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优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继续教育提高-创新知识-公需课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上海继续教育提高-创新知识-公需课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判断1. 创新内涵中谈到的”正面意义”具有动态性,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其正面性会认识越来越清晰,所以,创新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讨论√2. 1913 年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亨利、福特受屠宰线的启发,发明了汽车装配流水线,与传统汽车的装备工艺相比这是联想思维的产物(×)P583. 创新能力不等于核心能力,而是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过4. 思维导图法是一种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来辅助表达图像式思维的工具,将各种点子,想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以图像视觉的景象直观的表现出来,是收敛思维的一种表现方式(×)发散5. 促使创新的因素很多,其中需求拉动的创新相对是占比最高的(√)讨论过6. 企业的每一种经营业务往往是一种创新模式,而企业的经营业务通常是不变的,因此,企业的知识创新模式是固定的一种创新模式,企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模式。

(×)讨论过7. 中介机构专业从事政策服务,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我比较到位,企业申报政策,可委托中介机构代理申报,由中介机构包办(×)讨论过8. 产业发展与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太的产业所依赖的主要知识类型是不同的。

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主要以综合型知识为主,但也不是只依赖于单一型知识(× )航空航天分析型×吗?P164,P5 分析型知识为主9. 罗杰斯的创新扩散模型和魔川-死亡- 达尔文海技术创新模型都说明了从研究到开发,再到商业化,最好到产业化的过程中偶尔会经历坎坷(×)讨论过10. 驴子背盐和盲人摸象的故事都反映思维偏见的具体形式(√)惯性思维11. 创新的探索性决定了创新必然存在的风险,但通过分析创新风险,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防范或规避,可以有效控制创新风险(√)讨论过12. 创新的突出特点是“新”,主要表现为“突破”这个“新”可以是内容也可以是外观设计、形式、颜色、结构等的改变。

所以,结构优化是创新,只改变内容也属于创新(×)讨论过13. 通常人民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描述的是创造力在创新中的作用(√)讨论过14. 促使创新的因素很多,其中需求拉动的创新相对占比最高的(√)P2715. 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是产品的制造商。

计算结构力学试题及答案

计算结构力学试题及答案

计算结构力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计算结构力学中常用的数值方法?A. 有限差分法B. 有限元法C. 有限体积法D. 有限条法答案:C2. 在结构力学中,下列哪一项不是结构的固有属性?A. 自重B. 刚度C. 质量D. 阻尼答案:A3. 计算结构力学中,结构静力分析的目的是什么?A. 确定结构在静载荷作用下的位移B. 确定结构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应力C. 确定结构在静载荷作用下的振动频率D. 确定结构在静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答案:B4. 在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时,下列哪一项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A. 质量B. 刚度C. 阻尼D. 材料的塑性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结构力学中的位移法是基于______原理,通过构造位移函数来求解结构的位移。

答案:虚功2. 在结构力学中,______是描述结构在受力后变形程度的物理量。

答案:应变3. 计算结构力学中,______方法是一种通过离散化连续域来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方法。

答案:有限元4. 根据结构力学的分类,______分析是研究结构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响应。

答案:动力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有限元法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

答案:有限元法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结构静力分析,用于计算结构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和位移;(2)结构动力学分析,用于计算结构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响应;(3)结构稳定性分析,用于评估结构在特定载荷下的稳定性;(4)结构优化设计,用于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优化结构的性能。

2. 描述结构力学中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概念。

答案:材料的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弹性阶段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反映了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从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的临界应力值。

3. 说明结构力学中静力平衡条件和静力稳定性条件的区别。

答案:静力平衡条件是指结构在静载荷作用下,所有外力和内力的合力为零,即结构处于平衡状态。

(整理)《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试题+参考答案4.

