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和思想发展具有极大的特点和价值。

在这一时期,文化和思想逐渐从老传统式的延续中走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并且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发展中可以延续到今天。

一、文学和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是这一时期最活跃和最富有特色的领域之一。

在这一时期,文学和艺术兴起了许多新的流派和风格,例如田园诗、乐府诗、小说、壁画等等。

田园诗是一种讴歌自然、崇尚田园生活的诗歌形式。

这种诗歌的产生和兴起与当时社会和政治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情况下,田园诗歌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和安慰。

代表作品包括《山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乐府诗是另一种流传广泛的诗歌形式,其特点是以民间的歌谣、乐曲为基础,以大众的语言表现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感。

其代表作品包括《木兰辞》、《长恨歌》等。

小说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小说的黄金时期,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艳情小说、仙侠小说等流派。

其中,艳情小说最为著名,例如《董小宛传》、《西厢记》等作品。

壁画是当时中国艺术的一大特色。

这一时期的壁画多样丰富,内容取材广泛,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这些壁画的主要载体是政府机构、宫殿、寺庙等建筑物,例如五台山壁画、云冈石窟等。

二、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征,包括学问、道德、宗教等方面的发展。

在文化方面,特别是学问方面,出现了士族文化和佛教文化两个主要的文化潮流。

士族文化表现为一种以士人为主体的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延续。

士族文化的主要表现是诗词、文章、论文等,反映出当时士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观念。

士族文化的代表人物有左思、陶渊明、谢灵运等。

佛教文化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结果。

在这一时期,佛教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逐渐扩大,同时,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也逐渐展开。

佛教对于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主要表现为佛教经典翻译、佛教艺术、佛教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政治、经济决定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怎样呢?
3
政治:封建国家的分裂; 民族大融合 经济:江南经济开发;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中国历史纪年表
东汉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东魏
西魏
北齐

222
317
民族融合的典型:北魏孝文帝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齐民要术·序》
请回答:
在当时对这种思想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反映了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
“本”“末”所指的分别是什么?反映作者怎样的思想?如何评价?
答:“本”指的是农业,“末”指的是商业。
地理学: 西晋裴秀绘制出的《禹贡地域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 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01
02
2、佛教的盛行
(1)原因:
社会的动荡不安、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容易接受宗教信仰。
佛教本身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统治阶级的提倡和支持。
2、佛教的盛行
石窟是在山崖或河岸开凿的洞窟式寺庙。利用自然地势修建,便于雕刻体积宏大的佛像。国内现有石窟遗存100余处,大部分分布在北方。最著名几处石窟的开凿都始于十六国北朝。
郦道元——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农学和地理学发展水平很高,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有关?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③北方民族融合 ④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的背景又导致了哪些文化现象产生?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和艺术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和艺术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和艺术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穿梭于220-589年间,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和艺术。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和艺术糅合了汉族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经过融合和推广,形成了早期的中华文化与艺术特色。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和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不仅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内涵,而且为后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魏晋南北朝文化的主要特点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文学、艺术和伦理学成为了这个时期的重要内容,这是与以往时期最显著的不同之处。

其中文学方面的成就非常显著,如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大民众中风靡,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重要时期之一,佛教的传入,使得文化的多元化更加丰富,也推动了诗词、戏曲和书法等领域的发展。

二、魏晋南北朝艺术的进步和创新魏晋南北朝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也是非常显著的。

以书法为例,这个时期的书法家们也是极具才华和独创性的。

其中的大师如王羲之、张旭、颜真卿等人,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就受到普遍的认可和喜爱,而且还被后人广泛传颂。

同样,魏晋南北朝的瓷器、青铜器和玉器等工艺品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器物的工艺水平和创新精神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

在瓷器的制作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它们的造型和花纹设计,都非常具有魅力和吸引力,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而在玉器方面,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呈现出江南地域特色的玉器,如在台州、南京、苏州等地发掘出的文玩玉器。

三、魏晋南北朝艺术的流派和经典之作在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和绘画领域,也形成了许多流派和经典之作。

雕刻家和画家们以他们不同的技巧和文化背景,创造出了很多富有特色和价值的作品。

如四世达摩祖师画像、《卢氏纪事》、《溪山行旅》、《洛阳纸贵》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古代广泛流传,而且在现代人们也非常喜欢和关注。

四、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和艺术对后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和艺术不仅对当时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对后世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元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元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元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文化多元化时期,历时约四百年。

由于社会变革,统一的中央政权分裂为南北两个政权,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多种不同的面貌,在土地、民族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呈现出丰富的多元性。

