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太空态势感知系统发展与展望
美国空间态势感知力量研究(上)

美国空间态势感知■ 航天工程大学宋万均马志昊刁华飞美国十分重视空间领域的军事效应,将空间领域作为谋求全球霸权的重要支撑。
美国为了维护空间优势和增强空间控制能力,制定了明确的空间政策和战略,建设了大量的空间设施。
作为空间的核心能力,空间攻防对抗能力是在空间战场环 境下进行空间力量运用的保证,因此美国将空间攻防对抗能力作为维护空间力量优 势的重要基础。
同时,美国意识到空间态势感知能力是空间攻防对抗的基础,对空 间攻防对抗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美国认为,通过空间态势感知可以更好地了解和 掌握空间战场环境,分析和评估空间威胁,认识和预测空间军事行动,从而提高空 间攻防对抗指挥和控制的效率,因此将空间态势感知置于优先发展地位,十分重视 空间态势感知力量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美国的空间态势感知理论制度完善、人员 结构和规模合理、装备设施先进,具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间态势感知力量。
了解和 掌握美国空间态势感知力量的现状,分析和研究美国空间态势感知力量的发展趋势 和发展策略,对于空间态势感知力量的建设和发展以及维护空间安全具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一美国空间态势感知力量1美国空间态势感知装备 能力由于空间态势感知的任务主要包括空间目标监视和空间环境监 测,因此美国空间态势感知装备主要由空间目标监视装备和空间环境监测装备组成。
美国空军在1956年以研发贝克-纳恩光学卫星追踪照相机为起点,开启了美国空间监 视系统的建设。
经过60余年的发 展,美国建成了一个由地基光学、雷达系统与天基监视卫星相配合的48屮園航云2019年 第4期’49空间监视网,并基于空间监视网建立了用于空间目标监视和空间环境监测的空间态势感知系统。
(1)美国空间目标监视装备目前,美国已建成了一个以美国本土为主遍布世界各地的地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该系统的装备主要包括空间目标捜索捕获雷达、空间目标精密跟踪测量雷达和空间目标监视望远镜等。
美国的地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整合了国防部、空军、海军、民事机构甚至盟国的资源。
浅谈太空安全治理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浅谈太空安全治理的现状、问题与出路随着太空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太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人类对太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作为全球公地一部分的太空,也越来越显示出公地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特征,表现为太空越来越拥挤(congested),越来越具竞争性(competitive)和对抗性(contested)。
这就是所谓的太空安全的3Cs 困境。
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太空安全治理刻不容缓。
为此,国际社会进行了努力,也取得了部分成就,但距离善治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那么,太空安全治理的困境何在?如何找到突破口?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分析。
一、国际太空法律与太空的公地悲剧太空作为全球公地(Global Commons,有的翻译为全球公域)的法律地位是由1967 年生效的《外层空间条约》所确定的,《外层空间条约》也为太空全球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
就前者而言,《外层空间条约》第二条规定,太空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任何国家不得提出主权主张,不得通过使用或占领,或者以任何其他方式据为己有。
就后者而言,《外层空间条约》第一条规定,太空探索与利用,应该促进所有国家福利与利益,不管这些国家的经济、科学发展水平如何。
太空探索与利用是全人类的事业。
第三条规定,探索和利用太空,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应该遵守国际法,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增进国际合作。
第九条规定,缔约国进行太空活动时,应照顾所有其他缔约国的相应利益,不对其产生有害干扰。
第七条规定,一缔约国如果对其他缔约国产生危害,应该承担国际责任。
