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强化训练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强化训练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强化训练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强化训练题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到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境界,既__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啊!蒙汉情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话斜阳!

5.古人词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_______________。

6.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_____________;我从不___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__。

7.我乘船旅行,突然天空中乌云翻滚,紧接着就下起了大雨倾盆,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晴朗的夏夜,我信步来到河边,听蛙声阵阵,嗅风儿吹来的稻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人与朋友喝完酒后,约定重阳节时前来赏菊花,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六月天,孩儿脸。”夏天的天气,晴雨无常,就像苏轼的诗句描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过天晴,西湖的景象别有洞天。11.五岭__________腾__________,乌蒙__________走__________。金沙水拍____________,大渡桥横__________。

12.这庄严的宣告,这___________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_____________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__________________,传到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__________起来。

13.《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具体地表现了红军将士不怕“远征难”。

13.周恩来总理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事业,呕心沥血。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什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征战疆场,真的是“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

15.为了保卫祖国边疆,边防战士们十年如一日用心守护,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知道:“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16.即使自己地位低微,他也在心里牢记要忧国忧民,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春天悄悄地来了,站在小河边,看见鸭子在快乐地戏水,真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

________________”。河边,柳树发出了新芽,真是“碧玉妆成________________,万条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颜六色的鲜花争芳斗艳,风儿带来缕缕幽香,真是“等闲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春”。

18.“胜日寻芳____________,无边光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_(季节)风光的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19.《春日》这首诗中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赞美春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22.故宫有三大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宫有“后三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桥》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______________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村民们送上了生命桥。

24.《穷人》是俄国作家______________的作品。本文赞扬了桑娜、渔夫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25.《在柏林》是美国作家_____________的作品。全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通过写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____________。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写的。从“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我”回家乡时已经年迈。

27.《三黑和土地》一文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喜悦之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8.《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29.《青山不老》一文赞扬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怀。

30.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_。3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32.《江南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一首描绘江南春景的诗,诗中能反映江南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向我们飞过来。

34.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泥丸。

35.这__________的宣告,这__________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36.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____________,层层____________,道道_____________,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37.地扫得________________,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________________。

38.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____________,是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40.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___________,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___________________。

41.伯牙和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古书有所记载,后来,人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知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42.__________国音乐家贝多芬有一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在__________河边散步,听见兄妹俩的对话,被盲姑娘对__________的热爱所感动。于是为兄妹俩弹奏了两曲,其中有一首就是《月光曲》,弹完这首曲子,他飞奔回客店,把它__________了下来。

4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乎若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乎若________。”伯牙的琴声只有________能听懂,怪不得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_______,终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杜处士对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特别珍爱,______________,常以自随。但当牧童指出这幅画中的错误时,他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知道,古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改也。

45.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乐圣”,《月光曲》一文讲述他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激情,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善良品格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46.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_____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47.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启发我们要勇于开拓。

48.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要记住鲁迅先生在《学界三魂》里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他发扬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什么才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告诉我们:“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中国的脊梁。”50.鲁迅先生逝世后,友人撰写了这样一副挽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副挽联中巧妙地嵌入了鲁迅两部小说集的名称,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1.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课文通过记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事,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形象。

53.“好的故事”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5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5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56.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学界的三魂》57.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_的人……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有的人》是__________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副标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颂了鲁迅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号召人们做大写的“人”。

59.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瓜有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60.“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很多人认为,“伯父”所说的“黑洞洞的”暗指____________________,“碰壁”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我正要凝视他们时,__________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__________,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6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____________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文中回忆了伯父生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件事,说明了伯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63.《有的人》是诗人_____________写的一首纪念鲁迅的诗,从诗中前三节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64.《少年闰土》节选自________的小说____________。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__________之情。文中,闰土给“我”讲了四件新鲜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诸葛亮

66.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

67.祖宗疆土,当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

68.位卑未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

69.《七律·长征》这首诗是______________写的,这首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来写,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红军翻越过的众多山中的两座;“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红军渡过的众多河流中的两条。这首诗的尾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开国大典》记叙了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71.《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时期,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壮士热爱__________,仇恨______________,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72.《灯光》是______________写的,课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开轩面场圃,把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74.移舟______________,日暮______________。

75.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77.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__________,春使我__________,夏让我__________,秋令我____________________。