一. 多元的民族文化在这个时期内,汉族占主导地位,但同时也有其他民族的文化在此时期出现、独特发展。

其中,北方在南北分裂的影响下民族的移动、融合,这对文化多元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的魏晋南北朝中,南方多说闽语,北方则多说汉语。

此时期,还有乌桓人、匈奴人、非南方的越人、西域人、突厥人等在中国境内加入了中国文化的大家庭,充实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造福了后世。

二. 多元的思想文化在这个时期内,桑弘羊以《劝学篇》为代表的学术思想体系被创立,儒家思想经历了个性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过程。

同时,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在这个时期内也很活跃,佛教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尤其是北方地区盛行。

而在文学艺术方面,武则天时期的宫廷诗歌尤为闻名,掀起了“斗诗”热潮,接着唐朝诗人的诗歌,包容了各种民族和地区的文化融合,也为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 多元的宗教信仰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在中国传播最为广泛的时期之一。

经过佛教的传播和融合,中国的文化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诸如新罗、长寿寺、石窟寺、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文化遗产物之精美壮观,均反映了佛教融于中国文化之过程。

四. 文化多元性的影响南北朝时期呈现出的多元文化,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形态,对后世文化交流、文化融合,以及文化持续发展都生产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传承了汉族民族的文化,吸取了外来民族的文化,又不失自己特有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不仅为后世文化的兴盛和繁荣,也给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最后,魏晋南北朝就是文化的多元化的一个缩影,它通过不同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使文化多元化、多面向发展,展示出中国文化的开明和包容态度,在今天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及其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及其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及其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这段时间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文化、思想、艺术、文学等多个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及其演变。

一、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繁荣,文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文化特征表现在「玄学思想兴起」、「文人墨客纷纭崛起」「佛教文化的传入」三个方面。

1. 玄学思想兴起玄学思想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

玄学思想主要是自道家和儒家思想演变而来,着重强调天人合一、物我互通、内心性灵。

许多历史名人都深受玄学思想的影响,如王弼、郭象、嵇康、王羲之。

他们在学问上都取得了精深的造诣,也为后人开启了玄学思想的大门。

2. 文人墨客纷纭崛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墨客大量涌现,他们都是多才多艺的精英人物。

他们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成就,同时在哲学、历史学、政治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为中国文化贡献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七子」(王羲之、阮籍、嵇康、谢灵运、阮嗣宗、陶渊明、潘复),他们对于魏晋文化的发展和承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佛教文化的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被大量引入中国并在当时的社会中快速普及。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碰撞,导致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思潮。

由于佛教对于自我、内在、超自然等领域的思考,对当时的玄学思想演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是文化的盛行期,也是思想思潮的大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的思想包含了哲学思想、宗教思想、儒学思想等诸多方面。

其中,儒学思想的兴起和发展尤为显著。

1. 儒学思想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成为了主流,儒家经典被广泛学习和传播。

主要体现在「七子之学」、「新儒家」、「道统之争」三个方面。

(1)七子之学七子指的是「王羲之、阮籍、嵇康、谢灵运、阮嗣宗、陶渊明、潘复」这七位文学家。

他们在儒学思想上所研究的内容,被後来的世代称为七子之学。

七子之学是汉唐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强调个人修养、废弃权威、重视自然等,对於魏晋时期及後期儒学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该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几个连绵不断的政权转换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和精髓,也为后世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源。

本篇文章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

一、艺术和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该时期诗歌、词曲、小说、绘画等艺术形式均有不俗的发展。

比如,王羲之创立了“八分书法”,并享有非常高的声望;王献之绘制了“洛神赋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曹操、陶渊明、王勃等几位文学巨匠更是在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此外,一些文学经典和艺术创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中走红,并被后来的人们所传颂。

例如《世说新语》、《左传》、《离骚》等,这些文学经典及其作者不仅在艺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在古代社会、思想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建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建筑艺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主要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官方建筑风格和建筑的功能发生了转变;二是皇家园林和私人庭院的建设在此期间愈发繁盛。

例如,灵鹫宫、云龙寺、虎丘、灵岩寺等知名景点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修建的,并至今保存完整,成为了后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艺术的重要资料。

此外,悬空寺、保国寺、佛国寺等也是此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三、青铜器和陶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和陶器手工艺得以发扬光大。

文化交流的成功和经济的繁荣共同助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而这些青铜器和陶器从艺术价值、工艺技术和历史价值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例如,山西的晉侯墓出土的《四牛图》就是魏晋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的高峰之作;同一时期出土的红土陶、黑土陶及其他各种精美的陶器,也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四、汉画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

