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汴都市区范围界定
河南自贸区郑汴洛三片区功能定位规划出炉

河南自贸区郑汴洛三片区功能定位规划出炉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产经》
【年(卷),期】2017(0)4
【摘要】记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后,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河南自贸区”)的战略意义、目标定位、功能布局及支持措施等也正式公布。
4月5日,河南省自贸办举行发布会,郑州、开封、洛阳三地分别就当地片区的情况作了介绍。
【总页数】2页(P62-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52
【相关文献】
1."郑汴融城"视域下体育赛事效应——以郑汴国际马拉松赛为例 [J], 江涛;石丽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郑汴洛国际投资环境比较 [J], 程笑贤;李烽铭;彭欢欢;游越越;雷梦娟
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郑汴洛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J], ;
4.郑汴洛新地区产业整合的若干思考 [J], 张小刚
5.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郑汴洛国际投资环境比较 [J], 程笑贤;李烽铭;彭欢欢;游越越;雷梦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目标 (3)第三章城市规模 (5)第四章空间管制 (5)第五章空间发展与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7)第六章非建设用地总体布局 (10)第七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11)第八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7)第九章文化特色与遗产保护 (20)第十章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29)第十二章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31)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7)第十四章分阶段发展指引 (47)第十五章近期行动计划 (47)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52)第十七章附则 (53)附表 (54)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中原经济区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引导城乡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生态都市,郑州市政府组织进行了《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方案征集。
发展战略规划对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发展策略、空间结构以及近远期发展指引等方面均作了详尽的研究。
为进一步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大都市发展模式,优化郑州都市区空间格局,深化完善《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指导郑州都市区的规划建设,引导都市区功能分区、交通导向、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生态环境保护等协调发展。
2012年4月,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第二条指导思想贯彻十八大“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确定本次规划的三大指导思想:1.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探索“两不三新”协调发展之路,突出“三化”协调发展,构建郑州都市区现代城镇体系。
2.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突出全域规划理念,整合都市区内部发展要素,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都市区内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全面均衡发展。
3.强化规定性和控制性内容,注重规划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预留弹性发展空间。
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一、城市群及中原城市群概念城市群:在具有发达的交通条件的特定区域内,有一个或几个大型或特大型中心城市率领的若干个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体。
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二、中原城市群地域范围中原(郑洛汴)城市群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济源、平顶山和漯河等在内共9个省辖(管)市,下辖巩义、荥阳、新郑、登封、新密、偃师、汝州、舞钢、卫辉和济源等14个县级市,34个县城,374个建制镇。
中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如图一)。
图一中原城市群范围图三、中原城市群城市体系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郑州都市圈,包括郑州下辖的中牟以及郑汴一体化区域;第二层次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开封、焦作、新乡、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巩义、禹州、新郑、新密、偃师等中心城市为结点,构成中原城市群紧密联系圈;第三层次为外围带。
四、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1.中原城市群目前空间结构特点1.1城镇分布相对密集。
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中部地区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设市城市数量约占河南省城市总数的60%, 23座城市的平均密度为3.9座/万km2,略低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4座/万km2),高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9座/万km2)。
431个城市和建制镇分布密度为7·3座/千km2,低于珠三角(9·8个/千km2),高于长三角(6·8个/千km2)。
1.2城市布局呈集聚型,交通指向和圈层状特征明显。
城市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分形几何特征,经计算得到该区域城市空间分布的集聚维数为0·5127 (测定系数R2=0·9791),说明城市分布集中程度较高,城市的地域分布属集聚型[20]。
而且,交通指向性非常明显。
另外,城市分布以郑州为核心向外展开,具有较为明显的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有利于中心城市扩散效应的发挥和各城市之间功能的分工与协调。
开封市选址调研报告

地理位置
开封界于东经 113°51′51″— 115°15′42″,
北纬34°11′43″— 35°11′43″。
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 是黄河冲积扇平原的 尖端。东临商丘地区, 西连省会郑州市,南 接许昌市、周口地区, 北靠黄河,与中原油 田隔河相望。
开封在河南 省的位置
历史沿革
开封,简称汴,现为河南省直 辖市,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地处 黄河之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 古城。
