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课后检测新人教版选修6

合集下载

2019高中地理 4.4生物多样性保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2019高中地理 4.4生物多样性保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2019高中地理 4.4生物多样性保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1.读图,完成第1~3题。

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达30%左右B.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C.哺乳动物不会灭绝D.以上说法都对2.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达80%B.物种灭绝只是一种偶然现象C.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D.以上说法都正确3.该图主要说明了( )。

A.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不要禁止捕猎野生动物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D.以上说法都正确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

第2题,从图中明显看出,在鸟类受威胁的因素中,栖息地的丧失是主要原因。

第3题,栖息地丧失、物种减少令人担忧,因此要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B 2.C 3.B4.据某报2011年4月7日报道,一条重100克以上的长江刀鱼光是收购价就要6 600元/千克。

尽管如此高价,已经堪称今春水产界奢侈品的长江刀鱼,销量也很吃香。

有的渔民说,今年两天只捕到了2、3条,捕鱼量相比以前大大减少。

据此完成第4~5题。

4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 )。

A.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B.刀鱼生长周期长,目前处于幼鱼阶段C.长江含沙量增加,不利于刀鱼生长D.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5.下列有利于改善长江刀鱼现状的合理措施有( )。

A.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B.上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C.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D.增加氮磷饵料投放量,使刀鱼生长加速解析:由于刀鱼价格昂贵,吸引渔民大肆捕捞,导致刀鱼数量急剧减少,只有限定捕鱼量和捕鱼期,才能实现刀鱼的可持续捕捞。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同步习题第四章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同步习题第四章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答案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习目标】1识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和物种灭绝的原因。

2理解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的影响。

一、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1.生物多样性包括①________多样性、②__________多样性和③____________多样性三个层次,而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2.物种灭绝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地球上的生物3/4生活在④________地区,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⑤__________中的物种最为丰富。

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物种的平均寿命约⑥________万年,地球历史最近2亿年,每⑦__________年平均有90万个物种灭绝,平均⑧______年灭绝一个物种。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1.人类早期⑨________和采集加剧物种灭绝,现今则是由于污染和⑩________生态系统加速物种灭绝。

2.措施严禁乱砍滥伐。

重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严禁滥捕乱杀。

保护野生动物。

合理处理生活垃圾,防止“三废”污染。

不盲目引种,对已造成危害的物种应治理。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种灭绝是一种偶然的不幸事件B.地球上的物种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丰富.化石证据表明,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600万年D.迄今人们还未能确切知道地球上的物种有多少,但生物家估计有5亿种2.进入20世纪以,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B.传染病的周期流行.天敌过多D.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考查点2 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3.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B.水土流失加剧.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D.生物多样性减少4.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森林、草地、湿地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B.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D.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方法技巧练框图记忆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物种灭绝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因此,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章末总结提升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章末总结提升 Word版含答案

章末总结提升参考答案:A.草地 B.湿地 C.人口压力 D.区域性主题一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云贵高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引起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出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造成的,因而要加强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采取经济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自觉保护环境,帮助农民寻找新的经济来源,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也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在土壤资源丰富的地区实施客土移植,以有效快速恢复植被。

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主题升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进行:(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高中地理 第4章 生态环境保护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6(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 第4章 生态环境保护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6(2021年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章末综合测评新人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章末综合测评新人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章末综合测评新人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章末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分)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1分)(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3分)(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各区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我国各区域建设防护林的条件及目的.第(1)题,图中显示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这里植被覆盖率低。

第(2)题,界线以西为气候干旱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

第(3)题,图中唯有③⑤位于长江、黄河的中上游地区,此区域的生态建设可以缓解中下游的旱涝灾害。

①位于西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4)题,①位于西北地区、④位于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地势起伏大小与干湿状况差异很大.【答案】(1)c d (2)风力作用(3)③⑤土地荒漠化(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2.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六学练测课后综合提能力:第章 第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含解析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六学练测课后综合提能力:第章 第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含解析

第四章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课后综合提能力一、单项选择题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因此,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物种灭绝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历史上由于物种灭绝,生物的种类在不断减少B.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为丰富C.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在500万年D.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解析:选A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每次物种灭绝都在短期内大幅度地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但是灾变过后新的物种又在生成,使生物多样性重新增加。

2.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A.遗传多样性B.数量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选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据国外媒体报道:很多人认为指狐猴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

不幸的是,它现在也是地球上最濒临灭绝的动物,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指狐猴说再见了。

据此完成3~4题。

3.指狐猴成为“地球上最濒临灭绝的动物”,体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资源匮乏B.草场退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选D指狐猴是一种生物,它濒临灭绝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减少。

