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触摸屏键盘的“创新性解决”——有趣的TRIZ案例
基于TRIZ理论、、解决手机屏幕小携带不方便等问题

基于TRIZ理论、、解决手机屏幕小携带不方便等问题基于TRIZ理论解决手机屏幕小携带不方便等问题学号:******姓名:*******电话:*******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一问题来源人们对手机的需求主要存在这样几个矛盾:要求手机整体体积越小越好,便于携带,同时又要求显示屏和键盘设计得越大越好,便于观看和操作;要求手机电池体积越小越轻越好,同时要求电池使用时间越长越好(电池越大使用时间越长),同时还要求音响效果越来越好(喇叭要大)。
这就是在手机设计中存在的大、小两个方面的矛盾,这就是手机设计的物理矛盾和技术矛盾,涉及到了主要的4个方矛盾。
TRIZ理论认为,解决技术矛盾问题的传统方法是在多个要求间寻求“折中”,也就是“优化设计”,但每个参数都不能达到最佳值。
如最初的直板手机在改进时只是在增加屏幕面积和缩小键盘之间进行优化;增大电池体积带来待机时间延长的同时,也使手机重量增加,体积增大。
这样只能不断优化,却不能带来根本性的突破。
而TRIZ 则是努力寻求突破性方法消除冲突,即“无折中设计”,这就须实现技术瓶颈的突破。
二解决方案分离原理是TRIZ针对物理矛盾的解决而提出的,主要内容就是将矛盾双方分离,分别构成不同的技术系统,以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代替内部联系,将内部矛盾外部化。
下面就应用TRIZ理论中的分离原理来提出解决这几个问题的方法:一、根据手机整体设计趋向最小化的要求,可以在整体体积固定的情况下,将手机的显示屏和键盘分离,使其重叠,令表面上显示屏最大化,键盘做成隐藏式的,使用键盘时可以从显示屏后将键盘抽出,或采用折叠打开方式,这样就解决了手机设计要求大和小两个方面的物理矛盾。
二、在手机屏幕达到4.3寸以后,再增大设计就造成了携带不方便,可以在手机顶部设计一个投影灯,可以将画面投影到墙上,可以设计达到46寸、52寸,达到目前大屏液晶电视的标准。
这样就实现了屏幕增大的根本性突破,而手机体积可以保持不变。
创新技法---(TRIZ)

3.1 TRIZ理论三个核心思想
1、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 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 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2 、各种技术难题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
种进化过程的动力;
3 、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
实现最大效益的功能。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程技术中的矛盾转化为一般的标准的技术矛盾。
TRIZ法研究人员在对全世界专利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 上,提出了40条解决技术矛盾的发明创新原理。
1.运动物体的重量 2.静止物体的重量 3.运动物体的长度 4.静止物体的长度 5.运动物体的面积 6.静止物体的面积
14.强度
27.可靠性 28.测试精度
15.运动物体作用时间
5 国内外TRIZ理论研究和应用概况
TRIZ发展历程---在中国 中国从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宏伟战略目标出发,十分重视TRIZ法的
研究、推广和应用工作。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于2008年联
合发布国科发财(2008)197号文,文中提到要推广和应用TRIZ法。 提出“针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大需求,推进
复杂问题的求解路径是:对复杂问题通过发明问题解决程序
(ARIZ)将复杂问题分步骤、逐渐分离出关键矛盾,然后参照一般问 题解决路径求解。
TRIZ法通过对百万件专利的详细研究,提出用39个通用 工程参数来描述技术矛盾。在实际应用时,首先要把组成矛 盾双方的性能用39个通用工程参数来表示,这样就将实际工
是可能的。
举例:采用柔性生产线,以满足大众化和个性化市场需求的不同要求。
技术矛盾表现为:
①在一个子系统中引入一种有用功能
创新思维与TRIZ创新方法

IP1:分割原理
(2) 将对象分成容易组装 (或组合) 和拆卸的部。例如:
组合家具。
暖气上的多个暖气片。
将巨型载重汽车分解成卡车及拖车。 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将一个功能复杂的函数分为多个功 能单一的函数。 将一根根铁轨连接起来,形成铁路。 建筑上常用的预制件和活动房屋。 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上,可以使用模块化的方法来实现公司 的柔性化。
技术的发展,空调被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将压缩 机放在室外机中,减少噪声对人的影响。 在巡航时,战斗机的两个副油箱挂在飞机下方,飞行中会 优先使用副油箱中的燃油;在进入战斗前,抛弃副油箱,
以减轻飞机的重量,增加飞机的机动性能。
从口腔 (整个系统) 中拔掉 (抽取) 一颗坏的牙齿 (有害部分 ) ,以改善整个口腔的健康状况。
A、对象Z具有功能B) 内存在的必要性 (进而裁减对象Y、
Z中承担该功能的子对象) ,结果就是对象X可以实现多个 对象 (例如,对象Y、对象Z……) 的功能,使对象具备多 用性,可产生在其他情况下不存在的机会及协力优势。
IP6:多功能性 (多用性、广泛性) 原理
2. 指导原则 使一个对象能够执行多种不同的功能,从而使其他 只具有单一功能的对象成为多余的,进而可以将其 他对象裁减掉。例如:
1. 原理描述
分割原理是指这样一种过程:以虚拟的方式或真实的方式
将一个系统分成多个部分,以便分解 (分开、分隔、抽取)
或合并 (结合、集成、联合) 一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系统属性 。在多数情况下,会对分隔后得到的多个部分进行重组 (
或集成) ,以便实现某些新的功能,并 (或) 消除有害作用
。随着分割程度的提高,技术系统逐步向微观级别发展。
TRIZ理论的应用实例分析

