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力量-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4课动物的力量—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教案

新疆石河子市第十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第4课《动物的力量—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教案【教学目标】1.会在公式编辑栏编写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公式。
2.会使用求和、求算术平均数、求最大值等函数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3.巩固填充柄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的统计。
【教学难点】函数的使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一段视频《后天》预告片引出话题。
提问:这段电影片段描述的是一个什么场景?教师提出: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全球变暖。
提倡拯救地球是你我的责任,是全人类的责任。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是碳排放?“你制造了多少CO2”总结: CO2 无处不在排放。
本节课我们在excel中来计算CO2 排放量。
(看视频后思考问题,活跃气氛,为下面的学习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 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以一段视频作为导入,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讲授新课任务1:使用Exce l 公式计算碳排放量展示十户家庭的自来水、电、天然气和汽车的使用情况,分析表格学生观察表格让学生对表格有个认识教师演示操作公式计算法操作技巧,强调Excel公式计算操作四步骤:实践操作,掌握公式的使用方法,完成其余各项的碳排放量在操作中熟悉公式法计算,以及填充柄的用法。
第1步:选定要存放的单元格第2步:输入“=”第3步:输入算式(单元格地址或数值)第4步:按“回车键”让一学生完成其余9户家庭自来水的碳排放量(填充柄)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任务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SUM函数和AVERAGE函数完成相应计算展示几个常用的函数演示函数计算方法分组完成平均值的计算第一组:计算水第二组:计算电第三组:计算气第四组:计算油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请同学演示自来水所对应的碳排放量平均值函数计算的方法分组完成平均值的计算第一组:计算水第二组:计算电第三组:计算气第四组:计算油培养善于观察、乐于尝试、独立思考的自学品质。
《第4课 动物的力量——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动物的力量——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基本观点和作用;2. 掌握高效运算的函数应用方法;3. 培养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常用函数的用法和特点;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函数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函数的图片和说明;2. 准备若干实际案例,用于演示函数的运用;3. 准备计算机和相关软件,用于实际操作;4. 安排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动物的力量——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1. 导入:起首,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函数的观点,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基本含义和用途。
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接下来,详细讲解函数的定义、种类、应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通过举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函数,以及如何根据函数的输出结果进行分析和诠释。
3. 实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函数,需要提供一些实践机缘。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应用函数进行求解。
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注意函数参数的选择和调整,以及结果的解读和分析。
4. 讨论: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效果。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发现和解决问题。
5. 总结:最后,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函数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6. 作业:安置一些与函数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并引导他们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函数的相关知识。
《第4课动物的力量——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七年级下册自编模拟

《动物的力量——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高效运算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函数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理解1. 让学生通过自学或课堂讲解,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计算机编程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掌握常见函数运算的规则和方法,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
(二)实践操作1. 结合实际案例,设计一些简单的函数运算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如,设计一个计算器小程序,能够实现两个数字之间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 通过画图工具(如Scratch、Scratch Jr.等),以图解方式呈现函数运算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函数运算的原理。
(三)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外资料,了解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
2. 鼓励学生尝试编写简单的函数程序,如使用Python或Scratch等编程工具,实现一些简单的函数功能。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完成知识理解部分,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在实践操作部分,学生需按照指导完成任务,并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可运行性。
3. 拓展延伸部分为选做内容,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和尝试。
4. 作业完成后需提交电子版和/或纸质版的作业成果,并注明完成时间和个人签名。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成果,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2. 对于正确性高的同学将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存在问题或错误的同学将给出相应的指导建议和改正方向。
3.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拓展延伸部分进行点评,鼓励其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并给出反馈意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中存在的不足。
2.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和编程能力。
3. 教师将定期汇总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初一信息技术第4课《动物的力量—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课件
• 问题:这段电影片段描述的是 一个什么场景?
