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3)
王力 汉语史课件 第三讲

第十二节
上古声母的发展(一般了解)
• 一、ɣ的分化: • 云母(喻三)归匣母。直到《切韵》时代,云母(喻三) 仍属匣母,但在唐末守温三十六字母里,云已归喻,可见 从这个时候起,云母已从匣母分化出来。 • ɣ • ɣ • j • 从上古的史料上看,云匣也是同一声母的。从谐声偏旁来 看,云匣常常是互谐的。云母字也和见溪群疑互谐,更证 明它在上古是属于喉音一类的,再加上《玉篇》和《经典 释文》反切中云匣未分的情况来看,就可以确信上古云匣 同属一个声母了。
二、现代ts,ts‘,s的来源:
• 1.现代汉语里的ts,ts‘,s有两个来源:大部分的字来 自精清从心邪;小部分的字来自庄初崇山。 • 2.来自精清从心邪的:凡声母后面不紧接着i,y的,就 能保持中古的ts,ts‘,s。由于浊音清化,从邪两母(dz‘, z)不能再保持了,于是从母平声并入了清母,念ts‘,仄 声并入了精母,念ts;邪母不分平仄,一律并入心母,念 s。 • ts ts‘ s • ts ts‘ s • dz‘(仄) dz‘(平) z • 3.来自庄初崇山的:照系二等(庄初崇山)和精系相近, 三等(章昌船书禅)和知系相近。只有庄初崇山变的ts, ts‘,s,没有章昌船书禅变的ts,ts‘,s。
四、十五世纪北方话的声母二十个:
• 明兰茂《韵略易通》所载《早梅诗》:“东风破 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 K见 k‘开 x 向 〇一 • t 东 t‘天 n暖 l来 • ts 早 ts‘从 s雪 • tʂ 枝 tʂ ‘ 春 ʂ 上 ʐ人 • p 冰 p‘破 m 梅 f 风 v无 • (与《中原音韵》相比较,十五世纪北方话所没 有的,是ʧ,ʧ‘,ʃ,ʒ四个声母,后来变了tʂ ,tʂ‘, ʂ,ʐ。与现代北京话相比较,现代北京话所没有 的只有一个声母v;现代北京话所特有的,也只有 三个声母,即ʨ,ʨ‘,ɕ。)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王力版)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通论一)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66
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最新版整理ppt
67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1、词义范围的缩小
“臭”氣味
與 “香”相對
“惡”罪過,醜,疾病,憎惡,語氣詞
不用做語氣詞
“子”兒女
後來專指兒子
最新版整理ppt
68
《三国志·华陀传》“五禽戏”:“一曰虎, 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钟-鍾、鐘 饥-飢、饑
获-獲-穫 汇-匯-彙
发-發-髮 复-復-複
最新版整理ppt
62
第三讲 古今词义的异同
最新版整理ppt
63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
(1)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手”、“耳”、“父”、“母”、“天 ”、“地”、“雷”、 “坐”、“大”、“小”
最新版整理ppt
64
(2) 古今词义基本不同
最新版整理ppt
31
例字2
最新版整理ppt
32
例字3
最新版整理ppt
33
(二)隸變對漢字結構的影響
隸書的產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漢 字由篆書到隸書的變化叫隸變。隸變不仅 關係到書寫风格,而且也關係到漢字的結 構。
最新版整理ppt
34
1、漢字部首形體的簡化
• 爪→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火→灬
最新版整理ppt
35
19
《説文》:“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 故止戈為武。”于省吾《釋武》曰:“武从戈, 从止,本義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 ‘止 ’即示行也。 征伐者必以武器。‘戈’
即武器也。”
最新版整理ppt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古汉语通论(1~4)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古汉语通论(5~6)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古汉语通论(7~10)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古汉语通论(11~12)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古汉语通论(13~14)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古汉语通论(15~16)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 古汉语通论(17~18)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古汉语通论(19~20)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古汉语通论(21~22)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 