78.《丁香结》中的丁香白的__________,紫的__________,散发出淡淡的____________的甜香,____________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79.《草原》一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__________________,再描写草原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情形,结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80.《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代词人__________写的,“西江月”是____________,这首词描写了________(季节)夜晚的山村风光,从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邹)国人。《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之一,还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孔子又称“文圣” 。记录其言行的经典著作是《论语》。。 二、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游丝样的痕迹呢这两段话选自课文《匆匆》,作者朱自清,我知道他的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整篇文章文字清秀隽永,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是_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照样子写句子。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青蛙睡了,有再醒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大雁去了,有再回的时候。 三、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对于树来说,“不确定”指的是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对于人来说,“不确定”指的是生活中不可预料到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树要学会在“不确定”中自己寻找水源;而人则要在“不确定”中经受考验,独立自主,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法。 四、《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骆驼样子》、《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选自小学课本的《骆驼祥子》《猫》《草原》,文中提到的重要日子有(腊八,过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正月十九)。 五、《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如蒙古族的那达慕,藏族的雪顿节,西南地区彝族、白族的火把节。也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四川的川戏。藏戏则被称为藏文化的_“活化石”,它的主要特点是1,戴着面具演出,2没有舞台,3一出戏演出三天三夜还没有结束。. 六、.《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李星华,课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发生的事情。

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练习题大全

六年级数学培优练习 基本练习。 (一)、填空练习 1、(1)0.75 =(——) =( )% 。 (2)( ) ÷ 24 = 3 8 = ( )%。 (3)( )÷8 = 21( ) =87.5%=( )小数= ( ) 64 。 (4) ( )% =(——)= 0.15 2、(1)甲数是乙数的150%,甲数比乙数多( )%,乙数比甲数少( )%。 (2)实际用煤比计划节约20%,实际用煤是计划的( )%。 (3)甲的效率比乙的效率高5%,甲效是乙效的( )%。 (4)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20%,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 (5)甲乙两数的比是5: 6。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比乙数少( ),乙数比甲数多( )。如果甲数是10,乙数是( );如果甲乙两数和是55,甲数是( ),乙数是( )。 (6)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10%。冰的体积是水的( )。 (7)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1 9 。480吨是原计划的( )。 (8)修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这段公路的14 ,第二周修筑了这段公路的2 7 ,第二周比 第一周多修了2千米。2千米是这段公路的( )。 (9)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8米,第二天了42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的是这 条公路全长的128 。这条公路全长的1 28 ( )千米。 3、(1)甲数比乙数多20%, 甲数与乙数比是( ):( )。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甲数比乙数少( )% 。 4、(1)一个养殖厂养鸡1000只,养鸭1250只,鸡比鸭少( )只,鸡比鸭少( )%;鸭比鸡多( )只,鸭比鸡多( )%。 (2)240公顷相当于300公顷的( )%;17.5吨比20吨少( )%;80千米比50千米多( )%。 5、(1)比24的1 6 多5数是( ) (2)一个数的3 11 是24 ,这个数是( )。 (3)34 乘以一个数等于3 20 ,这个数是( )。 (4)( )的20%是5.2吨 ;80的( )相当于60的( );。 (5)一个数的30%是60, 这个数的80%是( )。 6、 3米增加23 米后是( )米; 3米增加它的2 3 后是( )米。 7、(1)223 小时=( )时( )分。 2 1 5 吨 = ( )吨( )千克。 (2)3吨70千克=( )吨。 3 时 20分 = ( )分。 8、(1)a ×13 = 6 , 则12 a + 1 9 a =( )。 9、(1)在33.3% 、3 10 和 0 .33中最小的数是( )。 (2)把0.85 、78 、85.1% 、5 6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 )<( )。 10、六(2)班一天出席48人,缺席2人 ,这一天的出勤率是( )。 11、( )×( ) = 1 ; 24 + 24 + 2 4 =( )×( ) 。 12、一段路程甲4小时走完,乙3小时走完,甲的速度是乙( )。如果甲、乙从两地相向而行,需要( )小时相遇。 13、(1)78 ×3表示( ); 3 × 7 8 表示( ) (2)3 5 ÷4表示( ) 14、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 ),就是( )。 15、( )的 7 6是 53千米。43千克是109 千克的( ) 16、一台织布机85小时织了4 1 6米布,织布的米数与时间的比是( )∶( ); 这台织布机1小时能织布( )米。 17、由“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 3 2 ”这句话,我们可以联想到: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 )与( )的比是2:3;( )与( )的比是3:5。 18、自然实验课上,同学们一开始按药粉与水是1∶10配制药水,后来根据需要,又加入了2克药粉,这样配制成的药水有35克。这时,药水中的药粉与水的重量比是( )∶( )。 (二)、判断练习 1、a 与b 是互质数,a b 一定是最简分数。 ( ) 2、李华的钱增加30%后又用去30%,她现在剩下的钱与原来的一样多。 ( ) 3、一个数增加25%后,又减少25%,仍得原数。 (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课文填空(蓝精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单元课内练习题 学校_____班级____姓名____ 1.文言文两则 1、《学奕》选自。通过写的事,说明了。 2、《两小儿辩日》选自(),故事体现了()和孔子()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孔子是()时期的(),( ) 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 )一书。 4、《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5、《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他的作品还有。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表达了作。 3、课文运用了、、、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和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 ) 。