数据来源: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由上图可以看出,开封市近年来,三次产业均有明显增长。截止到 2010年年底,全市生产总值达930.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达219.3 亿元,第二产业达400.7亿元,第三产业达310.2亿元。
人均收入
截止2010年年底,开封 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为13695元,城市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11378元。 虽然近几年开封市人均 平均工资和城市居民可 支配收入逐年上涨,居 民消费能力得到逐步提 高,但总体消费水平还 处于较低位置。
开封市城市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为: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原城市群纺织、食品、专用设备制造和化 工、医药基地;文化、旅游、教育中心;中原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在郑汴一体化的进程中,开封市城市发展方向沿郑开大道向西偏移。
《开封市城市规划具体方案》
根据新的城区规划方案,开封市将形成以中心城区、汴西新区、 东部工业区为主的簇状城市组团。其中,老城区作为中心城区, 重点突出旅游休闲、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汴西新区,是以居住、工业、办公、综合服务为主的新城区,是 城市发展的主要空间,;东部片区,以重工业、物流、居住、服 务为主,是郑汴洛工业走廊的东端,起到承接转移、分流企业的 重要作用;轻工业主要集中在南部片区,与东部片区共同连形成 开封市的工业带;城市西北区(新河南大学校区)将作为高校园 区,以文化教育功能为主。
最新-2020郑开大道沿线地区总体规划

规划依据——上版规划
• 《郑开大道两侧功能区规划》(河南省发改委,2006.12)
– 郑汴一体化发展是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发展的重要 突破口之一
• 省长办公会精神
– 在郑州、开封之间建设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大型开发区域,形成产业集聚、人 口集聚的重要产业带
– 同意以郑开大道为依托,规划白沙、官渡、汴西三个组团,将郑开大道两侧 区域发展为中原城市群的先导区、郑汴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和全省节约 集约用地的示范区
– 考虑到国家现行的土地紧缩等政策,郑开大道的辐射区不宜过大,可进行适 当压缩
本次规划重点
• 落实《郑开大道两侧功能区规划》及省长办公会精神
– 适当调整规划用地规模 – 用地布局调整和优化 – 交通及基础设施的细化 – 近期建设规划 – 景观规划
• 根据2007.1.31会议主要修改:
– 规模的进一步压缩 – 城市结构模式的提炼整合 – 用地布局的局部调整 – 景观动画的细化 – 其它各部门意见
– 推进郑汴联合发展。
– 加强郑汴两市在城市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相互 衔接,形成功能协调、产业互补、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发 展的新格局。
– 在郑州与开封之间形成以两条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开封至郑州机场高 速)、一条一级公路(国道310)、一条城市道路(新建城际快速通道) 以及陇海铁路、铁路客运专线和城市轻轨为基本骨架的快捷的交通通道。
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先导区 郑汴一体化发展产业集聚区 全省节约集约用地的示范区
区域发展模式——葡萄串理论
“交通轴+城镇组团+生态绿化”城市模式
沿交通轴,在适合的发展地带,布置“葡萄串”式的城镇走廊,在适当的地 点布置科技产业园区等新的城市功能,城镇走廊间留有充足的绿地、阳光和空 气,保证生态健全,创造有机的人居环境体系。 在区域层面:依据城镇的发展条件,确定“葡萄”的大小和内容,相互串连, 逐步形成城镇走廊;同时保持绿色空间系统,从城市美化走向区域美化,保证 生态健全,创造有机的人居环境体系。 在城市层面:根据用地条件和发展可能,形成多组团的“串珠”格局,其间 以快速干道连接各组团;同时提供足够的公园、游憩场所,保持人和自然的良 好接触,形成宜居环境。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出炉划分九大功能片区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出炉划分九大功能片区(图)A-A+2014年3月31日07:53郑州晚报 1 条评论郑州都市区划分九大功能片区图解1郑州都市区划分九大功能片区图解2《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出炉郑州都市区划分九大功能片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航空大都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未来15年郑州的发展定位确定。
2011年,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引导郑州都市区发展建设,我市进行了方案征集,通过多轮技术讨论,最终确定了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最终方案,这是记者从市规划局获悉的。
战略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全国经济格局的战略支点“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示范区世界文化名城国际陆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空间布局结合战略规划,进一步确定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定位为(一区三城),即国家中心城市、国际航空大都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
确定都市区的战略格局为“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一带、两翼、三轴”,建立“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26个新市镇、若干新型农村社区”的新型城镇体系。
“一主”即主城区,为都市区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定位为“国家级商贸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一城”就是航空经济新城。
“三区”即东部、南部、西部三个新城区,主要承担新的城市功能,并疏解主城区人口和功能。
其中东部新城为“省级公共文化行政服务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南部新城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西部新城为“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区域性医疗健康中心、新材料生产基地”。
“四组团”即巩义、登封、新密、新郑四个外围组团,主要承担次区域服务中心的作用。
其中巩义为“铝及铝精深加工基地、文化创意旅游区”,登封定位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都市区文化、旅游服务主体功能区”,新密定位为“都市区能源、建材、原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新郑定位为“炎黄历史文化展示区、食品制造基地”。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优化开发区域——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一、环渤海地区(一)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
(二)辽中南地区包括辽宁省中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龙头。
(三)山东半岛地区。
包括山东省胶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的部分地区。
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蓝色经济区。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世界级大城市群,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提升南京、杭州的长江三角洲两翼中心城市功能。