较早的汉画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是表现从单一的写实风格转向更注重表达情感、形象及色彩的感性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魏晋南北朝,那是一个风云变幻、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也是文化交融大放异彩的时期。

在这个长达数百年的历史阶段,政治的纷争、民族的迁徙与碰撞,共同孕育了多元而丰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南下,与中原汉族相互接触。

他们带来了独特的风俗习惯、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

比如,胡服骑射之风逐渐流行,原本汉族宽袍大袖的服饰受到冲击,人们开始接受更加便捷灵活的胡服样式。

这种服饰上的变化,不仅反映了生活实用性的需求,也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在日常穿着方面的相互影响。

在语言方面,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使得语言词汇更加丰富多样。

许多少数民族的词汇融入了汉语之中,为汉语增添了新的活力。

同时,汉语的语法和发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促进了语言的演变和发展。

宗教信仰在这一时期也呈现出交融的态势。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佛教的教义、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碰撞、融合。

一方面,佛教的慈悲、解脱等观念与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思想产生共鸣;另一方面,佛教的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也为中国的艺术宝库增添了璀璨的光芒。

在文学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多元的风格和题材。

建安文学的慷慨激昂,正始文学的深邃玄远,南朝文学的华丽细腻,北朝文学的质朴刚健,都展现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色。

同时,少数民族的民歌也为中原文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以其质朴而生动的描写,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

艺术方面,石窟艺术堪称文化交融的杰出代表。

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融合了印度佛教艺术、西域艺术和中原艺术的风格,展现出雄浑、瑰丽的艺术魅力。

石窟中的佛像造型、壁画内容,既体现了佛教的神圣庄严,又融入了中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

音乐舞蹈同样精彩纷呈。

胡乐胡舞传入中原,与汉族的音乐舞蹈相互借鉴。

胡琴、羌笛等乐器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胡旋舞、柘枝舞等舞蹈以其欢快热烈的节奏和独特的舞姿受到人们的喜爱。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包括了从220年到589年的时间段,历时近三百年。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社会变革,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文化成就。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文化特点1. 文学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文艺创作。

在文学方面,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陶渊明、嵇康、谢灵运、陆机、阮籍等。

他们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各个领域,并通过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深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 思想启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杰出思想家如王充、嵇康、阮籍等,对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

他们的思想对后世的思想启蒙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艺术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艺术创新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雕塑、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涌现出了很多新颖的艺术作品。

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科技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成就,如王导发明的“游戏鸟”,表现了中国古代赛艇技术的成就;北魏时期,邢立达发明了可移动铁印,提高了中国的书法水平;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也是一部以散文的形式表现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的杰出之作。

5. 文化多元魏晋南北朝期间,中国文化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北方汉族文化、南方吴越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在此时期交融,互相影响,促进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二、文化影响1. 引领文化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直接引领了后世的文化发展。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玄学与佛学的兴起,对中国的哲学、宗教、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时代。

2. 传承文化遗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基础知识目标: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主要特征和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佛教的传播和反佛教的斗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与田园诗、南北朝时期的民歌《采桑度》、《敕勒歌》和《木兰辞》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绘画、书法、雕刻等方面的成就。

2.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魏晋南北朝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文化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2)通过魏晋南北朝佛教兴盛对经济的破坏作用,使学生认识宗教的双重作用。

(3)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分析,认识当时我国的一些科学家在勤奋钻研的基础上,取得了领先于世界的成就。

从而树立努力勤奋刻苦学习的信念。

3.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本节的教育与教学,培养学生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2)培养与提高学生紧扣时代特征,抓住历史现象的关键,对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概括的综合能力。

(3)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重点难点1.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数学、农学和地理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道教、佛教及其反佛教的斗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与田园诗、民歌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书法、绘画和雕刻等。

2.难点:(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特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兴盛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方法1.归纳法;2.阅读指导法;3.讨论法。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有哪些?学生回答:(1)江南经济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

(2)庄园经济占居主要地位,寺院经济膨胀。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在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文化也取得了一些成就,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呢?学生思考,然后回答相关内容。

结合前面我们分析文化发展的原因的基本模式:(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民族因素;(4)历史因素;(5)中外交流因素;(6)人民群众的因素等。

然后分析出:(1)原因: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②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的内涵。

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前提。

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又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2)特点:①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如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在南北的差距,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

②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

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

③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道教官方化,佞佛与反佛斗争激烈,玄学一度盛行,儒道释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

尤其是佛教,经历了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南北方的政治、经济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无不打上佛教影响的烙印。