4.指狐猴成为“地球上最濒临灭绝的动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指狐猴的生存环境被破坏或丧失②水土流失③土地沙化④人类高强度的捕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据报道,一条重100克以上的长江刀鱼光是收购价就要6 600元/千克。

尽管如此高价,已经堪称水产界奢侈品的长江刀鱼,销量也很吃香。

有的渔民说,今年两天只捕到了两三条,捕鱼量相比以前大大减少。

据此完成5~6题。

5.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A.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B.刀鱼生长周期长,目前处于幼鱼阶段C.长江含沙量增加,不利于刀鱼生长D.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解析:选D由于刀鱼价格昂贵,吸引渔民大肆捕捞,导致刀鱼数量急剧减少。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人教版课后练习四十一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人教版课后练习四十一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人教版课后练习四十一第1题【单选题】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B、水土流失加剧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D、生态破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右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为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该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 )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B、海拔4500~4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小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D、海拔4300~4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影响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水分气温B、土壤水分坡度C、气温光照D、光照坡度【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沙危害北方大于南方B、水污染南方重于北方C、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南方重于北方D、水土流失干旱地区大于湿润地区【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草方格沙障的最主要作用是( )A、固定沙漠B、削减风力C、吸收地下水D、增加降水【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

读图回答问题。

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A、雨水B、地下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高山冰雪融水黑河下游地区水草丰美变成荒漠戈壁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陡坡修筑梯田B、工业规模扩大C、水库拦截蓄水D、全球气候变暖恢复黑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①下游推广节水农业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③上游修建水库储水④全流域用水量协调管理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主要原料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4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步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4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步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记一记填一填一、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现状:(1)物种数量:估计有500万~5 000万种,目前数量日益减少。

(2)物种分布:约3/4生活在热带地区,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最为丰富。

(3)物种寿命:物种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物种平均寿命大约是500万年。

(4)灭绝速度:自然状态下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1.人类活动早期:全部依赖狩猎与采集为生,狩猎是当时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2.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的影响:人类活动造成物种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增加。

3.灭绝种类:大部分为植物和昆虫。

研一研1.阅读材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

材料二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而选择的典型区域,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自1956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至今,已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 757个,覆盖国土总面积约13.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8个。

有22处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

(1)最近几百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________变化的趋势。

(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为何要尽力保护物种的多样性?(4)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做工作?(5)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三大类:综合生态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

其划分依据是( )A.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B.自然保护区的位置C.自然保护区的级别 D.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答案:(1)加快(2)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3)一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要给后代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课后检测新人教选修6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课后检测新人教选修6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一、选择题云南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种和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并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在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中,滇西北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地区有全球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加强滇西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据此完成1~2题。

1.滇西北生物资源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交通不便B.地势高C.气候类型多样D.人类活动少2.目前,云南野生稻资源正日益枯竭,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B.滑坡、泥石流的破坏C.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D.当地人的大量采集解析:第1题,滇西北为横断山区,地势高差大,气候类型多样,因而生物资源丰富。

第2题,云南野生稻资源的枯竭,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所致。

答案:1.C 2.C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就是物种多样性B.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体现C.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所以我们人类不必杞人忧天D.物种数量为500万~5 000万种,物种丰富,所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不会对人类产生影响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种灭绝是一种偶然的不幸事件B.地球上的物种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丰富C.化石证据表明,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600万年D.迄今人们还未能确切地知道地球上的物种有多少,但生物学家估计有5亿种解析:第3题,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所以物种多样性只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方面;基因是物种的组成部分,物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所以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使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选择题
云南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种和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并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在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中,滇西北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地区有全球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加强滇西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据此完成1~2题。

1.滇西北生物资源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交通不便
B.地势高
C.气候类型多样
D.人类活动少
2.目前,云南野生稻资源正日益枯竭,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滑坡、泥石流的破坏
C.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D.当地人的大量采集
解析:第1题,滇西北为横断山区,地势高差大,气候类型多样,因而生物资源丰富。

第2题,云南野生稻资源的枯竭,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所致。

答案:1.C 2.C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物种多样性
B.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体现
C.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所以我们人类不必杞人忧天
D.物种数量为500万~5 000万种,物种丰富,所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不会对人类产生影响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种灭绝是一种偶然的不幸事件
B.地球上的物种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丰富
C.化石证据表明,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600万年
D.迄今人们还未能确切地知道地球上的物种有多少,但生物学家估计有5亿种
解析:第3题,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所以物种多样性只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方面;基因是物种的组成部分,物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所以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使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种植物,往往有10~30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动物和微生物也随之消失,而每一种物种的消失又减少了自然和人类适应变化条件的选择余地,所以人类应该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4题,物种灭绝不是偶然的;化石证据表明,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据生物学家估计,地球上的物种有500万~5 000万种。

