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下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详细

谨以此资料,送给08级对外汉语专业的同学们,愿你们在2012年的7月都能有个好的归宿,祝福你们!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
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2。
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
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
复习范围:(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2。
复习办法:A。
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
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
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
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
《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排列.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
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2。
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古代汉语(下)知识点总结

古代漢語下册文选知識點總結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第七单元 (1)(一)文选 (1)7.1道可道 (1)7.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1)7.3三十辐共一毂 (2)7.4曲则全 (3)7.5小国寡民 (3)7.6胠(qū)箧(qiè) (5)7.7秋水 (10)7.8鲁少儒 (14)7.9 惠子相(xiàng)梁 (15)7.10 运斤成风 (16)(二)通论 (17)第一节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17)第二节中古音 (20)第三节上古音 (23)第八单元 (25)(一)文选 (25)8.1人皆谓我毁明堂 (25)8.2 许行 (26)8.3 荣辱 (30)(二)通论: (33)第一节诗词格律 (33)第二节对联 (36)第三节词律 (37)第九单元 (45)(一)文选 (45)9.1更法 (45)9.2五蠹 (46)(二)通论:训诂 (53)一、传统训诂学的实践与研究概况 (53)二.古注的作用 (54)三古注的类型 (54)四、古注的术语 (55)五.古书的体例 (55)第十单元 (56)(一)文选 (56)10.1谏逐客书 (56)10.2赐南粤王赵佗书 (57)10.3报任安书 (59)(二)通论 (65)古书的标点 (65)第十一单元 (66)(一)文选 (66)11.1黄帝 (66)11.2垓下之战 (67)11.3仲尼弟子列傳 (69)(二)通论 (73)修辞 (73)第十二单元 (75)(一)文选 (75)12.1答客难 (75)12.2情采 (78)(二)通论:古代的文体...............................................................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单元 (一)文选7.1道可道重点字词:1.【道.可道.,非常.道】 道:名词,自然规律; 道:动词,阐述、说明 常:永恒固定不变的 2.【名.可名.,非常名】 名:名词,自然规律; 名:动词,称名 3.【无名,天地之始.; 始:原始状态 有名,万物之母.】 母:形成的开始、本源,这里指开始时 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无:在无形的状态下 妙:微妙之处 观:观察 5.【常有.,欲以观其徼.(ji ào )】 有:在有形的状态下 徼:边际、终极 6.【同谓之玄.】 玄:深奥 7.【众妙之门. 】 门:门道、源头7.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重点字词: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w ù)已.】 皆:都 美之:美的事物. 斯:指示代词,这 恶:丑 已:句末语气词,作用同“矣”2.【故有无相生. 】 相:相互依存 生:产生3.【难易相成.】 成:形成 4.【长短相形.】 形:从形体上体现5.【高下相顷..】 相倾:本指位置高的物体倾压在位置低的 物体之上,这里义为上下相依靠 倾:依靠6.【音声..相和.】 音:单音,或说指乐器..的声音。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下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下)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讲过的篇目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十八)古书的注解:1.了解古注的重要性和发展概况。
了解《诗经》、《史记》三家注、《汉书》、《三国志》、《老子》、《庄子》、《楚辞》等名著在唐代以前的名家注解。
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
2、名词解释:疏、正义、传、笺。
(P676)传注体、义疏体、章句体、集解体。
3.阅读677页上半《十三经注疏》的书影,了解其中的内容和体例。
4.古注的方式:注音,释词,通句、解事,评说。
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5.名词解释:衍文、脱文。
(P680)6.古书注解的术语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答:(1)曰,为,谓之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语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
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这三个词语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做”。
(2)谓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谓”的作用是用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影射的事物。
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指”、“是说”的意思。
(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
(4)犹,犹言“犹”的作用是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名词解释1、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就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与押韵得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得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得限制。
最本质得特点就是讲究平仄。
2、注疏:注:东汉以后对经典得注解、《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疏:在注得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3、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得注解。
