 连 续灌 水 3 - 4次 , 可 淹 死 部 分 虫 源 ;此 外 还 可 采 取 捡 出稻 茬 到 空 地 上 深 埋 或 烧 毁 的 办法 , 消 灭越冬虫源 , 减 少 三化 螟 转 辗 危 害 的 “ 桥梁 田” 。三 化
1三 化 螟
1 . 1发 生 规 律
生, 危害早 稻迟 熟品种和晚 稻秧 田 ; 第 五 代 在 8月 发 生 ; 第 六 代在 9月份 发 生 ; 第 七 代 在 9月 下 旬 - 1 0月 中旬 发 生 , 此 两 代 对 晚 稻 本 田影 响 较 大 , 要 重点防 治 ; 第八 代在 1 0月 中 旬 以 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海县2016年夏熟作物病虫发生情况总结
发表时间:2019-01-17T11:22:56.6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作者:王海元
[导读] 今年我县夏熟作物病虫总体呈偏重—大发生态势,其中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病程度为偏重发生-大发生,白粉病
王海元
滨海县气象局江苏盐城 224500
今年我县夏熟作物病虫总体呈偏重—大发生态势,其中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病程度为偏重发生-大发生,白粉病、纹枯病偏重发生至大发生,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局部田块偏重,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灰飞虱仍属大发生,其他病虫害总体轻发生。

这一情况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气象与农业技术人员第一时间深入田间调查,分析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指导农户补救,有效地控制了主要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减轻了损失。

一、发生情况
1 赤霉病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生程度为偏重发生-大发生,但在大力防治后,面上总体轻发生。

今年赤霉病见病早(5月2日见病,比前两年早一周),田间菌源充足,4月上旬调查,枝带菌率1.64%,高于赤霉病大发生2012年(2012年同期调查枝带菌率0.99%),是近5年来最高的一年。

后期调查,自然病穗率和病指也高达58.7%和41.1。

由于今年中央财政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早,落实好,引领和示范作用大,加之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有力地推进了以小麦赤霉病为重点的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赤霉病宣传防治力度大,最终防治大田病穗率平均仅为2.71%,病指1.46,低于去年同期的3.85%、1.86。

2 白粉病今年小麦白粉病始见期是3月7日,见病期早于前两年(2015年始见期3月12日,2014年3月13日),发生程度为偏重至大发生。

3 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局部田块偏重发生,白穗率增加,发生程度重于前两年。

4 小麦吸浆虫由于2012年和2013年有些镇村小麦吸浆虫危害重,减产厉害,近几年我县植保植检站加强了对小麦吸浆虫防治的宣传和指导,及时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

5 麦田蚜虫蚜虫发生较轻,个别田块重发。

6 灰飞虱麦田灰飞虱冬后残留虫量全县平均每亩1.01万头(0—9万头),低于去年同期的1.67万头,发育进度与前两年相近。

二、气象与苗情特点
今年麦油生长期间,总的气候条件表现为积温低,光照不足,降水偏多,气候因素总体不利,对不同的生育时期影响差异明显。

总积温2209.5℃,比常年同期2478.1℃减少268.6℃,减10.84%;总日照时数1338.2h,比常年同期1474.3h少136.1h,少9.23%;降雨量
457.9mm,比常年同期341.6mm增加116.3mm,增34.05%。

1、播种至越冬期(10/1-12/20)。

气候特点:气温偏低,日照时间短,降雨量大。

播种至越冬期总积温805.9℃,比常年884.4℃少78.5℃, 日照时数为340.5h,比常年452.1h少111.6h;降雨量为210mm,较常年的97.9mm多112.1mm。

秋播时不利的气候条件导致苗情基础复杂,越冬前三类苗比例偏高,总体苗情不及上年。

油菜受前期低温阴雨天气影响较小,苗情基础较好。

据全县苗情统计,小麦冬前(12/20)亩基本苗22.3万,比上年32万少9.7万;平均叶龄4.3叶,比上年5叶少0.7叶;单株分蘖1.1个比上年1.4个少0.3个,小麦三类苗面积20.7万亩,其中有迟播未出苗面积15万亩。

