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作品的内涵作者的情感,评价作品的艺术魅力
文化内涵文化意蕴的挖掘让作品更具深度

文化内涵文化意蕴的挖掘让作品更具深度文化无疑是作品的灵魂,它赋予了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挖掘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意蕴,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和观赏价值,更可以让人们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思想、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探讨如何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意蕴,以使作品更具深度。
一、作品与文化内涵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所表达的想法、情感和价值观往往与所处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和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以文学作品为例,我们可以从作品中寻找到作者对于所处时代、社会和价值观的思考和反思。
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的小说,可以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语言风格的分析,揭示出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道德困境。
同样,一首诗歌或一幅画作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对自然、人生和人性的思考,都可以从中体察到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情绪和意蕴。
二、挖掘文化内涵的方法1. 历史研究: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时代氛围,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通过研究历史资料、相关文献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可以对作品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探讨。
2. 文化符号解读:作品中往往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文化符号,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解读,可以揭示出作者所要传达的文化内涵。
例如,某幅画作中出现的特定花卉,可能代表着当地的风俗习惯或特定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这些符号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文化内涵。
3. 语言语境分析:作为一种表达工具,语言在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作品中的语言特点、用词方式和修辞手法的研究,可以发掘出更多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由于汉字的寓意多样性,作者往往通过精心选取、巧妙运用汉字来传递特定的文化信息。
三、意蕴的挖掘与赏析作品的意蕴是作者希望传递给读者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
挖掘作品的意蕴需要有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细致品味。
1. 主题分析:作品的主题通常是作者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或关切的议题。
刘方平《月夜》赏析:描绘了一种优美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月夜景象

刘方平《月夜》赏析:描绘了一种优美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月夜景象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从多个角度深度赏析这首充满静谧与情思的古诗。
希望通过这次赏析,你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
一、作品原文月夜刘方平[唐代]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夜静更深,朦胧的斜月撒下点点清辉,映照着家家户户。
夜空中,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今夜出乎意料地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
2、注释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
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南斗:有星六颗。
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新:初。
新透:第一次透过。
三、文学赏析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
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
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首句的“半人家”是诗中的佳笔,它写出了庄户人家的农舍一半为银白色月晖所包围,而另一半却依然坐落在黑暗中。
而组合村庄的大片农舍都是这样一边有光,一边阴暗。
如此着色,便使黑者更黑,白者更白,在用光上便能更加突出主体(村落)。
这要比让描写的景物全都搽上一层亮色更醒目,也更有艺术美。
有不少注本谓“半人家”是指一半人家,倒也能说得通,但诗句却无一点灵气了。
“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以互文手法解释,即北斗和南斗都发生了倾斜变化,这样就可看出时间的推移,已从入夜而接近更深了。
此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
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文学作品解读方法总结

文学作品解读方法总结文学作品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
解读文学作品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者的用心与艺术魅力。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文学作品解读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赏析文学作品。
一、历史背景解读法历史背景解读法通过分析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来解读作品的意义。
例如,当我们阅读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可以通过了解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中对权力、信仰和个体命运的探讨。
二、生平经历解读法生平经历解读法主要关注作家的个人经历和心理状态对作品的影响。
作家的成长环境、遭遇的困境以及内心的思考都会反映在作品中。
例如,读《红楼梦》时,了解曹雪芹的家族经历、人生阅历和对官场的失望,能更深刻地理解小说中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命运的探讨。
三、文学风格解读法文学风格解读法注重分析作品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叙述结构等方面。
例如,读到席慕蓉的诗歌,我们可以欣赏他独特细腻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诗歌结构上的美感。
四、象征符号解读法象征符号解读法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象征符号来解读作品的内涵。
作品中的某些物象、动作或情节往往代表着多重意义。
例如,读到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我们可以将作者所描绘的城市和人物比喻为社会的象征,进一步理解小说中对社会阶级和复仇的探讨。
五、心理学解读法心理学解读法通过应用心理学理论来解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以及作品中暗示的心理状态。
例如,读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我们可以运用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哈姆雷特的矛盾心理和疯狂行为,以及作品中对复仇、疯狂与真理的思考。
综上所述,解读文学作品需要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
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文学风格、象征符号以及心理学都可以成为解读的参考角度。
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读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不断的思考和阅读,我们可以享受到文学作品带来的美妙体验,并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白雪《千古绝唱》赏析

