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生态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生态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生态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前言

作为库区移民大县的某,在三峡成库、完成移民搬迁任务、转向后续发展、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的历史新时期,当前面临“库区产业尚不发达”、“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尚需进一步改善”等等诸多现实问题。要真正实现“和谐、富足、文化、生态”新某、特色渝东门户的远大目标,急切需要我们深刻学习领会、着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兴实事求是之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既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三峡库区人文精神,又抢抓三峡后续工作机遇,切实争取、利用好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还让宝贵的资源、资金及时用在刀刃上,用出效率、用出效益,切实通过不断深度开发产业,通过创业,带动移民及非移民致富,为“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的实现而不断添砖加瓦。

在此大背景下,根据业主的自身特长、意愿和调研、学习成果,选择了黄膳及鱼养殖发展项目。

黄鳝又称鳝鱼,鲤鱼、鲫鱼、鳊鱼、鳙鱼、草鱼、泥鳅、鲶鱼等一样属淡水鱼。肉厚刺少,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能做各种佳肴美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受人们欢迎的滋补水产品。有“无鳝不成席” 之说。

黄鳝,每100克肉中合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磷150毫克、钙380毫克、铁16毫克、维生素A428国际单位,还含有黄鳝素A、B 及硫胺素等。黄鳝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它性温味甘无毒,入

肝、脾、肾三经。孕妇常吃黄鳝可以防治妊娠高血压。膳鱼头能够治疗痢疾与积食不消。其皮可以治疗妇女乳房硬肿疼痛。其血甘咸无毒,可以祛风、活血、壮阳,还可以治疗面神经麻痹所引起的口眼歪斜。

从中医学角度来说,黄鳝是偏温的,它有补益气血,补虚的作用,用在病后体虚,气血不足,头晕眼花,有很好的作用。性味甘温,具有补五脏、填精血的作用。

日本研究发现,黄膳中含有能降低血糖的黄鳝素A、B,常常食用有利于控制病情,黄膳鱼素A与黄鳝鱼素B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日本营养学家熊本正一的研究表明:清炖黄膳可以治疗糖尿病。

我国黄鳝野生资源原本极为丰富,但近年来受农药污染以及笼捕、电捕和药捕等影响,野生资源量锐减,若不大力发展人工养殖,供需紧张的局面还将进一步加剧。

黄鳝,人工养殖,由此应运而今生。

我国黄鳝的人工养殖主要集中在苏浙沪皖以及河南、四川和两湖等省市,其中江苏省以及浙江湖州、湖北荆州等地有规模化养殖。我县黄膳除少量野生采集供应的外,县内养殖未成气候,几乎均是县外提供。

鳝鱼为变温动物,只要水温适宜(10—32℃),全年均可进行放养。

黄鳝生命力强,容易运输,适合鲜活上市,可以长途贩运、销售的长距离运输。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某生态立体农业示范基地

(二)项目性质:新建

(三)项目业主:

(四)管理单位:某镇人民政府、

(五)计划投资及资金组成:总投资48.36余万元,其中:自筹16万元,,申请移民资金扶助32.36万元。

(六)建设地点:某村七社,小地名:谭家湾。

(七)项目建设期限:2009年8月-2010年2月

(八)建设主要内容:用地6亩,整修公路1公里,新修公路250米,膳鱼池近期用地4亩,管理房120平方米;食料房100平方米,网箱膳池25个,鱼池1580平方米.蓄水池500立方米,污水池60立方米,引水管2700米,进水管400米,排水沟300米,引水堰100米,挡土墙180立方米,石坎150米,电线300米,围墙400*2.5米等。

(九)产品方案:以饲养黄膳,鱼,县内、县外销售为起点,争当生态黄膳养殖及陆地养鱼排头兵,发挥典型带动的倍增效应,力争通过2年的努力解决6人以上的移民就业,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培育成功8人以上的移民参与创业,科学发展养殖户,带动更多移民就业、创业,共同致富、发展、某。

二、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及编制依据

(一)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1、就宏观来讲,在三峡成库、完成移民搬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面

临“干部、移民思想意识层面有提升的空间”;“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尚需进一步改善”;“移民个案影响稳定、阻碍发展”等等诸多问题的客观现实,特别是面对“库区产业尚不发达” 这一难点,急需来自移民的“自强不息、开拓开放”,更需干部的“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等等等等,需要通过诸多相关与不相关的因素共同作用,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不断提升素质、苦练内功、着力创业、推动产业、促进就业,破解移民“安稳致富”这一历史新时期的难题。本项目的实施,有宏观层次历史大背景的坚强支撑。