(2)( ),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我们学过他的。文章借( )比喻。写一个种树人让( 的育苗方法,说明了( )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 )。人生活的“不确定”指( )。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 ) 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这句话的意思是(,(。) 6.北京的春节 1、本课以()为经线,以( )为纬线,结构全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填空题汇总训练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填空题 1、把一张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反复几次,几条折痕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圆的(),一般用字母()表示,它决定着圆的();连接这一点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一般用字母()表示,它决定着圆的()。 2、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是r=( )d, d=( )r。直径和半径的比是()。 3、通过(),并且两端都在()的线段叫做直径。它一般用字母()表示。 4、在同一个圆里,有()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在同一个圆里,有()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 5、在圆里可以画()条线段,其中()最长。 6、圆是()图形,它有()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是()所在的直线。

7、长方形、圆形和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其中()的对称轴最多,有()条。 8、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用字母()表示,它是一个()小数,计算时,我们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为()。 9、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5倍,它的直径扩大到原来的()倍,周长扩大到原来的()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10、一个大圆的直径是10厘米,一个小圆的直径是8厘米,大圆和小圆的直径比(),大圆和小圆的半径比(),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 小圆和大圆的面积比()。 11、圆的半径是3厘米,它的直径()厘米,周长()厘米。

12、圆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直径是()分米,半径是()分米。 13、用一根长314厘米的细绳正好绕圆一周,这个圆的周长是(),直径是(). 14、画一个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5、把一个圆形纸片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 ),宽相当于圆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16、用一张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 一张长方形纸的长是20厘米,周长是60厘米,在这张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2019年六年级上册填空题大全

2019年六年级上册填空题大全 1. a:b=1.4,a 比b 多()-,b 比a 少()-。 2.男女的比是6:5,男比女多()-。 3.甲的 52等于乙的73,甲:乙=( )。 4.甲比乙多9 1,乙是甲的()-。 5.12米减少41后再增加41米是( )。 6.比4米少4 1是( )。 7. 52的倒数是它本身的( —)。 8.甲的41等于乙的52,甲比乙=( )。 9.从A 到B ,甲乙速度比是4:5,所走路程比是( )。 10.把56米:28米化简比是( ),比值是( )。 11.三角形的内角比是1:2:1,按角分是( )三角形,按边分是( )三角形。 12.4÷10=( ):( )=()-=( )(填小数)。 13.药占药水的 41,药与水的比是( )。 14.10克盐放进100克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 )。 15.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1:3,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16.两根同样长的线,甲用去32,乙用去3 2米,剩下的( )长。 17.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180,减数与差的比是1:2,差是( )。 18.一项工作甲10分钟完工,乙6分钟完工, 甲乙的效率比是( ). 19.一种药液是药与水按1:400配成的,有1.2千克水,需要( )千克药。 20.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5,直径比是( ),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21. 32小时脱粒8 5吨,1小时脱粒( )吨,脱粒1吨需( )小时。 22.一根木料锯成5段,每次用4 3分钟,共用( )分钟。 23.把43米平均锯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 )。 24.甲:乙=5:4,甲比乙多总数的( )。 25.甲÷乙=1.75,甲乙的比是( )。 26.甲乙的速度比是3:2,行同一段路所用的时间比是( )。 27.甲乙丙的比是2:4:5,甲丙的和是14,乙是( )。 28.1:2=6:12的根据是( )。 28.甲乙同样多,甲给乙 4 1后,甲乙的比是( )。 29.甲:乙=7:6,甲比乙多()-。 30.甲乙丙平均数是6,甲乙丙的比是21:32:6 5,甲是( ),乙是( ),丙是( )。 31.男生比女生少81,男生是女生的( ),女生是男生的( ),男生占总人数的( ),女生占总人数的( ),男生比女生少总人数的( ). 32. 一个小数,如果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比原数多25.2,是原数( )。