二、太空安全治理的国际努力冷战时期,国际社会治理太空问题主要集中于防止太空核武器化,即太空安全问题。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对太空安全治理的关注转向另外三个领域,即资源、环境与安全问题,尽管冷战时期就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关注。
太空时代的到来与导弹核武器紧密相关。
随着苏联洲际导弹、卫星的成功发射,美国感到恐慌。
太空态势感知和太空系统顽存能力应成为美国的优先事项

太空态势感知和太空系统顽存能力应成为美国的优先事项
国防科技信息网
【期刊名称】《《空间碎片研究》》
【年(卷),期】2017(017)003
【摘要】据【防御系统网站】10月11日报道:鉴于太空对抗威胁的增长,美国军事太空专家呼吁特朗普政府调整重点,放弃昂贵的战略性太空平台,努力通过实时的太
空态势感知等战术工具以及太空资产的重建能力,对抗新兴的低科技威胁。
在副总
统迈克·彭斯(Mike Pence)主持的美国国家航天委员会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NASA
前局长格里芬强调了确保进入太空的重要性,以及建立“持久、及时、全球化的陆、海、空、天态势感知”的必要性。
【总页数】1页(P7-7)
【作者】国防科技信息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04
【相关文献】
1.美国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建设研究 [J], 杜小平;李智;王阳
2.美国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建设及职能调整分析 [J], 刘海印;李薇濛;田甜
3.美国太空态势感知能力解析与展望 [J], 李慧丽; 续焕超
4.太空态势感知和太空系统顽存能力应成为美国的优先事项 [J],
5.太空态势感知和保护能力是2009财年美国空军首要工作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太空探索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梦想与追求。
从最早的火箭发射到如今的卫星、探测器和宇航员的飞行,人类的太空探索技术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宇宙的渴望,太空探索技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太空探索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以期展望人类未来在太空中的探索和发展。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
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最早的航天器——苏联的"斯普特尼克一号"。
这是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接着,美国在1969年成功发射了阿波罗11号,人类首次登月,这是太空探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随后,各国纷纷发展自己的航天技术,不断尝试更远的探索。
例如,美国的"航天飞机"使任务的可重复性成为可能,中国的嫦娥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印度的"Mangalyaan"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这些都是太空探索技术不断进步的体现。
除了传统的有人载人航天器,近年来,无人化和自动化也成为太空探索技术的重要趋势。
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无人火星车、无人探测器等自动化设备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例如,美国曾经的"好奇号"火星车成功完成了对火星表面的勘测任务,并发送了大量有关火星地质和气候的数据。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为人类未来的探险奠定了基础。
未来,太空探索技术将进一步向深空探索发展。
人们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到达更远的星系和恒星,以及如何在太空中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打破地球引力束缚。
目前,传统的固体火箭动力已经达到了瓶颈,因此,研发更高效、可持续的引擎将是未来的重要课题。
同时,利用太阳能、核能和离子推进器等新能源来推动航天器也会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另一个重要的未来趋势是太空资源的利用。
地球上的资源日益枯竭,而太空中的资源却是无尽的。
太空军事化的趋势与影响

太空军事化的趋势与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太空军事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太空军事化的趋势,并分析其所带来的影响。