白雪《千古绝唱》赏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白雪《千古绝唱》赏析《千古绝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作者白雪以精湛的文学技巧和深厚的思想底蕴,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文学杰作。
本文将从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对《千古绝唱》进行赏析,探讨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我们不得不提到《千古绝唱》的情节,这部作品以中国古代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唐朝的宫廷争斗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通过对权力、爱情、欲望、背叛等主题的深刻刻画,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世俗的痛苦。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还要关注《千古绝唱》中的语言和文字功底。
白雪的文学才华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他的文字华丽辞藻、意蕴隽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每一个字句都经过精心雕琢,每一个段落都充满着意味深长的内涵,使读者在阅读中如沉浸在一幅幅绝美的画卷之中。
这种优美的语言风格,不仅让《千古绝唱》成为一部经典之作,也赋予了它永恒的艺术魅力。
我们要谈及《千古绝唱》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权谋、爱情、人性等多重主题的探讨,揭示了人类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本质。
作品中的人物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使命和责任,他们在争斗和磨难中逐渐认清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命运走向,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追求。
这种对于人性的思考和探讨,让《千古绝唱》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哲学性的著作。
《千古绝唱》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无论是在情节、人物、语言还是思想方面,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典范,也是对人类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让读者在享受阅读的乐趣的也能得到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愿我们能够珍惜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领悟生命的真谛,让《千古绝唱》在我们心中永远绽放光芒!第二篇示例:《千古绝唱》是白雪的一首经典作品,被誉为“千古绝唱”,一经问世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赞誉。
王杰歌曲赏析

王杰歌曲赏析王杰,中国流行音乐界的翘楚,他的音乐作品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情感共鸣。
他拥有独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演唱风格,使他的歌曲广受欢迎。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王杰的歌曲进行赏析,探索其中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
一、《岁月神偷》《岁月神偷》是王杰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以其朴实而真挚的歌词和感人至深的旋律,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心弦。
歌曲以岁月为线索,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珍惜,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在这首歌中,王杰用“岁月神偷偷偷偷走”这一表达方式,将时间比喻为一位“神偷”,巧妙地传达了人们常常感到时光如梭,时光匆匆的真实感受。
他通过歌词中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演唱,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回忆和感慨的情感空间,引起了广大听众的共鸣。
二、《心太软》《心太软》是一首充满活力和感染力的歌曲,这首歌以其轻快的旋律和乐观积极的歌词,让人不禁跟着节奏一起摇摆。
这首歌诙谐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心太软的自嘲和认识,也透露出对感情的执着和坚持。
王杰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将情感表达出来,他的演唱技巧和台风也让人耳目一新。
在这首歌中,他向人们传达出要坚持自我、不被外界观念束缚的积极力量,让人们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一场游戏一场梦》《一场游戏一场梦》是王杰的经典之作,这首歌以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成为了鼓舞人心的励志金曲。
歌曲以游戏为隐喻,表达了人生就像一场游戏,我们要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通过歌词中的积极正能量和励志语句,王杰引发了听众内心的共鸣,鼓励大家不要懈怠,勇往直前。
这首歌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力量和信念,激励人们在生活中追求梦想,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故乡的云》《故乡的云》是一首富有乡土气息的歌曲,王杰用他特有的歌声和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眷念和留恋。
歌曲旋律悠扬,歌词深沉含蓄,将人们带回了那个安静而纯真的乡村岁月。
这首歌以云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对故乡那片熟悉而温馨的家园的思念之情。
王杰的歌声情感真挚,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富有田园诗意和怀旧情愫的境地,勾起了大家对家乡的回忆和思念。
国庆书法展欣赏书法家的作品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国庆书法展欣赏书法家的作品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之美国庆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人们放松身心、感受美好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有幸参观了一场国庆书法展。
在展览中,我欣赏了许多书法家的作品,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以下是我对其中几位书法家作品的感受与赏析。
作品一:《山水心境》这幅作品由著名书法家李华创作。
整个作品运用了楷体写意的技法,将山水和心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山势挺拔,气势磅礴,仿佛将人们带入了崇山峻岭之中。
墨色浓淡相宜,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作品中的每个字均流转自然、流畅有力,展现了李华卓越的书法功底和艺术才华。
作品二:《丹青山水》这是一幅来自年轻书法家王云的作品。
与传统山水不同的是,王云在作品中加入了丹青的元素。
他不满足于传统的墨色,而是运用红、黄、绿等多种色彩勾勒出山水的轮廓。
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自然丰富多彩的恋慕之情。
作品三:《古韵京华》这幅作品是知名书法家张磊的杰作。
他以古代京华为背景,运用行书的技法创作出一幅充满古韵的作品。
作品中的每个字犹如古代楷书一般流畅自然。
通过行书的特点,作者巧妙地再现出古代京城的繁荣景象。
整个作品充满了力量与稳重,并通过书法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观赏这些作品,我不禁感叹中国传统书法的博大精深。
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才情,表达了他们对自然、人生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这些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精神的力量。
国庆书法展不仅让人欣赏到了书法家的杰作,也让人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通过笔墨纸砚的结合,书法家们创造出一幅幅艺术的精品,让观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国庆佳节,书法展不仅使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之美,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书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将继续发扬光大,并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包利民散文赏析

