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表现对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附68例报告)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诊断观察

C T的增 强扫描多呈现均匀强化。结论 依据原 发性脑淋 巴瘤的 C T诊断存在的部分的特征性 ,可以作为病情确诊的参考。
【 关键 词 】原 发性 ;脑 淋 巴瘤 ;C T诊 断 中 图分类 号 :R 7 3 9 . 4 1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7 — 0 4 6 1 — 0 2
性 ,全部的患者 均头痛 ,5 例 患者的偏侧肢体无 力且行走不稳 ,a M 患
者 的意识模 糊 ,4 例患者 出现恶心 呕吐 ,2 例患者 的视力 下降 ,2 例 患
多样,经过c T 诊断易误诊成脑移植瘤、脑膜瘤或脑胶质瘤等。本文主
要对原发性脑淋 巴瘤 的C T 诊断观察的价值进行探讨 。
者出现精 神 障碍 ,1 例 患者 出现癫 痫的症状 。经体格 检查 1 3 例患者 的
程 ,治疗3 个疗程,2 周后复查,观察治疗效果。
1 - 3疗效评价 治愈 :患者不适症状 消失 ,纯音测 听语 言频率平均 听力提 高3 0 d B 以上 ,声导抗A 型 。好转 : 患者症状有所改善 ,纯音测听语言频率平均 听力提 高 1 5 - 3 0 d B 以上 ,声导抗C 型或者A s 型 。无效 :患者 不适症状 未
成 缝隙 。使用 甲基 强的松龙后使 中耳的负压减轻 ,从而促使 咽鼓管 功
得到改善 , 纯音测听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无提高,声导抗B 型或者C 型。
1 .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 P S S l 1 . 0 统计学软件 ,将两 组患者 的观 察指标用 ( ± s )表
能快速恢复正常【 6 l 甲基强的松龙还能有效提高咽鼓管及 中耳的抗炎
国睚|昏 ■圈同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特点

他 肿瘤 如胶 质母 细胞瘤 相 混淆 。本 文 回顾 性 分析 我 水 肿带 的宽 度 >2 cm 且 ≤1/2大脑 半 球 ;3级 指 重
科 2003~2005年经 手术病 理证 实 的 1 1例脑 淋 巴瘤 度水 肿且 水肿 带 的宽度 ≥1/2大脑半 球 。
MRI表 现 ,以期提 高对 本病 的诊 断 和鉴别 诊 断水平 。 1.4 T.WI、T2WI信 号 强度 统 计 方 法 以 同一 序 列
回顾分析 。结果 :11例共检 出 l7个病灶 ,病灶 T,wI均呈低信号 ,T:wI呈等或稍高 、稍低信号 ,单发或多发 ,境界清晰 ;轻中度
瘤 周 水 肿 ,并 可 见 “火 球 样 ”水 肿 ;增 强 后 病 灶 多 明 显 均 匀 强 化 ;“缺 口征 ”、“尖 角 征 ”的 出现 具 有 特 异 性 。 结 论 :脑 淋 巴瘤 的
(TR/TE=340/14)、FSE—T2WI(TR/TE=3 200/145) 及 胼胝 体 2例 。病 灶 最 大 径 为 17~56 mm,平 均
序 列 ;矢状 面 T.WI;并 根 据 需 要 适 当增 加 冠状 面 扫 31.7 mm。在 MRI SE—T.WI上 ,所 有 淋 巴瘤 均 呈 低
DU Ⅵ i.ren
(CT& MPJ Room,Wuh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Wuhu 24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MRI f indings of pr ima ̄ brain lymphomas(PBL)in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Methods:MRI and
龄 16~72岁。病程 7天 ~6个月。临床表现与病 号 。同时在注射 Gd—DTPA增强后 ,根据其强化方式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淋巴瘤是先进世界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它的发病原因和发病的机制尚不是很清楚。
近几年来,我国淋巴瘤患者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淋巴系统是身体的免疫系统,他遍布全身的每一处角落。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是淋巴瘤的一种情况。
那么原发性颅内淋巴瘤临床表现及诊断是怎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概述原发性颅内淋巴瘤是指用现代诊断技术仅能发现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全身其它部位未发现的淋巴瘤,而且不包括硬膜外、眶内、累及颅骨或脊柱的淋巴瘤。
本病少见,估计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3%,颅内统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为45~70岁,也有报道为40~50岁;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发病年龄较早,如儿童期感染AIDS者发病高峰在10岁左右。
临床表现颅内淋巴瘤病程短,多在半年以内。
无特定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占位病变或弥漫性水肿引起的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可伴有精神方面的改变,如性格改变、智力降低、行为异常或嗜睡等,可能与病变多位于额叶、额-胼胝体区或颞叶有关。
局限性体征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可出现肢体麻木、瘫痪、失语和共济失调等,但癫痫少见。
部分患者有脑炎、脑卒中、颅神经麻痹等表现,少数有脱髓鞘疾病表现。
上述各种表现皆可为首发症状。
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1 、单个或散在的颅内结节最为常见,多为于幕上。
约15%的病人在出现神经病学症状之前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症状。
主要的神经病学症状为局部神经功能缺失(占73%),其它有精神症状(28%)、抽搐(9%)、颅内压增高(3%)、个性改变、小脑体征等;个性改变包括情感淡漠或思维缓慢、无责任感的行为或精神错乱、精神或情感分裂性疾病、幻视等,说明肿瘤浸润至脑室周围白质或胼胝体。
随后可出现运动困难、轻偏瘫、语言障碍;如有头痛,可能累及脑膜或颅内压增高所致;出现共济失调可能因幕下病变位于小脑内或从第四脑室浸犯脑干和小脑。
2、弥漫的脑膜或脑室周围病灶约24%的患者为弥漫的脑膜病灶或脑室周围病灶,另有少数可表现为胼胝体或接近室管膜的丘脑肿瘤。
原发性脑淋巴瘤CT及MRI征象分析