古汉语通论(23~24)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 古汉语通论(25~26)11.1 复习笔记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 古汉语通论(27~28)12.1 复习笔记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 古汉语通论(29~30)13.1 复习笔记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4章 古汉语通论(31~32)14.1 复习笔记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古汉语通论(1~4)1.1 复习笔记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1.编排方式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
如《释诂》:“赉、贡、锡、畀、予、贶,赐也。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编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编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①部首编排法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
王力《古代汉语》考研考点讲义

? 第一单元
文选: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题解】 【 本文所反映的既是家庭内部( 兄郑庄公、 弟共叔段、 母姜氏) 的矛盾, 又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 轧, 文中刻画了郑庄公的阴险毒辣和虚伪, 以及姜氏偏私任性, 以私情干政; 共叔段野心勃勃, 愚蠢 骄横。 初, 郑武公娶于申, 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 惊姜氏, 故名曰寤生, 遂恶之。爱共叔 段, 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 为之请制。公曰: 「 制, 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 请京, 使居之, 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 都城过百雉, 国之害也。先王之制,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中、 五之一, 小、 九之一。今京不 度, 非制也, 君将不堪。 」 公曰: 「 姜氏欲之, 焉辟害。 」 对曰: 「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 况君之宠弟乎? 」 公曰: 「 多行不义, 必自毙, 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 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 「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 臣请事之。若弗 与, 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 公曰: 「 无庸, 将自及。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 「 可矣! 厚将得众。 」 公曰: 「 不义不昵, 厚将崩。 」 大叔完聚, 缮甲兵, 具卒乘, 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 「 可矣。 」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 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五月辛丑, 大叔出奔共。 遂蜫姜氏于城颍, 而誓之曰: 「 不及黄泉, 无相见也。 」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闻之。有献 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 「 小人有母, 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 公 曰: 「 尔有母遗, 鏲我独无。 」 颍考叔曰: 「 敢问何谓也? 」 公语之故, 且告之悔。对曰: 「 君何患焉。若阙 地及泉, 隧而相见, 其谁曰不然? 」 公从之。 公入而赋: 「 大隧之中, 其乐也融融。 」 姜出而赋: 「 大隧之外, 其乐也泄泄。 」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 「 颍考叔, 纯孝也, 爱其母, 施及庄公。诗曰: 「 孝子不匮, 永锡尔类。 」 其是之谓乎。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十八)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至十八)(一二册全)通论(一)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