2、就形势来讲,三峡移民后期扶持、库区后续工作的推进,给促进移民安稳致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三峡水库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更是有效促进移民创业的“及时雨” ,是培育产业的“雪中碳”。《国务院关于推进城乡统筹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文件),并由此延伸的政策机遇,更是库区发展的一缕春风。当前,如此好的政策环境,我们没有理由不积极创业、参与发展。本项目是移民业主主动顺应历史潮流,强抓政策机遇的具体体现。

3、就微观来讲,黄膳及鱼养殖场是项目业主通过考察分析,结合现实条件、自身特长,从众多项目中分析、筛选的项目,富含“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库区人文精神。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项目业主一直关注经济项目,谋求自身发展,按其《申请书》的介绍,“自三峡移民搬迁后,失去土地,家庭人口多,没有固定职业,于2006年经营网箱养鱼于库区泰昌湖内。由于优化库区水环境,被政策性拆除,致使我们亏

损十余万元,本来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新的情况,促使他们有谋求自身发展、积极开创新的事业的内在动力。“为了挽回损失,决定再次筹资经营陆地养殖业……”,由此,项目业主共同策划了本黄膳及鱼养殖场项目。应当说,提出该项目,有移民业主内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

微观层面来讲,从移民个体、移民家庭来讲,该项目的实施,是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带动移民就业的良好载体。面对业主所在的某镇产业发展还十分空虚、寄托了上级部门和当地政府很多期望的旅游业形势尚不容乐观、旅游对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带动作用十分有限的现实情况,业主主动谋求发展,并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大胆创业的精神本身,就是特别值得推崇、引导、鼓励和扶助的。从这一层次讲,该项目的全力推进、科学推进应是十分必要的。特别重要的是,该项目有项目业主深刻的内在动力。

4、就具体项目来讲,黄鳝是一种适应性强的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日本南部、印度、泰国等世界许多地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著名的滋补和药用水产品。黄鳝还是我国出口售价较高的传统鲜活商品之一,它不仅畅销港、澳和台湾省,同时也销往日本和东南亚等国。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黄鳝作为大力发展的水产品之一。

我国黄鳝野生资源原本极为丰富,但近年来受农药污染以及笼捕、电捕和药捕等影响,野生资源量锐减,具备大力发展人工养殖的市场条件。近年来有些农户利用房前房后的小坑小池养近年来,由于围湖造田,扩建商品鱼基地,药物恣意滥捕等,损害了自然资源,黄鳝的产量和质

量显著下降,市场上供需量出现了紧张状况。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调节和丰富市场,人工养殖黄鳝实在必行,对增加出口贸易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一条致富的好途径。

网上调查,黄梅县网络养鳝农户成立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吸引30多名养殖户,社员人均纯收入超过4万元;余干县建成全国最大乌鱼黄鳝养殖基地;“鄱湖牌”乌鱼绿色品牌,鳝鱼养殖户210户,产量1600吨,销售收入5040万元,每户平均年纯收入达3.98万元。黄鳝养殖有大力发展的市场空间。

5、就可持续发展来讲,“许多养殖户靠发展规模养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这是我县畜牧生产站站长黎远伦结合我县养殖业中养猪、养羊发展起来后说过的话。畜禽养殖,对群众走上致富路的贡献得以证明。根据我县黄膳养殖项目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县域养殖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本方案以为:对于一个需求多样化的社会,在大规模推进以上产业的同时,科学推动包括本项目提出的黄膳养殖,更是合理级配产品的市场经济规律的举措,符合畜牧、养殖、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应当说,科学发展某黄膳、深入推进本项目,在业主的自身条件、社会的现实情况、地方的经济发展需要下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编制依据:

本实施方案编制依据《三峡水库库区基金项目建设相关材料整理汇编》、《某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某市三峡水库库区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办[2008]84号)、《某市移民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三

峡库区基金项目申报与实施管理工作的通知》(渝移发[2009]4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结合项目业主的具体实际和要求编制。

三、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和设备技术的初步分析

(一)资源情况

1、人力资源:按照专家的说法:“只要稍懂水产养殖的农民都可以养黄鳝”。我从网箱养鱼中转行过来,又经过前段时间创业的储备和不断的学习,加之又与四川大众养殖公司和武汉振雄农牧水产公司建立了一定关系,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是能够满足该项目发展需要的。

2、资金资源:如同三峡库区众多创业发展的移民、中小企业一样,这是项目推进、创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事实求是的讲,这是项目业主最大的“软肋”。我们自己以借贷的方式自筹17.8万元,其余33万元尚需金融系统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这是项目业主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需要有关部门予以支持、扶助或者以奖代补。