Mo d e m 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J a n ua r y 2 0 l 4 ,Vo 1 . 2 6, No. 1
节发病多见 n 。本 病 的病 因 与 发病 机制 的 滑 膜 和 关 节 内 的积 液情 况 , 还 可详 细 边 缘 骨 赘 形 成 、 关节 面 硬 化 、 关 节 间 隙隙
摩擦 骨 关 节 将 会 引 起 关 节 退 行 性 病 变 , x 线辐 射 量 较 大 , 且 对 未骨 化 及 钙 化 的 致的关节面骨质碎裂 , 除可见关节 内游离 导致 关节 功 能 紊乱 , 轻 度 肿 胀 及 关 节 内 悬垂体与游离体、 滑膜及少量积液的显 体外 , 还可 见关节崩解 和脱位 , 关节 明显肿 少量 积 液 ,间歇 性 酸 痛 , 关节 有 弹 响和 / 示 没 有 MR I 敏 感 。MR I 的 软 组 织分 辨 大而 患者 无痛感 , 症状 与体 征不符 。 或绞 锁 现 象 , 关 节 周 围可 扪 及 固 定 或 可 率 高 , 能 更好 地 显 示 关节 悬 垂 体 、 游 离体 综上所述, 影 像 学 诊 断 是 早 期准 确
对称 关节 , 以了解对侧关节有 无病变 。
况, 但 由于 MR I 对 钙 化 或 骨 化 的 敏 感 性
临床 上对 滑 膜 软骨 瘤 病 的 诊断 主 要 差 , 对早期病例诊断较 困难 。本组 1 6
参考文献:
1 ] Ha r t E S . S y n o v i a l c h o n d r o ma t o s i s [ J ] . Or — 依靠 影像 学 。 X 线 平 片可 显 示 钙 化 或 骨 例 患 者 行 MR I 检查 后 发 现 , 除 表 现 为 关 [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诊断

发, 幕上 多见 , 多为 圆形或 不规 则形 , T C
平 扫 多 为 高 密 度 , 钙 化 , 周 水 肿 相 对 无 瘤 较 轻 .T增 强 多 呈 明 显 均 匀强 化 。 结 论 : C
结合 C T表 现 和 临 床 资 料 多 可做 出 正 确 诊 断。
tr t s o r i lmp o n T ma i e i i f b an y h ma o C i g - sc n n . t o s T e CT i g n f a ins i g Me h d : h ma i g o p t t 9 e w t r i y h ma we e su i d Re u t : i b an lmp o r t d e . s l h s C ma i g i ain s r v ae i ge T i g n n 9 p t t e e ld a s l e n
状。体格检查示 9例肝脾无 明显肿大 , 全
身浅表淋 巴结 未扪及 肿大 。实验 室检 查 示 2例患者贫血 , 余未见明显异常。 C T检查方法 : 采用 SE E SS MA IMIN O — T M E oi sc O m t n6l e多层螺 旋 C o i T轴 位扫 描, 均行平扫及增 强扫描 , 强扫描 是在 增 注射造影 剂 ( 普罗 胺 ) 1 碘 后 6—2 0秒扫
摘 要 目的 : 讨 原 发 性 脑 淋 巴 瘤 的 探
脑淋 巴瘤分 为原发性 淋 巴瘤和 继发 性淋 巴瘤 , 者是 全身性淋 巴瘤在颅 内的 后 侵犯 。脑 内原发性淋 巴瘤较为少见 , 病理
分为 霍 奇 金 淋 巴瘤 和 非 霍 奇 金 淋 巴 瘤 , 以
原发性脑淋巴瘤(PLB)的CT、MRI影像特点分析