4、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得一种注释。
笺得本义就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5、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6、章句:章句就就是“离章辨句”得意思。
其特点就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与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7、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得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得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8、《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得语录体散文集。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得思想,就是儒家学派得经典著作之一、9、《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就是北宋时代官修得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编修。
《广韵》就是中国现存得一部重要韵书。
9、《尔雅》:《尔雅》就是辞书之祖。
收集了比较丰富得古代汉语词汇。
《尔雅》就是第一部词典,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与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得标准语。
《尔雅》得意思就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10、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
《诗经》按音乐得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就是带有地方色彩得音乐,也称“国风”,就是诗经得精华。
“雅"就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得音乐,即王畿之乐。
颂就是宗庙祭祀得乐歌。
《诗经》得艺术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得创作倾向。
2。
运用赋比兴得表现手法——赋直接描绘抒情与铺叙。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全,共21节)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全,共21节)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节——七节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下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下通论复习提纲一二册通论通论九、十否定句、疑问句•一、关于古代汉语宾语的词序问题•汉语是一种没有词形变化的语言,汉语在表达意思的时候,主要靠词序和虚词。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下面几种形式:•(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这主要有两种情况:•1、动宾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2、介宾前置•如:吾谁与归?•“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律先秦汉语中是相当严格的(先秦两汉98%),很少例外,只有“何如"常说成“如何”。
此二者意思相同,来源不同,在发展过程中殊途同归,变成凝固格式,意思是“怎么样"、“怎样”.•“如何”的变化轨迹大致如下:•(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3)与不谷同好,如何?•可见,“如何"是由“如……何”紧缩而来的一种句式,“何”本来是谓语,由于紧缩粘在了“如”字之后,好像成了宾语。
这样看来,“如何”是不可作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外来看待的。
•汉代以后,疑问代词宾语前置逐渐转为后置。
•但仿古的文言文仍以前置为多。
•(二)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1.两个条件•在古代汉语里,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是全句必须是否定句,第二宾语必须是代词。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记住“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这个名称,实际上就记住了这两个条件。
•如: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2.四种形式:不、毋(无)、未、莫否定词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在先秦不如疑问代词作宾语那么严格,从甲骨文开始就已经出现后置,先秦文献也有不少用例。
•(三)宾语前置用代词“是"或“之”复指(见前说)•二、关于否定句和否定词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
其形式标志是有否定词。
否定词主要有以下三类:(具体区别相见教材.)•1.否定副词,如“不”“弗”“毋”“勿”“未”“否”“非"“微”等•2.动词“无”•3.否定性无定代词“莫”。
古代汉语2复习笔记资料

古代汉语2复习笔记古代汉语(下)复习注疏.zl第七课句法(上)1、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情形:(1)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这种名词状语是通过名词所表示的事物的某种行为来比喻句子主语的行为状态。
这种名词状语可以翻译成“像……那样地”。
例:“庶民子来”;“人立而啼”;“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
(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这种名词状语是通过名词所表示的事物来比喻实施者对待受事者的态度,并以此作为行为的方式。
可译为“像对待…一样地”。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
可译为“用(按)…来”。
例:“晋、楚不务德而兵征”;“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江南火耕水耨”。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可译为“在…(地方)”、“向(往)…”。
例:“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秦焚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之”;“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5)时间名词“日”“月”“岁”作状语。
“夜缒而出”;“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每一);“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地);“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往日)。