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还收录了百科性的古代词语。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汉语大字典》偏重古今的汉字,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
《古代汉语》王力 中华书局 1997 03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7 03目录王力简介--------------------------------------------------------------------------------◇绪论◇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古汉语通论(八)叙述句◇古汉语通论(九)否定句,否定词◇古汉语通论(十)疑问句,疑问词◇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古汉语通论(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古汉语通论(十八)古书的注解(下)◇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古汉语通论(二十)古代文化常识(二)◇古汉语通论(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识(三)◇古汉语通论(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四)◇古汉语通论(二十三)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古汉语通论(二十四)古书的句读◇古汉语通论(二十五)骈体文的构成(上)◇古汉语通论(二十六)骈体文的构成(下)◇古汉语通论(二十七)◇古汉语通论(二十八)◇古汉语通论(二十九)诗律(上)◇古汉语通论(三十)诗律(下)◇古汉语通论(三十一)词律◇古汉语通论(三十二)曲律◇第一单元文选(左传)◇第二单元文选(战国策)◇第三单元文选(论语)◇第四单元文选(孟子)◇第五单元文选(墨子)◇第六单元文选(诗经)◇第七单元文选(楚辞)◇第八单元文选(史记)◇第九单元文选(贾谊)◇第十单元文选(韩愈)◇第十一单元文选(沈约)◇第十二单元文选(贾谊)◇第十三单元文选(两汉乐府民歌)◇唐宋五言古体诗◇第十四单元文选(词)◇次韵章质夫杨花词[1]◇曲·小令◇常用词(一)60字◇常用词(二)62字◇常用词(三)65字◇常用词(四)65字◇常用词(五)63字◇常用词(六)66字◇常用词(七)71字◇常用词(八)93字◇常用词(九)91字◇常用词(十)95字◇常用词(十一)89字◇常用词(十二)88字◇常用词(十三)96字◇常用词(十四)82字◇〔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附录二〕汉字部首举例◇〔附录三〕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附录四〕上古声母常用字归类表◇〔附录五〕词谱◇〔附录六〕曲谱◇〔附录七〕曲韵常用字表◇〔附录八〕常用词音序检字总表◇〔附录九〕常用词笔画检字总表◇编后记关注楼主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作者:秋闲提交日期:2010-01-28 11:17:04 1楼自从部落改了版,编辑文字都会出现乱码,怎么办呢?作者:秋闲提交日期:2010-01-28 15:57:12 2楼王力简介王力先生(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三)怎样查字典辞书0•0 本讲主要给大家介绍几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查阅的字典辞书,并结合这些字典辞书的特点说明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学习工具。
0•1 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时遇到的困难,大致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字的形音义问题;二是词语典故、名物制度、人名地名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古代汉语虚词的用法。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困难,我们介绍以下三类工具书,(1)、字典;(2)、辞典,主要是语文性辞典;(3)、文言虚词词典。
1•0 字典1•1《新华字典》1953年第一版收8000余字这是一本现代汉语字典,但对学习古代汉语很有帮助。
(一)从字音上讲,它根据普通话注音,能给我们提供每个字的正确读音,而且在注音上还照顾了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读音,例如《左传•成公二年》:“左轮朱殷。
”这里“殷”读yin1,指黑红色,我们查《新华字典》就能找到这个读音及其相应的意义。
对于古汉语中的字音,《新华字典》往往以二音等形式来处理,举例如下:dun1 敦〔二〕dui4:古时的一种器具。
fu1夫〔二〕fu2:文言发语词或文言助词。
《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jin3 仅〔二〕jin4:文言副词,指近。
杜甫《泊岳阳城下》:“山城仅百层。
”《新华字典》共收8000多字,我们阅读古书时常见的字,如果不知道读音,查这本字典可以基本上满足要求。
(二)从字形上讲,它注意标出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对应关系,对我们阅读古书很有帮助。
