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造型的基本法则
现代陶瓷造型创意设计

知识要求
一、造型形体的构成要素,与形体形成(1课 时) 1、点、线、面、体与空间 (1)点的概念和应用:点可分为视觉要素的 点和几何要素的点。人们习惯用比较方式把小 的部分或构件说成点。可称为视觉的点。如雨 点、泥点、甚至夜空中的星星。概念要素的点 是有位置而无长、宽、高的点称为几何要素的 点。在陶瓷造型设计中、构思基本形态,研究 结构、确定造型的重要部分。就可以用点的概 念来进行。 (2)线的概念与应用:线有两种理解。一种 是直观的具有一定长度而不计宽和粗细的线; 另一种是具有一定长度又计宽和粗细的线。几 何学把线又分为:“直线和曲线”。线在陶瓷 造型设计中运用广泛。一般可做为设计造型的 轮廓使用,还可形成造型上具体的直观线条, 加强造型的形式效果。
比例与尺度在设计领域中非常重要。古有 “黄金分割法”这就是最好的使用比例的见 证。所以在陶瓷设计中比例与尺度不可忽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透视与错觉
透视变形 在前一单元讲过的测绘造型时,经 常会发现,按测定的尺寸和形状画出的测绘 图与测绘实体感觉不同;而且同样根据图纸 或样板旋制出的子型也会有一定差别,其原 因是,主体造型因为透视作用引起视觉上的 形体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透视变形。它不 同于工艺上的变形。上述情况在绘画中也经 常遇到,比如,笔者创作了一幅大型素描: 《邓小平在联大------中国人民正义的声音》 在创作过程中,严重地按照照片尺寸放大, 结果身材和手臂特别显短。于是加长了许多 才感觉视觉上的美观。又如:职大99级王颖 同学在毕业设计中,按作好了的小样放大, 结果三个主要人物的腿都显得短小。这都是 因为透视变形出现的问题。错觉的运用有许 多方法,同学们可在实践中掌握。这里就不 多叙述了。
列举陶瓷造型设计

列举陶瓷造型设计陶瓷造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器型设计、装饰设计、功能设计、使用环境设计、生产工艺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审美设计以及创新设计等。
下面将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器型设计器型设计是陶瓷造型设计的基础,它涉及到陶瓷的外观形状和结构。
器型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用途进行分类,如餐具、茶具、咖啡具等。
在进行器型设计时,需要考虑使用的功能和实用性,同时还要考虑到陶瓷的成型工艺和烧成工艺。
二、装饰设计装饰设计是陶瓷造型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图案、色彩、绘画等形式来表现。
装饰设计不仅可以让陶瓷更加美观,还可以增加其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在装饰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陶瓷的质地、纹理、光泽等因素,以确保装饰的效果和质感。
三、功能设计功能设计是陶瓷造型设计的关键,它需要根据使用的需求和目的进行设计。
例如,餐具需要具备盛放食物的功能,茶具需要具备保温和保持茶香的功能等。
在进行功能设计时,需要考虑人体的使用习惯和舒适度,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四、使用环境设计使用环境设计是指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对陶瓷进行特定的设计。
例如,在餐厅中使用时,需要考虑陶瓷与餐厅环境的协调性和融合度;在家庭中使用时,需要考虑陶瓷与家居风格的搭配和美观度。
使用环境设计可以使陶瓷更加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提高其实用性和美学价值。
五、生产工艺设计生产工艺设计是指根据陶瓷的生产工艺进行特定的设计。
由于陶瓷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烧成过程,因此生产工艺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生产工艺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性质、成型工艺、烧成工艺等因素,以确保生产的可行性和效率。