一、太空军事化的趋势1. 大国之间竞争的加剧随着大国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升级,太空军事化的趋势不可避免。
各国都希望在太空领域取得优势,以保护自身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因此,大国之间的竞争将推动太空军事化进程的加速。
2. 全球导航系统的发展全球导航系统(GNSS)是太空军事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各国都在开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和部署,以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这些导航卫星不仅可以用于民用,也可以为军事目的提供支持。
因此,全球导航系统的发展将推动太空军事化的发展。
3. 反卫星技术的发展反卫星技术是太空军事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各国都在研发和测试反卫星武器,以打击对手的太空资产。
这些反卫星技术的发展将加剧太空竞争,同时也威胁到太空资产的安全。
二、太空军事化的影响1. 国家安全的挑战太空军事化将给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太空资产的安全将成为一个国家安全的新方面。
各国需要采取措施防止自身的太空资产受到攻击,同时也需要具备反击能力以保护自身利益。
2. 国际关系的变化太空军事化将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太空竞争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甚至引发冲突。
同时,太空军事化也将在国际法和治理机制方面提出新的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以维护太空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3. 技术进步和应用的推动太空军事化的发展将推动技术进步和应用的发展。
为了在太空竞争中取得优势,各国将不断推进卫星技术、火箭技术和导航技术的发展,这将带来技术进步和应用的推动,影响到各个领域的发展。
4. 太空资源的利用与争夺太空军事化可能引发对太空资源的利用与争夺。
太空中可能存在丰富的能源、矿产和水资源,各国将争相开展探测和利用,这可能引发新的资源争夺和竞争,影响到全球资源格局。
总结:随着太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家间竞争的加剧,太空军事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美国太空安全态势分析

纵 横美国太空安全态势分析金永旵 张保庆随着潜在对手国家对美国太空能力挑战的不断加剧,美国在太空领域的绝对霸主地位岌岌可危,其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加剧。
为维护本国太空安全和利益,占据太空领域绝对优势地位,美国尤为关注太空安全能力发展,不断调整优化太空组织机构,加速发展太空军事装备和技术,持续推进太空作战演习发展,积极备战向太空延伸的军事冲突。
积极谋划发展太空安全能力美国以巩固全球领导地位为根本目的,站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谋划太空安全,通过太空威慑维持太空安全与稳定,确保太空赋予美国的战略性优势。
特朗普总统上台后,美国政府进一步明确太空安全优先地位。
2017年12月,美国发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太空是国家安全的优先域,确保美国太空领导地位。
2018年1月19日,美国防部发布2018年版《国防战略》,明确要求优先发展“弹性、重建和作战能力以确保美军太空能力”。
白宫于2018年3月23日表示,美国政府已制定《国家航天战略》,新版战略继续秉承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原则,提出转变太空体系架构、增强威慑和作战选择能力、提升太空行动效能基础能力和创造有利国内和国际环境等四大战略举措。
2018年4月10日,美国参联会发布新版《太空作战》条令,首次确立“太空联合作战区域”概念,旨在推动太空作战深度融入联合作战,集中体现了特朗普政府备战太空的新动向。
在体系建设上,美国空军正在制定“太空作战架构”,架构主要包括太空体系构想、太空作战概念、太空任务部队、弹性太空体系、体系灵活性等多个方面,用于指导美军未来太空力量体系发展。
同时,美国还拥有庞大的智库体系,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的太空安全战略与理念,引领太空作战理论体系创新发展,代表性理论包括“有限太空战”“主动防御”“太空再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512019.01军事文摘522019.01军事文摘纵 横平衡”等,强调美国主导制定太空行为准则的重要性。
2024年全球探索外太空发展的新进展与前景

和技术风险。
03
合作开发模式
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这种模式可以发挥各方的优势,降低风险,但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和利益分配机制。