3、政策资源:《某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某市三峡水库库区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办[2008]84号)、《某市移民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三峡库区基金项目申报与实施管理工作的通知》(渝移发[2009]40号)、《三峡水库库区基金项目建设相关材料整理汇编》、《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三峡移民就业工作的通知》(渝府发[2006]214号)、《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某县三峡移民就业享受优惠政策办理程序的通知》(某府办发[2007]9号),《国务院关于推进城乡统筹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文件),并由此延伸的政策机遇,都是项目实施中项目业主可以争取、把握的良好政策资源。

4、材料资源:从建设期角度讲,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块石可以就地取材,因交通运输条件尚不十分理想,水泥、沙、砖等材料需人工转运,对成本有很大影响。从生产运营来讲,在业主自身没有建好养猪(牛)厂前,养黄膳的重要消耗材料—猪(牛)粪等,短期内还需外运解决,会增加产品成本。总体来讲,材料资源可以满足本项目发展需要。

5、市场资源:近年来,黄鳝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据近期的价位调查,每斤在21-36元之间,以苏州南环桥为贵,而深圳布吉相对最便宜。一般在25-30元之间,而在我们某的黄膳20元一斤左右,主要靠外购,满足县内市场所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天然电捕、药捕、钩捕等方式捕捉黄鳝对其伤害很大,通过人工养殖增加市场的供给,则是必然之选择。以市场学、资源学、财富学的角度看,市场资源,特别是市场中潜在的关于“黄膳”的财富资源是客观存在的。需要业主好好把握。

(二)建设条件

项目选址于沿江大道某村,前临xx湖,海拔高程约182.5米左右。项目所在位臵较为平坦,向阳,是黄膳养殖的理想场所;业主已经投资修通场区到沿江大道的公路约1300米,到xx湖也有较近的人行道相通,交通条件满足施工、运行、管理的需要;项目所在地为石灰岩地区,附近无滑坡等地质灾害,地质条件较好,适宜建设;施工用水已经通过PVC管引到工地,运营用水拟从右边的3条大水沟引用,经现场查找水源,并通过当地老百姓介绍,该水源常年不断,为多处地下水出水汇集而成,能够满足项目用水需求;电力设施我们已经做好了相应的措施。

(三)协作关系

平时作业——浅谈立体农业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农业生态模式——浅谈立体农业 课程名称:农业生态学 任课教师:杨瑞吉 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班级:2013级1班 学号:222013326032026 姓名:蒙姜宇 成绩: 2014年11月19日

农业生态模式——浅谈立体农业 蒙姜宇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关于立体农业这一学术名词,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R.smith教授曾概括为:立体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由于近些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相关研究人员积极倡议建立立体农业模式。本文以立体农业的定义、历史发展、模式和特点及作用这五大方面来浅谈立体农业。 关键词:立体农业定义历史模式特点作用 一、关于立体农业的定义 关于立体农业的定义问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立体农业是指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的农业经营模式。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较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如在葡萄地里种草莓、草莓收后种菜等。鸭河口库区,水库水面发展网箱养鱼、银鱼养殖及库汊养鱼开发,环库发展猪鸡水禽立体养殖,这也是立体农业的典型。 还有其他的定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经过以上分析,可把立体农业的概念总结如下:立体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新发展,是传统农业精华的优化组合。具体地说,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二、我国立体农业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立体农业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立体农业最早产生农作物的间作套种,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利用江河低洼地挖塘培基、水塘养鱼、基面栽桑、植蔗、种植瓜果蔬菜或饲草,形成“桑基鱼立体农业塘”、“蔗基鱼塘”或“果基鱼塘”等种植和养殖结合的生态农业系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立体农业。但对中国立体农业的研究仅10多年历史,其理论还处于探索阶

生态文明村活动方案范本(完整版)

方案编号:YT-FS-4999-49 生态文明村活动方案范本 (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生态文明村活动方案范本(完整版) 备注:该方案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笔峰村基本情况 繁峙县繁城镇笔峰村地处繁峙县城西部约两公里 处,南濒滹沱河,北依108国道。全村地势平坦,极 具城郊型特色。全村共有中共党员35人,共4个村民 小组,现有452户、1659人,3360亩耕地。自改革开 放以后,笔峰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带领和大力 支持下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依靠党的改 革开放政策,充分发挥县城近郊的区位优势,率先冲 破单一的农业经济模式,借着新农村建设的强势春风, 积极发展多元产业,加强基础建设,走出一条“农、 工、商并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成为繁城镇乃至整个繁峙县 经济较为发达的典型村。20XX年全村工农业产值达

1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500元。 二、创建工作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抓手,以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根据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环境资源的有序开发和持续利用原则,紧紧围绕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根据统一规划原则,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本村实际,推进全村农业向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建设生态农业,开展农业无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建成一个“蓝天、碧水、绿地的优美环境,产业结构合理、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富裕安康、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三、规划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概念区分】精准农业、立体农业、垂直农业