陶瓷艺术的基本工艺与装饰方法

陶瓷艺术的基本工艺与装饰方法陶瓷艺术作为一种千年传统工艺,在中国独具特色。
它是用陶泥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而成,包括造型、成型、烧制和装饰等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陶瓷艺术的基本工艺与装饰方法,展示了这一古老工艺的独特魅力。
一、陶瓷的基本工艺1. 造型与成型陶瓷制作的第一步是造型与成型。
造型是指根据设计师的构思,将陶泥通过手工捏塑或者模具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成型则是将塑好的陶泥放置在架子上风干,使其变得坚硬并保持所需的形状。
造型与成型是陶瓷制作中最基本的环节,关系到整个作品的外形和结构。
2. 烧制烧制是陶瓷艺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陶瓷作品的质地和色彩。
陶瓷作品可以通过不同的烧制方法得到不同的效果。
一般来说,烧制分为两个阶段:初烧和定烧。
初烧是将制作好的陶瓷作品放入窑中进行预烧,除掉内部水分,增加陶瓷的硬度。
定烧则是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下,对预烧好的陶瓷作品进行最终的烧制,使其达到所需的成品效果。
3. 装饰陶瓷的装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如彩绘、雕刻、贴花等。
其中,彩绘是最常见的陶瓷装饰方式之一。
它可以使用各种颜料,通过手工或者喷涂等方式将图案或者纹饰绘制在陶瓷表面。
彩绘可以使陶瓷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外观和视觉效果。
此外,雕刻是另一种常用的装饰方法,它通过精细的刀工将图案或者纹饰雕刻在陶瓷上,营造出立体感和质感。
二、陶瓷的装饰方法1. 景泰蓝景泰蓝是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技法,它起源于明代,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景泰蓝的装饰效果主要通过釉下彩绘实现。
在制作过程中,首先在陶瓷表面涂抹上一层特制的釉料,然后在釉料上绘制图案,最后进行烧制。
烧制过程中,釉料会融化并与陶瓷表面融合在一起,形成亮丽的彩色图案。
景泰蓝装饰具有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的特点,常用于制作花瓶、酒器等陶瓷器具。
2. 英文瓷英文瓷是中国传统陶瓷装饰方法之一,它是通过陶瓷表面涂覆上釉料,并在釉料上绘制文字或者图案来实现装饰效果。
英文瓷的装饰图案通常为汉字和花纹,形式简洁大方。
陶瓷造型艺术

和真空练泥。 + 手工练泥有菊花揉泥和牛头揉泥两种。
+ 拉坯是最古老的做陶方式,也是现代陶艺
家普遍使用的方法。 + 拉坯成型的作品虽然都是圆形的瓶、碗、 盘之类的器皿,虽然在形式上受规律性的 限制,但同样可以表现很好的造型,装饰 独特、釉色漂亮就不失为优秀的陶艺作品。
+ 顾名思义,手捏成型是完全用手制作陶瓷
+ 陶艺是借助泥、釉、火等材料媒介和工艺
手段,在本质意义上排除其功能的前提下 完成的艺术作品,是一种在艺术追求上具 有明确指向性和相对独立性,以陶瓷材料 为媒介进行实验性探索的当代艺术形式。
+ 对于陶艺划分,多样,划分为三大类 + 器皿类,雕塑形类,综合类(作品本质)
指具有一定空间,能容纳其他物质的 容器。以器皿形式出现的陶艺作品, 还意味着除艺术欣赏功能外还具有实 用目的。 (1)规律造型 对称、均衡的法则,构成陶瓷器物形 状有一定规律,器物中轴线两边大小、 长短、高低基本一致,最为代表的是 圆形、方形。 (2)异形造型 也叫不规律造型。基本突破对称的观 念,法则上更具均衡性。异形在造型 上犹如风景般不断变化。
+ 在器皿类造型的形态中,包含着功能效用、
材料技术和形式美感三种主要因素。 + 日用陶瓷是把功能效用放在首位,充分利 用工业生产的材料和技术,在符合使用要 求的前提下,创造器物造型独特的形式美 感。 + 艺术陶瓷是把形式美感放在第一位,创作 构思是运用手工技艺实现的,强调造型整 体的艺术表现力合陈设欣赏的作用。
+ 釉料装饰