④科技成果成就突出。

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导入新课: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第一课时)一、科学技术方面1.数学:(简要介绍)魏晋时期的刘徽最大贡献是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方法,为计算圆周率和其他相关问题建立起相当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

南朝祖冲之第一次将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比西方早了近1000年。

而且他还著有《缀术》,并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取得了大量重大成就。

2.农学:(简要介绍)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学成就,总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在最早的完整农书。

3.地理学:(简要介绍)(1)西晋裴秀著《禹贡地域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

(“制图六体”)(2)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是中国古代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二、哲学和思想1.道教的改造:葛洪把道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使道教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陶弘景把佛教的教义和封建经济观念相结合,使道教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使学生了解道教的健身法和拳法,促进了中国武术的进步,炼丹术无意中促进了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

2.佛教的空前兴盛:学生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为什么会空前兴盛起来?学生回答:(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受战乱痛苦,容易接受宗教信仰;(2)佛教教义本身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它宣扬忍耐顺从,对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有利,封建统治者利用佛教麻痹人民,对佛教采取扶持的态度,佛教空前盛行;(3)佛教的教义中轮回转世说具有欺骗和麻痹人民的作用,使老百姓容易接受它;一些高僧在翻译佛经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促进了佛教的流行。

影响:对中国的思想、雕塑、建筑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

但它又消磨人民的斗志,使人民安于现状;耗费了大量财物;占田夺人,导致寺院经济恶性膨胀,与封建政府争夺劳动力。

3.反佛教的斗争;主要有:(1)范缜写《神灭论》,揭露统治者利用佛教对人民的欺骗。

(2)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唐武宗)毁佛教的事件。

思考: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使学生认识:主要是由于统治者的统治利益造成的。

有利于则提倡,不利于则毁灭。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第二课时)三、文学方面:1.特点:要求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2)诗歌完成了由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诗人。

2.建安文学:其特点是风格苍凉又富有生气。

代表作是曹操的《嵩里行》、王粲的《七哀诗》和蔡文姬的《悲愤诗》等等。

3.陶渊明与田园诗: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代表作是《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

思考:陶渊明这种态度是对何种社会现实的不满?学生回答:是对东晋社会黑暗的士族制度的不满。

4.民歌:介绍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代表作有《采桑度》;北方民歌慷慨激昂。

代表作有《敕勒歌》和《木兰辞》等等。

四、艺术方面1.书法方面:东汉开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著名学者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魏晋南北朝时,众多的书法家创造出风格多样的书法艺术。

曹魏的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是《兰亭序》和《黄庭坚》等,王献之的书法也极高,被称为“二王”。

2.绘画:(1)三国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2)东晋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等。

3.雕刻: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反映了当时宗教佛教的广泛流行。

学生思考: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有哪些相似之处?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政治方面:国家长期分裂,战争频繁。

或诸侯争霸称雄,或三国鼎立、南北对峙;发生了重大变革。

如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确立封建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封建化过程。

各民族交往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经济方面:社会变革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如:战国时期经济实力最强的秦国灭掉了六国,完成了统一;南北朝南北经济的发展为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文化方面: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如: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的进步;南北朝时期的数学成就和《齐民要术》。

文学艺术取得重大成就。

如:春秋的《诗经》,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和青铜艺术的进步;东晋的书法绘画成就,著名诗人陶潜,南北朝的佛教石窟艺术等。

课堂练习作教材第66页的选择题和问答题。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因此,我国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但是,在一些人士的努力下,我国文化还是取得了不少成就。

如: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方面。

佛教空前盛行,道教得到发展,反佛教斗争激烈。

其间,文学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节课的重点是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发展成就,难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取得成就的原因和特征及佛教空前盛行的主要原因。

板书设计民族大融合和民族交往南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吸收对秦汉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科技数学:①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②祖冲之的“祖率”,著《缀术》。

农学: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地理学:①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②郦道元著综合性地理名著《水经注》。

道教:①葛洪改造道教,使之成为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②陶弘景丰富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佛教:①统治者提倡,空前盛行。

②危害:人民安于现状;浪费钱财;农民负担加重。

反佛:①范缜著《神灭论》,从理论上沉重打击佛教,发展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

②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两次灭佛。

①建安文学。

②陶渊明的田园诗。

③南北朝的民歌。

①书法:蔡邕、钟繇和“书圣”王羲之父子。

②绘画:佛像画始祖曹不兴,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③雕塑: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教学小结(1)内容比较充实,但本节课的知识点太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点。

(2)本节课有一定的趣味性。

在学科地位上来说,不太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