05
外太空探索对人类文明影响
科学发现与知识创新
宇宙起源与演化研究
通过观测深空天体、探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手段,揭示宇宙起源 、演化和结构形成的奥秘,推动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的重大突破 。
太空资源利用商业模式探讨
01
政府主导模式
由政府出资支持太空资源开发,并通过国有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施。
这种模式具有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的优势,但可能缺乏市场灵活性和创
新动力。
02
私营企业模式
私营企业通过风险投资或股票市场筹集资金,进行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这种模式具有市场敏感度高、创新能力强等优势,但可能面临资金
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新型火箭技术、可重复使用航天器、3D打印等在太空探索 中的应用,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及实现太空殖民等目标 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趋势预测及建议
太空旅游常态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太空旅游有望在 未来几年内实现常态化,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太空资源开发与利用
太空中的资源如稀有金属、水资源等对于地球经 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未来,太空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代重要性
在21世纪,太空探索不仅关乎国家安全和科技竞争力,更对 全球经济、科研、文化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掌握太空资源 和技术优势,意味着在未来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报告范围
时间范围
本报告主要关注2024年全球探索外太空的最新进展,同时回顾过去几年的重要 事件,并展望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美国太空军建设的进展和动向

美国太空军建设的进展和动向一、概述2019年12月20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2020 年国防授权法案》,这标志着美军太空军正式组建成立,这也意味着美军在陆军、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之外,出现了第六大军种。
作为未来外太空作战的核心力量,2020年是美国太空军建设和发展的元年。
在这一年内,美国太空军的许多建设和发展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预示了美国太空军事战略的未来走向。
二、组建发展过程美国太空军的组建和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自身战略理念先行美国成立太空军的初衷和其长期重视天基作战力量的发展战略是一脉相乘的。
美军战略司令部司令约翰·海顿(John Hyten)曾表示:“正因为有太空,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气象条件下打击地球上任何目标”。
美国的太空军事化理论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 电镜之鹰过程,从早期的星球大战计划到后来提出的太空高边疆理论,美国军界始终高度重视太空的战略价值,始终积极致力于谋求太空领域的绝对优势,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太空新秩序。
尤其是2002年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后,开始大力发展太空军事能力。
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太空战略更加明显地追求这一目标,2017-2019年,特朗普政府发布了《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国家太空战略》《太空作战条令》等文件,将太空战略从避免冲突转向备战太空;把太空视为作战疆域,首次确立“太空联合作战区域”概念。
太空战略的调整和太空理论的发展集中体现了特朗普政府备战太空的新动向。
2.注重顶层设计美太空军成立之前,美国做了大量的顶层准备工作。
2018年,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颁布了新版的《联合太空作战条令》,对太空作战理论进行了完善和修改,将“太空作战”从美空军的“空天作战”理论中正式独立出来,用以推进太空力量由“作战保障”向“作战运用”转变。