+ 釉上彩 +
+
+
+
+ +
1新彩 2粉古彩 釉下彩 1青花 2釉下五彩 肌理装饰以及综合装饰
陶瓷产品设计师试题300道

陶瓷产品设计师决赛试题300道一、判断题200道(对的打“√”,错的打“×”)说明:基础知识(第1-50题)、工艺设计(第51-100题)、制作部分(第100-150题)、检验部分(第150-200题)1.原始陶器产生于约一万多年前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2.早期彩陶以西安半坡类型为代表,较典型的有曲腹小平底器,卷唇折腹圆底盆,小口细颈大腹壶等。
(×)3.汉代制陶发达,大量烧制陶器,在功能与形式上追求统一,器皿形与塑造形,镂空,刻划手法的结合,均表明当时人们制陶的思考是综合与兼顾性的。
(√)4.东晋,以白陶土施青白釉的陶器偏多,彩绘陶也较为普遍。
(×)5.明清时代的名陶是江苏宜兴与广东石湾陶制品,被称为“陶都”。
石湾被誉为“陶城”。
宜兴紫砂陶自明代以来盛名不衰。
(√)6.隋代,“南青北白”的制瓷局面已经形成,以青、白、彩瓷为代表的制瓷技艺已成熟。
花釉瓷以及绞胎瓷反映出唐代陶瓷技艺的创新,其造型的共有特征为流畅饱满。
(×)7.明代的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
创造出了斗彩,五彩,新彩。
青花瓷成为主流制品,明代瓷器种类齐全,样式丰富,有丰厚,质朴庄重之美。
(√)8.清代的景德镇瓷器制品集中国历年来陶瓷之大成。
康熙时期普遍区域纤秀轻巧,粉彩和珐琅彩最为出色;雍正时期注重器物造型结构的合理性,工艺精细。
(×)9.欧洲的制器工业创始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是18世纪初德国麦森瓷原料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8世纪30年代有104个商家在32个城镇出售麦森的陶瓷产品。
(√)10.陶瓷造型设计构成的三要素,一般是指:实用、材料以及美观。
(×)11.一般情况下,陶瓷产品设计不需要进行产品分折,也可精良完成产品设计?(×)12.一般情况下,陶瓷产品设计不需要进行市场调查?(×)13.通常情况下,一般陶瓷产品设计不需要对产品开发信息进行收集?(×)14.通常情况下,测量产品的精度决定复制产品的精准度?(√)15.通常陶瓷生产中,陶坯在干燥过程中,一般收缩率在8%?(×)16.一般陶瓷生产中,陶瓷全过程中,一般收缩率在18%以内?(√)17.骨质瓷是河北唐山产区主要生产瓷种?(√)18.“中国白”瓷是河北唐山产区主要生产瓷种?(×)19.钧瓷是山东产区主要生产瓷种?(×)20.强化瓷与滑石瓷不是一个瓷种?(√)21.骨质瓷是山东瓷产区主要生产瓷种?(×)22.青花玲珑是景德镇瓷区最著名生产瓷种?(√)23.无釉陶是江苏宜兴产区主要生产品类?(√)24强化质瓷是河北唐山产区主要生产瓷种?(×)25.滑石瓷是山东陶瓷产区主要生产瓷种?(√)26.青瓷是浙江龙泉陶瓷产区主要生产瓷种?(√)27.作为设计师,必须具有统领全局、规划筹度、经营安排的本领。
陶瓷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陶瓷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作者:吴月琴吴路琴来源:《景德镇陶瓷》2016年第03期陶瓷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陶瓷颜料、陶土以及陶瓷艺术创作工具等),通过艺术家的想象思维,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
创作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来表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形成一种空间的,也是一种静态的陶瓷视觉艺术。
而陶瓷绘画艺术是陶瓷造型艺术的基本。
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视觉形式陶瓷绘画艺术是一种具有直观性的视觉艺术形式,在绘画中,一切精神性的内涵都需要通过独具个性的视觉形式来表现。
在创作中,形式总是确定的,而内容可以是不确定的,形式可以有其相对的独立性,除去形式,绘画就不复存在了。
文学、戏剧、影视等单纯追求形式是没有意义的,视觉艺术却能够相对独立地呈现形式美。
无论是他类艺术的发展,都是形式变幻的历史。