2、及物动词作谓语中心语(述语)能带宾语,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充当谓语中心语一般不能带宾语;名词的句法功能一般是主语、宾语或定语,而不作谓语中心语。
这是古代汉语的一般规律。
3、特殊述宾关系的种类:(1)使动关系。
即客观上使宾语产生某种行为或某种变化,可加上“使”“让”来理解,译作兼语句。
例“破人之与破於人,臣人之与臣於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名词与宾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形容词与宾语);“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及物动词与宾语);“晋侯饮赵盾酒”(单及物动词带双宾);“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单及物动词带单宾)。
(2)意动关系。
即句子的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或具有什么性质,可以加上“认为”“以为”或“把…当作…”来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下)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讲过的篇目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十八)古书的注解:1.了解古注的重要性和发展概况。
了解《诗经》、《史记》三家注、《汉书》、《三国志》、《老子》、《庄子》、《楚辞》等名著在唐代以前的名家注解。
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
2、名词解释:疏、正义、传、笺。
(P676)传注体、义疏体、章句体、集解体。
3.阅读677页上半《十三经注疏》的书影,了解其中的内容和体例。
4.古注的方式:注音,释词,通句、解事,评说。
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5.名词解释:衍文、脱文。
(P680)6.古书注解的术语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答:(1)曰,为,谓之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语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
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这三个词语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做”。
(2)谓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谓”的作用是用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影射的事物。
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指”、“是说”的意思。
(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
(4)犹,犹言“犹”的作用是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
用“犹”的时候,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
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
(5)之言,之为言,之犹言这三个术语的作用是表示“声训”,注释时必然是用声音相同或近似的词来作训解。
声训也是古人寻求同源词的一种方法。
(6)读为,读曰,读若,读如这几个术语都是用来注明音读的,“读为”和“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读若、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
7.如字,一种注音法。
当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法的时候,要按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读,按照最常用的意义解释,叫如字。
例如“好”有上声和去声二音,当注为“好,如字”时,表示“好”在此处读常用的上声,意为“美好”)。
常用来为一些多音多义或有异读异解的字注音,强调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被释的字要按它的本音来读。
8.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
9、要了解《十三经注疏》的大体内容。
(十九)古书的标点问题:1、古文不标点断句的原因A与书面语产生之初的特点有关①简略②和口语一致B与早期古籍的成书与流传方式有关①口头流传成书②口耳相授流传C与文言语言的特点有关①对称性②多虚词③节奏鲜明④押韵D与故事的学术风气有关。
训诂之风,崇古之风。
2、句读是古人读书时候断句用的符号。
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叫“句”,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这叫“读(dòu)。
”合起来就叫“句读”。
3.刻书有句读是从宋朝开始的。
4、掌握句读和标点符号的异同。
5、正确标点古书的方法: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有哪些?识字辨义是前提,要熟悉文言的句法词法,要掌握足够的古代文化知识,充分利用文言虚词,注意名词和代词的位置,依据韵脚断句。
6. 衡量古文标点正确与否的标准有哪些?答:(1)字句必须能讲通;(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3)必须符合古代语法和音韵。
7.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
(二十)古汉语今译问题:1.古文今译的开始:1922年郭沫若《卷耳集》2、古文今译的原则: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语序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
意译:就是按照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去翻译。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古文3、古文今译的方法:1、对(最基本的方法)、换、调、留、增、删。
4、关于古文翻译,近代翻译家严复曾提出“信”、“达”、“雅”三点要求。
所谓“信”,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所谓“达”,是指译文要通畅明白;所谓“雅”,是指译文要典雅优美。
5.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
(二十一)古代的文体:1.曹丕是最早研究文体特点的一个人,他在《典论·论文》里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种。
2.前人对文体特点的分类不外乎三个标准:如诗词歌赋是从语言形式来分的;史传行状是按内容来分的;书信赠序是从语言形式来分的。
3.中国古代的文体,按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散文;二、韵文;三、骈文。
4.我们将古典散文分成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四类。