原发性脑淋巴瘤(PLB)的CT、MRI影像特点分析目的:通过PLB的CT、MRI影像表现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
方法:收集7例经病理证实的PLB的CT、MRI影像资料综合分析。
结果7例PLB患者半数以上多发(4/7),75%的病灶分布于脑深部中线附近(12/16)。
脑深部肿瘤形态以类圆形结块为主,CT平扫病灶密度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
MRI平扫病灶多为等T1或稍长T1信号、等T2或稍长T2信号,增强检查病灶均明显强化。
结论:PLB临床特征无特殊,可以根据典型的CT及MRI影像特征做出初步诊断。
标签:原发性脑淋巴瘤CT MRI原发性脑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the brain,PLB)是一种较少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约占全部颅内原发性肿瘤的1%,绝大部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且多为B细胞性[1]。
以往多见于50~60岁上老年人,近年发病率尤其是年轻人发病率明显增加。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3月-2009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PLB 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发病年龄19~74岁,平均46.5岁。
临床表现无特殊,包括颅压增高、脊髓压迫、神经麻痹、精神异常等症。
1.2 检查方法全部7例患者行CT平扫、CT增强、MRI平扫或者MRI增强检查。
1例患者增加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及磁共振波普(MRS)检查。
MRI平扫检查包括SE横断面、矢状面或冠状面TlWI、T2WI及FLAIR序列。
MRI增强检查为注射钆剂后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序列扫描。
2 结果2.1 CT、MRI表现2.1 CT、MRI表现①分布:7例患者中半数以上病灶多发(4/7),多数病灶位于脑深部中线附近(12/16)。
多数在幕上(14/16)。
②形态:脑实质内病灶多为大小不等类圆形结节、肿块影,水肿及占位效应与肿瘤大小正相关。
累及脑膜显示不均匀增厚。
无明显出血、囊变或钙化征象。
③CT平扫病灶多为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13/16),少量病灶密度不均匀(3/13)[图1],2个病灶累及脑膜,颅骨尚好。
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CT和MRI表现特点