当然,陶瓷绘画艺术的形式也要有意味,要符合形式美的法则。
中国绘画总结出用线的十八种描法,山水画绘制的几十种皴法,以及各种运用水墨的技巧,如泼墨法、积墨法、焦墨法、没骨法等,而陶瓷绘画有瓷上国画之称也就是很好地吸纳了中国画的精髓。
历经元、明、清的发展,陶瓷绘画艺术在形式创造方面形成了明暗法、色彩学、艺术解剖学、透视学等,其目的都在于努力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以求造型与写意的完美,展现陶瓷艺术美。
2、具有瞬间延展性绘画艺术的语言是线条、色彩和形体块面,由它们构成的艺术形象是静态的,但绘画艺术常常以这种瞬间的、凝固不动的形象来表现丰富的内涵,使观赏者从绘画所表现的瞬间,联想到瞬间前后的延续情节、情感等。
绘画表现动作时必须“寓动于静”,也就是选取动作发展的某一瞬间,而最佳的一瞬间应当是最能让想象自由活动的那一顷刻,能使人想象出更多东西来的一瞬间。
珠山八友王琦的粉彩人物《桃园三结义》,画的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的一段故事情节。
作者选择了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由于怀着同一个梦想而结识,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他们的抱负于是就在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从此开始了他们轰轰烈烈的壮阔人生。
陶瓷造型设计构成的三要素

陶瓷造型设计构成的三要素
一、材料
陶瓷造型设计的第一个要素是材料。
陶瓷材料是指通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由粘土、石英、长石和石英砂等组成。
根据不同的成分和烧制工艺,陶瓷材料可以分为瓷器、瓷砖、陶器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陶瓷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因此在陶瓷造型设计中需要根据设计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造型
陶瓷造型设计的第二个要素是造型。
造型是指陶瓷作品的外形和形状,包括整体形态、曲线和比例等方面。
在陶瓷造型设计中,造型的选择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作品的美感和功能性。
不同的陶瓷作品有不同的造型要求,比如花瓶需要有稳定的底座和合适的口径,而茶具则需要注重手感和使用便利性。
因此,在陶瓷造型设计中,需要根据作品的用途和风格选择合适的造型。
三、装饰
陶瓷造型设计的第三个要素是装饰。
装饰是指对陶瓷作品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美感和艺术效果。
常见的陶瓷装饰技法包括彩绘、刻花、贴花、堆花等。
不同的装饰技法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效果,比如彩绘可以增加作品的色彩鲜艳度,刻花可以增加作品的立体感。
在陶瓷造型设计中,装饰的选择和设计需要考虑材料的特性和作品的
整体风格,以达到最佳的装饰效果。
陶瓷造型设计的三要素是材料、造型和装饰。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陶瓷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在陶瓷造型设计中,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特性、造型要求和装饰效果,以创作出独具风格和个性的陶瓷作品。