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课文填空

寒食 作者: 无处不飞花, 。 汉宫传, 散入,春城: 汉宫: 传蜡烛: 迢迢牵牛星 作者: 牵牛星,河汉女。 ,。 不成章,。 ,本去复几许。 ,。写作手法:。 河汉女:。 擢:。 札札:。 机杼:。 章:。 盈盈:。 十五夜望月 作者: ① , 。 ② , 。 解释: ① ② 长歌行 作者: ,。 ,。 ,。 ,。 ,。日积月累: 13岁:40岁:80-90岁: 15岁:50岁:100岁: 20岁:60岁:

《匆匆》课文填空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感到无奈和惋惜。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的特点。第二段写作者自己的八千多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表达了作者的。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写出了自己对的思索。 燕子去了,____________;杨柳枯了,___________;桃花谢了,___________。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现在又到了那里呢? 我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但我的手____________。在默默里算着,____________已经从我手中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日子滴在_________,没有_____,也没有_____.我不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来的中间,又_________?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___________太阳。太阳他有脚啊,_______________;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默默时,便从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____时,他又从_______________,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_________从我身上_____,从我脚边______。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___________。我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的日子里,在______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________,只有_______;在____________里,除_____,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_______,被____________,如______,被____________;我留着些____________?我何曾留着____________呢?我_________来到这世界,转眼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平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你聪明的,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常考填空题

1、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1:2,小圆与大圆的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2、一条绳子长8米,第一次减去了1/2 ,剩下的还有( )米,第二次再减去1/2 米,现在剩下( )米。 3、把一根4/5米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全长的( ) 5、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5,其中最大的角是多少度?这是个( )三角形。 6、某校六年级体育达标的有96人,没达标的有24人,达标率是( )% 7、.把10克盐放入90克水中,盐与水的比是( ),盐水的含盐率是( )。 8、( )÷5=0.6=15( ) =( ):40=( )% 9、9÷( )= 4 3= ( ) : 8 =()15=( )(填小数) 10、在同一个圆里,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是( ) 11、12÷( )=0.2=( ):( )=( )20 =( )% 12、甲数是21,乙数是30,甲数比乙数少( )%。 13、30千克是50千克的( )%,50千克是30千克的( ) %。 14、A 除以B 的商是2,则A ∶B=( )∶( )。 15、从甲城到乙城,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要行6小时,货车的速度与客车的速度的最简比是( )。 16、用一根长12.56米的绳子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直径是( ),面积是( )。 17、把10克的糖放入100克的水中,糖占水的( ),糖和糖水的比是( )

18、六年(1)班植树60棵,成活了57棵,成活率为( ) 19、( )15 = 6∶( )= 3 ÷ 5 = 15 ( ) = ( )% = ( ) (填小数)。 20、8比6多( )%,9比15少( )% 21、画一个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这个圆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22、在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 23、工程队原计划一周修路24千米,实际修了28千米。 (1)实际修的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2)实际比原计划多修百分之几? (3)原计划比实际少修百分之几? 判断题 1、半圆的面积是它圆面积的一半,半圆的周长是它圆周长的一半。 ( ) 2、 两个真分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 3、红糖重量比白糖重量多10%,就是白糖重量比红糖重量少10%。 ( ) 4、一根绳子长90%米 ( ) 5、两条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条剪去它的2/3,第二条剪去2/3米。剪去的一样多? ( ) 6、一个数增加25%后又减少25%,仍得原数。 ( ) 7、男生植树棵树比女生多1/8,女生植树棵树比男生少1/8 ( ) 8、∏=3.14 ( ) 9、四个圆心角都是90°的扇形可以拼成一个圆。 (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带答案)