(整理)《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试题+参考答案4.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试题+参考答案4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1. 当功能函数服从 正态分布 时,可靠指标与失效概率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2结构构件可靠度计算的一次二阶矩法包括 中心点法 和 验算点法 。

3. 结构可靠指标β的几何意义是 随机变量空间坐标原点到极限状态曲面的最短距离。

随机变量标准空间坐标原点到极限状态曲面的最短距离。

4. 荷载简单组合是 恒荷载 与 可变荷载 的组合。

5. 确定结构目标可靠度水准的方法有 事故对比法 、 校准法 和 优化法 。

6. 荷载的代表值一般包括 标准值 、 组合值 、 频遇值 和 准永久值 。

7. 荷载效应组合规则一般有 、 、和 。

8. 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将设计状况分为 、 和 。

9. 荷载效应组合问题的实质是 综合荷载效应最大值的概率分布问题 。

二、判断对错(在括号内:对的画“√”,错的画“×”) (每空2分,共计16分)1. 可靠指标β越大,结构可靠程度越高。

( 对 )2. 结构可靠度设计的基准期就是结构的使用期。

( 错 )3. 结构的失效概率f P 等于结构抗力R 和荷载效应S 的概率密度干涉面积。

( 错 )4. 极限状态方程表达了结构荷载效应与抗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 对 )5. 结构重要性系数是用来调整不同安全等级结构的目标可靠指标的。

( 对 )6. 延性破坏构件的目标可靠指标要大于脆性破坏构件的相应值。

( 错 )7. 荷载标准值是设计基准期内在结构上时而出现的较大可变荷载值。

( 错 )(最大荷载)8. 对于结构不同的设计状况,均应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 错 )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1. 简述结构设计方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并说明每个阶段结构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

2. 简述影响结构构件抗力随机性的几类因素,并说明每一类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 简述结构构件可靠度设计的实用表达式包括哪些内容,并列出具体表达式。

结构试验试题及答案

结构试验试题及答案

结构试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结构试验的目的是什么?A. 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B. 确定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C. 检验结构的安全性D. 以上都是答案:D2. 在进行结构试验时,下列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A. 试验环境B. 试验设备C. 试验人员D. 试验材料答案:C3. 结构试验中,加载的方式通常有哪几种?A. 静态加载B. 动态加载C. 循环加载D. 以上都是答案:D4. 在结构试验中,下列哪项不是试验结果分析的内容?A. 变形分析B. 应力分析C. 材料特性分析D. 试验设备性能分析答案:D5. 进行结构试验时,下列哪项不是试验前的准备工作?A. 试验方案的制定B. 试验设备的检查C. 试验材料的选择D. 试验结果的分析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结构试验中,加载速率的选择应根据______来确定。

答案:结构的类型和试验目的2. 在进行结构试验时,应确保试验环境的______,以减少外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稳定性3. 结构试验中,数据采集系统通常包括______、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

答案:传感器4. 结构试验的加载方式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答案:单向加载、多向加载5. 结构试验中,试验结果的分析通常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结构试验中常见的试验设备有哪些?答案:常见的结构试验设备包括加载设备、测量设备、数据采集系统、环境控制设备等。

2. 结构试验中,如何确定试验的加载速率?答案:确定结构试验的加载速率需要考虑结构的类型、材料特性、试验目的以及安全因素。

通常,加载速率应保证结构的应力应变关系能够充分反映其实际工作状态。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假设有一混凝土梁,其截面尺寸为200mm×400mm,材料的弹性模量为30GPa,试计算其在100kN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汽车结构有限元分析试题及答案(精华)

汽车结构有限元分析试题及答案(精华)

一、20分)(×) 1. 节点的位置依赖于形态,而并不依赖于载荷的位置( √ ) 2. 对于高压电线的铁塔那样的框架结构的模型化处理使用梁单元(×) 3. 不能把梁单元、壳单元和实体单元混合在一起作成模型( √ ) 4. 四边形的平面单元尽可能作成接近正方形形状的单元(×) 5. 平面应变单元也好,平面应力单元也好,如果以单位厚来作模型化处理的话会得到一样的答案(×) 6. 用有限元法不可以对运动的物体的结构进行静力分析( √ ) 7. 一般应力变化大的地方单元尺寸要划的小才好(×) 8. 所谓全约束只要将位移自由度约束住,而不必约束转动自由度( √ ) 9. 同一载荷作用下的结构,所给材料的弹性模量越大则变形值越小( √ ) 10 一维变带宽存储通常比二维等带宽存储更节省存储量。