油菜叶龄9.4叶,绿叶数3.58叶,根茎粗0.56cm,一、二类苗比例占71%。

2、越冬阶段(12/21-2/20)。

气候特点:气温偏高,日照时间、降雨量偏少。

越冬阶段总积温为20.8℃,比常年7.7℃多13.1℃,越冬期积温高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加快了麦苗发育进度,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日照时间为299.3h,比常年312.5少13.2;降水量为29.6mm,比常年49少19.4mm。

另外,今年越冬期间极端低温天气期间,由于田间湿度大并且低温维持时间短,冻害表现较轻。

3、返青至抽穗阶段(2/21-4/30)。

气候特点:气温、日照时间偏高,降雨量偏少。

积温为581.2℃,比常年531.6℃高49.6℃;日照为430.1小时,比常年419.4小时多10.7小时;降水量为79mm,比常年95mm少16mm。

返青期春雨调匀,积温高,光照足,有利于春管春发,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加之全县面上小麦拔节孕穗肥追施到位,有利于大小麦形成大穗以及油菜增加分枝数和花蕾数,是今年小麦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仍然能获得较好产量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4月下旬的26、27、28日连续降水,正是旱茬小麦扬花期,加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4、抽穗至成熟阶段(5/1-6/10)。

气候特点:气温、日照时间偏低,降雨量偏多。

积温为801.6℃,比常年820.9℃少19.3℃;日照222.9小时,比常年290.3小时少67.4小时;降水量为134.1mm,比常年99.7mm多34.4mm。

前期气候对小麦产量的形成造成不利的影响,不利于小麦灌浆结实,不利于籽粒干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影响小麦产量的提高。

一是扬花期间雨日天数多,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

5月2日、3日强降水正值我县大面积小麦扬花初期,满足了赤霉病大发生的要求。

5月上中旬的连续阴雨天气,导致后期赤霉病扩展较多较快,特别是渠北生育期偏迟的、扬花期正好遇雨的田块,赤霉病发生较重,影响了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二是灌浆至成熟期,雨水多,使小麦根系合力下降,促使小麦早衰早熟,影响并缩短了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功能期,小麦灌浆结实受到影响,生育期提前,导致小麦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后期不利的气候条件是今年小麦产量不及上年的主要因素。

三、主要影响因素简析与总结
1 气候条件
1.1 对赤霉病的影响。

今年我县小麦大面积扬花期比去年早3天左右,集中在4月24—5月4日,扬花期与高温高湿天气吻合度高。

4月下旬的26、27、28日连续降水,正是旱茬小麦扬花期,强降水的 5月2日、3日正是我县大面积小麦扬花初期;4月下旬平均气温17.0℃,5月上旬平均气温19.5℃,比常年高2℃左右,所以总体温湿度满足了赤霉病大发生的要求。

1.2 对其它病虫害的影响。

4月份平均气温15.7℃,异常高于常年2℃,4月份有9个降水日,全县总降水54.9毫米,比往年偏多2成,田间总体温湿度条件适合,导致4月中旬开始小麦白粉病病情急剧上升。

5月份全县总降水量为11
2.8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显著偏多5~6成,不利于穗蚜的发生。

2 品种
今年我县小麦品种以淮麦系列为主,主要有淮麦30、淮麦28、淮麦35、济麦22、连麦8号等,对赤霉病、白粉病抗性不强,多属感病品种,生育期参差不齐,前前后后20天左右,抽穗扬花期很难避过阴雨天气,增加了病菌侵入的机会。

3 耕作制度
近年来我县直播稻、机插水稻面积大,水稻收获期迟,有利于越冬前灰飞虱种群数量的恢复;稻套麦田播种量大,田间植株群体大,郁蔽程度高,加剧了白粉病的发生。

4 防治影响
今年赤霉病防治发动早,宣传力度大,农户知晓率高,防治面积大,用药量和次数足,挽回了巨大损失;但也存在小部分村民没有完全接受到宣传指导,不能按防治技术要求用药或用药适期掌握不好,影响了白粉病、赤霉病防治效果;农民对油菜菌核病防治意识差,用药次数不足,是连年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因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