TRIZ理论的应用实例分析一、TRIZ理论的起源TRIZ理论是阿奇舒勒(G.S.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一种发明理论,其意义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
二、主要内容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
5.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主要针对问题情境复杂,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
它是一个对初始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转化,直至问题的解决。
6.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领域的数百万项发明专利的分析结果而构建的知识库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方案来源。
三、基本哲理TRIZ理论的基本哲理包括以下6条:1、所有的工程系统服从相同的发展规则。
这一规则可以用来研究创造发量专利信息基础上的?基于偶然发现的少数事例的发明项目不是严肃的研究成果。
事实证明,一项重大或重要的发明项目通常是建立在不少于1万到2万项专利(或知产权/版权)研究的基础上。
(2)发明人或研究者是否考虑过发明问题的级别?大量低水平的发明不如一项或少量高水平的发明。
因为,低水平的发明只能在简单的情况下运用。
(3)该项发明是否是从大量高水平的试验中提炼出来的结论或建议? 6、在大多数情况下,理论的寿命与机器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
因而,“试凑”法很难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系统解。
来的 2 分离1) 石油加工中,将一些油渣或其他有害物质提炼分离,已获得精度较高的汽油或柴油。
2) 子弹发出后,弹芯与弹壳分离 3) 电脑键盘与鼠标分开,为的是方便人们更好的操作。
4) 火箭在冲出大气层的过程中将已经燃完燃料的部分解体分离 5) 现在用在建筑中的隔音材料将噪音吸收或隔离,从而使噪音被分离出我们所处的环境。
3 局部质量1) 锤子的一边做成平的一边做成扁的,增加了锤子的切削功能(采4) 将室内的多个等串联在一起,共用一个开关。
triz创新方法案例

triz创新方法案例TRIZ创新方法案例。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一种用于解决技术问题和推动创新的方法。
它源于俄罗斯,由发明家格里戈里·阿尔图诺维奇·阿尔图什创建,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TRIZ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研究和分析已有的创新案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寻找通用的创新原则和方法论。
下面将介绍几个使用TRIZ方法取得成功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创新方法。
案例一,苹果公司的触摸屏技术。
苹果公司在开发iPhone时,面临着如何设计一种用户友好、直观的操作界面的问题。
通过应用TRIZ方法,他们分析了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各种不同的操作方式,最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多点触控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流程,还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最终,苹果公司成功地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了iPhone等产品中,成为了市场的领导者。
案例二,通用电气的发动机创新。
通用电气在研发新型飞机发动机时,遇到了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排放的难题。
通过TRIZ方法的应用,他们对各种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最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喷嘴燃烧室设计。
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降低了排放,使得通用电气的发动机在性能上有了质的飞跃。
案例三,三星的柔性屏幕技术。
三星公司在开发新型手机时,希望能够设计出更加轻薄、便携的手机。
通过TRIZ方法的应用,他们分析了各种不同的屏幕材料和结构,最终提出了一种柔性屏幕技术。
这种技术使得手机屏幕可以折叠和弯曲,大大提高了手机的便携性和耐用性。
最终,三星成功地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了旗下的手机产品中,成为了市场的领先者。
以上案例充分展示了TRIZ方法在推动创新和解决技术问题方面的巨大潜力。
通过对已有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通用的创新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发展。
智能手机触摸屏键盘的“创新性解决”——有趣的TRIZ案例