包利民散文赏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包利民,原名包铁,浙江省温州人,是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享誉文坛。
包利民的散文作品广泛流传,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当代散文的佼佼者。
包利民的散文风格清新简洁,富有情感,文字优美流畅。
他善于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之处,融入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他的散文不拘泥于形式,既有清新淡泊的散文,也有富有情感和思想深度的散文,每一篇作品都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包利民的散文作品涉及广泛,内容丰富多样。
他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生活,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作品既有描述美好时光的散文,也有对生活困境的深刻反思,既有对人性的探索,也有对自然的赞美,每一篇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感受到书中有味,开启心灵的共鸣。
包利民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吸引着读者,深受人们喜爱。
他的文字清新简洁,情感真挚,思想深刻,能让人在阅读中获得思考和启迪。
他的作品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也有对时代的关注和反思,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澎湃和真情实感。
他用文字描绘生活的美好和真实,让读者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和灵性。
第二篇示例:包利民,生于民国时期,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评论家、诗人、文学研究者和史学家。
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淡雅、简练质朴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
今天我们来一起赏析包利民的散文作品,感受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包利民的散文作品常常以平实的语言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他善于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从而打动读者的心灵。
比如他在《石乡杂记》中写道:“石板的窄扣板窗上,半拉关楠木栅,青簪绣帕掩的脸,最引酣诗。
前阵雨落过,雨水从窗缝挟缝走成了手横竖斑……细菌茁生,斗成了好些说不出的味。
”这段文字充满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让人不禁沉浸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关于汉语言文学作品赏析