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城市,文化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优化提升沪宁沪杭发展带的整体水平,建设沪宁高新技术产业带调整太湖周边地区产业布局,建设旅游休闲基地。
——强化宁波、苏州、无锡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
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增强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舟山等城市的集聚能力,加强城市互补,提高竞争力。
——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基地。
——加强沿江、太湖、杭州湾等地区污染治理,严格控制长江口、杭州湾陆源污染物排江排海和太湖地区污染物入湖,加强海洋、河口和山体生态修复,构建以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大运河、宜溧山区、天目山—四明山以及沿海生态廊道为主体的生态格局。
郑州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郑州市总体规划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2008-2020年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经过3年多时间的精心编制,目前报批成果已完成。
本规划共分为两个层次:市域和中心城区。
市域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行政辖区,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和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为7446.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的城区范围。
发展目标怎么确定?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1000万《总规》首先确定了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到2020年,郑州将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
预计到2010年,郑州市域总人口约为8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538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为10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789万人,全市生产总值1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10万元左右。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人;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0.8~1平方米/人。
照此规划,再有12年,郑州市域人口每人一间35平方米的房子,如果是3口之家,就是一套105平方米的房子。
中心城区如何布局?两轴一带,七片多中心《总规》对中心城区这样规划,两轴,东西向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
南北向是城市中心和外部区域的主要联系轴带。
一带:以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改线工程、四港大道、高铁客运枢纽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干线公路物流港和新郑国际机场等为依托,形成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带。
七片:根据主要交通走廊和自然绿化的分隔,中心城区形成七大功能片区。
多中心:优化和分解城市中心职能,形成区域级--城市级--片区级三个层次的多中心体系。
郑州将来怎么发展?发展方向以东西南三向为主郑州未来12年的发展方向,以东西南三向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汴都市区范围界定依据
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其首位度不高不足以引领中原经济区高效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要在短时期内增强郑州的综合实力,担负起中原城市群“核心增长极”的重任,选择与郑州距离较近、且在历史渊源、产业构成、空间走势、行政区划等多角度上均有诸多契合之处的开封,合力打造郑汴都市区是最佳选择。
历来,郑汴两市从空间距离、历史渊源、产业构成、空间走势、行政区划等多角度上,郑州与开封均有诸多契合之处[6]。
本文研究的郑汴都市区拟定范围是由郑州市区和与之有着密切社会经济文化联系的开封市区以及两者之间的中牟县组成。
范围界定依据如下:
都市区是城市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聚集于城市的非农产业活动和城市的其他功能对周围地域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使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域与中心城市能够保持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从而形成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共享,产业经济活动密切关联,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
周一星的功能方法划分都市区比较切合中国内地实际, 也是目
前国内比较流行的方法, 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1)中心市是非农业人
口在20 万以上的地级市; 2) 外围地同时满足下述3 个条件的县
( 或县级市) ——GDP的非农比重在75%以上区是, 社会劳动力的非
农比重在60%以上, 与中心市相邻的续地连域。
在确定外围地区时,
统计的基本单元有县和乡镇。
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的显著优点是不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且各项指标也比较容易获得, 可操作性强。
中心城市:2010年郑州市辖区年末总人口285.01万,开封市辖区年末总人口85.35万,均大于50万。
外围市县:(1)若按照非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5%,非农业从业人员数占就业总人口比重>60%指标限额划定外围县,符合条件的县(市)只有:登封市、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5个。
其中,中牟县、尉氏县、兰考县以及开封县、杞县、通许县6县无法划入。
(2)若按照非农GDP占总GDP的比重>75%,非农业从业人员数占就业总人口比重>50%指标限额划定外围县,符合条件的县(市)有:中牟县、登封市、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尉氏县、兰考县。
其中,开封县、杞县、通许县仍无法划入。
(数据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11》)
若按照以上标准,非农增加值占GDP比重>75%,非农从业人口占
就业总人口比重>50%或者60%指标限额划定外围县,由此划定的郑汴都市区不仅空间上存在不完整性而且存在数据不可获取等隐患。
综合以上情况,为保持都市区空间上的完整性以及研究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将郑汴都市区划定为以郑州市区和开封市区组成的双核心都市区,并把处于郑州开封两市之间的中牟县划入都市区范围,这样既弥补了外围县的空缺,又保持了郑汴两市辖区空间上的连通。
因此,由郑州、开封市区和中牟县组成的“哑铃状”的郑汴都市区担负着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大历史使命。
基于此,把郑汴都市区建设成为能够辐射带动中原城市群甚至中原经济区、规模至1000万的大都市区是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挑战。
郑汴都市区的强健发展将为中原城市群乃至中原经济区建设奠定有利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