二、填空(20 分)1.平面应力问题与薄板弯曲问题的弹性体几何形状都是薄板,但前者受力特点是:平行于板面且沿厚度均布载荷作用,变形发生在板面内;后者受力特点是:垂直于板面的力的作用,板将变成有弯有扭的曲面。

2 .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都具有三个独立的应力分量:σx,σy,τxy ,三个独立的应变分量:εx,εy,γxy,但对应的弹性体几何形状前者为薄板,后者为长柱体。

3.位移模式需反映刚体位移,反映常变形,满足单元边界上位移连续。

4 .单元刚度矩阵的特点有:对称性,奇异性,还可按节点分块。

5.轴对称问题单元形状为:三角形或四边形截面的空间环形单元,由于轴对称的特性,任意一点变形只发生在子午面上,因此可以作为二维问题处理。

6.等参数单元指的是:描述位移和描述坐标采用相同的形函数形式。

等参数单元优点是:可以采用高阶次位移模式,能够模拟复杂几何边界,方便单元刚度矩阵和等效节点载荷的积分运算。

7.有限单元法首先求出的解是节点位移,单元应力可由它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 [D][B]6}e 。

系统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系统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系统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系统工程的定义不包括以下哪项?A. 系统分析B. 系统设计C. 系统实施D. 系统维护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系统工程的基本要素?A. 系统目标B. 系统环境C. 系统资源D. 系统效益答案:D3. 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A. 系统分析B. 系统设计C. 系统建模D. 系统优化答案:C4.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系统工程中的建模方法?A. 结构模型B. 行为模型C. 数学模型D. 模糊模型答案:D5. 系统工程中的决策分析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效益分析B. 风险分析C. 成本分析D. 时间分析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6. 系统工程的目的是实现系统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最优化、协调、可持续发展7. 系统工程的基本流程包括:系统分析、______、系统实施和系统评价。

答案:系统设计8. 系统工程的三大基本方法是:系统建模、______和系统优化。

答案:系统分析9. 系统工程的决策分析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______和风险分析。

答案:多目标决策分析10. 系统工程的建模方法有:结构模型、行为模型、数学模型和______。

答案:仿真模型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11. 系统工程只关注系统的内部因素,而不考虑外部环境。

()答案:错误12. 系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是相互独立的。

()答案:错误13. 系统工程中的决策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决策问题。

()答案:正确14. 系统工程的建模方法都是数学模型。

()答案:错误15. 系统工程的目的是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6. 请简述系统工程的基本特点。

答案:系统工程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整体性: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优化,追求系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2)跨学科: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数学、物理、经济学等。

2024年上海继续教育创新知识公需课考试试题与答案

2024年上海继续教育创新知识公需课考试试题与答案

2024上海继续教育创新知识公需课考试试题与答案一、判断题(共28题)1.创新内涵中谈到的”正面意义”具有动态性,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其正面性会认识越来越清晰,所以,创新要不断地推陈出新。

(√)2.1913年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亨利、福特受屠宰线的启发,发明了汽车装配流水线,与传统汽车的装备工艺相比这是联想思维的产物。

(×)3.创新能力不等于核心能力,而是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思维导图法是一种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来辅助表达图像式思维的工具,将各种点子,想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以图像视觉的景象直观的表现出来,是收敛思维的一种表现方式。

(×)5.促使创新的因素很多,其中需求拉动的创新相对是占比最高的。

(√)6.企业的每一种经营业务往往是一种创新模式,而企业的经营业务通常是不变的,因此,企业的知识创新模式是固定的一种创新模式,企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模式。

(×)7.中介机构专业从事政策服务,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我比较到位,企业申报政策,可委托中介机构代理申报,由中介机构包办。

(×)8.产业发展与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太的产业所依赖的主要知识类型是不同的。