第4课 《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
•本节课教学目标
• 1.会在公式编辑栏编写简单的加、 减、乘、除运算公式。 • 2.会使用求和、求算术平均数、求 最大值等函数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 3.巩固填充柄的使用方法。
•小 •谈谈结本节课的收获。
•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2
• 任务2:利用求和函数求碳的总排放 量,求平均值函数求碳的平均排放量
•要求:
• 第1-4小组利用求和函数求碳的总排放量 • 第5-8小组利用求平均值函数求碳的平均排放量
•四、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完成任务
3
•任务3:利用公式法、求和函数求每户家 庭每天的碳排放量 •要求: •第1-4小组利用公式法求每户家庭每天的 碳排放量 •第5-8小组利用求和函数求每户家庭每天 的碳排放量 • 方法及步骤参考任务1和任务2
•自主学习完成任务1
•任务1:在Excel中使用数学公式计算碳排放量(可 参考视频“公式法计算碳排放量使用方法.wmv)
•要求: •第1,2组计算户1-户10用油的碳排放量 •第3,4组计算户1-户10用气的碳排放量 •第5,6组计算户1-户10用水的碳排放量 •第7,8组计算户1-户10用电的碳排放量 • •油、气、水、电的计算公式如下: •耗油的碳排放量=升数*2.7 •用气的碳排放量=立方数*0.19 •用水的碳排放量=吨数*0.91 •用电的碳排放量=度数*0.785
动物的力量教学设计

动物的力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Microsoft Excel 2003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
了解软件提供的常用运算功能,会在公式编辑栏编写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公式,会使用求和、求算术平均数、求最大值等函数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重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展示Excel的运算功能。
编辑计算公式主要体现数据处理的基本思想;工具栏运算按钮主要体现数据处理方便快捷;插入运算函数主要体现数据处理软件的强大运算功能。
难点:插入函数的操作。
步骤多,窗口复杂,没有明确的提示,特别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减少学生操作上的失误,增强学习信心。
教法:教练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运算的数据源Excel 表格“动物的力量.XLS”。
教学过程:导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做加减乘除运算做导入,引出系统自带的计算器:开始/程序/附件/计算器。
进一步引出具有强大数据统计功能的Microsoft Excel 2003。
1、简介Microsoft Excel 2003。
与学生熟悉的Microsoft Word 2003作类比讲解,使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熟悉Excel的菜单栏、工具栏等界面。
重点说明Word优势为处理文字,Excel优势为处理数据。
2、教师创设情境,引出动物的力量各不相同,给出用于学生练习的数据源Excel 表格“动物的力量.XLS”。
分析数据源构成及“待填项”。
3、熟悉Excel数据处理的基本思想。
类比学生在数学中的计算法则练习求和“3=1+1+1”“D4=D1+D2+D3”实践活动:学生自主练习,根据数据源已经六头大象的拉力,求拉力合计。
4、教师对实践活动点评,并提出问题:如果数据多怎么办?D100=D1+D2+D3+…+D99学生意识到局限性,想要得到更合适的方法。
教师引出使用工具栏运算按钮处理数据的方法。
体现方便快捷的特点。
实践活动:学生自主练习,用新方法重新根据数据源求六头大象的拉力合计。
《第4课动物的力量——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七年级下册自编模拟

《动物的力量——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1. 初步了解函数在高效运算中的应用;2. 掌握基本函数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函数基础知识学习:(1)通过PPT、视频等形式,介绍函数的基本概念,如输入、输出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数学表达方式,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3)介绍不同类型函数的应用场景,以及其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
2. 函数认识实践:(1)提供常见函数的图像及数学表达式,让学生自行对照理解;(2)设计互动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输入不同数值观察函数输出变化,加深对函数的理解;(3)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如计算面积、体积等,理解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成果;2. 认真阅读教材及教师提供的资料,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基础知识;3. 完成互动练习题,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过程和结果;4. 结合实际生活,尝试寻找并分析一个与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通过函数计算路程、费用等;5.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并附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心得体会。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完成度及准确性进行评分;2. 评价将注重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鼓励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4. 对于存在问题或不足的学生,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2.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示范;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共同进步;4. 定期组织小组讨论或课堂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函数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第4课 动物的力量——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七年级下册自编模