简体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有些是属于减少繁体字的笔画成为简体字,有些则属于把不同意义的同音字合并成为一个字形比较简单的字。
《新华字典》对这两种情况都兼顾到了。
举例来说:间()〔一〕jian1〔二〕jian4“”又xian2,见462页“闲”闲(①②)xian2“”又jian1,见195页“间”,又jina4从《新华字典》的上述说明我们可以知道“间”、“闲”和“”这三个字形有关系。
在秦汉以前,只有“”和“闲”两个字形,“闲”指木栅栏;防御。
“”的音义关系比较复杂,从《新华字典》我们知道它有三种读音:A、读xian2,指闲暇,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写作“闲”,例如《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忧念惶惶,未有宁。
”这个意义的“”在汉字简化的时候并入“闲”,而“闲”本来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用了。
B、读jian1,本义指门缝。
例如《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而窥其夫。
”这个意义的“”后来简化为“间”。
C、读jian4,隔开,离间。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信秦之。
”这个意义上的“”后来也简化为间。
上述“”的A、B、C三个意义和读音归纳如下:jian1门缝→中间→量词jian1→间缝隙→人与人关系上的缝隙→制造缝隙、不和jian4两段时间中间的间隔,做两件事情之间的间隔→空闲xian2→闲闲xian2栅栏;防御(三)从字义上讲,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有发展继承的关系,我们可以拿《新华字典》的释义作为参照来学习古代汉语。
例如“摄”有三个义项:①拿取;②保养;③代理。
这些意义上的“摄”在现代汉语中均不能单独使用,但是却都可以用来构词,如①摄影,摄取(营养);②摄养;③摄政。
了解了“摄”的上述义项,我们应该联想到,在古代汉语中这些意义上的“摄”都可以单独使用,所以当我们读古文遇到“请摄饮焉”(《左传•成公16年》)时,我们不难理解“摄饮”就是取水;而《老子》中“善摄生者”意思是善于养生的人。
《新华字典》还比较注意字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
如“标”的第①个义项是“树木的末端”,下面列出引申义项“表面的,非根本的”,这里义项①就是“标”的本义,《说文解字》:“标,木杪(miao3)也,末也。
”1•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79年第一版1993年修订版这是专门供学习古代汉语使用的小型字典,共收古汉语常用字4100多个,另外〈难字表〉中收难字2800多个,共收字6900多个。
这部字典的主要特点有三方面:(一)收常用字、常用义,部头不大,但具有实用性和精确性。
汉字的总数,据《康熙字典》所收有47000多字,1986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录单字56000多字。
但是如果除去冷僻字和异体字,常用汉字的数量是有限的。
有人统计了十三经的用字,结果十三经共使用单字6500多,与该字典反映的古书用字情况基本相符合。
可以说,该字典对古汉语常用字的筛选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常用义方面,我们拿该字典跟其它大型字典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该字典所收的义项对于使用者来说非常实用方便。
(二)特别注意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问题。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词义,该字典一般先列本义,然后依次列出近引申义、远引申义和假借义,例如:朝chao2①zhao1 早晨。
②朝见。
③朝廷。
④拜见。
⑤官府的大堂。
代。
⑦〔朝歌〕在《巫山•巫峡》一课中,我们曾结合“朝”的字形讲了“朝”本来的意思是“早晨”。
古代一般在早晨举行早朝仪式,大臣到朝廷上拜见君主,请示安排一天的工作,故“朝”由“早晨”一义引申出“早朝”义,这是由于特定的社会生活背景造成的引申。
古书上说:“旦见君曰朝。
”由“朝见”进一步引申,拜见一般人也叫“朝”,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缪miu4,装作)。
”朝见的地方也可以叫“朝”,即朝廷。
朝廷在古代是一朝统治者的象征,如果改换了朝廷,就意味着旧的朝代结束,而新的朝代开始了,所以又引申出“朝代”的意思。
同时,朝廷是最高级别的官府大堂,后来一般官府的大堂也可以称作“朝”。
由此,我们可以把“朝”的各个义项串联起来,表示如下:朝:①早晨(zhao1)→②朝见→④拜见\③朝廷→⑥朝代\⑤官府的大堂因此我们在使用这本字典的时候,可以经常做一些这类串联,这样可以把一个词的各个义项联系起来理解掌握,对学习古代汉语大有帮助。
(三)注意词义的辨析。
包括几个方面:A、注意词义异同的辨析。
举例如下:但①只,仅。
②徒然。
【注意】在古汉语里,“但”字不当“但是”讲。
“但是”的意义用“然”或“而”来表示。
作者在一些古今词义差别比较细微,容易混淆的地方加上这样的说明,就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我们很有帮助。