脑内淋巴瘤的mri表现

累及胼胝体(需与胶质瘤和转移瘤鉴别)
可见室管膜强化(肺癌乳腺癌的转移,间变性胶质瘤 鉴别)。
“握拳” 样
“缺口征”
原发性淋巴瘤。强化均匀,明显,呈棉花团样。
66岁女性,多灶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 统淋巴瘤。
A均匀强化的室管膜下肿块, 累及胼胝体压部。
原发硬膜淋巴瘤 左侧额叶T1WI显示低信号轴外肿块,增强扫描均匀强化。
多发片状低密度灶:
– 境界不清,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无或仅有轻 微小灶性强化。是脑淋巴瘤的特殊类型,与炎症、 脱髓鞘病变及脑梗死鉴别。MRI可发现脑内脑外较 小病灶。
脑室壁匍匐状病灶:
– 肿瘤沿脑室壁或室壁旁分布,呈串珠状或结节状等 或稍高密度,部分病灶同时向脑实质内蔓延生长, 脑室通路可因肿瘤阻塞而积水。增强扫描强化明显
脑膜瘤
单发的均匀强化的与脑表面接触的淋巴可酷似 脑膜瘤
脑膜瘤瘤体增强效应较淋巴瘤更明显,瘤体与脑膜的关 系密切脑外肿瘤的特征,脑膜尾征,此有利于对脑膜瘤 的诊断;
转移瘤
当肿瘤发生在皮层及皮层下且多发时,与转移 瘤鉴别较难,易误诊为脑转移瘤
小瘤体伴大面积水肿,瘤体和水肿间比例不相当 瘤体的不均匀性或环形强化 有原发肿瘤病史,有利于对转移瘤的诊断。 PET全身显像对于颅内多发病灶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B原发淋巴瘤沿皮层脊髓束延 伸。
C左侧第八颅神经的神经淋巴 瘤病。
D14岁女性,右侧基底节肿块, 皮质激素治疗后出现中心坏死。
E弥漫性侵袭性下丘脑和基底 节病变,增强仅有较弱的点状 增强。2月以后结节形成,活 检证实淋巴瘤。
F匐行性强化模式提示柔脑膜 淋巴瘤。
脑膜瘤样病灶:
– 肿瘤病灶呈均匀稍高密度,边界清楚,位于脑表面 或脑实质外,侵蚀临近颅板并可向颅外发展,肿瘤 周围轻度脑水肿及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病灶均匀强 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影像表现对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附68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表现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ct 影像表现。
结果所有患者中53例单发,15例多发,病灶部位共87个;经ct平扫均呈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病变部位周边有轻或中度水肿;ct增强扫描多显示均匀强化。
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 影像表现有部分特征性,可为病情的确诊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ct影像表现;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
原发性脑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颅内肿瘤,发病率不超过颅内肿瘤的1.5%,局限于颅内,没有脑部以外部位的侵犯。
其病理组织学特点与其他部位淋巴瘤基本相同,但恶性程度更高,因而又被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1]。
本病在中老年男性人群中多见,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资料表现出多样性,术前诊断时易发生误诊。
本文主要探讨了ct影像表现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的68例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17例,年龄37-69岁,平均(52±6)岁。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过ct检查,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脑淋巴瘤。
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36例、恶心呕吐17例、言语不清41例、行走不稳22例、精神障碍10例。
1.2方法ct检查采用东芝ac16排螺旋ct,对所有患者行平扫
及增强扫描,层距和层厚为0.5mm,造影剂用浓度为600g/l的泛影葡胺75ml静脉快注。
2结果
2.1病变部位及其形态病变部位位于颞叶14例、额叶18例、额颞叶17例、小脑10例、顶叶9例;68例患者中有53例单发,15例多发;病变部位呈椭圆形17例、圆形8例、无规则形状有43例;病变部位横截面面积1.8cm×1.2cm-4.6×
3.7cm。
2.2病变部位ct表现经ct平扫病灶有21例呈现不均匀高密度、26例呈现均匀高密度、10例呈现不均匀密度减低、11例呈现均匀等密度;病变部位边缘模糊27例、边缘较清晰41例;所有患者病变部位周边均有轻度或中度水肿,但均无出血及钙化情况出现;7例患者病变部位出现坏死,5例病变部位对邻近脑室产生压迫引起中线偏移;43例患者ct增强扫描病变部位呈现较为明显的均匀强化,9例病灶无显著强化,16例病灶呈现不均匀强化。
2.3病理特点瘤体与周边脑组织分界情况不定,外层无膜包覆,多数呈现黄色或红色,凝胶状且质地较软。
切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大小基本相同,细胞核较大,细胞质少,肿瘤内血管增生程度不等。
最终确诊66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54例为b细胞淋巴瘤,另有2例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
3讨论
脑淋巴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它们从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影像学方面难以区分,但在治疗手段的选用和预后方面差异较
大。
从病理上可将其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上以前者较为多见,而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又以b细胞淋巴瘤为主,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组织恶性肿瘤[2]。
近段时间的报道显示其发病人群还是有一定规模的,特别是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患者,如患有艾滋病或接受过器官移植等。
目前,对于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起源依然存有争议,临床主要采用脑放疗合并化疗或者手术切除的方法,有不错的疗效,预后也比继发性脑淋巴瘤好。
本病好发人群为成年人,年龄34-70岁,男性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行走不稳及精神障碍等,大部分是少见的颅内综合征、大脑功能广泛性损害及颅内占位性病变,与肿瘤大小及发生部位相关。
50%以上的肿瘤发生部位为大脑半球,小脑、胼胝体、脑干及脑室系统等也可发病,很少发生脑组织外的病变[3-4]。
病变部位可分为单发和多发,并且单发显著多于多发。
原发脑淋巴瘤具有细胞密度高、网状纤维丰富、高核质比及较少出血、坏死等特点,这些是其影像表现的基础。
可能与之产生混淆的疾病类型主要有:①胶质瘤:ct平扫以等密度或低密度病灶多见,随着恶性程度的加大,水肿带扩大且强化程度提高,部分肿瘤会出现钙化灶;②脑膜瘤:隶属于脑外肿瘤,与脑膜通过宽基底联系,肿瘤均匀强化较明显,可见脑膜尾征和白质塌陷征,附近颅骨常表现增生;③转移瘤:通常有原发性肿瘤病史,肿瘤多发生在皮髓质交界处,瘤体较小而周围水肿带较大,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增
强扫描常呈现不均匀或环形强化,而原发性脑淋巴瘤多发生于脑组织深处,瘤体较大而水肿带较小,增强扫描多呈现显著的均匀强化[5]。
本组资料中经ct平扫显示,69%的病变部位呈现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的病变约占31%。
这与胶质瘤、转移瘤有所区别。
ct 平扫呈现低密度可能与原发性脑淋巴瘤基础为b淋巴细胞有关,且部分引起脑组织水肿。
ct增强扫描显示,大部分病变部位明显增强,超过60%为均匀强化,另有少数不规则环形增强和非增强反应。
综上所述,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发病率不是太高,影像学表现较为多样,发生在不同部位、表现不尽相同的病例应与类似疾病区分,准确的术前诊断对临床治疗和获得良好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温玉栓.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和mri观察[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0,19(5):291-293.
[2]李长英,王健,钟银鹏,等.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
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5(3):217-219.
[3]洪彬,田为中,张波,等.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j].西部医学,2011,23(1):143-145.
[4]范辉,王文献,岳恒志,等.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及mri 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6,7(6):350-352.
[5]彭樾.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7):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