《动物的力量——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函数的基本语法和运算规则;3. 学会使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作业主题:动物的力量——动物数量与食物数量的函数运算1. 情景设置:想象你是一个生态学家,正在研究一个生态系统的动物数量与食物数量的关系。
你需要通过实验数据,构建一个函数模型来描述这个关系。
2. 任务要求:(1)收集实验数据,包括动物种类、数量和食物种类、数量;(2)根据实验数据,选择合适的函数类型(如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构建函数模型;(3)分析函数模型的优缺点,解释其实际应用意义。
3. 参考信息:学生应参考教材中关于函数的基本概念、语法和运算规则等内容。
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上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应以小组形式完成作业,每组选择一种函数类型进行建模和分析;2. 作业应以PPT形式提交,包括情景设置、实验数据、函数模型、分析结论等内容;3. 作业应按时提交,时间安排为作业发布后一周内;4. 鼓励学生在提交作业的同时,附上相关的问题和建议,以便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PPT质量、问题建议和小组合作情况,给予作业评价;2. 评价标准包括函数建模的准确性、分析结论的合理性、问题解决的有效性等;3. 对于优秀作业,教师将在课堂上展示并给予适当奖励,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评价结果,对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寻求改进;2. 学生可以通过反馈渠道(如邮件、课堂讨论等)向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3. 教师应及时收集并整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加深对高效运算的函数的理解,提高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4课动物的力量--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一等奖
第4课动物的力量—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4课的内容,第3课时学生了解了excel的基础知识,为本课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节课学习《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中的求和(sum)、求平均(average)、最大值(max)、最小值(min)、统计函数(count)五个函数,在本册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是excel的精华部分。
二、分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已有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对学习信息技术充满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通过前面学习,他们已掌握EXCEL公式计算,在本课学习函数运算的过程中,通过从学生的成绩实例出发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课堂练习熟练掌握本课知识,并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公式计算数据2、掌握函数的运用3、理解函数的定义,组成和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工作表中的数据,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并运用函数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任务的解决以及小组的协作学习,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 Count.函数的运用五、教学难点:数据区域的选择与确定一下水牛的力量工作表,请同学上来演示。
出错,后面再讲公式的时候才会记住。
讲解1、教师演示用加法公式计算水牛的拉力第1步:选中存入求和结果的单元格,例如:D2第2步:在单元格中输入=D2+D3+D4+D5+D6+D7+D8+D9按回车键Enter第3步:=D10/8 按Enter2、教师演示求和函数方法(1)、输入公式=sum(:)(2)、插入函数按钮(3)、自动求和公式提示:①注意单元格区域的选择②在单元格中填充公式③“常用函数”只是部分函数,“全部函数”包括所有函数④函数可用鼠标选择也可用手工输入学生观看并上机操作,无形中,在用公式和计算器作比较,公式方便多了。
《动物的力量——初识高效运算的函数》2011-5-11
信息技术说课稿教者:王军课型:新授课学科:信息技术说课题目:《动物的力量——初识高效运算的函数》给出题目:《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我说课的题目是《初识高效运算的函数》,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的结构上看,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体验Excel 2003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
了解软件提供的常用运算功能,会在公式遍及栏编写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公式,会使用求和、求算术平均数等函数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于整个EXCEL的数据处理而言,它又是一个基础。