【概念区分】精准农业、立体农业、垂直农业 农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简单循环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伴随着技术的腾飞和农业资源的日益紧缺,更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农业形式不断涌现,如精准农业、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垂直农业、白色农业等等。 这些听上去有点高级的名词看似专业,但并不难理解,其中有很多在已经被运用在了实际的生产中。 精准农业 【专业解释】“精确农业”指的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 P S)、地理信息系统(G I S)、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C D S)、遥感(R S)、变率处理设备 (V R T)和决策支持系统(D S S)等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域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大白话】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业进行定位、定时、定量的耕 作。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下的农作物有针对性地采用最合理的耕种方式,以提高产量、节约成本、降低风险。现在常见的现代化农 具,包括自动驾驶控制设备、卫星导航定位、小型植保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都是精准农业的应用工具。 立体农业 【专业解释】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较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R.s m i t h教授曾概括为:立体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 【大白话】其实从20世纪初期提出的立体农业时至今日也不过如是,无非就是要求对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合理配置资源。如林地的株间、行间混交和带状、块状混交;水体的混养、层养、套养、兼养等均属之。再如在葡萄地里种草莓、草莓收后种菜等,都是立体农业的种植方式。鸭河口库区,水库水面发展网箱养鱼、银鱼养殖及库汊养鱼开发,环库发展猪鸡水禽立体养殖,这也是立体农业的典型。 生态农业 【专业解释】生态农业简称E C 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

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名称原始农生态农业开发 二、选址南江镇中坪村三、项目提出的理由中坪村沟地面积3000余亩,占全村总土地面积的78%长期以来,沟壑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几乎颗粒无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气候的变化及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土地基本处于荒芜状态,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大,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造成中坪村沟地多年贫瘠的原因主要在于长期以来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对沟地的忽视,加之道路不畅通,从而使沟地利用率处于极端低下的状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经济、交通等的发展,为我们合理、有效的改善和利用每一寸有限的资源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能够在荒沟里成功引水,通过现代化农业设施,植树造林,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多样性,不但能够改变沟壑目前荒芜的状态,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绿化和美化自然环境的作用,为人们多创造一份绿色、多增添一份笑容,从而发挥出荒沟变绿地所带来的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1、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观念,调整农业产业模式,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规模化养殖,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解决沟壑荒废、水土流失等问题,我本人计划在中坪村自行开发荒沟土地580亩,积极开发林业、果业、养殖业等生态农业项目。| 2、水家龙多沟壑,长期处于荒废状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果品和肉食品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对于土地的综合开发治理,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沟壑治理的推广有着深远的意义。 3、推广绿色生态立体农业模式,改变中坪村沟壑荒废的状况,重塑自然环境,改善土地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无公害、新鲜、营养、优质、安全、无药残的农产品。 4、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加大沟壑治理的步伐,大大提高沟壑的整治力度和效果, 同时提高本地区农民收入和自然环境质量。 五、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5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0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以融资为主,同时争取农业部门支持。 第二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国内消费现状

文明村创建工作计划

文明村创建工作计划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6文明村创建工作计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速全面小康进程,狠抓四个文明建设,富民强村,争创文明村,特制订创建规划如下: 一、宣传创建思想,树立创建意识 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落实创建计划,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创建领导干部,在村民中掀起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文明人的热潮,利用有关会议和广播宣传创建文明村的重大意义和任务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村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创建工作宣传到家喻户晓。明确创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围绕经济工作抓好创建工作,做到人人懂创建,人人重视创建,人人参与创建,形成创建氛围,树立创建意识。 二、抓好创建促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工作新突破 因户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经济,提升科技含量。发挥人力一技之长,努力增加经营性、工资性收入,鼓励引导劳动力转移。村两委积极引导,搞好长效服务,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有新飞跃。 三、抓好村办实事建设,为创建文明村打下坚实基础抓好建设规划,落实建设任务,办好实事工程。 1、落实完成本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2、整修村级道路硬化率100%。

3、新增河道绿化、道路绿化,村庄绿化率达到45%以上。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文明村建设步伐 1、扎实抓好“文明家庭户”的创评活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村民农户参加创评的自觉性,做到评比形式多样化,达到自报组评、村审核上报审批。真正做到评比讲风格,评比促提高,评比上水平,促进文明家庭评比活动有效开展。 2、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抓好社会稳定综合治理工作。广泛开展法制教育,深入进行创建安全文明村活动,普及法律知识,以法治村,以德育人,教育广大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提高全村村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及时调处民事纠纷,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提高村民自治能力,推进社会风气好转。 3、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扎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强化领导,建立组织,配备专职妇女干部,以人为本,积极做好一人一事工作,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4、加强土地管理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明确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广大村民爱护土地、保护土地的自觉性。坚持农民建房上规划集中点居住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方可建房的原则,杜绝违章建房,做到土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真正达到珍惜土地人人有责。 争创文明村是我们今年工作中首要做好的工作之一,列入议事日程,奋发进取是关键,奋力拼搏,自我加压,扎实工作,争创一流,为早日实现文明村而努力奋斗!