智能手机触摸屏键盘的“创新性解决”——有趣的TRIZ案例崔永一【摘要】现阶段最热门的IT商品首选就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现在国内智能手机用户有4000-5000万,未来将有4亿-5亿的用户,其前景可期.使用智能手机触摸键盘时,操作不便之一就是输入字母.特别是对于手指头较粗的男士来说,操作难度较大.如输入A字母时,常常出现把A键附近的Q、W、S等键盘错误输入当成A键情况.如重新正确输入A字母的话,还需小心翼翼地多摁两次以上,此举会给用户带来操作上的烦躁情绪.【期刊名称】《家电科技》【年(卷),期】2011(000)012【总页数】1页(P35)【作者】崔永一【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现阶段最热门的 IT 商品首选就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现在国内智能手机用户有4000-5000 万,未来将有4亿-5亿的用户,其前景可期。
使用智能手机触摸键盘时,操作不便之一就是输入字母。
特别是对于手指头较粗的男士来说,操作难度较大。
如输入 A 字母时,常常出现把 A 键附近的 Q、W、S 等键盘错误输入当成 A 键情况。
如重新正确输入 A 字母的话,还需小心翼翼地多摁两次以上,此举会给用户带来操作上的烦躁情绪。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呢?分析一下其键盘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智能手机处于字母输入模式时,得在较小的屏幕中游览相应的字母,此时如图1所示系统须把 A至Z 的26个字母和相关功能键全都排列在一个屏幕上,供用户查询和操作。
这使软件工程师不得不选择小字号的单个字母来保持键盘布局的完整性。
但在实际输入A键时,其面积应设计成足够大,当字号大到与手指尖面积大小相差无几时,可实现操作准确和方便。
分析上述问题,整理对键盘的面积需求如下: 1)用眼睛寻找 A键时:单个键盘字号(面积)小:需在屏幕上满足全部字母键盘布局的完整性,所以全部字母键盘字号则要小。
但与此同时,单个键盘字号小,影响了输入的准确性和舒适度。
2)找到 A 键之后,输入时单个键盘字号(面积)要大:用手摁 A键时,其字号尺寸则要大。
移动设备的“极致”创新功能案例

移动设备的“极致”创新功能案例随着智能手机与平板业者拼命寻找产品的差异点,他们将试图从数个方面将产品性能推向极致;例如“密码药丸(password pill)”以及“显示器上盖显示器(display-cover display)”,就是两个这种“极致”的奇特案例。
极致的设备间相互链接性是目前在许多新产品上看到的实用功能之一,也就是手机能与用户邻近周遭的其他装置显示器或是传感器无线连结;举例来说,有许多手机已经配备了NFC 功能,只要将手机与机顶盒或是电视机接触,就能传输数据。
此外还有更多情境感知(context-aware)自动无线链接功能也纷纷冒出头,许多电子商务、软件与半导体大厂,都有意打造与电信服务一较高下的Wi-Fi 网络。
我们还可以期待极致的传感器支持;已有业界厂商与学术机构正在密切合作,实验所谓的“电子刺青(tattoo)”,为移动设备提供感测与控制功能;此外厂商也在开发各种近接传感器、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高度计、化学传感器等等新组件。
其中生物医疗传感器具备高度潜力,已有手机大厂正在开发非侵入式的血糖监测与静脉勘测(vein mapping)功能,目的是在强化健身与医疗保健方面的感测应用;据了解,在日本已经有人将静脉勘测用以做为PC 使用者身分验证。
人与机器互动的一个特殊案例是某家手机大厂正在开发的“密码药丸”,据说只要吞下去,该种药丸就会被人体的电解质所启动,产生一种让整个人体变成认证码的讯号;于是当用户触碰手机、计算机、汽车…等等装置,就能被授权进入控制系统。
迈向极致的移动设备显示器技术极致的显示器原型已经问世,那些应用在电子书的双稳态(bi-stable)、反射式显示器,结合无线技术,可为智能手机打造一种外部显示器或是次显示器;这种概念就是让手机将一个像是地图的影像发送至次屏幕。
以双稳态显示器做为次屏幕,能在不需要电力的情况下保存影像,因此用户能在开车时、不需要重新启动手机就能看到。
分享两个创新案例

分享两个创新案例创新案例一:苹果公司的iPhone苹果公司的iPhone是一款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创新产品。
在iPhone 发布之前,手机市场主要是由功能机和智能手机两种类型的产品组成。
功能机功能简单,主要用于打电话和发送短信,而智能手机则具备更多的功能,如上网、拍照、播放音乐等。
然而,智能手机的用户界面复杂、操作繁琐,用户体验不佳。
苹果公司在2007年发布了首款iPhone,它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触摸屏技术和直观的用户界面。
iPhone的操作界面采用了多点触控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手指滑动、捏合等手势进行操作,使得操作更加直观简单。
此外,iPhone还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用户可以通过下载各种应用程序来扩展手机的功能。
这一创新使得iPhone成为了一款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用户体验优异的智能手机,引领了智能手机的发展潮流。
创新案例二:特斯拉的电动汽车特斯拉是一家以电动汽车为主要产品的创新型汽车制造公司。
传统的汽车主要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而电动汽车则采用电池供电,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能效等优势。
然而,由于电池技术的限制,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较短、充电速度较慢,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
特斯拉通过对电池技术的持续创新,成功研发了一种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并将其应用于其电动汽车产品中。
这种电池具有优异的续航里程和快速充电的特点,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此外,特斯拉还在电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上进行了创新,采用了轻量化材料和先进的驱动系统,提高了汽车的能效和性能。
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不仅引领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潮流,还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人们对汽车的认知,推动了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可持续交通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创新案例三: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是一项具有颠覆性创新意义的技术。
传统的汽车需要人类驾驶员进行操作,而自动驾驶汽车则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车辆的自主导航和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