B、对一些容易混同的字加以辨析。
举例如下:(p238阙下)【辨】阙,缺。
“阙”的本义是宫阙,“缺”的本义是器破。
宫阙不能写作“阙”。
阙、缺两字虽然都有“缺点、过错”的意义,但在古代习惯上常写作“阙”,不写作“缺”。
“阙”和“缺”两个字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读了这一段说明,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比较明确了。
《巫山•巫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我们说“阙,通缺。
”就是依据两个字的使用特点而确定的。
C、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
举例如下:(p40赤下)【辨】赤,朱,丹,绛,红。
五个字都表示红色,按其由深及浅的不同程度排列,应是绛、朱、赤、丹、红。
到后来“红”和“赤”没有区别。
D、对那些音简化字而造成的易混的形义关系加以辨析说明。
举例如下:(p273台下)【辨】,台。
本是两个字。
“”是土筑的高坛,又表示古代官署名。
如“楼”、“省”,古代不写作“楼台”、“台省”。
“台”有两读。
读yi2(移)时有“我”、“何”、“愉快”等意义,读tai2(台)时是星宿名。
古代都不写作“”。
除了上述三方面的特点之外,该字典还经常利用现代汉语的成语来说明某些义项。
如“别”字条在义项③“另,另外”之后说明“成语有‘又当别论’、‘别有用心’。
”最后还标出注意事项:“古代没有‘另’,‘另’的意义写成‘别’。
”这样做既加深了我们对词义的理解,同时也对我们提高语文修养大有帮助,比如我们了解了“别”的这个义项,就可以举一反三,弄明白由该意义上的“别”构成的词汇:“别称”就是在正式名称之外另外的名称,如“鲁是山东的别称。
”;“别墅”就是在住宅之外另外在风景区建筑的房舍,古代又称别馆。
而最后标出的注意事项是对初学古代汉语的人有针对性的提示,也是很有意义的。
1•3《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是清朝时编成的中国第一部官修字典,也是第一次使用“字典”这个词。
该字典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收字多。
共收47035字。
一般不容易查到的字,可以从这本字典中查到。
(二)资料丰富。
就字音说罗列了当时所能搜集到的各种反切材料;就而言列出了所有的异体字,例如“农”字列了九个异体字。
又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讲到孔乙己考问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在该字典中就可以查到:关于《康熙字典》的详细介绍,可以自己阅读教材。
1•4《汉语大字典》就汉语楷书字典的编写来说,《汉语大字典》应该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了。
该字典收录了56000多单字,当然这还不能说是把所有的汉字单字都收录进去了。
它的特点大致有如下三条:(一)注意反映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
该字典在楷书单字条目下列举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且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简要说明其结构演变。
(二)搜罗数据非常丰富,包括历代字书辞书和各种书证,尽量罗列出来,供读者参考。
(三)在义项的确立上带有明显的随文释义的倾向。
2 辞典2•1《辞海》和《辞源》在阅读古书的时候遇到词语典故、名物制度以及人名地名等需要查辞典的时候,我们往往要使用《辞海》和《辞源》,这两部书在过去都有旧版,旧版的《辞海》和《辞源》没有明确的区别。
1958年以后出的修订版使这两部辞典成为性质不同的辞典。
我们在使用这两部辞书的时候需要注意二者的区别。
《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它所收录的词条包括成语典故、人名地名及各门学科的名词术语等等。
《辞源》是一部古汉语的专门辞典。
2•2《佩文韵府》(清)张玉书等编1711年这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大型辞书,正集444卷,拾遗112卷。
全书依照平水韵106韵分类,根据词语的最末尾的单字归韵,先简单地给单字注音释义,然后列举由这个单字组成的两字词语、三字词语和四字词语,并分别注明出处,用双行小字列在各条词语之下。
如卷一上平声一东韵“东”字条,在注音释义之后,列“南东、自东、在东”等三百多条词语,每条词语的后面只列出处。
以“南东”为例:南东〔诗〕~~其亩〔李孝先诗〕余其归老兮,沂水~~〔邵宝诗〕楚帆连日阳南东这部辞典的优点是收录的词语比较多,材料比较丰富,我们可以利用该辞典去查检一些词语的出处。
一般人对108韵不熟悉,所以查这部辞典有困难。
商务“万有文库”影印本的后面附有一册四角号码索引,另外还附了“首字部首索引”。
2•3《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编印1921年第1版这是一部专供查检中国历史人名的工具书,以经书中的重要人名和二十四史有传的人名为主,参考其它著作中出现的人名,共收中国历史人名四万多。
对每位历史人物,列出朝代、籍贯和主要事迹;如果是姓名相重的人物,在同一人名下分项加以介绍。
该书后面附有“四角号码索引”、“姓氏考略”(考证姓氏的来源)、“异名表”(列举一些重要人物常用的字号和谥法等,共收五千余条,如“荆公”是王安石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