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不断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全域打造成为有土皆绿、是水则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城市。以下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欢迎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桂东的决定》(桂发〔xx〕1号)(以下简称《决定》),完成《决定》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落实到城乡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等各个方面,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成立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尽快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经费,完善机制,保障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三、明确职责分工 为确保《决定》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全面实现,我县按照国家试点文件和全省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设置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

标体系(见附件1),将生态文明建设5大类20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细化分解成了108项重点工作,明确了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和实施时间(见附件2)。其中县林业局和县环保局等部门还要负责牵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等五大体系的具体构建工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四、制定具体实施规划和方案 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决定》的精神,聘请有关专业机构抓紧完成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论证工作,并尽快组织实施。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任务分工,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每一项工作任务的详细实施方案,明确具体项目、采取有效措施,按步骤分年度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五、强化督查考核 各乡镇、各牵头部门要对照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于每年1月底前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提出该年度的工作目标和需实施的具体项目。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综合汇总情况研究制定全县年度实施方案,经县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指标任务纳入全县年度绩效考评体系。要建立联合督查机制,组织对各乡镇、各部门工作进展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和通报情况,并将督查情况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依据。 六、深化工作效果

创建文明村实施方案

北台子村创建文明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文件精神,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新事物、新风尚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把北台子村建设成立“文明、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义新农村。 二、工作措施 (一)、抓好经济发展,发展本村特色产业。 北台子村为扩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经营,增加村民收入,将现有70亩李子基地,扩大到200多亩。大力推行科技兴农、富农步伐,大力发展科技型农业,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多渠道拓宽群众收入,人均收入、集体收入有较大提高。 (二)、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北台子村积极配合市、街道有关单位,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道路、生活设施、水利建设;二是整治农村“脏、乱、差”,加强卫生管理,改变群众生活陋习,对农村猪、鸡、狗、牛放养制定管理措施。保证村路的干净整洁。三是提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奔康房,加强农村建设秩序,杜绝乱搭乱建、占用耕地建设房及“三无”(无规划、无批文、无设计)建房,确保农村建设

错落有致、美观大方;四是加强水利、生活设施建设。经过一年多时间建设,北台子村建设基本完成验收,村容、村貌大改善,一个暂新的北台子村展现在人们面前。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北台子村通过发展本村主导产业,走上一条致富之路,但群众精神生活匮乏,矛盾纠纷较多村党支部针对这一情况,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一是成立“北台子村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小组”等机构,主抓北台子村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制定《北台子村乡规民约》,指导群众行为规范;三是大力建设文化设施,用社会主义先时思想占领农村文化市场。 三、加强督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北台子村“两委”把创建工作作为今年重要的村务工作之一,成立了以村支书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村“两委”干部、社主任为成员的工作小组,按照实施方案的各项内容抓好落实,文明村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北台子村民委员会 2011年2月11月