答案:3.B 4.B
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中药材。

古人云:“宁要虫草一把,不要金玉满车。

”其主要产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一般生长在海拔3 000~5 000米的土壤湿润、土层较厚且含一定有机质的树林草甸上。

据此回答5~7题。

5.近年来冬虫夏草的价格飙升,造成的后果可能是( )
A.人们无节制近乎疯狂地采挖
B.人们不再采挖,等待价格再涨
C.大面积种植,破坏当地环境
D.从国外大量进口
6.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冬暖夏凉B.温暖湿润
C.高寒缺氧D.干旱严寒
7.冬虫夏草的大量采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牧民不再放牧,只挖药材
B.当地草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C.地区经济结构改变
D.带动当地药材加工业的发展
解析:第5题,冬虫夏草价格飙升,人们为了获取眼前的暴利,可能会无节制地大量采挖。

第6题,由材料信息“其主要产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海拔3 000~5 000米”可知,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缺氧。

第7题,冬虫夏草一般生长在海拔3 000~5 000 米的土壤湿润、土层较厚且含一定有机质的树林草甸上,大量采挖将会给当地草地资源带来严重破坏。

答案:5.A 6.C 7.B
读哺乳动物、鸟类受威胁因素图,回答8~10题。

8.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共达30%左右
B.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
C.哺乳动物不会灭绝
D.以上说法都正确
9.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达80% B.北美候鸽的灭绝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C.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0.该图主要说明了( )
A.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不要禁止捕猎野生动物
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析:第8题,读图可以看出,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两大原因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的比重共达60%;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哺乳动物也会灭绝。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鸟类受威胁的因素中,栖息地的丧失是最主要原因。

第10题,栖息地的丧失、物种减少令人担忧,因此我们要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答案:8.B 9.C 10.B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袋鼠是澳大利亚最具标志性的动物之一,澳大利亚的国徽上就印有袋鼠形象。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澳大利亚大型食肉动物较少,袋鼠的天敌袋狼已经灭绝,澳洲野狗也处于濒危状态,导致袋鼠的数量已经超出了环境承受范围。

政府计划射杀至少100万只袋鼠,以保护划草地和生态环境。

分析澳大利亚袋鼠数量增多的原因并提出控制袋鼠数量的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平衡问题,分析生态失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整合应用能力。

答案:数量增多原因:缺少自然天敌,本来大型食肉类动物就少的澳大利亚,袋鼠几乎处于无天敌的状态,繁衍迅速;人类影响程度小,袋鼠是国宝,国徽的形象之一,人们不会随意捕杀、食用它们,任其自然增长。

控制袋鼠数量的合理化建议:培育袋鼠的自然天敌,保护、繁殖本地的澳洲野狗;限定袋鼠的活动区域,如设立集聚性袋鼠保护区;扰乱人类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分布密度过大区
域的袋鼠,可以有组织地进行捕杀。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黑冠长臂猿是动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主要实验动物,它仅见于海南岛和西双版纳。

因人类的捕杀,海南岛现仅存30多只,主要生活在坝王岭林区。

材料二根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登载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濒危动物已经达到10 954种,其中动物达5 423 种,植物达5 531种。

以动物为例,全世界现存鱼类的1/3、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的1/4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此外,与1996年统计数据相比,全世界生存受到威胁的鸟类已经从2 059种上升到2 133种,哺乳类动物从1 978 种上升到2 133种,爬行动物从407种上升到454种。

(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问题是什么?
(2)以海南黑冠长臂猿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该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和人类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1)物种灭绝或生物多样性减少。

(2)人类乱捕滥杀,生态恶化(栖息地缩小、食物短缺)。

(3)会影响食物链(网)结构的完整性;会减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影响农产品种类、产量、质量的改进;会减少保障人类健康所必需的药物资源;会影响许多工业的原料来源;会影响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明朝的药圣李时珍在采药撰写《本草纲目》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400年后的今天,许多名贵的中草药和动物药材已很难寻觅了。

并且许多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减少、有毒成分增多。

照此下去,国药将不复存在,中医将难以发展。

(1)你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应如何保护中草药资源?
解析:(1)由于中草药绝大部分是用采集的野生植物制成的,动物药材多是由猎获的野生动物制成的,所以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就是人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不合理,保护不够,导致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所致。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人为造成的,故应从人为原因进行分析。

(3)针对上述造成中草药资源短缺的原因,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案:(1)动植物资源被破坏(数量、种类减少);环境污染严重,使药物被污染。

(2)大肆捕杀野生动物和掠采天然药材;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侵占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工业排污严重,水、土污染严重。

(3)保护中草药生长的原生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中草药资源;发展无公害的中草药人工种植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