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主要以综合型知识为主,但也不是只依赖于单一型知识。

(×)9.罗杰斯的创新扩散模型和魔川-死亡-达尔文海技术创新模型都说明了从研究到开发,再到商业化,最好到产业化的过程中偶尔会经历坎坷。

(×)10.驴子背盐和盲人摸象的故事都反映思维偏见的具体形式。

(√)11.创新的探索性决定了创新必然存在的风险,但通过分析创新风险,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防范或规避,可以有效控制创新风险。

(√)12.创新的突出特点是“新”,主要表现为“突破”这个“新”可以是内容也可以是外观设计、形式、颜色、结构等的改变。

所以,结构优化是创新,只改变内容也属于创新。

(×) 13.通常人民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描述的是创造力在创新中的作用。

体系结构试题及答案

体系结构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1Cache经验规则:大小为N的直接印象Cache的失效率约等于大小为N/2的两路组相联Cache的失效率。

通道处理机:通道的专用处理机,来专门负责整个计算机体系的输入/输出工作。

通道处理机只能执行有限的一组输入/输出指令。

透明性: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向量处理机:设置了向量数据表示和相应的向量指令的流水线处理机称为向量处理机。

虚拟Cache:直接用虚拟地址进行访问的Cache计算机系统结构: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系列机:由同一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

同构型多处理机系统:由多个同类型或至少担负同等功能的处理机组成,它们同时处理同一作业中能并行执行的多个任务。

堆栈型机器:CPU 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堆栈的机器。

累加器型机器:CPU 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累加器的机器。

通用寄存器型机器:CPU 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通用寄存器的机器。

数据相关:考虑两条指令i和j,i在j的前面,如果下述条件之一成立,则称指令j与指令i数据相关:(1)指令j使用指令i产生的结果;(2)指令j与指令k数据相关,而指令k又与指令i数据相关。

定向:用来解决写后读冲突的。

在发生写后读相关的情况下,在计算结果尚未出来之前,后面等待使用该结果的指令并不见得是马上就要用该结果。

如果能够将该计算结果从其产生的地方直接送到其它指令需要它的地方,那么就可以避免停顿。

指令级并行:简称ILP。

是指指令之间存在的一种并行性,利用它,计算机可以并行执行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指令。

指令的动态调度:是指在保持数据流和异常行为的情况下,通过硬件对指令执行顺序进行重新安排,以提高流水线的利用率且减少停顿现象。

是由硬件在程序实际运行时实施的。

指令的静态调度:是指依靠编译器对代码进行静态调度,以减少相关和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 2 页第 1 页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结构优化设计回答以下问题(任选五题,每题16分;第10题必答,20分)1. 在名目繁多的优化算法中归纳起来要可分为哪两大类?简要叙述一下具体内容。

2. 单变量最优选法中的0.618法是如何确定参数0.618的。

3. 线性规划中把原问题构成对偶问题有些什么特征?4. 应用无约束最优化方法有哪几个需要注意的共同点?5. 结构设计中的约束条件大体可分为哪三类?6. 可行方向法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有哪些主要步骤?7. 简述应用复形法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的优缺点。

8.求图示梁系的满应力解。

梁的惯矩为I,面积A =0.8I、抗弯模量W=0.78I,材料的允许应力为[σ]、弹性模量为E。

第8题共 2 页第 2 页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结构优化设计9. 使用动态规划优化设计由A点到E点的最短路线。

中间必须经过三个中心站,每站均有三个地点可供选择,各点之间的距离为已知。

第9题10. 如图示结构,已知荷载P=100kN,杆件截面积A1=3.8 m2、A2= 7.9m2,弹模E=210Gpa,两杆的允许应力均为[σ]=160Mpa。