2019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太空政策指令-4》,要求提升太空部队“在太空、从太空、向太空”投送兵力的能力,太空力量的作战职能将进一步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 欧洲国家的太空
态势感知系统
欧洲国家的太空态势感知系 统中有代表性的是侦察卫星星 座、 导弹预警卫星和太空态势感 知系统 (狭义)。
另外, 美国空军已经开始精 心 设 计 SBIRS 的 后 续 计 划 “ 第 三代红外监视系统” (3GIRS), 在 2008 年 12 月 发 布 了 秘 密 的 3GIRS 信息征询。 美国在星载导 弹预警领域还曾制订过多项试验 性计划。 这类试验性计划发挥了 支持与辅助的作用, 部分计划并 入了 SBIRS 系统。
影响, 为地面上的科学家提供更 多人造卫星和其它绕地球运行的 人造物体的信息。 此外, 还将研 究使用地基传感器跟踪具有潜在 危险的近地小游星, 监视太空碎 片并设立防止未来在地球上空发 生碰撞的统一标准。
!!!!!!!!!!!!" 三、 美国太空态势感知系统
在 近 50 年 的 时 间 里 , 美 国 海、 陆、 空、 天各军兵种研发了 各种各样的态势感知系统, 用于 单兵、 车辆、 飞机、 舰艇、 战场 等战术场合, 并且还发展了用于 导弹预警的反导弹态势感知系统 以及用于太空飞行物监测的太空 态势感知系统。
“天基红外系统-高轨部分” (SBIRS-High) 又 名 “第 三 代 红 外监视系统” (TGISS), 计划在 2015 年投入使用。 TGISS 是由监 测和跟踪导弹主动段的 7 颗卫星 组成的分系统, 包括 5 颗地球静 止轨道 (其中一颗为备份) 和两 颗大椭圆轨道卫星。 第一颗大椭 圆 轨 道 卫 星 (HEO-1) 于 2008 年 11 月投 入 运 行 , 卫 星 及 地 面 系统通过了美国战略司令部的运 行鉴定; HEO-2 完成在轨校验, 预 计 可 于 2009 年 运 行 ; 首 颗 地 球静止轨道卫星 (GEO-1) 通过 了声学试验, 开始试验最新版本 的 飞 行 软 件 , 可 能 推 迟 到 2010 年 9 月前发射。
Sep. 2009 Aerospace China
·41·
美国的 “国防支援计划” 预警卫星
了 一 些 新 型 DSP 支 持 系 统 , 用 于 挖 掘 DSP 预 警 系 统 的 潜 力 , 提高预警战术导弹发射的能力。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美国 开 始 论 证 接 替 DSP 的 新 一 代 “天基红外系统”, 即 SBIRS。 其 任务是进行战略和战区导弹预 警, 跟踪从初始助推阶段到飞行 中段的导弹目标, 为导弹防御指 示目标, 提供技术情报, 增进战 场态势感知。
美国重视太空态势感知的军 事攻防和全球霸权作用, 有明确 清晰的太空政策、 战略、 概念、 机制、 方法、 技术和设施。 美国
□□□
□□□□□□□□□□□□
出发, 建立了太空优势战略, 包 括太空态势感知、 防卫性太空控 制和进攻性太空控制。
□□□□□□□□□□□□ 一、 西方国家对态势感知
概念的定义
2008 年 7 月 22 日, 欧洲的 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星座 “合成孔 径雷达-放大镜” (SAR-LUPE) 完成组网; 12 月 4 日, 德国陆军 正式启用这套卫星监视系统。 欧 洲从此拥有了自己的雷达侦察成 像卫星星座, 可以全天候、 全天 时成像, 并且拥有更高的分辨率、 更快的图像获取与分发能力。
一般来说, 战斗机态势感
□尤政 赵岳生
国外太空态势感知系统发展与展望
西方科技强国在近几十年中 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太空和军事 领域的态势感知研究与开发中。 欧美国家研发的态势感知系统主 要是以光电监测为主的战术信息 系统、 导弹预警系统 (反导态势 感知系统) 和太空飞行物监测系 统。
欧盟认为, 太空态势感知活 动的目的是保护欧洲的太空技术 系统, 因为这类计划可以提供及 时、 高质量的太空环境、 威胁和 外层空间探测信息, 有助于保证 这些系统的可用性。 俄罗斯继承 了前苏联的导弹预警系统, 欧盟 刚刚开始太空态势感知活动, 美 国则已有 近 50 年 的 太 空 态 势 感 知历史。 美欧国家对态势感知概 念的理解有所不同, 发展水平和 侧重点也有显著差异。
2008 年 11 月 10 日, 法国、 德国、 比利时、 西班牙和希腊在 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委员会上签 署了共同研发并生产 “多国天基 成像系统” (MUSIS) 的意向书。 MUSIS 是欧洲未来的天基成像系 统, 用于监视、 侦察和观测。
欧空局另一项名为 “太空态 势 感 知 ” 的 计 划 于 2009 年 1 月 启动, 使用欧洲现有的地面雷达 和光学仪器, 更有效地监控欧洲 上空的轨道动向。 该计划将耗资 6400 万 美 元 , 用 于 研 究 太 阳 耀 斑和其它太空气候环境对卫星的
由 5 颗 SAR-LUPE 卫星组成的侦察卫星星座
认为, “太 空态势感知” 指的是对太 空中存在的 对象及其能 力的了解, 制天权的根 本前提是太 空态势感知。 美军从称霸 全球的目的