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104XING SHI MEI FA ZE ZAI XIAN DAI TAO YI ZAO XING ZHONG DE YUN YONG2014.6J I N G D E Z H E N ’S C E R A M I C S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林梦求 方静 电话:158****4637引 言现代陶艺是从传统陶瓷艺术中脱颖而出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设计文化的日趋深入,陶瓷造型设计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形态表现,它涵盖了功能性、经济性、审美性以及由这些所引发的其他内容。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本文重点阐述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一、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由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这两大部分构成。
形式美法则主要包括: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
现代陶艺造型它不仅仅是要符合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因此,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二、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形式美中的造型组合规律是形式美法则的重要构成因素。
通过对作品的造型改变或创造,以及对形体的排列组合会使得人们对其美的理解发生转变。
在陶艺设计过程中对造型的研究,根据设计理念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则更能展现出艺术家的艺术思维和艺术素养,更具有吸引力和震撼感。
在创作陶艺作品时应努力把握住它的形体关系,空间组合关系。
力求达到高度统一,整体协调美观,将艺术品的形式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来源于生活, 陶瓷艺术的创作亦是如此。
感受生活, 感受生命历程中的点点滴滴, 以泥土这种原始,淳朴而灵动的材质, 经由艺术家的双手, 在熊熊窑火中实现陶瓷媒介的物理与化学转化, 成为承载众多艺术家个人风格与艺术精神的当代载体, 这就是当代陶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造型的基本法则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也是陶瓷美术设计的基本法则。
掌握和运用好这一法则,在陶瓷造型创作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要运用这一法则正确地认识自然,深入生活,反映和创作出适合社会主义物质生活和人民大众审美要求的新造型来。
一、陶瓷造型的稳定性
稳定性是对立统一的,也就是说,尽管陶瓷造型自古至今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但都离不开造型的基本要求——稳定性,也就是说,在感觉上给人以安定感,使用上达到稳定感。
做到这一点应该注意下面三点:
(一)重心下移
重心是器物造型稳定不稳定的关键问题。
造型的主要重量,如不适当的上移,则会上重下轻,造成不稳定感。
尤其是高型器皿,如果中心越往下移,安定感就越强。
造型一般有口、颈、肩、腹、胸、足等部位,中心的关键在于胸、腹部的高低。
(二)垂直与水平的平衡
垂直与水平是器物稳定的因素。
应用造型中轴线两侧各部位相对应的点连接的线,即垂直与中轴线的水平线,组成的造型,稳定性强,犹如一个人的两肩和四肢是平衡的,就感到稳定。
如果一边高,一边低,不平衡,则感到不稳定。
(三)造型足底面的大小比例适当
造型足底面积的大小比例适当,是造型的稳定因素之一。
足底的直径增大,造型的稳定性也就增大,反之则感到不稳定。
检验的方法是看造型上部肩两端平行线与底足两端对角线交叉链接的下部,是否大于三分之一,如小于三分之一,则感到不稳定。
上述三点仅仅是使造型稳定的一般规律。
有的造型重心虽高,但适当加大底足直径,也可造成稳定之感。
如高脚水果盘和高脚酒杯,使用部位和中心虽在上,在附加有撇开的底座,实用效果和感觉上是稳定的。
犹如矮型器物造型底足小,由于器物下部呈球状,自身的重量都落在底部因而也是稳定的,因此不受此规律的限制。
如碗、盘类、锅类等。
二、造型的变化和统一
造型的变化和统一,是对立统一法则在立体造型上的应用。
在陶瓷造型设计中不可没有变化,也不可没有统一。
没有变化的造型,使人感到单调乏味,十分呆板,为了使造型更丰富多彩,要求造型要有所变化,变化又必须求得统一,不统一会产生破碎、杂乱感。