5.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主要有三种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6.司马迁写的《史记》,开创了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先例。
7.自传体的产生和写书有序言,都与司马迁有关。
8.我国最早的说理文,流传至今的有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的《论语》。
9.真正可以称之为论说文,要从《墨子》算起。
10.“论”是议论,它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说”是说明,它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
注意一些名家名篇(本部分举例)的文体类别。
(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1.掌握引用、譬喻、代称、并提、互文、夸饰、倒置、委婉、省略等修辞格的含义,书中列出了定义或概念的,要掌握其定义或概念。
2.对文中所举的例子,尤其“代称、并提、互文、倒置、委婉”等辞格中的例子要看懂、理解、掌握。
3.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学会分析文句的辞格,所以必须掌握例子。
(二十五)古今语音语音的异同:1.掌握音韵学的定义和分期。
2.了解古今语音变化的表征,建立语音的发展观,掌握叶音说及其错误的原因。
3、什么是“叶音说”,我们应该怎么认识?答:后人在阅读古代的诗歌等韵文时,原来押韵的诗文,由于语音的变化发展不押韵了,为了押韵,后人往往临时改读一个字的读音以求押韵,这种做法就叫“叶音”,也叫“协音”。
“叶音说”是主观主义的产物,“叶音”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
4.首先批评“叶音说”的是明代末年的陈第,他在《毛诗古音考》里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5、掌握古音的基本常识:字母,五音,七音,清浊,韵,韵部,韵目,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6掌握三十六字母。
包括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7.什么是音韵学上的“五音”?答:音韵学上按照三十六字母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叫做“五音”。
8.三十六字母中的唇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唇音包括重唇音“帮、滂、并、明”和轻唇音“非、敷、奉、微”八个。
9. 三十六字母中的舌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舌音包括舌头音“端、透、定、泥”和舌上音“知、彻、澄、娘”八个。
10. 三十六字母中的齿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舌音包括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和正齿音“照、穿、床、审、禅”十个。
11. 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包括“见、溪、群、疑”四个。
12. 三十六字母中的喉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喉音包括“影、喻、晓、匣”四个。
13. 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包括“见、溪、群、疑”四个。
14.三十六字母中的全浊声母包括哪些声母?答:全浊声母有“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十个。
15.三十六字母中的次浊声母包括哪些声母?答:次浊声母有“明、微、泥、娘、疑、喻、来、日”八个。
16.三十六字母中的全清声母包括哪些声母?答:全清声母有“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十一个。
17.三十六字母中的次清声母包括哪些声母?答:次清声母有“滂、敷、透、彻、清、穿、溪”七个。
18.声调方面,古代有“平、上、去、入”四声;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古代的平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变成了“阴平、阳平”两类。
(二十六)上古音简说:1.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
2.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拿《诗经》音作为代表。
3.中古音指六朝到唐宋时代的语音,一般以《切韵》音系作为代表。
4.《切韵》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字典,隋朝陆法言所编。
5.近古音指元明时代的语音,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反映这个时期音系的代表作。
8.了解王力先生的古韵三十部有哪些?(答案从略,见课本1054页)9.掌握研究上古韵部的方法和材料有哪些,了解其缺陷。
10.掌握研究上古声母,了解其缺点。
11、关于上古的声母研究,掌握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提出了“古无轻唇”和“古无舌上”两条重要结论。
13.了解钱大昕之后,章炳麟又提出“娘日二纽归泥说”;曾运乾认为喻母也应一分为二,一部分归匣母,一部分归定母。
(二十七)古书的读音问题:古书读音的总原则是以普通话来读。
1.名词解释:“同音通假”(P1077)2.掌握“读破”或“破读”的定义:(P1079)3.破读是词义引申与词性分化的结果,是汉语产生新词的方法之一。
破读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即大多是读去声。
4.谈谈“假借”和“通假”的区别与联系?答:两者区别的要点是:“假借”,也叫“本无其字的假借”,“六书假借”,或“造字假借”,其特点是久借不还。
如“其”,本义是指“簸箕”,假借为代词“其”,只好再造一个“箕”,表示“簸箕”义。
“通假”也叫“本有其字的假借”,“同音通假”,或“用字假借”,其特点往往是偶尔一用。
如“早晚”的“早”,本来有这个字,但许多古书中往往不用,而用“蚤”,这就是一般所说的“通假”。
5.掌握1082、1083页所列字的特殊读音。
掌握本节所举例子的读音。
6.在阅读古代诗文时,我们不主张用所谓古音来读古书,尤其是对古代的韵文作品,应该按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去读,即使不押韵了,也不要临时改读一个字的读音以求押韵。
(二十八)诗律:1.掌握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定义2.近体诗的特点是:(1)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
其中讲究平仄是最本质的要求。
3.近体诗除有的首句入韵外,都是隔句押韵。
4.近体诗押韵的要求有三个:(1)一般只用平声韵。
(2)近体诗不能“出韵”,即必须用同一韵部里的字。
(3)一般要押平水韵5.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供诗人写诗押韵的而编写的韵书,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193韵。
宋代陈彭年编纂的《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韵。
到南宋江北平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107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归并为106韵,这106韵,就是常说的“平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