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方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学区中心校关于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主题班(队)会 活动通知 各班级: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建设的工作精神,加强学校德育 工作的实效性,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根据明仁苏木人民政府关心下 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安排,特开展新一轮的生态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举行生态文明专 题宣讲和主题班队会活动,向学生普及生态立旗之策和环境保护常识。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的 继续围绕争做文明学生、共建美好家园的主题,结合我校工作实际,面向全体学生设 计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把生态建设、环境治理、文明习惯养成 等知识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宣传,积极培养广大中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水 环保意识。并通过小手牵大手,将生态建设的知识和好习惯带进家庭,带到社会,提高全区人 民对生态区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 二、活动内容 各班级根据学生实际,利用国旗下演讲、午会、十分钟队会、班会(队活动)、综合 实践活动等,结合近期生态节日3·21世界森林日、3·22世界水日、 3·23世界气象日、4·7世界卫生日、4·22世界地球日、 6·5世界环境日、6·25世界土地日等,继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重文明 习惯做生态卫士主题活动,把文明教育引入课堂,把文明意识引入生活,引导、促进中小学生、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具体活动:①请学生、幼儿带回《关注生态环境,共建美丽环境》宣传材料,和家长一 起学一学,用一用。②要求学生关注身边生态建设,发现一项新的环保、护绿、净水措施,并 开展交流。③动员学生自己动手编写一条生态文明宣传标语,并以班级为单位收集整理,在学 校网站等进行宣传。④引导中小学生、幼儿关注森林、参与绿化,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三、活动要求 1、积极安排,迅速行动。各班级要及时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布置,科学开展活动。对 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组织管理等做好安排,确保活动覆盖到每一名学生,确保整个活动 的有序进行。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班级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氛围。通知附件中提供的生态文明宣传标语请在校园橱窗、板报,让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立体农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立体农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班次:1002601 学号:24 姓名:罗胜飞 摘要:本论文向大家介绍中国当前两大成功立体农业模式:鱼塘-台田模式与桑基农业,并把这两种不同模式具体分析比较了一番,更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并形成了一种更加合理的 模式。 关键词::鱼塘-台田模式桑基农业可持续发展立体农业 中国当今社会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出现了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在此之际,中国想利用立体农业来解决这个在农业用地方面的短缺问题,并创造了两大成功立体农业模式:鱼塘-台田模式与桑基农业。那什么是鱼塘-台田模式呢?什么是桑基农业呢?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何完善它们呢? 一、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农业又称层状农业。着重于开发利用重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在单位面积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条件的不同要求,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共栖,质能多级利用的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内容有: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自然资源的深度利用,主产品的多级、深度加工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技术形态的多元复合等。立体农业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如云贵高原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区水田以冬作物――水稻一年二熟为主,旱地以小麦一玉米、甘薯一年三熟或二熟为主,还可种植热带、亚热带瓜果;半山区以一年一熟水稻或一年二熟旱作物为主;高山区只种玉米、马铃薯、荞麦等一年一熟旱粮;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属微观异基面立体农业。同基面立体农业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种养系统。如林粮或粮菜间作、稻田养鱼、农田插种食用菌等。合理的立体农业能多项目、多层次、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鱼塘—台田系统是水陆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进行规划、实施和建设的。鱼塘—台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生产方式,实现了微观上的专业化和宏观上的综合化的高度结合,可以保持生产中获得最佳的经济产出,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鱼塘-台田模式和桑基鱼塘模式 鱼塘台田模式是在无法搞农业种植的重盐碱地里,根据挖塘(挖沟)渗盐碱的原理,挖塘筑台田,使修筑的台田盐碱下渗后能成为无盐碱良田,种植各种农作物或建立植桑基地养蚕等,再在塘里养鱼,这是一个改造盐碱地的良好成功模式。 桑基鱼塘是一种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鱼塘—台田模式与基塘农业的比较分析 相同点:都是立体农业模式。洼地挖塘,塘中养鱼,基上发展种植、林果业。 不同点:农作物种类不同。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基上种甘蔗,或种果树或种桑,并与当地农产品加工联系在一起,形成蔗基一制糖,果基—罐头,桑基—养蚕一缫丝业。而黄海平原的“鱼塘一台田”,则形成鱼—果—粮、鱼—果—棉、鱼—果一菜、鱼一果一草(饲料)模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全文)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全文) 发改委网站12月13日消息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不超过2个地区,并排出顺序,超过2个的不予受理),做好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于2014年2月17日前,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将根据各地申报情况,确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名单。 以下为方案全文: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关于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00个 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要求,为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有法律、制度、政策尚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不够严格,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也亟待加强。选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环境禀赋、不同主体功能要求的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总结有效做法,创新方式方法, 探索实践经验,提炼推广模式,完善政策机制,以点带面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高度融合,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以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提供有力支撑,结合自身定位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目标。 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先行示范地区基本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格局,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节能减 排和碳强度指标下降幅度超过上级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资源产出率、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城镇(乡)生活污水处理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处于全国或本省(市)前列,城镇供水水源地全面达标,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面积逐步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水土流失和沙化、荒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耕地质量稳步提高,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覆盖全社会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 三、主要任务 (一)科学谋划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进一步明确市县功能区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学划定生

文明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完整版)

方案编号:YT-FS-6063-12 文明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文明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完整版) 备注:该方案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 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举措, 根据《天台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20XX]50号文 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 统领,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加快城乡统筹, 全面实施以做特做优产业、做大做亮、做美做处的活 力,彰显生态环境的魅力,整体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努力建成“环境优 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 二、建设目标 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全力实施“中国美丽乡村”

行动规划,大力推进“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和“素质提升”四大工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完成5个精品村、2个重点村和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以及农民素质和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把我镇建设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镇”。 三、实施步骤 建设“美丽乡村”共分五个阶段,即规划设计阶段、方案审定阶段、全面建设阶段、检查验收阶段、巩固提高阶段等。 1、规划设计阶段。以村为单位,结合各村实际,按照“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做好各村村庄规划、环境提升专项方案及亮点、节点的设计。 2、方案审定阶段。通过实地调研,结合镇整体规划,审定各村建设方案。 3、全面启动阶段。发动各村,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全面投入美丽乡村创建。