调整x1、x2的距离,要求在满足强度及稳定约束的条件下,结构重量最轻。

第10题1.在名目繁多的优化算法中归纳起来可分为哪两大类?简要叙述一下具内容。

优化算法中归纳起来可分准则法和规划法两大类。

准则法是对于规定的设计条件,建立某种优化准则以吃准则作为依据来确定设计程。

准则法一般并不追求结构最轻或造价最低,它的解一般不是最优解。

其应用有局限性,再有多种约束条件时建立优化准则很困难。

规划法的本质是在某些约束条件下,求目标函数的极值问题。

简单说,就是求条件极值问题。

由于结构问题的复杂性,通常采用数值解法,对于一些简单问题,也可采用解析法求解。

规划法所用的优化算法又可分为:图解法,解析法,搜索法。

2.单变量最优选法中 的0.618法是如确定参数0.618的?答:在无约束问题中作一维搜索可用0.618法。

它分为两个步骤:(1)确定搜索区间(2)缩小搜索区间。

在第二步过程中对于目标函数W (X )假定它只有一个峰值,当搜索区间确定后,要继续缩小搜索区间,必须在已知区间内试算一些实验点,即把该已知区间再分段,以便去掉某些段,保留某些段,达到缩小区间的目的。

如果每次只计算一个实验点就能缩小一半区间是最理想的,但是这做不到。

这一类一维搜索问题要缩小搜索区间一般需要在已知区间内安排两个实验点。

0.618法是按照下面两个要求来缩小搜索区间的:(1)每次新搜索区间的长度按比例β缩小,以使计算规格化。

(2)除第一次采用两个点外,以后各次只计算一个新实验点,另一个实验点用上一次两个实验点中的一个。

根据这个要求确定β值,如图示,设第K 次搜索区间为,[a k , b k ],在这个区间内选两个新实验点λk ,μk 。

如果W (λk )>W (μk ),则极小值在(λk , b k )区间内,若W (λk )<W (μk),则极小值在( a k ,μk )区间内,若W (λk )=W (μk ),为统一起见,极小值可看在(a k ,μk )区间内。

因此如果要求每次按比例缩小区间,就要求点对称放在( a k , b k )中点的两边。

也就是,如果)2()()1())(1(k k k k k k k k a b a a b a -+=--+=βμβλ其中0<β<1,则 μk 应为第k+1次搜索区间为(a k+1 ,b k+1 ),按上叙它有两种可能:(a)W(λk )<W(μk )时,取a k+1 =a k ,b k+1 =μk 。

为了只计算一个新试验点就能缩小搜索区间,必须利用在这个区间内原有实验点λk ,即令: μk+1=λk ,因此有k k k k k k k k a a a b a λμββμ=-+=-+=++++)()(1111注意到式(1)和式 (2),上式可化为)3(012=-+ββ(b )W(λk )>W( μk )时,取a k+1 = λk , b k+1 = b k 。

同理可得式(3) 因此不管哪种情况,β要满足上述要求,必须满足式( C )。

由此计算出618.1618.021-==ββ由于0<β<1,所以取 β=0.618。

0.618法由此得名。

3.线性规划中把原问题构成对偶问题有些什么特征?答:对于有解的线性规划必然存在一个有解对偶线性规划,我们把然问题称为主问题,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如果主问题为极小化,对偶问题则为极大化;主问题的变量为N 个,约束方程有M 个,则对偶问题的变量为M 个,约束方程有N 个;主问题的目标函数的优值系数CI 作为对偶问题中约束方程的右端项;主问题中约束方程的右端项BI 作为对偶问题中目标函数的优值系数;主问题中约束方程的系数矩阵转置后作为对偶问题中约束方程的系数矩阵;主问题约束方程为〈=,则对偶问题约束方程为〉=;主问题和对偶问题互为对偶。

7.简述应用复形法进行机构优化设计的优缺点。

答:在N 维设计空间,由N+1个顶点构成的超多面体称为单纯形,由K>N+1个顶点构成的超多面体称为复合形,简称复形。

复形法与单纯形法类似,它是在受有非线性约束的N 维可行设计空间中,预先构成大于N+1个的可行点的初始复形,以后对各顶点的目标函数逐一进行比校,不断丢掉最坏点,代之以既能使目标函数值有所降低又满足约束条件的新点,如此重复下去,直至求得满意结果为止。