六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3、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气息;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4、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呵!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5、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的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_,原名_舒庆春,字_舍予,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小说《_骆驼祥子_》《_四世同堂_》,剧本《_龙须沟》《茶馆》等。 2.《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描述北京风俗民情的散文(载体),描述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_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作者按照_时间__顺序,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一笔带过,这样安排的作用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课文详写了八儿等粥,略写了八儿和家人喝粥,详略分明,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7.《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封建政治腐败现象的讽刺。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两句写出了春天的长安城无限美好的景象。诗中的名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传”和“散”二字,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赐新火图。读了后两句,我们会想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 8.《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夫妻离别。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其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写出了咫尺天涯的无奈。“_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在刻画织女时,这首诗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动作和神态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9.《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的诗作。全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与亲友的思念之情。“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渲染了中秋月色的清净悠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则委婉地表达了游子思亲之情。 10.正月初一那天的早餐,人们通常喜欢吃年糕,寓意“年年高”,也有喜欢吃汤圆的,寓意“团团圆圆”;有些地方,人们还喜欢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为“粽”和“宗”音近,暗含对于“开宗明义”的怀念之情。小朋友们还特别盼望得到压岁钱,传说压岁钱寓意“岁岁平安” 11.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让人想起温馨幸福的春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让人想起哀思如潮的清明节;王建的诗句“今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填空题专项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填空题专项练习1. 照样子,组字、组词、造句。 例:忄——(情)(感情)我们和老师的感情特别好。 ①扌——______ ______ ______。 ②纟——______ ____________。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调查报告作者先介绍了调查的原因,然后讲了四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拼音,写词语。 jīng yíng kūjiéhéǎi kěqīn kuàng chǎ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4. 补充词语并任选两个造句。 寒风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轰鸣 狂风______ ______ 心______肉______ 身无______ ______ 大吃______ ______ 流连______ ______ ______高采______ 5. 照样子,写词语 ①光亮——亮光______——______ ②(幸福)的童年______的童年______的童年 ③成语接龙:轻而易举→______→______ 6.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 ______地等着______地散步______地移动 ______地看着______地走近______地刻画 7. 根据课文《明天更辉煌》内容填空。 在亿万______中,有一位伟人______。他用超人的______,为你绘制了回归的______。斩______破______,前进的步伐______。百年之梦终______,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______。回到母亲______的香港啊,明天更加美好、更加______。 8.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个性______的品性______的杰作 ______的身影______的舞姿______的教室

最新六年级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话在诗中多次出现,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反复,这样写的好处强化语言的节奏感,增强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的情感。 请写出4条有关长江的古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黄河滚滚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他们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和强烈度爱国主义精神。 (课后练习2中的两个“似乎”) 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7、《夏日绝句》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表现了作者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活着就应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该成为鬼中的英雄。诗中李清照怀念古人项羽,目的是以古喻今,借项羽来讽刺不退而退、苟且偷安的南宋君臣。我还会背诵她写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的真正让词人“沉醉”的是溪 15、《最大的麦穗》记叙了古希腊大学者_苏格拉底让他的弟子们到麦地中摘麦穗,提了两个要求:一是摘一个最大的,二是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最终两手空空,但他们也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背诵默写)也让我懂得了:追求应该是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 16、《山谷中的谜底》其中“谜”是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西坡长满杂树,东坡只有雪松。“底”是西坡雪小压不断树枝,东坡的雪松枝桠会弯曲,把雪抖落再反弹,其他树没有这个特点都死了。从中告诉我们:在压力和逆境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17、《广玉兰》是围绕最后一段来写的:我爱广玉兰的幽香和纯洁,更爱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的各种形态:有_含苞待放的、有刚刚绽开的、有盛开的、有花瓣凋谢的。请写出一句能体现广玉兰生命力旺盛的句子: _ _。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大全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大全 一、填空题 1、一种盐水的含盐率是20%,盐与水的比是()。 2、生产同样多的零件,小张用了4小时,小李用了6小时,小张和小李工作效率的最简比是()。 3、从甲地到乙地,客车要行驶4时,货车要行驶5时,客车的速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货车的速度比客车慢()%。 4、100克糖溶在水里,制成的糖水的含糖率为12.5%,如果再加200克水,这时糖与糖水的比是()。 5、若从六(1)班调全班人数的1/10到六(2)班,则两班人数相等,原来六(1)班与六(2)班的人数比是()。 6、把甲队人数的1/4调入乙队,这时两队人数相等,甲队与乙队原人数的比为()。 7、六(1)班今天到校40人,请病假的5人,该班的出勤率是()。 8、把一个半径是10cm的圆拼成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长方形的周长是(),面积是()。 9、两个数的差相当于被减数的40%,减数与差的比是()。 10、()米比9米多40% , 9米比()少55% ,200千克比160千克多()%;160千克比200千克少()%;16米比()米多它的60%;()比32少30% 。 11、钟面上时针的长1dm,一昼夜时针扫过的面积是()。