文明村创建方案

荣成市人和镇文明村创建方案 为促进我镇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创建深入推进。根据市级文明村评选标准,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做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出发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全镇文明创建工作上水平。 二、创建原则 1、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相结合原则。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容村貌改善作为创建重要手段和载体,形成经济持续发展和环境优美的良性发展格局。 2、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出原则。文明村创建活动要在全面推进的同时,突出重点区域建设,要以基础条件好、开发潜力大的公路沿线为重点,率先建成一批产业效应明显的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和人居环境优美的小康农宅建设聚居区。 3、坚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原则。根据自然条件、区

位特点、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村一策,建设风格不同、特色各异的文明村。 4、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村民主动”原则。发动群众,提高村民创建积极性,增强主动创建意识。加强部门配合,建立联动促创机制。广泛参与,形成社会合力。 三、目标任务 在不断拓展创建内容、探索创建方式、积累创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年努力,基本达到市级文明村创建标准,使新庄子村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跻身全镇发展前列,为全镇精神文明创建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四、创建标准 (一)基本条件 1、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加强领导,组织落实创建任务,基本达到市级文明村考核验收指标。 2、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达到“六有”条件:即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领导班子,有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布局,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有文明淳朴的村风,有和谐、民主、安定的社会秩序。 4、实施“三改”(改厨、改圈、改厕)和“四通”(通路、通水、通电、通气)工程,达到硬化、净化、气化、整齐化

生态文明村建设方案

生态文明村建设方案 繁峙县繁城镇南城街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中共关于制定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U标和集体标准即生产发展、生活 a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指出了推进农村建设的磴大任务?并把农村建设和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起来?提出了保护自然环境?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这是在农村建设中一个具有统观全局的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从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角度指出了农村建设的新U标?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中 指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在农村发展中的具体表现。 而创建生态文明村正是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探索?也是农村发展史上 的重大创举?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中的具体表现。本文正是通过分析 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来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生态文明村是农村发展观念的新突破 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村?U前理论界还没有定论?但我们还可以从生态文明村的特 点和具体U标来理解它的涵义。生态文明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 环境五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subject adolescents and youth work process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global, strategic, forward-looking major problems, grasp the overall situation, pay attention to plan and implement the specific tasks assigned by the leadership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think ahead 方面的综合概念。生态文明包括:净化、绿化、美化、壳化、硬化、沼气化,精神 文明包括:文明化、知识化,政治文明包括:两室标准化、民主化,物质文明包括: 产业化这四大方面。而把环境建设放在首位?原因在于生态文明的提出根本U的是通过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这并不是在强调生态环境决定政治文明?而是充分考虑了U询在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我们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的重大影响。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提出时要使农村的发展达到“文明”的高度?是我党农村发展的重大突破?是农村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村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没有农村的发展? 就无所谓整个社会的发展,不促进农村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很难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 和谐发展,破解“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党中央关心的重大问题?而我们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内容。而农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正是在你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 举措?是一项a民工程、民心工程?更是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破解 “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1、文明生态村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村容整

立体农业

第一章立体农业的概述 第一节立体农业的定义 一、立体农业=立体种植=复种、间种、套种 定义:利用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科学配套,形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生产系统。 1复种:指在一块地一年内种植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意义:a充分利用光能b均衡利用土壤养分c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2间种:在同一田块上同一生长期内进行的几种作物相间种植的方式。 意义:a充分利用光能b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3:套种:在前一茬作物即将收获之前就将后一作物种入其行间、株间的种植方式。 意义:a提高种植复数b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光能利用率c避开灾害性气候d有效调节双抢季节劳力过分紧张的矛盾。 二、立体农业: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不同空间差、时间差和生物差特点,在一定地域(或水域)或一定区域内建立起来的多种作物共处,多层次配置,多级质能循环利用的新型农业生产结构。 三、立体农业=集约农业:在一定的区域(或水域)内,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光、热、水等条件,建立多层次配置,多物种共处的一种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相结合的高产、高效、集约的农业生产形式。 四、立体农业=开发农业=农业综合开发 主要内容: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实现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二节立体农业的效益 一、经济效益 增加单位面积上获得各种农产品的总产量,同时也部分降低了生产成本。如麦/棉,大麦/凤尾菇 二、生态效益 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了农业的生态效益;改良了农田小气候,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强了生物的抗逆性。如云南的橡胶/肉桂/茶树/砂仁 三、社会效益 吸收了社会的剩余劳动力,给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 第二章立体农业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立体农业的结构 1、物种的结构 指立体农业模式内农业生物种类的组成,数量及其相互关系。 植物——初级生产者——作物产品 动物——次级生产者——畜产品 微生物——分解者——食用菌 理想的结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2、空间结构 指各物种的空间分布(包括地上、地下、水域)