关于汉语言文学作品赏析汉语言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
赏析汉语言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增进我们的文学修养,更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赏析汉语言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魅力和韵味。
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赏析,不仅仅是对文字和语言的理解,更是对作品背后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的感悟。
在赏析汉语言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首先从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入手,了解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主题。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赏析,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和批评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传统文学批评方法,从作品的题材、结构、语言表现等方面展开分析,还可以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社会意义等进行深入分析。
只有通过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我们才能真正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情感韵味。
在赏析汉语言文学作品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对作品语言的品味和欣赏。
汉语言是一种极富韵律美感的语言,许多经典文学作品都通过精妙的语言表达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比如《红楼梦》中独具匠心的描写手法和对白写意情真的语言,还有《木兰诗》中坚毅的节奏和雄浑的气势,都是我们在赏析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部分。
通过对作品语言的细致品味,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声情并茂,领略到其中的音韵美感。
在赏析汉语言文学作品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来深入剖析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我们可以将《红楼梦》与《西厢记》进行对比研究,深入探讨它们在古典小说中的不同风格和文学价值;还可以将《诗经》与《唐诗》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者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作品的特点和成就,也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在赏析汉语言文学作品时,我们还应该结合艺术鉴赏的方法,通过阅读和品味,来感受作品所展现的审美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到指
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 人物的性格特征, 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 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
的评价)等。
(一)、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 (别人的描述、作 者的议论、次要人物) 、景物描写
(2) 象征和暗示。 小说里的环境描写,不是无缘无故空洞的 文字,往往有暗示性。如鲁迅小说《祝福》开 头的环境描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 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 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 ,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 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 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不仅展示了一个 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 个典型环境,也向我们暗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 广大农村的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 治地位的社会现实。
(二)、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 ⑵语言描写: •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 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 纸上。 • ⑶心理描写:
•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 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 节发展。
3.[2010•广东卷]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 了丈夫怎样的心理?
【答题角度】
对人物形象的局部考查往往结合小说中对人 物的某一方面的描写来进行,多侧重于要求考 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心态、情感活动。解答此 类问题,分三步走: 第一步,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来揣摩 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者情感变化。 第二步,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来揣摩 人物心理情感变化。 第三步,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 内心变化。
一般说来“简要分析”或“具体说明 ”常采用的答题格式是:观点(思想性格 是什么)+阐述(在文中找)。答案以分条 陈述的形式呈现。
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代 表)。他……,表现了他的(性格), 反映了(社会现象)。
题型二 分析心理情感类
1.[2012•辽宁卷]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 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 要分析。 2.[2011•江苏卷]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 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注意:
解答人物形象题要做到四点俱全:
①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 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 只有全面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 行分析。 ③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④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二、赏析作品中的其他形象 (一)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 用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主要人物起陪 衬作用,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②贯 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 小说中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 用,像《孔乙己》《祝福》中的“我”;③ 同主要人物一同起揭示或凸显主旨的作用, 像《祝福》中的柳妈、四婶等人物共同营造 了鲁镇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害人文 化氛围,她们对祥林嫂的死起到了推波助澜 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专题
——赏析作品的 内涵、作者的情感,评 价作品的艺术魅力
赏析作品中的 人物形象
赏析作品中的 其他形象
赏析作品中的 景物形象
一、赏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
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 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
•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三)常见提问:
题型一 概括人物形象类
1.[2012•课标全国卷]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 点?请简要分析。 2.[2012•江苏卷]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 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3.[2011•山东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 大爷的形象特点。
【答题角度】
(二)物象的作用: 小说中引入的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 作用有两个方面: 一是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如2009 年宁夏海南卷小说《孕妇和牛》中的“牛 ”和2010年江苏卷小说《溜索》中的“牛 ”都对人物性格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 。 二是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 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如2011年安徽卷小说《巴尔塔萨的一个奇 特的下午》中的“鸟笼”。
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 的典型意义。 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 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 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 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 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 物的性格。
(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
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 特点;②象征和暗示。③渲染气氛。④反 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⑤烘托人物 的心情。⑥推动情节发展;⑦深化主旨。
作用:
(1)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 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 点。如小说《荷花淀》开头一段的景物描 写,皎洁的月光,凉爽的空气,干净整洁 的院落,营造出宁静、明丽、和平的意境 ,展示了白洋淀明媚如画的独特风景。因 此,对于那些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小说, 环境描写的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不容 忽视。
三、赏析作品中的景物形象
环境就是指人物生存的外部世界,分为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物
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山川河流、花
草树木、鸟兽虫鱼、城市村落等自然景观。
“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历史背景 、时代气氛、人情风俗、处所、氛围以及人 际关系等。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 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推进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