12、一根水管,第一次截去全长的1/4,第二次截去余下的2/3,两次共截去全长的()。 13、某种皮衣价格为1650元,打八折出售可盈利10%.那么若以1650元出售,可盈利()元。 14、正方形边长增加10%,它的面积增加()% 。 二、选择题 1、数学小组共有20名学生,则男、女人数的比不可能是()。 A.5︰1 B.4︰1 C.3︰1 D.1︰1 2、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相当于甲圆面积的1/6,相当于乙圆面积的1/5,那么乙与甲两个圆的面积比是()。 A.6︰1 B.5︰1 C.5︰6 D.6︰5 3、一杯牛奶,牛奶与水的比是1︰4,喝掉一半后,牛奶与水的比是()。 A.1︰4 B.1︰2 C.1︰8

六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填空

六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填空 本册课文中要求我们养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学习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______._____获得,还可以在_ ____.______获得。 《长江之歌1.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______》的主题歌歌词,作者没有实写长江的景象,而是用第__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的对象,赞美了她的“风采”.“气概”.“情怀”,表达了__________ ____的感情。 2.你从___走来,春潮是你的___;你向___奔去,惊涛是你的___。你从___走来,巨浪荡 涤着___;你向___奔去,涛声回荡在___。你用___的乳汁,哺育___;你用___的臂膀,挽起___。你用___的清流,灌溉___的国土;你用___的力量,推动___的时代。 《三亚落日1.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_______,它歪着________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______,在大海上溅出_________。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____感染了,________,_______。从“感染”一词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_______,低翔的白鸥____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________ ______________,从“担心”一词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人们惊讶得______生怕眨眼的______,那只红灯笼会_____________。 “红灯笼”指_____,由“惊讶”.“生怕”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 1.烟台的海在__省。这地方的海春夏秋冬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课文是按___顺序写的。 2.小山似的海浪像_________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_______._______地扑向堤岸,溅起______,发出_______,有时_______。这段话写出了海的_________ __。 3.微波泛起,___,从____________,刚_________,又__________,然后又________,像__________。这段话写出了海的____________ __。 4.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常_____,宛如一个___.___的少女。清晨,太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_________。傍晚,____的海面 上倒映着_______,岸边的石代代凳上________,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_____。这段话写出了海的________________。 5.烟台的海是一幅__,是一道_______,是一座________,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 演着__________。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记金华的双龙洞》 1.本文的作者是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____。这是一篇____,按____的顺序记叙了游览双龙洞的经过。作者描写了___的溪流,外洞的__,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___,内洞的__.__.__ 的特点。 2.我怀着好奇的心情____________,自以为从____到____,到____,到____,没有一处不________。才说了一声“行了”,____________。眼前____,可 是还能感觉_______________。我又感觉要是__________,准会______,______。 《卢沟桥烽火》 1.“卢沟桥事变”发生在___年__月__日,它拉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_______________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1]………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填空题专项练习

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填空题专项练习 1、 的倒数是( ),11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0.625. 2、一个数的52是24,这个数的83是( )。 3、超市运来300千克梨,运来的苹果比梨少 103,运来的梨比苹果多( )千克,雪梨有( )千克。 4、一项工程,甲队独做6天完成,乙队独做8天完成。两队一起做, 每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 )。 5.比12吨少 吨是( )。 比12吨少 是( ). 10、一个数的51比它的4 1少10,这个数是( )。 6、35比( )多41 。 16是( )的54。 比( ) 少 41是30. 7、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全长的( ),是( ) 米。 8、83÷5O 83×5 1 15 2÷31O 152 256 ÷5O 256 9、一批物资运往灾区,运了6车才运走83,平均每车运走这批物资的( ),剩下的物资还要( ) 车才能运完。 10、45 小时=( )分钟,40分钟=( )小时。 11、12585 表示( )。 12、读一本科技书,每天读它的 16 ,( )天可以读完这本书的 12 。 13、甲数是乙数的3 2,乙数和甲数的比是( ),比值是( )。 14、把1.5∶2.1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6千米∶300