建设文明村实施方案3篇一

建设文明村实施方案3篇一 为进一步推动我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充分发挥“文明乡镇”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中心带动和示范作用,促进我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实行在全市率先崛起目标,按照市文明办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就开展文明村镇工作制定如下实施规划: 一、指导思想 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核心,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创建目的 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活动,有利于激励镇村党政班子和镇直机关单位增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做到三个文明一起抓,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生活质量,切实维护和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推动我镇朝着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活动范围 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活动由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及镇直机关各单位分别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创建工作。

四、具体要求 创建文明乡镇活动要以镇带村开展工作,确保精神文明建设进村入户。要坚持从抓好村户入手,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切实把文明乡镇的各项任务落实到村到户,所辖村环境建设、社会治安、社会风气、文化教育、计划生育等指标达到创建标准,农民参与热情高,文明村、文明户的评选表彰制度健全落实,并有奖先罚劣机制,具体要求做到以下七个方面“加强”: 1、加强组织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各村、各单位要成立一把手挂帅的领导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创建活动,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确保创建活动抓出成效;各村要制定班子届期创建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要争创文明单位、文明村,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与美德在农家竞赛活动,有条件的村还要创建星级文明户,全镇被县级以上评为文明单位总数达50%以上、文明村总数达20%以上,要切实加强宣传工作,积极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一要继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与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二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开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

文明村建设实施方案正式版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appeared or can be expected to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nd through the record of the terms,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文明村建设实施方案正式 版

文明村建设实施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方案资料适用于某些已经出现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所提出的 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明文或条款的记录,加以有效的监督与执行,确保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基本情况: 秋洞村位于黄礤镇北部,毗邻翁源县,总面积1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71亩,辖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03户,总人口18131人,人均年收入4300元,村集体收入约2.5万元。 秋洞村是我镇著名的佛手瓜生产专业村,20XX年常年种植面积3100亩,户均种植约10亩,年产量1.8万吨,产值约1800多万元,秋洞村种植蔬菜历史悠久,佛手瓜种植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群众依靠种植佛手瓜走上一条脱贫致富路。目

前,秋洞村80%的农户住上漂亮的奔康房,家家户户购置了耐用电器,街道干净整洁,村落规划有致,户内存款达3万多元,群众安居乐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秋洞村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20XX年誉获市文明村称号,同年成为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20XX年定为生态旅游建设点,今年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建设示范村。秋洞村还誉获“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省级菜蓝子工程基地”称号。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XX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

**镇**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东南部,距镇政府10公里处,西临S219线,通村公路直通六巷,交通便利。气候湿润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摄氏度,海拔1230米, 无霜期250天,年平均降雨量530毫米。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242户987人,其中劳动力794人,有共产党员22人,其中女党员5人。现有耕地2695亩,人均耕地2.7亩,年平均种植洋芋面积340亩,蔬菜150亩,中药材50亩。年平均生猪存栏190头,牛存栏数90头,鸡存栏900只。2010年粮食总产量460吨,经济总收入1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村内有小学1所,在校学生77人,教师4人。 二、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态文明、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特色产业为出发点,立足当地实际,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科学规划,统筹建设,保障重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达到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标准。 发展目标:从农民最希望解决而又能做到的事情出发,做好“六改四普及”工作。即:改路,逐步做到路进户和村内道路硬化,改善通行条件;改水,做到农户整体用上卫生安全的

自来水;改房,做到房屋安全整洁,体现地方人文特色;改栏,做到人畜分离,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发展畜牧养殖;改厕,切实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改环境,整治脏、乱、差,实行村庄绿化亮化,发展庭院经济,做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搞好农户家庭卫生;逐步普及沼气,在有条件的地方建沼气池,推行“养殖-沼气-农业生产”等生态农业模式;普及通讯网络,提高农村的电话普及率和网络覆盖率;普及太阳能,每户都能使用上太阳灶,有条件的地方使用太阳能。努力实现特色产业与传统农业相互补充,村容村貌改善与社会文明共同提升,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三、村内现状 1、村内现有乡际公路7.5公里,从库根经**至下巷横穿全村,均为沙化路面。村社公路为6.5公里,为土路。 2、全村现有水窖22眼和涉及112户的人畜饮水管网供水工程,但年久失修,部分管网破损,已不能正常使用。 3、全村有在建沼气50户,使用太阳灶195户。 4、村内现有核桃1.5万株(其中160亩高效示范园1个),其中挂果树约5000株,年总产量6.25吨,年总收入约50万元,户均2000元,为当地主要经济收入,现有花椒8000株,年收入约5万元,户均200元。 5、全村242户的住房条件较差,房屋陈旧、简陋。 四、规划建设内容 (一)农户住房建设 1、危房改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