复形法较之单纯形法更为灵活易变,它不必保持规则图形,而且能在可行域内使复形放大,缩小或拐弯。

除此以外,由于它在探求最优解过程中,检查了整个可行域,因此求得结果较为可靠,收敛迅速,能有效处理不等式问题。

应当注意的是:复形法有时可能产生死循环。

如当映射点与保留点的重心连线上各点的目标函数值都比保留点的目标函数值更坏时,则迭代过程无法找到新点,计算便陷入无限循环。

8.求图示梁系的满应力解。

梁的惯矩为I ,截面积A/I=.8,抗弯模量W/I=.78,材料的容许应力为[ σ ],弹性模量为E 。

解: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求得P 处的反力为16/17,方向向上,于是有178017340221201211111101121======M PL M M PL M PL M M写成矩阵形式为:⎥⎥⎥⎥⎥⎥⎥⎥⎥⎥⎥⎦⎤⎢⎢⎢⎢⎢⎢⎢⎢⎢⎢⎢⎣⎡=⎥⎥⎥⎥⎥⎥⎥⎥⎦⎤⎢⎢⎢⎢⎢⎢⎢⎢⎣⎡=0017817034211221201111121101PL PL PL M M M M M M M设开始设计时W W W II I ====)0(2)0(1)0(2)0(1有)1(0017817034211211221201111121101⎥⎥⎥⎥⎥⎥⎥⎥⎥⎥⎥⎥⎦⎤⎢⎢⎢⎢⎢⎢⎢⎢⎢⎢⎢⎢⎣⎡=⎥⎥⎥⎥⎥⎥⎥⎥⎦⎤⎢⎢⎢⎢⎢⎢⎢⎢⎣⎡==W PL W PL W PL W M iijl i σσσσσσσ故应力比列阵:[][]⎥⎥⎥⎥⎦⎤⎢⎢⎢⎢⎣⎡=⎥⎦⎤⎢⎣⎡=σσ212117817W PL W PL D D D 比较 ?1ε>-i D如果满足,计算78.078.0)1(212)1(111)0(22)1(2)0(11)1(1W I W I W D W W D W ====返回(1)重复计算,直到 ε<-1D ,可得结果。

(本题因未给出[σ],L ,P 的具体数值,故未能算出具体结果。

)9.使用动态规划优化设计由A 点到E 点的最短路线。

中间必须经过三个中心站,每站均有三个地点可供选 择,各点之间的距离为已知。

解: 第一步:计算由A-B1,A-B2,A-B3的距离分别为3,5,4;第二步:在B1,B2,B3的基础上分别计算A-C1,A-C2,A-C3的最短距离为:AB3C1=7;AB1C2=8;AB1C3=7;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分别计算A-D1,A-D2,A-D3的最短距离为:AB1C3D1=10;AB3C1D2=9;AB1C3D3=9;最后有A —E 的最短路径为:AB1C1D2E 长度为11。

10.如图示结构,已知荷载P=100KN ,截面积A1=7.8m 2,A2=3.9m 2,弹性模量E=210G 。

调整X1,X2 的距离,要求在满足强度及稳定约束条件下,结构重量最轻。

许用应力为[σ]=160MPA ,弹性模量为E 。

、L=1.5m 。

解:取节点P 为研究对象可算得杆1,2的应力,它要满足强度条件:)2(][)()1(][)(2211212121σσσσ≤+=≤+=A x x pl A x x pl对杆2有稳定性要求:)3()(22211l EIx x pl F π≤+=结构重量最轻即要求:)4(2211l A l A W ρρ+=值最小。

如果我们采用等式约束消元法,由(1)中解出X 1 代入(4),然后求(4)关于X 2的极值,检验是否满足不等式(2),(3);同理处置(2),(3)最后可求得最优结果。

但是计算量太大而且十分繁杂。

考虑到这是一个静定问题,问题的满应力解也就是其最小值解。

由此有:(1)/(2))6()5(2222221212112l l l l X X A Al l -+-=+==将(5),(6代入(1)中可求得:()5.149.3160022222222≥-+-⨯⨯=l l l l ll由此可知方程没有满足条件的解,也就是说1,2两杆不可能同时满应力。

此时我们可以让1杆满应力或2杆满应力,分别求其最小值,最后有解:ρ55.174467.20min 21=-==W E X X 注:本题第(3)式给出了压杆稳定性条件,但是一方面未给出截面的具体参数,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最后对其进行校核。

故计算中未与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