的重要性也是公认的。 目前还没有一致、 清楚的态
势感知概念定义, 约定俗成地将 了解周边环境的光、 电、 通信系 统所起的作用称为态势感知。 这 类系统可用于飞机、 车辆、 士 兵、 卫星等。 更广义的态势感知 概念则是一种目标、 政策或者指 导思想, 如战场态势感知、 太空 态势感知等。
STSS 由 低 轨 道 红 外 敏 感 器
卫星组成, 探测和跟踪上升段、 飞行中段和再入段所有飞行阶段 的弹道导弹, 能实时监测和跟踪 100 多个目标, 并能从诱饵、 碎 片、 杂波和噪声中区分导弹和弹 头,确定哪个空间物体威胁最大。 同 时 , STSS 卫 星 将 数 据 发 回 到 地面指挥中心, 支持快速、 有效 的 拦 截 器 发 射 。 STSS 原 计 划 发 射 30 颗 卫 星 , 2006 年 首 次 发 射 , 2011 年 发 射 完 毕 。 目 前 的 情况是, 该计划今年将发射两颗 验证型卫星, 实用型星座并未得 到经费支持。
知己知彼是系统生存、 致胜 的重要前提。 不知彼不知己则不 可战, 更不可能取胜。 态势感知 是军事斗争和太空资源开发等方 面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技术。 态势 感知的思想早在中国古代兵书 《孙子兵法》 中就有论述, 即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不知彼 不知己, 每战必殆”。 在现代科 技领域, 感知态势的实践已经有 百年的历史, 例如各类飞机中的 “黑盒子”。 “黑盒子” 的功能是 循环记录飞机飞行状态, 包括重 要的机电参数和驾驶员语音。 “黑盒子” 还不具备全面的对内、 对外监测能力, 但即便是如此简 单的态势感知器, 在事故情况下
1、 美军反导弹态势感知系统 美国国防部认识到, 要想有 效地防御弹道导弹的攻击, 快 速、 准确地探测和跟踪敌方导弹 的发射是关键。 这就需要建造红 外卫星星座, 作为整个弹道导弹 防御系统的 “瞭望塔”。 美国反 导弹态势感知太空系统主要包括 “国防支援计划” (DSP) 卫星及 其后继系统 “天基红外系统” (SBIRS) 导弹预警卫星系列, 用 于对敌方的导弹攻击进行预警。 这些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有红外 扫描望远镜、 可见光电视摄像 机、 中子计数器、 X 射线仪、 凝 视传感器和红外望远镜等。 DSP 卫星是美国目前仍在使 用的第一代导弹预警卫星系列,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初以来获得了 成 功 的 应 用 。 DSP 从 1970 年 开 始 , 共 研 制 发 射 了 23 颗 卫 星 , 最 后 一 颗 卫 星 于 2007 年 11 月 10 日发射, 目前有 6~10 颗在轨 运行。 海湾战争后, 美国又研发
SBIRS 计划由高轨和低轨两 大部分组成, 通过不同轨道的多 星组网方式, 有效地扩展预警覆 盖范围, 提高探测器的时间分辨 率, 有助于探测用机动发射架实 施的导弹发射。
“天基红外系统-低轨部分” (SBIRS-Low) 是集成化的 “大系 统”, 包括低轨道卫星星座和地面 指挥中心, 共有 20~30 颗 1000~ 1500km 的低轨道卫星。 2002 年, 美国导弹防御局将其更名为 “空 间 跟 踪 与 监 视 系 统 ” ( STSS) 。 2008 年 , STSS 已 经 成 功 完 成 了 两颗演示卫星的声学试验。
法 国 在 2009 年 2 月 发 射 了 两颗各重 120 千克的 “螺旋” 导 弹预警微卫星。 卫星运行在椭圆 轨道上, 对地面进行红外成像, 用来探测刚刚发射、 尚处于助推 段的中程弹道导弹, 在轨寿命 18 个月。 “螺旋” 计划是欧盟建造 自己的天基预警系统的第一步。
欧 空 局 在 2008 年 11 月 26 日的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建造数 据中继卫星和准备联合进行太空 监视两项太空计划。 “全球环境 与 安 全 监 视 ” (GMES) 计 划 将 研发并部署三颗 “哨兵” 卫星, 并 建 立 相 关 的 地 面 设 施 。 2008 年 9 月, GMES 计划更名为 “哥 白尼”, 获得三年 4.95 亿欧元的 投资。
战车态势感知系统使战车驾 驶员、 乘务员和乘车士兵穿过车 辆装甲进行 “观察”, 可提供战 车周围区域独立的、 实时的、 无 阴影的半球形视界, 并且在战车 移动或静止情况下全天时工作。
单兵态势感知系统的目标是 研制可作为单兵通信和定位系统 的装置, 提供海量态势感知数据 来增强士兵的战斗力。
·40·
中国航天 2009 年第 9 期
!!" !!!!!!!!!!!!"
战场态势感知是指所有参战 部队和支援保障部队对战场空间 (包括外层空间和电磁环境) 内 敌、 我、 友各方兵力部署、 武器 配备和战场环境 (如地形、 气 象、 水文等) 等信息的实时掌握 过程。 战场态势感知除传统的侦 察、 监视、 情报、 目标指示与毁 伤评估等内涵以外, 还包括信息 共享及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控制。 例如, 美军开始研制的 “战场感 知与数据分发” 系统, 其目标是 随时为分散在美国本土和世界各 地的美军提供不断更新的陆、 海、 空、 天战场综合态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