在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多运算都可以通过EXCEL的公式和函数来解决,实用性很强。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在这里我对要处理的图表作一定的修改,改为期中成绩表!插入函数的操作(难点我改掉了)(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2.技能目标:掌握公式、常用函数以及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大纲,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公式的使用2.编辑栏中书写公式3.常用函数的使用4.插入函数的操作(难点我改掉了)根据本节课的重点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于公式书写应用理解与引用有一定难度,容易出错,而且掌握不好将直接影响公式与函数的正确运算,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二、说学情1.能力基础:初中的学生在认知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概括与归纳能力,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较强。
2.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表格制作的相关基本知识(但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3.情感基础:学生对于生活相关信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教法为了达到本节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体现创新教育所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法上以任务作为驱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即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设问法——在公式等知识点的讲解时,安排不同的任务,增强感性认识,并以问题贯穿始终,激发学习兴趣。
最新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0课动物与能量1冀教版优选教学课件
蕊敏一直抗议,但心里的欢喜铺天盖地的。再看见亚宁的时候,她神采奕奕,亚宁说蕊敏,你不暗恋了? 蕊敏呵呵地笑,说暗呀,不过他周末有半天的时间在我家!她非常自豪非常得意地炫耀着,亚宁苦着脸,说我怎么没这运气? 蕊敏在叶小天来做家教时,就变成了左撇子。她用胳膊占了大半的桌子,歪歪扭扭地写字。叶小天说杨蕊敏同学你的字写得真难看。叶小天说杨蕊敏同学你怎么是左撇子?叶小天说杨蕊敏同学你老是打到我,你故意的吧? 蕊敏心里偷笑,她就是故意的。她的胳膊碰到他的胳膊,心里就开出花来,有恶作剧的幸福感,还有,他离她这样近,只是胳膊伸一下,就可以撞上。 而叶小天着实是很严的老师,蕊敏一走神他就敲她的脑袋。他强迫她背复杂的公式,威逼她绞尽脑汁地算习题,慢慢的,蕊敏对数学有了兴趣。原来解出一道题的正确答案会有这么强的成就感。
你会因为一首歌曲,一种颜色,想起他,想起他的真挚,想起他的执着,想起他那曾经一起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朋友,你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活,因为你知道他希望你过的很好,他希望你能好好的照顾自己,再见面时,他希望你能告诉他你很幸福。
那些世俗的观念,在你的心中,因为他的存在而变的苍白无力,你只是在心底深处为这个人设置了一处小小的空间,静静地固守着那份美好的回忆,从一开始你就知道,在你们之间不会有什么爱情,似乎谈起爱情就亵渎了这份情感,这只能是一种友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你想了许多年,却始终没有头绪。
这个男生实在是非常清秀,白衬衣蓝色牛仔裤,在夕阳下眯着眼睛轻轻地笑。他朝她伸出白葱样修长的手拉她起来。那一瞬间,蕊敏的目光怔怔的,很像电视里的慢镜头。路边的野姜花开得很艳,蕊敏傻傻地说,我没钱。 男生捂着胸口装很受伤的样子,眉眼笑成一团。他说,把你的IP卡,IC卡,IQ卡通通交出来……呵呵,我还以为你要跳河,准备英雄救美,结果你把我当劫匪了。不过,就算是匪徒劫财劫色也轮不上你吧! 他笑得花枝乱颤,看得蕊敏目瞪口呆。突然想起落出来的不及格的数学试卷,赶紧扑过去藏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步:选中存放公畜平均拉力的单元格D12。依次选择“开始” 选项卡→ “编辑”组→“平均值”命令,再选择参加计算的单元格 区域D2:D10,按Enter键确认。 第2步:用填充柄 将单元格D12的平均值函数复制到单元格E12 中,计算出黄牛母畜的平均拉力。 第3步:选 中单元格区域D11:E12,依次单击“开始 ”选项卡→ “数字”组→“减少小数位数”命令,将数字格式设置为整数。
1、“开始”选项卡→“编辑”组→“自动求和”按钮
2、 单击“编辑栏”前面的
插入函数按钮。
1、用“求和”函数计算黄牛的拉力。
第1步:选择“黄牛的力量”工作表。单击存放求和结果的单 元格D11。依次选择“开始”选项卡→ “编辑”组→“求和”命 令,按Enter键确认。 第2步:用填充柄 将单元格D11的求和函数复制到单元格E11 中,计算出黄牛母畜拉力的合计数。
插入函数法
插入函数计算步骤: 选中要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 选择函数 选择计算区域 出结论
Excel中插入函数步骤小结: 选中要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 选择函数 选择计算区域 得出结论
选择《驴的力量》工作表,用插入函数计算工作 表中的拉力合计和平均拉力。
用插入函数完成《学生成绩统计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Excel中的数据计算方法 输入公式法
输入公式计算步骤: 选中要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 输入计算公式(“=”号在前) 得出结论
第4课 动物的力量
--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
数学中的运算符号
Excel中的运算符号
加
减 乘
+
× ÷
+
* /
除
1、比较数学运算符号与Excel中的运算符号的异同? 2、在键盘上找一找Excel中的运算符号。
第1步:启动excel,打开“动物的力量”数据文件 第2步:选择“水牛的拉力”工作表。单击D10单元格,选中 存放求和结果的单元格. 第3步:编辑公式。在D10单元格中输入“=”,单击D2单元格, 确定第1个参加求和的单元格。输入“+”,单击D3单元格,确定 第2个参加求和的单元格。输入“+” ……单击D9单元格,确定第8 个求和的单元格,按回车键,求得拉力和计。 第4步:单击D11单元格,输入公式“=D10/8”,回车,求得平 均拉力值。 第5步:用填充柄将单元格D10、D11中的公式分别复制以单 元格E10、E11中。
Excel中运用公式法计算步骤小结: 选中要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 输入计算公式(“=”号在前) 得出结论
选择《黄牛的力量》工作表,用公式法计算工作 表中的拉力合计和平均拉力。
函数是数学公式的表示形式,当给出运算 数据时,计算机会根据函数内含的数学公式自 动计算出结果,Excel提供了大量的含有各种运 算功能的函数。 常用的Excel函数有求和函数(SUM)、平均 值函数(AVERAGE)、计数函数(COUNT)、最大 值(MAX)、最小值函数(MI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