一定的统一,可以使造型稳重、庄严。
因此,必须使造型既统一又有变化,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单一的追求无统一的变化,或追求无变化的统一,都是行不通的,只是是不完善的。
(一)对比
在一个造型中,有对比就能产生变化。
造型上有高与矮、长与短、宽与窄、方与圆的对比;外型线条的形状上有曲与直、横与竖的对比;
造型质感上有细腻与粗糙、色彩鲜艳与灰暗的对比等等。
对比势能在同一性质的因素之间形成,如线性长短、曲直的对比,体量大小的对比,质地粗细的对比。
线型和体量、体量和质地之间不可能产生对比。
对比应彼此衬托和表现不同的特性,但不能对等和对立,而且变化是有目的,要有依据、有素材地进行形象的创造。
因此,变化必须服从器皿的功能,适应工艺原材料,才能创造美的形象。
对比关系的运用,可以使一个走啊行富于生气和得到一定的统一。
因此,对比与协调是造型变化与统一的艺术手段。
如四川荣昌的泡菜罈,从盖顶到足部有高、矮、长、短、曲、直、大、小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有主次之分,因而有一个统一的、有变化的整体感。
(二)加强和减弱
只是图案的变化之一。
在造型上使用这个变化方法,就是对造型的主要特点进行夸张,增加它在整个造型中的份量,相对地减弱或省略其次要的以及没有特别需要的部份,从而达到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造型要求。
如大象台灯,为了实用,将其弯曲的鼻子进行夸张以作为安装灯泡的灯座,并相对地减弱其尾部,又简练地处理象腿,使之更概括、更典型,既不失原来形象又起到实用作用。
松鼠花插,则夸张地表现松鼠的尾巴,以达到既实用又不失其原形的效果。
(三)节奏与韵律
这是图案的另一规律在陶瓷造型上的运用。
一般是指用外形线的变化来组成各种形象的形体,只要这种外形线能使之具有条理性、重复性,都会产生一定的节奏感,而使造型有变化又有统一。
如葫芦瓶
是双曲线的反复应用;瓜形壶是曲线的重复。
又如石榴壶用曲、直线组合,壶体用相反两曲线组成形体过度,取得了统一而有节奏感的效果,因此是成功的。
三、造型的实用性
陶瓷器皿之所以能存在于生活中,主要是它有实用价值(即符合其功能效用),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材料之一。
离开了实用这一因素的任何一种陶瓷器,都将被社会淘汰。
因此,陶瓷造型的实用性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民的需要。
它是造型美观的先决条件。
造型的实用性,在不用的社会,不同的民族生活习惯中,有着不同的要求。
实用性是通过器物造型的大小、式样的各异,并运用造型的稳定、变化与统一等法则体现的。
(一)实用必须考虑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用途,服从不同的需要如设计一套茶具,首先应考虑是在什么场合下,什么人使用的,其要求如何。
若把集体劳动时用的茶具设计成一家一户用的套具或个人用的小型单壶(执壶),嘴、把在设计上又不加区别,都会是不适用的。
(二)实用必须考虑使用对象的审美要求和经济条件
如果我们不考虑内销瓷和外销瓷的不同审美要求,内销瓷设计上追求流线型、异形壶;外销瓷则设计得四平八稳,矮型壶,又不考虑使用者的欣赏习惯,可以想象,必须收效相反,销售困难,那自然是不美也不实用的。
考虑实用性也不能离开经济基础。
造型上的简练与复杂,涉及到生产的难易,直接影响成本和利润,而这些都与实用价值有关。
(三)造型的容量要求是日用陶瓷的重要标注
因为陶瓷器皿是盛装食物和物品的,所以根据不同的习惯和需要有一定的容量要求。
如茶具和咖啡具有它一定的容量标准。
碗类因为有其不用的用途,也有大小之分。
符合一定的容量要求,陶瓷产品才能体现它的实用价值。
(四)造型灵巧也是实用的要求之一
设计造型在考虑稳定性的同时,要尽可能地从造型外部的形象变化上求其有灵巧之感。
有的造型虽很稳定,却感到很笨重。
因而我们需要利用造型变化与统一的法则求得其灵巧一些。
前面讲述,中心下移可产生稳定感。
但过分的稳重又产生笨拙现象。
我们可以将重心部位适当提高一些,使之产生轻巧之感。
另外一个办法,是不管造型重心在哪里,适当收缩足部或腹部与底足间的过渡部份,如梅瓶造型,下部线型逐渐向内收,有的底部略撇开,则给人以稳定和灵巧感。
本文转自陶瓷世贸网:
想了解更多详情,欢迎登录陶瓷世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