米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15、六(1)班有男生35人,女生21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 ),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16、一个正方形,周长是811 米,面积是( )平方米。 17、甲数比乙数多310 ,把( )看作单位“1”,如果甲数是26,则乙数是( )。 18、一箱苹果重15千克,吃了23 ,吃了( )千克,还剩( )千克。 19、716 =( ):( )=( )64 =( ):32=35÷( ) 20、a × =b ×1=c ×78 比较a,b,c 三个数( )最大,( )最小。 25、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 ),a :b (b ≠0)其中“:”叫做 ( ),这个比的前项是( ),后项是( )。 26、0.3:1的前项扩大10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1也应该( ),这是根据( )性质。 27、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它们底边长的比是7:8,它们高的比( ) 。

六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弈秋,。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曰:“非然也。”《学奕》 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______。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_________时去人近,而______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两小儿辩日》 3、燕子去了,;杨柳枯了,________________;桃花谢了,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又到了那里呢?《匆匆》4、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默默里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_______,也没有_______。我不禁____________________。《匆匆》 5、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

六年级数学上册填空专项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填空专项练习题 1. x×y=5,x和y是______。 2. 一只挂钟的分针长10厘米,经过0.5小时后,分针扫过的面积是______ 15平方厘米。 3. 现价=______×______ 。 4. 小明从家到学校骑自行车的______和______是变化的量, 5. 把1.6、 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______。 6. 一本书已看的页数和______是相关联的量。 7. 观察各题中的变化规律,然后填上各题中所缺的数。 ①______ ②______ 8. 根据下列点阵,如果继续画下去,第8幅图中有______个点. 9. 在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10. 要剪一个面积是9.42平方分米的圆形纸片,至少要面积是______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11. 根据8×9=3×24,写出比例______。 12. 把7m=8n 改写成两个比例______ 13. 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完全一样.() 14. 一条路甲车行驶的速度是每时60千米,乙车行驶的速度每时50千米,甲乙两车行完全程所用时间比是______。 15.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直径是4厘米,环宽是4厘米,银色部分面积是 ______平方厘米。 16. 找规律填数. 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需要7根小棒,摆三个正方形需要10根小棒,摆10个正方形需要______根小棒,100根小棒能摆______个正方形. 17. 用一根长25.12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圆,圆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18.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6=1.2:______ ,8:______=5:9 19. 一块长方形的地,长为200米,宽为120米,要在这块地的中央修建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形花坛,那修建的花坛面积是______平方米。 20. 在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剩下部分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21. 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共180筐,已知苹果和梨筐数的比是5:4,运来苹果______筐。 22. 打几折就是______是______的______。

六年级按课文内容填空

六年级按课文内容填空 十一册 第一单元 一、稻草人 1、本文的体裁是,课文通过稻草人一夜所见和他心情由“高兴—— ——————极度伤心”,刻画了一个、 、的稻草人形象。 2、《稻草人》是我国著名作家写的一篇。课文通过写稻草人在田里看到的、、做到的,刻画了一个、、的人物形象。一天夜里,他在田里看到稻子都长出了,很替主人;就在他发现小蛾飞来落下,心里;当蛾子下了子,它无比;当主人不知他的警告,他得像个病人;当肉虫吃光了稻叶时,他为主人深感。 二、寓言两则 1、《自相矛盾》选自。作者,国家。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出自本则寓言的成语是,解释其意思。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会有几种结果?(至少3种) 3、《自相矛盾》中,自相矛盾的句子是(用原文)。并解释意思。 4、《画蛇添足》选自,它说明了,成语就是出于此,意思是。请写出三个寓言故事的成语。 5、说明画蛇添足的原因的句子是。 6、“子安能为之足?”改为陈述句。 三、卖火柴的小女孩 1、《卖火柴的小女孩》体裁是,是作家的作品,他被称为,我们还读过他的作品有、、、。文章以为线索,写了小女孩、,捏着火柴梗冻死街头三部分。特别是第二部分,卖火柴的小女孩因为冷,所以幻想有;因为,所以幻想有;因为,她就幻想有;因为,就幻想;最后,说明她。幻想和的鲜明对比,说明小女孩生活极其,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表达了作者对。 2、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划线词语说明,这个地方实际是指。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句中,第一个幸福是指,第二个幸福是指,这两个幸福的真正意思是。 四、刺猬汉斯 1、《刺猬汉斯》的作者是的,主要作品有。本(体裁)的主人公是,文中表达了他的品德,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